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的健康教育

儿童的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的健康教育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调查儿童家长在实施儿童体检知识健康教育前后,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度,为更好的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保健知识问卷对200名儿童家长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度。结果:健康教育前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平均知晓率20%,接受健康教育后,90%以上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有了基本了解和掌握,200名儿童均按儿童保健程序按时体检。结论:对儿童家长实施儿童体检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但要根据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使家长认识到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他们按时体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儿童顺利完成儿童体检的保证。

【关键词】 儿童家长 儿童体检 健康教育 知晓度

儿童体检是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健康检查,通过这种连续的纵向观察可获得个体儿童的生长变化趋势和心理发育信息,以早期发现问题、正确指导[1]。对一些症状不明显的儿童常见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面对面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得到科学育儿知识。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明确儿童保健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规范各年龄段儿童体检内容,体检时间,并对三岁以内儿童实行了政府免费提供儿童体格检查[2]。广大儿童家长对儿童体检知识的知晓度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淇滨区钜桥镇200名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年龄22~4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0名,高中中专学历80名,初中及以下90名。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根据儿童体检方面知识、儿童体检规范、儿童喂养和科学育儿等方面设计通俗易懂的内容问卷,在儿童第一次建卡当天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发放给儿童家长,当场填写即时收回,对儿童家长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后另发放一份相同问卷填写后当场收回。前后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有效率100%。

1.2.2 健康教育方式 教育形式根据家长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人而异,建卡当天由儿童保健人员与儿童家长一对一讲解,发放有关宣传单,体检室粘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利用体检日对儿童家长集中授课同时提供咨询电话以便家长随时咨询,及时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1.2.3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儿童体检的重要性,儿童体检程序(儿童体检预约时间)儿童各阶段体格和心里发育,科学喂养及儿童营养,症状不明显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以及体检时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国家对儿童保健政策等。

1.3 统计学分析 将健康教育前后收回的调查问卷整理后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通过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家长主动学习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儿童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儿童体检程序,建立科学育儿理念,把握发育敏感期,为儿童健康成长积极配合儿童体检。所有参加调查家长的儿童除特除情况(因突发病延迟体检)未及时体检外,均按照儿童保健预约体检时间按时参加了体检,提高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

2.2 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3 讨论

通过对儿童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是家长懂得了按时参加儿童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了儿童家长对儿童体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按照预约时间按时体检。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一般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了儿童家长科学育儿能力,达到了儿童保健目的,保证了儿童健康成长。

对儿童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儿童保健人员的要求相应提高,只有熟练掌握儿童保健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才能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这会促使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自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交流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儿童保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儿童保健人员形象。

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不同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有明显差异。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均较高,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不愿意接受一些新知识,卫生意识淡薄,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理想。工作相对稳定,有稳定收入的家长比低收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高。因此要根据个体差异采取服务对象容易接受的方式,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宣传形式,扩大健康教育可及性,增加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服务的利用水平[3]。尤其对文化程度低的家长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加强儿童保健有关政策的宣传,让家长了解0~3岁儿童免费体格检查内容和辅助检查的必要性,避免家长有儿童体检不免费或只是为了收费的认识,不带孩子参加体检,提高群众参与儿童体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儿童健康。

实施健康教育,在儿童体检的同时给家长讲解各种儿童保健知识,即增加了家长对保健人员的信任,又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儿童体检,按时完成儿童体检,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36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在全世界儿童非感染性疾病中高居首位,根据上海医学会的调查数据表明,其中6~14岁的小孩患病率高达3.4%【1】。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给患儿的生理健康、心理、学习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带来重大影响,而长期坚持用药是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最佳手段。但由于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疾病的了解不足,常导致其在哮喘防治工作上的耽误。本研究对哮喘患儿及家长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儿童哮喘免疫中心建立档案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及治疗均参考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2】。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护理组)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各80例。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24例,年龄为5~15岁,平均年龄是(9.47±2.3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36±1.54年;对照组男53例,女27例,年龄为4~14岁,平均年龄是(9.13±2.5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68±2.18年。两组患儿在年龄分段、性别、病程、病情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差异性(P

1.2 方法

1.2.1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未予以系统、规范化地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教育宣讲,仅根据某些有疑问的个体进行经验指导。

1.2.2 观察组:成立健康教育指导组,由专门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凡年龄小于12岁的患儿,由其家长充当宣教对象。建立专门的患儿档案,记录患儿治疗过程、发病情况、健康教育后效果等内容。

1.3健康教育护理内容①远离诱发因素生活环境圈中的花粉、尘螨及刺激性气体,食物中的鱼虾、牛奶制品等均可诱发哮喘,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避免,必要时可找出过敏源进行清除。②心理指导 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患儿及家人长期备受其困扰,给他们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患儿及家属保持乐观心态,相信持之以恒的规范化防治能战胜疾病。③规范化防治 凡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规范的防治对减少该疾患复发十分关键。首先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及疾病的预后向患儿及家长宣教,让其对哮喘有所了解,消除内心的担忧感。其次让患儿及家长明白,预防哮喘发作,需长期吸入含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抗炎症反应,而单纯的局部用药,副作用轻微,不应过度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而减少或杜绝用药。最后要求每位接受治疗的患儿,在接受治疗及复诊方面要提高遵医依从性,以便达到对该疾病早救治,早预防的效果。④吸入技巧对于需储雾器辅助治疗的患儿,应教授患儿及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剂,需进行现场吸药操作演示,直至每位家长真正掌握其中的操作技巧,年幼的患儿由家长监督使用。在每次使用后,嘱其漱口清除口腔内残留激素。④运动指导安排合理的运动计划,通过散步、游泳等方式进行锻炼,一方面可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能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情况。但应避免过度运动或在严寒条件下锻炼,易诱发哮喘发作。

1.4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①对两组患儿病情复发、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及吸入技术的掌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②在患儿随访结束后,邀请患儿家长对满意调查单进行选择(包括满意、非常满意及不满意三类,总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检验水准α=0.05,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凡计数资料按构成比或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表1 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儿或家属获得成效比较[n(%)]

表 2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

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经过多年护理工作的探讨及总结,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它的目的给予患者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宣教,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药物使用、疾病防治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3】。健康教育的实施,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但对于护理人员自身,也需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能够自我预防、规范化治疗、遵医依从性强、提高临床疗效及尽可能获得病情痊愈【4】。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资料与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HSP)患者随机抽取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14岁不等。病因常为感染、药物、食物过敏、昆虫叮咬等。多数患儿以皮肤紫癜常为首发症状,以四肢多见;关节疼痛及肿胀,为单个或多个大关节的损害,呈游走性,有积液,不留畸形,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腹痛程度不同,严重者哭闹不止,可见于皮肤紫癜、关节症状之前,易误诊为急腹症;常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如便血;肾功能损害,以血尿、蛋白尿为主,严重者并发紫癜性肾炎,有血压增高及浮肿等。

方法:对进行教育的入院患儿及家长对比疾病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见表1)。然后通过病史、症状、辅助检查以发现并确认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内容,并以之口头、示范教育。

结果

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后,评价患儿及家长对过敏性紫癜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见表2)。

从表2可看到,40例患儿及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此疾病无论从认知上还是护理上都有显著提高,有效解决了患儿的健康问题,帮助患儿及家长增加了对疾病的认识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

讨论

住院的健康教育:①疾病知识宣教:入院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血管炎。表现为皮肤紫癜,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蛋白尿等,可能与某些致敏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告之此病易反复,让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配合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②饮食宣传:告之患儿及家长,此病与某些致敏因素有关,而高蛋白饮食易引起过敏,饮食上应忌鱼、虾、蟹、蛋、奶、鸡肉等食物,应给予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非动物蛋白饮食[1]。患儿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禁食。禁食期间告之家长不要担心,因为静脉补充的营养和水分可以保证患儿的生理需要量。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腹痛、呕吐减轻,大便潜血转阴后可开始进食,先为流质软食(如米汤),无不适后改为无渣半流质软食(如面条、稀饭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药物,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如鱼、排骨、瓜子、硬面饼等),以保护胃黏膜。患儿适应后再给予软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限制饮食会使患儿出现饥饿感,家长常有焦急紧张情绪,我们要耐心解释,反复宣传教育患儿及家长,说明饮食对治疗的重要性[2]。③皮肤护理宣教:住院期间,告之家长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日用清水清洗皮疹部位皮肤,忌用碱性肥皂,勤更换柔软、干净、宽松的衣服,选用棉质布料,避免穿化纤类及动物毛类衣服。新买的衣裤、鞋袜一律清洗后穿,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及时修剪过长的指甲,如皮疹处有痒感,嘱患儿禁用手抓痒,防止抓破皮肤而继发感染。嘱家长注意观察皮肤紫癜形态、分布、消退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对于新出现的紫点或紫癜要标记,以便与原有紫点区分。④腹痛的护理方法宣教:紫癜患儿腹痛时常并发呕吐、呕血、便血,因此患儿及家长易出现急躁、不安、恐惧、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儿及家长的解释工作,告知他们腹痛是因肠道血管炎症出血所致。腹痛时嘱患儿应卧床休息,应取适宜的。若伴呕吐时,应迅速清除口鼻呕吐物,嘱家长给患儿漱口,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要及时通知医生。禁止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3]。告知患儿及家长饮食上需要注意的问题。⑤关节疼痛的护理方法宣教:部分患儿出现关节症状,多累及大关节。当关节疼痛时,嘱患儿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功能位,协助患儿选用舒适,可局部热敷和轻轻按摩疼痛的肢体,避免下床活动。同时告知家长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缓解关节症状[4]。⑥大小便观察方法的宣教:嘱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大小便颜色与性状。大便如有肉眼血便呈柏油样、暗红色或鲜红色,应迅速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患儿面色是否有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出血性休克症状。多数患儿会出现血尿、管型、蛋白尿阳性。告知家长,根据尿液的颜色及时做尿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紫癜肾的情况及治疗。

出院指导:对即将出院的患儿,均要求家长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调配患儿的饮食,出院后食素食1~2周,添加动物蛋白要以逐样少量为原则,切勿过急,以免引起复发。②患儿出院后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本病。③肾型紫癜患儿更要注意休息定时服药,定期复查尿常规。

参考文献

1 赵海玲,李华.274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观察及护理.临沂医专学报,2000,22(2):146.

2 高永芳,周月琼.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控制及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4,19(11):47~48.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儿童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儿童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铅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极易受到铅毒性的损害。同时,儿童手-口动作较多的生理发育特点,使儿童易将铅摄入体内;儿童消化道、呼吸道吸收率比成人高5~10倍而肾脏排泄铅的能力显著低于成人。因此,儿童是铅毒性的高危人群,特别是0~6岁儿童。

铅的污染源

工业环境铅污染 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和含铅汽油及室内含铅油漆。目前,世界上铅的最主要用途是制造蓄电池,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40%。此外,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印刷、造船、电缆制造、不规范的蓄电池和电子垃圾回收等工业都是引起环境铅污染的重要行业。我国铅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包括铅的开采、冶炼、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所造成的环境铅污染。

据报道,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运往发展中国家成为新的铅污染源。如我国汕头市某地区因不规范的电子废物回收拆解导致污染区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达153 μg/L,81.8%的儿童血铅水平>100 μg/L。

生活习俗 在我国沿海一些地区,传统的锡箔制造业仍然是当地儿童铅中毒的一个主要原因。浙江等地用锡壶作为调料容器盛放烧酒、醋、饮料等导致全家铅中毒的现象十分常见。江西、福建、浙江、湖北和江苏等地用红丹粉(四氧化三铅)为原料制作婴幼儿皮肤护理用品,或与市售爽身粉混合使用导致婴幼儿严重铅中毒。

铅的危害

铅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能。急性高水平铅暴露可导致中毒性脑病,出现头痛、惊厥、呕吐,甚至死亡;高水平铅对人体的多脏器功能损害,包括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肾脏、肝脏等。低水平铅暴露主要损害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育。铅对儿童的危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与暴露时间有关(表1)。

铅是具有较强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发育中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低水平铅暴露危害儿童健康的最主要方面。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环境铅污染越严重,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病率越高;儿童的血铅水平每上升100 μg/L,其智商(IQ)要下降6~8分。研究还发现,儿童过高的血铅水平与儿童多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攻击以及成年后的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过量的铅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如高血铅儿童的身材往往低于正常的儿童。铅中毒儿童可出现贫血、便秘、腹痛等症状。

铅的代谢

母亲的高血铅可经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环境铅可从消化道、呼吸道进入儿童体内。儿童体内的铅80%~85%从消化道摄入,15%从呼吸道吸入。一般铅很少从皮肤吸收。

铅在肠道吸收率受食物的影响,空腹或食物脂肪可促进铅的吸收,钙、铁、锌等元素可抑制铅的吸收。消化道的铅从小肠吸收入血后99%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再随血液进入脂肪、肌肉、脑、内脏等软组织,最后长期蓄积在骨骼和牙齿,仅极少部分铅从大便、小便排出。血液中铅的半衰期为25~35天,骨骼中铅的半衰期长达10~20年。因此,测定血液铅可知近期铅暴露情况,骨骼中的铅水平则反映长期铅暴露状况。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

儿童铅中毒可伴有某些非特异的临床症状,如腹隐痛、便秘、贫血、多动、易冲动等。血铅≥700 μg/L时可伴有昏迷、惊厥等铅中毒脑病表现。目前认为,儿童血铅水平

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 儿童铅中毒要依据儿童静脉血铅水平进行诊断。

铅中毒 连续2次静脉血铅水平≥200 μg/L,并依据血铅水平分为轻、中、重度铅中毒。

轻度铅中毒 血铅水平为200~249 μg/L。

中度铅中毒 血铅水平为250~449 μg/L。

重度铅中毒 血铅水平≥450 μg/L。

儿童铅中毒治疗

治疗原则 脱离铅污染源;卫生指导,纠正不良手-口习惯;营养干预;进行驱铅治疗。

驱铅治疗 驱铅治疗是通过驱铅药物与体内铅结合并排泄,以达到阻止铅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驱铅治疗只用于血铅水平在中度及以上的铅中毒。驱铅治疗时应注意:①使用口服驱铅药物前应确保脱离污染源,否则会导致消化道内铅的吸收增加。②缺铁患儿应先补充铁剂后再行驱铅治疗,因缺铁会影响驱铅治疗的效果。

中度铅中毒 用于驱铅试验阳性者。

驱铅试验 试验前嘱患儿排空膀胱,按500~700 mg/m2体表面积的剂量肌内注射依地酸钙钠,加2%利多卡因2 ml以减少肌内注射时的疼痛。用经无铅处理的器皿连续收集8小时尿液,测定8小时尿量(L)和尿铅浓度(μg/L),以下列公式计算出每毫克依地酸钙钠的排铅量比值I,I=尿量(L)×尿铅浓度(μg/L)/依地酸钙钠(mg)。I≥0.6驱铅试验为阳性,I<0.6驱铅试验为阴性。

进行该项试验时应注意两个问题,集尿器皿应事先进行无铅处理,以确保尿铅测定结果准确;8小时中应尽可能多饮水,以保证有足够的尿量,并收集8小时内的所有尿液。

治疗 首选二巯丁二酸。用法:剂量为每次350 mg/m2体表面积,3次/日口服,连续5天,继而改为2次/日给药,每次药量不变,连续14天。每个疗程共计19天。对无法完全脱离铅污染环境的儿童则应采用依地酸钙钠进行治疗,用量为1 000 mg/m2体表面积,静脉或肌内注射,5天为1个疗程。

停药4~6周复查血铅,如≥250 μg/L,可在1个月内重复上述治疗;如<250 μg/L,则按高铅血症或轻度铅中毒处理。

重度铅中毒 选择二巯丁二酸治疗,方法同前。依地酸钙钠用量为1 000~1 500 mg/m2体表面积,静脉或肌内注射,5天为1疗程。

疗程结束后每2~4周复查1次血铅,如≥450 μg/L,可重复上述治疗方案;如连续2次复查血铅<450 μg/L,≥250 μg/L,按中度铅中毒处理。

血铅水平≥700 μg/L,应即复查静脉血铅,确认后立即在有能力治疗的医院住院治疗。根据患儿病史,经口摄入的要排除消化道内大量铅污染物残留,必要时给予灌肠、洗胃等办法。采用二巯丁二酸和依地酸钙钠联合治疗。联合治疗应先用二巯丁二酸治疗4小时,当患儿出现排尿后,方可使用依地酸钙钠,否则易导致脑细胞内铅含量过高,出现铅中毒性脑病。治疗期间应检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等指标。

联合治疗结束后复查血铅,≥700 μg/L,可立即重复联合治疗方案;如果≥450 μg/L,按重度铅中毒治疗。连续驱铅治疗3个疗程后,应检测血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水平,及时予以补充。并严密观察治疗效果。

儿童铅中毒的健康教育

儿童铅中毒预防 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当行为可使铅进入体内。通过对家长和儿童的指导,切断铅自环境进入儿童体内的通道。

洗手 儿童“手-口”动作多是儿童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正常行为之一。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十分重要。环境中的铅尘可在儿童玩耍时沾污双手,很容易随进食或通过习惯性的手-口动作进入体内,长久如此会造成铅负荷的增高。勤洗手,特别进食前洗手,以及儿童勤剪指甲,均可简单、有效预防铅摄入。指甲缝是特别容易藏匿铅尘的部位,所以应特别控制。

清洁儿童玩具 儿童的玩具或物品可能黏附铅尘,经常清洗,减少铅尘误入儿童体内。木质玩具表面的油漆层可含有铅,不宜选用作为年幼儿童的玩具。选购儿童餐具应避免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

减少铅暴露 儿童不宜被带到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生活于工业区附近的家庭应尽可能经常地用湿揩布抹去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食品和儿童食具不宜直接暴露于空气,应加罩或置于食品柜。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应洗澡、更衣,工作服和家人、儿童的衣物分开洗涤。母亲为婴儿哺乳前须洗手、更衣。燃煤家庭应将厨房和儿童卧室及儿童玩耍的活动场所分开。

避免食用含铅较高的食物 不宜食用清晨第1~3分钟的自来水,因有可能被水管的铅污染。应避免儿童食用皮蛋和老式爆米花机所爆食品等含铅较高的食品。儿童膳食中应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减少铅的吸收。

专家提示

儿童高铅血症的营养干预

儿童患营养不良,特别是体内缺乏钙、铁、锌等元素,可使铅的吸收率提高和易感性增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确保儿童膳食平衡及各种营养素的供给,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儿童的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期儿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

《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掌握健康知识,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因此,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实施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教育幼儿的首要目的就是如何增强幼儿的身心健康。这是由于学前儿童身体器官的发育、系统的发育以及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善,学前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和抵御能力较弱,再加上学前儿童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易于受到伤害。所以,学前儿童需要成人的精心养育和帮助,更需要鼓励学前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健康活动,通过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1]人处在生命历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关注健康问题,都要时时掌握健康信息和知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否则,健康就会远离我们。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人一生健康教育的奠基阶段,关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学前期的生命质量,又能为人一生的健康赢取时间。因此,对学前儿童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学前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于提升人一生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儿童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

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儿童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儿童智力发展、品德发展和审美发展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健康既是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结果。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多姿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心,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新颖有趣的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充分满足学前儿童活泼爱动的心理需求,帮助幼儿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与同伴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创造健康美。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实施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发挥作用。幼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受、去体验周围的世界。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比如教师在选取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充分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去学习,让幼儿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二)科学性原则

教师设计、组织、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制定活动目标要科学,选取活动内容要科学,选择活动方法要科学。所谓遵循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教师学会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健康知识,帮助幼儿形成科学、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发展性原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负责,既要考虑到幼儿的现实发展,又要考虑到幼儿的终身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告诉我们,教师在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到幼儿将要达到的水平,要善于在两者之间形成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幼儿都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绝不能只顾幼儿的眼前发展,而忽视了幼儿的终身发展,既要让幼儿充分自由发展,又不能让幼儿养成懒散的坏习惯,要为幼儿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中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唯一的,每个幼儿都有着自身特有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幼儿。教师要注重个别差异,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还要关注到个别幼儿的需求,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还要辅之于个别活动或区角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关系着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既需要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全方位地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少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

[2]庞建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