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健康人格;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一、时代的呼唤

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新月异地刷新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带来物质财富空前的丰富多彩,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新技术革命飞速发展。“数字化生存”、“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改变人们生存状态,人类面临又一次的生存竞争危机。一个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初现端倪,体现在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要素。

新的时代背景,诱发了我们对教育的重新思考。我们认识到,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相联系,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当今信息传播的急速性,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新性,特别是生产社会化的高程度和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前,教育不仅是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教育,许多国内教育专家一致认为,无论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最确切的说是教育的竞争。谁赢得了教育,谁就占有了二十一世纪。

二、存在的问题

有两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一是清华学子刘海洋残害大狗熊,二是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

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竟然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5只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的身上和嘴里……从刘海洋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残缺的心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失败,同时也是“应试教育”埋下的一枚苦果。

马加爵作为一名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然为了一句话而残杀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4个同室寝友。看似荒缪的行为,也不难看出这名大学生脆弱的心理和变态扭曲的心灵。这无疑对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

在我国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社会观念淡漠,思想道德低下,缺乏责任感,没有上进心和进取心,心理偏差十分普遍。而在有的西方国家,学校十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且配有专职心理医生。日本的“挫折教育”,美国的“拓展教育”都是注重学生的实际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

就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来看,笔者通过谈话、观察、侧面了解、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整个学校的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标准、心理健康、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理想树立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大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思想,行为能力自制力差。主要表现在上课不用心听讲,不愿做作业或者抄袭作业。学生不能自觉主动学习,逃避学习,把学习当作差事来应付,没有学习的内动力和外压力,学生没有感到时代的竞争危机和紧迫感。造成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主观上缺少自信,丧失上进心和进取心。

(2)虚荣心比较强,承挫力比较弱。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正视自身处境、才能等方面不如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失去对国家、社会、家庭甚至自己的责任感,一有点困难、失败、挫折就惊惶失措、悲观失望,一遭受一点打击就很难爬起来,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弱。德国残杀17条生命的中学生就是这样情况。一但他们进入社会,最终导致人生失败,从而自暴自弃,无疑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

(3)社会交往能力差,多数学生成封闭型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性格胆怯、孤僻、自卑、冷淡,不能主动与别人交往、交流和沟通,举行什么活动缺乏参与意识。交友的圈子仅限于同一年龄层次同一样性别的亲戚、邻居、同学之间。二十一世纪人类最终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那么人际交往能力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素质之一。

(4)理想目标太低,缺少开拓进取的品质。笔者曾在学生中搞过关于人生理想调查,排在最前面的三个理想目标依次是:打工、当兵、汽车司机,这充其量只是谋生的手段,还谈不上叫理想,还有40%的学生没有考虑过理想。理想目标太低,虽然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知识的局限性造成的,但也说明理想促进教育是不够的。没有远大志向,失去抗争和质疑的意识和勇气,更何谈人生成功,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将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也十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如果片面追求“应试教育”,“考试成绩第一”的话,这将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刘海洋来做关于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政治试题的话,肯定是高分。那么就他残害大狗熊的行为,我们该怎样给他打分呢?所以教学要创新,要坚决贯彻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实践当中去。对学生进行“卡耐基”式、李阳“克立兹”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构成良好素质的核心是健康人格的培养,健康人格首先应该自尊,自尊方能自信、自立、自强。例如:对胆怯、自卑、没有信心的学生,让其上讲台进行演讲或者自我介绍,要求声音达到洪亮为止,已达到克服胆怯,树立信心,使学生向自我潜能挑战。

(2)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原则。如5分钟演讲、知识竞赛、专题讨论会、时事报告会、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对学生自觉能力、自律能力、自思能力的培养。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健康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充满了各种矛盾,尽管人的心理现象是非物质的,我们也不能否认其矛盾的存在。我们认为,初中学生的这种内部矛盾的对立和斗争,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发展。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活动能量与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意识与道德法制的矛盾,物质需要与经济尚不独立的矛盾,闭锁性与要求理解的矛盾,等等。下面笔者主要谈谈物质需要与经济尚不独立、闭锁性与要求理解这两种矛盾及化解的方法。

一、物质需要与经济尚不独立的矛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这种提高也波及初中学生。例如,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给初中学生一定的刺激,一种畸形消费观正困扰着初中学生。节假日,同学们互赠贺卡,同学们过生日,大家带着礼物去祝贺并大吃一顿。在穿着上讲究名牌,他们点着名要买名牌服装,女同学去一次发廊要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种超能力的消费与他们的经济尚未独立形成尖锐矛盾。造成这种高消费的原因,有的是家长娇宠,有的是“从众心理”在作怪,有的是虚荣心,相互攀比,有的怕拿不起会在同学面前丢脸而掉价。上述种种不正常的心态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家长不应该迁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艰苦朴素、消费有度应该是良好班风的内容之一。那种“高消费”如得不到及时的控制,部分孩子将必然走向反面,这种结果是我们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二、闭锁性与要求理解的矛盾

初中学生强烈地想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有怎样的价值,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能对自己作出分析,进行自我评价。他们常常把师长们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己所达到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他们还能把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意见与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对照,从而认识自己。此时的青少年已经意识到人际关系。从初中低年级开始,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了明显的变化。“意气相投”的成分增多了,朋友们的聚会是最能使他们兴奋的事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显示自己的能力,倾吐自己内心的奥秘,来自伙伴的安慰与理解比什么都重要。初中学生与长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有时人们称之为“代沟”,尽管这种提法欠妥,却说明了初中生的心理是闭锁着的。青少年的闭锁心理与其独立意识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沉默寡言,想干就干,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有时甚至以“探索”自然的奥秘或自己闯天下为由离家出走,有时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隐蔽起来,以致产生孤独感,这一类学生有时往往通过日记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内心苦闷。

三、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

各种心理障碍都是影响初中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认识上的偏异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感偏异将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任何意志消沉、独断、草率、冲动、任性和随心所欲都将会影响意志行动的决定和执行。自私、自卑、怯懦、脆弱、虚伪等性格异常将影响学生性格的和谐。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也会有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识重新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这给广大初中学生的心理环境投下阴影,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应该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家庭环境应该积极融洽,师生、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应该平等,这是保持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面关怀学生的成长,老师不能单抓学生的学习,体育老师不能只抓体育锻炼,应该从改善学生非智力素质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培养新世纪人才而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

四、老师、家长的关怀和教育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教育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优化心理环境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群体)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在整体中发现问题,研究整体是否适应个性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整体塑型机制,优化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环境。

2.1营造宽松的氛围。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

2.2放下教师的“架子”。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

2.3减少“规定”。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

2.4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

2.5同伴的“互动”。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2.6教师的“期望”。师生的交往也是双方互动的交往。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常做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予以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开展公平的竞争。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另一方面要组织合理的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受到竞争的熏陶和训练。在一定条件控制下的相互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推动他们去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夺得最终的胜利。

3重视心理教育为孩子减压

初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要减轻初中生的这种压力感,首先应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初中生身处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目前很多学校并未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心理、法律和政治素质,可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载体。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

1.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需要

初中是少年向青年的身心加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学生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许多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学习方面,存在厌学、学习障碍或学习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若不加以重视,除了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外,更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从而易于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学生各自家庭环境、性格有差异,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出现各种问题,容易引发自卑、封闭、自私、嫉妒等心理,若任其发展,则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2.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属心理科学范畴,侧重关注学生个人的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和潜能的发挥。而思想品德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侧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在宏观方面给学生一个智力和思想的标准。不过,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仍是一致的,即两者都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而思想品德教育若忽略了学生微观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会空洞、流于形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其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教材是支撑教学的重要因素,目前初中各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都从不同的方面融入了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交往艺术新思维”等就分别从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等多个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如何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以解决学生自私、任性、嫉妒、自闭等心理问题。由此可知,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来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可行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若缺乏好的教学策略,则难以让学生取得心理认同,从而就无法切实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保证。只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具体而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方法有两点: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他们的观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交流,而教师只需适时指导,便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如:在讲授九年级“理智面对学习压力”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畅谈自己有没有学习压力,如果有,他们的学习压力来自哪些方面;然后让他们摆擂台分小组辩论学习压力问题。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认识到了学习不能没有压力,需要理智对待学习压力。进而我再把学习压力的道理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也会有压力,要正确对待它。这样,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既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感,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辩能力。

(2)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从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挫折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我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老师错了允许指正。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情感上、心理上产生共鸣,以体验、领悟和解决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合作探究法是一种让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而活动教学法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表演等校内、校外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积极心理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19-04

一、课程开发背景

1.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给传统心理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鲜的空气[1],在其发展的十多年中,引起了大批学者的关注与兴趣,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我国积极心理学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的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在国内和国外都比较少。目前积极心理学在实践探索方面,特别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实践探索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初中阶段的实践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缺。因此,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2.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以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问题”导向的,即人们更为关注青少年的问题,而忽视对学生自身优势和积极心理的培养,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积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是关注学生的自我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拥有应对生活难题的应变能力[2-3]。

其次,大多数学校的心理课程设置不足。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最有效的载体,当下的中学缺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课程,缺乏专职心理教师和专门的教材,有些学校甚至无法开足心理课。这样的课程设置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生开发潜能、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的诉求。心理课程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效提升。

3.东孚地处城乡接合部,当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接合部已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区域,由于这个区域人口流动频繁,生活环境复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等等,这个特定区域内的初中生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人际关系易紧张、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离家出走等,教育者应当关注城乡接合部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积极体验和积极情绪的获得,帮助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

二、课程定位

1.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应变力

以往对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一直明确或隐晦地把对问题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矫正作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取向,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问题”导向,即人们更为关注青少年的问题,学校心理教育模式也比较“消极化”。

与“问题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是,我们的校本课程遵循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积极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让他们接纳自己的优势并加以放大,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学会调控情绪、寻求积极正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问题处理模式,不仅要让学生能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更要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精神生活,并最终获得积极正向的心理力量。

2.师生共同成长

初中生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的重要时期,也是自身人格构建、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学的教师来说,也面临着健全自身人格、发挥自己生命价值,在有限的教师生涯获得成就和幸福人生的课题,因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为了在实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增进教师的积极心理体悟,我们针对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积极心理培训和拓展活动。

三、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内容设置

1.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取向

我校的校本课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法为导向,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要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积极情绪的获得,通过完整的团体活动,让学生获得领导力、创造力、勇敢、开放的心智等积极的心理品质。课程的出发点明确指向“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目的明确指向关注学生自身优势,发挥学生个人潜能。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以一个辅导员十个学生的模式进行,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学的过程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体悟和收获,强调心理氛围和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要求淡化“教师”角色意识,发挥“同伴积极效应”,形成辅导员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在课程的评价机制和评价取向上,强调个性积极发展、人格健康发展。

2.课程的内容设置

课程目标: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学会调控情绪、学会寻求积极正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问题处理模式等,能乐观积极面对生活中各种难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两部分内容,一个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卫老师引进的应变力辅导计划,一个是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主的团体活动。

应变力培养包括:小组破冰活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认识个人力量、增强自信、认识RAP模型、保持冷静、自我对话、用更积极的想法面对生活难题、选择积极的问题处理模式、识别和使用自己的支持网络、考虑他人的观点、与他人保持和睦。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包括:领导力、创造力、勇敢、开放的心智、坚持、团队精神、爱与被爱的能力、宽恕和怜悯、自我管理、幽默和乐观、社交智慧等。

四、课程的实施

1.专家指导

利用学校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研究所实验基地校的优势,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卫教授作为心理校本课程开展的指导老师,他在师资培训、课程安排、课程实施、场地选择、教师选择以及课后反馈等多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2.确定课程实施的教师

从学校教师队伍中选拔出11名兼职心理教师,邀请对心理学有兴趣且综合素质较高的老师参与进来。

3.组织教师培训

2013年8月20~25日,组织所有参与心理校本课程的老师进行专项培训。

4.确定课程实施的途径

利用学校初一、初二年级校本课程的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每节活动课时长45分钟。

5.确定课程实施的方式

以十个学生一个辅导员的形式进行。活动场地为心理体悟中心,有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

6.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

每学期初,制定该学期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包括师资安排,备课时间地点安排、课后反馈分析会议等。

7.课程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围绕课程开发出与课程配套的相关资源,如教案、活动方案、挂图、活动道具等。我们倡导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和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做好课后反馈收集,及时对课程进行修改和调整。

五、心理校本n程的教学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估有异于其他学科,多数学科可以通过利用标准化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无法进行标准化测试,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而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难评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否受到心理课程的影响。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逐步深入和推广,我认为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的监察评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辅导员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

一堂心理活动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是否获得心理的成长,可以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心理的开放程度、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学生积极情绪以及积极体验获得的多少进行评估,比如在活动课程中,鼓励每组的十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能参与发言讨论阐述心声,都能积极参与展示,并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积极体验。

2.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问卷调查

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问卷调查,对活动课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调查了解活动课的内容到底能不能帮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体验积极情绪,是否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真正的帮助。

发放问卷5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参与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学生,用SPSS2.0进行统计,其结果如表1。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带给自己的影响大部分是积极的,约有9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学习对他们在情绪调节、与朋友家人相处、建立自信心、更好地了解和悦纳自己、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更积极地看待和感受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帮助。

3.学生对课堂的评价

每节课课后,我们会对学生进行访谈,所有校本课程上完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对课堂和辅导老师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用纸条的形式写出内心的真实看法和想法作为课堂反馈的一部分内容。同时老师也对学生的评价和访谈进行反馈,这也是对学生积极体验的强化。

六、反思与小结

通过此次积极心理学校本课程实践,我获得以下启示,同时,也是我这次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反思的地方。

首先,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心理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用更完善和客观的方式来评价心理活动课。我此次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调查的方式不同,这是我的一次尝试和创新,还需在问卷内容设置方面进行修正。

其次,校本课程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应该丰富多彩,它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非文本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需要我们加以整合,使之相辅相成。校本课程建设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教师的成长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学校制度、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文化氛围、仪式、规章制度、校园环境、学生和老师舆论导向,以及教师的言行、评价等),它同样具备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等功能。学生心理培养和言行的形成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体验、熏陶、感染。这一点,我们做得尚且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最后,教师观念的转变。很多教师认为心理工作是心理老师的职责,其实心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息息相关,心理校本课程中老师想传达给学生的积极体验,也同时适用于其他科目老师的课堂,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都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同时老师的观念和言行也是学校隐形课程的一方面,因此,如何让老师们拥有积极的体验,掌握与之相关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践是一次尝试和创新,我们对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内容设置,课程的实施和评估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都一一克服,并且对团队活动进行设计和不断修正,通过课后调查和访谈学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将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断修正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林素莺.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 14(5):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