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范文第1篇

>> 问道南通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下黄陵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陕北资源型县域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唐山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太湖县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创新 新常态下上虞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研究 江西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经济恢复时期前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安徽工业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于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十一五”期间北京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周励:研判府谷[J].西部大开发,2013(6).

[4] 叶飞:府谷民营资本“涌流”新农村[J].当代陕西,2010(4).

[5] 王劲苍:陕西县域竞争新态势[J].当代陕西,2012(6).

[6] 杜俊娟、李姚矿、夏业鲍、张克宏:转型期资源型县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典型资源县域繁昌县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6).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省直管县,作用,建议

一、“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作用

(一)“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够更加有效地统筹地区之间的发展。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后,由于我国现行分税制没有规定地方税如何在省以下四级地方政府间划分。地方四级间,这些年实际上已落入了讨价还价的“分成制”与“包干制”状态,并形成“事权重心下移,财权重心上移”的演变,使分税制在省以下难以落实,并引发县乡基层财政困难。因此,政府财政层级改革显得越来越迫切,其核心措施之一便是推行“省直管县”体制,省和县两级政府之间直接搭建财力分配框架,逐步将政府财政层级从五级简化为三级。这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制度创新和必然选择,也是下一阶段力求建立统一规范、上下贯通的分税分级体制之关键所在。

(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够增加财政管理透明度,调动县级的积极性。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070个县域经济体,占人口的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县域经济吸纳了近70%。近年来部分地区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一方面增强了县域经济的财力。县级财政由省级统筹,加大了省对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了一些经济基础较弱的农业大县的财政实力,提高了县级财政对资金的分配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强化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管理权力下放到县,提升了县政府发展县域经济,提升业绩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县级政府的调控能力,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和财政管理工作效率。财政管理级次多,政策传递的环节也相应增多。在每一个环节,各级政府可能会从各自利益出发,对有关政策进行适当地调整。这不仅延长了政策作用时间,也使得财政政策对基层政府的适用性和支持作用大大折扣,影响财政政策应有的调控作用和效率。省直管县的体制,简化了政策传递的中间环节,减少财政管理级次,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和作用效果。市和县分治,相互不再是上下级关系,统一由省直管,这样就能合理调整机构和人员,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建议

进入21世纪后,一些地区逐步推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随着改革的深入,江西、吉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陆续推出了“扩权强县”和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自,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一)明确省、市、县三级关系,区分行政管理和财政管理体制。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大大增加了省级财政的事权责任,但其财力并没有增加。对于原来管县的市来说,市级财力下降较多,对其财权冲击较大,但对其所管的县承担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地减少。这就出现了行政管理与财政管理体制的不对称。第一在理顺省与市的财政关系方面,省级财政部门应对财政运转较为困难的市级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单元来看待,逐步加大对其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市级财政部门应服务大局转变观念,认真履行对"省直管县"的财政支出责任,积极做好预算执行、财政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其他财政管理工作,确保省直管县改革的顺利推进。第二是在理顺省与县的财政关系方面,省级财政部门通过改变管理方式,加快信息建设,倾力扶持县级财政,为县级财政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各县也应强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上级扶持为辅的工作观念,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第三是在理顺市与县的财政关系方面,市级财政部门对县应做到既全面履行管理监督职能,又积极承担财政责任,更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县级发展搭建新的平台;各县业也应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市级财政部门的工作指导,上下一心,共同发展。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与权限。

县级广大干部群众对"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贯彻不到位,对省级财政依赖性过高,产生了“建设省出钱、经费省供足、工资省统发”思想,以至于不少农村、县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要求增加项目资金、增加办公经费、兑现地方补贴,无形中给县级财政带来很大的支出压力。因此,在财力性转移支付方面,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测算办法,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省直管县"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在专项转移支付方面,进一步降低县级专项资金增量的配套比例,提高省市两级资金配套比例。在保障基层政权运转和事业发展财力需要的同时,积极调动基层财政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内在主动性,逐步增强其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三)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因地制宜地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

“省直管县”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省管县体制中的浙江模式取得巨大成功,被誉为“浙江经验”。但省直管县体制在浙江的成功有浙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作为背景,如果其他省区在不具备所谓“浙江条件”时不能贸然推行省直管县。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浙江条件”不能绝对化,其他省区是否可以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浙江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绝对化。改革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继承和创新并重。任何一项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效果,不可能不触动相关方面的既得利益,省管县体制改革当然也不例外。省直管县要实现其应有的效果,就要改变市县关系,触动市级财政利益。所以要取消市对县的财政管辖权,从体制上解决“市吃县”、“市刮县”的问题。

参考文献: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如东 苏中北区域 竞争力情况 启示

2011年,如东县与东台市、泰兴市、海安县、兴化市、大丰市、姜堰市等七县(市)组成苏中北“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参与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并列第56位,这也是如东第九次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位次比上年提升了11位。现就如东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如东在苏中北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中的情况

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就是县域经济单位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体现的是县域经济单位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以及服务中具有的竞争优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总量、均量、速度和效益四类14个指标(见表1)。

(1)总量对比。户籍人口:兴化在七县(市)中人口最多为156.12万人,比人口最少的大丰多出83.58万人,而如东县以104.84万人排在第四位;城镇化率:姜堰以51.60%排在七县(市)第一,大丰城镇化率最低45.00%,如东排在第五位为48.30%;地区生产总值(GDP):泰兴是七县(市)中唯一超过400亿元的县(市)达到400.28亿元,大丰是七县(市)中唯一未达到300亿元的为293.58亿元,如东以352.36亿元排在第五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东台一般预算收入为26.18亿元,比第二位的泰兴高出3.45亿元,如东与姜堰一般预算收入未达到20亿元,如东为19.04亿元排在第六位。

(2)均量对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丰人均超过4万元,达到40471元。兴化24356元,是唯一一个没有超过3万元的地区,如东排第四位;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丰以2849元位列七县(市)第一,兴化、如东、泰兴三县(市)未能达到2000元,如东1816元列第六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海安最高为20512元,如东紧随其后为20502元,大丰最低为169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东台与大丰两市突破万元大关,分别达到10097元和10001元,如东9120元仅比兴化的8817元高,列第六。

(3)速度对比。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泰兴、海安、姜堰三地增幅均为14.1%并列第一,如东增幅为14.0%,排第四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大丰以55.5%的增幅领跑于七县(市),泰兴增幅最低为20.7%,如东增幅为24.2%处于第五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东台一枝独秀达到15.9%的增幅,高于第二名大丰2个百分点,如东增幅为12.5%处于第四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兴化增幅为13.9%是七县(市)中唯一未达到14.0%增幅的地区,如东增幅为14.0%,增幅最快的是东台为14.6%。

(4)效益对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GDP比:这一指标反映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的质量,占比最高说明经济质量越高。大丰与东台分别以7.04%和7.02%位列第一和第二,海安6.25%居第三,如东5.40%排在末位;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这一指标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比值最小说明两者差距越小,反之亦然。如东比值最高为2.25,大丰最低为1.70。

2、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等。

(1)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类22个指标。

人口类指标:人口总数和城镇化率,在前面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已经分析。

居民收入类指标:包括收入、储蓄和消费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已经分析;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海安达到37065元排七县(市)第一,如东以35894元排第二,兴化29379元排在最后;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海安超过3万元达32981元排七县(市)第一,兴化仅有15035元排最后,如东23984元排第四;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海安以14360元排在七县(市)第一,如东14135元列第二,兴化仅为5499元排最后。

公共服务类指标:涉及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等方面。如东公共服务较为落后。千人拥有医生数:姜堰千人拥有医生数最多为4.12人/千人,泰兴最少仅有1.26人/千人,如东仅比泰兴稍高为1.37/千人排第六;百名普通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数:大丰在此项指标上以9.1人/百名排在第一位,姜堰为6.9人/百名排在最后,如东为7.0人/百名列第六位;公路里程:东台和大丰均超过3000公里,分别以3945公里和3075公里排在前两位,姜堰公路里程最短仅为1629公里,如东则以2418公里排在七县(市)的第四位;百人拥有电话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海安和大丰均超过100部达到104部并列第一,兴化仅有38部排在最后,如东为92部排在第四。

地区发展类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部分已经分析;人均财政总收入:大丰以8606元排在七县(市)第一位,兴化人均财政总收入最少仅为3489元,如东4806元排在第六。

财政统筹类指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大丰最多为2849元,兴化最低为1353,如东为1816元,排第六位;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大丰收8560元排七县(市)首位,泰兴最低仅为2940元,而如东为5049元列第五位。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范文第4篇

一、产业链招商的主要特点

所谓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并建立起同一产业间各种投入品及产出品的技术经济联系。相比传统招商引资方式,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求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这种招商方式,能够适应产业关联发展的内在需求,降低产业投资经营成本,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实施产业链招商的必要性从各地的发展经验看,产业链招商不失为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从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产业链招商是沿海经济突飞猛进的“跳板”。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及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入国际产业链,推进加工、科研和服务一体化、组团式发展,培育了一批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如浙江省嵊州市,利用本地生产领带企业众多的优势,主动招来韩国等一批国外大的领带生产企业落户嵊州,引发世界领带业的大转移。目前,嵊州生产的领带占全国总产量的80%,占世界总产量的33%,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二)从内陆省市的发展态势来看,产业链招商是内陆省市乘势而上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内陆省市积极抢抓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立足本地特点和产业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城市经济增长较快,已走在了发展的前列。如襄樊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搭乘产业链招商的快车。他们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招商的思路,实现了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西部矿业公司等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强强联合,形成了汽车、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轻工食品五大支柱产业链,形成了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优势产业集群,工业化水平直线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从我县的发展现状来看,产业链招商是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规划建设了“四区一园”五个工业园区,通过引进核心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不断延伸扩展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链式招商的成功之路。目前,皮革工业园区已经入驻企业26户,累计实现产值25.6亿元,利税2.4亿元,吸纳就业1 500多人,涵盖了蓝湿皮、皮具皮件、工业品、明胶、化料、油脂等加工项目,初步形成了以蓝湿皮加工为主体、上下游加工项目配套合理的皮革加工业体系。新肇粮食产业园区累计引进入驻企业27户,园区核心企业展华玉米生化有限公司2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10月份正式建成投产,初步搭建起以粮食贸易、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粮食产业框架。

三、推进产业链招商的几点建议

目前,县域经济产业链招商仍处于摸索起步阶段,急需提高对产业链招商的理解认识,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一要明确产业链招商方向。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趋势,认真分析区域内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具备的要素条件和比较优势,找准区域经济在国家产业体系中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产业链招商规划,并严格遵循规划开展招商活动,避免因盲目选项造成区域内产业趋同和恶意竞争。围绕地方优势产业,抓紧研究和制定切合县域经济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推出产业链招商项目,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搞好项目对接、产品对接和产业链对接,延伸、补缺产业链条,做大规模,做优配套,形成集中投入,逐步提升县域经济产业集聚度,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要培育产业链招商主体。实施产业链招商,首先要把招商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和引进能够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关联度的大项目上。一方面要引导地方骨干企业通过并购嫁接、增资扩股、连锁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紧盯国内外五百强企业以及对地方产业拉动大、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突破招商瓶颈,引进核心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充分放大大企业对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促进大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中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发挥其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中的骨干引领作用,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逐步实现大中小企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集群集聚发展态势。

三要打造产业链招商平台。一是按照“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产业集聚基地”的建设思路,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的重点产业园区;二是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园区,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三是同源企业、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项目要有计划地放在同一园区来发展,壮大园区的产业规模,打造专业园区、特色园区。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县域经济 品牌产业 转型

一、长清经济发展现状

长清区地处济南市西南部,东依泰山,西滨黄河,是济南西部新城的主要载体。近年来,长清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按照“忠诚履职、卓越担当”的要求,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一是经济工作总体平稳,2016年1-6月份,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6.6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9.4亿元。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8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4.3亿元。二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关系长清长远发展的轨道交通R1线项目、黄河大桥项目顺利推进,龙泉街、长孝路等道路改造工作正在实施。三是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二、长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长清区自撤县设区12年以来,一直面临着身份转变的尴尬与困惑,对接市区、融入省会经济始终没有破题。虽然长清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从纵向自身发展来看,生产总值、财政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提升较快,但横向与济南其他几个区相比,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经济实力,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长清区的经济发展还面临极大的困境。

(一)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有待增强

撤县设区的转变并没有改变部分干部群众安于现状的意识,他们缺乏发展的紧迫感,思想老化、僵化、固化,抓项目建设的意识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便是抓项目,眼光也不够长远;思想不够解放,做事情仍局限于老思维、老办法,走不出原来的旧框框。作为一个新区,不能利用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抓不住长清本身的优势资源和广阔的学生市场。无法和相邻区进行密切合作,固步自封,地方保护主义不同程度存在。

(二)缺少品牌主导产业,特色经济未形成规模

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压力容器制造业基地,长清已有100多家压力容器制造企业。但从目前看,如果跳出长清,这些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知名度仍然比较低,且没有形成规模发展。可以说目前长清区没有搞好自己的特色经济,没有打造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同时也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投资环境有待优化

健全完善的机制体制是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但又各自为政,相互配合不够。审批事项多,周期长,投资的大环境不够优化。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责任体系和奖惩机制,但和发达县区比,仍然不够健全,激励效果不明显。因此,很难真正调动起部门和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积极性。

(四)人才优势得不到发挥,缺乏有力保障

大学科技园坐落于长清,拥有十余所高校和十几万大学生,但真正能留下的人才却不多。长清区劳动力素质水平整体较低,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虽然有大批高新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在大学科技园搞科研,但却无法为长清经济发展作出明显贡献。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导致了长清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科技水平偏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推动长清经济快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由于撤县设区时间还不长,“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仍占据长清不少干部的心,看不到和兄弟区县的差距。应当实事求是,多做比较,认清差距,正视不足。不仅要加快发展,还必须比兄弟区县发展的更快,只有树立这种观念才能真正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必须从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开始。各级干部必须迎难而上,破除因循守旧,消极畏难的情绪,对上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长清。同时加大与各类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力争更多更好的企业落地。

(二)发展特色经济,提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长清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的制定,需要有长清自己的特色。这就必须以自身产业结构、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为基础,结合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长清经济有质的飞跃。一是要增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大做强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建筑业和压力容器产业。这两个行业产业基础好,品牌效应大,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连片作用;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主要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提升竞争优势;三是要围绕发展“物流产业”和“旅游名区”,重点打造省会西部重要物流枢纽和特色旅游,进行市场化运作,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充分挖掘这两个产业的资源优势。

(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优化投资及主导产业发展环境

长清作为济南新区,经济上还处在欠发达状态。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来促进主导产业成长将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科学谋划,积极作为才能缩短这一过程。必须下大力气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做好规划和政策制定,优化投资和主导产业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变审批为服务,变管理为开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规范服务行为,细化服务内容。二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发展经济,人人有责。

(四)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推动长清经济发展

一是要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人才聚集。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关键是环境。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着力破除旧思想、旧体制,改善人才保障的各个环节。形成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浓郁氛围。二是要突出人才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这个人才摇篮和科研基地,确保为长清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和科研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殿廷.县域经济的转型与跨越发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04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