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气污染 污染情况 防治方法 对策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下,经济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同时也面临了与其他国家一样的问题,即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比如我国的雾霾,使得很多人生病,大气污染作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需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加以控制,使得经济和环境能够获得双丰收。
1我国大气污染情况
空气是人类以及其他的一切生物一刻都不能够缺少的生存条件,人类一旦离开了空气是不可能存活的,但是由于大气环境的污染,让我们越来越对未来担心,长期在受污染的环境中生存,呼吸的是充满了颗粒物、粉尘以及有害气体的空气,对生活以及健康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很多地级及以上城市(含部分地、州、盟所在地和省辖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很多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上升,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也在逐渐上升。在全球的大气监测中,参与评比的北京、上海、西安、沈阳、广州五个城市,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名列前10位,在我国,这五个城市的大气污染固然严重,但比这五个城市更严重的城市也存在,这表明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比如北京的雾霾,是很多人讨论的热门话题,雾霾现象首先会对百姓的生活产生影响,对此,我国也积极加强了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国务院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规划范围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3个重点区域,明确提出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对空气中PM10、SO2、NO2、PM2.5的平均浓度提出了要求和目标,增强了区域大气环境管理合力。对于构建美丽中国以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大气污染来源
大气的污染物的产生来源可以分成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为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们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各种生产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第一,是工业污染源,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很多,这些废气中往往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是工业废气中的主要成分,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工厂,比如火电厂,钢铁厂等,在大力生产的时候,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一味地进行经济发展,因此向空气中大量排放有害气体,最终使得大气环境质量受到破坏,对人体造成伤害。第二,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排放也对大气产生影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比如汽车、火车、飞机等,这些交通工具最开始对尾气排放的控制不足,排放的尾气对大气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尽管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对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进行了控制,但是尾气排放依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原因。第三,人类的生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除了工业生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比如人们在烧火做饭、取暖的过程中,就会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很多的烟气,再比如人们在焚烧垃圾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对空气产生污染的气体,随即进入空气中,使得空气质量受到影响。第四,来自农业的污染,在农业活动中,人们为了提高农业产量,防止一些害虫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因此会大量的使用农药以及化肥等,而且有的农田还会产生甲烷,这些有害气体也会进入大气中,造成大气的污染。第五,军事或科学实验污染源,为了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也在积极加强军事研究,核试验、原子弹爆炸、航天器的废弃物及毁坏后的碎片垃圾等,都是在军事以及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废弃物在,和谐废弃物也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一旦形成了,很难清除,对人体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
3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和措施
3.1大气污染防治现状
3.1.1环境意识薄弱
大气污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为的,人为原因之所以会造成较大的危害,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长期注重经济发展,对经济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对环境的重视程度,等到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才来加强保护,为时已晚。人们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造成大气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是无法挽回的。
3.1.2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大气污染已经形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从而降低大气污染程度,使得人与自然依旧能够实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在大气污染的投入方面还存在问题,资金不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国想要从根本角度改变大气污染,比如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但是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力度还不够,资金不足,导致一些设备的配备不足,最终导致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地防治。
3.1.3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大气污染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肆意破坏造成的,但同时,相关的执法部门也难辞其咎,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强对这些行为的制止,一旦发现应该要及时叫停这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环境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持续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执法部门有时候并没有真正发挥出监督的效应,对自己的职责不清楚,加上我国关于各类大气污染源控制的相关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时间较晚,因此使得大气污染一直持续,并且还有加大的趋势。
3.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全球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依旧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但是工业对环境的破坏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做好布局规划,尤其是要对工业进行合理的布局,从而使得工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在布局工业时,应将工业生产均衡分布,不要将工业生产局限在一些大城市中,当前我国很多大城市的工业外迁就是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有效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工业外迁的时候,也应该要对迁入城市进行了解,从而做好工业与环境的统筹。
(2)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往往也会产生很多的危害,因此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是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在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全民宣传,使得百姓能够有更强烈的意识去进行环境保护,去进行污染的防治。比如当前很多人都选择了节能减排的汽车,或者甚至摒弃汽车选择公交车出行,这就是一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的有效体现,加强对居民的环保意识的提升,可以使得大气污染得到有效地防治。在全社会范围内应该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环保氛围,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动员全体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保护大气环境以及其他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来,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着手,加强对各种污染的防治。比如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绿色产品、节能省地型住宅,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各种污染大气的气体的排放,倡导一种简约适度、低碳环保的理念,反对奢侈浪费的行为。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十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议的研究,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地的大气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探索有针对性的治理模式。比如针对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可以采取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方式。绿色植物可以使大气中的氧气不断更新,以此调节空气成分,净化大气。因此在大气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植树造林的力度,利用森林以及绿色植物对大气的调节作用,使得大气环境得到净化,从而改变气候条件,使得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循环。
(4)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资金的投入。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资金是各种防治策略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我国应该要加强对这部分的投入,加强资金的整合。一方面,国家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节能减排相关的各项研究的资金投入,比如节能型住宅技术的研究、节能减排汽车技术的研究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撑,国家要加强对这些新技术研究过程中的投入,从而使得各项技术研究能够顺利推进,并且今早投入使用,防止大气污染持续加重。另一方面,应该要加强社会资金的整合,社会中的团体和组织应该要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投入,比如企业自身应该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产生污染比较严重的设备要进行更换,对于各种防污染的技术要进行引进,从而使得污染的防治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5)加强对农业生产以及科研研究的控制。在农业生产以及各种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大气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对此也应该要加强这部分的控制。首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改进,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的控制,尽量采用生态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加强效益农业模式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可以逐渐减少,甚至是完全消失。其次,在各种科研过程中,应该要加强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的处理,防止这些废弃物的累积,从而使得大气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比如科研部门应该要设置专门的废物回收装置,安排专人对这项工作进行管理,从而使得科研过程中的废物得到有效的处理,而不是随意丢弃,进而从根本上遏制废弃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污染形式。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对大气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当前大气污染十分严重,而且还有逐年恶化的趋势。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各种经济生产生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加强对各种先进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从根本上遏制大气污染的产生以及扩散,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百姓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良好的平衡。
参考文献:
[1]苗得雨,周孝德,程文.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02).
[2]晏君根.浅析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5).
[3]张然,靳秋萍.环境空气与大气污染的预防治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4).
[4]刘刚,张花锋.浅谈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具体防治措施[J].西部大开发旬刊,2012(06).
关键词:大气污染;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一、影响大气污染的社会因素
1.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两个维度,以下对二者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机制进行详细分析。首先,从人口规模来看,当人口规模增大时,生产和消费的规模会随之增加,这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渠道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因此,一般而言,人口规模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从人口素质方面来看,当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时,人口素质会随之提高,这对于改善要素禀赋结构大有裨益。而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善有助于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产出的能源消费强度。由此可见,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2.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内生因素。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影响大气污染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第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培育与壮大绿色消费。如果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强烈,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则会注重绿色消费,积极消费绿色产品。显然,这有助于从需求侧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第二,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推动企业和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围绕市场的主流消费需求开展研发和生产活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研发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消费者注重生态利益,注重绿色消费,则有利于培育和壮大绿色消费需求,引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研发活动。显然,这有助于促进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向绿色化方向调整,进而有利于遏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反之,如果消费者不注重或漠视生态利益,则难以培育和壮大绿色消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产业发展不利于大气质量的改善。第三,从供给角度来看,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会影响其经营决策和环境治理决策。伴随着生产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产者会增加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污染治理的效率,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最后,伴随着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会逐步提高,对环境保护更为关注。这可以为环境规制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影响大气污染的经济因素
大气污染受众多经济因素的影响,明晰影响大气污染的经济因素对于改善大气污染的治理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环境经济理论和国际经济理论,总体而言,影响大气污染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经济增长
关于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当属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依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知,在经济增长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会加剧环境污染,但是当经济增长水平跨越门槛值后,经济增长会降低环境污染的水平,也就是说,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成因,学界存在不同的解释,相关解释聚焦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所谓“规模效应”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规模的扩大所引致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结构效应”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结构的变化对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所谓“技术效应”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变化对环境污染物排放规模的影响[6]。经验研究方面,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学界并未形成共识,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污染物而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情况往往并不相同。尽管如此,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因素不容忽视,降低产出的能源消费强度,实施绿色增长战略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大气质量改善双重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
2.城市化
长期以来,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也逐步向城市汇聚。城市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既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城市化对大气质量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首先,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市化的加快会导致工业规模的扩张,从而会引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7];其次,城市化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通勤成本随之提高,居民的汽车保有量大量增加。这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明显增加,从而加剧了大气污染[5]。当然,城市化也会通过特定的机制对大气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相关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第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导致劳动力、资本、知识与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特定区域的高度集中,促进产业集聚。依据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知,产业集聚会促进知识和技术在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进行扩散,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这有助于降低产出的能源消费强度,抑制大气污染;第二,城市化的加快会推动经济增长,提升人均收入水平,进而会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层次[7]。这有助于培育和壮大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活动,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化方向调整,从而有助于遏制大气污染。
3.产业结构
一般而言,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其二为不同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演进。首先,诚如我们所知,第二产业是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因此,伴随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单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会随之提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反之,伴随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单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会随之降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其次,从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高,第二产业产出的能源消费强度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会提高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反之,低能耗和清洁行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高,第二产业产出的能源消费强度越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将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规模。由此可见,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优化第二产业内部行业结构有助于改善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
4.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各类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来看,能源可以分为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所谓清洁能源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具有明显负面影响的能源,而非清洁能源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具有明显负面影响的能源。众所周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典型的非清洁能源,其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物,降低环境质量。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能源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其消费不会引发环境质量的显著恶化。因此,当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提高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会下降。反之,当非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提高时,能源消费对大气质量的负面影响会加大。由此可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有助于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5.出口贸易
国际经济学家认为,出口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出口贸易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内生因素。Copeland和Taylor将出口贸易影响环境质量的机制归纳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所谓“规模效应”是指出口贸易引致的经济规模的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构效应”是指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技术效应”是指出口贸易引致的技术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引致经济规模的扩大,从而会增加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即“规模效应”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为负;通过学习效应、竞争效应等机制,出口贸易会促进一国和地区的技术进步。因此,通常而言,“技术效应”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为正向;如果清洁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贸易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规模,反之,若污染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增加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由此可见,“结构效应”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其取决于出口产品结构的具体变化情况[8]。总体而言,出口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对一国和地区环境质量的净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应加强出口贸易环境效应的评估,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绿色转型,逐步改善出口贸易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效应。
6.外商直接投资
伴随着全球投资规则的逐步完善以及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加快,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驱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依据国际经济理论可知,外商直接投资活动不仅包括资本流动,还涉及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人力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利用外资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会通过特定的机制对利用外资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借鉴盛斌和吕越的研究,将外商直接投资对利用外资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的影响机制亦归纳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所谓“规模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引致的经济规模的变化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结构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引致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技术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引致的技术变化对大气质量的影响[9]。通常来说,“规模效应”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效应为负,“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如果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生产结构趋于绿色化,则“结构效应”为正,反之,“结构效应”为负。如果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改善了生产技术和治污技术,则“技术效应”为正,反之,则“技术效应”为负。显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利用外资国家和地区大气质量的净效应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7.环境政策
环境政策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外生变量,一国和地区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环境政策对大气污染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第一,环境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当环境政策缺乏时,由于市场失灵,存在环境成本外部化的现象,其不利于环境污染的防治。当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被实施时,企业会将环境成本纳入产品的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内部化,这有助于降低单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费量,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第二,适度的环境规制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Poter和Linde认为,科学设计的环境规制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产品创新和生产过程创新,提升资源生产率[10]。显然,这对于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大有裨益。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可持续发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03-03
在教育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高等教育司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桂林理工大学非常重视工程类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及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对我校来说,该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实践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中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模式,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并且学生经过培养获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其未来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2]。本文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改革模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1.以实际运用为目的,优化教学内容。过去《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只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且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定义及概念,对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如操作规程、工艺流程、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相对较少。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很多课程设计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的计算,实际应用性有待加强。现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不再采取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传授方式,而是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对几种常见废气处理方法中涉及的其他技术也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学内容经过优化整合后,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的有效融合[3]。
针对学生求职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应对他们进行相关锻炼。例如,企业招聘时,专家可能会提出某种废气,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简单介绍一种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教师授课时须对常见废气的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并阐明选择理由,提出几个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让学生讨论,加深对工艺的理解和思考,并提示如何选择确定相关工艺流程。为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科研基础,我们应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获得。
2.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与发展中十分重要。然而,如果忽视了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则会导致他们在毕业后容易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课程必须始终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独立思考力。
以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大气污染末端治理的同时,不断发展清洁生产工艺。重视燃煤废气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大减量化。引导学生理解一些控制大气污染的新理念和新工艺,将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污染问题。梳理出结构体系清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2]。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和信息,把握当前学科和技术发展方向,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十分重要[4-5]。
大气污染控制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其已由末端治理转变成清洁生产模式,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和全过程控制。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我们要不断收集本学科发展最前沿的信息,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视野,让他们可以走在学科发展前沿。清洁生产模式是当前治理污染问题的热点,整理相关前沿内容,及时将其更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到大气污染控制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更易找准方向。通过对上述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希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得到明显提升,让学生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6]。
3.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都不应仅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该传播社会使命感。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教育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的教学,要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正确、有效地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开始进行本课程的教学之前,通过介绍目前我国面临的空气、水、土壤和食品安全性现状,让学生了解目前我们采用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保障地球的再生能力,提升环保意识。通过绿色实践和绿色消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展示废气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让学生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了解大气污染控制的必要性,并能自觉地学习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积极组织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向公众宣传生活中的环保小窍门,是绿色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在生活中使用低碳环保的产品,回收可二次利用的资源,进行垃圾分类管理,节约用水用电等。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自然、人文、环保、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多角度、客观分析问题的素质[4]。
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课程的延续,是对理论的提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中的深入贯彻,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1.认识实习改革。实践课程中的重要一环是认识实习,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参观企业和考察岗位现场的同时,逐步进行角色转换,增强他们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识。过去实是安排在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学期,那时学生到工厂参观,并不能产生什么深刻认识,只能走马观花。现在,把它改成在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利用周末到附近实习基地参观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并建立感性认识[4]。
2.实验课程改革。实验是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前期准备阶段,是对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的同时,可以考虑结合多元化实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设计实验、综合实验、基础实验。目前,学校实验教学的重心主要放在一些简单的基础实验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验技能,今后应不断重视综合实验和个人设计实验的教学,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一些简易废气净化装置来进行个人设计实验教学。实验课上,我们不要延续传统模式,可单独开设学时,也可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穿插一些实验讨论课。此外,可让学生自行分组,在课堂上对各实验小组的实验内容与结果进行报告,鼓励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鼓励学生尽早地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既能解决教师科研人力不足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研平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产实习改革。在生产实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跟世界步伐,及时收集国内外有关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设施方面的最新信息,并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及时上网关注国家最新出台的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废气处理工艺,并为学生解答相关设备和流程问题,对工艺设计和运营等关键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深入理解大气污染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处理工艺[8]。另外,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9],从而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考核环节改革
考核环节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成绩就体现在这一环节。过去的考核方式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学生不重视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现在,为了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考核方式设计成强调实验操作,降低了卷面成绩所占的比例[10]。把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三大类,具体考核内容分配如下:(1)平时成绩(20%),学习态度(5%)、考勤(5%)、课堂讨论(10%);(2)实验成绩(40%),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每次实验成绩将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按3∶2的比例打分;(3)期末成绩(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卷面成绩占2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精神,要求他们自主设计一个废气治理方案,占20%。
四、结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多学科交叉、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教学和学生的培养中。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营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氛围,把职业道德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我们还须继续探索,不断实践,深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改革,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培养能肩负祖国伟大复兴使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3-35.
[2]王汉道,秦文淑,廖俊杰,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2010,(9):32-34.
[3]宋剑飞,尹奇德,夏畅.《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导刊,2006,(12):82-83.
[4]孙慧超,邹伟,金荣一.《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288-289.
[5]赵秀兰,江长胜,胡必琴.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10,(6):239-242.
[6]张连科,张铁军,焦坤灵,等.基于地区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41-1442.
[7]杨运琼,伏广龙,孙霞.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探讨与思考[J].广东化工,2012,(3):129-131.
[8]肖细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方法创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64-166.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如此迅速的城市化,必将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更大的冲击,巨大的人口压力、日益紧缺的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城市化模式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在显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不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本文就将对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予以简单的阐述。
1环境污染现状
所谓环境污染就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目前工业废气的排放量是废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我们的生活又离不开工业,只有加快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治理工作,以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另一方面生活污水排放量远远高于工业废水排放,形式也不容乐观,主要源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严重缺乏,所以我们应倡导绿色GDP,从中扣除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等负面效应,以便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居住环境和幸福生活。
2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人们的环保意识一直很差,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没有重视保护环境这一问题。我国大部分的污水都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空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呈现沙漠化现象,洪水泛滥,自然灾害严重;二是城市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水、噪音和汽车废气等一系列的问题;三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而且还会严重污染土壤、大气、水源以及食品,对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四是滥采滥伐,自然资源遭到大规模的采伐,使汞、铅等这些危害人体的元素从地下被挖掘出来,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植物在一步步减少,这样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五是我国的执法力度不够,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并没有立明确的法规来监管这方面,虽然环境污染有很多标准,但是执行的力度并不够,所以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六是大气污染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自然原因是: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形成;人为原因是:如烟囱、工业排气筒、汽车、火车废气排放等,这些都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造成的。
3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保护环境应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三部分。政府行为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应大力宣传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等,应该统一对公共环境的治理以及生活消费产生的污水和垃圾进行管理,并且要监督企业的污染状况,要求企业要有处理污染的设备,设立相关的法律政策;企业行为则主要是严格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将造成污染源作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个人行为则主要是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谴责。
3.2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环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节约以及合理利用措施,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严格执行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资源的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到长期保护环境,让我国的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3.3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对于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质旬报制度,环保重点城市要实施生活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报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证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体交换、维护城市湿地等措施,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综合运用价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推行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创建节水型城市,还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严禁超采地下水,合理使用化肥,增加有机肥,要根据土地的特性、气候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地的有机质量,增加土地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3.4大气污染的防治。我国受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是京津翼区域,近几年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方的空气质量都为中度或者重度污染,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很多路段的通行都受阻,而针对污染物的排放问题,各个地区应联手防治大气污染,规划处重点区域,进行统一排放标准、统一污染监管、统一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估,对异地空气质量实现“实时监测、随时预警”,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深入研究大气污染形成的机理和防治对策、关键技术等,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而且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防治措施:一方面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尽量多采用无污染的能源以及设备,比如:太阳能、风力、水力等,降低污染源,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可以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减少大气的污染数量;一方面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方法有:利用各种除尘器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采用气体吸收处理有害气体,比如用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利用其他物理方法回收利用废气的有用物质,或者将有害气体转为无害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有效控制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排放量;一方面是厂家在选择建厂地址以及烟囱的设计时要合理,不要过度集中排放污染物,以免形成局地严重污染的事件发生;一方面是进行绿化造林,植物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吸收大气中的有害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的净化大气,所以多种植一些绿色植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大气中污染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状况,使用这种方法最好不过,在公路两旁,小区、公园多种植一些树木,一可起到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二可以拦截、过滤、吸附或粘着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三是减少借助于空气传播的某些疾病,不少植物不仅能分泌粘液滞留空气中的细菌,有些植物还能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杀菌素。
3.5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还要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对于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3.6治理城市噪声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要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危害非常大,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又出来了一些新的环境污染,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将保护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一项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环境污染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乡规划;节能与环保理念;实践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生态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近年来北京等地出现的PM2.5的雾霾污染,使得人们对节能和环保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我国城乡规划在生态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气污染情况严重
近年来,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了越来多的关于雾霾的报道,其中北京是受到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造成雾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燃烧材料所造成的,材料的燃烧使大量的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粉尘等排放到大气之中,造成了大气质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类型而言,其中主要可以划分为“煤烟型”的污染,在全国各大城乡中总的悬浮物的浓度达到了近310微克/立方米,浓度严重超标,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饮用水污染情况严重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修建了很多大型的工业类型的工厂,往往这些工厂的污水在未经处理过后就直接排放进了人们饮用的水体之中,从而使饮用水的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近年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水体受到污染的情况正在逐年加剧,在监测的近1200多条河水中,有70%的水体受到了污染,在统计的140条城乡河段中,有134条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导致了全国水资源中有80%的河段不能用作饮用水的选择,这不但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也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我国城乡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屋建筑中未能体现出节能意识
针对我国在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在对房屋进行建筑时,往往只重视房屋在外表以及结构上的功能,而常常忽略了对节能意识的体现。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北方在对房屋进行建筑时,通过对管网系统、热源效率以及建筑物保温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之后,可以使进行采暖时的耗能节约至60%至70%。房屋建筑作为一种资金含量高且具有持久性价值的商品,因此要更加注重对节能意识的体现。
(二)管线布置没有合理性
现阶段,由于建筑资金采用了独立的核算制度,因此在每个部门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并不能实现完全的统一,常常是先进行修路,然后再进行电、热以及排污等方面的建设,因此在每个城乡规划环节中所用的建筑材料无法进行统一的标准,往往会出现使用周期较短、管线滴漏等现象的发生,从而造成了年年都要进行修路挖沟的局面。
(三)道路设计不规范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针对道路在进行设计时,往往只是注重道路宽度的修筑,而对其他的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并未考虑在内。在对道路进行扩宽时,常常是把道路两旁原有的树木砍伐掉,但是在道路扩宽完成后,并没有及时对道路两旁的绿化情况进行重视,使得绿地覆盖率达不到有关文件中的要求;另外,道路的断面型式以及针对交通车辆具体的型号等方面缺少一定的考量,从而使道路规划设计不够规范。
三、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中
(一)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
依据有关城乡规划的资料以及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并对其环境规划中的目标进行综合的计算,因而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治理方案。针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情况应该将现阶段能源结构以及交通协调各方面的状况作为对大气造成污染的首要因素,从而能对在对大气治理的过程中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目前,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是煤燃烧所形成的有害气体以及汽车尾气排放所形成的有害气体,因此可以断定对我国大气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性性颗粒物。针对这两种污染物我们可以采取改进煤的燃烧方式的手段,从而提高煤在燃烧时的效率,并使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一些清洁性能源进行代替,在冬季实行集中供暖的方式,从而在各个方面强化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进而达到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最终目的。
针对水体污染而言,要对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进行制定,从而提高对中水的利用率,进而达到对水体污染控制和治理的目的。
(二)打造环保、生态化的城市建设
作为生态理念的城乡规划居住区,最突出的设计特点就是节能与生态并存,以”生态、绿色、环保“作为标志。首先,在材料的选择、建筑物的设计和绿色植物的搭配上,应尽量避免制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其次,在设计手法和设计的理念上,应充分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对材料的选择上,要选用低污染和绿色建材的建筑材料,确保对人不会造成伤害。
生态理念的城乡规划居住区要具备合理的区住条件。生态理念的城乡规划居住区应该建设在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区域,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一,就是要做到远离污染源,城乡规划居住区不能建筑在污染的盛行风的下方,或是建筑在重度污染的河道的下游两边;第二,城乡规划居住区的建筑地点可以考虑建在已有的大型绿地上,按照“借景”的原则,将居住区布局在绿地的周围。
另外,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完备的生活、娱乐配套设施也是生态理念城市规划居住区的一大特点。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完善的设施是满足居民休息、娱乐、和保持健康等社会活动的基本需要。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应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快速的输入、输出,包括通讯系统、交通系统、供电供水系统、供暖系统等;社会保障系统则包括:邮政、银行等商业设施、医疗卫生和保安设施等;文化教育娱乐系统包括:娱乐设施和居民休息设施等。
四、如何将节能理念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中
(一)构建新型的产业结构
在对新型产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据现有的资源以及能源进行建设,从而开发出新型的材料和能源的建设,例如可以开发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方面的能源,将废物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减少碳的排放含量。
(二)充分体现房屋建筑中的节能意识
在对城乡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强化对生态建筑的建设水平,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使得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都能充分体现出节能的意识。例如可以采用蒸压假期混凝土砌块方式以及构建保温钢丝网架版等方式,对建筑材料体系建设进行构建。
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未来城乡规划的发展模式,节能、环保城乡类型的规划无疑将成为21世纪人类首选的理想发展模式。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部分,而城乡规划居住区内的节能、环保设计又是人类居住环境中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只有发展节能、环保理念下的城乡规划居住区设计,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城乡规划的基础建设水平,才能降低房屋建筑开发过程中对资源的成本控制,从整体上提升城乡规划中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仇保兴.狠抓落实,强化城乡规划的调控和监督――在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小城镇建设,2002(10).
[2]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就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答记者问[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09).
[3]周剑云,戚冬瑾.从法的形式与实质层面认识和理解《城乡规划法》[J].北京规划建设,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