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循环农业经济 技术创新 观念创新

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农业经济是循环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所谓循环农业经济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充分利用当今高科技成果和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物资的投入量和废物的排放量,形成农业的种养加、农科教、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农民环境意识较低,特别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还相当粗放,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这些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

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干旱性突出,全国约2/3以上的农业生产需要灌溉。因而,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一直保持在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对地下水超额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却十分严重。据统计,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475,约有一半以上的水资源被浪费。因此,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环境污染问题明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认识到化肥农药简单、方便的好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3.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的新型经营机制,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就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农户参与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的带动、辐射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农业产后的副产品利用率低。以植物纤维为例,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玉米芯,2000万吨的稻壳,这些农业副产242010年第35期(总第2307期)品不仅开发利用率低,而且往往造成环境污染。

4.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09年中国耕地的总数是18.26亿亩,已经接近18亿亩“红线”警戒。国土资源部2001~2008年耕地面积数据显示,8年间,中国耕地减少1.25亿亩。如果不加以控制,按照每年平均减少的数字,2年就会突破红线。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的国情。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上,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仍然以人畜力为主;农业科技体系不完善;经营方式仍以家庭为单位,缺乏规模经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我国要克服农业生产中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矛盾,就必须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三、发展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构想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经济成功发展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经济要快速稳定地发展,必须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路子。

四、出台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相应法规及其政策。

加速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各级政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规及其政策,把政府支持与企业行为结合起来、把领导的集体智慧与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积极倡导稳步推进,加强服务,搞好规范,促使循环农业经济健康有效地发展。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及时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体系,把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手段,完善水、能源、矿产等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小、中、大循环和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环境和发展机制。

(二)努力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进行创新。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相关方面的锐意创新。

1.进行技术创新。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换言之,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开发,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开辟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在科技与政府、农户间搭起一座桥梁,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试验基地和转化基地,为农业科研与生产结合和创新提供切入点,也为整个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生示范作用。其次,要促进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农业专业化分工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支持与开发、农业服务等几大部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特长,促进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改变每户农民“小而全”的耕作方式。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有效途径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摒弃传统农业产销模式,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但在转型过程中既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现代流通和经营方式,运用互联网+农业培育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组织,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引导帮助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济队伍,形成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现代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难于达到农业生产的需要水平。部分农村地区尚存在“木犁牛耕”现象,机械化大生产还没有得到普及,许多老旧的机器,部分农业生产工具年久失修,功能衰退等。水利设施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农民依旧“靠天吃饭”,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应对措施普遍达不到应急标准,导致了农业抗灾能力衰退,这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无法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无法在生产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不足等问题已被突显现出来。第一,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低,落后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偏低的直接因素,也是导致农业发展迟缓的关键因素,致使规模化农业生产和发展无法顺利进行,无法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第二,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意识。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链,农业的生产无法和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联结,市场竞争力较低。

(三)农业资源态势不佳。我国是资源储备大国,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国,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这是造成农业发展陷入“瓶颈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农业生产依旧沿袭着传统模式,采用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资源的产出增长率与资源的实际消耗形成严重的反差,导致了农业资源的环境压力日益增长,使环境日益恶化,这也是导致农业生产中,环境遭到大面积破坏的直接诱因。

(四)农业投入资金技术短缺。资金的供给不足是导致农业发展受到阻碍的重要原因,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投入,但在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农业资金技术含量低等原因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有效的保障。就当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我国对稳定型农业投入的相关机制建立并不是很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对农业经济基础的投入上并没有做到严谨,仍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r村经济发展以农村基础设施为基石。首先,要从农村地区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的配备工作,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项机器和设备,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定期维修和养护工作。其次,加强农业体制改革,应推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转化,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产量和质量。再次,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积极倡导当地企业投入到农业经济建设之中,引导企业和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引导农村建立微型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既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能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益,促进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二)全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重要支撑。政府应对农民应加强力度宣传、推广、使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加大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和使用,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高效、快捷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机械化生产速度快、时间短、投入少、产量高,积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生产速度快、时间短、投入少、产量高。

(三)积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调整农业结构,改善高投入、粗放式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应向多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名特优产品与绿色食品。因此,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把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是目前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必由之路。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四点:第一,注重农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农业发展目标要从单一化变成多元化,让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续航,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其能朝着多种经济增长方向发展:第二,向集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方向转变,着眼于建设农产品的质量与档次。要积极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取得良好的统一,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第三,向农业发展的生态化转变,使农业经济的品质更优,更安全环保。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功能,促进其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果,形成更加健康、优质、具有竞争力的新农业经济。 第四,向农业发展多功能转变,加速农业发展的进程。我们要使农村生产力和现代化农业得到繁荣,切实增加农业经济收入,这样才能达成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经营工业化、农民参与工人化的宗旨。

(四)改善农业资源紧缺态势。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发展策略,首先,要充分应用现有的各项农业资源,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效果。其次,要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性的划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促进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充分的应用,再次,要将农业资源进行调配发展,使其朝着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缓解当前农业资源紧缺的社会现实。们只有把自己所有的资源优势充分的加以利用,要将资源的可持续应用作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针对农业资源的紧张态势进行有效改善。

(五)加强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和技术和投入力度。首先,要完善农业经济发展体制,有效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各项惠农和利农政策有效实施:其次,要积极开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给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再次,积极开展多方筹资工作,促进农业生产过程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资金主要是用于培养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最后,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各项资金和技术投入工作,需要采用相应的监督工作,保证其能够落到实处,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健鸿.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技服务,2015(1)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第3篇

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业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改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建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最大限度地去控制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使农业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

(1)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我国的农业结构虽然规模庞大,但是农业的产业经营模式组织数量不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根椐统计,到2012年为止,我国只有8%左右的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规模小,没有特色和竞争力,起不到带动和支撑当地经济的作用,而且科技含量和产品品质不够高,品牌效应也一般。

(2)信息化程度不高,人才紧缺。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的各个环境,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的信息建设相对比较滞后,项目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农业经济项目发展缓慢,比如政府的引导比较少、资金紧缺、人才的培养机制落后,农民自身的素质也需要改善。

(3)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耕地面积正在不断地锐减,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功能下降、草原的不断退化,随着农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水资源浪费不断地加剧,浇地用的水泵正在被不断地加深,如果不对水资源的使用加以节制,我们的农业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境况。

二、提高农业经济地位的必然性

中国农业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中国的经济能不能进行发展,就要看农业能不能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一个快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是经济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却往往过大,所以国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想取得成绩,就必须提高农业经济的地位。

(1)建立农业专业合作制。现在,农业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专业生产、经营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一些新兴的农业专业作社可以给农业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解放初期人民公社有所不同的是,现代的农业合作社是自愿加入的形式:市场经济的产物。这种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可以根椐市场的发展需要,确定产品的种类和品种,合理配置相关的土地使用,资金重新分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资料、经营实力、生产成本呈几何数增长,这样可以使销售的渠道更加地宽广,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改善现有的一家一户制人力有限的问题。

(2)提倡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仅跨入了一个应用推广的阶段,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统筹和规划的意识,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需要建立起来,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方面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需要人才。

因此完善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在传播农业技术、农业产品生理需求,防病和治虫方面能够起到预警的作用。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可持续性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在农业地区加强水利、农业基础设施、科学农业生产建设。建立一个全面、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实行标本兼顾等原则,兴建一些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设施,比如拦河坝、运输交通干线,农村科学技术产业园。比如说,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实行农业生产监控化,自动化生产,引进适合中国农村的先进的管理系统。

现代院校要建立农业人才培养,对于下乡到农村进行技术支援的大学生要有好的激励机制,鼓励当代的大学生支援中国农业经济的建设当中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加入了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为农业生产正在走向科学化,从兴利除害、开源节流,防洪、抗旱等多方面进行结合。

这些措施有利于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相关的部门应该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控制对森林植被和水资源的破坏,防治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4)建设强有力的农业品牌。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农业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大的农业品牌。要想建立一个属于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通力配合,实行农业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并且进行科学化管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企业更应该在抛弃过去“重经济,轻污染”的思想,着重建设一个以绿色产品为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循环;问题;解决措施;方案设计;具体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作为我国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经济的建设,以满足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综合效益的提升。

一、关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当前,虽然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为了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消除错误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观念,确保农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总体提升。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治理农业污染技术、清洁技术以及废物再利用技术的研发与资金投入力度过低,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循环经济关键的技术领域,主要还是依靠个别企业一力承担,企业与企业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战略同盟关系,而且大多数企业的经济需求不同,从而制约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缺乏资金支持,虽然相应的惠农政策在陆续出台,但仍不能符合农民的切身需求,以至于惠农政策出现不配套等情况,并且出台的各个惠农政策间也有一定的冲突,导致很多不良问题的出现。

二、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

应制定出循环农业的发展计划,加快建设农业科技保障体系,认真研究农业技术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大力开展农业培训活动,从根本上使我国农民将农业循环发展的本质认识上去,加快订立农业循环发展的有关法规和惠农政策,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加大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宣传和教育等。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推动循环农业的立法速度,出台相关的补偿性惠农政策和限制性规范。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确定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义务核责任,完善农业发展支持机制,构建公众行动、政府推动以及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有效体系。

(2)建立农村管理法律法规,构建长效的农业发展机制,实现我国农村的废物再利用战略目标,培育壮大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产业,使新时代下的农村环境从根本上告别传统农村的生态环境。

(3)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农业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一线的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农业科技研发的力度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循环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循环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施计划制定出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科研人才培养出来,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

(4)政府投资力度应有所加强,完善投资体系。各级领导干部应对农业发展资金进行整合和预算,成立专款专用部门,监督政府资金的使用去向,杜绝在支农惠农过程中出现个人人员中饱私囊的情况,对农民的贷款额度应有所调整,综合利用补助、贴息以及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自主研究。地区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将国家、集体乃至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做到多元化、多层次建设农业生产工程,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农业经济的发展范文第5篇

由于我国农村服务信息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在获取相关农业信息时便遇到了很多阻碍,获取渠道单一,造成市场定位不准确、生产量少、生产产品不明确等问题,而由于对现代农业服务的相关信息了解较少,因此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地区仍然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与社会发展、市场运行环节的脱节,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因此,要想建设综合的农业信息服务技术网,就必须提高对政策、市场、技术和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播能力,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缓解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发展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目前,在国内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农村金融发展方式,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且使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研究,并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协助农村地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与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农业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期与范围内,形成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特征的农业形态。要想实现现代农业,就必须从农业发展的科学化、产业化、集约化与商品化发展,采用现代经营理论、管理方法、科学技术改变传统农业发展中的弊端。针对国内年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平均的耕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发展的水平。又由于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农业生产的发展步伐缓慢。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短缺的自然资源又面临流失的危险,使原本极为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如果我国不能够提高综合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科技、拓宽农业发展的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资源存量,就会与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产生冲突,从而远远落后于世界农业发展的规模。因此我国必须在应对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的同时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化、农产品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多样化以及优质化,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