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健词:幼儿 心理 健康
新《纲要》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幼儿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将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确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向与教育目标: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是幼儿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二、开展多种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提高教师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组织她们学习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内容,发挥教师作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作用,为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利用幼儿发展性原则、非价值性评价原则、主体性原则教育和引导幼儿的做法与行为。例如:在环保教育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探索讨论沙尘暴的相关问题时,教师主动参与幼儿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象,从幼儿兴奋的脸上,感受到教师的一颗童心。教师能亲身体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幼儿达到心灵上的接触、情感上的交流。如果教师不允许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就严重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必备条件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如幼儿在犯错误及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教师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幼儿非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增强了自尊、自信。日常活动中,教师以朋友、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交往中,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团结互助的教师之间的关系,都能使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产生心理安全,良好的精神环境为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铺设了路基。
(2)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和谐的物资环境。为幼儿创造温馨的生活空间,改善幼儿园室外楼体墙面的色彩,绿化、美化幼儿园的室外大环境,创设富有童趣的玩沙、踢球、种植、饲养的小世界,定期更新室内的墙饰教育环境。在公共走廊创设了以《我为妈妈做些啥》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和幼儿健康画展等教育环境,为幼儿营造一种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氛围,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养成。
(3)为幼儿创造客观教育活动的环境。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我们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注重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带幼儿去户外大自然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幼儿在参与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3.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重视日常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日常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校正不良心理行为,让幼儿感受一种群体感,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2)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教育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纠正幼儿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自控能力差等。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采用融合模式,扩大了幼儿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性。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与合群性;美术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等。这样,将会给以后的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有针对性游戏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合作性养成、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我们依据游戏原则,灵活采用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例如,在照相馆的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的选择与互换,具体的活动分工,如何接待客人及照相过程情节的发展等,幼儿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作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意义。
4.家庭、幼儿园融合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关键词: 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14-01
1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意义
目前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有72834人,包括十四个居委会,中心有六个全科团队,36位医务工作者深入社区上门建档、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等系列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和调查,我们总结出在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上大致有五个层面的问题和需求:一是社区老人的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身体的老化,组织器官的退化造成的适应问题,以及孩子重组家庭带来的“空巢孤独感”等问题;二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是自卑、自我、强迫、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社交恐惧、人际关系不适应等问题;三是家庭婚姻关系问题:主要是家庭矛盾、离婚、家庭暴力、婚外情等问题;四是亲子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青春期逆反、母子或父子沟通障碍等问题;五是社区居委会干部特别是职场女性压力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六其他如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残疾人等人口以及社区普通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2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多数相关部门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更多的是致力于社区居民的生理保健工作,重视慢性病健教工作,往往忽视了或轻视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疾病与障碍采取隐蔽和回避的态度,更没有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而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途径上的缺失过去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服务等方面,尽管在2000年12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中提到了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而却明显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任务,只是单纯性的生理保健体系,更无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机构,并且在相关费用、任务考核目标等方面也均无落实。
2.3 专业化水平偏低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目前多是由医学相关专业人员从事,在对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方面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面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加之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注重社区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而缺乏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难以应对居民出现的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
3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3.1 提高思想意识,精心组织计划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要加强与辖区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民政主任等工作人员的联系,深入社区居民家庭,了解居民需求。精心制定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的社区心理健教计划,并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找出相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如影响家庭和谐的婚姻家庭问题、亲子关系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干部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职场女性心理压力、残疾人心理及老人孤独等问题。要结合各社区不同的状况和需求,与社区管理干部们共同制定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并根据居民的时间要求、内容要求,抓好组织和落实。
3.2 强化学习培训,建设师资队伍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能正常、健康而创新开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多数心理学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者,况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和管理师又是少而更少。但是,我们通过立足岗位,积极鼓励现有的社区医务人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师资的考试,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学习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知识,并努力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务人员的带教作用,加强对各社区团队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进行传、帮、带,层层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这也是适应现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需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和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3.3 多种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一方面可以与原有的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等讲座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做一些科普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层面需求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团队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关系辅导、职场女性工作压力问题、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正常人群的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专题辅导等。
总之,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注重:科普性教育和专业性辅导相结合;个别咨询和整体辅导结合;社区健康人群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相区别。通过积极的服务与干预,不断增进居民个人和社区现有的心理防御机制,发展和提高居民的心理抗御能力,而不仅仅是治疗人们的病理和缺陷。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初级预防(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次性预防(在有心理症状的早期进行干预)而不是三级预防(对心理障碍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传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6)364-366.
关键词:心理问题;教育策略;师德高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教风端正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现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使得当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我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渴求新知、朴素大方、谈吐文雅、宽宏磊落、勤恳工作、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德智并重、爱生育人、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始终都能够坚持自己的精神家园和道德准则,这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学生的心灵,犹如长长的胶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记忆。教师是知识的启蒙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教师的一句话、一次鼓励,甚至一个笑容或许会影响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
二、关爱学生,以情感人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采取正面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课外均应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学生,做学生信得过的知心人。
三、治学严谨,教风端正
治学严谨,教风端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最根本的教学态度,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始终应坚持“每课必备、每课必新”的原则。多方搜集资料,认真备课,做到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深入浅出、师生互动、结合生活实际、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新鲜的思想和内容,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有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已20多年,虽然时间较短,但心理健康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取得成绩,充分说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我国重新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也说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现在中小学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如:2013年5月2日,南京两名中学生,因没有完成作业,双双跳楼自杀身亡。同一天,南京燕子矶山庄一名初三学生因没完成作业,跳楼自杀身亡。2013年1月11日,呼市实验中学火箭班一名初一学生,领完成绩单,因成绩后退回家跳楼自杀身亡。2013年1月17日,扬州名校树人学校一名16岁初三男生,因压力大自杀身亡。2012年9月4日,无锡市第一中学一名高三学生,早上在自家跳楼自杀身亡。一名小学生下雨天专门淋雨求感冒,为的是想在家休息不上学。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当前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里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又如:北京有一所寺庙里,每年新增的成员中,都会有清华大学的学生,这些最高学府的学生,因为学习上一路顺风,虽然知识多了,但伴随着问题也多了,于是他们进寺庙当起了和尚,在当地人们还把寺庙称为:清华大学的分院。
2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因素有哪些
2.1 每个学生不同学习阶段都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个体发展上都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即由低到高,由点到面,由面到全。
2.2 每个学生学习阶段除学习外,还有各种发展的任务。如: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
2.3 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班级、网络、社会等各种影响,个体发展水平是各种因素相互叠加产生的结果。
2.4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需要自然地贯穿和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如:在课堂、课间、公寓、餐厅等方方面面。
2.5 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体现在学校外的生活中。
3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想让其改变,就得从了解学生开始。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会讲学生的故事,就得认识学生,理解学生故事发生的特点、现状、以及发展状况,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因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顺序、不同时期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服务、帮助,把学生成长的阻力变成成长的助力。该关注时关注,遇到学生事不要过度紧张。如:现在的学生说谎的比较多,这事很令我们教师头疼。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想,学生从不会说慌到会说慌,这是他的一种能力,是他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因为许多时候,学生是为了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获奖才说谎的。
有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一家人,家中有两小兄弟。一天,她妈妈拿着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问
弟弟:“你要哪个苹果?”弟弟说:“我要大的。”结果妈妈批评弟弟说:“应该将大的让别人,才是乖孩子。”哥哥听到后,当妈妈问他要哪个时,哥哥违心地说:“我要小的。”妈妈当时就表扬了他说:“你看,你哥哥多懂事。”此后,是妈妈的无意让哥哥就形成了说谎的习惯。这个故事也说明:如果不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像我们在教育学生中,也可能在无意间会给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如:一名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抓好班级的个人卫生,组织了一次班会,班会由学生主持,评选出一个月内班里个人卫生最好的学生,戴大红花表扬,并评出个人卫生最差的学生,让其面对全班学生作出承诺,限期改正。虽然这是一节完整的班会,表杨好的学生,差的做出自我批评。但有谁想过,这名面对全班作出承诺的学生,是否已对他造成终身的影响。如果能稍微改变一点,方式也会有很多种,既能倡导讲究个人卫生,又能告诫个人卫生较差的同学,这些其实我们都能做到。
北京的一位心理专家讲,现在北京去咨询最多的:
3.1 是白领有工作的,他们咨询内容大多是工作压力大、婚姻问题。
3.2 是大学生,咨询内容大多是就业压力大。
3.3 是中学生,咨询内容大多是考试焦虑和青春期交友问题。
3.4 、是小学生,咨询内容大多是学习、与父母沟通问题。为什么蓝领或其他人群去咨询的就少呢?因为白领人群中大部分人从小就是乖孩子。一般乖孩子的思维习惯是:“我应该怎样做。”而没有想“我要怎样做。”可是,一般蓝领人群和其他人群思维习惯就不一样了。
4 学生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例如:现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子女的减少、家中教育的娇纵、父母的包办代劳等等。学生差异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父母教育的差异;(2)孩子身体的差异;(3)学生脑得差异;(4)环境的差异等。
5 学生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如现在的流行歌曲,是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发展,是向个人“我”喜欢发展,所以很难出现人人都喜欢传唱的歌曲。而过去就不一样,一首好歌,很块就会唱红全国,大人小孩都会唱几句。这说明,当代学生发展具有时代的烙印,具有环境的特征。有一个丛众心理实验:参加回答一般问题的7人中,专门安排6人回答错答案。而其中一人全然不知。第一个问题在回答时,安排的6人全回答错答案,第7个人坚持了正确答案。第二个问题在回答时,安排的6人还是全回答错答案,第7个人这时犹豫了一会儿,就不再坚持了,也回答了错误答案。这个丛众心理实验也说明,每个学生也都会受到丛众心理的影响。
北京有一所初中,一个成绩最好的班级,做了一次家长调查问卷。如有13%的学生家长不知自己的孩子在上网。现在我国学生上网成瘾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西方国家的孩子是把网络当工具,而我国的孩子则把网络当玩具。这个班级学生的家长关注子女的内容程度调查排序是:(1)成绩;(2)健康;(3)品德;(4)兴趣。调查后,老师非常震惊。
6 关注特殊学生。如何改变成绩不良的学生
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杭州市教育局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成绩不良学生大部分是教师放弃所造成的。因为从成绩看,这类学生刚入学差距不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差距也在扩大。同时发现: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情绪比前三分之一学生低;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时间少;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家长学历低、对孩子关注少、沟通少、低要求、低引导、低关爱等。所以,杭州市教育局近年来对学校的学生成绩考核,只考核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提升。
其实,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群体发展模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学生的不良情感;(2)低自我要求;(3)不良学习状态;(4)低校园关注(既低同学信任);(5)低家庭关爱;(6)不良同伴群体。要想改变这部分学生,就得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勇于承担改变学生的职责,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应用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转化改变学生不良行为;应用“小步子原则”,改变学生不良行为;应用“差别强化法”接纳不良行为的暂时存在,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进行表扬或奖励;少问学生“为什么?”,而是直接告诉他现在应该怎样做;许多时候往往是老师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学生去做。
民办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属于高等教育生源最底层的,录取分数低,很多学生存在较强的高考挫败感,入学以后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和高昂的学费等原因也容易导致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民办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是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既要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又要符合民办高职院校投入少的实际情况,平衡两者关系,切实制定出一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随着网络报道的各类高校学生死亡、失联事件频率的增加,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强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设,但高职教育和民办机制的特殊性等原因导致了在心理健康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种种困难。因此在正确认识和了解民办高职院校性质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推进这项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建设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基本停留在“不要出事”这点上,只要保证安全和稳定即可。所谓的重视也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只要在迎接检查的时候,提供的各种材料符合要求即可。而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且具有隐蔽性,因此对学生心理问题难以做到量化和及时显现,这也导致学校对这块工作总体重视不够。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且学院的重点工作是招生和教学,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属于边缘化的工作,在有些学校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2.心理健康组织、机制、队伍不健全
辛自强2012年的研究发现,25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在逐年提高,说明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985、211重点大学,国家资源的倾斜,大量的投入、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改善为学生心理健康创造了良好的背景。而民办高职院校的收入全部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这种企业性质就导致招生是院校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工往往一人多岗,像心理健康专职老师这样的岗位往往是由学生处职员担任的,鲜少有民办高职院校有独立设置的心理机构和人员配备。随着国家和省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民办高职院校也在政策要求下制定了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三级网络制度和危机干预制度等,也组建了校内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但实际运行效果不甚理想。
3.心理健康工作各项保障和落实不到位
民办高职院校在上级政策要求下,在形式上是符合心理健康工作检查要求的,但在实际上却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民办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够,经费、人员、场地、制度等软硬件均不能保障和落实。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条件保障,能开展基本的工作,如有专职人员、有咨询室,但缺乏经费投入,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条件都不能满足。笔者试图在这种投入不够的情况下,探讨一种投入少,又切实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模式。
4.教师缺乏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局限,行政岗位中层以上领导大部分是公办退休领导返聘来的,职称发展也艰难异常,在这种教师缺乏发展空间但却承担着比公办院校教师更重的工作量时,教师如何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建设的建议
1.完善校-院-班三级网络建设,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责任和分工,也可在学院范围建立一个工作网络和预警网络。一级网络是心理健康中心为主,负责指导和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咨询、团辅等工作;二级网络是院系这一级,主要由兼职心理老师、心理辅导员、辅导员为主在学生管理的一线中处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和上报学生危机事件;三级网络主要是班级心理委员、学生骨干、学生党员、寝室长、心协(心委会)学生干部等组成,他们往往是学生危机事件的最早发现者,同时他们开展的朋辈辅导活动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三级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危机早期预警和识别,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周报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和系部月报制(系部心理健康工作台账),一旦发现危机现象立即启动危机干预程序。
2.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每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机会,筛选出有心理障碍和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对心理异常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建立危机干预档案。利用心理测试软件的危机干预功能一方面可以筛选出需要干预的对象,另一方面可以在软件上为学生建立危机干预档案,从而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各系院兼职心理老师或心理辅导员也可以将系院中发现的需要干预的学生情况在软件中上报,既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又能留下完整的档案材料。
3.加强兼职心理老师培养和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
民办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工作的队伍一般是由专职人员带领兼职人员组成的,兼职人员往往是辅导员担任的。因此在带领和指导这些辅导员开展工作时,首先,让其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一个规划,帮助辅导员向职业发展性的方向引领,这不仅有利于兼职心理老师可以更好的配合开展工作,也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业务水平培养,如校内培训、网络培训、省市级的心理健康培训等,让其参与到心理健康课程、团辅、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指导等,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督促和帮助兼职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费用由学校和兼职辅导员共同承担。通过这三步培养,兼职辅导员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助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不仅仅帮助他们自身提高心理健康发展水平,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可以让班级心理委员有效地去识别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危机事件,及时上报。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群众基础,指导其在班级开展各类朋辈辅导活动。
4.开设心理健康慕课必选课、心理健康公选课并配套主题教育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利用慕课不占用教室、课时和师资的优势,可以大范围低成本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于有进一步提升需要的学生,可以再选修心理健康公选课,有针对性地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利用主题教育的活动形式,由心理辅导员组织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心理健康专题后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团辅、素质拓展、辩论、心理剧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程,又在欢乐的氛围中提升认识。
5.在个体咨询的基础上加强团体咨询和团体辅导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有咨询的需求,但往往不敢迈出那一步,因此开展团体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可以较好地解决那些有求治意向但缺乏动力者。
6.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
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多参与活动还拓展人际圈子,夯实了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7.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培训
心理危机干预对专业要求非常高,专职心理老师除了要加强学习以外,一旦遇到学生自杀等事件可以向所在地区的心理学会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寻求专业帮助,由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师来协助处理危机事件。对于危机事件的预防教育以及危机事件的发现、预警、干预、转介和后期跟踪要制定成预案,还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
三、总结
近几年生源急剧下降,民办高职院校处于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有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最根本的是运用好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这两支队伍,普及心理健康慕课和各类主题团辅活动,立体化运行三级网络,及时处理各类上报危机干预事件。
作者:王琴 王绍福 邹艳星 袁晖 周萍 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过正达.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93-96.
[2]王珊.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