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审计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资本市场必须大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审计控制,单纯依赖外部审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例如,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成因分析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行为越加国际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它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在认识、地位、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模糊,内部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既要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配合外部审计人员工作,又要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这种身份上的矛盾使内审人员进退两难,进而造成其对内部审计职责不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因资源被严重浪费而大打折扣。目前,企业大多存在着重视生产经营轻视内部深层次管理的弊端,管理意识不到位,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准确定位。例如,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机构调整时,撤并了内审机构,调走了内审人员,削弱了对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管;有的企业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纪检监察部),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影响,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另外,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对其工作性质、内容等的认识有待提高,进而影响内审职能的充分发挥。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思想,仅靠一知半解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要求企业依自己的意愿办事,把自己摆在国家监督者的地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无非是协助领导者用以掩饰群众、应付检查,这样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其次,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削弱了内部审计决策的质量。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和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所以,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然而,经验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不足,主要源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以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素质。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于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企业领导者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若服从于管理层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审计风险。此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也要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从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极易受损害,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受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限制,也很难开展内审工作。
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不高,进而难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专业的内审教育,而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其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尚待提高。此外,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不高,也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无法完成自身的群体良性循环,进而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导致内部审计失败。
二、提高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根据前述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产生原因,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首先,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监管工作,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各个层次管理层的思想要实现由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邀请审计人员参与本部门审计工作的转变,要把内部审计工作视为是提高本部门(企业)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阶段。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达成加强内部审计的共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其充分发挥为企业改革服务的作用。
(二)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
经验表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必须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使其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其领导体制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一人既负责财会工作,又参与审计工作、既负责某项业务,又指挥对这项业务活动的审计等职责不相容现象发生。此外,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
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建立审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其职责,以职责来决定人员,而不是确立人员后再赋予职责,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的权利,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和内容与其职责达到统一。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时俱进,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完成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仅决定了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及后续教育工作,使之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审计人员自身道德素养。内部审计职业特性要求其从业人员运用一定的执业判断。因此,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将审计风险在最低限度的最根本保障。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后续教育工作。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根据科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外还应具备生产、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部分企业已摆脱了手工记账方式,而采用计算机处理业务;随着会计工具的发展也势必导致审计工具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尽快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以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完成更多的审计任务。
第三,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务必要强化风险意识,及时甄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便防患于未然。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关注意识对内部审计结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点在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在方案制订阶段,应根据被审计阶段的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测评,恰当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程度;在实施阶段中,保持高度的职业关注,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控制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在当今国际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一体化程度加剧的现实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这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式发展的能力,也就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改善管理、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南论坛,2007,(7).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121-02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审计组织体系来看,我国目前业已形成由政府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构成的审计监督评价体系。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及企业组织的发展变化,现有的各种审计及其构成的审计组织体系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弊端。
1.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管理方式变革及内部职能分解,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2.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现阶段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的指导精神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企业采取一套班子的做法,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可能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
3.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同时,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曾规定,在对有关主管部门审计时,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长此以往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制发育不良。
4.内部审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中、事后的“查错防弊”,而事实上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有效的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等支持与服务,以便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水平,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甚至不懂财务会计业务,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
不仅如此,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的地位不高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往往被误解或在不顺心状态下工作,感觉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显然,这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方略
鉴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无论其定性定位、体制机制或方法方式等,都无法进一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经济监督评价需要。内部审计与加入WTO以来新要求的差距日益扩大,其局限性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则更加明显,因而急需对内部审计加以改进和完善,并谋求全方位、宽领域、高质量的发展。其主要方略是: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隶属关系提出了下列要点:(1)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对组织中一个具有足够权力的负责人负责;(2)内部审计机构应与董事会之间能直接交流信息;(3)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由董事会一致同意确定;(4)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及财务预算,应提交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备案;(5)内部审计机构应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时多次,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6)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评价其《章程》中规定的宗旨、权力和职责是否继续适用和有助于完成任务,并通报给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
2.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物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警察”、“裁判”等角色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突出内部审计“内向”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3.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方式
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工作,且理当成为企业运行的“监控器”。企业借助内部审计来完善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内部监管“保证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必须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协调,打破原有“双向领导”体制的束缚,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应是企业的决策层,其工作目标是帮助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为此,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既要对企业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主营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和评价有关项目、预算及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并防止失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将不局限于事后监督,还应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例如,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直接采取或促成有关部门采取有效举措把企业的整体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4.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业领域
以审计目标为标志,内部审计可划分为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及效益性审计等审计形态或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等审计类型。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应当开展哪些工作、究竟以哪种审计为重点,一般取决于特定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责任内容、预期审计目标及客观具体条件。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分权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计活动,其总目标即评价经济责任,往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社会区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表现为与特定经济责任内容和经济监督需要相适应的具体审计目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仍有一些企业存在一定的差错与弊端、数据资料虚假、会计信息失真,因而内部审计还应该加强真实性审计工作。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判断,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合规性审计目标或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届时也会发生转移。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企业要根据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定位与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尽快培训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为此,企业需注意并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应在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具体要求,不能随意安排一些人员在审计岗位上;其次,重视和加强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最后,要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素质并达到应有的要求。不仅如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成为培养通晓多学科知识、掌握多领域技能的审计人才的集训地,成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岗位。
1医院决策层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出于提高自身业务经营管理水平,而是迫于医院财务管理等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2医院内部审计缺少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行为准则,内审工作基本上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为了应付相关主管部门的检查,医院不得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是医院内部审计真实的写照。医院在制订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时,没有考虑其能否落实,而把重点放在能否顺利通过检查上。3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审计专业胜任能力弱。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立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医院的内部还停留在传统的事后经济监督上,缺少对被审事项的全程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最终实现从向管理效益审计方面扩展。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实施,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四种主要职能逐渐被医院管理层所认知。医院内部审计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各项管理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内部审计评价是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所进行检查的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为实现医院目标所从事的一切医疗、管理活动,都是评价的对象;医院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其他控制的一种再控制,对于控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同时,通过医院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他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功能。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控制形式相比,它更具全面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可以说医院审计部门是医院内部一个重要的具有管理性质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服务主要是说明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和促进医院各职能部门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率,实现监督与服务并举。医院内部审计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有效防止腐败,规范医院各种财务行为,合理的保证医院财务收支规范,不出现“小金库”和财务违法行为;(2)协调医、保、患三方利益,杜绝价格违法行为。保证药事服务费的合规使用,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3)强化项目投资收益审计,对决策层重大决策失误进行审计追踪,实现从事前审计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融合的重大转变;(4)内部审计参与医院重大经济决策,并及时将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上报。医院内部审计必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最终将有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齐头并进。
三、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建议
1公路部门内部审计现状
11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当前,我国公路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开展独立的工作,由于部分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了应付考察活动,往往是从单位调派人员补充到内部审计岗位上面。审计工作量有时候严重不饱和,有时候又严重超负荷,这种极端情况导致内部审计员工和财会人员不能充分协调工作,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严重限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量时多时少,领导对于这种情况往往随意地对审计机构进行撤并,对内审人员进行精简,把内审人员分配到财务等部门。当工作量猛增时,又从其他部门临时调派人员补充到内审队伍当中,这种不断调动的状态,导致内审机构的存在势单力薄,缺乏处置问题的独立性。
12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大多数公路内部审计人员是直接从单位内部调派,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变动大,不能够长期在内审工作岗位上积累经验,专业技能水平不强。由于这些调派的人员缺乏相关审计知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公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内部审计机构又受到本单位的直接领导,显得公路内部审计工作无足轻重,内审机构形同虚设,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人员技能水平也不高,不能够有效发挥内审的作用。
13内部审计内容单一、范围狭窄
我国目前的公路部门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收支和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内部审计范围相对狭窄,审计人员主要审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对审计项目的合理性、有效性、全面性没有深入分析。例如对于物资方面的采购审计工作,一般只审计采购流程是否符合规定流程[1],采购支付金额与相关发票数目是否对得上,忽略采购物品价格、数量是否合理。由于内部审计内容单一、范围狭窄,审计工作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不能有效控制内部资金流动,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管理,不利于交通运输业发展。
14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公路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没有给予公路审计工作足够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很多公路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业技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公路审计工作的要求。由于公路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受单位的直接领导,使得人员在配备和使用方面经常变动,内部审计有很大波动性,缺乏具有专业素养、丰富经验的公路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15审计方式不够先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其应用领域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工程的建设项目、劳资财务等。这样背景下,对内部审计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掌握新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市场上内部审计的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内部审计员工对软件熟悉程度不够,很多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状况令人担忧,计算机审计方式所受到的限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强化公路内部审计的相关措施
1加强审计机构建设,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依据公路部门现有基础,设立专门的、独立的、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只有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员工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理论情况中,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不隶属纪检部门、财政部门,内部审计机构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根据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财政法规,结合公路企业内部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并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执行各项任务,从而实现公路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提高交通经济的发展。
2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培养内部审计员工的专业知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按质按量完成。积极培训审计人员技术、法律、征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相关工作理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审计的意识和综合素质,拓宽审计人员知识面和工作层面,通过专业的培训端正公路审计员工的工作态度,保证审计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培养审计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给内部审计员工配备充足的电脑、打印、传真等办公设备,为全面实现审计工作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内部审计各单位要积极筹集资金,统一研发内部审计软件,并推广使用,提高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推动交通经济发展。
3拓展内部审计范围
促进公路内部审计的转型,使公路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逐渐朝着管理化、专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努力完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工作流程。为公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全面、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估。加强公路内部审计工作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创建可持续发展路线,承担起公路经营企业的责任和使命。逐渐将经济发展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纳入到公路审计工作中。改革现有公路审计人员的工资制度,使用年薪制提高审计员工的责任感,根据实际情况对年薪制不断完善,以此调动审计人员的主动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通过拓宽内部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24建立科学的审计模式
通过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内部审计模式,充分调动公路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路内部审计员工的工作效率。为公路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IT审计人才、管理人才、法律人才,提高公路内部审计员工的从业标准[2],要求内部审计员工的专业素养达到要求才能上岗工作,强化对现有的公路内部审计员工的培训,不断地完善公路内部审计员工的多样化,充实公路内部审计员工的结构知识。提高公路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通过建立科学的审计模式,为公路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降低公路造价成本,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社会经济效益。
25完善公路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公路内部审计责任制,将公路内部审计的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制定相关的优奖劣惩标准,做到出现问题有人承担,通过促进犯错人员改正错误,激励其他人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表现好的人员给予奖励,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公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内审人员都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完善公路审计监督制度,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公路审计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减少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3强化公路内部审计对交通经济发展的作用
公路内部审计能够有效保证公路内部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对公路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公路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公路企业内部问题,对交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在交通发展进程中,投资、消费、技术创新等能够有效加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当交通运输比经济发展落后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通过积极投资交通运输行业,可使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 信息化 发展现状 趋势
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内部审计已经具有了以下两个层面的涵义:首先,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指的是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对在信息系统中产生的经济信息进行鉴定和稽核;其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使得内部审计人员要完成对产生这些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查,确定其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满足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可是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的信息化系统本身还处于理论研究的层面,因此有必要对内部审计的信息化问题加以重点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检查的效率,保证检查的时效,并通过有效举措,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确保项目的质量,同时,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内部审计要通过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单位或者组织的内部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这种审计监督模式是以会计信息为对象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的今天,内部审计所处的环境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实施审计的工作模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异,这就对审计技术、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对时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
一、信息化对现代组织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因为控制活动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关系密切,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一定会对控制活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表现如下:首先,授权控制重点发生很大变化。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授权过程并不突出,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实现。企业被授权人只要输入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自动生成授权权限。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对交易授权程序的检查通常不可以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企业只有对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安全性以及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并且对企业被授权活动的登录状况展开跟踪检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的登录状况,才可以高效防范风险;其次,企业要检查核对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软件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它的逻辑性逐渐增强,很多计算核对与复核工作均能够通过计算机自行实现,大大降低了企业人工工作量。
(二)对信息沟通的影响
具备畅通的沟通渠道与机制可以让企业的员工能够及时获得他们在执行、管理以及控制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交换,而信息化对这个要素产生的影响表现的最直接并且非常明显。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彻底改变了企业信息孤岛的现状,通过网络平台上构建的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相联系的多个机制,让企业相关成员能够实时获取经营信息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做好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
(三)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对控制环境会产生下面几方面的影响:首先,会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因此产生了委托关系,这种关系造成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其次,信息化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更高的素质,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企业管理者带来了许多全面的信息;最后信息化将使企业组织结构朝着扁平化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数据通过网络很快传播到企业的不同部门,通过这样不但降低了信息在传输中经常发生的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以及噪音干扰等状况,而且减少了信息获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信息范围,提升了企业组织各层次与各部门人员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四)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所谓风险评估是指识别与分析相关风险以完成既定目标的整个过程,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在目前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业务处理进程中因为企业人员工作疏漏或者舞弊而可能出现的风险。然而在另一方面,因为企业的全部数据储存在相应数据库服务器当中,网络的开放性与信息数据的共享性一定会加大信息系统的风险。倘若信息系统失灵或者崩溃,那么重要信息就会被偷窃,这将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与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相关数据与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工作,设立完备的信息化治理机制。
二、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现状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审计证据大部分均存储在数据库当中,过去的审计技术很难完成目标,一定要不断采用新的审计技术与办法,例如,运用计算机测试程序嵌入系统实现对企业重要会计账务处理的审计,企业采用审计软件采集与分析要审计的数据以及运用软件动态跟踪相关重要数据的发生的变化,怎样掌握并很好地运用新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涌现出的又一个难题。所以,在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状况下,企业内部审计倘若不能及时顺应当前高技术化与高信息化的审计大环境,不能增进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审计技术的发展与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那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就会非常不顺畅。
(二)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如下:首先,纸制审计证据降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企业审计人员在熟悉与运用上存在很大难题;其次,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无纸化数据与无纸化交易大大降低了数据的重复输入与处理,这样使得企业会计处理程序化,所以,随着数据的可靠性、以往的纸制审计证据的降低以及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变化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一定要面对的问题;再次,在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审计证据很多都存储在数据库当中,以往的审计技术很难完成目标,一定要不断采用新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而怎样熟悉与运用这些新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出现的又一难题。
三、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在审计重点上向风险导向型审计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一定要借鉴风险评估的方法,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合规性审计向着风险导向型审计方向转变。按照系统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审计计划,按照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测算,制定企业内部审计重点与制定审计方案。
(二)在审计策略上向参与式审计发展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方式采用参与式审计,就是指在全部审计过程中和被审人员保持很好的关系,能够一起分析问题的实际状况及其潜在风险,能够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与必须采取的办法。在进行审计开始之时,要对被审对象持有一种信任态度,在具体和他们讨论与分析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以及计划运用某些审计程序与手段的原因,这样可以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通过征求被审部门的要求,实现与他们的合作。
(三)在审计内容上向系统开发审计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系统开发应该在企业项目计划阶段就开展工作,对该项目开况实施整个过程审计与监督。针对大型系统通常要成立由财务审计人员与信息技术审计人员双方一起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全面对新系统开发进行审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提前介入,就会对系统的可审计性展开监督,能够确保系统的合理投资、合理设计开发以及高效运转,能够及时发现系统在风险控制、质量保证以及成本效益等层面潜在的问题,防止走弯路,规避可能出现浪费与损失。
四、结束语
由于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整个企业内部运营环境通常是处在信息化的状态,因此,信息化成为企业改善内部环境与加强管理控制最有利的办法。所以,熟悉内部环境演变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分析信息化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进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的技术与高效手段,对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步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跃胜.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内部审计应对[N].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5).
[2]孙庆梅.信息化对内部审计技术发展的影响分析[N].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02).
[3]亢丽华.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