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icu护理措施

icu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icu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icu护理措施

icu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1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

1.1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护士对院内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控制院内感染意识;通过培训和学习,从思想上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认识到院内感染与己有关,真正明确自己在院内感染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履行护理行为[2]。

1.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重症监护室无家属陪护,多数病人意识不清,护理工作大多一人完成,那就更要求护士加强责任心,有人无人在一个样;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3建立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做好监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入icu应更换隔离衣、更换鞋,戴口罩和帽子。医院院内感染科,护理部不定期对科室进行督查指导,规范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理质量;正确指导护士各种消毒液的配制,按时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定期分析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是防止院内感染的根本保证,也是防止微生物传播疾病最有效措施[3]。

1.4预防手的交叉感染,严把洗手关

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因此规范洗手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是防止院内感染既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措施。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做任何护理操作前后,都应认真做好六步洗手法。当护士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时,在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都应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洗手液洗手。不要因为戴了手套而忽略了洗手。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检查。洗手不仅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护士自身的保护。加强护士自身防护知识教育,健全自我防护的各项措施的落实也至关重要。

1.5加强进修人员、护生、护工的管理

做好进修人员,护生院内感染培训和带教工作;指导和检查护工工作,检查洗手情况。

2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2.1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整齐。如有污渍及时更换。使用气垫床,病情许可下,每1~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压疮发生。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日进行温水檫身二次。保持保留导尿管通畅及会的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液清洁尿道口二次。对于大便失禁患者,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臀部和肛周皮肤情况,如有皮肤发红可涂氧化锌油。给不同患者操作时,洗手或戴手套。测好血压后可以将袖带放松,需要量时再绑上。

2.2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因患者多为昏迷,长期禁食,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而需要鼻饲流质的病人易发生口腔感染。故需每日用3%碳酸氢钠口腔护理二次,口臭明显病人选用3%过氧化氢溶液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需有二人操作,先检查气囊充盈,一人拿注射器把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冲洗,一人及时吸引,反复操作。

2.3加强呼吸道护理

呼吸系统是院内感染最常见并发症部位,积极促进患者排痰。未使用呼吸机患者,鼓励患者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并进行严格消毒,干燥保存。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一人一用。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先吸气道内,再吸口鼻腔,吸痰管分开使用。现临床应用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效果满意;在不脱机的情况下吸痰,既防止患者缺氧,又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湿化罐内加入无菌蒸馏水,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常规护理。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洗手。

2.4加强病室的消毒管理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每次20~30分钟。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18~22度,湿度60~70%。三氧消毒机空气消毒每日三次,每次2小时;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三次;含氯消毒液檫试病人床,床旁桌等物品表面,使用中的各种仪器表面,病历车、治疗车、基础护理车、医护办公桌、门把手、病历夹、电脑鼠标和键盘,电话机表面物品等每日一次。拖把实行严格分区使用,用后分开消毒,清洗,悬挂,晾干;使用一次性抹布,做到一桌一布,用后放在感染物品垃圾袋中集中处理。必要时每季度病房彻底清扫及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并做好登记。所有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准确配制消毒液浓度,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每月定期对无菌物品及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

3小结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我院ICU通过狠抓控制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力度,落实护理措施,在控制院内感染方面收到满意效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死,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护理质量的标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时刻绷紧控制院内感染这根弦,自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护理措施,加强监测力度,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感染意识,来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苏燕、杨爱珍、杨爱玲.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包头医学,2005:29,(4).

[2]赖玉香.临床护理潜在的院内感染问题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5):459~460.

[3]支红梅.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进展.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4(2):(70~71).

icu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临床上危重患者常出现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应激性高血糖对机体既有益处,又有危害;其益处在于早期的高血糖状态给病变部位炎症组织和组织修复提供能量的底物,促进抗感染和病变的愈合,保证机体防卫和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进行;其危害是高血糖与患者病情恶化、营养供给不足、感染、各种并发症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病死率等增加密切相关。认真分析高血糖的原因,及时处理,合理的检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本院ICU患者出现的高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ICU收治患者中发生高血糖症186例,发生率为15.05%。其中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62例(33.33%)。其中男94例,女92例;年龄12~70岁,其中60岁以上82例(44.10% )。

2 原因结果分析

2.1 原因结果详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高血糖的发生率在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年龄有关,年龄高于60岁的发生率较高。与肠道外静脉营养具有相关性。而且与是否发生器官衰竭相关,合并器官衰竭的发生率高。合并感染的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者。

2.2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护理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空腹血糖浓度范围定为 6. 1~7. 0mmol/L 和餐后为8. 1~11. 0mmol/L ,高于此上限者为糖尿病性高血糖。无糖尿病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高血糖 ,被称为应激性高血糖( stress hyper2 glycemia) 。应激性高血糖的经典定义为血糖 ≥ 11. 1 mmol/L。事实上 ,对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仍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其非常严格的定义为:入院后随机测定 2 次以上其空腹血糖 ≥6. 9 mmol/L ,或随机血糖≥ 11. 1 mmol/L者,即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1]。

3.1 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危重症患者在遭受感染、创伤或存在严重的呼吸、心、肾功能不全时会出现糖代谢改变,糖的生成率超过糖的消除率是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高血糖是感染或炎症反应的信号。微生物在高糖环境中生长繁殖迅速,其易感性增加。从统计结果中发现合并感染者中高血糖的发生率高,年龄与高血糖发生率相关,结果发现在年龄超过60岁老年人更易出现高血糖。同时危重患者血糖升高程度与病情的轻重预后有很高的相关性。笔者也发现合并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还有肠道外营养和肠内糖的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糖,有研究显示葡萄糖输注速率超过4 mg/(kg•min)的患者有50%可能发生高血糖,因此对于高龄、危重症、合并多脏器衰竭者、肠道外营养的患者检测血糖显得尤为重要。

3.2 做好血糖的控制 首先严格检测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目前末梢血糖是临床上快速、首选的方法。由于对患儿损伤小,而且快,大约从操作到结束1 min内可以完成。毕惠敏[2]研究显示,不同的手指指端血糖值存在差异,采血一般选择左手无名指尖两侧指甲角皮肤薄处为最佳。进针2~3 mm,自然流出血为佳,防止血糖有较大的偏差。但是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糖值过高时测定是不可靠的。正确使用血糖仪为严格控制血糖提供可靠的保障。

3.3 合理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首选药物,在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Van den Berghe等[3]发现胰岛素强化组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特别是住ICU时间超过5 d及合并严重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死下降更为显著。胰岛素可以皮下和静脉注射,维持血糖在7.0~11.5 mmo l/L,每小时测1次血糖,直到稳定,减少到每2小时测1次,如果血糖在理想范围4 h后改为每4 h测1次血糖。如果胰岛素输注速度改变,则要重新改为每小时测1次血糖。如果血糖变化迅速或在严重范围,如20 mmol/L,则需要30 min测1次。但关于血糖控制范围有很多争议,蒋惠芳等[4]研究发现,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史,都应加强胰岛素治疗,将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4.4~6.1 mmol/L。但持续静脉给予胰岛素,不可避免的会提高低血糖的发生率。有学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发现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低血糖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应用胰岛素的同时,应注意血糖的检测,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4 小结

ICU患者即使无糖尿病病史,在应激状态下常伴有高血糖,高血糖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影响其预后。故应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血糖控制,并对其进行正确监测,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防治低血糖等并发症,对高血糖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Or ford NR.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septic shock.Crit Car eResusc,2006,8 :230234.

[2] 毕惠敏,来桂英,蒋兰芬,等.快速血糖仪测定不同指端血糖值差异性研究.护理研究,2002,17(12):649.

icu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风险;防范

      护理风险指医院由于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可能的不安全事件。NCU因抢救的患者都是以各种神经外科重症为主,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护士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临床风险事件。因而,了解NCU护理风险的种类及特点,能够极大提高NCU护士的防范意识,更加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1-2]。对天津西青医院收治的654例NCU患者护理风险的种类、原因、处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4例N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脑出血314例,脑挫伤96例,头部外伤84例,脑肿瘤45例,颅骨骨折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硬膜下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21例,脑脓肿8例,脑血管畸形5例,颈髓高位损伤3例。

2 NCU常见的护理风险

2.1  非计划性拔管:由于NCU患者受制于多种监护仪器,且身上有多个管道,在进行翻身或护理时可能出现管道的脱落,甚至可能出现患者自行拔管现象。在654例患者中,出现自拔气管插管6例,自拔胃管5例,自拔脑室及创腔引流管4例,自拔导尿管5例,自拔静脉插管2例。非计划性拔管占3.36%。其中,气管脱落或拔出的风险性最大。由于气管脱落后需要重新插管,患者表现出缺氧烦躁情绪,会加大气管插管难度,容易造成气道损伤;由于患者自行拔管时因导管斜面的刺激,加上肿胀的气囊,患者无一例外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会引起较大血管出血。因而,重新插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仅给患者增加了医疗费用,并发症的加重还会给患者又一重创。

2.2  NCU护士应变能力低或责任心不强:一些NCU护士由于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无法对危重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如脑出血患者术后突然出现尿量增多,每小时250 ml以上,此时,护士应该尽快报告医生是否会有尿崩,以便尽早采用垂体后叶素,防止尿崩加重[3]。

2.3  院内感染:危重患者由于免疫力低,在治疗时侵入性操作多,一些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还不强,没有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不合理的消毒隔离设施等,使得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在654例患者中,出血颅内感染5例,肺部感染17例,尿路感染9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74%。

2.4  窒息:NCU患者大多是昏迷患者,无法进行咯痰,当气管插管患者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误吸呕吐物等都会引起窒息的发生。在654例患者中出现气管插管半堵塞4例,经及时吸痰处理后,未造成窒息。

3 预防措施

3.1  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如果患者神志清醒且比较配合,护理人员应耐心对其讲解人工气道正常的不适反应,以及气道处理与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如果患者比较烦躁,不配合或神志不清,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防止患者乱抓乱拔,在必要时遵遗嘱采用镇定剂。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要注意防止管道的脱落,并检查管道是否固定在位[4-5]。

3.2  加强NCU护士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培训:应严格教育NCU护士严格贯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以患者为中心,认真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对NCU护士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病症的观察注意点与方法以及重症患者的抢救技术等能够熟练掌握。在需要对病情危急的患者抢救时,护士需要有熟练地急救技术与沉稳的心态以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

3.3  防止院内感染:严格贯彻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每个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后用于另一患者;为防止交叉感染,给每一位患者治疗完后均需彻底洗手后才能给另一位患者进行治疗。

3.4  防止窒息发生:尽量让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将呕吐物清除,在床边准备好吸引相关物品如吸引器、吸引物。气管插管以及气管且开患者需要将气道充分湿化,以防止形成痰痂,注意翻身时要扣背,使痰液易吸出。

4 小结

由于NCU患者的特殊性,且N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精神状态长期高度紧张,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临床风险事件,因而掌握此类风险的种类,特点以及防护措施对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以及患者护理的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NCU护理面对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6]。因此,要定期对护士进行规章制度的加强与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与仪器操作要点,将患者安全牢记心中,提高其观察患者病情的能力与紧急应对能力,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5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0(5):375.

[2] 钱淑清.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理研究,2007,19(3):69.

[3] 金  燕.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9,19(3):532.

[4] 祝敏芳.浅谈新形式下护士的自我保护[J].护理研究,2006,17(3):301.

icu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ICU;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越来越多[1], 高血压脑出血是晚期原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发病率高,病死率较高,死亡率高达50.0%~67.7%[2],幸存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3]。做好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及降低致残率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方法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或者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标准《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要点》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3.28±10.46)岁。

2 护理方法

2. 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创造安静的住院环境 嘈杂的住院环境会引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情绪上的烦恼与不安,导致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再次出血。因此,在对ICU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操作时做到走路、说话、操作及关门等“四轻”。另外,在脑出血的急性期杜绝探视,限制陪护时间,以便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卧床休息。

2.2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呼吸、脉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神志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昏迷加重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呼吸不规则、病侧瞳孔散大或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这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脑疝,随时有生命危险,立即报告医生并紧急处理。如果患者各种反射消失则提示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如果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则提示病情危急。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脉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不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多少,病情的轻重,患者均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抬高30°,避免不良刺激影响患者情绪,避免搬动患者。

2.4 保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小便通畅 由于长期卧床及饮食少等原因,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大便不畅时,可给予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番泻叶及肠清茶等保持大便通畅。尿失禁时,严格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同时观察尿液颜色、质及量。

2.5 严格交接班制度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所以在护理工作中,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当班护理人员熟悉所有患者的病情,与接班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告知下班护理人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本班工作中出现的情况,保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与巡视及时到位。

2.6 注意饮食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半有咀嚼或者吞咽困难,因此,缓慢进食及进水,必要时行鼻饲,以免误吸。饮食结构上,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流汁食物。对鼻饲的患者,进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少量多餐,每隔2小时给食,每次用量不超过200ml,当进食时感受到高阻力时,检查原因,不可一味强力注入,同时应该严格限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钠盐的摄入,以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2.7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并发症 加强球?麻痹、肺功能差及长期卧床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导尿时间长的患者,每天用0.32%庆大霉素500ml膀胱冲洗。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主动及被动活动关节,及时更换受污染床单,防止褥疮的发生。安装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带对患者进行约束,防止患者坠床或者摔伤。

3 结果

经过上述护理措施,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转出院,病情恶化5例自动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转率为84.91%。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经过上述护理措施,53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转出院,病情恶化5例自动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转率为84.91%。这说明我们的护理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这提示:我们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延长患者的生命,减少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葛锡泳,胡一河.苏州市居民脑卒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11):77-79.

[2] 张群飞.临床观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J].中外医疗.2011,26:79.

icu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8例ICU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在21至85岁间,平均年龄57.85±6.68岁。患者出血部位:皮质下10例、全脑室5例、丘脑12例、基底部23例、脑干10例、颞叶下8例。

1.2 一般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要与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年龄、胃管留置、肺部疾病、意识障碍等状况进行统计。

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38例,不超过60岁的患者30例;有意识障碍者25例,无意识障碍者43例;留置胃管者45例,未留置胃管者23例;有肺部疾病者35例,无肺部疾病者33例。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在6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6.8%。ICU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意识障碍、留置胃管、肺部疾病。如下表所示,从下表中可得知,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表1)

经研究得知,真菌是最主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所占比例为24.3%。随后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7株、大肠埃希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粪肠球菌3株、阴沟肠杆菌1株。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表2)

3 讨论

ICU脑出血患者在住院期间,若护理不当,极易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便会加重病情,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常见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胃管留置、肺部疾病、意识障碍。

3.1 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3.1.1 留置胃管

留置胃管会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患者留置胃管后,咳嗽反射能力下降,易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对胃肠道功能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且易对咽部造成刺激,使局部黏膜受到损伤,细菌会长期停留于咽部[2]。脑出血后,通常会使用制酸剂,导致患者胃内PH值上升,增加胃内细菌定植,易诱发肺部感染。

3.1.2 意识障碍

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反射与咳嗽反射均减弱,患者痰液排出困难,再加上脑出血患者常因颅内高压,引发呕吐症状,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而言,此时极有可能产生误吸的情况,引发吸入性肺炎。

3.1.3 肺部疾病

有肺部史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因患者抵抗能力弱,心肺代偿功能较差,且因脑出血,长期卧床,甚至处于昏迷状态,呼吸道内存在大量分泌物,并积压于患者肺底,此时诱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非常大。脑出血患者主要因肺功能差、大量痰液分泌等影响,易发生肺部感染。

3.1.4 年龄

肺部感染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防御功能、免疫力已经逐渐退化,患者器官老化,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因患者呼吸道内中大量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且活动受到限制,可能会产生坠积性肺炎。

3.2 护理方法

3.2.1 护理

取患者正确,降低误咽、误吸发生率。脑出血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舌后坠可能会阻碍呼吸道,导致患者缺氧,发生误吸、误咽的可能性较大。良好的护理可降低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取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将其头偏于一侧,放低口角位置,为引流分泌物提供条件[4]。在进食过程中,取半卧位,尽量不要说话,以免出现误咽、误吸状况。

3.2.2 饮食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要通过静脉补液保持体内营养的摄入,当患者意识恢复后,要指导进食,患者需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可予以鼻饲,在鼻饲前,观察胃内是否留有胃管,控制鼻饲的温度与速度,鼻饲后,在短时间内,不能将患者随意搬动,尽可能降低吸痰率,否则可能会诱发反射性呕吐,从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形成[5]。

3.2.3 清理痰液

咳嗽有利于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与其他异物清除,是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指导患者咳嗽,将痰液排出。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则需采取刺激吸痰措施,在吸痰过程中,要注重操作方法,若操作方式错误,会损伤患者的喉部黏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护理人员也要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状况,了解吸痰指征。

3.2.4 机械通气护理

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理人员要完全掌握无菌操作与吸痰技术,对于吸痰管的选择非常重要,气囊与气管套管被拔除后,要将口腔与气道分泌物充分吸收干净,不能留有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