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绩效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意义
滇池是目前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滇池污染治理已被列入云南省重点督查的20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根据滇池治理长期规划,从2008年到2020年,滇池治理投入资金将突破1,000亿元。由此可见,对滇池的水污染治理进行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环境审计更注重其中的财务审计与合规性审计,而忽视了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云南滇池水污染治理的审计实践,对环境绩效审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推动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现状。英国绩效审计开发了如问题解析法、碰头会法、绘制结构关系图等一系列适合于绩效审计的特殊方法,保证了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英国绩效审计已基本形成体系,正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瑞典国家审计署采用的三种绩效审计方法:目标实现法、控制方法、系统控制方法等。其中,目标实现法是指主要检查环境部门完成法律规定的环境目标的情况,将环境目标作为开展环境审计的起点;控制方法是为保证环境目标的实现国家建立的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某些物质、环境方面的收费、信息披露等方面;系统控制方法,侧重调查各部门为实现环境目标而采取措施以及采取措施的实际效果。
德国环境绩效审计也采取了多种形式:抽样审计、项目审计、重点审计、横向审计、定向审计和措施审计等。
美国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分为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其中,资料收集方法包括采访、调查、观察和查阅档案等;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统计定性和定量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国内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现状。我国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和成熟的方法,仍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其主要观点和方法如下:
1、对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必要性研究。陈正兴认为对环境审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审计学科体系,而且有助于指导环境审计工作的实践。宋尉在深化环境审计的思考中提到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必须了解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才能搞好环境审计。
2、对采用常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常规的审计方法通常也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在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构想中提到开展环境审计的方法,常规的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包括审阅、核对、查询、观察、鉴定、分析性复核等。
3、对借用相关学科方法的研究。关于借用相关学科方法尤其是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的方法,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致。宋尉提到环境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常规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只是这些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应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紧密联系起来。
三、滇池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现状
通过对昆明市政府审计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昆明地方政府几乎没有组织过专门的环境审计工作,在其他工作中伴随进行的环境审计工作的内容极其狭窄。通过对调查的深入分析,滇池水域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我国审计立法不够完善,缺乏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准则指导。目前,我国环境审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现已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律、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但仍然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从滇池水域环境审计的实践看,缺乏环境审计准则的指导与规范使得环境审计工作遇到许多困难。环境审计人员在环境审计中只能借鉴传统的财务审计的方法,然而环境审计同财务审计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例如环境审计有不同于财务审计的目标、方法和程序。财务审计的方法不能满足环境审计的需要,使得环境审计的开展遇到许多困难。
(二)环境审计范围过窄、内容单一。由于我国环境审计开展较迟,目前仍缺少系统的环境审计理论阐述,审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为审计内容过于单一。调查表明滇池水域目前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审计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计环保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财务收支审计当然是环境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环境审计工作不应该局限于此,更多的如环境审计依据、绩效审计、环境经济政策也应当纳入环境审计范围之中。
(三)环境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从滇池水域的环境审计看出,审计人员单独承担专门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任务还有一定困难。环境审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其深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不仅要求审计工作人员懂得审计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一些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环境法规、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从目前审计人员的现状看,还难以适应环境审计的发展要求。
四、加强滇池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初步构想
(一)转变思路,推进绩效审计。对滇池水域进行的环境审计,应该把“评价水污染防治取得的效益――查找效益不高的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水污染防治”作为效益审计的基本思路。在这种思路下,把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作为效益审计的基础和素材,作进一步审计挖掘,对治理效益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水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可以将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使审计项目最终落到效益审计上。
(二)积极探索滇池水污染治理效益审计方法。对于滇池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可以尝试效益审计方法。在搜集数据时,可以采取实地观察、问卷和表格调查等方法获取有关数据,同时还可以借用其他学科领域的分析方法,例如市场价值法(即分析水质变化引起的渔业、农业产值变化)、人力资本法(即分析水质变化导致人类患某些疾病的概率,进而分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机会成本法(即分析水质改善后,取水距离的缩短带来的管道建设成本的降低)等,将环境变化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予以货币化,用以评价水污染治理的环境效益。另外,为了监督评价环保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绩效,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环保指标体系,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对不符合环保指标要求的进行跟踪审计,分清责任,监督环保部门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使环保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积极开展联合审计,逐步提高环境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环境审计既涉及到财务审计,又涉及到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滇池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进修班、组织交流会等形式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合格的环境审计人员队伍。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方法都不会仅限于常规审计方法,它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将会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而其可操作性更强,理论体系也会更加完善,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最后,希望能向社会推广应用这一针对水污染治理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作者单位:1.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长翠.环境审计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J].审计研究,2005.5.
[2]宋尉.深化环境审计的思考[J].现代审计,2003.5.
[3]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4.1.
[4]张文华,钱凤.我国环境审计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
关键词:环境责任;虚拟价值;产业排污;环境污染;广义虚拟经济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5) 03-0030-08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产业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居民的健康与生命,迫使人们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履行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等都是首要任务。为贯彻落实以上几个规划,指导和推进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科技部和环境保护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启动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组织制订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研究编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其中蓝天科技工程是支撑国家深化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科技工作部署。但是,我国产业普遍存在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意排污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区域产业排污造成的环境责任价值呈现出虚拟形态,带有很强的扩散性及不确定性。因此,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及其测度逐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环境压力,研究区域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及其测度方法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Oliver Sheldon(1924)最早提出了社会责任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环境责任从社会责任中分离出来; Ayres和Kneese(1969)研究了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思路;HubertBocken(2006)研究了欧洲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制度,重点研究了环境责任保险定价方法;Lenzenet al.(2007)研究了生产与消费的环境责任计量方法;Rodrigues和Domingos(2008)对生产与消费环境责任计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环境责任计量方法的选择问题;Elizabeth J.Wilsonet al.(2009)研究了碳捕获和碳存储责任机制的评估方法;Julia Martin-Ortega et al.(2011)利用价值等值的方法研究了欧洲环境污染伤害造成的环境责任,并进行了环境责任评估方法的研究;Garcia-Villanueva Luis Antonio et al.(2014)研究了墨西哥城历史上发生的苯污染事故造成的环境责任,并对环境责任进行了评估研究;
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王秋玲(1992)在分析国外环境责任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环境责任与义务发展的新趋势;金慧华(1995)研究了国家的环境责任,对国家与企业的环境责任进行了划分;耿进(1997)分析了环境责任意识与环境责任原则,强调环境责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曾勇等(2001)针对项目层次环境成本核算技术存在的大缺陷,构建了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核算模型;张文学和杨立刚(2003)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环境责任的界定问题;徐祥民和吕霞(2004)分析了区域环境污染的产生根源,并对环境责任确定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林左鸣(2005)开创性的提出建立一个广义虚拟经济的思维框架;林左鸣(2006)从生活价值论角度,来解读财富的属性;王彦亮、林左鸣(2010)认为马克思的研究成果和经济学哲学思想就是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依据;刘喜梅和温桂芳(2012)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观,提出了多维度的能源价值容介态体系;宋建波和李丹妮(2013)分析了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并分析了实践启示;王桂花等(2014)对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进行了界定,构建了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价值的分层模型。
通过以上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回顾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外对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及其测度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国内对这问题虽然有一定的研究,但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在描述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或者介绍或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内的研究多在研究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价值状况,很少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角度研究环境责任虚拟价值的构成,更是缺少对区域产业排污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测度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使得我国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污染治理缺乏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影响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广义虚拟经济学理论去研究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并研究测度环境污染损失虚拟价值的有效方法,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与迫切的研究课题。
二、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分析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环境污染损失虚拟价值度量是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是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义虚拟经济学理论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应用。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是指产业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而且其价值大小具有明显的扩展性、不确定性以及影响持续性特征的价值形态。通过深入分析与创新性探索,确定了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一)环境污染恢复费用
区域产业排污主要是“三废”排放,即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生产中排放的“三废”多含有有毒、有害的元素,需要通过环境治理恢复环境状况,使之达到污染前的环境状况。其治理费用等于“三废”不同类别的治理量与相应治理单价之间的乘积之和。由于“三废”排放的污染量大于实际的排放量,也就是“三废”排放之处具有传染性污染,这就会大大增加环境恢复的费用。需要加强对区域产业“三废”排放的管理,特别是控制排放方式及排放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实际污染面积及污染量,才能够起到控制治理费用的目的。
实际上,环境污染治理的恢复费用与治理时间、治理强度以及治理手段有关,环境污染损失具有扩散性、持续性、传染性的特点,呈现虚拟价值形态。区域产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会按照污染程度或其他的标志区分为不同的种类,每一类排放物的治理费用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按照不同类型污染物数量及其治理单价计算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由于区域产业“三废”排放及其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等环境的复杂性,不同类型排放物以及不同单位的同种污染物的污染治理费用会存在很大差异,其环境污染恢复费用的构成及其测度的大小也有很大不同。
(二)环境污染超额损失承担费用
区域产业排污的复杂性、技术状况、人员素质以及管理状况决定了排污的状况,除此之外还会发生意外事故,这都会容易发生超额排污的结果。从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由于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传递性以及扩散性以及环境治理的及时性等,都会造成超额损失的现象,这就需要生产者承担超额损失。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污染超额损失是指由于“三废”排放所发生的超过正常损失以上的费用。包括:传染性污染损失、环境污染造成的人类健康及其生命损害费用、对动物生物和资源的损害费用及其他损失的总和。主要包括:
1.传染性污染损失费用
传染性污染是指污染物碰到非污染物就扩大污染区域及其规模的现象。由于区域产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具有传染性污染,其污染量远大于排放量,环境治理不仅要恢复“三废”排放的数量,还要治理扩展污染的相关资源数量。实际上,传染性污染数量和治理价格都很难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估计确定。
2.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命的损害费用
区域产业排放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废水及其废渣会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在污染区域内的居民就会遭受身体的伤害,发生疾病需要治疗,发生死亡需要赔偿,这些费用都是由于“三废”排放所产生的扩张性污染损失造成的,呈现虚拟的价值形态,随着环境治理的延续减少其价值,如果不进行治理就会增加其损失。
3.对动物、生物和资源的损害费用
区域产业排污除了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外,还会对排污现场以及附近的生物及资源产生损害。例如:各种动物、庄稼、经济作物、树木、土地、建筑物等。对动物的损害与对人的损失相似,对生物与其他资源的损害要看具体的损耗状况及其影响的范围、时间、程度等。在实际估算时还要考虑污染源的唯一性以及环境和政策的影响等因素。
4.其他扩展性损失费用
区域产业排污污染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除以上分析的内容外,其他的辅、间接性损害不再具体分析,统一归并到其他扩展性损失费用中,确定的原则是与目标区域的排污行为相关,并尽量剔除其他形式污染造成的费用。
(三)环境生态化建设支出费用
区域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除自身“三废”排放污染环境外,其他单位的“三废排放污染”、原有污染的传染、现有环境本身就存在污染等原因造成的环境状况没有达到生态化的要求。生态化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的“末端治理”,它是对环境污染的修复、重建与建设。具体来说,生态化建设是指某一区域环境达到无污染原始状态的恢复过程,这一环境治理目标一般高于当地现有的环境清洁程度,需要在目标区域产业所在地将现有环境状况提升到生态化的治理目标。这部分建设费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取决于当地环境状况与生态化建设目标的差异以及生态化建设的具体水平。
本文所指的区域产业环境生态化建设支出费用是指将目标区域产业所在地环境状况提升到生态化建设要求所需要的建设投资的总额。我国目前尚没有环境生态化建设标准,建设费用的确定需要根据目标区域产业排污、环境污染及污染治理的状况确定。生态化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过程。
(四)环境改良与发展所需投资
本文所指的环境改良与发展是指环境状况提升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为满足人们的享受需求,不断改良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过程。为了满足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测度的要求,本文定义这部分投资是在已经达到生态要求的区域环境,通过环境隐患的改良以及提升环境质量的建设,使环境质量得以提升,从而使得人们居住的环境更加美好,更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人们高层次享受要求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
1.环境隐患改良投资
这种投资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区域环境中存在一些隐患,这些隐患虽然不影响目前的环境质量,可这些隐患一旦爆发不仅会影响未来的环境质量,而且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生命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为了消灭这些隐患,需要进行投资改良,并按照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提升要求进行超前性的建设,使改良工程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起到提升环境质量的目的。
2.环境发展投资
这种投资是指为了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按照科学规划及计划进行的高目标的环境建设投资,这种行为使得原有的环境发生明显的提升,其建设目标与区域发展状况以及投资能力、未来建设规划、人们的需要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实际的环境质量提升投资中,应进行科学论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现有的环境状况,科学地进行建设,促进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对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改良与发展所需要的费用就会不断提高,规范这部分投资对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测度模型构建
(一)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污染治理责任测度模型
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实际上就是环境责任构成中的环境污染治理恢复费用。由于城乡环境污染治理有很大差异,本文将其进行规范,忽略其差异,均视同为复杂程度具有差异的相同性质的环境治理项目。本文将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治理责任,也就是环境污染恢复所需要的费用划分为:原住居民的搬迁费用、耕地的损毁补偿费用、原建筑物拆迁及清理费用、环境绿化维护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五个部分。下面逐项分析其测度方法:
1.原住居民搬迁所需要的费用
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治理项目实施使得原住居民失去了原有的住房和习惯的生活环境,相关责任单位及地方政府应充分考虑其住房的经济补偿。对于搬迁居民住房的经济补偿,我国惯用的方法是以原有住房面积为依据,充分考虑住房的质量、装修和新旧等因素来进行补偿。假定项目的实施使得居民i拆除的住房面积为Si,每平方米住房拆除的补偿价格为Pi,拆迁的居民户数为k户,由于住房质量等因素而考虑的修正系数为γi≥0,则总搬迁费用为:
(1)
2.耕地的损毁补偿费用
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治理项目需要占用耕地,这些耕地是原住居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同时,耕地的占用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其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对于这部分费用也应对其进行补偿。假定环境治理需占用耕地面积X单位,目前单位耕地用于农业生产可得年收入I,年投入C。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可持续性,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单位耕地净收益增长率为ε,考虑资本时间价值,第t年的折现率为R,年限为n,则耕地总补偿费用为:
(2)
3.原建筑物拆迁及清理费用
原建筑物拆迁及清理费用是指环境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拆除区域内的除原住居民住房之外的建筑物,例如废弃厂房等,这需要付出费用。这些建筑物由于破旧等原因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美观,其拆除成本计入环境治理责任虚拟价值。假定此类建筑物面积为Zi,相应建筑物的单位价格为PI,建筑物拆除后的清理费用系数为μ,建筑物的种类为m,则原建筑物拆迁及清理总费用为:
(3)
4.环境治理维护费用
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后,自然条件下,其功效会随时间而降低,甚至造成其他的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维护。环境治理维护费用是指环境治理项目完成后每年为维护这些工程继续发挥功用而花费的成本,它取决于该项目维护的难度。假定环境治理项目的总面积为S,单位面积每年需要的维护费用为Ft,同样第t年的折现率为R,影响年限为n,则环境治理总维护费用为:
(4)
5.其他费用
在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治理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一些其他与环境治理相关的费用,这些费用也是环境责任虚拟价值的有机构成部分。如:公共垃圾处理、局部污染治理等,包含除上述费用以外的所有与环境治理和改善相关的费用,用C5来表示。
根据以上分析,区域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分为五个基本的构成部分,每部分的测算方法都已给出,以代表区域产业环境治理责任,则:
(5)
(二)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污染改善责任测度模型
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改善责任是对生产排污环境治理质量的更高要求,它包括:环境污染超额损失承担的费用、环境生态化建设支出费用和环境改良与发展所需要投资。由于区域产业排污环境治理的复杂性,环境改善责任的计量模型构建如下:
1.环境污染超额损失承担的费用
根据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构成分析结果,环境污染超额损失承担的费用是指超过环境污染恢复成本以上的部分费用,主要是超额污染损失和对居民的伤害损失。区域产业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废水、废气和废渣三种污染物,环境改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三废”污染,降低其污染带来的损失。也有利于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降低疾病的发病概率。假定Wi表示污染物i的超额污染数量,βi表示单位污染物i超额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Hj为疾病j的发病人数,Pj为其平均治疗价格。则环境污染超额损失应承担的费用为:
(6)
2.环境改善的生态化建设支出费用
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污染改善包括环境质量提升的内容,主要是环境生态化建设,具有多种的具体形式,例如:环境绿化、植树、公园修建、体育场馆等。假定区域产业排污环境污染改善的生态化建设项目工程量为Ei,生态化治理工程f的单位改善成本或价格为,则环境生态化建设支出费用可以表示为:
(7)
3.环境改良与发展投资所提升的环境价值
这部分环境责任包括环境改良与发展产生的直接增加的环境价值和间接增加的环境价值两部分。改善与发展环境直接增加的环境价值是指由于环境改善过程中直接节约的费用或增加的价值;改善环境间接增加的环境价值是指由于环境质量提升造成的该区域土地及房地产价格的增长、间接引起的原产业的价值增值以及与环境改善相关的价值增值(旅游等)。假定Vi表示第i项环境改善直接增加的价值,λ为环境价值系数,该区域收益土地和房地产面积为,其单位价格平均上涨;每年与环境相关的价值增值为Tt,同样第t年的折现率为R,则改良与发展环境投资所提升的环境价值为:
(8)
则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改善责任价值可以表示为:
(9)
(三)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综合责任计量模型
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综合责任就是全部责任,也就是各项具体责任之和。实际上,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除了环境治理责任和环境改善责任以外,还有环境发展责任以及两项责任以外的其他责任,综合责任既包含了环境治理责任和环境改进责任,又包含了两项责任以外的其他环境责任。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的综合责任可以表示如下:
(10)
式中:ER为环境责任,C为环境治理责任价值,BE为环境改进责任价值,F为其他环境责任。其他环境责任的计量十分麻烦,实际上它与环境治理责任和环境改善责任关系密切,可以利用这两项责任的计算结果进行估算,考虑一个价值变动系数为s,这个系数可以通过建立关联的方法进行确定。这时区域产业环境综合责任价值可以表示为:
(11)
四、区域产业排污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测度的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数学模型在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度量中的应用,本文选择江苏MV集团公司的环境治理项目作为案例应用研究。该环境治理项目涉及总面积23.702公顷,农居民搬迁户数244户,总人口817人,总耕地面积1225.5亩,目前主要以水稻种植和树木为主。项目拆迁住房面积23595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包括公共卫生间、垃圾集中处理处以及户外娱乐场所等等,共计3647平方米。下面应用本文的区域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测度方法进行应用研究。
(一)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治理责任测度
该项目涉及住房面积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为简化计算,本文取5年为一个时间段,其平均修正系数每5年折旧。耕地面积每亩每年净收益为2000元,且年增长率4%,折现率8%,建筑物的清理费用系数为。环境绿化每年的维护费用为建设费用的12%。应用上述计算式可得各项费用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各种具体环境责任的计算结果,应用本章对区域产业排污环境责任的测度模型,确定本区域产业的环境治理责任为:
(二)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改善责任的测度
根据江苏MV集团公司环境污染治理及其改善的具体方案以及研究收集的相关基础资料,应用
=2167.8+1224.6+382.9+2559.8+262.3=6597.4万元上述构建的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改善责任测度方法,应用以上测度公式就可以确定该区域环境改良项目的环境改善责任价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以上BEi是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各分项的计算结果,根据这些结果以及上述分析的方法,确定该区域环境改善责任为:
BE=C+BE=122.9+290+1545.7=1958.6(万元)
(三)计算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综合价值
根据上述环境治理责任和环境改善责任的测度结果,如果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的综合价值系数为8%,则应用以上的理论与方法,可以计算确定本区域排污的环境责任综合价值为:
=(1+8%)×(6597.40+259.60+1985.60)
=1.08×8815.60=9520.8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本区域生产排污的环境责任为9520.85万元,如果区域生产考虑了这项经济损失,其经济效益就会明显下降。当然,环境污染是生产的伴生物,“三废”排放也是产业生产的一种产出,应正确面对,注意在发生生产的同时,逐步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促进生产环境污染倒“U”趋势的形成。
五、结论与建议
为实现对区域产业排污环境责任虚拟价值的有效测度,本文在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深入研究了区域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将其细分为:环境污染恢复费用、环境污染超额损失承担费用、环境生态化建设支出费用和环境改良与发展所需投资。实际上环境污染恢复费用就是环境治理责任虚拟价值,环境污染超额损失承担费用、环境生态化建设支出费用和环境改良与发展所需投资属于环境改善责任虚拟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测度及其应用研究,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测度结果。区域产业排污环境责任虚拟价值的构成及其测度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长期的修正与完善才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修正与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效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完善区域产业排污的环境责任虚拟价值管理的生态环境。环境建设是环境责任虚拟价值研究的基础,要提高区域产业排污环境责任的测度效果,就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加大环境建设的投入,以不断优化与完善课题研究的生态环境,促进研究效果的不断提高。
2.继续细化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的研究。明确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是实现合理测度的基础,本文的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测度的需要,但由于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研究结果就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还需要未来的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促进区域产业排污环境责任虚拟价值构成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本文分析了目前学者们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研究并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运营服务模式;原因;问题;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我国传统的工业污染治理模式基本上是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排污企业为责任主体开展污染治理。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专业人才不足、管理经验欠缺造成了环保设施安装配置不到位、违法偷排、环保设备的运营效率低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不断提升我国污染治理水平。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献相对较少,大部分是来自一些报刊的报道。
二、关于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文献
从微观上讲,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概念、运营服务模式等方面。
(一)关于第三方治理概念的相关文献
关于第三方治理概念的理解大多是基于排污企业、专业环境服务公司和政府的关系来理解的。如骆建华(2014)[1]认为环境污染第三防治理是指排污企业以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通过付费购买第三方环境服务公司的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并与环保监管部门共同对治理效果进行监督。常杪,杨亮,王世汶(2014)[2]认为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除污染排放者和政府监管者以外,由独立的第三方也就是专业污染治理企业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承担应由污染排放者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并从中获取收益的市场化治理模式。葛察忠,程翠云,董战峰(2014)[3]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由排污者与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通过付费购买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张全(2014)[4]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单位以合同的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委托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即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由排污者自行治理转为第三方机构具体承担治理任务,实行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和运行的有偿服务。
(二)关于运营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
多数学者认为,运营服务模式有两种,即委托治理服务与托管运营服务。如,骆建华(2014)[1]认为根据环境服务企业是否拥有治污设施的产权,可将污染第三方运营服务模式分为“委托治理服务模式”和“托管运营服务模式”。所谓委托治理服务模式是指面向新改建项目的覆盖工程设计、采购、安装、运营全过程,环境服务企业全部或部分拥有治污设施产权。托管运营服务是指针对现有治污装置、设施,环境服务企业不拥有产权,指接受排污企业托管,负责其治污设施运营管理。李静(2014)[5]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运营服务模式的划分也采用的是这种分类方法。
三、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研究主要是从进行第三方治理的原因、第三方治理的难点以及推动第三方治理的建设和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的。
(一)关于第三方治理的原因
张聪(2014)[6]认为,环境污染交由专业化的第三方治理有利于环保部门的监管、有利于排污企业治污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李将辉,高志民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专业化程度比较强,排污企业利用第三方治污有利于提高达标排放率,同时,政府执法部门可以降低执法成本。常杪等(2014)[2]提出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提高治污投资效率;有利于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第三方治理的难点
大部分人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如陈阳(2014)[7]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盈利模式有待细化、治理评价标准和体系不明确、治污排污企业责任界定不清、税收、融资障碍有待进一步扫清。骆建华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障碍有责任转移、税收、融资、经济风险及技术。常杪等提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顺利实施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有排污企业与第三方治理去也谁应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葛察忠、程翠云、董战峰(2014)[3]认为第三方治理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污染治理责任转移问题、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尚未发挥出来、环境污染治理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环境监管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村环境污染专业化治理较少介入。
(三)推动第三方治理的建设和措施
邹春蕾(2014)[8]认为监管严格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供了土壤。张聪(2014)[6]认为,推动第三方治理的专业化和市场化,首先要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其次要有自上而下推行的配套措施,切实推动市场化进程,最后可以通过税收、信贷、融资渠道等多元化手段推动第三方治理。骆建华(2014)[1]对我国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概念、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优势,提出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议,即设立国家环保基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实施环境保险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政府责任等。常杪(2014)等[2]在梳理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对我国环境管理模式转型的影响和意义,提出我国应明确划分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加强政府监管部门执法能力、完善第三方治理主体的评价体系,积极引导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康发展。葛察忠、程翠云、董战峰(2014)[3]从我国法律、市场、监管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当前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需要加快调整和完善的具体政策建议,如做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的顶层设计,培育有利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的市场环境,强化土地、融资、财税等经济政策激励,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试点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任维彤、王一对日本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进行了研究。文章归纳了日本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主要特征,分析总结了其中的先进经验。基于这些先进经验,作者提出了针对中国的意见和建议:(1)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法规,营造全社会依法治污的氛围;(2)培育环境污染治理企业;(3)建立审核、指导和监督机制,规范排污治污企业市场行为;(4)提供金融支持。郭训成(2014)[9]在总结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市政公用事业、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检测、环境监督管理、环保技术方面进行了国内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践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面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山东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就需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展污染治理思想,完善制度规定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努力把环保产业发展成主导产业。刘卫平(2014)[10]从推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方式方面提出了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议,如国家应尽快出台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专项支持政策、探索设立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基金、推动政府和金融机构双方的合作能力建设等。张全(2014)[4]认为完善排污者负责、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排污者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通过经济合同相互制约的市场运行机制,是加快推进环境治理机制改革和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方向。刘超(2015)[11]从制度和法律方面研究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出了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议,即政府应从污染防治市场制度的体系化、环境代执行制度的改进、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和引入环境污染治理等第三方机构等几个方面构建体系完整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四、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从国内相关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大都研究了第三方治理的优点以及如何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而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宏观运行机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方面缺乏相关的研究。我认为宏观的运行机制可以从融资机制、运营机制、税收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来看,融资的类型有BOT模式、PPP模式和ABS模式。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个人认为,环境污染第三防治理更适合PPP模式。但是,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PPP模式融资机制中存在一个难点问题,即政府和私营企业如何分担风险才会激励私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运营机制则可以从委托治理模式和托管运营机制方面进行研究。由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一旦成立和运营,就需要纳税,如果纳税太高,就会影响民营企业进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积极性,因此税收机制应该从减税方面来进行考虑。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我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微观运行机制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如何使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做到双赢。我认为这些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
作者:陈宗雯 刘叶 单位:济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骆建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发展及完善建议[J].环境保护,2014(20):16-19.
[2]常杪,杨亮,王世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应用与面临的挑战[J].环境保护,2014(20):20-22.
[3]葛察忠,程翠云,董战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问题及发展思路探析[J].环境保护,2014(20):28-30.
[4]张全.以第三方治理为方向加快推进环境治理机制改革[J].环境保护,2014(20):31-33.
[5]李静.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当其时]J].经济参考报,2014,5(19):第007版.
[6]张聪.工业治污应走第三方治理之路[J].中国环境报,2014,6(10):第009版.
[7]陈阳.第三方治理:开启治污新模式[J].中国经济导报,2014,7(19):第C01版.
[8]邹春蕾.第三方治污市场化遭遇挑战[J].中国电力报,2014,3(11):第007版.
[9]郭训成.推进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8):34-37.
关键词:室内环境;环境污染;检测;治理
现代人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已经转变了过去重视物质享受的观念,开始向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理念转变。尤其是在室内环境污染检测上。因为长期生活在雾霾的环境下,所以人们迫切的需要为自己营造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空间,所以说室内环境污染检测与治理策略成为现代人最为关心的问题。要是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工作做不好,长时间就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1 室内环境污染的起源
因为物质条件的提高,很多人已经从原有低矮简陋的房屋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室,现代居室也在逐渐的朝装修豪华、配套设施齐全以及家具齐全的方向发展,其实豪华装修以及家具齐全的环境背后隐藏着很多环境污染源,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成为现代人较为重视的问题之一[1]。
上世纪30年代,在装有通风设施的建筑物室内就出现了空气质量不适人群,不适人群主要的症状有:头晕、恶心、呼吸空难以及易感冒和易过敏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进一步认识到了室内环境污染这一新定义。
2 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存在的误区
2.1 认为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只存在于新房装修中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很多人认为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只存在于新房装修中,但是据科学证明一半以上的年数较久的房间都存在有害物质,例如,在地板中会散发出甲醛,一些家具时间久了也会散发出一些污染物。
2.2 过分相信装修材料
装修完以后室内必定会出现很多污染物,所以说很多人都会选择环保材料,但是环保材料真的安全吗?实际上市场上的建筑材料秩序较为混乱,虽然一些建筑材料已经达标但是并不代表这些建筑材料没有问题,其实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只是有害物质含量较低并不代表不含有害物质,因为有害物质是可以不断积累的,时间久了一些建筑材料也会产生污染物[2]。
2.3 单纯采取通风方式去除室内污染物
很多人在装修完房子以后,都会采用通风方式来完成对有害气体的散发。例如,通过通风散发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但是单纯的通风方式并不能让有害气体完全释放,例如甲醛。实践证明甲醛彻底挥发完,需要五年的时间,通风时间较短是不能使得有害气体完全挥发掉。所以说单纯的采取通风方式是不能去除室内污染物的。
2.4 单纯依靠植物来实现净化空气
吊兰、芦荟、绿萝等植物是搬新居的首选,因为这些植物都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分解和吸收作用,但是这些植物生长速度较慢、生长周期较长,并且吸附分解量十分有限,所以说对刚装修完有害物质较多的新房,植物发挥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3]。
2.5 验收合格以后入住危害较大
很多人在验收合格以后就开始搬入新居,事实上验收以后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工程验收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结果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完成检测的,并且那时只包括装修材料所以污染指标较低。但是在验收完以后,会添购一些家具等,这时室内环境质量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说验收以后入住危害较大,而且验收方法也需要改进,首先就要延长检测时间、扩大检测环境范围。
3 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
3.1 环境污染治理产品的选择上要谨慎
其实对室内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不仅仅只有上述提到的那些污染源,有些治理环境质量的产品也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例如,空气清新剂、除味剂、驱除剂等治理产品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元素。但是说明书上并没有明确的注明产品有效成分。用户在不明情况下,选择了一些质量较差的产品,所以说选择环境污染治理产品时一定要慎重。这就要求一些要装修的人们,要更多关注一些环境污染治理产品,以帮助自己选择一款高质量的产品。
3.2 慎重选择环境治理公司
市场上针对室内环境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基本雷同,一般都是采用活性炭吸附、用除味剂以及驱除剂处理有机物,以及利用封闭剂将家具内部的污染物进行封闭,而且所有的污染治理都是按照说明书进行的,治理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因此在治理室内环境污染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的除污产品,而且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看好说明书,在施工时是否可能产生一些有毒气体或者腐蚀性物质,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3.3 简化装修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虽然上述提到通风方式并不能完全去除污染物,但是开窗通风依然是一种最为简单且实用的方法,而且可以在家里养殖一些花草,例如,吊兰、绿萝、虎尾兰、丁香花等植物,来去除室内污染气体。还可以使用一些活性炭以及吸附性较强的材料来完成污染物吸附工作。要是时间久了活性炭吸附力下降,可以采取在阳光下暴晒的方法,再充分使用,以避免造成浪费。简化装修是保证空气质量达标最为有效的方法。现代人过分重视装修,例如为了追求自然风格,大量的使用木质材料,该设计完成以后会更容易产生污染物超标的现象。实际上简单化的装修才是最环保且安全的方式。所以说要想保证空气质量达标就必须转变装修观念。
3.4 做好特殊空间污染物防护工作
特殊空间污染物保护工作主要是针对水电施工行业而言的,因为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以及噪音污染,在完善整个生产工序加强生产环境管理基础上,也要做好局部空间劳动防护工作,而且针对拌合楼出现氨污染物的情况,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防毒保护工作[4]。
3.5 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相关法律
因为我国室内环境检测工作起步较晚,很多人并没认识到室内环境污染检测的重要性。所以要宣传室内环境污染危害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室内环境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相关法律,要对污染度标准以及室内污染物的检测和检测方法进行规定,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相关法律。保证室内环境污染检测与治理措施在一个法律较为健全的环境下进行,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近些年,我国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现代人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更多的人迫切的想为自己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因此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工作上。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人们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策略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可以采用植物吸附法、物理吸附法以及化学吸附,在完成室内环境检测工作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完成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徐火清.浅析室内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8:186-188.
[2]崔岷,贾红霞.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及控制方法[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2,2:35-36.
[3]曾凡丽,王槐,杨海波,等.住宅装修室内环境污染状况调查[J].四川环境,2008,4:48-51.
>> 水环境污染的修复技术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基于环境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与实践路径 俄罗斯的环境污染问题 浅谈输变电的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绿色化 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探讨 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默默无声的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中的以邻为壑 谈环境污染的控制方法 城市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 浅谈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研究 浅谈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估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环境污染背后的“公地悲剧” 试论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reme;堪萨斯州环境与健康局http://kdheks.gov/ber/。
21世纪的环境污染修复教学,融入了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将传统的环境污染修复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4,5]。当然,掌握这些技术,并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技术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们,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结语
我们在“环境污染修复”教学中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比如:制定了“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科研素质为最终培养目的”的环境污染修复课程目标;修订了教学计划;调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制作了教学多媒体课件;初步开设了综合设计性研讨课程;为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自主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了很好的尝试,为现在和今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教学改革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亚洁,刘光萍,王学刚,李江.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191-193.
[2]史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50-2.
[3]于立权,马金柱,于永忠,崔玉东.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药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3,9(3):150-151,155.
[4]王斌,黄健文.现代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