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后勤采购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后勤管理绩效,必须以提高效益为根本出发点
提高后勤保障效益是后勤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各级后勤人员必须更新观念,紧紧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管理出效益意识。要确立向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要战斗力的意识,牢牢抓住科学理财这个关键环节,树立标准内出效益的思想,克服依赖“补助”求平衡的行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从正规管理秩序、办事程序入手,努力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和效益最佳化。二是勤俭节约意识。要结合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开展节约型警营建设,牢固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的思想,增强过“紧日子”的紧迫感、责任感,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花过头钱,不在预算外乱支出。三是利用地方资源意识。要把部队后勤发展放在地方经济建设全局来考虑,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将部队与地方建设的通用项目及时纳入地方建设规划,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科技资源,提升部队科学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后勤管理绩效,必须坚持依法施管
秩序不规范,制度不落实,坚持不经常,随意性大,是后勤管理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后勤法规统一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的作用,依法施管,使管理工作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始终在法规要求的轨道上运行。一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近年来,上级出台了许多后勤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法规,各级要根据上级制定的法规政策,结合部队实际,通过梳理、修订、完善和补充,制定具体的规定、制度、措施或实施办法,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适应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依法施管意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后勤法规、标准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使各级真正熟悉和掌握后勤各类供应标准、建设标准、管理标准和考评标准,弄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责任和要求,增强按职责、按规定、按程序办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标准化供应、制度化管理水平。三是要扎实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把工夫下在抓经常、管长远上,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同时,要坚决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纠正和克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落实奖惩制度,对落实依法管理好的单位、个人优先评优评先,并给予一定奖励。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后勤管理绩效,必须在加强经费管理上求实效
经费管理是实施科学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做好其他后勤管理工作的基础,提高后勤保障效益,就必须在加强经费管理上求实效。一是强化经费归口管理,管住经费的源头。部队经费来源渠道较多,除了预算经费外,还有预算外经费、地方保障经费、历年节余经费等其他经费,把这些经费与预算经费捆在一起,归口财务部门统一调控,集中使用,是确保经费管理不出问题的关键。二是突出预算管理,把住开支的出口。要科学编制预算,在预算安排上重点保障官兵生活必需、完成中心任务急需和解决具体困难所需,做到厉行节约,防止浪费,在编制方法上要把年度预算细化为便于操作的一项项经费开支计划,增强预算执行的准确性。要坚持预算执行报告制度,财务部门每月要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经费开支及运行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并适时通报,每季度将预算执行情况向党委专题报告,各基层单位也要把预算执行情况纳入支部会议的重要议程,使各级党委(支部)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经费管理不失控。三是严格经费支出管理,管住花钱的过程。各级要加强对经费支出的管理,通过对“钱变物”过程的全程监控,保证有效的经费都用在部队建设上。要严格按权限、按程序审批经费,大项经费开支要坚持党委(支部)集体研究决定并实行双主官联签。如对机关业务经费管理,可采取“定额管理、包干使用、集中采购、集中支付”的办法进行审核签字报销,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开支,确保收支平衡。要积极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基层经委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坚持每月查账和公布账目的制度。对重大开支,财务和纪检部门要进行联合审核,财务部门每年对基层单位的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至少要进行两次以上专项检查,同时要利用司务长每月集体报账的时机进行“随报随审”,确保审计覆盖率达到100%。四是实行责任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益。建立经费管理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将行政责任与实行经费责任制挂起钩来,加大经费支出的约束力;推行限额管理,将指标层层分解,包住包死,超支不补,节余部分归本单位掌握使用,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控制超支现象。
一、基层检察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特点
检察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不仅要进行行政事务管理,而且要为检察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保证检察院正常运转和检察人员正常工作。其工作特点主要有:
1.后勤保障工作的综合性。后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内容繁杂,具体就我院来说,后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食堂管理、水电管理、车辆管理、服装管理、来宾接待、会务保障、政府采购、行政资产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维护维修及其他日常性事务。业务项目涉及范围广,与全院各项工作及每位干警、职工的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可以说,后勤服务保障部门是一个综合性、行政业务项目纷繁、涉及面广的内部管理、保障、服务机构。
2.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务性。基层检察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部门是全院正常运转的保障平台,从后勤工作的内容来看都是为本院工作服务的,其工作就是保证院内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服务性工作。比如,工资福利发放、配备电脑、采购办公桌椅、车辆管理、食堂管理、办公用品领用等,都是一种保障或服务。
3.后勤保障工作的复杂性。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检察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水电、服装等物资保障以及全体干警职工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系统性不强,关系到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到倒茶端杯,大到物资采购。
4.后勤保障工作的特定性。检察机关后勤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各项检察工作和全体检察人员,此外还有一些与检察业务有关的会议安排、业务接待等。虽然后勤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被看作是芝麻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
二、基层检察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
根据后勤工作的特点,可以看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在全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在现实工作中,基层检察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仍面临很多问题。
1.人员现状。由于基层检察院没有专门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一般由办公室负责。笔者以所在单位为例,目前我院办公室科室领导2名,财务1名,档案2名,文秘1名,文员1名,驾驶员6名。所以,与繁杂多样的后勤工作相比,就显得任务多、项目杂,上述人员除驾驶员工作较为单一外,其余每人都要身兼数职,许多事做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
2.管理现状。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普遍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服务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凭经验办事,靠习惯工作,失范、无序、随意性大,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漏洞,不仅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还影响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
3.服务现状。大部分人认为后勤工作就是吃吃喝喝,接待应酬,不需要很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素质。其实,后勤工作属于承上启下、左右互动的工作性质,平时跑腿学舌的事很多,这就需要每名工作人员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要在细中求精,精中务实,实中求细,最终达到领导满意、大家满意。
三、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几点想法
根据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及目前我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能为目的,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1.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也是成绩。检察机关后勤工作是检察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面对检察机关对后勤服务保障不断增长的新需求,面对检察干警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化的新要求,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工作的效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后勤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把单位的人、财、物三方面以最大程度的合理性结合、组织、调动起来,合理搭配,恰当使用,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最大限度的工作,以尽可能少的开支创造出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笔者认为,做到了这些,就和检察干警执法办案一样,都是成绩。
2.从制度上完善起来,通过提高后勤管理能力要效率。由于基层检察院各内设科室几乎都存在人员较少的实际困难,后勤部门作为服务性部门,要通过适合本院的规章制度来提高、规范服务能力。所以在现有规章制度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具有规范性和长效性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如制定接待、办公用品领用的标准,规范物资采购等,使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有效提高后勤的规范化管理,并用制度约束后勤工作者的职业行为。
3.从角色上强化意识,不断提高主动服务保障水平。后勤工作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也有不同分类,作为后勤工作者必须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后勤工作由于工作面宽、领域多、战线长,涉及管理、服务、保障等方方面面,所以分工也非常细,比如财务管理、接待服务、食堂管理、服装管理、政府采购、水电管理等,具体承担该项内容的工作者应该按照专业化的要求主动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全院各项工作服务,为全院各项检察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摘要:
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关系着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高校不断地探索适合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校食堂改革之路,管理模式与经营机制的差异使食堂管理工作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后勤社会化下食堂工作的管理水平、有效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是高校后勤工作者一直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本文对高校食堂管理模式、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有效监管、提升服务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后勤社会化;食堂管理
一、高校食堂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各高校食堂管理模式基本分为三类,即:后勤集团管理模式;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半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
(一)后勤集团管理模式
各地区高校老牌大学大多采用此模式,由学校成立后勤集团,通过体制与机制改革,使高校后勤由行政事业单位向企事分离、政企分开的“一体两制”转变,并引入企业化管理,但后勤部门仍然是学校的一个行政单位。食堂开始时由学校全部投资,然后无偿交给后勤集团管理,食堂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涉及再次装修和设备投入由后勤集团负责。后勤集团是学校的一个直属机构,可以直接调控和干预食堂的直接运营,饭菜价格可以保持稳定;人员多为在编人员,相对稳定。但由于合并和体制等多方面原因,人员包袱较重;对食堂大件设备投入、人员成本等导致高成本、低效率,给学校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二)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等比较普遍采用此模式,通过招标引进社会餐饮企业投资经营,食堂的装修及设备投入等全部由餐饮企业投资,后勤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学校在人事体制上没有障碍,不存在人员包袱;经营机制灵活;减少了学校资金投入压力。但企业为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常以变相方式提高菜肴食品价格,如采购低价原料、减少饭菜数量等;遇到物价上涨压力较大时,价格波动控制较难;卫生安全风险大,人员卫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菜肴食品安全、燃气和设备使用安全方面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服务和监管体系不健全。
(三)半社会化管理模式
部分高校采用了此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招标与资质评估,与具有法人资格的餐饮业经营者签订合作协议,对食堂实行共同经营。该模式以食堂社会化合作条件为基础实施,与完全社会化经营不同之处在于,后勤管理部门参与了该模式的部分监督与管理工作。双方各司其责,共同管理,师生就餐满意度高;但后勤部门与企业工作的职责存在划分不清;实施过程中不断存在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与食堂“公益性”经营的矛盾冲突。尽管高校食堂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趋势,有利于节约办学资源、提高效率、打破垄断,形成竞争。但在社会化下明显存在学校突显公益与社会餐饮企业间追求效益的差别,使得高校食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后勤社会化下食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堂管理中缺乏依法建章立制,责任模糊不清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近十余年,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大多采用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引进社会餐饮企业来经营食堂,在社会餐饮企业自行管理经营中,后勤部门在依法建章立制上往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原材料的采购、储存环节;菜肴洗切加工、制作等操作规程;菜肴的售卖、剩余饭菜处理等,社会餐饮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往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众多细节管理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标准,食品卫生存在安全隐患,而很多学校未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监督管理上存在责任模糊不清。
(二)引进的社会餐饮企业资质不一,管理质量良莠不齐
优质的食堂餐饮企业经营者在食堂的管理执行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如今社会餐饮企业类型繁多,有家族式管理企业、挂靠经营式企业等,餐饮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管理经验等各不相同,而大多学校往往缺少严格统一性标准,致使引进的餐饮企业在管理质量与执行配合上存在较大差别,影响了食堂的有效管理。
(三)食堂管理中监管薄弱,存在管理漏洞
首先,社会餐饮企业在引进高校食堂后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在食堂内划分众多经营窗口,食堂餐饮经营者大多将窗口再向社会引进各种特色饮食,由其与引进的特色窗口另行签订合同,实行监管,众多的特色窗口在给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饮食同时,也给学校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其次,社会餐饮企业在食堂经营中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所有原材料统一采购、餐具统一洗消、结算统一途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再次,目前大多数高校相关后勤人员,并非专业出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食材品质、加工、制作流程、操作规程等了解不深,往往是外行看内行,无法做到有效监管。
(四)食堂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及安全意识薄弱
食堂社会餐饮企业经营者为了降低人员成本,大多聘请当地临时工或外来工,并且人员变动频繁,导致对员工的卫生安全知识教育流于形式,并能形成系统化、专业性的培训,现有的卫生管理制度存在未能严格执行的现象,服务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比较薄弱。
(五)饭菜价格控制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堂饭菜价格是新旧体制下反映最快、最直接的,尤其在物价走高的情况下,食堂社会餐饮企业经营者与高校食堂“公益性”要求的饭菜价格相对稳定之间产生严重矛盾,餐饮企业经营者普遍存在私自或联合涨价现象,维持价格的稳定是食堂管理人员迫切需要思考研究的课题。
(六)食堂经营状况核算审计弱化
经济核算是确保伙食质量,提高食堂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对食堂的经营财务核算审计是了解食堂经营状况、成本分析、价格控制的关键一环。但食堂社会餐饮企业经营者往往未能将此相关信息与学校后勤部门共享,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餐饮企业经营者为能争取有利政策或其它因素,也未能如实上报经营收益状况,学校后勤部门无法全面了解食堂的经营实状。
三、提高食堂膳食工作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食堂规章制度是明确责任义务、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考核管理的基础。奖罚分明的监督管理考核制度、全面细致的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方能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协调高校法务部门给予指导审核,建立一套合法、完整的食堂监督管理机制,使食堂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努力在当前的高校食堂管理中构建由政府主管部门、学校职能部门、学校师生对食堂实施监督管理,食堂内部自我监督管理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
(二)建立严格的食堂经营准入、退出机制,寻求长期合作伙伴
高校建立完善的招标规范、招标程序和严格的食堂经营准入制度,取得优质的长期合作伙伴在食堂膳食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向社会实行公开招标,招标时在法人资格、公司规模、管理和人员配备、资质信誉、以往经营状况、业绩等方面设置准入条件,并对投标人进行严格审核。把资质过硬、经验丰富、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餐饮企业吸引到学校,为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和良好的服务。
(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考评
如果缺乏考评,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因此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整个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校后勤部门要建立符合本校工作特点的考评办法,并形成制度持之以恒。为克服后勤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的困难,可以设立食品检测实验室,聘请专职监管人员负责每日对食堂采购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定期公开检测结果,并把检测结果挂钩食堂考评,把关食堂食品安全。其次,建立专门的膳食监管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销售与饭菜质量、价格、份量、卫生、服务等进行经常性监管,把对食堂的监管落实到日常每一个细节。成立食堂考评组,每月进行全面考评,考评项目包括管理制度、食堂安全、卫生、原材料采购、储存及加工、伙食价格与质量、服务要求与规范、配合整改情况、师生投诉等方面细化考评指标,考评成绩与奖惩制度挂钩,精细管理。加强民主监督,聘请学生安全管理员,让学生在灵活的时间段对食堂进行巡检;邀请校内师生、学校医务人员参与食堂考评,从不同角度监督食堂,收集良好建议,把关食品环境卫生,为师生提供更舒心的就餐需求。再次,积极配合地方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卫生防疫检测部门、工商、物价、质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查督导工作,对食堂进行“依法监管”,监督食堂“守法经营”,保护公平竞争。最后,为了便利了解食堂常态的经营状况,可以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在食堂的仓库、加工、后厨、售卖、就餐场所安装监控系统,并在就餐场所设立“阳光厨房”,便于随时了解或重点观察食堂各项工作;通过手机微信等工具以文字描述、拍照、语音、视频等方式来描述食堂监督管理过程中反馈情况,大幅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充分利用科学化、信息化技术管理的食堂。
(四)食品原材料集中采购
食品原材料安全是食堂食品安全的根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食品原材料采购是重中之重,建立规范的集中采购机制非常有必要。可由学校牵头,建立集中采购组,对原材料集中采购实行“集体商定、招标定价、分批送货、统一结算”的办法,同时建立动态的供应商监督管理机制及高效的供货质量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每一类原材料的安全供应,对供应商的供应质量、数量、及时性、发票、售后服务、投诉处理办法等进行严格要求。食堂派专人建立台账,规范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随时督查、验证,并在就餐大厅处设立主、副食、调味品等原材料样品摆设,公开食品原材料尤其是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供应商、采购单位、采购价格等,从各方面确保原材料采购质量安全。
(五)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培训学习
在日常监管中,学校后勤部门人员要注意收集食堂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用培训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加强食堂人员消防安全操作培训、食品卫生操作流程培训等;对校方管理人员及食堂负责人要掌握和熟悉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高校食堂成本核算、烹饪技术与厨房管理、膳食营养知识等学习。
(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价格长效机制、突发事件处理与责任事故问责机制,在后勤社会化下非常有必要规范食堂价格调整应遵循的原则与流程并统一消费结算途径,便于全面地了解食堂每月的交易金额、笔数、平均消费水平等,掌握价格变化规律,采取相应措施;还可通过学生伙食价格平抑基金来建立价格长效机制,确保学校饭菜价格保持稳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的安全卫生事件正确对待,认真做好食物中毒的报告、处理工作,并对事件发生后的采取责任追究机制,明确校级领导、后勤部门、社会餐饮企业、消费者的责任界限,落实责任追究、赔偿、免责制度是明确责任的有效途径。
(七)强化食堂核算审计
食堂核算审计是校方对食堂经营实况全行全面监督、分析的重要环节,既可监督食堂餐饮企业,又可监督校方管理部门,在高校食堂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核算审计要做到校方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审计相结合,严格审计监督,维护学校经济利益。后勤部门要确定核算的内容,核算的依据要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便于操作,学校审计部门如力量薄弱,可借助校外专业机构进行核算审计,加强监督。
四、结语
总之,依法建章立制,严格食堂经营的准入、退出机制,强化食堂监管考评,实现食品原材料集中采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重视食堂核算审计,把控关键环节,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后勤社会化下食堂工作的管理水平,激发高校食堂经营的活力并同时保持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以适应高校教育各项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晓丽、周静.新形势下高校伙食需“两手硬”[J].高校后勤研究,2015,(04):71-72.
[2]汤载荣、林秀华、陈远恩.浅议高等院校膳食工作的综合管理[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4,(S1):81-83.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等学校食堂采用了新的管理,经营机制。总的来看,就餐价格还算基本稳定,饭菜质量与食品安全已产生差异,花色品种有所变化,服务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推进学校食堂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中思想认识与投入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经营食堂的单位或个人的经营思想有着偏差。致使诱发事端,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为保证食堂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稳定,现就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推进社会化改革的思路浅谈几点见解。
一、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工作
改进学校食堂管理和运营机制是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后勤部门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要从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堂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始终是学校与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虽然改革了学校食堂的运营机制,但学校作为甲方,既承担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改变,因此,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食堂菜品质量安全卫生和餐厅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认真把好经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关以及各方面的素质相关合同关,严禁腐败行为,对违约违法经营、诱发事端的食堂经营单位和个人,学校及时与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转变相关人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坚决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加强内部管理,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学校食堂工作
学校食堂改革始终要坚持为教育,为师生服务的方向为原则,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因此,因地制宜、积极稳定推进学校食堂改革方案,要特别注意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不能随意改进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承包食堂,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注意纠正“随意涨价”的错误认识。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更主要的是为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利益,又要讲究职业道德。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是有明显的公益性。更要兼顾广大师生利益,决不允许不顾学生兼受能力,以涨价、质量差,在采购原材料时发生差别。来推动经营,来衡量食堂工作的标志,保质保量,价格适当,是搞好食堂改革的关键。学校食堂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对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制。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对学生的健康安全关心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教育、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学校及后勤部门要积极宣传《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产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规范管理,合法经营。按卫生程序操作,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在安全卫生管理和食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食堂经营各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各食堂检查、评估。对食堂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承包单位或个人的责任。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建立健全学生食堂食物中毒和疫、病情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
改进学校食堂管理和运营机制是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后勤部门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要从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堂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始终是学校与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虽然改革了学校食堂的运营机制,但学校作为甲方,既承担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改变,因此,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食堂菜品质量安全卫生和餐厅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认真把好经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关以及各方面的素质相关合同关,严禁腐败行为,对违约违法经营、诱发事端的食堂经营单位和个人,学校及时与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转变相关人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坚决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加强内部管理,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学校食堂工作
学校食堂改革始终要坚持为教育,为师生服务的方向为原则,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因此,因地制宜、积极稳定推进学校食堂改革方案,要特别注意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不能随意改进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承包食堂,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注意纠正“随意涨价”的错误认识。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更主要的是为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利益,又要讲究职业道德。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是有明显的公益性。更要兼顾广大师生利益,决不允许不顾学生兼受能力,以涨价、质量差,在采购原材料时发生差别。来推动经营,来衡量食堂工作的标志,保质保量,价格适当,是搞好食堂改革的关键。学校食堂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对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制。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对学生的健康安全关心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教育、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学校及后勤部门要积极宣传《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产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规范管理,合法经营。按卫生程序操作,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在安全卫生管理和食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食堂经营各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各食堂检查、评估。对食堂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承包单位或个人的责任。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建立健全学生食堂食物中毒和疫、病情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
四、严格学校饮食经营准入制度,实行食物招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对学校食堂经营者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是提高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学校食堂经营部门要建立餐饮经营准入制度。全面审核投资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投资能力、资质信誉以及道德素质。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坚决杜绝有其他不正之风发生。切实保护师生利益,以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理处罚办法,严把卫生准入关。学校食堂在采购正常使用的主副食品时,必须要到合法的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看有关饮食物资经营的执照。特别是要确认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验看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对大宗饮食物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零星饮食物资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货比三家,对食品包装原料要验看他的生产日期、合格标志、保质期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制度。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应报学校后勤管理机构或饮食服务实体等有关部门备案。学校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种办法,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坚决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并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发现问题,迅速、严肃追究处理。加强对食堂所选择定点供货单位生产加工、储备、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重视在传染病多发季节的检查。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学校食堂饮食物资的卫生、安全、质量。对学生食堂制定管理细则,加大管理力度,切合实际的提高学生食堂经营水平,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