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效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诱发的致命性传染疾病[1],产生的危害极大。艾滋病毒会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导致细胞丧失正常的免疫能力。而人体丧失免疫力之后就会非常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进而诱发各种恶性疾病。艾滋病的在人体中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在病毒潜伏期中,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异常症状。待病毒爆发之后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患者抵抗力下降之后容易发生肺结核感染、带状疱疹感染以及口腔霉菌感染等,还可能由于特殊病原微生物引发肠炎、肺炎、脑炎等[2]。严重的情况下会诱发恶性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导致死亡。就当前的医疗技术而言,没有能够根治艾滋病的方式和药物,也没有用于预防的特效疫苗。本文探讨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健康教育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南昌市第三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查出-HIV阳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小于200个/mm3,患者中男31例,女15例,其中有24例患者因为不洁感染,有偿供血患者11例,7例吸毒患者,2例被动受血患者,2例感染途径不详患者。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厌食以及盗汗,出现轻微的感冒,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有18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淋巴结有肿大的表现,11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的临床症状,1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皮肤疱疹以及口腔黏膜白斑,9例患者出现右上腹部疼痛。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在治疗之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只有满足标准才能够给药,用药之前签订同意书,主要进行抗病毒药物结合的治疗,使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替诺福伟、依非韦伦以及去羟肌苷等,使用不同的药物组成不同的配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针对性的治疗。当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炎的情况下,司他夫定使用齐多夫定取代,而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则使用司他夫定取代齐多夫定。1.2.2健康教育首先,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专题方式向患者宣传艾滋病,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传播方式。同时医院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增强艾滋病患者协同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要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帮助,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解,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有报复社会的行为[3]。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息,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实施生活健康教育,要注意日常的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定期进行体检。第三是危害性教育,嘱咐患者尽量减少性生活,且必须使用安全套。向患者强调抗病毒的药物不具有防止病毒感染的作用,务必避免交叉感染;开展法治教育,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4]当中的相关条例,艾滋病患者通过任何方式有意识的传播艾滋病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药物依从性教育,向患者说明高于95%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抗病毒的重要意义,漏药、停药、或者换药都是不允许的,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应当长期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出现不适要立刻来院就诊。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T淋巴自保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持续3年的治疗,全部46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均出现上升,由治疗初期检验的(108.46±81.52)个/mm3,增加至(540.15±224.67)个/mm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0,P<0.05);患者的病毒载量由治疗初期的(4.66±1.48)lg,减少为(2.61±0.76)l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7,P<0.05)。
2.2患者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组中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都没有收到专业的心理教育,基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预防和传播途径也不了解,治疗期间对于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也不高,患者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营养不良的现象。而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大多数患者得到心理教育,掌握基础的艾滋病的预防和传播知识、机会性感染知识等,患者自行岁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也提高。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前,很多患者由于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健康教育之后这一部分患者的心态逐渐好转,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艾滋病的发病人群以18~45岁的青壮年最为常见,其中性生活活跃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5-8]。感染艾滋病之后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真菌感染的现象。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降低病毒的载量,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死亡率。在本文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的工作,前者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如果发生恶性肿瘤,能够抵制恶性瘤发生扩散,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的护理,均衡营养、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对艾滋病患者展现人道主义关怀,激励其正确的面对疾病和人生,防止产生轻生和报复社会的念头,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红英,赵清霞,何云,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J].护理杂志,2012,29(11):22-23,26.
[2]戴芬,梁雪梅,敖小敏,等.护理关怀对提高老年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3):77-79.
[3]杨显琴.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14):7-8,10.
[4]邓梅花,覃少洲,周少云,等.老年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依从性的护理关怀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32):70-71.
[5]汪润笙.辽宁省丹东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34-235.
[6]陈霞.影响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203-204.
[7]郑连雪,陈秀敏,丁红云,等.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052-4054.
1.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3软件收集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应答率100%。其中男108例(54.00%),女92例(46.00%);年龄3~92岁,平均年龄67岁;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36例(18.00%),高中58例(29.00%),初中及以下106例(53.00%);其中白内障117例(58.50%),视网膜脱离31例(15.50%),青光眼29例(29.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例(5.50%),眼外伤9例(4.50%),眼部肿瘤3例(1.5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后,患者相关疾病知识(81.00%)、合理用药知识(84.00%)、自我护理知识(81.00%)和日常预防知识(79.00%)掌握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2.3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后,患者的对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内容和健康教育方式满意人数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3.讨论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宣教,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末,用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HAMD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抑郁症;个体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depression patients.Methods Eighty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layered time sequence of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The tri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educat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of HAM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depression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depression; therapeutic effect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和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防治工作是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抑郁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给家庭、社会及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本院2005年1月—2006年3月间住院或出院随访的抑郁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7~45岁,平均(25.1±2.4)岁,疗程4~13周,家庭病史阳性6例(15.0%)。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48岁,平均(25.2± 3.2)岁。疗程5~14周,家庭病史阳性5例(12.5%)。入组标准:(1)符合(CCMD3)有关抑郁症诊断标准[1]。(2)汉米顿抑郁量表[2](HAMD)17项总分≥17分。(3)年龄20~50岁,病程1~12年。(4)排除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酒精或药物滥用者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患者。⑸无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按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由年资较高的主管护师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实行一对一的教育方式。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个体的文化程度因人而异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宣教。
1.2.1 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方法
制定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健康需求,并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病人一起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确定教育目的。健康教育有登记表格,由专人专管, 实行一对一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沟通。 健康教育内容为:(1)讲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自身表现分析自己的病情及严重程度等。(2)让患者了解治疗初期所具有的心烦焦虑、抑郁等的情绪障碍以及服药所产生的口干、便秘等副反应的应对措施。(3)对情绪低落,孤僻少语、社交及兴趣缺乏者,多采用工娱疗, 心理治疗,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培养患者的社交能力及多方面的兴趣,提高和感染患者的情绪。
1.2.2 给药方法
两组均采用乐友(又名帕罗西酊)治疗,起始量为10 mg/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大剂量,最高用量为40 mg/d,连续观察4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的抗抑郁剂和电休克治疗。1.2.3 评定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24个症状项目,其中13个精神症状项目按0~4级评分,11个躯体症状按0~2级评分。量表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病情越重,一般认为前17项总分达17分以上可诊断为抑郁状态,此分值亦为抑郁症病人的住院指标。评定工作由病人的主治医师进行。每周评定1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变化(略)
表1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说明药物治疗加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或常规护理宣教对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但两组相比观察组在经过以人为本的系统的健康教育4周后,HAMD总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比常规的护理宣教更有效。
关键词:包虫病;健康教育;干预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可引起肝、肺、脑等多器官损害,主要有囊型包虫病(CE)和泡型包虫病(AE)两种。人长期患包虫病会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降低及寿命缩短,特别是泡型包虫病如果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10年内死亡率高达94%[1];包虫病的流行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包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青海和宁夏等西部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在中亚地区,包括蒙古、哈萨克斯坦等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西部地区,至少有一半以上人口面临罹患囊型包虫病的风险[2]。棘球蚴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广泛的分布,加上中国西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给包虫病防治带来了诸多挑战。多项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包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5]。为探索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本文分析了2020—2021年拉萨市2个县的人群包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20年3月—2021年3月,选取拉萨市历年包虫病患病率较高的当雄县和墨竹工卡县,以海拔、生产方式、人口等作为匹配依据,将2县16个乡(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包括当雄县的当曲卡镇、格达乡、公塘乡、乌玛塘乡和墨竹工卡县的工卡镇、门巴乡、日多乡、甲玛乡,对照组包括当雄县的羊八井镇、宁中乡、龙仁乡、纳木湖乡和墨竹工卡县的扎雪乡、扎西岗乡、尼玛江热乡、唐加乡。本调查通过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所有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开展调查。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制作宣传材料包,包括印有包虫病防治宣传标语的毛巾、香皂、宣传海报、宣传册等。不同人群使取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方法,在各干预组的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一次以上的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对普通农牧民采取村庄(社区)集中宣传活动等形式,发放宣传材料包;在人员密集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张贴包虫病防治海报或设置宣传栏。屠宰季对干预组进行宣传教育普及,指导群众识别牲畜脏器包虫囊肿,严防用未经处理的病变脏器喂犬。对照组人群不采用任何形式的有关包虫病防治的健康宣传活动。干预期为12个月。1.3调查问卷采取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预试验后修订完善。问卷为封闭式问题,包括基础信息8题、核心知识27题、行为和态度7题,采用藏、汉2种文字版本印刷。核心知识27题中回答正确16题及以上判定为“知晓”。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员使用当地语言询问或自行填写问卷,回收时检查有无缺项和漏项以及逻辑错误。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问卷,以双录入的方式减少录入错误。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对缺失值采用序列平均值或中位数填补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特征共调查1708人。干预前参与问卷调查893人、干预后815人;男性1002人(58.7%)、女性706人(41.3%);年龄在40~50岁的人数最多(564人、占33.0%),其次是29~39岁(440人、占25.8%);小学文化800人(46.8%)、文盲652人(38.2%);牧民1049人(61.4%)、农民457人(26.8%);户籍来自当雄县的870人(50.9%)、墨竹工卡县838人(49.1%)。2.2干预前后人群整体包虫病知晓率2020—2021年拉萨市包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2.3%,干预前,干预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39.9%)低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0,P<0.05),干预后,干预组知晓率(67.5%)则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6.759,P<0.05)。干预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9.9%上升至干预后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92,P<0.05)。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722,P>0.05)。见表1。2.3不同人群知晓率将干预组人群知晓率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县别分层。见表2。2.3.1性别分布干预后,干预组男女性知晓率(65.8%,70.5%)均较干预前(39.0%,41.2%)明显提高(χ2=36.277,26.932,P<0.05),对照组男女性知晓率变化不明显(χ2=0.174,0.734,P>0.05)。2.3.2年龄分布29~61岁各年龄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χ2=9.714,35.350,18.810,P<0.05),28岁及以下组、62岁及以上组未观察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知晓率明显提高。2.3.3文化程度分布除初中组外,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接受干预后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χ2=14.971,36.422,5.437,P<0.05),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提高幅度越大。2.3.4职业分布健康教育干预后,农、牧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提高(χ2=17.791,48.043,P<0.05),对照组农民知晓率无明显变化(χ2=0.567,P>0.05),牧民知晓率有小幅度升高(χ2=5.630,P<0.05),但提高幅度小于干预组。2.3.5地区分布干预组中,干预前后当雄县人群知晓率从29.2%上升至61.2%(χ2=43.811),墨竹工卡县知晓率从52.1%上升至74.0%(χ2=20.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干预组,当雄县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在干预期后有小幅升高(χ2=6.563,P<0.05),但升高幅度小于干预组。墨竹工卡县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在干预期后降低(χ2=12.381,P<0.05)2.4人群行为和态度变化干预组人群中,干预后正确行为率提高,不接触狗、饭前经常洗手、生的家畜脏器不喂狗的正确行为率从干预前的26.5%,25.8%,45.3%提高至干预后的46.1%,50.7%,49.3%;与狗接触的选项中,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期后选择不与狗接触的正确行为率均有明显提高(χ2=33.747,58.389,P<0.05)。饭前洗手行为,干预组人群正确行为率在干预后明显提高(χ2=53.854,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在生脏器喂狗选项中,干预组人群干预前后的正确行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5,P>0.05),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后不用生的家畜脏器喂狗的正确行为率从66.6%下降至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24,P<0.05)。见表3。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后有更多的人会主动关心自己和家人是否患包虫病(χ2=59.714,32.95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有超过88.00%的被调查者愿意与家人朋友分享包虫病防治知识,参加家犬免费驱虫活动。其中干预组人群干预前后相关意愿无明显变化(χ2=3.768,1.373,P>0.05),而对照组人群干预后良好态度有所降低(χ2=30.592,26.928,P<0.05)。
3讨论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38-02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行为与生活习惯的巨大改变,高血压做为慢性非传染病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本文200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减少或控制高血压疾病危害的进展提供新的手段与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在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新疆吐鲁番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200例,年龄范围在3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76±14.92岁。其中男性为116人,平均年龄为60.27±14.59岁;女性为84人,平均年龄为57.23±14.37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
1.3 诊断标准
依据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发的[2]《高血压诊断标准》。
1.4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8.5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统计处理数据,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行为状况比较
高血压患者按时规律服药的比例明显上升,由原来健康教育前的53%上升为78%(P
2.2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高血压患者对吸烟危害知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47%提高到85%(P
3 讨论
健康教育干预治疗高血压在医学领域分析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3], 并且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应用于预测高血压治疗发生与转归、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药物疗效资料分析、评价社区慢性病干预效果等多个层面。本文运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预后进行研究,此次研究通过卡方统计分析后,表明经过了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行为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以上研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所以针对这些方面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吐鲁番地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危害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任南,徐秀华,吴安华,等.高血压健康教育应用[J].中华慢性病杂志,2008,19(8):17.
[2] 梁校平.实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6):93-94
[3] 王文,马丽媛,向华. 重视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及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J] .高血压杂志,2007,13(6):327-328
[4] 刘丁,陈萍,陈伟.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评价[J].重庆医学,2009,33(8):1153.
作者简介:
买吾拉尼江・阿力木江(1986.1.18),男,维吾尔族,吐鲁番人,本科,工作单位:吐鲁番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8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