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医疗市场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92-02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形成的结构序列。课程体系构架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现程度。因此,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近年来根据德国的教学改革经验提出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整合“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实现“学习领域”的目标。这样,可以打破学科系统,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设计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有助于在短学制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的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然而,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对薄弱,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基本是本科的压缩版。以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为主,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各门课程虽各有关联但又都自成体系。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定位是面向基层培养口腔全科医生,因此,学生要具有应对基层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职业性”是其根本特点。职业性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特殊使命。课程体系必须以技能为本,突出技能性。只有突出了技能性,才能体现职业性。一方面,课程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能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中心;另一方面,行业职业素质又需要专业理论基础。因此,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专业理论课程要以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以“够用”为原则,不过分追求系统性。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独到之处。由此,职业教育课程应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突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如果能寻找一条既体现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点,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趋势,在学制短的情况下,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目的的道路,对基层口腔医疗的发展会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二、改革的基本做法

1.学习相关文件,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开展医疗行业调研:遵循课程体系形成的基本规律,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首先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的对象有各级口腔医疗机构、行业专家、行业从业人员、毕业生等。通过对口腔门诊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全面分析,弄清楚口腔医学岗位包含的主要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方法,以及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

3.确定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1) 课程体系设置应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职业标准接轨。课程体系的建立,应根据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2)根据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确保各项能力目标的实现。(3)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4)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施方式。(5)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尽可能与工作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三、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研究的基础上,口腔医学专科形成了“人文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专业模块” 我们进行了大幅度地“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原来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药物学、口腔设备学等9门课程整合为口腔颌面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口腔内科基础与临床、口腔修复基础与临床等4门课程;此外,为了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需求,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化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还建立了“能力拓展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就业兴趣自由选择职业方向。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是目前临床三个主要的工作岗位,围绕其工作顺序的每一个环节整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陈述性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将原来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分别在主要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结构中进行安排,避免重复。

整合后的课程充分体现了如下特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从职业岗位分析到教学计划制定与论证,均为校企双方合作开展,校企共建贯穿始终;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确定课程设置。

四、 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

为适应新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观,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和改革,运用各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单一的技能训练向整体行为导向教学发展,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新的课程体系在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每门课程考核结束进行电脑阅卷,详细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建立严格规范的技能考核体系,项目达标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综合技能考核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考核质量标准采用行业质量标准,真实反映岗位工作要求。

五、建设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始终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院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现口腔专业教师的职业情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发挥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的骨干作用;建立各种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参加教学改革。目前我院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临床―教学―研究水平适应专业发展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 姜大元.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吴会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6).

[4] 孙翰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5] 孙薇.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4).

[6] 李奉华等.口腔执业考试与口腔医学教育[J].中国医学工程,2006,(3).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军队;中小型医院;职能

在市场经济、医疗体制转型期,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并存,军队医院如何适应高新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卫生保障的需要,如何适应国家区域卫生规划和市场调节下驻地人民健康保障的需要,如何适应形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中小型医院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就军队中小型医院的职能做一分析。

1 军队中小型医院发展现状

按照目前的规模和水平,军队中小型医院,指大部分中心医院及驻军医院,一般在各地市处于较高水平,有2~3个当地领先的学科,其编制床位在300~500张左右[1]。他们承担着全军的平战时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在保障我军官兵的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军队中小型医院的优势及特点

1.1.1 贴近部队 中小型医院是医院系统与部队的“接口”,其地处偏远山区,有较强的基层医院意识,能及时为基层官兵、地方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卫生宣教活动,定期体检、疾病普查,为部队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1.1.2 灵活机动 由于军队中小型医院包括驻军医院,其机构简单、人员少,为战时卫勤保障提供有利条件,其转移速度快,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并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战场救治。

1.1.3 任务明确 军事卫生的保障是军队医院的根本任务。医院不仅要适应和平时期军队卫生保障的变化,更要适应战争时期各类救治的需要。对这方面的训练和研究应成为现时军队医院的主题;更多地进行军事医学的学习,更多地开展战场救治的演练,更多地从事战伤防护的研究,真正体现保障的功能[2]。

1.2 中小型医院存在的问题 军队中小型医院受技术力量薄弱、医院编制体制调整、当地经济状况和私营医院发展程度的不同影响,存在的不足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2.1 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历史、医院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小型医院人才严重匮乏,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一是人才来源本身不足,二是一些突出人才受事业发展或市场经济等影响,不断流失,纷纷向大医院或发达地区医院流动。特别是具有实际水平或专长的高级人才更为缺乏。

1.2.2 编制体制调整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军队医院的人员、床位逐年减少,保障任务相应繁重。在这种形势下,为完成日常医疗工作,军队医护人员担负的工作负荷也将日渐增加。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军队医院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日常医疗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1.2.3 私营医疗机构迅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医院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个人诊所建立更加迅速,设备也相当齐全,形成了医院林立、私人诊所遍地开花的局面,使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军队中小型医院的绝大部分固有门诊患者被这些医疗机构争夺过去。造成了大病到大医院、小病到私人诊所的局面,把中小型医院逼进了夹缝中,给军队中小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2 对军队中小型医院特色发展战略的思考

2.1 打造特色品牌 中小型医院只有坚持“小综合、大专科、创特色”的办院方针,从“针”字上下工夫,才能摆脱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创自己的优势项目,用“小综合”来推动“大专科”的发展,用“大专科”来提高“小综合”的整体竞争能力,赢得患者、赢得市场。这与企业发展依靠拳头产品一样,即品牌效应。用品牌吸引患者,逐步扩大知名度,在局部形成与大医院抗衡的优势。

2.1.1 创新意识是创立品牌的前提 中小型医院一般属综合性医院,由于历史的原因,都是以内、外、妇等常规专业科室为主体,但这也是无法与大医院抗衡的致命弱点。必须打破常规,树立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坚持走创立特色专科的发展道路。要制定品牌专科发展战略,调整现行专业结构,进行医疗人才资源重组,确定品牌创立的“四专”思路,即“院有重点专科,专科有特色专病,专科有知名专家,专家有特色专长”。

2.1.2 拓宽服务领域是创立品牌的途径 中小型医院条件差,就诊人数少是事实,为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市场经济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经济收入,因地制宜,发挥医院自身优势,如发展特色科室、增设科室(口腔、美容、理疗、中医中药等)。这样既可满足群众就医的需求,又可增加经济效益[3]。

2.1.3 人才策略是创立品牌的有利保证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医疗市场的一切竞争,包括技术、服务、营销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素质、综合人才的竞争。因此,中小型医院应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建立长远的人才培养滚动库,高额投资,重点扶植,为医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2 搞好医院经营管理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医院健康、稳步发展,管理是核心。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必然要转变旧的管理观念,采用新的管理模式适应和促进医院的发展。

2.2.1 增加收入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科教与人才建设;不断地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才能拥有众多的患者。增加服务项目,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患者需要,每年要开发一些有市场、社会经济效益好的新项目,成为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购置高新设备,提高医院诊断水平,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以增强医院竞争能力[4]。

2.2.2 控制成本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包括购入、领用、固定资产消耗、报废等制度,严格管理,防止资产浪费和流失。降低成本,减少无必要的投入,健全投资科学论证制度,做好成本核算。如对大型投资项目,要做好市场调查、投入与产出预算、临床效果评估、回收期长短预测等。药品购入,要完善制度,增加药品品种,及时购进新药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药品竞争能力。降低管理成本,撤并亏损临床医技科室,控制行政后勤人员;实行职能科室办公费用定额;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并狠抓落实;采取措施,减少行政费用支出,如接待、旅差等。

2.3 加强形象工程建设 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渴望。其宗旨是“一切服务于病人”,方便患者,便民利民,提高医院整体水平,重塑医院新形象。医院是提供驻地部队医疗卫生保障并同时确保地方群众的基本医疗,坚持全心全意为我军官兵以及地方群众服务的宗旨为办院方向,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范化要求和高尚的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相结合,通过医护人员言行举止、服务质量的体现,创造一流军队医院。军队中小型医院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医院领导班子要有创新改革意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使命感。转换医院经营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机制,强调辩证的哲学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变“进来”为“出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护理质量为核心,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适应自己医院发展的规划,使医院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姜志高.军队中小医院建设发展思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0-41.

2 强文芳.试论新形势下军队医院经营之路.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2(1):10.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VI 高校品牌 形象设计 视觉识别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90-02

VI Image Construction Reform Practic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Ren Sangsang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 Zhejiang,China 310058)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reformation now, we should apply VI design from business to education.We should think about modern Chinese university’s VI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concept of market investigation,design identity and design strategy.Manage the university’s identity by setting up a systemic, complete, propagable, recognizable and sustainable identity of university,so that the aim that spread the good concepts of university, enhance the reputation of it,improve the attach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regulate the daily management and enrich the university culture are achieved.

Key Words:VI;University Brand;Image Design;Visual Recognition

1 学院现状

今天,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教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成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塑造和维护高校品牌,提升品牌价值,用品牌驱动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扩大知名度,不仅关乎自身的兴衰强弱,而且关联着“科教兴国”宏伟战略的顺利实施。高校品牌化战略是品牌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的浙江大学医学院是由1998年与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并于次年重组浙江大学医学院。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荏苒中,几易校名,几易校址,历经沧桑。如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学院现设基础医学部、公共卫生系、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二系、临床医学三系、口腔医学系和护理系等7个系部,并拥有3家综合性附属医院和3家专科附属医院。共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70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特聘教授5人,教授及正高职人员562人,博导133人已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医学院校之一。

而就当前学院的品牌形象而言,从之前的浙江医科大学转变成浙江大学这一综合性大学的下属学院,这一变化,应该说是对学院在学科专业领域、国内国际知名度,以及内部师生的管理等诸多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2 打造学院品牌形象的意义

如何在浙江大学统一的高校品牌下打造富有医学院自身文化与专业特征的形象,如何把商业VI设计系统管理理念运用到高校内部教学和行政工作中来,以及如何在一些国际国内教育和学术交流中宣传医学院的自身特色和展现新的浙大医学院的全新面貌,是本次学院形象设计改革的重点课题。

建立一套集系统性、独立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与一体的高校VI就是对高校富有个性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管理策略,行为规范等信息,利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社会,使大众对高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塑造高校文化形象。对内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向管理要效益,完善弘扬大学精神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科研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教职工的福利制度和各种奖惩监督和考核晋升制度,使全校师生有章可循,也有效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并适时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素质,提高效率,从而使“求是求新、仁心仁术”的院训得到很好的体现与诠释,增强学院凝聚力,强化师生的归属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 学院品牌形象建设策略

3.1 立足学院自身特点

浙江大学是国内外知名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而医学院在自身的学科领域也有突出的业绩与声誉。我们的高校品牌形象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医学院的自身历史背景,学科特点,地域文化,和办学特色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准确地把握到高校各自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解决高校对外对内的自身品牌形象管理问题,并形成有自身特色,有文化底蕴,有鲜明特征的形象系统。

3.2 立足本学院文化精神

医学院的品牌形象必须立足于医学人文的大背景下弘扬博大、关爱的医学精神,品牌形象也必须植根于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与学术精神。对于核心价值的提炼,关乎到形象设计的本质,是一个高等院校的精神特质由内而外的体现对于一些形而上的口号,院训,形象设计的目的是用视觉图形的手段向社会来传达其中的含义,而这种设计的本身也必须建立在对于文化理念的充分挖掘与理解之上。

3.3 立足人本需求

高校的品牌的形象设计的目的,就群体需求而言是高校展现自身实力、体现自身文化的物质载体,而就其个体需求来说,形象设计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与管理当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的环节时时处处无不渗透在高校的校园中,这期间我们就必须俯下身去站在一个学子或教工的角度,去切实地调研他们的心理需求与使用需求,这样才能做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3.4 学院品牌建设的具体实施

高校VI(Visual Identity),即高校视觉识别形象识别系统,是高校CI的静态部分,通过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视觉识别设计,将高校理念传达给高校学人和社会大众,从而在视觉传达树立起统一的形象概念,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

(1)基本要素设计。

核心标志设计、标准字体设计、标准色规、辅助图形设计(见图1)。

全新标志含义:主体用色采用深蓝色湖蓝色和银色相互搭配,主体色调大气而稳重,严谨而不失活泼,代表生命,医学,生生不息,繁荣发展,象征医疗行业人文精神和行业特征。代表科学,知识,象征着高校的学术,背求是鹰的应用沿用浙江大学求是鹰的视觉形象,强调浙大的大平台,大背景。沿用以前的字体强调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内部蛇杖的设计是医疗卫生系统的通用图形的沿用,强调学科领域和行业特征,还有“仁术”的视觉含义,爱心与蛇的形态的巧妙结合是医学以人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仁心”的视觉再现。头部的蛇杖把手是一颗明珠,既可代表丰硕的学术成果,也象征着医学院为社会培育出的医学人才,舒展的绿叶与外面的鹰形三角形态相呼应,象征生命与希望,关爱生命是医学的人文精神,培育人才是学院的责任,还有“求新”的视觉寓意。

(2)应用要素设计。其中包括:办公事务性物品设计、教学事务性物品设计、学校公共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 (见图2、3)。

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学院形象系统的同时,我们还趁校庆110周年的机会,建设了学院院史展览室,学校形象宣传墙,知名学者、老校长题词展示墙。这些举措都是为配合全新的VI形象在学校已有传统文化上的应用与推广,从而使学院的悠久人文历史得到传承,使新一代的学院风采得以展示,由古及今,与时惧进,得到了学院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在浙江大学个学院成为了一个开创学院特色品牌文化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见图4)。

3.5 回顾与总结

本次学院形象的改革离不开学院领导对当前学院自身形象的重视支持,是当今新一代的高校管理经营理念与传统高校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大胆创新。也是浙大医学院在贯彻“产、学、研”同步发展的办学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传承学院历史文化,统一新学院的全新面貌,促进教学行政工作的管理机制,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加大医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与品牌价值,具有广泛和深远的作用。

总之,学院VI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作用和实践指导作用对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对外展示高校实力,求得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高校品牌形象建设的实施将使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给学校带来后劲,也给学校的发展开拓了空间,求得了和谐发展的良好的办学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