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6―0103―0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手段和工具。简而言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方面等的本质的基本概念。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某些规律,而又能为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的基本概念。研究和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加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之间具有极其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基础理论维、价值认识维、教育过程维、对偶范畴维和方法载体维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
一、基础理论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有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这样。要建立这门学科,首要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础理论维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
就这些一般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确定,曾有精辟论述:“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这就是说,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定学科的研究对象。那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便是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确定的,因而要确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要考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区别于其他研究领域的本质所在,而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系统自身而言又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逻辑在先的,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结果。
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之一。确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解决了建立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基础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不言而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以完整准确的的科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没有作理论指导,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就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坚持用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作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同时,我们应当在完整准确地学习、把握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最密切、应用得最多、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的那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理论。这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理论主要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灌输”的原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等。其中,灌输原则尤为重要。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人类活动体系中的特殊性,它集中表现为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灌输;另一方面,以思想灌输为手段,是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规律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可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再次,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对人们进行理论灌输。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而要使人们顺利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主要途径是对人们进行理论灌输。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价值认识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在的所有原则和方法中,基本的是两条,即它的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第一次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最博大的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有机统一起来,说明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实践既是善的,也是真的;既是符合理想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以为指导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必然要体现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就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特点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以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为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价值性,是指在它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够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而且,在价值认识维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三个一般范畴之间,也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人们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之后,就会自觉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而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决定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素质发展的多方面的需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全面的、广泛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三、教育过程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后,就要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观实际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这样,就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中的价值认识维就自然地演化为或具体化为教育过程维。
就这些一般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
首先,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首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情况,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活动规律,这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将它摆在教育过程维的突出位置。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我们不仅要从微观上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还要从宏观上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客观条件,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而且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就必须研究各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逻辑在先的,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起点和环节,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和结果。
复次,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是因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人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去做。因此,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逻辑在先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发展和结果。
第五,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侧面、各层次的整体及其运行规律,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桥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其按照科学决策和正确的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序、协调地发展,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就需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以适时对系统运行过程加以调控。例如,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关键之一。为此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的研究,通过推进目标管理,赋予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以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目标,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目标管理,可以使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克服工作中 的盲目性、随意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软、虚状况。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第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思想政一治教育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动力机制、工作机制、作用机制、接受机制、外化机制和评价机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类型和重要内容之一。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可以从一个重要方面推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而实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又能够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信息反馈和评价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标志着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构成了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四、对偶范畴维: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
一方面,“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原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表现。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这些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样,就从教育过程维中,引申出了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四对一般范畴,即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
就这些对偶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导与从属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这些对偶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既是的学风和本质特征,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第一项,是思想的根本观点。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因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做了错事,使工作受了损失。也就是说,违背了的学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恢复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的体现。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同表扬与批评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抓住表扬和批评这两个环节,并且坚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以表扬为主,然而,批评和自我批评仍然很重要。众所周知,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可见,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两者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中。面对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重要特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又要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如果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那么,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就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既是适应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最后,对偶范畴维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第二,这些对偶范畴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之一,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理论与实践高于各种原则,又寓于各种原则之中,只有通过各种原则才能体现出来。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这三对一般范畴,无论是表扬与批评,还是主导性与多样性,抑或是继承与创新,都要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只有融会到各种原则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显示其正确和威力。可见,理论与实践在对偶范畴维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其他三对一般范畴同理论与实践相比,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第三,各对一般范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各对一般范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各自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完全孤立地以某一对一般范畴为指导,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在既定条件下,各对一般范畴之间的相关关系,综合运用诸对范畴,充分发挥对偶范畴系统的整体效能,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五、方法载体维:心理咨询、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载体的理论依据,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体现。这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运动中,这些对偶范畴又自然地转化为以心理咨询、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诸范畴为标志的方法载体维。由此可见,这些对偶范畴在逻辑上就是联结教育过程维、方法载体维的逻辑“中介”,它们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运行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媒介作用,使之构成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整体。
就这些一般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
首先,心理咨询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和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人们主观世界的复杂多变和心理负荷加重。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心理负荷沉重的人,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可以启发咨询对象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有所变化,能够引导咨询对象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咨询是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应将它摆在方法载体维的突出位置。
其次,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建立在咨询对象“自愿”的基础上,因此,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对象“自觉”接受教育的过程。显而易见,心理咨询和自我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毫无疑问,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运用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才能实现。但是,心理咨询的效果必须通过人们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成自我教育,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育”。可见,心理咨询和自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为补充、密切联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应将心理咨询和自我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目标、任务的形式和手段,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范畴。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又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载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活动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载体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但方法不能。因此说,载体论是对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这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运行中,以心理咨询、自我教育诸范畴为标志的方法论又自然地转化为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诸范畴为标志的载体论。
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变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呈现出由少到多、日益丰富的趋势。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较多地运用开会、办学习班、文体活动、报刊等载体,而今天除了继续运用这些载体外,还大量运用了文化活动、精神文明活动、网络等载体。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互为补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学;思想政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57-02
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现代教育技术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其感兴趣,它可以实现抽象问题具体化,单一书本资源丰富化,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因此,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感到听之无味,很难自觉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更不能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力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形、声、色效果俱佳的学习情境,迅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进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中俄友好活动年上的主题曲。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视频歌曲,看着中俄友人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各自的文化,受到了感染。欣赏完之后,教师及时设置问题:你想参加这样的文化传承的活动吗?你想了解其他国家的什么传统文化呢?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课堂教学,心情愉悦,主动接受新知,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宽阅读渠道,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在知识信息时代,如果教师不拓宽阅读渠道,不拓展阅读视野,还是死啃教材,不主动拓展新知识,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很难富有时代气息,很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任课教师应科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利用课件展示尽可能多的课外资源,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电视媒体、新闻报纸等渠道进行课外阅读,丰富阅读信息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比如在进行“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利用教材上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材料陈述,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随着教材改革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笔者设计网页课件,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资料。通过网络查询,很多学生搜到了积极的案例,有个别学生搜到了反面的教育材料。比如,有的学生找到了一些青少年吸烟、喝酒、上网玩大型游戏的视频资料,这些青少年有的已经走进劳教所,有的已经堕落成无家可归的孩子……这些案例的出现,给学生以警示,用身边的例子教育、提醒自己,要能够鉴别真善美,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武装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拓展阅读途径、丰富知识视野的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平台,课上能自学的材料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交流讨论的知识点,教师绝不包办,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空间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保障,进而能够变被动地、机械地学习为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比如在进行“生活处处有哲学”的教学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生活中的哲学的故事,理解生活哲学的深刻含义,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学生搜集到了尼克·胡哲的生活故事。课上交流时,学生把人物的图片、视频展示给大家。面对残缺的生命体,是应该感伤还是备受鼓舞?是过眼烟云还是心灵的丝丝颤抖?是莫名的感动还是极大的同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有的学生说他喜欢伤感,因为故事的题材给他以感染;有的学生说他喜欢感动,因为故事里的主人翁给他们以力量和坚强。故事里的主人翁都是悲剧的体验者,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身残志坚的人,他们没有伤感,也不相信“宿命”,命运造成的身体缺陷被他们的乐观精神和坚强意志所弥补,他们是人世间最靓丽的风景,他们的身体是残缺的,但他们的心灵是健康的,他们是人们心目中最美丽的使者,这些都是人生哲学的灵魂。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课上交流与讨论,提高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还不很高,思维能力还不够发散,联系生活的能力缺乏方法引导,对教材的重难点理解还不够深刻。基于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图文、动画、音视频等素材的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把那些抽象的思想理论常识转化为直观、动态的生活信息,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感悟思想政治的深刻内涵,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比如在进行“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教学时,笔者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了大量的有关母亲的感动故事,有大灾大难中舍身救子的母亲,有年度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的母亲,有身边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母亲,有国外那些带着陌生面孔但有着非凡经历的母亲……种种母亲的形象通过大屏幕一一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通过视频刺激,让学生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时代精神,理解“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博大内涵。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笔者教给学生浏览专业网站的技巧,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解决课堂学习中的疑惑,提高思想政治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涵。
5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学生思维,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思路,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任课教师必须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材情境,展示知识体系,灵活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思路,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 需要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决定目标,目标促进行为,行为满足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实效性与其能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因此,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洞察大学生的需要变化趋势,引导和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坚实保障。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湖北大学文科、理科的近10个专业中随机选择了300名大学生做被试。其中一年级71人,二年级60人,三年级103人,四年级44人;女生156人,男生122人。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8份;有效问卷占92.7%。
2.调查问卷
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需要的论述为指导,参照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黄希廷的3大类18种需要说,利用大学生开放问卷、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实验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初步提出大学生的需要目录。将大学生的需要分为6大类17种,详细情况参见表1。制成封闭问卷,以匿名的方式,分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需要的强弱程度进行选择,最后对每一项按照0至4分进行统计学检验。
表1 需要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式
三、结果与分析
1.当代大学生需要的总体特点
表2 大学生需要总体特点及分值情况
大学生的17种需要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分析结果见表2。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优势需要由强至弱为:心理健康需要、自我成长需要、交际友爱需要、心理安全需要。大学生的非优势需要由强至弱为:权利需要、政治教育需要、师生交流需要、性的需要。
(1)大学生优势需要
心理健康需要在大学生的需要中居于首位,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调查中发现,在“遇到挫折时,你会寻找哪种方法解决”,25%的学生选择了“藏在内心深处,不和别人谈起”,36%的学生选择“其他发泄方式”,只有39%的学生选择“找老师或同学谈心”。同时,心理安全需要居第四位。
(2)大学生非优势需要
权利欲望不强是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可能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校园和谐、单纯的气氛使他们远离权利的纷争。其次是政治教育需要,主要是指形势政策教育需要不强。据2009年对湖北高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74.61%的学生认为“政治教育形式枯燥,不吸引人”,44.47%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太过于理想化”,39.49%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陈旧,脱离现象”,21.39%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多头管理,职能不清”。20.29%的学生认为“教育者素质不高”。师生交流需要也是学生的非优势需要。师生交流需要列入大学生的弱势需要。据一项调查显示,30.26%的学生认为“教师只管教书而很少与学生交流”,只有39%的学生“遇到挫折时”,“找教师谈心”。
2.大学生需要发展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见表3)
表3 不同背景大学生的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
(1)大学生需要发展的年纪差异
心理健康需要在四个年级中始终处于前列。交际友爱需要在大一排列第一,大二排第三,而到大三、大四不属于优势需要。这与大一新生参与意识强烈,迫切想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快速融入大学生活有关。自我成长需要大一排第三,大二排第一,大三排第四,大四排第三。相对于其他优势需要,它是四个年级中最为稳定的需要。大三、大四显著变化就是环境安全需要取代了交际友爱需要。即将面临毕业,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继续深造还是就业,迫使他们关注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
(2)大学生需要发展的性别差异
男女生的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的区别,与性别差异有很大的关系。如心理安全需要男生排第二而女生则排第四。女性较男性相比更为感性,对内心的变化较为关注,心理调节能力较强。而男性则关注外在世界,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当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更容易产生不安的感觉。在生活质量方面,女生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比男生要高,这也与女生喜好有很大关系。
四、结论与对策
1.重视人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市场”性、主体性、发展性教育观念。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方面的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形成。2.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丰富教育内容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大学生教育分层目标。教育内容既要要体现社会需要和培养目标,同时也要适合各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
3.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由硬性单向灌输向柔性双向互动的教育方法转变,顺应与引导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现实需求,遵循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在顺应和满足其合理需要的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现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把这些问题摆在眼前,促使他们进行反思,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法。
4.建立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制度要以反映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需要为前提,同时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调查和信息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制定制度时,就应该坚持公开公正原则,让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广泛参与,使教育者和大学生的共同要求通过制度的制定程序化。同时教育者应制定科学统一的调查问卷和评估,最后将激励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制定稳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希廷,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多媒体思想政治课 教学思考
一、误区:滥用乱用多媒体
对策:使用适时适当。多媒体手段引进政治教学课堂,这是时展的必然。但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管教材特点,无视目标主次,竞相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几乎无多媒体就不能上,而且评课时也往往会把有无使用多媒体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多媒体便被滥用乱用了:以录像代讲解,以屏显代替板书……因而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
1、适时使用
(1)激发兴趣时。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效教拳需要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
(2)创造情境,激发兴趣。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坐定,而心思尚未进入课堂,情绪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那就等于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迅速而顺利地投入教学活动。学生一进入课堂,自然为之感染,营造好的课堂氛围,那就水到渠成。
(3)引发注意,维持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有意注意的维持时间大约十五分钟,我们的课堂却有四十分钟,而且学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年人,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也就在所难免。作为教师,我们不是过多地指责学生,而是深入思考如何使学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以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适时使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一首音乐、一句名言、一幅漫画、一段材料或者影视片段等,能起到快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稳定学生的课堂情绪。
2、突破难点时。
由于一般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社会实践、生活阅历不足,要理解课本较为抽象的理论观点,并转换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往往比较困难,这就成为教学的难点。这时候,若能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观点通过直观的图像、图表表示出来,则更便于学生准确而透彻地把握所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如在讲授“党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时,这是比较抽象的教学难点,笔者运用了多媒体,制作了一幅逼真的漫画,把“经济建设为中心”比喻作一艘航船,把“四项基本原则”比作航船的导航系统,把“改革开放”比作航船的动力系统,把“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比航船的前进方向,抽象的教学内容便转换成具体的、直观的画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豁然开朗,同时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教学中,针对教材出现的难点,常可采用一些艺术加工过的精彩影视片段、图片、漫画,作为谈话、讨论的素材,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感动学生后加以理论说明,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即时反馈时。在每节课结束前,需要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练习后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即时反馈是思想政治教学中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环节。借助多媒体,可以促使师生良性互动,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情况,建造良好沟通的桥梁。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束缚,教与学之间的反馈方式比较单一,检查练习结果,常是学生讲,师生评,再修改;或是课后打印学生作业,到下一节课印发展示,再师生一起评议修改。若借助读的方式反馈,传递信息模糊不清,一闪即逝;若借助打印方式,反馈滞后,又不及时。两种方式都会影响反馈效果。
2适当使用。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不仅要适时,更要适当。
作为课堂使用多媒体的选择,其内容必须适合于用多媒体表现。在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解决或解决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应该是现代多媒体使用的理想选择。具体说,要让学生感悟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或道理,这些教学中的难点,最适合作为多媒体表现的选择。
恰当使用多媒体,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而且还要选取适当的媒体。如录音、录像、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网络等,有各自的特点和利弊;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rlowerpore‘t平台,Authorware平台,Flas制作,各有功能。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材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选用。
二、误区:束缚于人机互动
对策:重视师生交流。人与多媒体的结合过程依赖于电子平台,这必然减少人与人间的直接交互活动:教师借助平台教,学生通过平台学,课堂中往往忽视了师生间直接探讨和感情交流的活动;教师操纵演示,展示情境、问题、答案,学生则被动接受,成了单纯的看客和听众,学生虽然知道了问题答案,却没有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既缺少浓郁的学习气氛,又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学生仍然是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如果我们的教学,被人机互动的形式所束缚,忽视了师生互动,这种多媒体教学就显得元效了。我们应想办法促成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1、教学中重视师生交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课堂教学渗透着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功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而且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在视听之前或之后,或提出问题激励探索,或开启思路提示方法,或强化要点引起注意,或开展活动深刻体会。在这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并未为之所束缚。
学生思考、讨论、反馈、评议,兴趣浓厚,活动积极,课堂气氛热烈。此时,多媒体不仅没有束缚我们师生互动,甚至为我们所用,使课堂节奏更紧凑,活动目标更明确。
摘要:近年来,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 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 各学校都积极 宣传贯彻, 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 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 公共卫生习惯差,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 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就餐时任意插队, 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态度不端正,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还; 基础文明行为失范, 不能尊老爱幼, 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艰苦奋斗精神差,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不讲节俭, 互相攀比, 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 不能爱护公共财产, 图书失窃,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 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 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 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 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 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 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 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 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 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 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 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长远,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三)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 如果处理不好, 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 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 切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 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对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思考[J]. 陈泷.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