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会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 核心价值观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必要,笔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手,从结合价值观改革教学内容、在课程的全过程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发展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如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新时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希望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教学内容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到十会议再次强调,更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既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那么首先就应了解到底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短的二十四个字概括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不同又异曲同工的价值准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国家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我们社会追求的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公民建设方面的目标,只有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才能在政治课堂上很好地应用,将这些内容和教材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知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要让教材内容尽量和价值观靠近、融合,让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学习中学到价值观的内容。如在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过程中,要详细向学生讲授关于商品关于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经济制度,详细讲述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在政治生活讲述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教材中对中国的影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的渗透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哪些作用。在讲述文化生活时,让学生体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树立远大理想的作用,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及文化精髓。在讲授生活和哲学的时候,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意识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物质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促进个人价值的生活,要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将二者融合,让学生在政治学习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

2.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课程教学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我们不仅要熟悉何为价值观,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和渗透,让正确的意识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思想。要做到师生平等,在平等的氛围内教学。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不要总是保持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反感,不仅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形成平等友好的关系,这样才能形成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多多互动,学生才会在学习生活中向教师请教,这样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还能够实实在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我们在课堂引入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视频进行观看,引入讲课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讲授的过程就是将教材内容和价值观重合的部分进行讲授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课后一定要鼓励学生努力实现价值,在政治课堂中让学生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要讲诚信,要为伟大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法途径

高中生是我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我国的发展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践行,是政治课程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榜样教学的形式,如在人生价值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真实的人物故事,如好心人张纪清27年为捐款建设希望小学等,又如带领村民重新走上致富道路的赵久富,抑或是教师以身作则,通过崇高的爱国精神,通过自己的敬业精神进行展示。每个人追求幸福和实现价值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都在实现自身的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让学生以这些人为榜样,希望以后走上社会的他们也能够敢于奉献,爱国敬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在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新时期的高中政治课堂是十分有好处并且必要的,这样能够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更好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从而在以后的路上健康成长,获得幸福。

参考文献:

[1]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2]杨丽媛.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范文第2篇

1. 命题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培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新课程对思想政治命题的基本要求。高中生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在引导、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正确的价值标准和导向,通过鲜活的主题使其确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是近年高考综合探究题的命题趋势。

2. 与时事结合。综合探究题命题选取学生常关注的热点话题,创设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探究情境,使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论证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能力。

3. 命题方式灵活。综合探究题出题方式灵活多变,取材广泛,即可立足于教材知识的提取运用,又可以围绕一个话题图文并茂,还可以结合实践活动来综合命题。

二、综合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题例: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某县县中高三三班学生以此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网络、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到如下资料,请你一起参加活动。

资料一:江苏沿海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市,区位优势明显,却一直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和江苏省的一片经济洼地。近年来,沿海三市人均GDP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只有广东的1/6。

(1)分析沿海开发升格为“国家战略”的经济依据。

资料二:S县是经济落后的农业县,为开发制定发展规划草案。其发展思路要点:“筑巢引凤”,改变县容县貌、增加工业园区,以吸引外商投资;错位发展,据本县特点打响生态品牌,走出绿色增长的开发之路。

(2)S县决定请专家对规划草案进行论证,请你参与活动并对其开发思路进行哲学论证。

资料三:S县是革命老区,历史上名人辈出,盐文化发达,滩涂、湿地等自然资源独特。

(3)请你就如何发挥文化在沿海开发中的拉动作用,提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并阐明其文化价值。

分析解答:

本题以江苏的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热点时事为题设置,围绕课题创设3个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问题。解答此题之法有以下几点:

1. 明确“关键词”,把握主旨。只有读懂材料,才能准确答题。答题前要认真研读背景材料,找出关键词与信息点,把握材料的主旨。本题主旨是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关键词是:江苏沿海、战略、区域优势、筑巢引凤、绿色增长、文化特色,都是围绕“为了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阐述的。

2. 抓住答题要点。答题前首先要明确设问点,思考使用哪些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本题的(1)问要求说明江苏沿海开发的经济依据,其限定词是经济依据,须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答题,并从原因的角度阐述;(2)问要求对其开发思路进行哲学论证,其限定词是哲学论证,必然要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来回答,角度是为什么;(3)问要求就如何发挥文化在开发中的拉动作用提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并阐明其文化价值,其限定词是拉动作用、文化价值,应该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并从怎么样和为什么两个角度回答。

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范文第3篇

就教学活动来说,课堂是我们培养素养完成目标的主阵地。因此,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以《生活与哲学》中《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为例,探索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具体做法,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哲学之美。

一、以理性精神为目标,营造哲学之美

理性精神是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体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哲学课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的理性和深刻。哲学课以培养学生理性精神为目标,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用的基本观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世界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并最终投身于社会实践中。

教学目标的转变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内核和课堂品质。以理性精神为目标的哲学课为感悟哲学之美营造了氛围。改变以往对知识过多的讲、记和练的枯燥学习过程,而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的运用上,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素养,培养学生具备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为例,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即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途径有哪些等问题上,而是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人生价值的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塑造学生的品格。基于此,本节课以规划职业生涯为活动主线,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职业来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实?F人生价值。本节课设置了四个学习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自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性格透视”来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通过“兴趣能力伴成长”活动来思考“我的兴趣、能力是什么?”通过“价值拍卖会”活动来思考“我的价值观是什么?”;第二个学习环节是“了解环境”。通过职业现状调查活动来探究“外界环境允许我做什么?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三个学习环节是“智慧选择,实现价值”,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描绘职业蓝图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如何达成我的愿望?”;第四个学习环节是“职场体验”,这个环节通过学生采访行业导师,制作电视节目来体验主持人、记者、编导等职业。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暗含了知识线,还给学生提供了理性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平凡的职业来实现人生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规划人生。

二、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创设哲学之美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真实的情境,需要真实的意义。具有理性精神的哲学课堂应充满质疑、激辩和洞察。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哲学之美,引导学生通向理性思维的大道。

(一)学会洞察、理性判断

请同学们描述自己的性格并根据自己的性格匹配职业。请同学们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来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是什么?并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相符合吗?最后通过“我最看重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组调查、职业问卷、整理资料和课堂展示来完成。)

通过这几个问题层层剖析,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我、理性分析自我。因为只有在理性且全面地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和课堂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自己做出理性且全面的反思和权衡,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规划力。

(二)学会鉴别、理性分析

请同学们在网站jobsoso上搜索相关职业,并对所选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相关行业现状进行讨论,全面深刻地剖析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客观条件,了解真实的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如何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选择职业不能仅仅考虑自身,还要考虑社会的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现实中体验真正的职业现状,理解工作的艰辛,理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学会质疑、理性选择

请同学们“描绘梦想蓝图”并进行真实的“职场体验”。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先描绘再体验,让学生敢于质疑自己,并通过实践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梦想蓝图。

学生了解了自我、分析了社会并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质疑,学会选择与放弃,努力拼搏,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三、以对话来碰撞情感,感悟哲学之美

思维和情感通常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因此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应传递真情感、表达正能量。以培养理性精神为目标的哲学可能包含质疑和批判,但这与真情实感并不排斥。有魅力的哲学课应将理性与情感融合,寓情于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对话碰撞情感,感悟哲学之美,启迪美好人生。

寓情于理的对话,应当将正确的价值观寓于其中,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中将自我感悟的生活智慧,体验的人生意义表达出来。

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范文第4篇

潘懋元先生曾在 《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一文中论述: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主体 ( 人、群体) 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教育价值作为一种观念,主要描述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教育价值观则是对这一关系的认识与看法。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价值也必然要体现高等教育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相互关系。在高等教育这一独立领域中,价值主体主要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 ( 即学生) ,以及社会中与高等教育相关联的社会集团、群体,价值客体则是相对于价值主体而言的,即与主体发生相互联系的高等教育机构。

既然高等教育价值是指高等教育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价值关系,那么,高等教育价值观也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在观念意识形态的一种思维认识,反映的是高等教育这一客体与其主体之间的价值联系。因此,在构建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过程中,既不能脱离价值主体即学生与相关社会群体的需要,也不能脱离价值客体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属性及内部规律,应把握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

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高等教育价值观以高等教育功能为前提。高等教育功能包含有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即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满足个体的发展。这些功能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主体意向而为之转变,但主体对其价值的衡量则会因外部环境 ( 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等) 和主观认识 ( 理性的、利益的因素等) 不同而有所偏差。在构建高等教育价值观时,必须把握高等教育功能的内涵,不能脱离高等教育功能去臆想。其二,高等教育价值观受价值主体判断价值标准的差异影响。由于价值主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其主观认识带有差异性,加之价值判断的参照体的相异,必然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衡量做出的评价结果不同。一般说来,主体会将高等教育对其产生效益的高低、长远或短期作为标准,形成自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其三,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多样性。高等教育的价值主体包含两类: 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由此,形成了高等教育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两种类型。高等教育个人价值观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为本,促进个体知识与理智的全面发展,达到个性的完善; 高等教育社会价值观则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以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价值观作为一种上层观念,对于个体、社会、国家的高等教育行为具有导向和动力的功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它能有效指导价值主体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判断,并对其高等教育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

马克思有句名言: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所谓时代精神,就是对当前所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发展状况的本质特征的表现,它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相关程度。哲学对于时代精神的认识,从两个角度进行了阐释,一方面,哲学作为人类知识文化的理论升华,是关于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哲学研究总是以人类知识文化以及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人类文化愈是进步,人类对于自身、对于世界以及关于二者发展关系即时代精神的认识愈是完善和深化,哲学研究才能更加深入,更加具备现实的基础。正如同黑格尔的形象比喻: “密涅尔的猫头鹰要等到黄昏才能起飞”。另一方面,真正以现实为基础,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往往是将历史、现实、未来融为一体的。也就是说,哲学并不总是落后于时代、滞后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相反,哲学能够通过对过去与现实的理论反思,作为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预示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成为为新时代报晓的 “高卢雄鸡”。

教育学作为哲学分化出的一个理论体系,对于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样具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教育理论的完善要以现实的教育实践作为基础,这导致其必然滞后于教育实践; 另一方面,教育理论具有长远的超前意识,能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在此角度上,教育理论超前于教育实践。高等教育学要体现时代精神,也必然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层面入手,必须要积极面对时代的挑战。从哲学的价值论视野出发,当前高等教育面对的一个时代性课题是: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正确把握价值选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价值导向,即人们要以理性自觉的思维把握和推进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是任由其自由推进和发展。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教育资源和教育活动的全球流动和拓展日益加剧,诚如吉登斯所言: 全球化的本质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化对于高等教育研究,扮演着两种角色:一个是进行形势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一个是作为分析和研究的背景。前者是作为问题而存在的,是变量; 后者是作为环境而存在的,是常量[2]。随着信息在全球社会空间的快速流动,信息含量不断更新,价值的隐秘性已消失殆尽,同时价值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有流动性和暂时性,这也就意味着人们要在价值泛滥的今天捕捉到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价值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在全球化社会人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引领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价值坐标。

从社会边缘逐渐走向社会轴心的机构即大学,在全球化浪潮中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导向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类社会愈加成熟,愈加需要理性的引导。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成熟和知识信息作用的凸显,大学已逐渐承担起时代变革的“人”这一重任。当然,大学要真正做好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导向的领路人,首先必须理性地进行自我升华,构建出反映时代精神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三、构建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发生了巨变,高等教育价值观也要紧随时代脚步进行更新,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基点,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进步。

首先,教育价值观是决策教育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任何社会与国家制定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教育改革与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都是以一定的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基础,而教育目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则是教育价值观。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会产生相应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教育行动改革计划和发展战略。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 WTO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高等教育市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不仅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市场。在此种新形势和新条件下,构建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其次,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形成的圭臬。一方面,教育价值观隶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处于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地位,能够有效规范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功能观,并有助于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学生观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同时,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尝试与总结,形成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和教训,能够 “反馈和作用于价值认识主体对价值关系的认识上,经过不稳定的、朦胧的教育价值心理、教育价值认知、教育价值观念等演化发展阶段,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价值观,再而形成明确具体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指导教育实践”[3]。另一方面,人类发展到今天,涌现出了大量教育思想。深入分析这些思想,不论哪个时代,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这些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所处时代的社会教育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推动教育的改革。

作为教育价值观概念体系中的一员,高等教育价值观同样有助于决策高等教育问题与形成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作为传授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其必然引领时代变革的方向,带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脚步,因此,构建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其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帮助决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健康发展。

四、高等教育价值观构建的思路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步推进,各种价值观迅速涌入并存,成为高等教育价值观研究的重大课题。对于构建高等教育价值观,不能以一种价值观去代替另一种价值观,也不能以一种价值观去否定另一种价值观,我们应当把握正确的构建思路。

第一,以和谐发展观为基础,切实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一外部环境的关系。高等教育有其发展的内部规律,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构建不能脱离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否则将会导致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入歧途。但是,现代大学的涵义丰富,注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要求高校必须直面来自校园之外的挑战与机遇,过去那种隔绝于社会之外的单纯 “象牙塔”已经瓦解或消失,现代大学应表现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因此,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应当既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高等教育既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专门人才以及知识创新成果等服务,同时又要注意摆脱社会的过度影响,保证自身的正确发展。

第二,以人本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兼取各种价值观之长。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等教育也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的探索,是一条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以学生为重心,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健全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同时,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而独立存在,必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级各类专门的高级人才。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必须构建起知识本位的价值观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而之所以要以人本主义价值观作为核心,是因为知识本位的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最终落脚点都是以人才为基础,亦即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倡导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为核心同时兼容并包其他各种价值观之优点。

政治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对社会运行方向产生导向姊能。道德观念是引导社会运行的价值观念,道德活动是道德对社会运行发生影响姊能的具体实施途径:从理论上讲明这一点,对于走出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决定论的认识误区,更好地体现以德治国的要求,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法制建设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的世纪是一个剖新的世纪,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发展,对于思想道德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不再将以善为核心的道德视为远离经济领域的非经济因素”。恰恰相反,道德观念的更新、道德活动的台理化可以对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运行起到越来越大的导向功能。

    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机制的各个部分发挥各自的功能,相互发生作用所导致的社会变化和发展我国当代着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认为,社会运行的形式“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l】l。瑚‘。哲学角度上讲,它指的就是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原因,就是构成社会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行为当然是社会各要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内容。

    道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哲学理论认为所谓道德现象,就是指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1w可见,一般说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重规定性,然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并非纯粹社会意识形态或社会观念。

    社会运行有多重规定性,如运行状态的质和量的规定性、运行方向上的规定性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对社会运行方向产生导向功能功能一般意义上是指功效与作用,导向功能是指对事物发展方向的引导功能=道穗的导向功能是指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向社会提供了一套善恶价值标准系统,能够对社会运行的方向起引导作用,是社会确立其运行方向的依据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价值导向系统,具体从以_卜几点阐明:

    一、道德观念是引导社会运行的价值观念

    人们一般认为,真菩美是最高层次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正如张出年先生说,人们经常谈论价值,其中更根本的、基本的价值是真善美,“真为认识的价值,善为行为的价值,美为艺术的价值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善恶作为一个价值标准是关于社会道德领域的标准,但是无论从这个标准的来源.发挥作用的领域上看.都并不是这样狭隘的.孤立的价值标准,都是社会的综合标准。

    f—J道德价值标准是在对各种社套关系的综夸反映基础上产生的

    从道德起源来看,理论既批驳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诸如良知良能、善良意志、自我意识等起源论,也批判了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诸如理念逻辑、绝对精神等客观精抻的起源论.认为道德是客观的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客观的社会必然性的产物=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人们实践活动必须亿万次地使人的意识去重复各种不同的逻辑的格,便使这些格能够获得公理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应当”、“善等这样一些指导人类行为的观念和准则。由此可见,理论是肯定道德的客观起源基础的也就是说.道德产生于客观和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但是,作为价值观念,它毕竟不同于客观现实本身,客观事实本身一般地说无价值可言.道德的善恶观念的直接基础是列客观事实的认识: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也只是道德的基础.而不是善恶本身,认识的价值是特定的“当我们把真当作一种价值来理解时,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一主体在何种程度上接近于客体的角度,所看到的一种综合价值”】”,因此就真、善、美三个基本标准中真与善的关系来看.善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价值观念和傍值标准,而是复合了真的标准是在对客观事实的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真”的回应一般的伦理学理论,只把它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从“善”的这种认识基础来看.“真不仅仅是对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年4益关系的认识,它还包括对人与自然环境,宏观的社会各子系统,个人与个人等关系形式的认识。从内容上讲还包括对自然界各部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十领域的各个层面上的认识。因此,善不仅仅是一种关于个人行为的高尚与否的价值,而是一种反映各个社会领域的社会现象,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价值如果说,我们把奉献、重义轻利等当作善,是对普的狭义的理解的话,那么在对复杂的社会关系认识基础上形成的诸如公正、和平、保护环境等观念,是对善这个价值观念的更广泛意艾上的理解因此,存在着作为人生观、社会观,甚至世界观的善的观念,它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各种关系等客观现象的一定程度的认识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描绘出这样一种境界: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人格完善实现了,和谐统一,人类社会运行公正有序。

    一二1道德价值标准在社套的各个领域都能发挥佧用

    从价值系统发挥作用的领域来看,也是综合的价值标准道德作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式,有其系统的理论形式和其他存在形式。但是,道德意识和观念在社会中却没有特定的领域,“它遍及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挤身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渗透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之中”I2]聊。一切人的话动和关系,不管是个体形式的主体,还是群体形式的主体.都同道德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都直接或间接地.或强或弱地拥有一定的“善.或“恶”1的价值。善恶本身并不是不证白明的抽象概念,何谓善,何谓恶,必须立足于利益关系的处理原则,才能确定其特定含义当然,就社会运行的机制而言,也有一些自发的机制.

    所谓“自发机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律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社会机制””如家庭机制的形成、原始社会中原始人群这种整合机制的形成等,都是自然规律或社会历史的必然性所导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人识规律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自由人们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因此,推动社会运行的人为机制就越米越多了=所谓人为机制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运行目标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机制。在促进人类发展的活动中,也意味着人娄将零担更多更大的道德责任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事实,无论ff。么领域的能动的社会行为,在能动意识和行为产生之前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要进行价值造择和权衡。这种造择和权靳所依据的价值系统往往是多方位的,往往包括广泛意义上的善恶价值系统。社会在进行经济模式改革时,必须考虑到这种新经济模式会不会带来负效应.如财富分配不均,两扳分化,妨碍公正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实际上是用“善”的价值系统在对经济活动评价的标准显然,道德这种提供价值观的作用决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中发挥,它甚至在社会的一切领域。部对人的能动的社会行为发挥着作用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威认为大多数^已经十分习惯于相信,至少名义上相信,道德力量乃是一切人类社会兴亡的最后决定因素一一而宗教还曾经这样使许多人相信:宇宙的力量也和社会的力量一样,乃是受道德目的所调节的。现代英国激进哲学家尼尔森更明确指出,“革命必须服从道德反应,“必须更仔细斟酌社会是否发展到了需要革命的时期。这里要求把人们的道德反应’也充分考虑在内……如果理论同由于这个评价而引起的道德反应’相矛盾的话,理论就必须服从这个反应……用心等待恰当的时机……判断个恰当的时机的东西,就是‘道德直觉…[7I,PL5,不管这些哲学家的理论在实质内容上有多少不足之处.但在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这个问题上跳出了狭隘的认识一展示出了道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功能,从而肯定了道德在社会运行各个领域甚至整体运行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道德活动是道德对社会运行发生导向功能的具体实施途径

    道德活动,广义上讲指一切具有善恶价值的人的社会活动我们所讲的是狭义的道德活动,它实际上是人类各种社会活动中的一方面,固为在社会生活中专门的、纯粹道德意义上的活动几乎是不存在的所谓道德活动指的是人们从道德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利用道德事件进行评价,并作出道德判断的活动正屉在这样的活动中,道德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社会运行的导向功能和其他各方面的功能才得以发挥,因此,我们说,道德活动是导向功能得以发挥的具体实践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

    I一)道德认识是把握世界、认识社会的特殊方式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需要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就社会整体来说,需要是社会运行的能源系统。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诸如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近期需要和长远需要等多种形式和性质的需要,这些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调.社会运行才会正常而有序,呈现出良性运行状态,道德从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高度一致的角度出发,是认识各种社会需要是否协调的认识视角和工具在社会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没有预期目的的。一定社会的道德总体上以价值标准的形式显现着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所指向的社会运行的预期目的。因此,道德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立足于一定价值观基础上的认识,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观出发来认识社会是否公正,社会运行的方向是否与人们的利益一致。因此,选种认识是道德对社会运行导向功能发挥的意识前提l二】道德评价是对社会运行方向上的矫正

    道德评价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立足于道德所规定的价值观对社会现象作出道德评判。道德平价一方面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另一方面又创造出新的规范,制约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运行。这些准则作为评价的产物,叉代表着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评价将有无意义、有无价值、善和恶等等加之于评价对象,往往通过左右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左右宏观的社会运行方向。道德评价的主要方式包括:个人言论风俗评价、舆论评价、理论分析评价等多种形式,其中对社会运行起到直接影响方式的主要是风俗评价、舆论评价和理论分析评价道德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评价本身,它是从人的需要.尤其是整体利益出发,使社会运行从方向上符台它所维护的利益.

    “道德就是通过形成特殊的社会秩序和准则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