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污染的成因

环境污染的成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第1篇

1 农业环境污染成因及简要分析

1.1 直接原因

农业方面内部污染逐步扩大。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规模化养殖污染也越来越重,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剧农业环境污染,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现象严重,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农药的大量使用使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加之泸西县目前化肥使用量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超过发达国家设置上限,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影响土壤自净能力,此外,泸西县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且大部分地膜残留于土壤中,极大影响了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功能,粮食减产、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1.2 环境原因

在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的现实压力下,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势,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治污设施不配套,运行难以正常,难以稳定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有增无减,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极度膨胀,产生大量的垃圾和污水,未作任何处理直接倾倒的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建城、铁路公路高速、机场水库等各类工程建设行为加剧农业污染。工程建设中,土地占用面积不断加大,河道过度采掘沙石,挖掘山体、凿山打洞、侵占河道、乱挖乱采等破坏现象严重,流自净能力下降,破坏环境来换取GDP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为完全改善。

1.3 客观原因

区域内河流保护软弱乏力,水中含有粪大肠菌群、氨氮和高锰酸盐,生活废水排量多,废水处理站少,集镇河流水环境安全严重受制。历史上长期大面积过度砍伐和现阶段保护不力造成的森林植被保护力下降,地表水分蒸发流失快,林木偷采现象严重,林木结构不优,致使森林结构单一,蓄养水源能力差。河流流量不断减少,水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现象严重。区域性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影响环境现象频发,治理成本高,难度大,水利、公共设施、农作物及人民财产等灾害性直接经济损失较重。

2 泸西县农业环境污染对策

2.1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

泸西县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要立足于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拉长产业链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优质农作物的产业化,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保障农产品安全,施肥用药讲环保,种养走向标准化,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为工业化造就资源优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化学肥料、农药、农膜的使用,积极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工作,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无公害生产培训,积极开展咨询、培训、示范与推广工作,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制度,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突破口,在土地承载能力范围内还田,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落实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施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的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要防止土壤污染。

2.2 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积极宣传农业环境安全知识,明确环保就是保自己,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报纸、标语、宣传车等加强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建成长期、持续、普及的宣传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百姓人家。建立健全长效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机制,落实环保责任,整合监督资源,建立权责明确的目标考核和协调,着力开展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把环境看作是价值的中心,避免某些领导牺牲其他地区的环境谋求本地区的利益,肆意排放污水,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这就需要领导责任的落实,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责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2.3 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建成

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国;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在世界范围内,英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并形成了“先污染,后治理”这一解决问题之模式的典型代表,且这一模式恰与我国相类似。笔者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英国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并对比我国的环境治理现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治理我国环境的模式,以此成为我国法律视角之下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汤药”。

一、环境污染及其产生的根源

所谓环境污染是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的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碍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概括而言,环境污染的成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客观成因:(1)污染形成的必然性。由于人们对于物质资源利用效率的永恒局限性,所以物质资源无法实现 100%转化为所需产品,无法实现100%循环使用。(2)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由于生物对环境质量依赖的客观性与局限性,生物无法脱离所处空间环境的限制。(3)是绝对客观成因以及人为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相对客观成因),其中后者以人类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局限性为基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局限性正逐渐被打破。

主观成因:(1)以获取净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这也是绝对的主观成因,它是基于人们的本性产生的。(2)污染释放的成本低于污染防治成本,这是相对主观成因,它是通过设计优良的制度来尽量减少这种不经济性对于环境污染所起的助力。

二、英国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事件”,一场毒雾夺走了超过1.2万人的生命,还有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这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给了沉浸于工业奇迹的英国人当头一棒。在付出血的惨痛教训后,英国走上了法律治理大气污染的救赎之路。经过近60年不间断的治理,2012伦敦奥运时,伦敦终于告别“黄色雾都”。污染治理和环境破坏一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全面治理。

(一)英国环境治理体制。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通过立法成立环境署,形成专门统一治理环境管理机构,它在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适用了综合的管理方式,并将土地、空气和水资源的管制纳入统一的治理轨道。这个时期,环境执法部门主要靠污染控制收费来平衡预算,只有少数人仍享受政府补贴,并且政府对该机构的补贴也在逐年减少。

(二)英国环境污染政策、法律治理。英国在1994年在全球第一个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在1990年实行了“绿化政府”行动,同时实现中央政府各部门间的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英国具有较长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历史,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SEA指令》导则的国家。

英国环境保护法规由法律和相关规定和执行规范所构成,环境保护法规内容非常丰富,自19世纪后期相继颁布了《有毒废物处置法》、《水资源法案》、《自来水工业法案》、《清洁大气法案》、《污染预防法》,以及河流法、废弃物管理法等。英国的环境保护法的体系则由这些法案构成。

在财税政策方面,英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采用收取环境管理费、征收废物倾倒场许可证和废物排放费、超标准排污处以高额罚款或判刑、建立损失补偿制度、对一些产品征收环保研究费等各种财税措施来达到防治污染的目的。在环保补贴方面,到2006年,英国土地的77%在农村,大大超过欧洲的平均数40%。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英国从2005年4月开始,对农民保护环境性经营给予补贴。在环保产业方面,其政策发展趋向表现为:加速环保产业技术改造,减少特别优惠支持和增加对技术含量高的环保措施的支持;鼓励清洁生产、清洁产品发展和废品回收利用;实施环保优惠政策与积极创新环保技术相结合,走环保技术与服务国际化。

三、英国环境治理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不断突出,治理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毋庸置疑,如果环境问题我们治理不好,不仅会对我们当代人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而且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有必要总结教训,从英国的环境治理中借鉴经验。

(一)综合立法与专门立法相结合。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环境物质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因此,对于环境治理的立法,只有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治理,才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一是确立《环境保护法》作为综合法和基本法的地位。二是在基本法的前提下修改相关单行法律。三是制定因应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专门法律。四是加强环境与能源和经济等相协调的立法。

(二)政策与法律协调使用。在环境治理上,政策与法律作为两种不同的工具,各有所长:政策具有灵活性,其导向性作用更为明显;而法律则更为确定化、具体化,其约束力更强。借鉴英国处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关系的经验,可以将这两种手段交互使用,发挥二者在环境治理上的作用。

(三)注重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我国现在环境法制中最突出的问题,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如何使制度得到实施。可以借鉴英国的“环境教育”和“垃圾倾倒收费制度”,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入手,着力培养人们的环保观念。

英国经过环境污染的痛定思痛,通过上百年努力,较好解决了环境问题。其环境治理体制、环境污染政策治理、法律治理和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的行动治理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城市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噪音污染 河流污染 城市环境保护 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为了保证城市的水源干净、空气清新,必须采取一些治理措施,从而实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这不仅要求相P工作人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还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城市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探讨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从而保证城市整体环境的生态效益性。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成因

(一)城市能源结构长期不合理

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的占有比重过大,不仅不利于维持城市空气环境,还有可能造成雾霾污染,燃煤是造成城市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偏重,而化工行业和石油行业是工业废气的主要来源,由于化工行业的工业废气的种类较多,成分复杂,因此一定程度上给工业废气的治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化工行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总量相当大,会给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将工业废气按照成分的不同,分为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以及气体污染物两种。污染大气的颗粒物质按照来源性质的不同,还分为一次气溶胶性污染物与二次气溶胶性污染物。这两种气体污染物主要漂浮在空气中,如果含量超标,会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从而影响城市的发展环境。

(二)城市水污染的成因

中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位居世界第109位。水资源匮乏在我国城市中也很常见,造成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类,第一,工业废水造成的城市河流水污染。第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造成的城市河流水污染。不管是哪种原因,城市河流水污染都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有不可分离的直接联系。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批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不但造成了工业废水的增加,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活废水的增加。工业废水对城市河流的水质量能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尤其对冶金、造纸行业来说,会给城市河流的自净化能力造成沉重的负担。雨后污染也是导致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较低,因此常常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严重的影响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改善城市能源结构

为了实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调整城市能源结构,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比重,提高天然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根源上杜绝城市雾霾污染的产生。同时,还要对城市能源消费主体进行调整,对于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如济南、北京、石家庄等雾霾严重区域的应该逐渐退出城市核心区,从而提高能源的清洁化程度。此外,结合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也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净化城市空气,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目的。微生物分解法是未来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在目前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当中,微生物分解法是最为环保的一种,通过讲解污染颗粒的介质,从而达到对工业废气科学管控的效果。催化燃烧法是治理空气污染工作最常见的防治技术,具有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尤其对未完全燃烧造成的有机气体污染,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催化燃烧法的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碳氢有机气体污染以及含硫有机气体污染进行化学分解,从而把影响城市环境的有害气体,分解为对自然无害的二氧化碳与水汽。

(二)噪音污染的治理措施

可在城市的居民区附近,设置绿化隔离带,从而消减噪声,减少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此外,针对工业噪音污染,可在工厂机房的进风、排风通道加装消音片,分散噪音源,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针对交通噪声,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交通噪声的传播特点,采取合理的降噪措施,可以在公路的周边设置屏障,也可以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区域附近实施交通管制,从而减少噪音污染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三)水源污染的处理方案

水源污染的治理工作,需要按照每一个城市不同的污染状况,选择水源污染的治理模式。首先,要找出水源污染的源头,并建立水污染情况监测点,有规律的进行水污染情况的检测。对排污超标的企业,政府要严肃的予以惩罚,并且制定政策,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健康发展。其次,还要进行水源污染检测方案的优化工作,针对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环境管理部门的建设,从而对水污染严重的区域,开展持续的监控及管理,加快城市污染治理工作的进程。[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污染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城市所呈现的污染情况也截然不同,因此要求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能够针对不同的污染,选择合适的环境治理措施,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兵,刘艳君,包丽艳.吉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2).

[2]姜立杰.美国工业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历史考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但同时,农村的环境状况也在每况愈下,这主要由于我国农村法律制度的缺失、农民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等等。下面我就将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1、农村环境污染成因

1.1、环境意识淡薄

我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长期以来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随意处置农业废弃物的现象比较严重,垃圾乱倒、畜禽乱放、死畜乱扔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常见,基层农村管理者忽视了环保工作的法律强制性,使现存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具体工作中被政策化,其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以及规范性,这就造成了我国的新农村环境保护遇到重重的障碍,农村的环境污染持续恶化。

1.2、畜禽污染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比如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对畜禽烦人养殖已经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的养殖,而对于工厂化的养殖,使得禽畜粪便的污染在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布局上的不合理,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比较低。与此同时,在污染排放的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也就变得更加严重。

1.3、法律体系缺失

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其中包括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但是该体系建立的立足点往往是工业污染,虽然涉及了农村环境保护,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述法律法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以此造成我国农村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环境虽有涉及,但都比较简单,而且未能将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这就使得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也未能有效建立,不利于我国农村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1.4、乡镇企业污染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富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乡镇工业企业以及畜牧养殖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这其中,乡镇工业存在着数量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等问题,很多乡镇企业缺乏防污治污设施,而大多数的畜牧养殖企业经营管理也多比较粗放,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出现了大量粪便得随意堆放等现象,造成养殖场周边水环境亚硝酸盐、大肠杆菌等指标的严重超标,威胁居民的人身健康。

1.5、现代化农业生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都采取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以资源的浪费为农业发展基础,再加上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年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有效利用率之低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过度的使用土地资源,这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严重的危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

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2.1、生活垃圾和水源污染

结合我国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很难做到将生活垃圾的分类,绝大多数农村生活环境比较差,与此同时,村镇的环卫基础设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大量有毒有害垃圾的任意丢弃等严重的污染了土地、水源。同时,城市垃圾向农村的转移,也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土壤、水源,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长期危害。

2.2、白色污染

目前在我国农村,农用塑料薄膜是农村白色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虽然地膜覆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残留薄膜的回收措施,造成残留薄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残留薄膜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或切断土壤空隙的连续性,阻碍土壤水分的迁移,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最终致使农作物产量烦人下降。

2.3、重金属污染

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有毒的金属离子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随雨水流入河流中或渗入土层,对土壤,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所产的农作物无法食用。比如一些造纸厂、化工厂等排放的重金属都是农村环境的污染源,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中,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癌症村”越来越多,根据统计,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发生了多起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这些事件中,农村是主要受害地区,农民也是主要受害人群。

2.4、农药污染

现在我国农村在生产过程中,对农药的大量运用较大程度地污染了环境,给人们的粮食留下了致病的隐患。目前,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其实在实际上喷洒的农药只有少部分的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部分则流失在土壤以及空气中,这些不仅造成药剂浪费、地力下降,而且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3、农村环境问题治理原则

3.1、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虽存在一定的地域分隔,但城乡环境同属于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然而中国环境保护长期侧重城市,使得农村环境的不断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彻底的改变环境保护轻农村的倾向,把城乡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统筹规划。比如制定环境卫生标准以及责任区的制度;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的建立、实施;加强农村的环保宣传工作,发挥村民自身的力量来美化生活环境。

3.2、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化的发展战略,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所以农村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并且充分的突出环境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的原则。

3.3、村民自治的原则

环境的保护应该以教育为本。首先,在农村各中小学开展绿色进校园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其次,对广大村民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动员村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引导村民关注、支持环保工作,提升农村整体环境的质量。

4、农村环境治理对策

4.1、增强环保意识

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在平时通过多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环境保护技能的培训,使农民掌握科学农业生产技术;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与诉求,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4.2、完善环境监督法律体系

要做到重视农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根据实际制定出完善的约束性法规政策。在国家层面需要制定环境基本法,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在地方层面上可制定专门性的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性条例,对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内容作出全面具体的规定;完善相关政策,以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系统分析对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4.3、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

要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在近郊农村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水分流收集系统;在远郊乡村,可利用湿地以及沟塘等就地处理或者开展“一池三改”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4.4、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环境保护机制,防止污染转嫁;针对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制定更适合于农村环境现状及发展的法律规范,提高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律的现实操作性;创新城乡一体化环保工作与投入机制,全面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环境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要根据实际,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使得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知栋,位蓓蕾,李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4-7.

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 污染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X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1 当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1.1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现代化农业政策的推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肥料、农药以及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使用,导致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不仅对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农业现代化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使用化学肥料,原有的有机肥料大幅减少,导致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成分严重不均衡,造成了土壤板结,并且降低了土地的耕作质量;肥料利用率过低,同时造成了土壤以及肥料养分的浪费和流失,这些流失的肥料随着雨水流入地下以及河流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湖泊富营养化;再次,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使用过多,尤其是对有机磷等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农业蔬菜中的化学成分超标,有机农药残留量过多;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包括农用覆盖地膜、农药空瓶以及其他的包装袋等,这些塑料制品很难被土壤吸收,并且腐化的时间较长,不能够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导致农用耕地的污染。

1.2 工业污染问题

在农村自然经济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农村工业化以及农村农业工业化发展基本上都是较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式经营发展,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牺牲环境换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本身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这种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不仅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同时也给日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带来困难。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不断地被排放到河流。很多企业为了获取私利,不惜牺牲当地环境,私自排放污水,并且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污水处理,并且躲避执法部门的检查,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1.3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不完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快了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短时间内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要求。除此之外,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足够高度,城镇的环保措施以及基本措施仍不完善,在城镇以及农村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垃圾随意堆放,缺乏环保意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地下水以及周围环境污染,并且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一般而言,城市的垃圾处理厂设在郊区,而郊区距离农村较近,因而农村承受了城市和农村自身的垃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1.4 农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标准,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尤为欠缺。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加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力度。为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获取经济价值不断的损害环境,大量树木被伐,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加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滥用化学农资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村短期利益让很多人失去了环境保护意识,造成生态失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标准化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将农业技术与经济和管理有机统一起来,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可持续发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是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的重要条件。而且推广农业技术标准化的推广,也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只有将科学农业技术与环境治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的生态环境发展。

2.2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指导和督促建设的环保整体规划和建设工作,并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赋予该组织一定的环境保护执法权力,确保其执法的严肃性。同时要切实加强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

轨道。

2.3 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整治力度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乡镇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状况评估,对不符合治污排污标准的厂矿企业停产整顿, 达不到治污标准的企业必须关停。

2.4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村工业化发展

在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治理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不断发展污染小、性价比高的企业,在源头上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此外,大力发展污染治理企业,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提高农村工业化的产业化以及规模化,促进农村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3 结语

农村环境恶化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绊脚石,应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并由分散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这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白洋.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现状成因及对策[OL].中国环境法网.2008.

[2] 陈卫华,郭益峰,管宏云,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06,12(4):160-162.

[3] 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