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统计质量 统计工作 意义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类似于市场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实上,在许多国策的制定过程中,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都是功不可没的。统计在采集、记录、和分析的各个环节都要力求做到精确科学,只有这样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上才可以客观、真实地反应出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所以,可以这样说统计质量水平的高低是统计工作的核心,是统计工作的命脉。
(一) 统计工作质量的社会重要性
统计工作触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制定大的发展规划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统计工作如此重要的地位,也决定了它统计质量的水平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经营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各项管理运行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来看待统计质量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计划、经济规划、乃至于长期的国策也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社会统计调研的基础上。
准确统计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从统计的功能上看,应做到数据准确性和统计科学性的有效整合。只有减少统计数据质量的人为和自然的误差,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当领导决策机构的内部参考依据真实科学,这样所制定的决策才可以合理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这也就要求统计数据的真实。反之,当统计数据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时,那么可想而知,制定的发展规划也必将会是严重脱离现实。
(二)统计对象广泛性的意义
统计对象上也要力求普遍性和广泛性,统计方法制度还应进一步精简统计要素,更多关注民生问题。对于有些过时的计划经济指标或统计部门确实无法准确掌握的经济指标,建议不再列入统计范围,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迅速地信息反馈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市场经济波动。在提高统计效率方面,提升数据质量是重要的措施。另外,统计也不必过分关注那些要考核的经济指标,而更应多关注一些和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统计工作可以更能为老百姓服务。
二、统计工作全过程中数据质量
现代管理经营离不开统计的相关数据,起数据质量的保证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科学化进行和运作效率化。可以这么说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直接导致公司管理运作的好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自主能力加强,独立生产自负盈亏。所以,这也要求在统计的全过程中要环环相扣,不能出现脱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 数据高质量的意义
数据本身就是自然真实的社会角度层面的反映,由于统计数据有关的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所以统计数据的高质量就对企业的决策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尽管计算统计过程都是公平的,但数据中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统计数据质量被破坏。所以,高质量的数据在反映客观现实和生活动向的方面就有更加重要的参考价值。
企业在统计数据质量上的要求也是力求精确。高质量的数据的重要意义在此处就表现地淋漓尽致。数据是组织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企业的数据质量与业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高质量的数据可以使公司保持竞争力并在经济动荡时期立于不败之地。有了普遍深入的数据质量,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信任满足所有需求的所有数据。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明确了统计数据质量是影响企业运作的重要因素,就可以有适当地做一些改进举措来达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在统计人员角度从统计人员入手,加强对统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这样方便统计人员一心一意从事统计数据不受干扰;原始数据本身角度,原始数据是数据统计质量的关键环节,确保原始数据真实性,就需要采取考核机制,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保证统计的原始信息数据采集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统计标准化角度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统计部门角度精简机构,双向循环机制,所谓精简就是少环节多内容,而且要加强数据交流沟通,才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实效性。
三、结语
现代化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统计工作相关数据的有效支持,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管理运作的效率。统计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主要部分,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一体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将统计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充分地运用到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
关键词:职业指导 就业 作用 重要性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择业标准等是其就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综合素质能力较低、就业目标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感。一、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较低,表现为没有掌握或没有充分掌握在校所学知识,缺乏专业技能,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心理素质较差,依赖性强,逃避责任等等;二、就业目标不明确。大多数毕业生都存在就业目标不明确,期望值过高,不符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三、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感。不少毕业生弄虚作假,杜撰个人经历,或者与多家公司签订合同,导致就业市场秩序混乱,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进行逆向选择,最终将会导致就业市场的萎缩,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企业对毕业生的选择标准也在不断升高,然而大多数毕业生的自身积累没有同步发展,人才缺口进一步拉大的同时就业难问题同时显现。同时相关创业政策并不完善,毕业生自身也存在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毅力,从而无法形成较为浓厚、成熟的创业环境。[1]
1.职业指导的作用
1.1增强毕业生竞争力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正常就业,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职能正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地自我定位,同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选择标准和用人要求,以形成准确、客观、可行的职业定位。我校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了校企信息交流平台,同时构建起以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中心和网络职业测评与信息交流三大模块为支持的职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进行准确、客观的职业定位,更加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应的技能,突出个人优势,大大提高与用人单位的匹配程度,并掌握求职过程中必备的简历制作、面试礼仪、邮件收发等技巧,从而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2]
1.2端正毕业生价值观、就业观
职业指导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国家发展需要那些人才,什么样的职业才能体现自我价值,如何在职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和长远的眼光来考虑职业选择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以眼前、短期的利益作为职业选择的唯一标准。曾经接触过的一名学生,当谈及为何不在本区找份工作时,他诉苦道:“市郊没有知名大企业,薪资比市区低出一大截,体现不出自身价值,一旦在郊区扎根以后到市区就难了”。这种浮躁不安、患得患失的心态以及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而盲目攀比的心理想必是大多数毕业生都有的。我向他指出,并不是只有在市区工作才能体现自身价值,薪水高低也并不是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一大批知名大、中型企业进驻市郊,许多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许多高新技术岗位正在由城市中心地带向郊外分流,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郊区的用人单位整体水准必将大幅度提高,给求职者提供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在我的建议下,他选择了位于市郊的一家小企业,并且面试获得了成功。同时由于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工作非常努力,目前已当上了该公司的主管。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有机会进入知名企业或直接坐上高薪岗位固然可喜,而到一些民营小企业的基层岗位未尝不是一种发展途径,避开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做“鸡首”也许比做“凤尾”更易脱颖而出,毕业生是否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对其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
二、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
职业指导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进而推动高校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的对接,增强学校教育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在职业指导下,学生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自我匹配,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应的技能,积累相应的知识,从而会从学校提供的课程中选择与用人需求对应的课程,在需求导向的作用下,学校应当做出相应地课程调整和完善培养计划,实现教育改革,进一步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创造有益环境。因此,职业指导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2.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就业
高校毕业生在全国就业人口中占据不小比例,同时随着高校扩招,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劳动人口选择进一步接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长,成为一个重要的就业群体。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状况对我国实现稳定就业有着重要影响。在职业指导基础上实现的就业,是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做了客观的职业定位的基础上实现的就业,学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相对而言是较高的,这样就减少和避免了由于盲目选择职业带来的频繁跳槽,始终无法找到职业方向等问题,也有利于降低用人单位的运营风险,避免频繁跳槽带来的巨大用人成本,保持企业的相对稳定性,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因此,就业指导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就业。[3]
3.有利于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
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不仅在于毕业生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还在于用人单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缩小人才缺口。这体现了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中的外部经济。企业可以获得匹配程度更好,综合素质能力更强的优秀毕业生,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也能在自主选择的职业方向中体会到职业的乐趣,更加积极地工作,努力提升自我,企业也能从中获得更高的价值,实现双赢。
三、结论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校职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客观的职业定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规划,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毕业生择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艳.发挥职业指导作用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以烟台职业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关键词】 财务报表;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质量; 信息需求者
一、引言
2010年以来不断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面对集体诉讼。近年来美国针对外国企业提起的证券集体诉讼案数量稳步上升,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面临的集体诉讼最多。2009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美国投资人看好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在纽约资本市场热衷中国企业股票,后来股价大跌,投资者遭到损失,这时有人发现在这些公司IPO之后的财务结果,与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报表显著不同。这个事件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厉性和监管方法的不同,美国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采用“严刑峻法”的方式,对于不按照规定披露财务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上市公司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集体诉讼、司法制度保证了这种处罚措施将落到实处,从而使美国证券市场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发达、规范和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至今,在整个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府都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我国通过借鉴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同时证券市场还承担了“国企脱困”和帮助国家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等职责,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远未达到规范状态,相关法规也不够完善。强化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有序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相对较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也曾发生“安然事件”,但其后美国证券市场在强化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上做出了许多努力,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及在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对现行的公司法律、证券法律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所以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也只能在逐步的改进中提高。
二、财务报表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三个方面:1.提供有利于信息需求者作出合理决策的有用信息;2.提供有助于信息需求者估计企业预期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并以此为基础估计他们自己的现金流入;3.提供与整个企业有关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以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资源和资源的变动影响的信息。财务报告目标包括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性,对于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而言,不仅要注重对股东委托的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信息,而且投资者也需要获取有关资源配置的信息。
而财务报告的信息基础是会计信息,投资者不能获取会计记账的信息内容,也不可能处理那么多的会计记账信息,他们只希望获取会计记账信息的汇总,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会计信息,所以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程度,所以信息需求者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如实反映,如实性保证了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相关性指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导致使用者的决策差异。在这两个基本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下,信息需求者还希望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可比性:被披露的信息能够使信息使用者识别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验证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能被信息使用者验证是否无偏见地如实反映了经济事项;及时性是指将信息在丧失影响使用者进行决策的能力之前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可理解性是指报告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能被使用者理解。
但是上市公司提供有用财务信息的约束条件包括重要性和成本效益两个方面,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面临着信息过量的问题,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正在逐渐提高,证券市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替代选择,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忽略或错报将会影响信息使用者作出的决策。重要信息的遗漏将导致信息的不完整或错报,破坏如实反映,而不重要的信息通常是不相关的。因此重要性应作为衡量信息是否能够影响使用者决策的过滤器。成本效益是指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所花费的成本应低于带来的效益,从上市公司决策的角度,他们更关注成本效益,有时是为了关注上市公司决策层的利益(如大股东的利益),比如为了掩饰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上市公司会记录没有经济意义的经营活动尽可能地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汇总,会计信息是经济业务活动的反映,而财务报表的虚假是因为经济业务活动的虚构或者曲解,投资者却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上市公司更关注成本效益原则,但为了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制定一套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度,使得投资者等信息需求者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业务特征及其在所属行业的竞争地位,全面地对比分析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和财务报告中的附注内容,掌握上市公司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利于信息需求者的决策。财务报表的信息需求者包括了债权人、客户、供货商、投资者等,债权人更注意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偿还比率等,以确定其还债能力;供货商更关注上市公司应付账款的金额以确定企业付款的快慢;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以确定投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的比较。而上述所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基于一个前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财务信息是真实公允的,所以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分析实现的有效途径。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肩负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鉴证职能的责任,这种审计鉴证职能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使得投资者能够依据被审计的财务报表判断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而作出自己的决策,市场起到调整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这种职能可能因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损、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弱化,证券市场的有序性受到影响,例如我国证券市场的“银广夏事件”就给证券市场带来极具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财务报表的合法、公允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其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完成审计目标,上市公司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会保证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混乱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可能会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无从入手,只能据此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是无法获取足够的审计信息的,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必须规范,只有有了明确的制度设计,注册会计师才能明确标准,并对照标准进行审计鉴证业务,所以要保证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职能的有效发挥,财务信息制度以及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都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财务报表与审计质量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使得其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具体化地实现,我们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完成这一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正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矛盾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未能将投资者信息需求作为其财务信息披露的选择标准,而是尽可能少地披露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将财务状况归结于行业不景气、受新会计制度影响等客观因素,而对公司包括管理、营销等问题很少披露,这些都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而且部分上市公司还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情形,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时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而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就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面临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矛盾。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
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并不具有直接的统一关系,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是财务报表所依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记账所依据的记账凭证和经济业务活动事实,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并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高,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也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低。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审计组合会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决策者的质疑;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低质量的审计会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虚构经济业务,导致原本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能持续;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审计,才能保证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得以执行,上市公司财务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三者的统一不仅仅在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完善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更是在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达到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序发展:当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时,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也限制了信息需求者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个时候就对审计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信息需求者不能接触到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需要代替信息需求者作出判断,判断其财务信息依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和会计信息基础是否真实可靠。如果这时审计质量不高,那么证券市场将面临着无序发展的可能性,证券市场将不能有效地进行证券定价和资源配置;如果这时审计质量高,那么证券市场将面临着重整的可能性,证券市场将完善其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将规范其会计信息系统。
我国证券市场要达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而逐步进行的过程。美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也不是在设立之初就达到目前的高度,所以我们这个过程具有渐进性。但是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纠正上市公司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审计必须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履行,并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诉讼制度,使得注册会计师恪尽职守,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目标。
【参考文献】
主持人:亚历山德拉・莫兹(Alessandra Molz)
2015年6月15-26日,UNESCO-UNEVOC组织召开了主题为“通过高质量的学徒制开展TVET”的网络会议。来自70个国家的229位TVET专家和实践者参加了会议,男性占62%,女性占38%。
此次会议倡议参会者探讨高质量的现代正式学徒制的特点,研究正式和非正式学徒制面临的挑战,并分析推动高质量学徒制发展所需具备的条件。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青年失业率高和技能不匹配等经济社会环境,迫使利益相关者为了提高TVET质量而引进并改善学徒培训计划。此次会议的主持人是亚历山德拉・莫兹女士,她是工作场所学习和技能发展领域,尤其是学徒制和社会包容领域的研究员。
全球青年就业危机致使学徒制重新回到了国际政策议程。面对大量的失业青年和技能与资格水平不匹配的现实,很多国家希望通过引进学徒制作为解决青年失业和未来劳动力市场失衡问题的一个途径。而已经存在非正式和传统学徒制的国家,正在尽最大努力来升级和规范这些学徒计划,从而提高青年获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
学徒制被定义为:“为了满足特定能力培养和工作流程的需要,将在职学习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独特的职业教育形式。其受法律管制,且必须签署囊括补偿报酬和标准社会保障计划的书面就业合同。在培训结束时进行正式的评估和认证。”
学徒制培训不同于培训、实习或类似安排,其是一种工作场所学习的形式,但不是所有的工作场所学习都采用学徒制形式。学徒制毕业生意味着掌握了工作岗位所需的全部技能。学徒可以被视为在学习的“员工”。该学习经历通常与校本培训交替进行,学员成功完成学徒培训后颁发有效证书。现代正式学徒制的目标是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机会,并为学徒、培训公司和TVET体系营造一个双赢的局面。学徒制质量的概念是国际劳工组织(ILO)近期提出的,并受到UNESCO①和20国集团②的广泛支持。学徒制质量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一是工作和培训条件的质量:尊重劳工权利和培训公司的安全标准。二是将学徒纳入社会保障计划,并给予工资或津贴。三是培训标准和内容的质量:培训项目旨在满足劳动力市场和年轻人对某一职业所需全部技能组合的需求。四是全国认可的证书质量:可支持毕业学徒在全国各地都能谋得一份类似学徒培训岗位的工作。五是利益相关者双赢局面的质量:培训公司受益于额外的劳动力,并且将学徒制作为一种招生策略;学徒变得擅长某一职业,且能获得薪资、有效证书和工作经验;培训学校从与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中受益;经济和社会从更富生产力的劳动力、更平衡的劳动力市场和更高的青年就业率中获得较大收益。
根据ILO近期研究结果,为建立和维持高质量的学徒制,需要充分发挥如下四个因素的作用:一是政府、雇主代表和工会之间的社会对话,以明确有关学徒制实施的所有问题;二是明确各级行为主体的角色与职责;三是筹资机制,其推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成本分担,并保障财政支持的可用性;四是通过立法为各级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有效运作的结构或框架。
一般来说,已建立学徒制的国家,其青年失业率偏低③。其中,有些已建立学徒制的国家将其经济发展归因于具备高素质技能的劳动力带来了高生产力和高创新能力。
精心设计的学徒培训计划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通过为在学习某一门手艺的学徒提供真实劳动力市场环境所需的相关工作经验,实现其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根据公司的技能需要开展培训;成为培训可迁移的复杂技能组合的有效方法,包括高技术职业所需的技能组合;将培训和工作机会相结合,并与薪资或津贴相关联;使公司中长期的员工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使TVET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技能短缺和技能不匹配的情况。
20国集团(G20)2010年制定的“培训战略――为了强劲的、持续的和平稳的增长”引起了各国对学徒制重要性的关注。在2012年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的G20会议上,各国劳动和就业部部长得出结论:各国应相互分享学徒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经验,通过促进对话探索在G20成员国间确定共同原则的路径④。
近期已建立学徒培训计划的国家,以及希望升级非正式学徒制或引进学徒制的国家,越来越希望向具有悠久学徒制传统的国家学习经验。应该注意的是,从一个国家“出口”一个制度到另外一个国家经常会失败。因此,学徒制需要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做出调整。但所有的学徒制都有其共性,这可以充当不同国家建立或升级学徒制的指导原则。探索这些学徒制的共性并分享各国的经验教训,能够为有意愿研究学徒制的专家,尤其是那些想要引进或升级现有学徒制培训计划的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借鉴。
目标
此次会议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参会者对学徒制培训特别是高质量学徒制培训计划的了解。此次会议制订了一个知识分享流程,方便参会者分享和讨论影响高质量学徒制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也为参会者分享遇到的问题、兴趣领域、研究领域,以及其个人、机构和国家的经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通过会议研讨,参会者在会议具体目标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加深对学徒制的了解,尤其是对高质量的现代正式学徒制特点的了解;调查不同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学徒制将面临的挑战;分析发展高质量学徒制需要具备的条件;了解其他开放式问题和研究缺口。
范围
会议伊始,参会者首先分享了自己对于学徒制的兴趣领域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基于参会者在线讨论中表达的观点和在背景资料文件中呈现的问题,此次会议选取了如下十二个主要议题:一是学徒制的定义和质量保障;二是学徒制的创新和替代形式;三是学徒制的融资;四是对学徒制技能需求的预测和鉴定;五是行业参与;六是学徒制课程开发;七是不完全的学徒培训,包括辍学和流失;八是记录工作经验和认可先前学习;九是学徒制的社会形象和吸引力;十是公司内部培训和培训者;十一是学徒制的架构和成功因素;十二是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介绍(特别是“高质量学徒制”概念的提出)使参会者明确了学徒制的定义和学徒制培训的好处。目前ILO⑤、UNESCO⑥和其他国际组织⑦正在致力于推广高质量学徒制。
通过会议讨论,所有参会者都认识到了学徒制的好处。会议的重要论点之一是正式学徒制和非正式与传统学徒计划的差异。正式学徒制受法律管制,而非正式和传统学徒计划一般存在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经济中,并且在大型公司中经常与正式学徒制实践同时并存。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徒制仍面临很多共同问题。
议题一:学徒制的定义和质量保障
1.学徒制的定义
参会者普遍认可学徒制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在熟练掌握技能方面的效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培养和提升年轻人技能的潜力,以及帮助学徒获得工作经验的价值――使得学徒毕业即可就业。
参会者在现代高质量学徒制的主要特征方面达成了一致。学徒制培训,无论是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无论是公司本位的或是公司与学校培训交替的,都能产生高质量的效果。而且,学徒制有潜力使培训体系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即在提高大量需要技能培训的年轻人的技能水平的同时,又能降低培训成本。而完全基于学校的TVET以相同的财政预算不可能为同样多的青年提供技能培训。此外,学徒制还能为毕业生带来相关的工作实践和专业知识技术。
但是,“学徒制必须包括基于学校的培训”的假设受到一些参会者的质疑。他们指出,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学徒制在没有校本培训互补的情况下一直在推动社会发展。
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参会者指出,在她的国家,两种学徒制形式同时并存:一是“双元培训”,即工作场所培训和学校培训交替进行;二是“学徒制计划”,即单纯在公司进行培训。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忙季人员严重不足,淡季人员又无所事事,因此,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都采取了忙季临时招聘试用或兼职人员的办法,这些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业务水平,有时甚至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形象。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在职审计人员素质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
1、思想观念有误区。
没有树立“以质量取胜”的良好思想作风,实际工作中,不注重审计质量,偷工减时,片面认为只要项目做得多就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巨大利益;为了节约审计成本,让只接受过有限专业培训,缺乏执业经验的新手担当重任;为了不失去客户,对客户管理层过于宽容,过分信赖客户内部审计的工作;为了开拓业务,在对客户的经营业务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接受委托,一旦客户管理层的诚信度不够,迟早会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甚至会涉及官司。
2、业务水平不很高。
首先,知识面不宽。审计人员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及部分常用的经济法规,对于较为特殊的行业的会计知识不太了解,真正懂得经济学原理的人很少。其次,知识的深度不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国内知识较为丰富,国际准则及国际惯例等知识较为贫乏;对国际会计学界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动向等了解不多。最后,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差。从发展的眼光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不应只局限在年度审计业务上,更应该扩展到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方面。除了要具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外,还要善于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
3、职业道德失水准。
会计师事务所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实施高质量审计带来的公众利益之上,听命于客户管理当局甚至有求必应;审计人员对非常熟悉或信任的客户不能保持适度的怀疑;当客户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相威胁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以丧失职业道德为代价迎合客户;有些审计人员对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界限认识不清,不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了牟利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招揽客户,不仅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受到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严重威胁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高质量审计与高素质审计人才关系
审计环境对审计证据、合理的职业谨慎、公允反映、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道德行为等都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影响。脱钩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大的独立性,然而其外部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将影响高质量的审计工作:
首先,有些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极易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当审计人员与管理层出现意见分歧时,容易发生购买审计意见行为。其次,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经济利益驱使其串通某些审计人员作弊,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再者,有些企业缺乏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只考虑审计费用,忽视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执业质量。最后,当会计市场供求失衡变为买方市场时,同行间无序、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就会变本加厉,行政干预的指定垄断,经济拉拢的佣金回扣日益泛滥,会计师事务所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所以,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审计环境。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下的审计,其质量肯定要高于法制程度不高条件下的审计,而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制化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配合,在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的过程中更离不开高素质审计人才。
三、全面有效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已呈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在职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有效提高,不再是几次短时间的培训、辅导,而是必须要经常地、系统化地进行。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同行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会计师事务所应始终坚持“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要摆正和客户的关系,对客户做客观分析,项目要有取舍,对风险要做事前评估;从领导至每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并把质量的考核与职务、工资、奖金挂钩;配备高素质审计人员,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专业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从精神面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管理水平、社交能力等诸多因素入手,构筑自身的文化内涵。
2、提高业务素质水平。
在人员聘用上,要严把进人素质关,全部要求大学本科以上的会计和审计专业学历,不仅注重学识、经验、业务水平,同样注重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要体现用人价值关,只有用足用好人才,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出业绩、出效益。在人员培训上,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注重业务实践的锻炼;会计师事务所要真正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如上岗培训所有业务人员,及时全面地掌握必需的政策法规,执业规范、执业技能及职业道德要求;不定期举办国际会计师讲座,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学习他们先进的审计方法和风险意识;选拔一批人员到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定期召开人员经验交流会,对专业人员进行案例教育。在人员晋升上,搞好质量奖罚机制,让加薪、晋级与其审计项目的质量评分直接挂钩,质量分比重大于业务数量分。
3、营造诚信大环境。
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诚信教育应当从全社会抓起。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社会审计的目的、重要性及企业自身的会计责任,并建立健全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严肃查处一批属于会计责任的违规企业,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一个诚信的执业环境;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按德办事,才能真正树立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公众中应有的威信和形象。
会计师事务所只有以人才为起点,逐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是提高自身执业能力最基本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