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近年经济发展

近年经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近年经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经济发展

近年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村镇建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综合分析,村镇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同时工作贴近基层、工作繁琐、环节复杂,基层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给村镇建设带来极大挑战。

二、农村经济近年发展措施探讨――以乐白道街道办事处为例

(一)乐白道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简介

乐白道街道办事处位于云南省红河开远市,全处面积414.9平方公里。乐百道村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2个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7518户共计78051人,全处在册耕地面积51693亩,人均耕地1.26亩。国道323、326线、滇越铁路从辖区内经过。

(二)乐白道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在土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征用地、农民再就业等方面机制更加灵活,为乐白道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乐白道街道办事处近年来经济获得了稳步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受到资源、环境、制度等因素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问题。

1.发展的有利优势。(1)在建设新型社区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乐白道街道办事处五年间开展了两次集中农转城工作,涉及45个自然村,转户29415人,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累计流转土地9505.166亩,以农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抵(质)押贷款3亿元,完成了5个村(居)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美丽家园”建设为乐白道村发展提供了条件。五年来,辖区30个自然村先后被列为州、市“美丽家园”建设示范村,4616户农户参与“做特民居”项目,其中拆除重建1611户、改造提升3005户,累计兑现建房补助资金4405万元,为1758户农户协调贷款1.12亿元。投入3180万元实施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起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3)确立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结合乐白道街道办事处特点,确立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的山区半山区”的发展思路,带动农户增收。结合山区自然条件,种植万亩核桃示范基地、万亩杉树林,推广发展中草药产业,打造蜜桃、冬桃等优质特色水果产业。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面临管理转型问题。目前,乐白道街道办事处还处在村民向居民过渡的阶段,新型社区的管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包括群众对新的就业、生活方式不够适应,“村民变市民”过程中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等问题,在社区管理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有待解决。(2)存在很多民生问题有待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民生问题还面临严峻的考验。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再就业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征地、拆迁等问题引发的矛盾还很突出,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机制等诸多问题还存在。(3)山区发展有待加强。乐白道街道办事处地处山区,发展受到地理环境限制: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二经济来源单一,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了乐白道街道办事处的发展。

(三)乐白道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1.做好村庄重点工作。(1)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针对目前乐白道街道办事处还有不少贫困户的问题,做好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部署,完善帮困脱贫方法,积极协调人员、项目、资金,督促指导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好扶贫项目,帮助加快脱贫步伐。(2)大力发展四项指标工作。四项指标工作指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项目编制和向上争取资金这四项工作。通过招商引资有利于盘活乐白道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引进发展资金,为项目提供帮扶,是推动乐白道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的重点途径。基于此,应当高度重视项目工作,继续推动四项指标工作做大做好。(3)积极做好维稳工作。在乐白道街道办事处发展的过程中,在征地、拆迁等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必须做好维稳工作,帮助群众疏通矛盾,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首先,应认真排查和梳理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控制和减少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配合市级职能部门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其次,应做好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开展全处基层安全联防队建设工作,定期开展联防队员轮训工作。

2.抓好农业生产建设。首先,通过改良品种、推广增产增效的实用技术来提高单产和品质,做好蔬菜产业合理分区。其次,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和预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蔬菜种植区分为服务开远城市菜区和外销菜区。此外,打造优质特色水果产业。突出以甜脆蜜桃为特色的温带水果种植,进一步改善产品品质,不断扩大市场空间,逐步实现与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的成功对接。最后,实施好科技兴农工程,做好农业科技入户新技术推广工作以及各项试点示范工作。

3.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加快山区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山区农村客运站建设,解决山区群众的出行安全问题。其次,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配合申报水利工程项目。此外,进一步做好有线电视网络修复改造工作,更换老化的有线电视干线和入户线,做好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的各项移交工作。

4.有序推进社会事业。首先,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室建设工作,认真做好自然村“四位一体”阵地建设工作。开展好传统节日期间节日文化活动,组织社区、村委会举办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文艺联欢,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等。其次,进一步加强对低保、五保、孤儿、老年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的管理,按时足额发放补助金。加大救灾救济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开展受灾群体救济工作。此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力度,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更多岗位。举办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做好劳务用工协调工作,做好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组织、管理等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征缴目标任务。

三、结语

近年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1、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乏力

一是县域金融机构锐减。近几年来,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集约化经营,实行扁平化治理,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大量撤并。金融机构数量减少。有限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分散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二是县域信贷服务日益萎缩。贷款总额增长缓慢,县域贷款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信贷服务种类少,且大多集中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且目前各县级支行信贷审批权很小。

三是县域金融机构功能逐步衰退。随着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收缩,信贷业务向中心城市集中,原有的信贷、融资、结算、房地产金融、代收代付、咨询评估等业务急剧减少,县域网点逐渐演变成了“存款服务所”。

四是县域金融资金实力不足。由于银行在县域的网点在逐步减少,县级农行的信贷审批被上收,邮储及其他商业银行,成了县域资金外流的“抽水机”。县域金融整体处于供给严重不足的状态,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成为县域信贷服务的主力,其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上升到第一位。但农信社其因历史包袱沉重,加之治理水平低下,结算手段落后,吸储能力不强,很难真正成为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金融主力军。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比较脆弱。

2、县域规划无序、项目开发零乱,不能有效推动的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无序发展现象较为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城乡协调发展。而县域规划体系的不完善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级政府经济意识的影响带来的相互竞争、互挖门槛、盲目引进、重复布局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发展无序、重复建设的状况。要特别重视在快速城镇化形势下,由于规划,尤其是区域规划滞后造成的无序开发,城乡区域发展、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与县域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不足的状况。

3、县域经济起步晚,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落后,作为借款主体的国有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近年来,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方面,大多借款主体是国有投资公司,但该类借款主体大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难以保证投资后资产保值增值。国家为了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将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具体实施政府投资行为的载体。这一举措使国有投资公司成为开发性金融借款法人主体,通过公司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进行国有资产资本运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以减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投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政府,国有资产人虚拟的状况并未作根本转变,对营运范围内的资产产权控制力较弱,从而削弱了国有投资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优势,降低了其自担风险的能力,也会将风险转移银行。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只负责融资,没有对项目建设和资金运用的管理权;同时,项目建成后的收益由项目单位享有或直接上缴财政,借款人不能参与分配,这种借款人和用款人分离情况使得银行面临贷款使用失控和贷款归还无保障的风险。另外,政府作为实际的国有资产产权人的特殊身份,使其仍保留干涉企业运营的权利。政府与国有投资公司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委托关系,从而削弱了国有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的优势,降低了其自担风险的能力。

4、县域财政力量薄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

在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框架下,绝大部分县级财政收入微薄,县乡债务负担沉重,农业税取消后,县乡政府获得收入的渠道迅速萎缩,县乡政府的财政支农能力严重虚弱,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量十分有限。

5、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金融基础设施落后

相对于城市人才队伍建设,全省县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较为明显地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熟悉项目运作与融资规则的高层次人才普遍匮乏,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提升后劲和竞争力。会计、律师、支付、信用、业绩考核和执法等金融基础设施、基础制度落后;市场不能聚合社会的各种能力和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扶持、增加县域金融组织与机构

扶持和鼓励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鼓励发展适合湖南县域经济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支持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分支机构或网点。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以下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并在当年向当地增加投放贷款的新增网点给予一次性的开办费补助。

(2)加大对助贷机构的支持力度

开发银行坚持“以政府合作为基础,以助贷机构和平台建设为手段,以风险分担和补偿为保障”的金融运行机制。以“四台一会”(组织平台即合作办、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公示监督平台和信用协会)组织架构为基础,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各类合作平台并向下延伸,由助贷机构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担保情况作客观公允的考察评估,再由助贷机构受理开发性金融贷款申请和确定支持项目,并对申请按照合作协议加以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开发银行批准。但由于受到业务特点的限制,开发银行须借助政府协助,才能实现对实际借款人的贷后跟踪监督。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助贷机构进行扶持:一是制定规则,改善外部环境,扶持并监督助贷机构;二是资金支持,政府财政直接出资建立助贷机构;三是对助贷机构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四是分散风险,提供再担保,对失败项目承担补偿责任。

(3)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增加产品和服务项目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各种适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推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直接面对农户的小额授信业务试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予以贷款扶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扶贫小额贷款规模。完善现有扶贫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坚持以扶贫效果为导向,取消扶贫贷款的计划控制,鼓励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发放扶贫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坚持以项目为载体,重点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短平快生产项目、培育特色产业等。

(4)发挥政府职能,引导地下金融“阳光化”

湘西非法集资事件涉及非法融资70亿元。该事件暴露了监管方面的不足,但从另一方面,说明民间资金活跃。为更好的引导民间资金,建议在坚持管理体制不变、县级联社法人地位不变、为农服务宗旨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企业法人入股的银行,以促进和规范地下金融合法化。

2、加强财政资金激励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1)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激励作用

对经金融监管部门和省政府授权部门批准组建的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省财政可按其已到位注册资本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服务业务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省财政按其50%给予奖励。对于开展农户小额授信试点的金融机构,省财政按试点金融机构当年发放小额贷款月均余额的5‰给予风险补偿。

对参加省有关部门组织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所发生的培训费用,省财政给予50%的补贴。对于以农业担保为主要经营范围的新设担保公司,如1年内农业项目担保额占其业务总量50%以上的,省财政按其注册资本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现有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省财政按其当年为涉农(含农民创业)项目提供担保月均额的2%给予风险补偿。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以及农村信贷联保体的信贷投放,省财政按金融机构上述贷款新增额的1%给予风险补偿。

(2)发挥财政性资金的组织增信作用,增强担保与补偿功能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积极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省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用于鼓励涉农担保业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组建担保公司。省财政可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专项支持建立省级再担保体系,为县(市、区)农业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支持。2008年5月中旬,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北省政府就明确安排财政专项借款(每县500万元)用于支持县(市、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市县担保机构实力不断增强,近3年注册资本金大多增长1倍以上,担保能力大幅提高。

鼓励各地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尝试和探索建立农村信贷联保体模式,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贷款风险。省财政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涉农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可设为年末涉农贷款余额比上一年度末余额净增额的2‰。风险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准备金。市、县财政也可相应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

3、通过财政性资金撬动贷款资源,利用行政手段体现并实现市场意图,形成最佳配合,实现多赢

财政性资金具有量大、稳定、利息成本低等特点,是最受银行欢迎的资金之一。财政性资金在银行资金总量中占比大小是衡量一个银行与地方政府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调整财政性资金在各银行的存款比例,可促成各金融机构将财政意图与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的有机融合,实现多赢。

4、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批整合

(1)立足实际,做实县域经济规划

在国家“扩内需、促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县域应根据地理区位条件、资源比较优势、市场需求以及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等方法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快速提高县域经济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和加快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各县域在编制县域经济规划时,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分别制定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同时,要立足县域实际,把经济规划纲要和具体专项规划相结合,把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相结合,不受时间限制,要直接编制规划实施方案,突出可操作性。县域经济规划内容上应从产业上划分,以专项(专题)规划为主,重点对全局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重大事项进行规划。同时,各县域要加大吸引域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至并购投资的力度,弥补当地生产要素的缺口和劣势,整合构筑“零资源经济”的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区域特色规模经济,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对初具规模的集聚型县域中小企业进行科学规划,组建集聚型县域中小企业的平台企业,通过与平台企业的对接实现县域零售金融业务的批发化

政府可在金融部门的协助下设计参照类似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方式,使其在内生地成为平台企业出资人之一的同时,以自身的组织协调优势引导相关企业和个人入股,形成有利于减少同类企业重复投入、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有利于形成共同品牌和打开销路的特色产业平台企业。政府可以现金、土地或标准化厂房等形式注资。平台则可依据公司制设计组织管理架构,建立适应产业市场的组织制度。根据市场化原则,平台企业管理层采用社会公开招聘,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同时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确保平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由于平台企业连接县域内众多企业或者千家万户,平台企业通过类似高新产业园区企业孵化器和金融租赁的原理,可以降低相关企业具有共性的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压力。另外,通过预付销售款等方式相当于给产业链上的企业和经营户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这样,通过支持平台企业的方式,可实现用金融批发的模式间接为众多零散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解决县域金融业务低效的问题。特色产业平台企业可以成为开发性金融的直接合作主体。

5、加强县域政府类融资平台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化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1)整合政府投资资源,增强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

从湖南县域经济实力来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投融资市场主体,制度安排和资源整合力度,则很难影响资金的流动和聚集。各县政府要像重视项目建设一样重视融资平台的建设,通过融资平台开展引资合资、资本运作和借贷融资,凭借更高的盈利能力和信用等级吸引外埠资金。各市(县)政府可以投融资平台现有盈利性存量资产为基础,通过划转存量国有资产、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和提供专项补贴资金等方式,增强投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扩大现金流量,使投融资平台的盈利性资产规模、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符合市场化融资的要求。此外,投融资平台还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债务风险,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融资管理水平。在完善政府对平台“输血”机制的同时,不断增强平台自身的“造血”功能,并逐步摆脱对政府资源和财政补贴还款的依赖。

(2)政府赋权,创新多种融资模式

以政府赋权的各级融资平台为借款主体,采用“省带县”、“市带区、县、镇、村”和“县带镇、村”等多层级的融资模式。使用该种融资模式,需重点把握、整体推进,逐级孵化、逐级落实;同时要抓住贷款投向、运作方式、还贷机制三个环节;把好申贷项目、申贷额度、贷款决策三道关口;坚持城镇、村镇综合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探索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的过程中,至少可以考虑以下几种:一是政府融资平台模式。通过建立县级融资平台,整合各种支农资金的资源,建立一个平台、一个信用、一个账户的“三个一”贷款模式,逐步形成由一个融资平台帐户管理各级政府的支农资金和贷款发放、回收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统一的信用支持和管理模式,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农业资源开发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行业融资平台模式。通过教育、医疗等行业融资平台,将行业部门安排的农村建设资金与开行贷款资金相结合,采取统借统还的方式,重点支持县域民生领域工程项目。三是龙头企业融资平台模式。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以龙头企业的信用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和“万村千乡”流通等项目,解决农民的产品销售问题,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四是融资平台担保平台模式。开行可以间接方式,支持县政府及地方龙头企业建立支持农村发展的融资担保公司。农村担保公司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担保公司在为农村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的同时,也可扩大开发银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3)政府引导,创新“保增长、扩内需”背景下的贷款品种

近年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做好2006年工作,在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全方位接轨,多元化发展,主导性融入,和谐化建设。全方位接轨,就是推进思想观念接轨、产业科技接轨、工作作风接轨,把东阳的发展纳入到更广泛、更长远的时空环境中谋划,增强东阳发展新动力;多元化发展,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开拓发展途径,增强东阳发展新实力;主导性融入,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牢牢把握机遇,坚持创新创优,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融入全国发展大潮,强化东阳发展新活力;和谐化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稳定保发展,优化服务求发展,强化党建促发展,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凝聚东阳发展新合力。具体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工业是东阳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坚持量质并举的原则,在继续做大经济规模总量的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打造浙中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是加快结构优化升级。要培育壮大规模企业,加大政策和资源的倾斜力度,大力扶植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其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着重培育和发展机械电子(磁性材料)产业,特别要利用现有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嫁接改造,提高科技含量,推动机械电子整机产品和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快医药化工行业的改造提升步伐,对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污染比较严重的产品要限期淘汰,腾出环境容量,发展其他产业;服装、建材、工艺美术等传统行业要通过改造、整合,扩大市场,提高档次,增加附加值。要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力度,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改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被动局面,通过打造品牌壮大企业综合实力。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进步力度,抓好一批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建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装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积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筑东阳制造业新高地。三是再掀招商引资。要十分注重好中选优,招大项目、好项目,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如高科技项目,辐射力强的、带动型强的项目,国际国内500强的投资项目,采取特殊决策程序,明确责任,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供地机制,加快建立解决工业经济问题的协调机制,实行重大外资项目联系挂钩责任制。对行政服务中心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在重视引进外资的同时,要重视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产业。要积极推进区域接轨,把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东阳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引导建筑企业回乡发展。四是全力缓解要素制约。要充分扩大要素增量。抓好黄土丘陵开发,向低矮山地、丘陵要工业用地,积极向上争取土地、资金等指标;要广开渠道,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做大资金供应的盘子,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各金融机构存贷比例和工业贷款的比例,努力扩大资金供应总量;在电力供应上,努力做好有序用电和节约用电工作。要充分挖掘要素潜力。着力对工业区的土地进行清理、转换,依法处理闲置土地,腾出一部分土地安排好企业、好项目,对小企业一般不再供地,通过提供标准厂房等途径来解决。要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境治理整顿,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开发和生产低能耗、低物耗产品,大力提倡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二、着力打造中国影视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达的第三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对于提升城市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影视文化产业是东阳的一大特色产业,也是今后东阳发展的一个亮点。要做大做强影视产业,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影响力的影视制作主体,打造集前期策划、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乃至后产品开发生产在内的要素齐全的影视产业链,实现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产业基地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深化影视文化内涵,注重创新,形成自己的影视文化特色。要加快影视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能够发挥影视产业优势和特点的文化产业,如大力培育影视娱乐、影视培训、影视道具和服装制作等配套产业,大力开发动漫影视、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传媒、出版、会展、音像制作、咨询服务等相关产业,打造一批影视文化产品著名品牌,培育一批特色影视文化产业区块,形成一批影视文化产品专业市场,力争使东阳成为全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基地和集散中心。二是做大做强旅游业。旅游业是东阳的一个主要经济增长点,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发展大旅游。首先,要树立目的地旅游的观念,把东阳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建设,提升整体形象和水平,推动东阳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转变。其次,要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充分融合东阳的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与影视、古建筑(如全国文保单位卢宅萧雍堂)等结合,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推动东阳旅游业向大众化旅游、细分化旅游发展。再次,要坚持点面结合,全面提升旅游发展平台,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力度,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制订出台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大服务业改革力度,着力创新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大力发展以影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为重点的优势服务业,加快培育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抓好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社会服务业。

近年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 理念 营口 沟域经济 扶持

新世纪,我国为了破解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将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将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国社会建设总体布局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现阶段,怎样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在营口市区区域内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已经成为营口市政府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营口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增强营口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就成为极为紧迫的任务。为此,在今后营口沟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尤其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造和提升营口市沟域经济的发展,大力增强营口沟域经济的发展。

一、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今后要在建设中尤其注重“建设生态文明”,随后,“生态文明”逐渐成为舆论与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至今,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内涵认定。

总体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生态的文明,生态文明的进化和完善孕育了人类社会,它仍然属于人的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它应该既包含人类文明和自然文明,两者是统一的,并且是和谐发展的状态、积极成果。因此,从这个概念上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积极性,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区域经济发展,就是要在营口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用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生产方式。与此同时,要加大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

二、沟域经济的内涵与营口市沟域经济现状

沟域经济主要以生态建设与体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旅游观光、生态涵养、经济发展、人文价值于一体,实现山区的发展与当地农民致富的经济形态。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态优先。在发展当地沟域经济过程中,要很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体闲,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二是发展要以农民为主体。沟域地区的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山区的主体,我们要在建设沟域经济时注意依靠他们。要坚持以农民为本,培育一批懂技术、闯市场的新型农民。三是要以文化创意为理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地运用文化生产力提高农业附加值。通过融入文化创意,培育特色农产品,提升产品的品质,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营口市沟域经济发展情况良好,逐渐形成了以盖州市为核心的沟域经济发展先锋,其中,北海海洋公园、赤山风景区、冰泉山庄最为典型。营口市依托山海林泉寺资源优势,以旅游牵动沟域经济的发展,确定了走生态旅游开发路线的发展定位,很好地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之路。

三、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营口沟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沟域资源开发的补偿政策

营口市在发展沟域经济时,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解决沟域经济开发时出现的补偿问题。首先,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及时弥补沟域经济发展区域内农民的经济损失。其次,要建立起统一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营口市至今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统一的补偿体系,不利于协调管理。“应针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山区森林、环境保护等不同内容,制定山区生态补偿机制。” 再次,应该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和保障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应该及时给与投入机制以必要的支持。要把发展生态产业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发展生态产业项目,逐年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业开发,建立生态产业融资担保制度。

(二)建立沟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营口市坚持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在发展山区沟域经济和建设时,要将建设资金纳入市和区县财政预算,扶持重点沟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扶持沟域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沟域经济发展,设立相应专项资金。

(三)沟域产业培育的援助政策

首先,要壮大主导产业。根据沟域经济实际情况,重点扶持休闲旅游和商务服务业等。这些产业生产率上升快、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因此,营口市政府要不断改善主导产业部门外部环境,同时辅之积极财政支持。其次,巩固基础产业农业作为沟域经济的基础。营口沟域地区要大力发展高端农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立足山区,突出特色,瞄准省内高端消费市场,发展高端农业。

中国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新一轮改革浪潮以来,以生态优先为主要特征的沟域经济发展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长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近年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年金;管理模式

中国版401K计划也称“企业年金计划”,即政府通过给予减免或递延的税收优惠政策方式鼓励企业为职工购买企业年金产品补充养老保险,若企业购买该企业年金产品,这部分资金可在税前列支。若中国版401K计划有望实施,将直接促进保费的快速增长,这意味着企业年金在内的保险资金将不断扩大规模,其保值增值资金管理需求也将进一步凸显。目前,企业的税收负担都比较重,很多中小型企业更宁愿以实际工资的形式给员工,如果要推进企业年金,那就要求税收优惠提高到8%以上,又给了税务总局、财政部难题,这已不是保监会单方面能决定的。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总体发展速度加快,覆盖范围和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一批、第二批审核认定的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共有61家,各省市还有其单独认定的管理机构。截至2010年底,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缴费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仅占2.57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5.19%。

第一,企业职工的需求不足。一方面企业缺乏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另一方面职工缺乏对企业年金的重视。如今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缴费已达到职工平均工资的30%,这已给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而职工在已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加上存在着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职工对企业缺乏忠诚等问题,对工资需求大于对福利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并未把养老保障寄托于企业,从而必然抑制企业和职工对企业年金的需求。因此,无论政府是强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还是半强制,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第一支柱过于强势,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就没有发展的空间。

第二,金融机构供给不畅。多数金融机构企业年金计划设计简单趋于同质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年金计划产品设计理念还囿于原传统团险产品,对年金产品实质认识不足;产品投资创新环境艰难,掣肘较多;资本市场发育未成熟,投机风险较高,企业年金面临巨大的保值增值压力。

二、中小企业年金管理模式分析

与社保养老金相比,企业年金在账户模式和投资管理方式上具备突出的优势。此外在投资运营模式上,企业年金采取信托模式,实行私营管理和市场化运营。因此,企业年金不仅成为员工激励的有效手段,“基础养老金+补充养老金+自身养老储备”也有望成为未来退休养老收入来源的主流模式。企业年金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单一计划和集合计划两类,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主要采用单一计划的模式,集合计划则是由多个企业共同参加的企业年金计划,具有门槛低、费用薄和流程简化等特点,逐渐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管理思路是由多个企业共同参加的企业年金计划,一经设立,其管理费率、投资组合、计划条款等内容已经确定。作为标准化产品,集合计划的加入程序十分便捷,委托人只需进行产品选择,无需再对其他管理人进行招标,减少了账户设立的复杂程序,也降低了开设账户及账户管理中的成本。同时资金规模的增加可以拓宽中小规模资金的投资范围,有助于投资管理人实现分散化投资,从而降低风险。集合年金计划的投资管理引入在不同投资细分领域的外部优秀投资管理人,各年金管理人的管理优势在集合计划平台上得到了更有效的整合,为企业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好收益。对于参与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企业来说,在集合账户中开设一个“子账户”,通过相对标准化的产品投资和组合管理,为年金获得保值、增值的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福利待遇、增加员工激励效能。

三、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计划的对策分析

为广大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标准化的企业年金产品――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所谓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是相对市场上占主体地位的单一年金计划而言的,是由法人受托机构、受托人发起设立,事先指定政府监控下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承担相应职责,并共同制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为多个企业委托人提供一揽子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年金计划。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两种模式前端集合和后端集合。传统的推动企业年金较快发展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力量,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税惠政策来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二是企业的力量,企业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为组织服务、培养员工忠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而建立企业年金福利制度,这也是促进年金发展的一种力量;三是员工和工会组织,员工和工会组织作为年金的需求方不断和企业谈判、协商,要求资方为其建立年金福利制度,以期保障退休后较高的生活水平。这三方力量都不足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年金的发展,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力量促进年金市场的发展。标准化零售集合企业年金产品由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给企业和员工,零售年金按照商业化模式运作,由获得资格的金融服务机构运营,向企业和员工提供年金产品。其主要形式是大规模的公开发行的养老金信托产品,这些大型信托年金产品是由许多较小的子计划所组成的,较小规模的基金均被整合到较大的信托计划当中。这种零售标准化集合年金产品还与一个显著特点 “一站式购齐”各项年金服务。

四、结束语

截至2010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为2525亿元,与此前预计的1万亿元相去甚远,主管机构众多,政策模糊,限制了企业建立年金的积极性,而“中国特色”国情更使国际上通行模式难以寻找空间。必须要出台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计划的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