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成本优化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61-02

1 安全成本的定义及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

在我国,建筑施工业一直都是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深层的原因在于管理者对安全的经济含义、安全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对施工企业而言,安全的经济意义在于:(1)通过防损、减损而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因为事故造成的损失最终体现为工程成本。(2)通过保障生产、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间接地发挥增值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分类方法很多,从安全成本优化角度考虑,最典型的分类是将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因安全问题本身而产生的损失。其中,保证性安全成本包括固定预防费用、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保险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包括非保险费用。

事故所造成的无形损失体现在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如对区域性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对环境和公众安全的影响,对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商誉和形象的影响;对与之相关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的影响等。而最直接的无形损失是受伤亡者本人的生命价值、生活质量、精神和肉体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对其家庭造成的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精神创伤。

根据安全成本的分类和内容,我们可以将固定的预防费用、特殊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定义为狭义的“安全投入(C)”,将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非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并将其倒数定义成狭义的“安全产出(Y)”,这样,我们就可以定义出一个狭义的“安全效益(E)”,即E=CY。从这一公式中,可以根据安全业绩的情况,调整C和Y,以获得最佳的“安全效益”。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实行必要的安全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安全,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一个企业安全工作搞得好,没有事故发生,也就没有发生损失性费用,这项没有发生的损失费用,实质上就是安全部门创造的效益和前期安全投入的回报。因此,适当的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或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安全对企业生产的发展及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现代化生产中,安全得不到保证,生产就根本无法进行。

2 静态条件下安全成本优化的理论依据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进步水平条件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区别性地确定企业当前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下的安全成本总量。为了简化系统考查的重点,屏蔽诸多变化因素对考查目标的影响,假定外部条件相对固定,并以此来确定该条件下企业最佳安全成本投入量,从理论上寻求达到安全总成本最经济的目标。一般说来,安全保证程度与安全成本之间存在着安全保证程度越高,保证性安全成本就越高,损失性安全成本则越低,并且安全成本总额随安全保证程度的由低到高变化,而遵循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如图1)。这种安全成本与安全保证程度的变化规律被认为是指导安全成本优化工作的基本理论依据。在横轴所示的安全成本上可以找到经济安全成本所对应的Y0点,根据Y0点可以确定纵轴上对应的安全成本C0点和横轴上的E0点,其中C0就是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E0就是期望安全保证程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管理根据安全总成本水平所对应图1中的不同区域,分情况进行下一阶段安全成本的优化:在A区,表现为损失安全成本过高,保证性安全成本较低,总体上安全成本较高,很明显,安全工作存在缺陷,安全保证程度严重不足。针对性安全投入的优化方式进行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强安全监测控制、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在B区,期望安全保证程度对应点的安全成本最为合理,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在E0点两侧较小的区域内安全成本较为合理,安全保障适中,安全工作较理想,进行安全优化的策略是把期望安全保证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C区,表现为期望安全成本较高,以牺牲较高的保证性安全成本来达成较高的安全保证程度,虽然损失性安全成本较低,但保证性安全成本过高,两者之和表现为保障安全而进行的投入过多,出现安全功能过剩。对此,安全工作优化的策略是利用ABC分类法对安全工作排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措施只保持合理的安全工作的运行,以降低安全成本。

3 安全成本的动态变化

在建筑施工企业静态安全成本的优化模型中,没有考虑期望安全保证程度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安全成本动态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技术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如果安全成本的优化策略不作出相应的调整,则不可能达到安全成本优化的目的。如图1所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条件进步,人们期望的安全保证程度从E0提高到E0′,从图上可以确定安全成本的Y1点和安全成本投入量C1,很显然Y1点不是安全总成本的最低点,而应该是Y′点,按C1进行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是达不到安全成本优化控制的目的。

图1

对同一个项目,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变化的安全保证程度,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安全方案,不同的安全方案又有不同的安全成本曲线,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所处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大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组织结构,合理选择相对更有效的方法(如图2)。若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处于M1,相应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为E1,则选择方案1来实现安全保证;若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处于M2,则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为E2,则选择方案2来实现安全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条件进步,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不论企业自身适应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该时点对应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都会逐步提高,如图2中从E1到E2得出在变化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想要实现安全成本的真正优化,必须想办法改变安全成本曲线或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采取措施构建成本曲线,例如从方案1曲线改变为方案2曲线。而改变安全成本曲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安全方案和生产技术条件,进行技术创新。

图2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缺陷;措施

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一直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不够完善的一个环节,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享有现行的政策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是退休人员参加医保中的各种问题却层出不穷,使得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和普及。

1 医疗保险的特点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分支,是为了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保险。医疗保险的宗旨是保障广大社会劳动者的基本医疗需求以及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使参保人员能够及时的得到治疗从而康复。

1.1复杂性 ①医疗保险的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医疗保险还涉及到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和供给。②医疗保险需要设计必要的制度机制,以确保医疗保险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转,为广大参保者提供合理的引导与控制。

1.2普遍性 医疗保险的普遍性表现在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在原则上是社会中的全体成员,不像其他的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面向的主要是劳动者的这些有可能规避的风险。疾病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风险。

1.3短期性、随机性、不确定性 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保险是长期的,或者可预测的,或者一次性的保险。由于疾病是短期的,具有突发性且随机发生,所以医疗保险就具有短期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1.4补偿形式的不同 医疗保险的补偿形式是医疗给付的形式,补偿数额的大小与所缴纳的保险费没有太大关系,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1]。

2 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缺陷的原因

退休人员依照国家政策享有医疗保险的保障服务,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2.1自身医疗费用负担沉重 医疗保险在疾病的补助方面存在着封顶线,而虽然医疗费用超过封顶线所涉及的人数不多,但是一些退休人员完全支付这一部分费用仍然有困难。还有一部分患有慢性病的退休人员,对于门诊医疗费用的支出较大,个人没有完全能力支付这一部分费用,负担较大。

2.2企事业单位的缴费能力不足 很多地区都有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水平来确定相应的待遇水平的规定。这就导致了退休人员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高低,由企业的缴费能力决定。而企业是否能够持续为退休人员缴纳费用,也决定着退休人员是否能持续享受医疗保险,这造成了极度的不平衡。尤其在乡镇地区,乡镇企业的缴费能力不如城镇企业,而乡镇农民的收入也比不上城镇居民,使得乡镇企业职工很难负担起严重疾病的诊治,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2]。

2.3医保基金压力大 ①退休人员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很少量的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使得在职人员缴费构成的基金要消化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且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消耗份额大,给医保基金带来巨大的压力。②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将会不堪重负。③提前退休人员越来越多,《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在2002年的问卷调查中显示,男性的平均离退休年龄为57.25岁,女性的平均离退休年龄为51.06岁,同时数据显示,有40.9%的人是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退休的。这三个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压力大增,亟待改善。

3 完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的建议

在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的时代,退休人员的医疗消费已经越来越高,应该劝退休人员合理的进行医疗消费,正确的利用有效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同时要调整现行的退休人员的照顾政策,将有限的医疗保险资金整合起来,深入群众去帮助真正有风险的人群。以下是对于完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的几点建议。

3.1弱化个人账户功能,实行社会统筹制度 个人账户中的纵向调剂功能,不能很好的适用在退休人员这一个群体之中,就会使得设计变成了无用的功能,无法达到设计这项功能的初衷。医保制度可以适当的调整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计入比例,使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的分配比例合理恰当。或者实行同一地区的离退休人员划入统一金额,使个人账户只用于治疗简单的疾病。这样在减少个人账户划入量的同时,增加了统筹基金的数量,使统筹基金能够真正的用在对退休人员相应病种的统筹支付[3]。而退休人员在就医时就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折扣,减少了个人自负的比例。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能够使参保人员在退休后与原单位脱钩,不受原单位缴费能力的影响,实现真正的城乡平等,“老有所医”。同时,社会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能够真正的实现覆盖面的广阔。

3.2建立新的退休医疗待遇标准 现行的政策中以是否退休来作为对老人的医疗照顾界限,根据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来看,这种政策是极为不合理的,我国的老人与是否退休不能划上等号。医疗保险制度应该建立一套新的标准,来统一各地区在实际的医疗保险运转过程中对于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医保的条件,严格控制一些退休人员对于小病大治,大病豪治的不当行为。同时,医保制度还应该将退休人员与本单位在职人员捆绑的措施进行改变,避免在职人员所产生的压力,同时也避免由于一些企业缴费困难所造成的退休人员没有长期医保的情况。

3.3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社会医疗救助是政府通过拨款或者社会募捐建立基金,对于困难家庭或者没有得到保障的家庭,人员进行医疗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完善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会使得因种种原因没有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在享受完医疗保险之后还是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退休人员,能够得到相应的社会援助,以缓解其经济压力。同时应该加强社会呼吁,鼓励富余的人们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基金,来保障广大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险问题[4]。

4 结论

总而言之,医疗保险是我国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所做的一项利民政策。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困难企业对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用的无力支出以及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都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造成了巨大冲击。只有改善医疗保险的制度,重新统一退休人员享受医疗保险的标准,并且积极加大社会统筹工作的实施,完善社会医疗救助的制度。

参考文献:

[1]赵鹿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以晋中市为例[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李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3.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价值;公司治理;股权融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处于经济转型期,所以我国企业资本结构是在残缺的市场条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直接干预下,被动适应形成的。因此,要研究我国的企业资本结构必须是界定在我国企业生存环境下。现阶段我国企业性质多样,分类复杂,既有上市公司又有非上市公司,既有国有企业又有非国有企业。然后只有上市国有公司融资条件最好,拥有丰富的融资手段,可以充分的自主决策融资方式,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资本结构。但是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怪现象,这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非上市公司由于各种限制,则无法利用上市发行证券这一工具融资,资本结构自然无法最优。而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 内部融资成本过高,企业资本结构问题严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偏好股权资本。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融资次序应遵循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

一、资本结构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MM理论。MM理论是由Modigliani和Miller共同发表在1958年《美国经济评论》上题为“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的论文中提出的。MM理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统称,它是几年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发表的关于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的相关系列论文中所提出的观点以及对其的补充和更正。

(2)权衡理论。权衡理论是西方的学者在按照MM理论的分析方法并将其严格的假设条件逐步放宽的基础上对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权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随着公司债权的相对比例的上升,公司的经营风险也会不断加大,因此而导致的公司债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几率也会变大,以至于增加了公司的成本,降低了其价值。所以,企业的最佳的资本结构存在于随着债权资本和税收利益之间的比例的上升而带来的破产成本和债务危机之间的平衡点上。

(二)新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条件下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资本结构对公司的价值的影响,为公司的融资活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引。

(1)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由于外部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而产生成本问题,努力降低成本将成为企业在决定资本结构中的关键因素。Meckling和Jensen认为,随着企业的债务融资的比例的上升,负债融资的利益会随之减少,相反负债融资成本将不断的增加。当债务融资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相等时,企业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

(2)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主要含义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收益情况等内部信息不是非常的了解,但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选择的资本结构认识到关于公司发展前景的一些信息,因此外部投资者把公司选择的资本结构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并据此来变更对企业价值的预期。

(三)文献回顾

研究文献都表明,尽管发达国家的公司资本结构相当类似( Mayer.1990; RajanandZingales.1995),但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却具有不同的资本结构,发展中国家之间公司债务比例的差异比发达国家公司债务比例差异来得明显( Boothet al.2001)。近期不少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和法律因素同样是决定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Harris和Raviv( 1988) 、Stulz( 1988)等文献表明,为了避免内外部公司治理的制约,管理者在相当程度上会通过各种方法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些所谓的管理者防御措施会对管理者在不同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不过,上述文献并没有说明不同的公司治理或不同的法律因素如何影响管理者对公司融资手段的选择,从而影响到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方法

资本结构的优化就是根据若干个可行的资本结构优化方案,从中选取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方案的过程。在完全资本市场的条件下,由于资本市场具有强式效率性,即股票现行市价已经反映所有已公开或未公开的信息,任何人都无法在股市上赚取超额报酬。此时,企业的价值完全可以通过股票市价显示出来,而股票市场的高低在正常情况下又取决于公司每股收益的多少,因此,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1)综合资本成本法。此法就是指对若干个被选的可行性资本结构优化方案,通过分别计算它们的综合资本成本,选取最低的作为最优的资本结构进行决策。它主要用于企业初始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或追加资本后的资本结构优化决策。

(2)边际资本成本法。即指企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扩大业务或对外投资需要追加筹资时,通过对若干个备选的可行性追加筹资方案的边际资本成本即追加筹资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进行计算、比较,以最低的作为最优的资本结构方案。

(3)每股收益分析法。即指利用每股收益的无差异点进行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每股收益的无差异点是指在两种筹资方式下,采用负债筹资和采用普通股筹资每股收益相等的点。它既可用息税前利润( EBIT) 来表示,也可用产品销售收入来表示。采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可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异点进行分析,判断在何种情况下运用负债筹资或优先股筹资或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股权资本内部,降低国有股比例,实现股权所有者多元化。股东除国家外,还必须包括银行、企业法人、投资基金、企业职工、社会公众等多种主体。尤其要加大企业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使其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监督。

(2)企业资本结构中,还要适当加入企业经营者股权和期权份额,占多大比例,不应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与企业规模及长远反展相联系。只要经营者能够达到经营目标,较高的股权收益就应当兑现。

(3)改变单一股权融资状态,扩大债务融资比例,发展企业债务融资。因为企业债券一般公开发行,它相对于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来说,是一种最硬的融资方式,不但要求固定利息,而且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因此资本结构中一定比例的企业债券,可以形成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是实现最佳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

三、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经理人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般地,当管理层只持有小部分企业发行的股份时,企业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就容易产生利益冲突。此外企业高级管理层持有小份额的股份也削弱了他们勤于监督公司内部他人业绩、控制成本和增加收益的激励。但是当公司经理人拥有较大企业股份份额时,我们也不能断定会出现正的净效应。有时,高层经理人拥有少数股权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果企业经理人是厌恶风险者,他可能会特别小心,不会将所有财富倾注于进取的企业投资上。经理人的分散化投资不仅会降低风险溢价,还会使经理人更愿意承担适当的风险。

(二)现期贷款人和其他资本提供者的利益冲突

除了发行股票,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借款。但这会引发股东和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股权相比,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太多的债务,所有者可能倾向于风险投资。因为,如果风险投资的收益高,所有者将获得所有的好处,但是如果投资收益低,贷款人将承担大部分的损失。同时,当企业无力或不愿意按时偿还贷款时,贷款人将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提供延展期,允许借款人延期偿还贷款;二是迫使借款人破产,获得清算价值。如果贷款人允许贷款展期,企业可能在财务问题上越陷越深,从而无法偿债。强迫破产则意味着企业被清算。清算时企业仅仅是一堆用过的实物资产,这些资产可能只能以很大的折扣出售。

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经理人会进行不明智的风险性活动。他们认为,如果不承担这些风险他们就会丢掉工作,但是如果这些活动成功,他们的工作就将得以保全。并且,供应商不愿意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提供信贷展期,而且考虑到企业可能倒闭,他们和企业的关系就没有太多的价值,因此,它们也不会进行投资,维持这种关系甚至可能降低质量或者延迟交货等等。债券相对于股权融资的数量越大,企业无力按期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就越大,破产引发的成本的期望值就越高。

四、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与西方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相背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够,以致企业对股票以及银行贷款更加偏重,相对于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限制了上市公司融资来源,制约了资本结构的优化。完善我国的债券市场要着重做好以下方面:一是改善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宏观管理,逐渐转化为市场化的发行方式,不再实行规模控制,上市公司可以按需自由的选择债券发行的价格和数量,放开利率限制,使风险和收益对等。二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完善和健全债券流通的通道,在债券的交易市场上,要开辟新的交易渠道,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分割,完善交易网络,鼓励债券工具的创新,形成一个充满竞争性的交易活跃的统一市场。三是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指债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和从债券市场筹资的企业。对中介机构行为的规范,主要是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要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责任,使其行为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至于企业,关键的是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采取措施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债券筹资。四是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较严重的股权融资偏好,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种比较快速有效的工具,对我国目前来说,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说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种内部调节器,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改变当前债股比例失调的局面;另一方面,在长期中自发调节股票与债券的比例关系。

(二)规范股市行为减轻股权融资

股票市场是我国上市公司实现股权融资的重要平台,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减少股权融资比例,可以从以下方面规范股市行为:一是规范政府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不顾股权债权融资成本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甚至不顾控制权和股东利益的损失,大肆进行股权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地方政府事实上也是如此,地方政府在股市中一直为上市公司提供着庇护和隐性担保。一方面告诫人们和上市公司要注意风险,一方面却提供着种种隐性担保。所以,政府要规范其自身的行为,真正作到政企分开。二是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主要是规范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上市前靠财政补贴,银行上市发行股票配股不全是为了筹集资金来投资,增加公司的利益,而是存在明显的圈钱动机,筹集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用在有效的投资上,而是被挪用被存入银行,这当然有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但也表现了上市公司在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规范投资者行为。我国股市上的投资者可以说并不是真正的投资者,投资行为带有明显的投机性,进入股市,根本无意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无意于增进上市公司的效益以获取更多的股息,而只想从股价的大起大落中获取资本利得,所以我国股市长期表现出高市盈率高换手率的投机性特点。投资者行为的规范依赖于前两个行为的规范,即政府首先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上市公司的行为,为投资者创造一个理性的投资环境,同时要加大投资者投资的理念教育,发展机构投资者。

(三)完善对经理人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所占比重过大。作为国有资本代表的政府官员并不具有对企业资产剩余的索取权,而只是得到固定的工资以及福利,缺乏监督动机和积极性;分散的小股东的监督作用又非常有限,造成了经理人行为自主性过大,缺乏监督控制。因此,在外部环境上,完善经理人市场,使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存在潜在的竞争对手,一旦经理人因自己的行为使公司的利益受损,他就会声誉下降,自身的人力资本降低,不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上,设计最优的选聘、激励和监督机制。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有效的选聘制度。改变经理人的选聘通常在控股股东和公司内部进行的局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对经理人进行上岗激励。其次,对经理人给予薪酬制度的激励。一是股东与经理可以签订报酬绩效工资制,由经理人给公司所带来的效益来决定他自己的收入,这可以减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二是让经理人拥有公司的股权,那么其自身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相挂钩,为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福利,就会在投资方面更为谨慎。再次,要强化监事会的各种监督职能。给予监事会一些实质性的权力,如董事会的重大决议要经监事会通过。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制公司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确立最优的资本结构已是上市公司筹资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融资功能的增强,上市公司注重股权融资有着客观上的条件和选择的冲动,但过度的运用股权融资也将对公司本身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所以,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和成因,必须采取措施优化其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上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马宏伟,刘蕾,李文平. 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J].企业管理,2011(12):110.

[2] 刘兴立,邓露. 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对其价值的影响分析[J].商业文化,2011(9):110.30.

[3] 张建军,丁江贤. 基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J].财会通讯,2010(2):71-72.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 培养模式 精细化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17

1 前言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2年新开设专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着以下现状:第一,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起步晚,学校的层次低;第二,师资力量不雄厚,能进行科研的教师水平还有待提高;第三,生源质量不够高,英语水平也较低;第四,国内目前高职院校尚缺乏适合创新型人才教学的培养传统,必然会产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技能式人才培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1-2]。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完成好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人才的各种能力中,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应贯穿于大学生教育过程,在教学及管理上都应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而科研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把科研能力培养引入到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更加积极地猎取信息,增强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科研活动,需要多种能力运作,需要丰富的知识作基础,这种内在要求会使他们自觉地去学课本以外的知识,主动地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并且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提高[3]。

实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修订与之相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本研究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理念、原则、要求、方法和手段,围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化工行业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创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和规划。

2 研究目标、内容和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

探索一种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精神。

2.2 研究内容

第一,调研相关企业目前的状况及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人才未来的需求,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

第三,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的深度融合。通过师生合作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四,相应的精细化工、日用化工方面的技能考证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第五,学生参与实习工厂的规划、建设、设备的安装使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让学生熟悉整个工厂的建设、运作过程,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熟悉小试-中试-大生产的产品研发路线,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2.3 关键问题

第一,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二,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的深度融合。

第三,学生科研的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计划

3.1 技术路线

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素质要求的企业调研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的深度融合,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精细化工、日用化工方面的技能考证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实习工厂的规划、建设、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熟悉小试-中试-大生产的产品研发路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3.2 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产学研一体法、理论实践结合法、归纳总结法。

3.3 实施方案

第一,调研相关企业目前的状况及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人才未来的需求,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制订了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分析表:

[[序号\&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专业能力\&1\&精细化工装置的正常工艺操作。\&精细化工装置的正常开车、运行、停车、原料的投料、产品的出料、生产工艺参数控制等。\&精细化工装置的操作和维护、工艺流程的熟悉和参数控制、产品的质量控制。\&2\&精细化工产品的配方设计操作。\&精细化工产品的配方设计、开发、实验研究以及产品的中试。\&产品的配方设计、实验开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3\&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正常工艺操作。\&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正常开车、运行、停车、原料的投料、产品的出料、生产工艺参数控制等。\&大型机泵、反应器、精馏塔等设备操作,装置操作平衡调节等;DCS操作,产品质量调节,常用助剂的配置与加入。\&4\& 原料及产品的质量性能分析操作。\&原料的性能检测、产品的质量检测分析 。\&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能力。\&]]

第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

专业技术平台课:高等数学、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制图与CAD、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石油化工专业英语、化学化工理论基础、化工单元操作及仿真技术、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石油加工技术、化学分析技术、认识实习。

专业技术核心课: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仪器分析技术。

专业拓展与延伸课:市场营销与策划、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第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精心设计教学模式,主要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育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师生合作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使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深度融合。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根据精细化工行业的特点和教育部16号文的要求[4],注重生产性实训,并将实训和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现场教学。目前本专业已建立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实训室以及一吨和两吨规模的2套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装置,为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生产现场,由企业专家和双师素质的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做到了课堂与生产实习地点一体化。

工学结合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利用学院合作企业多的优势,安排了部分理论授课及工艺操作实训项目到企业去完成。 如针对石油加工技术部分的教学,分为以下几步来完成:一是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石油加工装置如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装置等有一个总体认识;二是课堂理论讲授单元知识和石油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操作条件等并结合仿真进行教学;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装置操作;四是顶岗实习,让学生进入石化企业,进行石油加工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熟悉装置的开停工及正常操作方案,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分析常见事故现象、原因,找出合适的处理方法。

任务驱动,创新项目和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精细化学品、日用化学品和石油加工生产过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生产操作技能。围绕这个任务,结合学院提出的对学生创新项目的要求,展开了针对精细化学品、日用化学品生产过程各个模块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进行创新项目导向法教学。例如杀菌护肤洗手液的研发项目,首先,由教师下达研发任务:熟悉杀菌护肤洗手液所需的各种原料性能、研究和实训中所用的各种设备和仪器以及正确的生产操作方法;其次,结合所学的配方设计原理,由学生制定适合的配方和正确的加料操作顺序及操作方法,然后获得教师认可;最后,学生按照已确定的配方和工作步骤来工作;结合产品的性能评价和学生完成操作后的自评和互评,由教师对操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而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校企结合模式:通过与中石化广州石化等大型企业合作,构建 校企合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石油化工生产操作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能胜任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校企共育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确立本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目前本专业与相关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被评为广州市示范性实训基地。

多种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化工操作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干中得到了培养。培养了未来岗位群所需技能,实现了学生毕业后的 “无缝”对接上岗。

第四,通过精细化工生产与分析方面的技能考证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第五,学生参与实习工厂的规划、建设、设备的安装使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让学生熟悉整个工厂的建设、运作过程,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熟悉小试-中试-大生产的产品研发路线,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3.4 具体实施计划

2012年9月-2013年6月,调研相关企业目前的状况及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人才未来的需求,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确定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核心技能,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有清楚的认识和认同感。

2013年6月-2014年6月,主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和分析产品性能的能力,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2014年6月-2015年6月,开发出几种常用的产品,如洗手液、洗衣液等,并用于生产。在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需用的基础上,投放市场,有一定的经济收益。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并为未来学生自己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4 预期成果及经济效益

第一,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有清楚的认识和认同感。

第二,学生具有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和分析产品性能的能力,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第三,开发出几种常用的产品,如洗手液、洗衣液等,并用于生产。在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需用的基础上,投放市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第四,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并为未来学生自己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5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第一,在培养学生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与生产技能的同时,利用石化工程系专业群的平台,拓宽专业技能,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石油加工技术。

第二,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将专业学习、创新科研项目以及生产性实训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苏付保,黎健杏.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1):27-30.

[2]黎彧,林春晓.高职化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14(10):65-69.

[3]黎彧,马丽南,向华.提高化工类高职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1,(9):53-58.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作者简介:侯慧玉(1976-),女,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品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篇,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袁宁宁,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1.1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扩建的总体规划及要求

根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经过陕西国防工业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决定其改扩建基本方向如下:①结合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生产技术(煤化工方向)等优势专业的自身特点,专指委分析认为,能源化工属于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学生在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生产实习时常遇到无法进行亲手具体操作、得不到开停车和事故处理的机会。实训基地将建设典型化工实训装置及小型化工工艺类工业生产装置,供教学实践和小规模化工生产使用,操作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②化工仿真教学是运用实物、半实物或全数字化动态模型,深层次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级阶段。化工生产现场操作与化工仿真技术的结合很大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解决长期以来学生生产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化工仿真将理论知识、工艺过程、操作控制能力和计算机的运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扩建项目中建设培训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操作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的化工仿真实训中心。

1.2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特点

1)实训过程中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应用的真实性。操作训练按照企业对学生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设置。

2)技术要求方面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前瞻性、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路线。

3)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4)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兼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承担本院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社会培训任务。

5)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3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1)承担学院的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社会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任务。社会培训的主要对象的定位在将来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即二类人员(化工工艺技术人员、化工总控工操作人员),四类岗位(生产操作岗位、DCS操作岗位、生产工艺岗位、环境监测工位)。培训内容将根据陕西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技术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按化工行业基本知识技能、化工各个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仿真控制操作等方面的开展实训。基本能够满足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学品、轻工、日化的岗位培训要求。

2)开展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并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陕西乃至周边地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包括:①化工工艺流程类的技能实训。②化工计算机仿真操作实训。③化工单元操作实训。④化工单元拆装实训。

2建设安排及实施

此次改扩建重点项目为化工仿真实训室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两个项目。化工仿真实训室目前拥有仿真用计算机100台套,软件有早期的单一设备仿真操作以及成套的工艺操作。本次扩建拟再购置尿素工艺、煤气化工艺、均苯四甲酸二酐合成工艺、丙烯酸甲酯工艺等最新版仿真软件,进一步丰富实训内容;同时,考虑到火炸药生产现场安全的特殊要求,计划与兵器第805厂、兵器第845厂及东方仿真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两套火炸药生产工艺综合仿真软件,解决学生火炸药生产技术等课程仿真实训需要,军工企业员工相关岗位岗前培训的需要。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主要是在原有实验设备基础上添置大型可DCS远程操控的精馏、吸收、传热、干燥及萃取等实训设备,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生产工艺仿真模型。扩建后的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包含仿真实训室、单元操作实训室、管路拆装室、化工设备(泵及换热器)拆装室。可满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的项目化教学及实训,满足化工总控工、化工工艺试验工中级工至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以及对周边企业员工进行工艺操作等岗位的培训工作。

3基地建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不仅满足学生的培养,其功能定位还应包括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训基地建立了有效的保障制度:①建立导师负责制的培养制度。青年教师成长有专门的“导师”负责。安排青年教师助课、答疑、讲解习题、评卷试卷、指导实验等基本教学环节,熟悉教学内容。②制定长期的培养培养计划。积极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并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内的学术活动交流。加强知识的交流,防止知识的僵化。③为青年教师提供下工厂、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的的机会。培养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学到一定的教学经验,较好地承担高职教学工作,使其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实践环节,坚持教学科研并重。④建立青年教师考核制度。导师不定期地听青年教师讲课。坚持定期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树立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由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指导。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