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发展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我国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地广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却很少,能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制约。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其中煤炭的消耗量最为严重,然而再生能源,核能源消耗却只占极小部分,由于我国对煤炭消耗巨大,从而导致煤炭排放量增大,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居前列,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1.2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然而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却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革新落后,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重工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电污染有严重的后果,更是有不少发达国家打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口号在我国国内办工厂,对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我国正处于向第一、第三产业转型时期,优化我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促进信息、金融和科技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第二产业重工业的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煤炭能源的消耗,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有重大影响。通过科研创新,实现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由低技能向高科技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基金和证券的发展也有推进作用,促进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1.3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支持的不足
金融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等广泛影响其产业主体的发展。低碳经济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目标,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金融机构的定位和信息不健全等也无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导致科技的创新研发等都会遇到资金不足等问题。一些金融政策不完善,对于金融活动的支持度不够,无法及时给予帮助和扶持,金融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
2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2.1政府政策的支持
我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体系,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要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用以规范和激励金融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调整,给予低碳经济项目资金支持,设立风险机制和担保机制及政府国债等机制为低碳项目进行融资。
2.2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以借鉴国外的金融建设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要合理调整金融体系的定位,加强国际合作,树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服务目标,加强银行信贷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为低碳经济项目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手段,推出更多更利于小企业全方位发展的服务项目。
2.3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煤炭 资源枯竭 经济发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阜新市位于老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曾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被称为“煤电之城”。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市的经济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产业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尽管自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定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以来,阜新市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不断清晰,方向不断明确,内容不断丰富。但是从阜新现如今的发展水平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将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对阜新当今的产业结构及经济转型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找出妨碍阜新经济发展及转型的根本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促进阜新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已开始进行优化使用,但是作为一些重工业基地却依然出现了资源枯竭的现象,从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发展也成为了我国学者所研究的热点话题。
王世贤(2014)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必须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入手,使就业、创业与产业转型和承接互相促进,提升结构变动协同性,才有利于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增长。李海超(2013)通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现行的融资体制对融资的作用。宋喜斌(2014)认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可分为以下三种:政府主导、产业政策转变、经济转型。王茵(2010)、邱松(2011)、陈德敏(2012)也对资源型城市将如何发展与经济如何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苏楠楠(2014)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主要出现: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从各个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具有多种方式,却也普遍存在较大问题。本文对阜新的经济发展及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相应的政策,使阜新在转型之路上少走些弯路。
二、阜新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生产总值(GDP)基数过低,增长较为缓慢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建国伊始,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甚至即将枯竭,阜新经济也一落千丈,成为了辽宁省的最后一名。从阜新最近五年的GDP数据可以看出(表1),阜新GDP基数过低,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与辽宁省的其他城市相比,阜新明显处于落后的地位。在2013年时,全省除阜新市和葫芦岛市以外,GDP均已过千亿元(虽只列举部分城市数据,但是对整个辽宁省均进行了调查),而最发达的沈阳和大连已超过七千亿元。而葫芦岛市建市不久,经济和文化底蕴皆没有阜新深厚,生产总值也超过阜新一百多亿元。由此完全可以看出阜新GDP基数过低,经济发展缓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比值呈下降的趋势,且依照阜新现在的经济水平来看,这样的增长速度完全不能够支撑阜新的发展,阜新转型势在必行。
(二)对煤炭产业依赖过度,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阜新素来有“煤电之城”的称号,煤炭产业也一直占据着阜新支柱产业的主导地位。但是,也正是由于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对其他产业的着重培养,使得阜新在煤炭资源枯竭之时,经济上也出现了极大的困境。甚至阜新经济转型至现在,其对煤炭产业依然有较大依赖。2010年,阜新被确定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进行经济转型的第十个年头,阜新的原煤产量仍高达1828.31万吨、采矿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11.83亿元,足足占了当年全市总值的三分之一。而2014年的数据显示,阜新的煤产量仍达到1517.01万吨、采矿业的生产总值达到71.38亿元,虽然所占比值有所下降,却依然占有较大比重。且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五年之后的产量下降并不明显,而产值却下降较多,这是因为我国如今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像煤炭这种非清洁型能源,一旦生产过多便会超出大众的需求,价格便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如今煤炭行业的产量多、产值少的局面。
(三)教育发展存在缺陷,就业与失业问题较突出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该地区的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因素又对就业与失业产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阜新的教育发展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统计,至2014年底,阜新在校研究生2939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3378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94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629人、初中在校生32544人及普通小学在校生84698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阜新市受高等教育人数较少、所占比重较低,这也就使得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数相对增加,使阜新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随之下降,这与政府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和对教育资源投资较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阜新培养出的人才还有可能会由于阜新经济增长缓慢、发展机会少而选择去其他城市发展,如此一来,阜新的人力资源则更加匮乏。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行业所需要的人数也就会随之减少,而阜新市截止2014年底矿业从业人员为35746人。倘若矿产资源枯竭、煤炭行业倒闭,则会出现大批失业者,且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再就业可能性较小,这也成为阜新未来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阜新作为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阜新市由于对煤炭产业依赖度过高,使得其经济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衰落,而阜新的教育体制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当地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引领其进行高端产业的开发与研究。同样,由于其经济水平落后,更无法吸引大批的外来人力资源进入,这也是阜新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且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从事于矿业的人数也会随之减少,就会使这些低文化水平者的失业率逐渐增加,给阜新经济的发展带来负向的影响,也为其进行经济转型增大了难度。
(二)对策
第一,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煤炭作为非清洁能源,已经逐渐被清洁能源所替代,使用量已大大减少,若产量过高,只能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降低。而它又是不可再生能源,现在也正面临着枯竭的危机,若阜新市继续着重依赖于煤炭产业,将会经济持续低迷下去。所以,必须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
第二,着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支柱型产业。阜新市由于一直以来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减少了对其他产业的着重培养,使其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着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支柱型产业。阜新旅游业一直都较为丰富,它的旅游总体形象定位是“观沙缘奇丽特色,看煤城变幻今昔,感东藏宗教民俗,悟华夏文化源地。”阜新市可以通过加大宣传、优化景区等方式,将海棠山、瑞应寺等景区打造成一级风景区,吸引大批外来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通过旅游业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应加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弥补煤炭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不足。充分发挥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使其能够快速地发展起来,也使阜新能够顺利地完成转型,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三,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完善教育体制、深化教育改革,并不断加大对教育项目的投资,才能为本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为未来经济快速的发展提供可能。同时,不仅要对基础和高等教育进行着重培养,还要加强各单位和社会的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推动育才聚才的人才体系建设,才能为转型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甚至还会吸引外来的资源为本地进行建设,加速本地经济的发展进程。
第四,重点解决就业、失业问题。一个地区就业、失业情况如何,既可以反映出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状况,也可以放映出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问题是困扰我们整个国家的一个长久性问题,但对于阜新这种资源枯竭型、欠发达城市而言,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阜新市应推动高质量的就业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援助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例如说,失业的煤炭工人,政府应出面给予帮助,否则如果大批的低水平失业人员不进行再就业,将会使阜新的经济发展陷入严重困境。同时,还应提高职业培训技能质量,以培训促进就业。这一方式可以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还为失业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为其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使当地严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
阜新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直至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顺利地完成经济转型,才能够使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世贤.阜新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3):234-238.
[2]李海超.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问题研究――以阜新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4]王茵.以城市转型促经济转型―辽源市加大城建投入记事[N].吉林日报,2010-04-10.
关键词:青岛市;节会经济;旅游业。
节会经济定义为包括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传统习俗活动、专业学术会议、各种形式展会、各类大型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经济形式,它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节会经济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众所周知,旅游业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节会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产业。
一、青岛市节会经济发展优势
1、青岛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咽喉部位,地处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区,它是我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目前青岛市拥有完整的海陆空交通运输体系。其中青岛港港口吞吐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三位。同时青岛市拥有胶济铁路、蓝烟铁路等铁路客运干线和G22、G20、G18、G15等高速公路路网,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中国最长海底隧道,陆路交通十分发达。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则为青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青岛市是我国著名旅游度假城市,也是我国著名休闲疗养城市
青岛市作为我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市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内外交融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等旅游资源。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市的城市印迹,每每都让无数的游客流连忘返。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数千万游客前来青岛观光游玩,这必将极大的促进青岛市节会经济发展。
3、青岛市节会场馆优良,配套设施完善
山东省最大的会展场馆一一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座落于青岛市崂山区,会展总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山东省最大的节庆场馆一一青岛市国际啤酒城,同样座落于青岛市崂山区,园区总面积也超过了十万平方米。同时,青岛市配套有二百多家星级酒店,数十家五星级酒店。预计到2014年,星级酒店数量将达到三百余家。良好的节会场馆加上先进的配套设施,为青岛市节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后勤保障。
4、青岛市品牌企业众多,品牌效应凸显
经过青岛市政府的正确引导,青岛市人民的不断努力,青岛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企业,其中青岛市家电企业代表海尔、海信、澳柯玛己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青岛市其它行业代表青啤、双星、青岛港也逐渐地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依托品牌企业品牌效应,青岛市形成了环球帆船赛、国际啤酒节、国际海洋节、国际服装节、糖球会、萝卜会、元宵山会、环球小姐选拔赛等著名节会。
5、青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青岛发展节会经济的关键因素
青岛市以1991年举办青岛市国际啤酒节为标志开始发展节会经济,2001年青岛市确定了节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以展会商、以展扬名、以展聚财、以展兴市”,随后现代化的多功能的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竣工并且投入使用。2004年青岛市提出了节会经济发展目标,要求 “立足山东、面向日韩、辐射环黄渤海地区、建设东北亚地区的节庆会展名城”,随后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三期完工,进一步扩大了节会商参与规模。
二、青岛市节会经济发展不足
1、节会市场起点较低
青岛市虽然具有发展国际节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但与之相应的节会行业协会建设跟不上节会发展速度,组织开发定位偏低,组织宣传力度不够,近几年来青岛市举办或者承办的节会活动国际知名度较低,影响范围较小。
2、节会公司多而杂乱
节会经济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有高质量节会公司作为保证。青岛市的节会公司发展参差不齐。据2012年最新统计显示,青岛市虽然拥有几十家节会公司,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使得节会无法实现预期经济效益,影响了各方参节和参展的积极性。
3、节会人才少而缺乏
节会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节会人才的竞争。随着节会层次的不断升级和节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节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正在不断提高。作为我国新兴的节会发展城市,青岛市在旅游业的核心人才方面缺口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节会经济的整体效益。
三、青岛市节会经济发展建议
1、发挥资源优势,争创品牌节会
品牌支持是节会经济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青岛市可以积极借鉴节会经济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具有青岛市特色的节会做好、做大、做强,采取各种营销策略,积极推向国际市场,形成国际知名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节会商,为节会经济发展提供潜在客源市场,也为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2、加大宣传力度
一个节会成功与否,除需要具有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之外,还需要大力进行宣传。这就如同商品售卖一样,只有质量好、消费者信得过的商品,加上正确的营销策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青岛市在节会经济市场拓展中,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提高节会的知名度。
3、大力培养节会专业人才
节会经济需要专业性很强的各类人才。因此,青岛市应该抓住2014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积极与驻青高校开展合作,培养节会经济所需的人才,或者对于引进优秀节会人才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只有综合运用以上措施,才能使得节会人才满足青岛市节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成立专业节会协会,协调节会经济发展
节会协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可以作为联系政府和节会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可以作为节会商参与节会的一个中介机构。因此青岛市应当尽快成立专业节会行业协会,促进节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5、与周边城市形成大节会联合群体
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青岛市可以与山东半岛其它城市相互联合,通过区域辐射效应,形成节会经济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联合群体,从而实现节会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双赢目标。(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
参考文献
[1] 徐帆.《中国旅游市场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78
[2]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4
[3] 梁留科.《旅游的理论及其案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1):116
1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成效
1.1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茯苓、白术、丹参、板蓝根、太子参、勾藤、金银花、百合、天麻、灵芝为主的林药模式。通过在油茶林、果园内套种中药材,共涉及农户1500余户、种植面积3333.33hm2,产值达1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6500余人。如高屯镇绞便村徐绍勇等农户,利用20hm2油茶示范林基地,开展林药种植,在林地内套种白术、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2013年实现产值60万元,净收入40万元。蔬菜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蔬菜、香菇、木耳、竹荪等为主的林菜模式,该产业涉及农户1000余户,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333.33hm2,总产值4000万元。果品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西瓜、草莓等为主的林果模式。林下种植面积6.67hm2,产值3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400余人。
1.2林下养殖禽类产业,主要发展以土鸡、鸭为主的林禽模式,目前,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000hm2,林下养鸡、鸭存栏4.5万余只,产值160万元,受益50多户,解决劳动力就业130余人。畜类产业,利用森林面积666.67hm2,主要发展以山羊、竹鼠为主的林畜模式,共涉及农户300余户,养殖2.6万头(只),产值15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900人。蜂蜜产业,在林地内放养蜜蜂,发展以养蜂为主的林蜂模式。全县有专业养蜂农户10余户,养蜂150余箱,产值3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40人。如岩洞镇竹坪村农户陈明胜2013年在林地内养蜂15箱,产值2万元,纯收入1.2万元。
1.3林下采集与加工竹笋采集:全县境内分布有楠竹、斑竹、水竹及实竹等各种竹类资源6666.67hm2,年产各类竹笋500万kg,产值达5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5万人。其中,年产楠竹笋400万kg,产值4000万元,受益农户3500余户。同时带动竹筷、竹席等竹类加工产业的发展。如德顺乡楠竹林场太平山有楠竹基地666.67hm2,过去因经营较粗放,效益差。现引进福建一家大户黄世龙等人来承包经营,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并采用竹腔施肥等技术,经近两年的管理,楠竹由原来的低产林逐渐恢复为高产林分,竹笋的产量由原来的450~750kg•hm-2提高到1500~3000kg•hm-2,年产值达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000余人。辐射带动了周边500余户农户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公司下步将开发竹类产品深加工,提高林分的附加值。野生中药材采集,全县有近6.67万hm2森林中散生着各种野生中药材。如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森林中,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林下有种类繁多的野生药材,像羊霍、野三七、见杆风等珍贵药材。经调查,林农们在太平山采挖山药,每年能带来30万元的收入,惠及农户300余户。野生茶叶采集:太平山景区长有野生无污染、无病虫害原始生态有机甜茶6.67hm2,经加工可制成干茶,该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年创产值5万余元。蕨类采集:县境内林下野生蕨类资源近4万hm2,每年采集量达100余万kg,年销售近50万kg,产值达250余万元。全县林下产品加工主要有茯苓、松脂和竹笋粗加工,利用森林面积2333.33hm2,年生产2856t,产值达2088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00余人。
1.4森林景观利用目前,全县有规模较大的11个森林旅游景区,景区内共开设休闲山庄、农家乐30多家,涉及森林面积3733.33hm2。森林景观较大的有楠竹林场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东风林场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弄相山原始森林景观、平甫森林景观、石龙山至八舟河森林景观、天生桥森林景观、飞龙洞森林景观等。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1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如高屯镇的八舟河-天生桥-飞龙洞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3500万元,辐射带动新建10余户农家乐,解决劳动力就业750余人。
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种养殖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县林下种养殖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总量不大。我县作为林业大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30.92万hm2,目前开发利用面积不足1.5万hm2,森林利用率较低,林下种养殖经济总量不大。二是我县除了茶叶、油茶形成一定规模,建有龙头企业外,其他林下种养殖业基本上都是农户单打独斗,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三是缺乏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种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扶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乏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林农信息量少,存在盲目跟从现象,抗风险能力差。
3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3.1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林下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支撑,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规模就很难扩大。我县除了对茶叶、油茶加工企业扶持以外,还要扶持新建1~2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进和培育林下种植、养殖专业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扶持鼓励种养户开展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相关部门也要创办本部门的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典型,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林下种养殖面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3.2做好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化经营是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林改后有人无山经营或有山无人经营的问题,我县对森林资源流转这项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一是建立流转制度。制定了《黎平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初步明确了物权和债权的各自范围及其管理方式,规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林权流转程序,为规范林权有序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流转服务。我县有专门的林权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的森林资产评估队伍。在2010—2012年期间我县组织具有工程师以上资格的人员,到武汉和贵阳参加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取得评估资格的人员有15人,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了技术服务保障。三是建立林业综合交易服务中心。确保了森林资源公开、公平交易,林权流转不断走向规范化,促进了大户承包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条件,延长林业贴息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以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公益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和县财政共同解决,商品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县财政承担80%和个人承担20%。
3.3做好技术和信息平台服务,为林农提供质量保障一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整合林业、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种养殖户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要搞好市场信息服务,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市场研究和分析,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做出产业发展决策调整,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4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可提高林地利用率,有利于解决林、牧、菜、药等争地的矛盾,缓解占用基本农田问题,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广大农民看到了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开发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由于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发展林下经济,把树枝、木屑等采伐剩余物作为种植、养殖的培养基质,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又加速了树木的新陈代谢,畜禽粪便为树木提供了良好肥源。同时,林农加大了对林地的劳务投入和物质投入,及时为树木松土、浇灌、病虫害防治等,对树木的生长和林木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果、林下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林下经济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建设生态、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方向来盘活林地资源,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林地效益最大化。
首先,不断增大的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我们国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一直处于上涨的态势,但是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却是非常高,甚至高出了历史的记录,不能在根本上缓解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部分地区与行业的增长速度初现回落,而保持经济持续平稳且快速发展的压力十分明显。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种,不但需要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交织,短期与长期的交织,而且还需要结构转型与总量膨胀的相互交织。其次,投资太多,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自从二零零三年以后,我们国家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增长率,资本形成所占生产总值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比生,但是,最后消费支出的比重由二零零一年百分之五十九点八下降到二零零六年的百分之五十。这期间,国家政府对投资实行了扩大内需,并且有了一定效果,然而投资增长如果反弹,内需扩大就会变得缺乏,在二零零七年的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点九,如果持续增长的话,有可能出现产生过剩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不但有快速的投资增长,并且通常在一定的时间有少数几个产业集中在一起。二零零三年、二零零四年、二零零五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最后,人民币连续升值,人民币连续升值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
二、经济研究的思考
(一)政府对付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的长期对策首先,应该是建立价格基金,对低收入阶层发放物价补贴。其次,要大力促进短缺农产品供给的增长,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增长;要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通胀率的感觉也明显不同,承受能力则更不同。三是严格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物价上涨的形势,以稳定通胀预期。
(二)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协调国际收支的根本措施,是缓解“双顺差”的市场解决途径,也是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基础。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培育资本市场。现有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基于外汇紧缺时期,汇外汇管理体制对于外汇储备增加有积极作用,确保国家有效掌握外汇资源。
(三)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实现储蓄与消费、消费与投资结构的均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实施对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努力实现储蓄与消费、消费与投资的结构均衡是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性、战略性举措。
三、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
各个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与经济地位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造成贫富差距,形成了实际所占社会财富的差距。根据国内及国外的有关经济学家的长期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跨越了国际公认的标准。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是零点四五,占到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二十,由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最富裕的人口比例是百分之十,占全国财富的百分之四十五,最贫穷的人口比例也占到百分之十,而占有的财富只有百分之一点四。目前,从我们国家的贫富差距的问题现状来分析,虽然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并没有完全达到两极分化的现象,但是,如果贫富差距依然不断地增大的话,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就会被引发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就会产生,这样导致的结果都是非常严峻的。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