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体育产业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尚有十大新兴产业亟待开发,体育产业包括其内。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体育产业已经融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范畴。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中,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相比,体育业具有持久发展的潜力。目前,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而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还处于十分稚嫩、不完善的阶段。目前,体育产业的产值大约占GDP的1%~2%左右。我们满怀希望地看到,中国的体育产业前景无限好,是一个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产业。足球是我国最早步人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人1亿多元。2001年沈阳十强赛,组委会获利超千万元,光是门票收入就达到5400万元。尽管在商业开发方面亚足联实行全面垄断,而组委会只能夹缝中求生,利用所剩不多的商务权开辟商源,球迷的着装、挥舞的旗帜、十强赛的宣传画册、秩序册以及十强赛举办的好新闻评选、摄影大赛、门票、街道灯箱等都成了商业广告的载体,最后广告收人达到600万元。在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目前能把体育作为产业来做的企业首推首钢。2001年,首钢成功承担了北京第二十一届大运动会主场火炬的制作和I5辆彩车钢结构的制作。为增进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了解,首钢出资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中英文百科全书。首钢主要领导是北京奥申委中唯一来自企业的代表。首钢以篮球为中心迈出了走向体育产业化的决定性的一步。早在1988年,首钢与原北京市体委共同组建北京首钢篮球队,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的篮球队。1995年,首钢篮球俱乐部挂牌,并很快取得了经营开发权。沈阳十强赛和首钢的成功经验充分向国人显示:体育产业在中国同样具有强大的经济潜力。
三、体育产业的内涵
1.体育产业的内涵
体育产业Sport Industry,指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部门。体育事业被国家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具体讲是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以满足人们健身、观赏和娱乐等需要的体育事业。各类产业中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如运动服装、器材、用品等的生产和经营,可称为“体育复合产业”。
2.体育产业的分类
第一,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第二,供观赏的各类高水平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服务。第三,为培养竞技运动人才而提供的各层次的运动训练服务,向社会提供健身、健美、体育娱乐的知识与技术和锻炼方法的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第四,向某些慢性病患者或肢体损伤患者提供的运动处方、体育医疗康复手段等。
3.体育产业化的概念
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又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
(1)中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全方位积极影响,更是给中国体育产业的腾飞带来了机遇。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各种体育活动、竞赛、交流的日益增多,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体育产业的兴起。
(2)中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范围内看,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人民生活中所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相对而言,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体育产业的产值还很低,但广大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中所包含的健康、娱乐等现代消费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加强,花钱买健康成为时尚。可以预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2.对未来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策
(1)首先应改革行政机制,强化规律运行机制。过去那种庞大繁杂,过分集中,包揽一切,长官意志的行政机制,应让位于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商品经济客观规律。主要职能部门,应从侧重于管理微观转变为侧重管理宏观。主要精力应从过去管物、管钱、管人、管审批等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转为研究经济形势、市场动向和制定政策上来。
(2)改革高度集中的训练体制。应当实行体育局、企业、公司、行业和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优秀运动员训练点,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训练体制,在社会上形成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体制。
(3)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开展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体育饮食、体育培训等多种服务行业。
(4)使体育设施成为综合实体。对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一些辅助设备,如健身房、棋厅、台球室、舞厅等,逐渐办成经济实体,使它们具有法人资格,有用人、用物、分配资金等一切权利。放开手脚,让它们到市场中竞争,逐渐完善体育职业化、体育产业化。
(5)对一些群众喜欢的项目实行俱乐部制。对俱乐部国家应给予必要倾斜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俱乐部队参加比赛可以门票按收入比例分成,队员收取出场费、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分成。允许俱乐部发行彩票,出版刊物,接受正当赞助,建立球队科研所等。
(6)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尽快的培育、发展体育市场经济体系。如人才市场、竞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等。在适当时机开展体育邮资、体育股票、体育债券等市场。另外,还应建立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各种中介组织,如体育市场咨询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公证处等,这些中介组织不仅为进入体育市场的各单位服务,同时保护它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7)鼓励企业、公司大力赞助有影响的运动队和俱乐部,购买体育电视节目的广告播映权,以及利用体育竞赛作商业广告。其结果是有影响的运动队和俱乐部可以从中获得较多资金来不断完善自己,还可以高薪聘用超级体育明星,从而使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也就提高了比赛的档次,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观看比赛,使竞赛市场更加繁荣,为体育产业的形成创造较为雄厚的购买潜力。
(8)体育运动商业化必然导致体育运动职业化,这在国外以成为现实。我国要想加快体育职业化的进程,对职业化运动员应有较好的训练条件、丰厚薪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象商品一样估价转卖(当然这不是买卖运动员的身体,而是买卖附于他们身上的运动技术),这就与其它市场上的商品一样,存在着竞争和流动,存在着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陆瑞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开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
[2]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中国体育市场研究[M].2000(7)
关键词:市场营销;营销理念
随着或界经济格局中重心的转变,我们的营销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惯用的营销理念、经营策略、营销组织都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新挑战,影响着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以营销创新为主题的新营销革命风暴在国内外掀起。转变营销理念与营销策略、构建合理的营销组织是我们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1 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转变市场营销理念
如今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营销理念已经表现出了诸多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时期以至未来,营销观念的发展将着重体现“战略、合作、知本、顾客”四个方面。
1.1 营销理念将更加重视战略。
传统计划经济下诞生的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常常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未来企业营销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营销必须重视战略的制订、战略与战术的协调以确保市场营销作用的充分发挥。
1.2更加重视合作。
“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是传统的竞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的国内企业竞争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广告战,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种传统的营销竞争观念显然落伍了,客观上要求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1.3更加重视“知本”。
以前企业营销活动中更多地依靠的是有形的资本,一旦资本缺失,营销活动就难以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知本”即营销人才的作用,没有资本但如果有“知本”,企业营销同样可以开展。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的话,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知本”的重要性。“知本”,是未来营销致胜的核心资本。
1.4更加重视顾客。
从营销观念的发展进程中就可看出,每一次营销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是向重视顾客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未来营销观念的演进也是如此,不过,更加重视的是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亦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
2 不局限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孤立的确认营销策略
提到营销策略,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多会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分析。那么,这孤立的单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营销策略发展的需求的。
2.1 服务的价值将高于产品本身。
在产品方面。随着市场由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服务正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正在成为IBM最大的一张王牌。2001年IBM服务的营业收入占IBM全部营收的1/3.在IBM的盈利模式里,有这样一个算式:产品+服务=1+3=4,也就是说,1元的产品加上服务后可以卖到4元,这充分体现了服务的价值。
2.2 知识因素、创新成本将计入产品价格
在价格方面,价格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等计入价格之中;价格导向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转为真正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方式也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技术运用价格策略的方式出现。
2.3 营销渠道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
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渠道方式实施E化分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
2.4 网络广告、网络公共关系将成为促销的新兴手段
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式沟通,站点宣传、网上新闻、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网络公共关系出现。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习型、网络型、虚拟的组织将成为营销组织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营销组织的发展趋势主要朝向学习型、网络型、虚拟三个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中原经济区;金融体系;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53-02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针对中国经济的“过去式”提出的,而中国经济的过去式是指2007年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当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一模式的理解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去分析,即当时的宏观经济模式。自从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崛起”的发展号召之后,中原经济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自从中国经济“过去式”的结束,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同样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的挑战,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保持较快稳定发展,是中原经济区面临的中原问题。
一、经济“过去式”的分析
2007年以前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二是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三是资产价格上行的压力一直存在。这些特点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保持较高储蓄作用下形成的。较高的储蓄规模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投资水平,投资水平的增高就会形成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快,高投资和高增长下就会引起低通胀。但是由于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中国资本对国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对国外金融资产的投资方面,很难获得境外有形资产。政府为了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同时抑制资产价格的上升压力,采取了各种措施,最主要的就是金融压抑,就是通过该利用对金融产品和汇率等的管制,来限制资金的使用和流通。
二、经济“新常态“的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形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新常态”。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人们储蓄观念的改变,银行储蓄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有形资产和资产积累增长速度趋缓,GDP的增长速度也逐渐趋缓。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反映到供给方面则不是特别明显,最终出现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同时伴随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象。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在投资增长较慢的情况下,就要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实现金融创新,提高投资的质量。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就是以下三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二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三是金融创新管制放松。
三、经济新常态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启示
面对新的经济形式,中原经济区要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就要在金融创新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下大力气。
(一)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一,增加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金融行业发展的支持主要是政策方面的支持。为了减少中小企业负担,维持涉农企业正常发展,金融机构可以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的条件,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适度的减免,对于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授权,使他们在确保中小企业在确实无力偿还贷款情况下对其进行重组,并适度对贷款期限进行延期等。加快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相关手续的审核速度,简化审核手续,提高审核效率,对于不良资产做到及时掌握,及时化解,对三农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户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度扶持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政策,成立相关服务部门,加大对有能力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速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充分利用资金的杠杆作用,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调动各方面资金的支持。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本市场在吸收资金,实现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快速稳定发展,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稳定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完善创业板市场的运行制度,支持中小板在金融创新方面的作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一些资产运行情况良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在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情况下鼓励其开展相关的重组和兼并工作,提升企业水平,促进企业有序发展。为了提升企业整合速度和升级规模,市场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市场审批,提升规模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完善期货市场和其他融资形式,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使用,适时发行中小企业债券,推进相关债券交易的试点工作。
第三,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不断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中原经济区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是较大的,这就离不开信贷服务的支持和完善。在对相关企业进行支持的过程中,要坚持有选择的原则,要区别对待,对于具有一定实力的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信贷支持方面要进一步支持,做到有保有压。对于关系民生的投资和建设,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政府在政策和信贷支持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快信贷审理速度,提高房贷效率,积极支持涉及三农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企业。对于青年人创业和具有科技含量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也要积极探索支持模式和信贷扶持模式。对于一些具有大量订单又具有较好市场信用记录的企业,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企业暂时困难。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
第一,壮大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机构。在扶持本地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壮大实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原经济区的跨区域经营,引进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投资者,吸收全国具有一定实力的金融机构来中原经济去进行投资和开展多种规模的金融服务,积极实施“引进来”的投资策略。不断放宽对各类风险投资和相关资金的政策限制,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法律范围内正常成才和经营,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实现中原经济区内各种金融机构的有序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第二,加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加大金融业对中原经济区内支撑体系的建设支持,创新支持模式,对于现代化交通系统和先进的物流体系建设要进行重点资金扶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内现代生物行业的有序推进工作。对于中原经济区内涉及民生的重点行业如医疗、教育等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的新思路,重点将信贷支持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在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的质量,提高金融资金在使用和配置方面的效率,改变以往金融支持的“注血”模式,帮助企业通过不断加强企业综合实力实现“造血”能力。
第三,加强金融机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创新模式,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金融机构在对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方面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不断创新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强金融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金融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能力。鼓励中原经济区相关金融机构引进先进技术,对金融市场进行细分,集中优势资源对具有战略优势的企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创新对涉农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方法,稳步推进金融机构电子化,加快实现金融机构网络化步伐。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商业承兑汇票,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促进中原经济区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培育完善特色市场。完善外汇市场,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品种。开展结售汇业务,逐步将业务范围由即期向远期、掉期发展,推动发展专业外币兑换公司。培育黄金市场,推动金融机构拓展黄金业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展黄金的销售、租赁、远期、期权等业务。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的宣传推广,引导金融机构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衍生品市场交易。积极引导大型绩优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不断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发挥期货市场功能,鼓励各期货经营机构加强业务创新,引导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和期现套利,降低经营风险。
第二,探索发展新型市场。搭建投融资交易平台,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监管下的区域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有效发挥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其他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服务企业直接融资。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和推广远期现货交易模式。探索建立其他各类富有特色的金融要素市场,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扩大市场辐射范围。
第三,申请在郑州成立中原证券交易所。中原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有利于缩小中原经济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有利于为中原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各项配套工程筹集资金,也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国有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和企业上市。做大郑州商品交易所,引进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货经纪公司分支机构、地区总部入驻郑州,支持本地期货经纪公司通过资本手段做大规模,扩大本地交割仓库规模。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土地流转和基于土地的用益物权担保融资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5).
关键词:场景 数据业务量 语音业务量 单站业务贡献量
Track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ase station traffic
GAO Chang Beijing Telecom planning & Designing institude Co.,Ltd,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3G and 4G network has been deployed, the depth of coverage of the network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followup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on the precision gradually improve; through the base station side tracking data for a year, based on actual data, standing 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of business contribution. As a reference for network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Key words: scene;data traffic; voice traffic ; single station business contribution;
一、 前言
过多年网络建设,目前市区和县城面覆盖基本完善,乡镇和高等级景区基本实现达到覆盖;线覆盖方面高等级线路,如高铁、机场高速已经实现连续覆盖。后续网络建设主要以市区内补充覆盖和边缘区域的扩展覆盖为重点;线覆盖以完善高等级线路覆盖,补充拓展低等级线路覆盖为主。网络建设进入进入投资精细化阶段。
随着网络的演进、网络覆盖日益完善和网络内容日益丰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对业务的使用习惯和使用欲望也发生改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兴建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密度也发生改变。以上两点共同作用造成不同场景下业务量的发展趋势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投资效益。
二、 各场景业务量存量和自然增幅
业务自然增长,即分析存量基站在一年期间业务增长幅度。
面覆盖区域:
业务量存量角度,数据业务从内至外单站业务量递减,即平均站间距越大区域单站业务存量越小。语音业务从内至外单站业务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即密集城区到一般城区业务量增加,成熟城区至郊区单站业务量递减。
业务量增长潜力角度,从内至外业务增长潜力递增,即平均站间距越大区域,单站业务量自然增幅也随之越大,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保持统一;从单站业务增量角度,语音密集城区至成熟城区增量增加,成熟城区至郊区增量减少;数据业务增量,密集城区至开发区增量增加,开发区至郊区增量减少。
线覆盖区域:
业务量存量角度,线覆盖场景语音业务量和数据业务量国道和省道业务量较高,机场高速业务量较低的原因是机场高速前一年统计时段尚未开通,其他线覆盖场景业务量差距不大。国道和省道单站业务量较高和目前该场景基站分布特点相关,选址多为行政村附近,形成主要覆盖道路并兼顾覆盖行政村的兼顾覆盖。
业务量增长潜力角度,机场高速业务增幅最大,且数据流量增幅尤为明显;铁路线路包括高铁和普铁,业务增幅均较高;高速线路基站业务增幅明显高于省道和国道。对比数据业务量和语音业务量增幅,线覆盖存在明显不平衡现象,第一类,机场高速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增长幅度相近,相对其他线覆盖场景机场高速双增长是由于用户增加引起,且机场高速用户对数据使用意愿快速提高。第二类,高铁和普铁,语音业务均增加200%左右,数据业务均增长45%左右,相对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使用意愿提高较快。第三类,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该场景下语音业务使用意愿较高,但是数据业务使用意愿提高较低。省道单站语音业务量增加,但是数据业务量降低,一方面说明省道用户的增加,另一方面说明省道用户对数据业务使用意愿的降低。
点覆盖区域:
业务量存量角度,语音和数据景区与乡镇差距不大,行政村相对业务量较低。
业务量增长潜力角度,景区业务量增幅最大,且语音和数据同时保持高速增幅,说明景区用户对于数据业务使用意愿提高较快;乡镇和行政村增幅基本相当,行政村数据业务量增幅较大。
综合业自然增幅数据,业务增长幅度较大的场景分别为机场高速、景区、高铁、普通铁路;增量较大的场景分别是景区、高铁、机场高速、乡镇和行政村。
三、面覆盖内新建站贡献增幅
将新建站及新建站周围一圈基站形成的区域作为一个业务单元,在业务单元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业务的整体提升量与前一年业务单元的业务量比作为本年度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增幅。
将分场景区域存量基站本年度相对前一年业务量的增长幅度作为本年度年该场景的自然增长幅度。
比较本年度年有新建站区域的业务增长幅度和自然情况下业务增长幅度,来判断该站对于整体业务提升的贡献率。
对本次面覆盖区域内新建的250个基站,分区域业务量增提提升幅度方面呈现由内至外即由密集市区至新兴城区和郊区增长幅度逐步增加的趋势;增加基站区域业务增幅相对于该场景业务自然增幅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增幅相反的趋荩语音由内至外逐步增加,而数据业务由内至外逐步减少。
新建基站对本业务单元的贡献算法:
新建站单对业务单元的贡献量主要说明在不分担其他基站业务量情况下,新建站对业务吸收的贡献情况。密集市区单站业务贡献量最高,开发区次之,成熟城区再次,郊区/新兴城区最低。
四、总结
本文跟踪和分析了某地市基站建设前后一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基础设施投放力度不同和用户习惯变化的双重作用,各个场景下的业务量增长幅度不同,数据业务量和语音业务量增长幅度不同。通过数据分析,在高铁和普铁,客户的数据业务使用意愿很强,而机场高速作为高等级客户集中区域,数据业务和语音均呈现高增长趋势。景区的数据业务增长非常显著,对应了客户的景区数据需求强烈。另在城区,呈现外来人口集中在郊区和开发区,或者人口外迁的特点,可作为投资方向选择参照性指标。
本文定义业务单元自然增幅和单站贡献业务量,对基站建设收进行有效定义。
对数据跟踪和分析结果可预判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性,可作为网络建设效益评级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肖云,陈森. 移动通信业务预测方法研究[J]. 无线通信,2011(2):48-52.
[2]冯毅,曹恒. 业务量预测建模与分析[J]. 邮电设计技术,2008(9): 25 - 30.
[3]庞京,王坦.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业务量预测研究[J].信息技术(2014)09: 37-42
[4] Report ITU-R M. 1768.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on of spectrum requiremen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errestrial component of ITU - 2000 and systems beyond ITU - 2000[R]. 2006.
[5],张玉艳. 基于GSM/GPRS /EDGE 网络的业务量预测方法研究[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12): 16 - 20.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提供了契机
第一,教育投资归根结底来源于国民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乡居民和企业收入份额不断上升,财政收入份额不断下降。据统计,国家、企业、个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1978年分别为33.9%、11.1%、55%,2002年分别为20.5%、14.3%、65.2%。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分别为133.6元和343.4元,2001年分别达到2366.4元和6860元。到2004年8月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12万亿之多。这就为企业、个人投资教育,建立多渠道的教育投资体制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企业间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技术竞争和人才竞争。虽然企业可以从人才市场上招聘所需的专门人才,但企业问在占用的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是不平等的,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在人才的争夺上并不占优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及其发展的需要,就可能促使这些企业愿意通过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投资或直接投资办教育等形式,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的传统观念。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改变人的社会地位,能带来种种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目前,城乡居民已把对子女的教育支出视为可带来较高预期收益的投资,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中有10%作为教育消费预留,教育已成为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大热点。人们观念的转变,刺激了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的形成。
第四,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方式,也改变了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教育,尤其是非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方式,教育由以前的完全由政府举办的单一格局正逐步转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格局。我国对此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加快了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的建设步伐。
二、目前我国多渠道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投资体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变为“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简称“财、税、费、产、社、基”等六大筹资渠道。这种投资体制的运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这种教育投资体制尚不完善,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矛盾和问题。
(一) 国家财政投入总体水平偏低,且投资结构不合理。
虽然从总体来看,历年来我国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绝对总量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看,我国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很低,且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据统计,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32%,2003年比重是3.28%,2004年的比重是2.79%,这不仅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4%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比例。
并且,我国教育投资的结构也并不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甚高的情况下,投资基础教育能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然而我国的义务教育投入却增长缓慢,政府有限的教育投入向高等教育倾斜,导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始终低于60%。据统计,1996年至2001年,高等教育投入比重由16.3%提高到27.8%,上升了11.5个百分点,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投入比重却分别下降了大约6个百分点。2002年政府教育投资中义务教育投资所占的比重是54.4%,而国际通常比例则在85%以上。
(二) 企业投资、个人投资以及其他社会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偏低。
虽然我国已大体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但企业投资、个人投资以及其他社会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偏低,政府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偏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均占74.7%左右。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还名不符实,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表现为:
第一,企业缺乏投资教育的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价值增值,追求预期的最大经济利益——利润,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驱动下进行的。基础教育投资见效慢、负担重,企业自然不愿涉足。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则由于在现行体制下,企业仍能够几乎无偿地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所需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再加上缺乏鼓励企业投资教育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因而企业的投资动机也不强。
第二,民间办学困难重重,政府对民间办学的扶持政策不完善。我国虽然于2003年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在2004年3月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通过立法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地位,使民办教育有法可依,并允许“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对于合理回报的幅度、允许有多少结余等具体的实施细节并没有详细规定。同时,国家没能提供各投资主体投资办学的公平竞争环境。当前我国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很狭窄,大多数民办学校经费的95%以上来自学生的学费,国家并无经费上的支持。且民办学校无法享有同公办学校一样的无息、低息银行贷款,这就使得民办学校的持久性发展难以得到保障。另外,民办学生还在招生、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歧视,这都挫伤了民间办学的积极性。转贴于
第三,教育收费制度不规范,教育乱收费愈演愈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个人或家庭应该负担一部分教育费用,并且随着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增加,其负担的教育费用也应该随之增加,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据一些教育专家保守测算,全国近10年来的教育乱收费从中小学生的口袋里刮走了2000多亿元人民币。这就不仅加重了个人和家庭的负担,也违背了“能力支付”的原则。
三、推进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建设的策略
(一)政府投入保证到位,重点倾斜义务教育。
推行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减少对教育的投资,减轻对教育的责任,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主导地位仍需确立。首先,要全国统一计算口径,严格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规定,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其次,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政府的教育投入范围、各级政府对教育发展的责任与教育经费的负担比例以及教育经费投入每年的增长比例,对达不到要求的予以严惩,中央政府要做好表率,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最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将游离于预算之外的各种政府收入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以确保政府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
同时,在教育投入上要重点倾斜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其学生数在整个受教育学生总数中所占比重最大,国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不应低于70%,且应尽量向国际平均水平靠拢。第一,要确保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绝对主体地位;第二,根据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的不同,合理确定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各自应负担的比例,并保证资金到位;第三,适当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重点发挥其他投资主体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上的作用,同时鼓励大学自主创收;第四,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民间力量投资办学。
第一,政府应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各方面力量和公民个人投资办学、集资办学,比如在财税政策上,对民办学校给予适当的扶助和优惠,给予民办学校一定的经费支持或政府补贴,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待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教育水平对个人收入的贡献率;对于办学出色的民办学校授予荣誉嘉奖并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政府帮助多方面宣传等。
第二,政府应充分意识到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创设各投资主体投资办学的公平竞争环境,取消对民办学校的政策歧视,给予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等的社会地位与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资金来源方面,应允许民办学校也能获得低息银行贷款,以解决民办学校的后顾之忧。
第三,加快民间办学机制的法制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补充民办教育中关于出资者合理回报、回报方式、产权归属、民办学校收费等问题,以保护教育投资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政府虽要重点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但也不能对其发展放任自流,应对民间资本投资办学进行宏观调控,合理规范,加强引导,以确保教育的高质量和正确的办学方向。
(三)吸引企业投资教育,引导企业摆正投资方向。
第一,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决定了要吸引企业投资教育,必须是投资能为企业带来较高收益的教育领域,因而,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企业的保守观念,使企业意识到投资高等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是具有高回报率的智力投资,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采取多种鼓励政策吸引企业投资教育,比如在税收方面,对于投资教育的企业,国家可以免收或少收教育费附加;对于企业直接投资兴办的学校,可以在规定的几年内免征税;国家还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信息咨询服务等。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比如,企业教育投资管理制度、核准制度等,优化企业投资环境,畅通企业投资渠道,为企业投资教育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第四,鼓励企业投资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企业可以通过企业捐赠、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学金、委托培养学生、委托科研、校企联办二级学院或企业直接投资办学等多种方式投资高等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