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矿山 安全生产 技术保障
1.引言
采矿业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资源性和基础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文明发展提供原材料、燃料作为物质基础的支柱产业。但是,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却存在着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自然因素方面,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力学、高温、岩爆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而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采装及爆破作业、冒顶、片帮、机械伤害、坠井、物料坠落飞溅伤入、电伤害等。因此,扎实抓好“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搞好技术保障,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采矿业安全生产形式持续好转,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本文通过调研地下矿山的资料数据,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威胁地下矿山安全生产、造成地下矿山事故频发的原因,结合当代安全科技及管理技术,提出保障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措施。
2.引起地下矿山事故多发的原因
地下矿山的开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地下开采较露天开采而言,其工作条件更为复杂多变,因而引起的事故也更多更频繁。为能够科学有效的找到控制和降低安全事故的方法,首先就要了解地下矿山开采的特点和其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如下:
2.1 地下矿山本身的特点
目前,地下矿山开采大多采用的是凿岩破壁、采装运输的方法进行。这样就造成地下矿山的井巷工程极为复杂,作业场所及通道狭窄,空间受限,并且能见度较低,容易发生坠井和触电等事故。
2.2 井下通风不良的影响
由于矿种及爆破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有毒有害、或可燃气体,如通风不良,则会引起井下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或者可燃气体燃爆等安全事故。
2.3 地质条件的影响
这是一个客观因素。采矿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矿山地质构造、岩石力学和水文地质条件、内因火灾倾向、高温、岩爆、有毒有害物质等地质情况,采矿作业过程中易导致顶板围岩的变形破坏、地表的错动以及冒顶片帮、突发水灾、火灾及有毒有害物质突出等事故。
2.4 忽略开采地下矿山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于采矿区常年进行采矿、爆破作业,易造成地表塌陷,而相应的连带效应会使地表建筑物损毁或者地表水体倒流等现象,严重影响井下作业安全。
3.保障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措施
3.1 工程前做好科学调研
既然,地质条件影响是客观的因素,那么面对这种先天性的潜伏危机,势必要做好充分的预先调研工作,才能避免或减少一些无法预知的事故发生。针对自然隐患,工程队伍在布置井巷工作时。首先要避开断裂层。如果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例如只能在此地进行井巷工作或者经济方面的原因必须在此处开采时,工程队伍应当首先在井巷周围添加混凝土或刚性支护设施等来防范地质结构引起的井巷坍塌等事故。其次,对井巷分布点的各处按照工程规范质量要求规范进行地质钻孔工作,监测地质条件的各项指标。最后,对于存在有岩爆可能的区域,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支护等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岩爆带来的损失。
3.2 加强地下矿山的安全检查工作
地下矿山的安检工作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检查工程项目硬件是否配备完善及性能是否完好。地下矿山开采工程的硬件涵盖了运输工具、通风设施、排水设施、照明设施以及井下供配电设施以及安全逃生设备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开工前,一定要检测这些设备的功能是否完好。将检查的流程和条例一项不落的写在规章制度中,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熟记于心。第二,检查采区采场的实时安全状况。由于采场采区是事故频发的区域,因而必须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当然,采场的检查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针对实时变动的采场,检查组应该根据采场的特点进行重点关注。例如,对于矿品好的地段,一般会成为矿柱保留的软肋。对于该地段则应该进行重点关注,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监测的图纸对采空区有综合的评估。此外,对于充填法采场要重点关注其充填接顶效果。而对于崩落法采场要重点关注其崩落是否真正到位。第三,对一线作业人员实施有效的安全培训教育。相对于硬件设施,对于人的培训教育属于软件范畴。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在事故频发的采矿行业,最重要的是对人身安全的保障。实施有效的安全培训教育,杜绝“三违”,是减少或避免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举措。
3.3 保障矿井通风,严格设置安全通道
保障矿井的通风是避免矿井事故的一项重要工作。矿井通风的关键在于井下通风系统的设置和风量的大小和控制。例如,罗河铁矿的通风系统由一条进风井、两条主回风井以及11条采区进风井和9条采区回风井组成。不仅如此,井下还采用多级通风,风机集中控制等措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其次,要严格设置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安全通道要求可以容得下两人并排行走至安全出口。每个采区和中段都至少设置两个连接上下巷道的安全出口。
3.4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做到安全预警和安全决策
当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给矿山开采带来了福音。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做好矿山安全生产的安全预警和安全决策。安全信息化矿山基本架构是:有控制中心作为安全控制系统的主控单位,在矿山周围搭建。该系统主要包含井下安全信息采集系统、井下动态检测系统、安全决策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四个子系统。首先,通过设置的传感器从矿山收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整合成数据库,为控制中心提供一个实时的动态的监测系统。例如通过在井下的挖掘层面安置传感器,可以掌握井下的粉尘、氮硫氧化物、一氧化碳、温度、湿度等信息资料。这些数据的动态监测为矿山生产作业区域提供安全保障。其次,将已有事故发生前的特征作为先验知识预存至控制中心,通过上一步得到的安全数据信息分析对比,实时对监测结果做统计预测。一旦出现与以往类似或相同的情况,系统立即报警,现场人员即可迅速撤离。这方面的成功应用已经很多。例如,探地雷达系统、火灾语预警系统以及微震监测系统等。再次,通过使用射频定位识别技术,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地理信息管理能力,可以在信息数据库的支持下,对作业人员的位置及移动进行跟踪和监控。一旦发生坍塌、火灾或者水灾等能够根据作业人员所处的位置来实施救援。最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当代信息管理技术实现的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准确的获取矿山的运行情况以及安全信息和避灾路线等实时数据。
4.结论
我国的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能否做好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不仅仅事关矿山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利益,更关系着社会的舆论和人民的期望。目前,我国矿山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了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要多管齐下,从设备上、管理上、思想上以及高科技的应用上来共同努力,以促进矿山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矿山及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中亚,黄锐,卢宇鹏,李亚微.非煤矿山安全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J].金属矿山. 2011(02).
【关键词】: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原因;预防策略
矿产资源一直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的关键,所以矿山安全生产就变得特别重要。但在实际矿山生产过程中仍然还发生了大量的安全事故,不但影响了矿产的生产效率及质量,还影响了矿产资源产业的长远性发展,理应得到矿山生产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们重视,更应该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政府的高度关注。对此,本文基于作者的矿山生产工作经验,对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好的建议。
1、事故发生原因
1.1矿山开发秩序不规范混乱
虽然我国矿山生产技术已经得到了完善与创新,并在应用过程中有效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但对于矿山开发的秩序还不太规范,导致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加,如矿山不具备安全生产资格,并且在矿山开发过程中还出现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矿山开发安全隐患增加,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矿山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制度还不够完善,如对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及生产中原有技术的完善及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程度就不够,导致部分矿山生产企业进行生产时没有及时完善和创新原有技术,也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即影响矿山安全生产效率的提高,又增加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1]。
1.3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且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V山多数都处于偏远的地区,离质检部门很远,所以进行安全生产时的监督及管理达不到想要的力度,这无疑是增加了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主要体现在:第一,对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及管理责任范围不明确;第二,比较完善的监督及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建立和落实;第三,监督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2]。
1.4安全生产中管理工作的落实还不到位
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效率的关键措施就是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但实际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其安全管理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甚至在管理制度执行方面出现“走场秀”的不良现象,导致各安全生产环节的监督及管理不到位。
1.5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
安全意识是生产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问题,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但实际矿山安全生产中,部分矿山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时常因粗心大意导致生产中安全隐患的增加。
1.6安全生产设备比较落后且不健全
矿山生产离不开设备的应用,实现矿山安全生产更离不开安全设备的应用,所以进行矿山安全生产时都需要应用到多种多样的安全生产设备,如果设备过于老旧时还需要及时更换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但就目前来说,很多矿山生产设备及安全设备都出现了老化现象,并且还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导致矿山生产效率下降,同时也增加了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致使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的增加。
2、安全生产原则
第一,安全第一原则:要求生产人员要在矿山生产过程别注意矿山的安全化生产,要将人身安全放在生产的第一位置上;第二,预防为主原则:这要求矿山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前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并建立和完善检测方案及功能,同时还要根据现场生态环境、安全设施和危险指数等制定预防措施;第三,群防群治和防治结合原则:要求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应该要求全部成员加以重视[3]。
3、预防策略
3.1通过多种媒体做好矿山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工作
第一,要积极鼓励相关生产工作人员参与到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中来,以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第二,要利用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加强对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以提高安全生产效率,降低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第三,要积极使用多媒体中的图像功能、声音功能、文字功能及视频功能,将矿山安全生产知识,具体的、形象的和直观的展现给矿山生产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以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专业水平,进而减少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4]。
3.2强化执法监察力度
第一,矿山生产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执法监察制度,以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进而提高矿山生产安全性,降低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5]。
3.3将先进的生产及安全设备引进矿山安全生产中
很多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都是因生产设备及安全设备过于老旧所致,所以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安全设备,以解决原有的生产安全问题,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效率,最终降低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促进矿山生产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矿山安全生产是保证矿山顺利生产、生产力及生产质量提高的关键,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将给生产人带来巨大的身体伤害及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矿山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矿山生产企业的长期性及健康性发展。故进行安全生产时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群防群治和防治结合原则,并做好矿山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工作、加强法制监督和积极引进先进的矿山生产设备,以降低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保证矿山生产工作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降低矿山生产企业生产中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杨志泉.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02:99-100.
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有多方面原因。但深究每一起事故的根本原因,无不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安全,以至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甚至以牺牲从业人员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所以,要实现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安全生产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事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就是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保障生命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如果不顾及人的生命健康,不顾及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就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谈不上安全发展。而要做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关键是要加强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以制度促生产、保安全。
当前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无法可依。非煤矿矿山行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一是缺乏专门法予以调整。目前关于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主要有《矿山安全法》和《安全生产法》,1992年《矿山安全法》出台后,随着非煤矿矿山行业16年的发展,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工作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需对《矿山安全法》进行完善,《安全生产法》主要调整除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以外的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门针对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的有关条款较少;二是对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法律、法规研究不够;三是在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的设计、生产过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等停留在定性的原则条款方面,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差,缺乏量化的技术指标;四是各行业专门安全法规、标准缺乏相互衔接。实现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完善的、关系协调的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需要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将原各行业部门的安全法规、标准进行协调、归并、修订,及时变更执法主体,补充和完善新的规则和技术内容。
在法律法规暂时难以修订的情况下,要加强地方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加强地方立法。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工作要求,针对实际问题以及监督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工作,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形式,及时出台操作性较强的规定。在地方立法中,要注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赋予基层政府一定的行政执法权,使其权责统一,有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由于非煤矿矿山行业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因此需要对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次数,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我市非煤矿矿山企业多数处于偏远山区,路途遥远。目前,监管任务较重的区县(市)级安监部门负责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人员有近40人,每个部门平均仅有2人,有的监管十几户企业,有的监管多达几十户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相当大。对于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能够较市和区、县(市)政府先期予以发现,故应当最大效能地发挥基层政府即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应当做到权责统一,根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对本辖区内非煤矿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责任,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缺乏安全生产监管的权力,缺乏制约违法行为的有力手段,权责不统一,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因此,通过地方立法赋予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一定的行政执法权,能够及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给予有效遏制,对事故隐患及早排除,以便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推行机械通风和中深孔爆破等企业生产行为,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中毒与窒息是地下井工非煤矿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多由于开采放炮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通风不畅而发生。国家安监总局对此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地下矿山要建立机械通风系统。另外,爆破安全在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露天采石场实施爆破,大多以浅孔爆破、扩壶爆破等形式为主,爆破时产生飞石、噪音、冲击波及爆破振动,且易造成坍塌事故,国家和省也多次下发文件要求适应条件的企业要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因此,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定,并规定对不实施机械通风和中深孔爆破的给予相应的处罚,以便加大推行的力度,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安全现状评价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在非煤矿矿山生产运行过程中,其安全生产条件会因自然与人为、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及时发现隐患,预防事故发生,需要定期或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其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因此,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地方立法,要求企业在采矿权权属发生变更、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或者重伤3人及以上事故时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对于未按照规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应对措施;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前言
国内金属矿山尤其是众多的小矿山,安全生产条件不好,年年因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最高的,全国金属矿山年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稍弱于交通事故与煤矿安全事故,在在很多行业中排行第三位。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给国家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国内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引起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 我国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我国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现状
国内现有各种金属矿山101875个,大型的331个、中型的904个、小型的100640个。最近几年,国内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不是很好,一般体现在事故的频发、重大事故多发、伤亡很大与经济损失严重、我国金属矿山小矿比较常见、分布范围大,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较差。据统计, 2005年我国金属矿山发生伤亡事故2000余起,死亡近3000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85起,死亡300人;出现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2起,死亡24人;出现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一起,死亡70人,其矿山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见表1。
2 我国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很多数矿山地质条件繁杂,容易导致重大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很重大困难。而且由于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冲击地压危险系数增大,围岩温度上升,通风排水难度加大。
(2)因为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起步不早,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力量欠缺、方法落后、还没有构建起健全的监控体系。特别是个体或集体中小型矿山数量较多的局面,让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多样性,监管的难度特别大。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不科学发展观和官员较差的政绩观在作祟,导致个人利益大于地方政府的长远利益,对部门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或不满足安全要求的金属矿山不停产整顿,更不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关闭。
(3)数量占优势的小矿,矿山装备比较差,开采技术手段较差,采矿方法不一,安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4)部分地区矿业秩序较乱,越界开采状况非常严重,造成很多人为的事故隐患,很多企业缺少自我约束机制与自我管理的能力等问题。这几年出现的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均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5)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较差、相关工作人员凭主观意志与经验来工作,管理技术与手段落后。国内矿山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矿山的相关工作人员大多以农民工为主,他们文化素质通常较低,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工作技术较低,即使是矿长、安全管理人员与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率也非常低,先上岗后取证的状况特别普遍,现在安全生产培训不管工作机构数量,还是培训质量均不易保障工作需要。
(6)在矿山生产期间,尾矿库建设初期工作对自然条件不太清楚或施工质量稍微差一些;尾矿库由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管理,尾矿工没有经过相关技术培训,没有制定恰当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根据设计要求或相关规定执行等因素,尾矿库工程灾害常常出现,引起了很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二我国金属矿山的安全对策措施
1 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投入为安全生产的最根本保障。安全归属于生产力,需要在金属矿山建立多样性的安全投入体制,就是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有机结合的投入体制,企业为安全投入的主体,需依据要求从成本里列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增强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国家与地方政府需鼓励金属矿山的安全设备与技术改造,社会团体与个人公益性投入也是关键方式,另外发展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体制,让安全投入的保障有多种形势与渠道。
2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矿山在安全生产期间,需分析矿山安全投资结构的联系,合理地了解预防性投入和事后整改投入的联系,特别要分析矿山安全的“减损效益”与矿山安全的增值效益之间的联系,用安全经济学观念指导矿山安全生产系统的提升。矿山企业当在生产期间借鉴国内外经验,引进优良的科学技术,增大优良科学技术研究区域的投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像:研究构建GPS和GIS结合的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监测体系。矿山安全牵涉到隐患的监控、诱因分析、评估、救灾等多个方面,各个过程与环节均与空间的地理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像灾害出现的时空分布、强度和频度、灾情评价等。GPS技术因为其高精度、全天候和连续观测能力能够对矿山多种安全隐患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给矿山提供三维立体空间可视化管理体系。管理者能够应用GIS提供的强大空间分析能力,能够构建多种层次与范围的灾害监测平台,优良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矿山作出监测与预警。
3加强立法工作
法律手段为让大家知道“必须怎样做”,重点解决效力与公正问题,为强制性措施。健全与完善安全生产立法为科学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监管的根本性工作。参考国内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状况,以《安全生产法》为依据,完全借鉴工业化国家的相关经验,对于国内金属矿山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金属矿山的法规体系框架,拟制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立法计划;在处理现有法规的条件下,弄清楚轻重缓急,增快新法规的起草工作。拟定出一系列禁止性规范与限制性规范,有关的权利与义务,让其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4完善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在职业安全与健康事务中,充分利用其中立、客观的特点,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负责绝大部分技术性强的认证、评估、检测、鉴定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咨询和培训。如挪威船级社和英国劳氏船级社等世界知名的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咨询、认证,在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我国安全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还不成熟,有关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约束力,中介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数量都达不到要求。特别是针对我国中小型矿山居多、技术手段落后,采矿方法不规范,安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完善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更是重中之重,使每个矿山都有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咨询和培训,从而提高我国各中小型矿山的技术水平。
5 完善监管体制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监管工作机制,实行安全等级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对安全生产状况的综合评价,划分安全等级,实施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管队伍,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监管队伍是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定的重要保障。(1)对从事安全监管业务工作的人员实行全国性的资格认可制度,确保从事安全监管的业务人员具备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拥有合理知识结构; (2)在岗培训工作制度化,对安全监管人员应规定每年轮训、业务交流的时间和内容。内容务实并及时更新,以保证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及时得到更新,为监管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3)建立矿山安全监督执法队伍,实行特殊岗位津贴(像台湾的危险津贴),鼓励监管人员深入矿山一线。拥有一个稳定的机构和一批数量相当的监管人员才能使监管工作稳定、深入、持续、有效地进行。
【结语】:
国内的金属矿矿山非常多、分布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相当关键的位置,安全事故频发。因此井下作业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定期维护和保养井下的设备,坚持强调井下作业的严重性和重要性。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借鉴与引进工业化国家优良的技术、经验,构建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国内矿山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才可以获得有效的改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启明.金属矿山安全形势、问题及对策.金属矿山, 2005(10).
关键词:露天矿场;作业环境;安全管理
一、露天矿山作业环境特点及其安全隐患
所谓作业环境是指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工作条件和机器设备正常运转的所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总和。具体到露天矿山作业环境,其安全隐患主要包括矿山作业生产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等物质、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及生产技术引起的安全事故等。
1.边坡稳定性引起的安全隐患
由于露天矿山开采的特殊性,往往在开采挖掘后会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边坡。这些边坡的高度一般为100~300m,有的大型露天矿山甚至能够达到800m以上[1]。边坡越高,边坡上下部分的岩层地质差异也就越大,由于缺少周围岩石围压的作用,其稳定性将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较高的边坡使得在空气中的岩层增多,这些的岩层在风吹日晒雨淋和打孔爆破作业影响下变得疏松,很容易发生滑坡坍塌安全事故。此外,很多露天矿山对于边坡的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采取超负荷挖采作业甚至进行底部掏空挖采作业,这进一步加剧了边坡出现滑坡坍塌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有害物质和噪声的影响
露天矿山在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爆破作业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噪音。虽然这些有害物质和噪音对机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现场作业人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和噪音严重危害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违反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降低矿山开采的作业效率。
3.爆破作业引起的安全隐患
在露天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会经常进行爆破作业,爆破作业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引起岩石坍塌飞溅,对周围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倘若出现瞎炮的情况,更是对作业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落后的爆破作业方式也增加了爆破次数,爆破后产生较高的岩石大块率,增大了二次爆破几率。此外炸药在存储、运输和爆破点火过程中都可能由于安全意识欠缺或者操作不当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4.生产设备引起的安全隐患
矿场作业的现场都具备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如输送机、破碎机等,缺少安全措施或者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人为疏忽等情况下都极可能发生机械事故。现场所用的高压电缆破损老化、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意外和雷雨天气也都容易引发触电事故。此外,露天矿场现场作业车辆管理不当,人矿混载,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也会引起车辆伤害事故。
5.高处作业及坠物引起的安全隐患
露天矿场作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会在高处进行采装和排土作业,操作错误、生产管理不当就极易引起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岩土堆放过高、未及时清理边坡浮土引起岩石滚落造成伤害。排土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安全堤、指挥人员指挥不当等也可能引起卸料时车辆坠落。
二、我国目前露天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1.老员工缺少理论知识,新员工缺少现场经验
一些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老员工处理过很多矿场安全事故,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但是这些老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对露天矿山的安全管理知识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安全管理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教训上。在面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时并不能提出高效率的解决方案,缺乏超前意识、没有发展理念,不适合发展中的现代安全技术管理要求。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员工虽然具备了充足的知识理论体系,但在面对具体的安全隐患时缺少经验指导,不能将理论知识成熟地运用到实际的现场条件中去。
2.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并不能直接明显地给矿场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不少企业都对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人员安排上,从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往往并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工作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常规安全注意事项,并没有实现矿山安全专业化的管理。同时露天矿山的作业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作业人员流动频繁,且很多企业缺少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演习,现场工作人员的纪律性差、盲目冒险作业,安全生产意识及防范意识都有待提高。
3.开采技术落后引起生产环节安全隐患多
国内很多露天矿山都是小规模地进行生产,缺少整体的生产规划,并且普遍采用传统的火雷管引爆、浅眼括壶爆破、人工手持式凿岩机穿孔作业方式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不符合自上而下进行台阶式安全生产方式的要求,增大了打眼、装药放炮、浮石清理作业人员的危险性。此外,落后的工艺技术造成爆破作业次数增加,爆破效率降低,爆破后高比例的大块矿石使得二次爆破频繁且形成罩岩、空洞等安全事故隐患,极易发生滑坡坍塌、高处坠物等安全事故。
4.安全监督管理乏力、整改落实不到位
露天矿山点多面广,所在地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监管工作人员无法深入每一个露天矿山现场的生产一线,且现场安全基础条件差、发生事故救援不便。同时当地安全监管人员缺少专业的露天矿山安全管理知识,不能正确识别矿山现场的每一个细微安全隐患,无法对安全隐患做出正确的处理决策,导致对矿山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乏力。在发现安全隐患后监管人员也没有做到及时地对相应企业进行回访,而矿山现场安全意识的不足也致使对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三、露天矿山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
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基本保障,安全投入必须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切实满足矿山实际安全生产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确保露天矿山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及发生安全事故后具备足够的应急救助能力。企业在财务预算时应在正本中列支相应的安全生产资金,并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资金全部用于矿山安全相关项目。此外,国家和当地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露天矿山安全设备投入和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构建社会保障机制系统,将露天矿山安全投入落实到实处。
2.对矿山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绝大多数矿山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避免许多矿山安全生产隐患。对于矿山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一方面能够增加经验丰富老员工的安全理论知识,构建安全生产系统知识,同时也能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沟通,向新职员传授生产中的安全经验和教训。而安全生产培训的内容既可以是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理论知识,也可以是诸如瓦斯监测、矿车操作、紧急情况救助措施等典型问题。此外,在安全培训技术后可以对培训人员进行安全职业技能考核,并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隐患。
3.利用科技创新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
目前我国的露天矿山开采技术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安全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露天矿山的发展且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应当吸收国内外的先进开采技术,加大生产技术的科研投入力度,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改善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此外,国家和当地相关部门应当从资金和政策方面对露天矿山的生产技术研究进行扶持和引导,充分调动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来进行生产技术难题攻关。
四、总结
作为一个资源大国,我国的露天矿山资源非常丰富,矿山生产的安全问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露天矿山作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边坡滑坡坍塌、粉尘污染、高处坠物等安全事故隐患,针对露天矿山作业环境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非常有必要。对露天矿山的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增加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更需要从生产技术上根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再配合国家和地方监督扶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确保露天矿山安全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曾梦阳.矿山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3,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