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民营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辽阳市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经济发展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壮大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8年末,全市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实现1397亿元,位于全省第7位。实现上缴税金39.2亿元,位于全省第8位。实现企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58亿元、253亿元,实现出货值57亿元,均位居全省第7位;实现利润总额109.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8.6万人,比1978年增加45万人。
从总体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民营企业体制方面,家庭型传统民营企业仍普遍存在,资源配置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而在政府体制环境方面,目前仍存在政策透明度不高,信息渠道不畅等现象。二是一些权力部门和垄断部门在政策的落实上不到位,个别部门甚至还存在、对企业管卡压的现象。三是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金融瓶颈仍然是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较大障碍。以上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加快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引进和重用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加强企业人力管理。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据统计,我市民营企业从鞍钢、本钢等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达200余人,技术工人3000多人,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其次,鼓励和支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通过向社会募股、转让股权等形式,进行投资扩张。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发展上规模、管理上水平。
2.构建创新体系,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完善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全面提升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整合社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加快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步伐,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其次,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合。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把科研成果拿到企业共同进行中试或工程化、产业化研究,鼓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构,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依托区域资源
首先,辽阳是全国闻名的化纤城。基于这一产业优势,把发展化工、化纤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有大企业的主副产品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其次,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业。辽阳新特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蔬菜,无污染、无公害。“波特”农产品的推出,塑造了一个立足古城、辐射东北、销往全国、放眼世界的品牌。而辽宁博丰集团又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第三,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因势利导,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矿产业,壮大民营经济。
4.加大招商引资、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新机制;坚持引企业、引项目、引生产要素同步运作,积极引导域外投资商投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推进商贸流通。二是做好安商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同时建立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务网络和制度,对外商实行专人跟踪负责服务制,做到招商与安商并重。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就要拓宽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其次,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再次,创新信贷品种,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5.法律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在制定和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立法研究。颁布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从而能有力地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三、结语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逐年增多,已成为辽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涌现出了如:忠旺集团、波特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骨干民营企业,使辽阳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受到思想观念、体制以及政府职能等方面的严重制约。为此,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扩大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晖,厉以宁.民营经济当前有两个大机遇[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06):10-13.
一、推行“五项制度”,创建优质服务平台
一是推行首问负责制。当事人来电或上门咨询办照业务、投诉举报,第一位接待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人,要耐心解答,绝不推诿敷衍,努力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资料一手清”。二是推行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预约服务制。通过印制电话号码和办事指南等方式对外公布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预约服务电话,凡在我局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直接通过电话向我局预约登记时间和地点,同时也可要求上门进行登记指导服务。三是推行工商联络员制度。在各村(居)建立工商联络员队伍,配合工商部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为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守法经营提供服务;并对工商联络员进行有关工商登记注册相关法规培训,帮助街办、村(居)工作人员提升招商引资业务水平。四是推行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信息的互联、互通,确保信息资源完整、准确,完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咨询服务。同时,加强与省、市工商局的联系,主动争取登记注册事权放宽等方面政策支持,对需在省、市局登记的企业可提供全程指导服务,方便企业注册登记,促进招商引资。五是推行动产抵押物登记快速服务机制。从今年起市局已将动产抵押物登记的权限下放给分局办理,我们将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简化办事程序、协助企业快速融资,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二、实施“四项战略”,力促做大做强
一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实施规模发展战略,引导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协助地方政府发展专业化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向各类经济园区集聚,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各种资本运作方式,参股入市;二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行政推动、舆论引导、政策优惠、跟踪服务等措施的落实,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使用商标,将商标注册领域向现代服务业延伸;增强争创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的荣誉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较高信誉度、较大品牌价值的现代服务业商标品牌,增强我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三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实施信用发展战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合同欺诈、不正当竞争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加强对重点、热点企业诚信经营意识的培育,积极推荐现代服务业加入到“重守”企业的行列中;四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鼓励以高新技术成果投资兴办民营科技企业。
三、突出“三个加强”,确保职能到位
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创优意识,充分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履职尽责的潜能;加强业务建设。进一步理清监管思路,建立权责一致的执法体系,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加强执法监督。全面实施阳光执法、和谐执法,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完善服务举措。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与阻碍;路径分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贯穿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看,中国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任务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一、民营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却是参差不齐的,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小、比较分散。因此,民营经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所面临的问题、阻碍和挑战值得我们重视。
(一)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处在价值链的低端。从产业布局上看,据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其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下游”产业。同时,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的产能也主要集中在民营经济。从产业内部结构上看,民营经济绝大部分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主要是制造业。
(二)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缺少创新意识,不想创新。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因循守旧,追求四平八稳。二是动力不足,不愿创新。创新的投入产出特点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市场不完善使自主创新存在较高机会成本,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三是风险太大,不敢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一旦创新失败,将蒙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因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甚至有人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旦创新就快速死”。四是缺少人才,不会创新。民营企业偏小的企业规模、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等障碍,导致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即使有了人才也极可能流失。五是融资太难,不能创新。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创新融资更难,缺少资金扶持。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但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身的资产信用等级较低,民营企业可以获取资金的渠道仍然不多。首先,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狭窄。由于金融资本与生俱来的“嫌贫爱富”特质,所以其信贷行为表现为“扶强不扶弱”,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狭窄,也越来越难。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其次,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更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门槛较高;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再次,由于融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出台的融资举措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的担保公司,其运作多参照银行模式,门槛并不低于银行系统,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增加了一道手续,企业很难通过担保公司达成融资目的。不正常的融资加大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有的民营企业靠供应商、商为其融资,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资金成本高、风险大,并且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四)消费不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和转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2009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2.5%,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为4.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为92.3%,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为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44.8%,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为-3.9个百分点。我国的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曲线是高度吻合的,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很大层面上是靠投资拉动。据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2005年世界平均投资率是22.1%,消费率是77.6%;美国的投资率是18.8%,消费率是83.9%。2009年中国的消费率是52.5%,我国的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五)民营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导向,需要转向国内市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外需不足的影响,大量外向型民营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不少民营企业倒闭、破产,一些民营企业处在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金融危机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长久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依靠出口导向战略,成功的占据了大部分世界市场,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民营经济出口量占全部出口量的68%。随着资源限制越来越严重、出口积累过量的外汇收入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转变出口导向政策,减少净出口,需要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靠扩大内需为主导,而不能再单纯依赖国外市场。
三、民营经济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简单说,就是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路径。民营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模型中,解释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3类:一是劳动要素投入增加的贡献率,二是资本要素投入增加的贡献率,三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全要素就是除劳动和资本因素之外的要素,包括技术进步、管理提升、组织创新、制度变革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小是衡量粗放型增长与集约型增长的基本标准。当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于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投入增加的贡献率,可视为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来实现的粗放型增长;而当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投入增加的贡献率,经济增长更多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来实现的,可视为集约型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的基本特征是:用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部分逐步减少,而用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部分逐步增加。民营经济要着力扩大内涵生产,重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现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二)资源消耗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我国的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对环境的污染排放速率,大于环境对污染的吸收速率,而且未来随着人口高峰的到来,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这些事实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在短期内还不可能解决,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既是紧迫的现实要求,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硬约束,特别是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民营企业要意识到必须由资源消耗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早转早主动。
(三)技术引进型发展向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慢,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进步跟不上,“技术瓶颈”制约,特别是缺乏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民营企业过度依赖技术引进,不注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管也有一些自主创新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但其数量和质量与民营经济自身的经济规模不成比例,总体上仍然只是一个“加工厂”。民营经济要通过创新来带动产业升级,在自主创新上加大投入,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四)外需拉动型发展向内需主导型发展转变。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们认清了外需拉动型发展战略的弊端和不稳定性。过度依赖进出口贸易,将使国民经济面临国际市场波动以及政治、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而潜伏较大的风险。同时出口量过大又会增加贸易摩擦。努力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向内需主导型转变,要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更大的力度来挖掘国内市场,使内需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以增强抗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理所应当成为外需拉动型发展向内需主导型发展转变的主体。
(五)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消费推动型增长转变。消费率长期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从消费与投资的关系看,长期以来消费增长明显滞后于投资增长。同历史上比较看,现在的消费率是改革开放30年较低的一个阶段;与国际上比较看,与发展水平相同的“金砖四国”比,我国的消费率至少有10%左右的差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而我国的消费率仅仅是50%左右,总体上说,消费相对滞后是一个基本事实。以提高消费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立足点,仍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民营经济承担了我国近80%的就业,是消费的重要主体,对提高消费率作用极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并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贵州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呼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贵州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的重视体现在哪些方面?
龙超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贵州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全面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需要;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建贵州特色产业体系的需要;是推进扶贫开发、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了“民营经济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出台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3个15万元”支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成立了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形成了“政银企担”四位一体的融资合作机制,与7家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重点建设100个产业园区,建成了89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发展平台。这一切,就是要让企业家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呈现什么特点?
龙超亚: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指引下,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2011年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以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各地各部门形成政策合力、资金合力、金融合力、服务合力,助推民营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民营经济持续迈入高位增长运行区间,经济规模快速扩大,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性的优化和宽松,技术创新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各方面广泛支持民营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三个提前、五个突破”,即民营经济比重、民营经济专利申请及授权量提前实现;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民间投资突破3400亿元、新增就业突破60万人、缴纳税金突破550亿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江苏、浙江、广东民营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福建、河北、辽宁、四川、湖南超过1万亿,湖北、天津、山西超过5000亿元,云南4000亿元,而我省不足3000亿。很多省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我省占比全国排名还靠后。
汇聚能量显生机
:从今年年初开始,贵州民营经济捷报频传,先是三年倍增计划成效凸显,再是3月在北京举办的民企招商推介会签约超1200亿元,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取得这些成绩,你认为得益于哪些方面?
龙超亚:首先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我省的潜力和希望所在”的科学判断,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合力。
其次,得益于更加优越的扶持政策,使广大民营企业充分享受到阳光雨露。发展民营经济,必须以政策为先导。近几年,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政策框架体系。一是2006年省政府以黔府发[2006]14号制订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意见》;二是我省首次以党代会决议的形式,在2009年省10届5次党代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三是《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于2010年省11届人大12次会议通过,使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步入法制化新阶段;四是2011年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10号);五是制订《关于印发贵州省民营经济倍增计划的通知》(黔府发[2011]19号),启动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六是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2]7号),提出实施“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了民营经济创业就业、融资贷款、产业发展、政府采购、技术创新、财税支持、税费减免、生产要素保障等方方面面,为贵州民营经济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其目的就是要努力使贵州成为民营经济发展、创业、致富的沃土和乐园。
第三,得益于全省人民的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成为全省的共识,掀起了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热潮,人人都是创业主体,建立了一大批新企业、新项目。
开创发展新局面
:在刚刚结束的第一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上,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展厅内的一些培训项目引起不少参会者的兴趣。请问贵州在民企所需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
龙超亚:按照民营经济要在贵州经济发展中“挑大梁”的战略思路,近年全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而企业在技术、市场、产品等方面的竞争最终落在人才竞争上。贵州民营企业目前急需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专业化知识、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才,要弥补这一缺口,单靠企业自身引进人才困难较大,我们在人才博览会上推出各种培训项目是希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让大家了解贵州需要培养更多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管理和技能型人才。此外,我们也努力尝试搭建人才培养平台。2006年至今,我们不仅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各个项目的人才培训,还组织优秀民营企业家赴瑞士、俄罗斯、美国等国考察学习。人才培训项目经费,由最初的每年几十万元逐年递增,至今已累计投入上千万元,培训人员达9万多人次。
今年1月,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已与香港金融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我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培训地将延伸至香港;我省实施的“千人赴港计划”培训计划中,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将为贵州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设计专项培训班;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将根据贵州特色产业优势提供成熟项目,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帮助引进投资合作者、战略合作者。在下一步的人才培养中,我们还将重点加强高级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管理者培训。
:2013年对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来说,将是大有作为又任务繁重的一年,因为除了是三年倍增计划的收官之年外,在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上,贵州还提出2013年力争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400亿元。请问如何实现这个新目标?
龙超亚:对今年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我们信心十足,因为:第一,2012年部分指标提前实现了原定到2013年才能达到的倍增要求。第二,省委、省政府强调要提高工业经济、城镇化率、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四个比重,应该说其他3个比重都跟民营经济息息相关,全省各地都在为实现三年倍增积聚正能量。第三,省政府正在研究提高民营经济比重的工作方案,措施将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第四,这两年全省精气神提振,群众创业、兴业的热情高涨,这是三年倍增可以实现的最坚实基础。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在加大全省投资上出成绩。根据加快发展的要求,营造亲商、爱商、护商、安商的良好环境,敞开投资大门,大规模简化投资审批手续,坚决打破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2013年将力争使民营经济比重再提高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达到5000亿元。
这次全市民营经济工会会议是继投资暨重点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对今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会议,也是一次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和任务,进一步实现认识上的大飞跃,促进思想上的大解放,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推动全市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开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刚才,会议对全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单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表彰,并通报了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一会儿,振华书记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结成绩,查找问题,正确分析把握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形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民营经济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与时俱进,放胆、放手、放开,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调动和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资创业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崛起,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去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8.4万户,注册资金达5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12.1%;民营企业达到1.45万家,注册资金达到81.6亿元,分别增长4%和29%。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87家,5000万以上的46家,超亿元的9家。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93亿元,占全市COP的41.6%;上缴税金31.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8%其中纳税百万元以上的67家,超千万元的6家。出口创汇1.6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18%。有13个县(市)区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四分之一以上;8个县(市)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相当部分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石家庄经济今天的巨大成就。
第二,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就业成本低、容量大,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到去年底,全市民营企业人员达到114.1万人,占全市城乡劳动力总数三分之一,转移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在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仅去年就吸纳安排下岗职工3万余人。
第三,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化进程。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组织层次简洁,对市场反映灵敏。民营经济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市的市场发育,提高市场化程度,功不可没。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已发展到类别、250多个自然行业,经营范围由商业、饮食、服务、加工、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扩展到广告、信息、中介、医疗、教育、旅游等新的领域,共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专业市场661个,全市商业零售网点、餐饮服务、城乡集贸和专业市场90%以上由民营企业经营。
第四岂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我市绝大部分县属和部分市属国有企业已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的解决经营人才,置换与注入资本、接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的问题。全市民营企业购买国有企业124家,租凭国有企业59家,兼并国有企业115家,与国有集体企业参股55家,有力地促进了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资本退出。
第五,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创了区域特色经浊新优势。全市共有以民营经济为中心为主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专业村905个、专业乡镇112个,生产加工小区164个,民营科技园区10个。辛集皮革、正定板材、灵寿石材、藁城禽蛋、高邑蔬菜、花卉等区域特色经济,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竞争能力。其中,正定板材市场云集了全国30多个省市的板材生产销售厂商,进厂经营户达1000多,板材生产厂家230家,年产值达到6亿多元,带动周围形成板材、家俱制作专业村10多个,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主导产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粤江浙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委不适应。一是总量不大。我市个体工商户与民营企业的数量及实现的增加值、上缴税金等还远远落后于江浙先进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二是企业规模较小。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具有较大规模的知名企业、龙头企业很少。三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目前多数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集中在流通服务行业,生产加工型和科技、外向型企业比重偏低。四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基础好的县(市)区,民营经济已开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个别县(市)区才刚刚起步。
六是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从全市情况看,民营企业程度不同地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集中度低和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少数民营企业不重视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思想不够解放,认识不够到位,缺乏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具体表现在:有的地方对发展民营经济组织领导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措施跟不上缺少系统规划、支持、引导和协调,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民营经济办证难、融资难、用地难等诸多问题解决的不够好,“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近感
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始终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要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仍然需要不断地拓展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确立了民营经济的经济地位,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提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归纳起来,一是再次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进一步确立了民营经济者的治地位;三是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四是进一步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五是强调进一步完善私人产权的保护。所有这些,为我们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扫清了障碍,提供了保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论述,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着眼于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思想上更加放胆,在发展上更加放手,在市场上更加放开,在政策上更加放活,发展上更有作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差距转化为发展空间,把薄弱点转化为现实的新的增长点,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推进民营经济的新跨越。
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面临着极为繁重而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后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从我市的实际出发,能否抓住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把我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能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不用国家投资,就可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只要政策对头,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引发出来,释放出来,就会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是硬道理,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是践行“三个代表”。从很大意义上讲,县(市)区一级发展经济,主要是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形成“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增创我市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选择。从我市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比较来看,差距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和利用外资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但利用市外资金、技术、市场,主动权在别人手上。当前最为现实的是发展民营经济,它植根本土,民间社会具有比较充裕的资金,企业、术、销售部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是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群体之一,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方面,民营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国有产权转让,城镇公用事业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领域,民营经济已经崭露头角。抓好了民营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可以活跃发展县域经济,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