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范文第1篇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特定人群为教育对象,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是一项投入小而收入大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然而,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2]。主要表现在领导不重视,缺乏专业健康教育人员,大多数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不强,社会认同度低及对居民动员度和观念培养不足。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是社区医务人员引起足够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机构领导思想上重视度不够 重利轻防,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大多数单位无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多数是兼职人员,叫他们代管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工作只能应付,造成健康教育人员流动性大,基础素质低,专业性差,健康教育网络不健全,导致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无形中造成健康教育断层,使健康教育长期处于低迷。

1.2 医务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 医务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观念、目的认识不清。社区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有病人也有健康人。但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健康教育是额外的负担,对这种无偿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敷衍,迫于工作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不能领略到健康教育给自己和群众带来的乐趣,而使健康教育处于消极被动的局面。

1.3 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现有的业务水平不够全面,缺少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缺乏有关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人际沟通技巧和社会公共关系学,不能及时地解决居民的心理问题,只重视实施环节,没有行之有效的指导措施和健康干预力度,难以满足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1.4 医务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技能及方法 医务人员在做健康教育时,缺少足够的认识与了解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缺少资料收集、评估、计划和效果评价。经常照本宣科,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单纯的灌输或单纯的宣传卫生知识,缺少针对性、可逆性、形式多样性及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往往忽略了与居民的互动,难以唤起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1.5 缺乏广泛的社会动员及对居民观念的培养 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居民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目前,社区居民的保健观念是看病要上大医院,对保健与健康的关系存在模糊的认识。

1.6 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认同度不高 在居民眼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卫生所,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认同度低,本应该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卫生服务中心却以盈利为目的,以医疗服务为主,强化经济效益的思想阻碍了健康教育的开展,致使居民产生不信任感,对健康教育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1.7 缺乏社区资源利用及社会动员度 缺乏对社区各层次资源的发掘和充分利用。居民受传统就医观念、不良行为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仅限于求医治病,对健康教育持怀疑态度,影响了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

2 对策

2.1 必须争取领导思想上重视 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层转变观念,采取得力措施整改,发挥组织和指导社区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议程。树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主导,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健康教育网络,配备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专职人员,培养健康教育工作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扩大其积极影响,创建有利于健康教育的环境,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2.2 强化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具有相当重要位置,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人群疾病发生率。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最简单、最易接受、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医务人员应当把居民的健康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史命,把社区的健康教育作为快乐的事业。

2.3 提高医务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 抓好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有关行为学科、传播学和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丰富健康教育内涵,更新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水平,促使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蓬勃发展。

2.4 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技能及方法 适当的加大健康教育投入,重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在讲座时注意保持与听众的沟通,讲究语言的技巧和艺术性。多了解居民的一般情况和对知识的需求。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信息传播,对居民实施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让每个参与的居民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产生积极的互动,唤起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健康教育的服务市场,以达到投入少,产出高的目的。

2.5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务人员的言行在居民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医务人员,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充实自己,有针对性的帮助居民改变消极态度,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理念,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取得社会及广大居民的认同。

2.6 加强对居民健康观念的培育 要让居民充分认识的,健康是人类的财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和文明行为,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医疗保健常识[3],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健康教育服务,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转变居民健康观念的目的,接受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基本途径,为自己的健康进行合理的投资,让健康教育在社区得到重视。

2.7 广泛的社会动员度 争取社区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发动社区内各层次人员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形成一种人人关心社区健康教育,个个参与健康促进的社会风气。保证全社区居民更广泛、更平等地实现健康目标。

总之,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完善健康教育服务功能,健全健康教育网络。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采取有效措施,动员、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达到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 因素;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我国学者王茂泽认为: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知识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的观念的建立,预防工作在整个卫生保健事业中占重要地位,社区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与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1]。因此,根据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点很好利用本地社区资源,探讨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对策。

1 我区社区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1 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 伊犁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来自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临床护士。民营医院的护士大部分是合同制护士,受教育程度低;公立医院护士大部分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社区护理工作的经验。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健康教育未纳入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多数护士上岗前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未经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培训内容还没有摆脱医院护理模式。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把健康教育活动停留在“卫生宣教模式”初级阶段健康教育[2]。社区健康教育方法主要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或宣传拦的方式,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服务范围窄,方式单一。同时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停留在知识普及、宣传层面上,得不到深入发展。

1.2 社区各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和理解 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刚起步,一方面与社区护理工作各相关部门不了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内容,认为只是各医院设立的进行看病打针的方便门诊,以增加医院收入为目的。另一方面社区各相关部门不了解健康促进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意义,认为社区健康教育是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事,社区健康教育开展时,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1.3 社区不同群体的依从性影响社区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也是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校学生及3岁以上的在园幼儿比较好组织,依从性较好,可顺利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退休、老年人群对健康教育的作用、意义不了解,对民营医院转型及市级医院下设的卫生服务中心(站)缺乏信任,有实质优惠的服务项目才肯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依从性较差,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顺利需要技巧;在岗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员、流动人员的依从性最差,是最难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人群。

1.4 专业理念的局限性 伊犁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一部分由民营医院转型,一部分由各公立医院下设组建,因此单纯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和观念依然存在。在转型前,大部分卫生服务部门的护理工作者所受的护理教育以医院和临床护理为主,现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的理念,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3]。

2 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培训,提高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或培训班的形式在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让在第一线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根据社区护士知识的需求增加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社区护理概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康复、社区传染病的预防、社区紧急救护等知识[3];另一方面,进行进修学习,到内地观摩学习,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技能;三是通过讲座、小组讨论、模拟等方式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最后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基础,社区护士只有掌握扎实的方法和技能,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才能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2.2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理解 加强与辖区社区街道(居委会)、学校等机构建立友好信任伙伴关系,首先,让他们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首要对象,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通过加强沟通、广泛宣传,改变各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街道(居委会)在社区服务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他们熟悉社区环境,了解居民情况,因此应多与他们沟通,征求意见,有利于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2.3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 3岁以上的在园儿童较容易组织,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以做游戏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在校学生可根据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开展适合于他们的健康教育讲座。退休、老年人群以健康体检项目为主,向社区居民讲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处于初始阶段,国家的卫生资源很有限,对社区健康服务投入有限,各项政策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以热忱、耐心、热心、关心的态度宣传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取得该人群的信任,以座谈、书写板报、图片、幻灯、组织参观等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岗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员、流动人员集体集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是非常不现实的,应改变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报刊杂志、计算机多媒体等方法,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3岁以下幼儿可利用预防接种的机会向幼儿父母,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逐渐建立一个良性的健康教育环境。

2.4 转变专业理念,突破思想上的局限性 社区护理人员要真正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健康知识的传播,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转变并逐步实现行为转变,健康教育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这一过程实现是长期的、复杂的。

参考文献

[1] 刘佳艳主编.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干预 住院病人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04-01

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个体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已由传统的病人被动接受治疗向病人主动参与转变,而病人主动参与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和疾病相关知识为前提,所以护理工作应包括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病人进入角色,去除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就我农牧团场医院于2011年1月―2011年10月400名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月―10月400名住院病人,其中干部86人,学生78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04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35人,60岁以上老年人97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取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前、后病人行为改变对照表。发放400份,收回率100%。

1.2.2 内容 此表分为三部分:项目内容、健康教育前、后行为状况人数及百分率。

1.2.3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整理。

2 健康教育形式

病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住院时间长短不一,疾病种类不同,对疾病了解程度不同,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符合个体化需要。如:讲解、示范、交流、书面材料,组织同病种病人相互交流及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

3 健康教育内容及目的

3.1 入院教育内容及目的

3.1.1 内容 生活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制度,探视制度。

3.1.2 目的 帮助病人熟悉环境,稳定情绪,遵守住院制度,配合治疗。

3.2 病房教育

3.2.1 内容

病人所患疾病的原因,症状,影响健康相关行为,治疗原则,生活起居饮食等。

3.2.2 目的 提高病人依从性(遵医行为),改变其影响健康的相关行为。

3.3 出院教育

3.3.1 内容 向病人交代治疗结果,疾病现状,持续用药,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

3.3.2 目的 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4 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首先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护士应热情的接待病人,运用简单、易懂、准确精炼的语言耐心的向病人介绍有关事宜,消除其恐惧和紧张,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4.2 重点落实病房健康教育

4.2.1 指定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多种渠道如:与病人交流、体检、查阅住院病历等、收集病人相关信息,作出初步评价,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为制定健康教育诊断提供依据。

4.2.2 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从评估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人知识的缺乏,心理状态,病人文化程度,影响健康相关因素,围绕病人的主要问题等来确定教育目标。目标由护士和病人共同制定,形成共同参与模式,并且目标必须具体,符合不同病人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执行,真正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戒除危害健康行为,提高病人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5 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前后住院病人行为改变对照表

6 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院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消除了恐惧紧张心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从中获取了解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信息,促进病人改变危害健康不良习惯,提高病人配合治疗,遵医行为和依从性的自觉性,加强了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积极主动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健康教育拓宽了护理工作范畴和护理人员的知识面。锻炼了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融洽了护理关系。

结果还显示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行为改变不显著,其原因:①基层护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有待提高。②病人自身因素。③受危害健康行为特征的制约如:稳定性和可得性的制约等。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取综合措施,注重实效,对住院病人实现个体化、专业化、教育途径多样化,教育理论和方法科学化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社区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以消极心理学模式为主,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及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疾病,只关注消极心理品质,缺乏对幸福、爱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激发。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地利用心理学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的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体验,二是个体美德、乐观等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三是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积极组织系统。它不仅仅局限于存在心理问题或疾病的人,而是要求我们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生存的个体。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一)二者目标一致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都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以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要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部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看,校园文化的目标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只有每个组成部分实现了目标,整体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在积极心理学看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体验,帮助大学生收获快乐与成功,引导大学生走向幸福。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二者主体相同

大学生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作为人格中的动力,不仅可以预防消极人格的破坏作用,还能够促进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维护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基本目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创造者,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将从2个方面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构建:

1.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着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体知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状况,关系着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体味与感知,决定着大学生是否会以积极的向上的眼光去看待和感受校园文化,他们对校园文化的感受决定着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

2.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着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感受者,同时还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等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展示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选择和设计自己的价值目标的同时,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在创造性地参与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将会严格要求自我、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反过来,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又会促进个人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提升的状态。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校园文化促进作用的积极心理学途径

(一)积极更新观念,主动汲取积极心理学的价值理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后,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渐已步入正轨、走向成熟。但仍存在着消极心理学居主导这一问题,片面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障碍矫正或心理疾病诊治,或者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人格补救教育或心里补救教育,忽略了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积极心理学倡导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高度吻合,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想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就需要尽快转变过去以为无病即健康的错误观念,积极汲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正确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积极的情绪与体验,构建“以人为本、强调心理潜能开发和人格完善”的“发展模式”。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重视积极心理学理论学习

重视加强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尤其重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的积极体验,重视前摄性心理干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由消除心理障碍为目的向促进心理发展为目的的转变。

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合力,形成一个有序的和谐系统,共同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秉持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尽可能多地体验积极情绪,形成积极人格和心理品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相互提升与促进。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范文第5篇

《武警健康教育学》作为武警部队医学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实践性教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在课时安排上,理论授课课时与技能实践课时的比例约为1:2;教学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和1个补充,即校内理论授课阶段、校内分组健康教育技能培训阶段、校外健康教育基地实习阶段、为部分学员补充开展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活动。

1.1理论授课阶段借鉴国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武警部队健康教育实际,认真筛选健康教育学的必备理论,系统总结武警部队本科健康教育教学重点。在开展理论教学时,采取大班授课的式,课程内容包括武警健康教育学绪论、健康相关行为、健康传播理论与方法、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方法、健康管理简介、营区健康促进简介等。

1.2分组健康教育技能培训阶段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技能教学质量,教研室认真打造健康教育技能教学模块,模块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教学师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实行专门化、程式化、标准化。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独具特色的采取分组授课的形式,以15~20人为一个教学小组,课堂上着重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授课时多采用互动、模拟、表演、任务导向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健康教育技能模块包括健康信息加工、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讲座技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策划、社会学调查方法、心理行为训练等。

1.3健康教育基地实习阶段教研室协调学院周边部队资源,建立多个健康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有规律、有计划的组织学员深入基层部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是引导学员走出课堂,深入实践的有力举措,其目的一方面在于锻炼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在于检验学生理论学习阶段和技能实践阶段的学习效果,通过基地的综合实践,帮助学生准确、有效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1.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了更好的满足部分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学习需求,除了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之外,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额外“加餐”,教研室组织“健康教育骨干”小组活动,活动以学生自愿参与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采用Seminer教学法进行单独培训(Seminer教学法是指学生为参与某一健康教育项目而与老师共同探讨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健康教育骨干小组成员在结业时有着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的学生被授予“健康教育骨干”证书,大量毕业的学生用实践证明,他们已经在当前部队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大学生健康教育协会是在“健康教育骨干”小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由大学生主导、教研室老师指导,融教学、学习、生活、工作为一体的功能性学生团体。成立大学生健康教育协会的宗旨在于培养与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领导、管理、组织、协调与沟通等。目前协会围绕各类健康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校园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2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