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学讲座

初中语文教学讲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讲座

初中语文教学讲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讲读与写作;积累素材;掌握技巧;讲评优劣

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按章节先讲读课文,再总结章节写作文,无形中给学生一个错觉――好像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十分密切,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衔接起来进行语文教学?多年来,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课文讲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结合传统的课文讲读后的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提供写作材料,积累作文素材

众所周知,能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章,无论是语文版、华师大版,还是北师大版,其入选教材中的范文,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其代表了古今中外一定时期的写作鉴赏水平。这种“顺手牵羊”地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在讲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从而为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初中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除了学生自身缺乏生活阅历之外,还因为阅读面狭窄、知识贫乏,或者已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据此,笔者在讲读课中,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素材,作为学生写作的“源泉”。比如,笔者把的《别了,司徒雷登》、宗璞的《废墟的召唤》、的《谈骨气》、张天民等的《开国大典(节选)》、温书林的《》,以及廖承志的《致蒋经国先生信》等课文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传授给学生,这样就为学生在写有关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素材,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在讲读课文中善于提取范文中大量的素材,使学生懂得了“积累”能出成果、“积累”能出智慧的事实和道理。

二、借鉴写作方法,掌握作文技巧

人们常说,过多的理论是经不住长期实践的。同理,在语文课文讲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理论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理论技巧虽然高超,但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更别说今后写作上加以运用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改变这种理论化状况,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例如,《荷花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百合花》《小巷深处》《背影》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笔者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方面要用好动词,另一方面要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金氏父女离店后,鲁达有一个“寻思”,怕店小二拦截,而“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性情急躁的鲁达竟有如此耐心,坐了四个小时,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鲁达虽是个粗人,但他粗鲁之中带有细心、机警、精明;也可以看出其“杀人须见血,救人要救彻”的侠义心肠。

三、穿插范文讲读,讲评作文优劣

有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讲评教学中,往往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之后,将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评,从而缺少对讲评作文的参照文章,这样的优劣写作技巧虽然很有总结性,但是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因此,笔者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常常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讲读课中的范文当作学生写作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优劣长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写头发时用“乌黑发亮”等形容词,千人一面,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在讲评这类作文时,笔者经常穿插课文中的范文,比如,在林莉的《小巷深处》中“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段文字通过对母亲“头发、脸颊、眼睛、手和已经相当于她身体一部分的竹棒”的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自己的无知、爱慕虚荣的深深自责。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很多,而笔者认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讲读教学重在“积累”,作文教学重在“实践”,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就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衔接起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讲座范文第2篇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课堂教学重要性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部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上,不宜刻意地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刻意地以不追求系统的、完整的语法知识作为淡化语法知识的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语文的实践能力是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作为支撑的。至此,文章将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出探讨。

二、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语法知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知识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阅读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在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之中,阅读能力是最为基础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在缺乏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学生任何一方面能力都是缘木求鱼的表现。认真对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索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规律。文言文的教学始终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一个难题,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文章,若教师在此时能够灌输给学生一定的语法知识,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醉翁亭记》中“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中的第一个“乐”与第二个“乐”,在不具备“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两个“乐”字各是什么意思的,如果学生了解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则可以很快地理解:“乐其乐”是一个动宾短语,第一个“乐”是动词,意思是“以……为乐”,第二个“乐”是名词,意思是“乐趣”。又如,在文章《春》中“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通过对这个“闹”字进行语法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其既有形容词“热闹”的意思,同时也有动词“闹腾”的意味,一个“闹”字体现了两种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2.语法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因为在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时候,所学课程的知识都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在书面上表达出来,所以说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重要基础,语文知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甚至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个人发展。倘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过于“淡化”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面对逻辑性更强的文字,例如人物速写、科技论文、议论文等,就可能出现读不懂,无从下手的现象,从而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因此,在初中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语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国初中语文语法的教学现状

由于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淡化语法教学”这一观点,导致初中生缺乏对于语法的基本认识,很多初中生在写篇作文都语句不通、错字连篇的情况下依旧认为语文语法是枯燥乏味的。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语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无法进行良好的把握。部分严重缺乏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还可能出现无法捕捉阅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时常常出病句、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等现象。这些都是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体现。

四、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时,先要确定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与发展需要确定课堂中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课标》附录三就是初中阶段的语法要点,但这个要点描述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框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丰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课文或是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

2.教学原则

教师要始终将“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感性的阅读材料中汲取知识,再从这些知识中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以求实现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过程。这样做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

将相对枯燥的语法知识化作较为生动、易于接受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历史上、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典型语言现象去吸引学生,让其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语法知识以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五、结语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主观上重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将汉语语法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海英.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浅见\[J\].中华活页文选,2010,(08).

\[2\]金碧瑶.浅析语法知识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初中语文教学讲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目前,正处于初中阶段成长时期的学生,其自身文化底蕴、知识体系尚未发展成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还并不深刻。所以,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应担任着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重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培育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养成博大的民族情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述

语文教材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良美德的重要载体,其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大纲拟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关键性因素。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中国文字”,是体现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精神表述的重要依据。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呈现的“诗、词、曲、赋、散文”等经典文学作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承载着我国悠久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精神文明理念与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经典文化内容,可使其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了解到我国历史文明的意义与伟大,从而形成自主传承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另外,初中语文教材中创作的《孙权劝学》《木兰诗》《陈太丘与友期行》等课文,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精神文明,也就是“礼仪”,这一精神文明的存在,对于提升初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是传统文化内容渗透最有价值意义的一种体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解析

传统文化是最能体现我国独特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弘扬历史发展遗留的重要思想、文化精神与艺术宝藏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与国家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载体,初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的渗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思想等方面共同发展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其是明辨是非能力也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所以在此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品质,帮助其形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与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相比,传统文化的渗透让语文教学内容、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身心投入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从而起到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形成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等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一)深入挖掘教学素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入较多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编目,如七年级的《论语》《木兰诗》《游山西村》;八年级的《核舟记》《孟子》;九年级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屈原》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篇目,里面的名言名句都体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仅可通过精心筛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对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字、句、词、篇和所表达的主旨等方面,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探究,便可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到良好的传统文教育熏陶作用。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身心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以丰富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等方面为切入点,通过详细解读、注释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深入研究文章内所撰写的主角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并掌握文言语言朴素简练的写作特点等。这样一来,不仅可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与意义的理解,还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可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作品的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篇章、国学经典,进行自由诵读、咀嚼体悟,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与消化,以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实现传统文化外化于身、内化于行,铸造人格的支柱,在无形中实现对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传承。其次,还应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结合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与个性喜好,为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课外读物等,要求其必须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比如,为学生拟定读书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参与一次读书交流会,利用假期时间,将一些中国古典名著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在上课时期进行朗读等,并为表现优异者先进典型奖、实物奖等,以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其次,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如开展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的专题讲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诗文交流会、观看优秀历史人物事迹影视作品讨论会、组织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历史文化遗迹等,都是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方法。

(三)关注中国传统节日,利用传统节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型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挖掘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在此过程中,事先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语文和传统文化知识,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去探究、去体验、去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与精神文化内涵,以起到良好的文化传承作用。例如,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增进学生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而并非仅停留在片面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开展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型学习活动,让各大学习小组分别调查研究端午节的地方习俗与活动形式、各地端午节的民俗特色、有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赋、端午节的起源传说等。并进行收集、整理,在上课时发表演讲,讲述自己对端午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大意了解,讲述有关于端午节的趣事等,以便增进对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了解,实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讲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组织 研究性学习

1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要求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只掌握读写的基础知识,好其心强,可塑性强。他们既需要学量语文知识打基础,也需要研究性学习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首先,它更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而非掌握语文知识数量。重在亲身参与语文探索性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师不要只注意学习的结果,学生写了多少篇获奖作文,而应重视学生学会语文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其次,它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尖子学生。教师眼睛别只盯着论文写得好的学生,而应重视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再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要把研究性学习讲授式学习对立化。因为初中学生年纪小,为了让学生真有收获,最好能把每个环节设置得更具体些,教师要多些“导讲”,不要放任自流。要允许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2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采用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学习探究的较多。以《鲁迅自转》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立研究课题,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①谈我最喜欢的一部鲁迅作品;②别人眼中的鲁迅;③鲁迅精神今天还用吗?接着组成3~6人的课题小组,学生自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可以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教师、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组员要分工协作,各展所长,协助互补。有时,为了了解学生个人的研究能力也可采用个人研究的方法,但这要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研究 性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才可实施。为了节省时间,全班集体讨论结合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在语文课堂运用,但这需要学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 指导初中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以“鲁迅专题研究”(其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本有十几篇)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为例,指导研究性学习一般程序是:

3.1 开设鲁迅作品文学讲座,目的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诱发探究的动机。

3.2 指导选题。研究性课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以师生合作,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点较小的课题较受欢迎并容易实施。如:“鲁迅精神还有用吗?”、“少年闰土和我比童年”等。

3.3 制定研究讲划。课题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制定计划,教师适当调节。研究讲划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教师可整体指导,学生修改,避免走弯路。

3.4 实施研究。学校、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例如组织参观鲁迅博物馆,介绍图书资料的查找方法和渠道。学生也要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体会。

3.5 写论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整理鲁迅的有关资料,根据自己课题的需要来进行取舍。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模仿、学习。论文交上来后,要指导学生修改。

3.6 论文交流研讨,思维硬拼,大家对鲁迅其人、其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因此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必要部分。

以上只是我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中一种常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截取其中的某一环节,或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讨论结论等等。

4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

4.1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要重视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不只看结果。教师要边指导边评价,随时激励学生。

4.2 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①开题评价与指导。不要讥笑学生的选题,打击其积极性;②定期评价与指导。表杨做得好的小组,鼓励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③结题时的评价。不要求过高,更重视每个小组的闪光点。可多团结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4.3 学生参与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评判团给论文评分、论文答辩,还可以让学生在墙报栏搞论文展览。

4.4 评价学生成绩要多层次,每次活动有评价、有表彰,还有小奖品。尤其多鼓励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尽快赶上。

5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加强指导,逐步放手。由于初中生年纪小,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时,一定要主动介入,要加强指导力度,逐步放手。在每个阶段,教师要自己尝试一下,预见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例如:课题启动阶段,要教会学生怎样上网找资料,也要防止学生上网游离课程内容做其他事情。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例如用中午时间,轮流值日接待求教学生,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5.2 形式活泼,力求多样化。初中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有兴趣,但维持时间较短,为让学生始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保持一种兴趣和热情,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选题”阶段,教师可安排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就近访谈、口头演讲……这样一来,学生表现得积极、活跃。

5.3 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与高中学生相比,初中学生阅历更少,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能力更低,因此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应立足本校,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孩子出谋划策,利用自己专来和职业给孩子提供建议和帮助。这种形式家长力所能及,也愿意去做,它不仅使课程开设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而且成为语文学科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库。

初中语文教学讲座范文第5篇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学的教学问题也逐渐被放大,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就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改善。首先就是教学观念陈旧,很多老师都会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考试,为将来迈入重点高中做一个铺垫。这种教学思维也就导致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更注重的是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引导。再者,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当前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知识也处于快速的更新迭代中,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老旧的知识,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很枯燥,学生无法提起兴趣。最后就是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无非就是上课,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完成,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任务,这种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阻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来说,教学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在不同科目的教育上的理念都应该产生一定的变化。当前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仅限于知识的教学,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核心素养,这也是为当前社会不断提供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老旧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响应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比如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在课堂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才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不能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而忽略了这点。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不是培养出“满腹经纶”的书呆子。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都是通过说教式的教学来传授学生们语文知识。但是长时间处于枯燥乏味的课堂中,学生们也会丧失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考虑丰富教学手段,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能够将语文知识以视频、图片或者声音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来,学生对于这种环境下的学习会更感兴趣,从而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竞赛的模式,或者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当前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下会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硬件设施”,需要对自身的素质能力予以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认为初中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读读课文,了解下相关的文言文等就可以了。其实初中语文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相应的素质能力,教师要能够在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比如可以和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从而获得优秀的教学经验。此外校方也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一些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交流,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跟上时展的步伐,从而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树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仅仅认为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书本上的课文教学。因为对于语文这一科目来说,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很多知识都是在课本中无法找到的,但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又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多为学生补充一点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多布置一些优秀的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论是性格还是行为上都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针对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化被动为主动,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除了上述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组织竞赛,或者通过游戏教学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践中要能够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