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组织管理

健康教育组织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组织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组织管理

健康教育组织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精神卫生;职业卫生;人格;回归分析;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05-03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部分针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既有各种工作压力、人际与家庭关系和物质环境,同时也有教师自身的人格特征因素以及社会角色冲突等[1-3]。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取样,在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获取代表性样本,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压力、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开展少数民族教师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贵州省黔西南、黔南和黔东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为取样范围,每个州随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由各学校教务处负责召集教师,从每所学校抽取20~50名教师进行测试。共发放测试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542份,有效率为72.3%。其中男252人,女276人,14人未填;小学87人,初中281人,高中159人,15人未填写;农村105人,城镇273人,城市147人,17人未填;汉族260人,布依族144人,苗族62人,其他民族65人,11人未填。平均年龄(32±8)岁,平均教龄(10±8.5)a。

1.2 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4] 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分别表示没有、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该量表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8。

1.2.2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5] 采用朱从书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该问卷共46个项目6个维度: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家庭人际、工作负荷、职业期望。本研究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部分教师的访谈,对问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共42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1~5级评分制,分别表示没有压力、有点压力、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依据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得到学生因素、考试压力、职业发展、工作负荷、家庭人际关系、组织与社会氛围等6个因素。修订后该问卷总体和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96,0.90,0.93,0.86,0.82,0.82,0.87。

1.2.3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6]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该量表共包括88个项目,由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性(L)4个分量表组成,每一题都有“是”和“否”2个答案,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该量表在国内使用比较广泛。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 教师SCL-90总均分为(1.87±0.59)。以3分作为临界值,考察被试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得分为阳性的情况,结果发现,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强迫症状(8.7%)、躯体化(8.1%)、抑郁(7.6%)、人际关系敏感(6.6%)、偏执(5.9%)、敌对(5.9%)、焦虑(5.2%)、精神病性(4.6%)、恐怖(4.4%),心理卫生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6.6%。

由表1可见,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教学阶段中小学教师SCL-90得分和总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学校所在地教师SCL-90存在一定差异,城市教师得分普遍低于农村和城镇教师,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差异,汉族教师普遍低于布依族、苗族和其他民族教师,但只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中小学教师EPQ得分情况 见表2。

2.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人格特征的关系 表3显示,职业压力中的P,N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值均

2.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为自变量,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因素,家庭人际关系,职业发展,P,N,E等6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可以预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F=87.628,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差,心理卫生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6.6%。这一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结论[7-10]比较一致。提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以往有研究认为,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7,11]。但本研究并未得出类似结论,其原因可能和取样对象有关:本研究在取样时,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已经放假,调查对象是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由于中学一、二年级教师没有学生升学压力,无形中降低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和出现较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中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汉族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少数民族教师,特别是侗族、土家族等当地少数民族自治州分布人数较少的民族教师。可能与少数民族教师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有关。民族研究学者在有关民族认同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具有消极民族认同感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2]。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处于大开发的社会背景中,少数民族教师面临着民族文化重组和文化认同的多重问题,在此情景下能否构建积极的民族认同感,将会影响到少数民族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示在开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中,可以从少数民族教师的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着手,培养少数民族教师积极的认同感,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城市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优于城镇和农村教师,与国内已有研究结论比较一致。贵州省地处山区农村和城镇交通和信息比较闭塞,生活环境比较单调,除工作、学习任务以外,还有农田里的繁重劳动;经济负担相对较重,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评职称、晋级、调资和调岗相对困难,这些因素都在困扰着农村和城镇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中,学生因素、考试压力、职业发展、工作负荷、家庭人际关系和组织与社会氛围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学生因素、职业发展和家庭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促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与已有的研究结果[13-14]一致。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产生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职业压力越大,教师出现倦怠的程度就越严重[15];而倦怠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16]。提示在开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中,可以从教师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改善中小学教师竞争过度、互不信任、缺乏发展的职业环境,创设轻松和谐、乐于进取、相互关爱的工作氛围。

由于本研究存在取样数量和取样区域局限以及样本有效回收率较低的问题,故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4 参考文献

[1] 廖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4):346-348.

[2] 徐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子的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24-27.

[3] 郭成,阴山燕,张冀.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5,28(4):937-940.

[4] 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5] 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50-54.

[6] 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手册.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1-41.

[7] 刘艳.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教育探索,2005(2):99-101.

[8] 任其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4(3):37-42.

[9] 杨建华,边玉芳,蒋芸.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21-222.

[10]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辽宁教育,2000,19(9):23-24.

[11]王金道.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74-175.

[12]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102-107.

[13]徐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子的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24-27.

[14]邓为国,潘孝富,赫红英.学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27(6):78-81.

[15]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2):56-61.

健康教育组织管理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围绕我县工作重心和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要求,以“创卫”工作为载体,充分发动群众,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的运行能力。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问题,在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工作目标

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我镇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人们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人们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1.为加强对全镇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继续调整充实平桥乡3.7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开展日常工作,负责健康教育专题会议的组织及召开。

2.领导小组下设各村(社区)也有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本区域、本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确定1-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康教育阵地

在各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设立健康教育阵地,由站点管理员负责全年健康教育入户宣传活动和爱国卫生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各村(社区)要在村务公开栏醒目位置上建立健康教育专栏,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全镇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对全乡镇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依据健康教育管理标准,明确学校、医院等各类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常性指导和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四)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活动

积极组织“卫生知识进万家”活动,在各远程教育站点建立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组织村民收看“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课件。卫生院负责每年组织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健康咨询、黑板报、宣传栏、印发卫生知识宣传单或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集中开展全民卫生科学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

四、工作职责

(一)各级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织的工作职责

1.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工作。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3.保证健康教育经费投入。

4.健康教育主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健康知识培训。

5.整理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料,及时归档。

6.抓好典型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

(二)卫生系统的工作职责

1.镇卫生院及其各村(社区)卫生站点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网络,根据全镇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工作要点,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时总结上年度工作,有健康教育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工作,创建无烟医院。

2.设置健康教育橱窗和宣传板(展板),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

3.对就诊病人开展采取门诊咨询、随诊宣传、公休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80%。

4.每年对医护人员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三年内培训率达到90%以上。

(三)各村(居)委的工作职责

1.积极开展创建“社区健康”活动,辖区内无烟草广告。

2.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利用橱窗、黑板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内容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高危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3.通过宣传和培训,使健康教育知识在村(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80%,村(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5%。

(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

1.企业健康教育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教育系列培训,减少和控制职业伤害、职业病及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并设立个人健康档案,对女工进行妇女保健教育。

2.健康教育普及率应达95%以上,健康知识知晓率:职工达80%,公务员达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职工应达75%,公务员达80%以上。

3.保持办公区、食堂和外环境的清洁卫生。

4.及时上报各种健康教育材料。

(五)学校的工作职责

1.认真执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做到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有覆盖全校的健康教育组织网络,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争创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80%以上。

健康教育组织管理范文第3篇

一、确实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1、教育局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教育局机关和市教育系统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落实好健康教育。我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加强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落实人员配置、工作责任和经费投入;强化健康教育网络建设,要具有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的工作网络和基本设施;提高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启用《健康教育管理手册》,规范健康教育工作台账资料的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各项健康教育指标达标。

1、学校健全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各中小学要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及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健康教育专职或兼职教师,落实健康教育工作责任。认真组织中小学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重点进行预防传染病、食物中毒、碘缺乏病及控烟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师生卫生与健康意识。

2、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各学校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健康教育课时,小学、初中阶段要确保每周0.5节,开课率要100%。做到有课程安排、有教材、有教案、有检测、有成绩,并建立健康教育资料档案。教育局加强对各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做好卫生与健康知识以及防治常见病和流行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80%以上)。

3、抓好卫生行为养成教育。各中小学要抓好日常卫生行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要认真抓好学生个人卫生(如勤剪指甲、头发,勤洗头、刷牙、洗澡换衣服等)的教育和检查,增添饮水和洗手设施,教育学生勤洗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认真组织学生的体检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近视眼新发病率。认真做好每学年的新生入学健康体检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工作,使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3%)。

5、抓好控烟宣传教育工作。在学校(园)内张贴控烟宣传画,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控烟知识;利用“世界无烟日”、“禁毒日”等,大力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控烟健康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开展争创“无烟学校”健康教育局宣传活动。

三、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四化”(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建设,健全校园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制度和保洁制度,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做好鼠、蚊、蝇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努力改善校园环境卫生,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健康教育组织管理范文第4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育界日益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着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引导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中,是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相互交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秩序尤为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班级管理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知识,从当前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现在中小学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是来自与城市生活有着较大地区的农村地区,他们或许家庭背景有别,生活方式不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些一般性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正是制约和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稳步推进,班级管理的内容开始逐步延伸,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学习管理、课外活动的指导到对学生的体育、卫生以及各种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管理,班主任所从事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化和具体化,而当下的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群体性的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显著的干扰,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因地制宜,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利用各种活动、班集体等组织形式,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班级管理工作稳步发展,共荣共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就是指班主任要切实以抓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未能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重行为管控而忽视心理疏导,其结果只能是班级管理工作效率长期低效,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努力提高认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认识论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不良行为正是源自于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外界事物以及正确看待自我而形成的心理问题所致,进而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引导入手,切实改进班级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

(二)积极利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心理学上有着大量的关于激励机制在促进学生进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著名的“教师期望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努力利用一些心理学理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向前发展,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制定明确的赏罚激励办法,扩大期中期末讲评中关于班级日常表现等内容,及时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保持健康的身心的目的。

(三)积极组织班级活动,进行活动引导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组织是中小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发挥组织育人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阵地,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班级体的建设,积极组织相应的活动,注重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团结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分享意识等,扎实通过相应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集体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三、总结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应积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相互依存,协调推进。

作者:谢静静 英玉杰 刘晓晨 单位:山东省临沭县大兴镇启明完小

参考文献:

[1]靳丽华.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20):50-51.

健康教育组织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品质圈;神经外科;健康教育

品质圈(QC)是指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其活动的特征是:为解决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是由本系统工作人员在自愿的原则下组成,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活动并讨论,提出并解决本科室在工作中急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2]。我科在开展提高神经外科健康教育质量活动中,进行品质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选题理由

神经外科患者存在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后遗症多等特点,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一系列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等原因,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低,因此,成立健康教育QC小组,对提高神经外科健康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小组应用5M 选题法(即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时适中、医院赏识、圈员自豪)[3],确立"提高神经外科健康教育质量"为活动课题。

2 QC具体活动

2.1教育对象 随机选择60例不同文化程度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

2.2活动步骤

2.2.1成立QC小组 我科于2012年1月成立QC小组,命名为健康教育小组,包括护士长等10人,小组选举1 名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成员为圈长,负责组织圈内活动;选举1名文笔相对较好的秘书,负责QC活动的记录,其他为圈员。小组遵循PDCA循环开展QC活动,每月1~2 次例会。成立后请医院质量管理专家对QC成员进行培训,掌握Q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包括选题原则、因果分析、对策表的应用等。

2.2.2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 对2012年1~4月60例不同文化程度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文化程度、疾病诱因、饮食用药、肢体功能锻炼、自我监测病情,问卷条数共50个问题。

结果显示:护士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80.5%;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65.3%。根椐调查结果,设定目标:护士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100%,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5%。

2.2.3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定 从人(护士、患者及家属)、物(物资、材料、信息)、法(方法、操作、管理)、环(环境)4个方面[4]分析造成神经外科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的原因,通过因果分析及论证,找出以下5个主要因素: 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健康教育方式单一;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指导方式不规范、无标准;健康教育资料缺乏实用性;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

2.2.4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针对以上5个要因,制定了以下对策并组织实施。

2.2.4.1工作人员统一培训 采用QC知识讲座、知识手册、问卷等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培训QC的相关内容,自上而下强化QC活动理念。制定目标及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和分工,大力推行QC活动。

2.2.4.2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病因、临床表现、饮食用药、功能锻炼方法等。培训时间为1个月,培训后考核,分为理论和操作考核。每位圈员每周讲课1 次,圈员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通过图书、报纸、杂志甚至上网查询不同内容的最新资料。

2.2.4.3丰富健康教育手段 采取编写患者健康教育指南、开设宣传栏、现场操作培训、口头指导、健康卡发放、饮食谱等方式,将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有效解决患者需求。

2.2.4.4建立有效的监控制度 ①制定健康教育评价表,对住院后1、2w及出院前的患者进行评估;②护士长及圈长每周检查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③强调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认真执行;④深入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检查并督促患者进行饮食治疗、功能锻炼等方面的落实。

2.2.5效果评价及活动推广 我们于2012年1月~4月对60例住院患者开展QC活动并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5%,与实施QC活动前相比有显著提高。通过开展QC活动,产生了一系列无形效果:护理工作开展顺利,患者积极配合诊疗和护理,加快了疾病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自身素质,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为此,我科QC小组举行成果发表会,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护士予以适当的表彰。同时,以点带面,选择更多团队分批次开展QC改善,在全院推广QC活动,并在过程中培养人才梯队,形成医院文化自我循环及完善的机制。

2.2.6巩固措施 为了巩固所取得的成绩,采取以下巩固措施:圈长把健康教育纳入常规工作职责范围,并定时检查,新职工及时培训并考核,使之很好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吸收新知识,并传授给患者。经常向患者讲解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使之自觉接受并配合。

参考文献:

[1]邓少芳,邓桂芳,魏丽,等.品质圈管理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2,9(1):59.

[2]张建林.品质圈活动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0):2705-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