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经济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所建立的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农业经济作为绿色经济形态之一,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对防止单纯追求生产增长或强调生态保护,使农业生产从经济数量增长向社会效益增长转型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绿色农业经济生产过程是先按照农业生态规律,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所以,绿色农业经济生产与一般农业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通过采用具有节约、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将经济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附加值的增长联系起来,实现了二者协调统一的发展。
最后,由于绿色农产品减少了生产、消费过程中及消费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因而降低了未来社会治理污染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与人力的强度,也就是降低了未来清洁环境的成本,使得绿色农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条件
1、地域环境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地域环境体系有助于我们掌握绿色农业生产区的区位特点,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根据各种生物所适应的特定繁殖生态位来发展相应的种植与养殖业,以逐步达到绿色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有助于我们看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与不利环境条件,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区域环境容量,确定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必须遵循的环境约束条件的临界点与阀值,进而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控制在可承载的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提高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预警屏障,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保持这个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以使其足以支撑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所以,地域环境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
2、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人均占有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当代及后代人口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农业生存的角度来看,某一地区所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质量越高,那么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承载力就越强,其支撑作用也随之增强,农业的生命力也就越旺盛。绿色农业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依靠绿色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欲望,但并没有改变农业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承载力,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弹性。
三、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1、财政政策
国家结合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农业领域的转移。
国家在完善现有税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专门针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积极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银行和信合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方式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并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以逐步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
通过探索绿色农产品的资源价格体系构造,理顺不同地区的价格体系间的关系,出台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调节政策,以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2、技术研发
减量技术:大力普及高效喷灌设施,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和集约化养殖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动农业资源高效产出技术和无害化生产。
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应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在某些相对产出效率较低的农业生产部门,积极推广投入产出转化系统的优化技术,以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更新现有生产设备、再造生产工艺流程、调整绿色农产品结构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替代技术:重点研发再生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农业能源的应用技术,大力鼓励低物耗、低能耗和高转化率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系统化技术:加快建设以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区为载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平台,在整个绿色农业产业系统中建立起"生产资料供应商-绿农-绿色产品分销商-绿色产品最终消费者"的持续性物质流和资金流途径,以实现绿色农业经济链上各节点的共生耦合。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资源过度使用、气候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碳经济、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绿色经济创新正成为人们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由此引发了对金融业绿色转型的需求,开创绿色金融发展的新模式,在推动生态环境和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上,都具有较强研究意义。
一、我国绿色金融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5亿元,快速上升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37年间增长了190倍,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在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的环境恶化严重,工业废水、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处在较高水平,在发展经济时忽略环境治理,近五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如图所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截止2014年政府已投入960019亿元进行环境治理。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需要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便由此引发了金融业绿色转型的需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政府编修“高风险、高环境风险名录”等一系列环保政策,推动环保行业公司快速发展。通过对环保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及其股市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节能环保板块规模呈增长趋势较好。根据公司市盈率,具体选取了5家排名靠前进行分析。总的来说,我国环保行业发展势头较好,主营业务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但从表中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前五家环保企业资产负债率与正常水平相比偏低,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强,但经营者在经营投资时比较谨慎,可能是对环保行业发展保持保守态度。从企业盈利能力上看,环保企业大多从事高新技术创新,虽然营业收入在增加,但营业成本也在提高,所以会出现营业利润率较低的现象。同时,也体现出政府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缺少对行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指引。企业内部缺少高端的核心技术,高科技环保人才不足,公司研发能力不强。社会公众对该板块的关注不高,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较高,这些问题导致环保企业自行摸索中发展,遇到较多挫折,发展速度缓慢。表1:2016年主要环保板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来自各公司年终财务报表)
二、制约其发展原因探析
1.政府缺少绿色金融发展配套政策。国内金融机构对绿色文化的缺失,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并未真正意识到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性。政府应加快相关配套政策的推出,对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相应的激励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2.金融机构缺少环境评估。发展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中央银行、财政部、税务部、环保局等都有职责,各部门在合作上需要加强。因缺乏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对企业环境破坏的信息掌握不足,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环境信息的获取,在绿色信贷上的额度就很难把握,环境风险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来自环境主管部门的支持,金融机构难以完成。3.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绿色转型方面兴业银行发展较好,而大型国有银行排名靠后。国有银行由于规模较大,经营成本较低,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创新意识不强。国有银行应在政府引导下逐渐向绿色转型,形成与中小银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措施
1.建立健全金融业绿色转型的组织体系。首先,建立推行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各部门间合作制度,由环境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绿色金融规划和实施制度,实现推行绿色金融的部门间合作。其次,出台政策与法规,引导金融资源向环境保护领域集中。政府可设立创业投资绿色引导资金,以先行投资、合资、担保、技术援助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节能减排等环境保护项目投资。2.建立社会公众绿色金融监督制度。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仅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对违法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减少政府监督的缺陷。另外,加强新闻媒体的金融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和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绿色金融监督,以形成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3.加强行业管理,参与国际合作。绿色金融行业应从内部制定行业管理,接受国际制定赤道原则及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等国际准则,能够更好的与国际接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满足国际经营需要。加大对绿色金融产品宣传培育绿色文化,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营造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政府通过建立金融业绿色转型组织体系,可以加快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并进一步有效改变对社会资源的指引。同时,加强金融行业内部管理,加大绿色金融概念的宣传,在各企业内部培育浓厚的绿色文化。其次,我国金融机构应积极向其他国家学习,完善国内管理体制并加强创新意识,构建符合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体制,让投资者的资金流向节约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最后,在社会公众及媒体的监督下,发挥社会公众力量,以金融业促进节能减排,利用金融市场自身可持续发展,带动生态环境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2]李卢霞,黄旭.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的同业比较[J]金融论坛,2011,2:42-45.
[3]中国统计局网站.
[4]胡春生.绿色金融:将可持续发展内生化的新经济发展方式[J].改革与战略,2012,2:66-69.
[5]张伟.金融业绿色转型研究—以金融业促进节能减排为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50-55.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has obtained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Cement, plate glass, building sanitary ceramics production, it is among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level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At the same tim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5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跻身世界三大“浮法”之一,高质量大规格建筑陶瓷砖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已整体实现国产化。建材产品的标准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接轨等,明显缩短了行业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已成为世界建材产品的生产消费大国,但是伴之而来的是生产传统建材产品恰恰需要能源。资源的高消耗,要大量占用耕地,并且产生对环境的高污染。这种发展模式将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材工业要继续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发展绿色建材,走循环经济之路是对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响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为地球的未来储蓄资源的必然。
我们国家把节能降耗工作看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以玻璃为例,玻璃与其优良的透光性能和特殊的质感在建筑上的运用是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长久以来,由于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造成了玻璃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差,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所要求的节能和舒适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的大型公共建筑,过去,由于使用了不节能的普通钢化玻璃或普通中空玻璃制作幕墙,该部分建筑的能耗特别高,而且冬冷夏热很不舒适。节能是绿色建筑对建筑玻璃的第一要求。为满足采光、装饰与立面设计要求,建筑门窗洞口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而洞口是能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玻璃及其板材的保温节能问题即成为玻璃业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意见的建筑玻璃仅承受自重.风压和温度应力三种荷载,由于设计的板面尺寸较大,这些荷载所造成的应力一般不超过10-20Mpa。随着增强玻璃的问世和增强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师已将玻璃作为一种结构材料来使用,使玻璃的采光、围护、装饰等多项功能得到更广泛地结合与应用。各种各样的节能玻璃象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真空玻璃的出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节能玻璃品种,标志着真空玻璃节能时代已经到来。真空玻璃是一种保温、隔声性能非常突出的高新技术产品,是由两块平板玻璃,中间由微小支撑物将其隔开,玻璃四周用玻璃钎焊料封边,通过抽气口抽真空,然后封接抽气口保持真空层的一种结构。为了长久保持真空度,延长真空玻璃寿命,真空玻璃在真空腔内还放置了吸气剂。微小支撑物是外径0.5mm,厚度0.15 mm的金属环,由于体积微小,对人的视觉和玻璃的光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真空玻璃的保温原理和结构与保温瓶极为相似,建筑上使用真空玻璃就好象把建筑罩在一个巨大的保温瓶中,保温节能效果可想而知,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Low-E中空玻璃是目前市场上运用较为普遍、节能效果也很好的玻璃品种。
作为建筑材料而言,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和环境,另一方面,使用中会挥发出有害气体,对长期居住的人来说,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鼓励和倡导生产、使用绿色建材,对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质量,作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建筑玻璃生产的有害物质排放主要来自熔化过程,所排放的污染物有氧化氮、硫氧化物、含多种有害成分的烟尘、粉尘,从广义讲还应包括氧化氮的排放。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尤其是氧化氮的排放,是玻璃业界始终努力的方向,通过工艺方法的改进已经取得一些有些的进展。
减少氧化氮的排放是要付出成本的,不同的方法其效果不同,可以通过氧化氮排量减少数量与增加的成本支出之比对清洁生产的工艺进行比较和优选。目前控制氧化氮的最有效方法还是减少发生量,此外化学还原法使氧化氮还原为氮气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烟尘也是玻璃工业实现清洁生产必须解决的污染源,烟尘中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微粒表面吸附了有害气体,微粒的粒径很小可以长期漂浮在大气中。收尘的办法有多种,在技术上没有困难,关键是需要资金投入。在玻璃生产线常用的收尘方法有离心收尘、洗涤收尘、静电收尘、重力收尘和惯性收尘等,后两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粒度的粉尘收尘原料堆放与输送过程中粉料的飞散是玻璃工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又一个来源,由于玻璃生产造成的粉尘远小于水泥工业,加之现代化的玻璃企业通过无尘化的设施与管理已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只要那些小型玻璃企业的粉尘污染并进行改进。玻璃生产线的废水排放问题也不难解决,用于洗涤的废水主要含无机悬浮固体物,通过一般的沉淀和吸附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玻璃工业的洗涤废水pH值较高,可以采用化学中和的处理办法,如果废水中含有微量有害金属离子可以采用离子交换的处理办法。
躁声也是一种污染,它对人的心理与生理造成危害。治理躁声首先从声源人手,对压随机、破碎机、鼓风机、筛分等高躁声设备进行消声减振处理。其次对产生躁声的设备所在的建筑进行吸声和隔声的屏蔽,多种方法结合治理躁声污染在技术上不存在困难。
绿色建筑对建筑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提出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再生整个生命周期的整体绿色概念外,建筑材料水平是其绿色化程度的重要度量。建筑材料从资源开发、制造加工、运输使用到回收再生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和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要求绿色建材的节能无害和重复使用。
摘 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通过对商丘经济发展的概况及
>>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基于绿色持续创新的中原经济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濮阳市经济转型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中原传统文化开发与利用 基于邯郸纳入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背景下的支柱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中原经济区一体化背景下的邯郸市发展对策 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模式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开封工业发展策略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探析 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问题探析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的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作用及对策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路径选择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流动人口犯罪对策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巧媳妇”惠民工程问题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对工程硕士教育的思考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美术馆事业的发展构想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农资企业的发展前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商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商丘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2011-03-02)[2012-02-18]. .
[3] 鲁明中、张象枢.中国绿色经济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31.
[4] 商丘市政府.2011年商丘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1-07-06)[2012-02-18].http:///zwgk/system/2011/07/06/010256714.shtml.
摘 要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倡导绿色经济,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环境的和谐。但目前的一系列经济瓶颈使得整个经济体制走向绿色安全的状态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本文就目前发展绿色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
关键词 环境 科技 法制 产业结构
绿色经济就是要把整个社会的发展建立在提高资源节约能力、利用率,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提高生态良性循环能力的三个提高的基础之上,以此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经济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并鼓励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与有限地自然承载力相互协调;强调社会的公平。
我国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先后在一些省区市都进行了绿色经济的试点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绿色经济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致使绿色经济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而言,我国要实现绿色、无污染的发展还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的。
一、环境瓶颈
环境的无污染是绿色经济的一种象征,但是经济的发展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治理污染需要很大的成本。如鄂尔多斯市依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在2008年人均GDP全国城市前40名中鄂尔多斯排第一。近三年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均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其产业结构,基本可以称之为重工业经济和煤炭经济。沙尘暴、空气污染、酸雨、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却是这种经济增长的另一种写实。类似鄂尔多斯这种发展模式的城市在我国不是仅此一例的。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世界状况报告》中指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过度依赖资源,经济结构单一,盲目追求高涨的GDP,丝毫不顾及环境生态的代价,这样的增长是有极限的。绿色经济势必要体现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才能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水平落后,研发能力有限
绿色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必然要求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目前我国的企业设备中自动化仅占2.6%,机械化的24.85%,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的占到33.7%和28.85%。能够在企业设备中得以应用的国际化先进水平技术只有12.7%。我们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来进行的。这不仅仅在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低,也在我国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奖惩制度等问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体系。
三、法制缺失
发展绿色经济的另一个重大的难题就在于:法治的缺失。首先来说环保法制不健全,排污收费没有健全的法律依据,而且环境执法太软,无强制措施,由于当代企业都有很深的社会背景,当排污企业拒绝缴纳排污费时,申请人民法院执行难。其次就是奖惩不明,执法人员积极性不高。排污费上交国库,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执法收费人员没有奖金,而横向相比,所有收费部门都有奖金,有提成,这难免打击了排污收费人员的积极性。再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突出,制约排污费的征缴,由于环保局不是上化部门,业务上属于上级职能部门管理,而人事、工资属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官员为了盘活地方,想方设法壮大地方,而排污费必须解缴四级国库,地方政府就出面干涉。要运用好法制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的作用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制体系,完善环保法,明确奖惩制度,让政府退出对环保部门的干预。
四、现有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其中在重工业等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工业又占到了整个第二产业的80%左右。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 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这对于环境和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对于资源消耗较少、污染小的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没有达到一半,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也远远低于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对能源的过度消耗,才能更好的减轻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目的。
五、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加快,能源需求激增,环境污染加剧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在80%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也是非常的快速。但是我国并不是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我们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大规模建设上的,以牺牲环境、资源而发展的。这种发展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是这种追求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是不可能停止;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致力于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建设,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和维持绿色生态,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又一大制约。
六、资源短缺、资源结构不合理且资源利用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