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污染应急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2-0080-0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事故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人体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人民财产的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平衡和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环境化学污染影响范围较广,它会影响到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即空气、水、土壤、食物,而这四大要素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因此,必须要根据环境化学污染的类型和特点,对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研究,及时、准确、高效地处理化学环境污染事故,争取通过应急处理把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1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类型
空气、水、土壤、食物是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根据环境要素划分,环境化学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以及食物污染。根据发生方式可以将事故类型划分为泄露、爆炸、火灾等类型,如核污染事故,溢油污染事故,有毒化学物质泄露、爆炸、扩散等污染事故,非正常大量排放污染物等。
2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特点
2.1 爆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通过世界范围内的种种突发性事件来看,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往往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突然发生并且来势凶猛,令人措手不及。如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发生三个月后才用新的控油装置成功罩住漏油点,才使得原油不再流入墨西哥湾。这么长时间的漏油导致大面积的海水被石油覆盖,影响了多种生物的生存,同时也给当地的渔业以及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2 事故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因为是存在化学物质的,所以都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还会存在一些后继发生的爆炸事故等,更是大大地加剧了事故的危险性。在2011年的日本地震中造成的核泄漏事件,首先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爆炸,而后造成了核泄漏,对周围生活的将近21万人都造成了威胁,事故必须及时地处理,否则其他机组都会相继爆炸或核泄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险,在后来的检查中发现福岛有部分人已经确认受到核辐射,危害了人体的健康。
2.3 事故的危害具有长期性
化学物质中有毒的污染物进入有机体后,会损害人体组织器官,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引起病变。这种伤害对人或其他物种来说都会具有长期的不良危害,如珍珠港事件之后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各种后遗症。
3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要做好监测工作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在处理这类事故时任务往往是比较艰巨和复杂的,难度较大,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要不断提高应急监测的能力,必须在发生环境化学事故的紧急状况下,检测人员通过自身携带的小型、简易的检测仪在短时间内对污染物进行鉴别分析,分析污染物的种类、污染范围、危害程度等,为处理好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奠定基础。
4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要做好应急预案
在突发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事故的整个过程所要做的工作做出系统的、紧密的安排,做好事前监测、事中处理、事后回应,并要找出事发原因。对于预警、监测、终止及回复等几个环节要重点抓、重点做。
应急预案的制定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要职责明确、应急设备的利用、应急工作程序、应急技术保障、应急防护工作、应急后勤保障系统、应急处理制度、不同污染类型的不同应急措施及方案。
5 应急方法的选择
对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这种突发性的事故必须迅速查明造成该污染的化学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危害性以及事故的发展趋势。在环境化学事故应急处理中,首先要充分地利用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鉴别、确认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结果。根据科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方法及思路。
5.1 检测管法
在毛玻璃管中放入试剂封口,然后组装在聚乙烯软塑料试管中。塞住试管口,排出管内空气插入水样中,吸入水,捏碎试管中的试剂,几分钟后,与标准色对比来确定污染物的浓度。
5.2 化学比色法
利用化学反应显色原理分析,这种方法反应比较快,操作简单,通过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污染物的特质。
5.3 便携式仪器分析法
这是近年来研发出的具有多组分监测能力的综合测试仪器,操作简单,测试结果准确。
5.4 实验室仪器法
对于大型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污染范围较大,持续的时间长,就需要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进行全面的监测,这样做比较规范,准确度高,可以确定污染的范围和污染的程度。
6 对于常见问题采取方法的思路
对于空气污染事故,一般采取的是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的气相色谱法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空气监测站以及污染排气来获取相关处理信息。
对于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应该采取检测试纸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比色法等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水质监管部门以及污水检测系统来获取一些应急处理的信息。
对于有机污染物,及时采用气体或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红外光谱仪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等收集信息。
对于无机污染物应该考虑检测水质法、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离子选择电极法及便携式离子色谱法等方法处理收集信息。
对于现场不能确定分析的污染物,应该及时采集样品,送达实验室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统一的方法
分析。
7 对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应该在技术以及设备上有保障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应急技术法规,在环境事故应急处理上应该有技术指导、技术保障,不断完善污染源数据库,对环境监测人员不断进行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设备是应急处理的重要保障,它包括检测仪器设备、现场防护设备、处理事故过程中不断利用到的各项设备。在事故现场检测仪器应该选择能快速鉴定和鉴别污染物种类的仪器,这些仪器要尽量使用上简单、方便,并且要便于携带,如检测污染物时用到的试管等仪器,到达现场的工作人员所需要的防火服、防化服、口罩、头盔、防毒面具、防毒手套等装备。
8 要对每一次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进行思考
对于承担应急处理的机构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设备,给予硬件上的大力支持。另外,要不断加强应急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强化和提高应急能力。可以每年开展几次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反应和应对能力。
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和应急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9 结语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威胁着人类及其他生物群的生存和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着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技术,提高应对环境化学事故的应变能力,对人类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的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把环境化学污染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进行预防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阮贞江.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管理
[J].能源与环境,2006,(4):58-59.
[2] 金杰,来勇.如何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能
力[J].世界环境,2008,(4):64-65.
[3] 宋宇清.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
[J].河南农业,2010,(19):246.
关键词:环保监测;应急系统;预警机构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53-02
1引言
在国内所有的污染当中,工业污染排放是最为严重的,并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呈现只增不减的状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各地政府建立环保监测应急系统迫在眉睫,一旦发生环境污染,能够迅速的开启应急系统,使污染危害降到最低。
2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现状
2.1数据挖掘水平低
环保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应急系统将污染环境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并对可能存在的污染隐患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并对其进行有序选择和分析,从而找出此类数据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目前全国各地的环保监测系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的环保监测系统对于污染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力较低,甚至低于国际标准。同时各个区域政府对城市的建设工作更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监测工作并不重视,从而阻碍了监测应急系统对数据挖掘工作的展开和技术的优化,也无法向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数据依据。
2.2互联网应用范围较窄
在环境的监测系统中,政府无法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去监测各个地方的环境问题,为了便于监测和查看,环保监测系统将互联网引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中。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互联网的使用范围却相当狭窄,因为互联网只被用于对标准数据和已经污染数据的采集,就目前环保应急系统的应用现状来看,真正能够达到国家制定标准的少之又少。
2.3数据一体化程度不高
数据信息的挖掘水平低和应用范围窄这两种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环保监测应急系统最终呈现出的数据一体化程度不高。现代化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多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作为环境监测分析的参考数据,从而改变由传统方式带来的不便。然而,数据信息在格式上的变化为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研发与运行带来一定的困难,有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作出一定的调整,但是针对此类形式的数据一体化模式也无法满足现代监测所需,不利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长远发展和大面积应用[1]。
3环保应急系统需要遵循的原则
3.1预防与应急相互结合优势
在某地建立环保监测应急系统时,首要任务是建立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这是为在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能够迅速调取污染事故材料,指挥应急救援工作人员能够迅速进行处理。在针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中,需要对污染企业的所有档案(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引起污染的原材料(油汽罐、化工厂的化学试剂等)、区域内是否还存在这样的污染企业、污染对当地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调查等,针对这些污染现象建立应急监测方案。同时要对当地的重污染区进行系统规划,在污染事故现场内外都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周围群众及企业的环境污染风险意识,针对当地的污染现象强化预防的措施,让全民参与到积极防止污染事故继续扩大的行动中[2]。
3.2实现快速的应急警报与处理
在整个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除了监测外还要建立应急系统和机构。应急机构的建立是为了一旦发生污染事故需要处理时,机构的人员能够及时调配人手到污染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和污染监测处理。除此之外,机构的主要职责还包含应急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建立污染处理的技术部门。
在机构内的每个成员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对机构的应急处理设备、技术、程序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在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的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系统;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监测技术能够迅速的判断出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妥善地处理污染事故,保证应急机构内的技术人员不能太少,否则无法面对较大的工作需求。
3.3政府与社会企业共同协作,更利于工作的展开
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单靠政府部门的应急机构难以快速有效地进行事故处理,所以在此过程当中,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相配合。遇到重大或者突发性的环境污染时,社会企业应该及时上报到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由政府牵头,与各部门共同协作,做到责任到人,尽心尽职。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社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产品成立环保监测机构,从企业的内部防止污染物质的排出,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这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3.4突出环保监测的重点,分步实施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污染物质也很多,但是目前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够检验到的物质有限,所以政府在进行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构建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方产业或者曾经发生过的污染事故进行应急方案的设定,这样才能更好找准监测方向,及时抓住污染源头并解决。对设备的选用宜采用多元素物质的设备配置,比如污染数据云监测(针对大气污染物质的监测)、质谱监测(水质)等,逐步地形成完整的应急监测能力。
4环保监测应急系y的建立
4.1监控预警机构
监控预警系统建立的任务主要是针对地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污染物、污染范围等信息点等进行采集和预警处理;能够实现对还未发生的污染隐患和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潜在问题的爆发,及时将存在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避免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降低污染损失;同时也为已经发生的污染事故争取足够的处理时间。
4.2现场的应急处理机构
现场应急处理机构是指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为应急处理人员收集各项数据,并提供处理所需要的工具,这也是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在工作时,现场应急处理机构根据监测仪器与设备实现应急监测,对造成污染的物质和种类进行确定,提前做好污染程度的预测,为技术人员提供的应急处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4.3应急指挥机构
应急指挥机构需要全方位不间歇地进行监测指挥工作。在区域内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应急指挥机构会直接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出发生事故的性质(较高、严重、恶劣)并作出合理的调配。在应急指挥机构工作时,通过传感器出发应急接警装置发声,在监测系统接收到报警后指挥命令进行调度工作,对消防和应急机构的技术人员的车辆调配进行监测,在人员未赶到现场时可以尽可能的控制污染的范围及程度[3]。
4.4决策支持机构
污染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应急处理的同时,系统还会对其污染的各方面信息变化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协助现场指挥调度工作的人员和系统进行应急方案的调整和进一步完善,预测实行此方案后可能产生的影响,结合目前的实际状况和处理方案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其一般为数据信息依据。
4.5灾后评估
在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理完成或者处理的途中),需要对此次污染事故进行灾后评估,这也是应急系统中最终程序。进行灾后评估的作用是让公众了解到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急处理的过程及处理的结果,倡议各部门注意预防此类污染事故的发生,为其提供有效的改善措施参考和监测依据。
5结语
构建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原因是应对区域内的突发性的污染事故,而突发性污染事故在处理上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就必须进行监控的预警,应急机构的技术人员立即赶到事故的现场,最大限度减小或者消除事故造成的损失。当然,在处理事故时,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工作是避免污染进一步扩大,减小或消除事故造成损失的关键,所以构建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需要立即执行监测应急功能外,还要默契配合。在进行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使用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监测的方向,这样才能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柏林,胡玉峰,李佳.移动式自动气象站设计及其在应急气象环境监测服务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06(5):628~632.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监测;应急监测;要点前言
针对于环境染污事故,需要环境监测可以对其应急处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信能够有效的预防,而且对降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的处置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对人类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而且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和人身带来的危害。
1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作为公益,主要由政府授权,是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其通过对环境的监视、测定和监控,从而为政府部门有关环境法规、决策及管理工作的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同时还能够为环境科学研究及环境质量标准修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通过环境监测,对一种或是多种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对其对环境的影响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此来对环境质量的好坏进行监视,对环境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对环境污染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控。
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特征
2.1 突发性事故形式的多样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隐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而且污染因素众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所排放的形态呈现为气体、液体、固体及放射性物质等,呈现出多样性特点,一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则会涉及到较多的行业和领域,所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
2.2 突l事故发生的突然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由于事发原因较多,事故具有突发性,而且发生后控制难度较大,具有不可预测性、偶然性及瞬时性等特点。
2.3 突发事故危害的严重性
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则其会带来较强的破坏性,会对一定区域内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给国家财产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2.4 突发事故处理的复杂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因素呈现为多样性特点,而且事故发生突然,这也给事故监测及处理带来较大的难度。相较于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上更加复杂。
2.5 突发事故处理的艰巨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的范围较大,很难进行有效处理,需要针对污染物质属性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达到彻底清洁的目的。而且在处理过程中还要在最短时间内阻止污染的蔓延和扩散,这无形中更加剧了处理的艰巨性。
3 环境监测在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作用
3.1 环境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
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或是降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所带来的威胁及损失,政府及相关机构通过制度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以此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即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方法、突发事故解决与解决后的恢复等方案。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不可预见性,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发生的可能是性,而且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巨大能量及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再加之事故诱发因素较多,因此一旦事故发生后,要构建应急救援体系,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救援行动,以此来控制灾害的蔓延,降低事故风险,有效的减轻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后果。
3.2 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应急监测
(1)应急监测。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需要通过应急监测来对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程度进行确定,从而为快速对事故反应和处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在事故发生后,监测人员及时进入事故现象,利用相应的检测设备和仪器,采用实验手段来获取污染物的各种信息。在应急监测中分为定量监测和定性监测两种形式,通过定期监测来准确查明造成事故污染物的种类,通常在突发性环境事故开始阶段会采用定性应急监测措施。而通过定量监测来对不同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进行确定,并对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进行确定。通过定性和定量监测能够查明事故发生的客观条件。
(2)应急监测与事故应急管理。一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则需要做好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与处置,同时还要做好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首先需要找出环境污染事故的泄漏源,并对泄漏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其次,对于污染物泄露及扩散态势、影响范围等进行查明,以此来对污染物信息进行有效了解和掌握,并以此来及时做好应急监测,通过实施科学的监测来将污染现状及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为采取进一步应急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消除危害后果及做好现场恢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体、土壤及空气带来的危害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避免其继续对人及环境带来损害,以此来对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进行有效控制。
4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要点
4.1 对监测仪器要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便携快速、实现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取;(2)操作简单易掌握;(3)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仪器本身无特别使用限制性;(4)结合我国现状与水平,力争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5)投入最小化,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6)满足便携式或车载的要求。
4.2 监测人员要求
作为应急监测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监测技术,而且在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具备较高的应急污染事故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应急监测处置经验。在日常工作中还要通过技术培训及应急学习等来更加熟练的对突发性应急监测工作的流程进行掌握,熟练操作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以此来提高应急监测的工作效率,从而为应急事故处置赢得宝贵的时间。
4.3 监测技术要求
要求应急监测人员开展监测工作时,应该遵照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国家的监测技术规范执行,为达到质量保证要求,需带标准样做实验或做加标回收实验,确保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污染指标判定应按国家污染物排放或国家认定的相关标准执行。并强调要严格数据审核,确保监测数据不能错报、误报。
5 结束语
当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应急监测通过对整个事故进行监测和评估,能够有效的掌控污染事故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并通过掌握的各种数据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应发事故救援提供重要的支持,及时做出应急反应,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有效平壤人民,将其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陈英.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7.
1.1.1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
1.1.2工作原则
1.1.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市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1.2.2全面覆盖。对区域范围的污染源、水系河流、城镇居民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1.1.2.3突出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1.1.2.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新闻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环境公示、听证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建立举报制度,健全“12369”投诉系统,确保公民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
1.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理》
《成都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1.4适用范围。
凡属我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1.4.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1.1.4.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1.1.4.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1.1.4.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1.4.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2.1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我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市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市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应急防治、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督查等五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防治组: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监督指导、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根据突发环境事故发展形势和预防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全市策略和措施的建议。
物资保障组:由市经贸局牵头,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
信息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收集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有关信息,报道应急工作动态。
治安工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的隔离封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管制、保障运输;协助污染现场处置等。
督查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应急措施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纠正,对违法违纪和渎职行为进行处理等。
1.2.2环境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
成立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家咨询小组,由聘请的水、气、固废、生态等方面的专家组
成。负责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和处理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承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安排的其它技术工作。
1.3预测、预警
1.3.1监测与信息收集
市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部门为环境监督与信息收集机构,承担所辖区内水、大气、危险废物的日常监测,收集本行政区域内外和境内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它突发环境事故信息。
1.3.2报送制度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市环保局应当按照职责范围,做好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市人民政府和成都市环保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
1.3.2.1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市环保局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报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省环保局报告,并同时报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3.2.2一般(ⅳ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报市应急办。
1.3.2.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当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报告市应急办和成都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1.3.2.4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在依照本条前两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向省环保局报告
1.3.3报告方式与类型
1.3.3.1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传真报告、电子邮件报告、书面报告等。
1.3.3.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
1.3.3.3核与辐射事故的信息报告在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的同时,还须按照有关核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告。
1.3.4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网络进行维护,逐步实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1.3.5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标准
1.3.5.1特别重大环境事故(ⅰ级)
(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事故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8)造成跨界的环境污染事故。
1.3.5.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
1.3.5.3较大污染事故(ⅲ级)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3.5.4一般环境污染事故(ⅳ级)
(1)造成3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1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4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
1.4.1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应急处置指挥部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6)波及其他区(市)县的,要及时相互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的同时,应急处置指挥部要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早向市相关应急指挥部和市应急办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1.4.2协调指挥的分类
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业工作组,完成现场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治安警戒、人员疏散安置、安全防护、社会动员、物资经费保障、应急通信、信息综合、新闻报道、涉外处置、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
1.4.3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2)启动市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指令;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
(4)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
(5)组织事故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
(6)组织现场警戒和道路、水域等交通管制;
(7)组织对伤员的急救;
(8)组织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9)组织应急救援通信、物资征调及其运输等保障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污水处理方针,重点突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实效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准备充足、指挥得当、应对有序,确保污水处理作业安全运行。
二、编制说明
该预案在发生以下一般问题的情况下,该预案自然启动:
1.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3.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时
三、应急处理原则
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四、指挥和协调
1、指挥和协调机制
设立医院污水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污水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污水处理警报期间,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全部上岗,统筹指挥。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应急领导小组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提请市排水监管中心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五、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状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整改、修理或更换。
六、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
1、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当地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的联系。
3、当班人员及时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①发现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a立即向领导汇报,减少进水量。
b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
②突发暴雨
a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b各岗位将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
c随时观察调节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
d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等自身保护。
③水量超过生化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及时与领导汇报,并取水样化验COD。及时向上级请示,部分污水或外运处置,或投加适量氧化剂后与正常流程的出水混合排放,或按上级的指示处理。
④突然停电
a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b如长时间停电超过6小时,则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送电。
c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七、事故后的恢复和重新进入
由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状态结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事故损失评估和总结,组织力量进行污染区的清消,恢复。
八、安全防护
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九、应急终止
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降低的水平。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小组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应急小组报上级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小组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⑵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补充及修改意见。
⑶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9、宣传、培训与演练
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防范能力。
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