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工程的定义

物流工程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工程的定义

物流工程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物流工程的定义范文第2篇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br>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JavaTM EE;WebService;大型物流;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4-1578-03

Implementation of Logistic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JavaTM EE and WebService Technology

ZHAO Ji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 With being widely used in modern logistics,JavaTMEE and WebService technology is becoming the main technology in distributed-web software developing. This thesi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JavaTMEE and WebService technology. This paper has designed a model of secure logist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lso provides the scheme of realization based on JavaTMEE platform.

Key words: JavaTM EE; webservice; logistic information system

1 前言

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成为了判定现代物流企业成熟度的关键因素。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设计并构建出灵活、功能强大和高质量的信息系统。JavaTMEE (Java2 Enterprise Edition)是SUN公司定义的一个开发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的规范。J2EE是在分布式环境中的一种体系结构,它提供了一种基于组件的设计、开发、集成、部署企业应用系统的方法。作为当前企业构建应用平台的首选架构,它是目前主流的企业分布式架构平台。WebServices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应用程序之间通信的接口技术,它构建于通行的Internet标准协议栈之上,提供了一种B2B应用程序的耦合方式。Web Services的基本思想是把软件当作一种服务。开发者可以使用JavaTMEE平台、WebServices技术开发出设计良好的系统。

2 J2EE体系架构概述

从整体上讲,J2EE 是使用 Java 技术开发企业级应用的一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而不是现成的产品,它是一种利用 Java2 平台来简化诸多与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他的主要技术目标是:为企业应用系统提供具有高度可移植性和兼容性的安全平台。J2EE 为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他通过提供企业计算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使部署在 J2EE 平台上的多层应用实现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J2EE 平台应用各种不同的应用组件(如 Servlet,JSP,EJB),它们构成了应用的主体。J2EE 平台提供的应用服务(如 JDBC,JTS,JNDI),这些服务保证并促进组件的良好运行。J2EE 的应用通信技术(如 RMI,JMSJavaMail)在平台底层实现机器和程序之间的信息传递。J2EE 平台应用多层分布式结构来构造企业应用。企业应用的逻辑根据其功能而分布到不同的 J2EE组件中,组成 J2EE 应用程序的各种 J2EE 组件根据它所在的层被到不同的机器上。在 J2EE 的应用平台中一般分为以下四层:

1) 客户层:客户层组件运行在客户机上;

2) cWeb 层:Web 层组件运行在 J2EE 服务器上;

3) 业务逻辑层:作为解决或满足某个特定业务领域的需要的逻辑的业务代码由运行在业务层的 EJB 来执行;

4) 企业信息系统层(EIS):运行在 EIS 服务器上。EIS 服务器运行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大型事务处理、数据库系统及其他遗留信息系统。J2EE 组件可以通过访问 EIS 来取得数据库连接,这也是 EIS 层应用最多的一种形式。

J2EE 平台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作为企业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标准,J2EE由一系列的企业应用开发技术实现。J2EE技术框架可以分为三部分:组件技术、服务技术和通信技术。整个J2EE技术框架体系如图2 所示。

3 WebService核心技术及Web安全技术

3.1 WebService核心技术

WebServices是一个面向服务的环境,从体系结构上看,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服务者通过三种基本操作有机的联结在一起协同工作。三种基本操作用Web Services技术组件实现,Web Services的组件基本部分包括HTTP,XML,SOAP,UDDI,WSDL。服务使用UDDI,查找使用UDDI和WSDL的组合,绑定服务使用WSDL和SOAP。数据交换和表示的标准语言XML与UDDI,WSDL,SOAP标准实现了WebService 。图3描述了WebServices所使用的核心技术。

WebServices核心技术包括:

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Integration):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标准定义了Web服务的与查找的方法。UDDI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商业注册中心的方法,UDDI注册中心由UDDI规范的一种或多种实现组成,它们可以相互操作以共享注册中心数据,合在一起就形成了UDDI业务注册中心。该业务注册中心维护了一个企业和企业提供的Web服务的全球目录,其中的信息描述格式是基于通用的XML格式的。业务注册是UDDI的核心组件,它用一个XML文档来描述企业及其提供的Web服务。在UDDI协议中,注册信息包含四种数据结构:Business Entity,Business Service,Binding Template,Tmodel。

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用于描述Web服务的接口和功能。一个WSDL文档将服务定义为成一个能交换消息的通信端点的集合,或者端口的集合。在WSDL中,作为一个网络端点的集合,Web服务的端点及消息的抽象定义与它们具体的网络实现和数据格式绑定是分离的。这样就可以重用这些抽象定义:1) 消息,需要交换的数据的抽象描述;2) 端口类型,操作的抽象集合。针对一个特定端口类型的具体协议和数据格式规范构成一个可重用的绑定。一个端口定义成网络地址和可重用的绑定的联接,端口的集合定义为服务。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定义了如何使用XML在分布式环境中传递结构化信息。它本身没有定义任何应用程序语义(如编程模型和特定语义的实现),但通过提供模块化的打包模型和模块中数据的编码规则,定义了一个可以表示应用程序语义的简单机制。就是这种与特定语义无关的机制使得SOAP能够用于从消息传递到RPC的各种系统。SOAP由三部分组成:消息框架、编码规则和RPC机制。SOAP消息包括以下三部分:1) EnvelopeEnvelope元素是SOAP消息的最上层元素。2) Header 可选元素,它提供了一种扩展机制,除Body元素传输的消息语义外,允许任何类型的信息存在,WS Security的元素便是放在SOAPHeader:中。3) Body Body元素用于包含SOAP请求或应答。 SOAP还定义了下面几个属性:1) encodingStyle指定SOAP消息的串行化规则(数据元素的编码规则),它可出现在任何一个元素中,作用于该元素及其没有指定encodingStyle的子元素。2) Actor一个SOAP消息在到达最终接收点之前,可能会经过多个中间处理者,Actor属性用于指示Header元素的接收者。3) mustUnderstand用来指示一个Header元素对于接收者是强制性的还是可选的,若为强制性的,接收者必须能够处理此Header元素,否则处理必须失败;若为可选的,则接收者可选择对此Header元素是否进行处理。

3.2 Web服务安全技术

安全的Web服务是Web服务成功的必要保证。但众所周知的是,Web服务使用XML来进行数据交换,而XML在默认情况下是明文编码的;同时,大部分Web服务使用HTTP协议作为传输协议,同样,HTTP也是使用明文方式来传输数据的。这就造成了在不加密的传输协议上传输不加密的信息,从而使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受到威胁。作为企业级的应用,以上的方式不能满足下列安全性基本要求:

1) 数据在因特网上传播时不应该被第三方看到;

2) 双方必须能够确定消息的来源;

3) 双方必须能够确定被传送的数据没有被篡改。

为保证Web服务的完整性和保密性,IBM和Microsoft共同定义了一个Web服务安全模型,WS-Security则为此安全模型的核心。模型结构如图4所示。

WS-Security 描述了如何为SOAP消息附加签名和加密头部,以及如何为SOAP消息附加二进制编码的安全令牌。XML签名和安全令牌联合保证了数据完整性。SOAP消息的保密性则由XML加密和安全令牌共同提供。

1) WS-Policy WS-Trust描述了建立直接或间接信任关系模型(包括在第三方和中介体之间)。

2) WS-Privacy 定义了Web服务中如伺表述个人隐私政策。

3) WS-ScureConversation记述相互交换的信息的管理及认证方法。

4) WS-Federation记述在不同环境下管理及从中协调信赖关系的方法。

5) WS-Authorization定义Web服务管理认证数据及政策的方法。

4 基于安全的物流信息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如图5所示。

系统针对物流帐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建立一个安全的物流信息系统。模型中牵涉到物流信息管理中心、物流企业、政府统计局、信任服务中心、UDDI服务器等五个实体。在模型中假设模型中牵涉到物流信息管理中心、物流企业、政府统计局、信任服务中心都应分别拥有一对密钥,在信任服务中心进行了注册,利用PKI来解决企业之间的身份认证问题。

系统是基于XML技术的Web服务体系结构。安全性上是基于PKI的,在PKI的访问和集成上采用了XKMS规范,将许多个PKI协议和数据格式替换成一个基于XML的协议,以此来确保用户的身份有效性。

5 系统设计

5.1 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针对成都市大型物流信息的统计与管理,其用户为成都市各大中小型物流企业、成都市统计局。系统功能构成模块如图6所示。

系统实现的功能有:

1) 物流企业信息上报对物流企业信息上报要求系统能够提供以下功能:对企业自身的注册及信息具体化、对物流统计年月周报表的填报提交、按照审核意见在所得权限内修正或重提交。

2) 针对物流企业的管理对物流企业的管理要求系统能够提供以下功能:市政府相关部门对物流企业的注册管理、提供对物流企业的通知功能。

3) 对物流信息的统计管理对物流信息的统计管理要求系统能够提供以下的功能:对统计报表的设计改动、对上报信息的审核批准、对已有信息的数学统计、公共查询功能。

4) 对客户身份的安全性认证

5.2 系统数据库设计

系统选用Miicrosoft SQLSERVER-2000作为系统后台数据库支持。

系统数据库结构:

1) 基础资料表:物流企业信息表、客户身份表、管理员身份表。

2) 报表设计表:对应于15种报表的字段设计表15张。

3) 报表数据表: 对应于15种报表具体存储企业财务信息的数据表15张。

5.3 系统实现

系统的开发是基于JavaTMEE的,J2EE1.4新增加的技术大部分和Web服务相关。在J2EE 1.4平台下,开发、部署、发现Web服务变得非常方便。J2EE平台的优点(可扩展性、可靠性、开放性)尤其适用于Web服务的开发。因此本系统采用了J2EE平台来开发。

Web服务可以使用(WSDL )Web服务描述语言)定义,也可以使用Java接口定义。在定义Web服务时,同时定义出Web服务的端点接口(Endpoint Interface ),服务端点接口是一个由JAX-RPC规范指定的Java接口,这个接口扩展javax.rmi.Remote接口,这个接口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

public interface CertService extends Remote

{

/*返回用户提供的信息。*/

public String cent (String Scert)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6 结束语

本系统是基于J2EE与WebService技术的大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使用以上技术实现了松耦合系统架构,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

参考文献:

[1] Ball J,Carson D,Evans I,et al.The JavaTM EE 5 Tutorial[Z].Sun Microsystems,Inc.

[2] Alur D,Malks D,Crupi J,et al.Core J2EE Patterns - Best Practices and Design Strategies[Z].

[3] Designing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With the Java 2 Platform[M].Enterprise Edition Copyrignt Sun Microsystems,Inc.

物流工程的定义范文第4篇

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大生产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世界的物质财富,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消耗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有损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污染物。人类以稀释排放、末端治理等手段加以控制, 但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迅速扩展, 污染物急剧增加,人类逐步认识到以开发替代产品、调整工艺过程、优化系统配置, 使污染物减至最少。

清洁生产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欧洲产生,于80年代在美国发展成为清洁生产审核,并迅速风行全球。国际公认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是: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 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淘汰有毒材料,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清洁生产所作的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由此可见,我国的清洁生产定义不仅吸收了国际公认定义的优点,而且增加了对实现手段的阐述。我国的法律将清洁生产定位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颇为狭隘。如能将其作为介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间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既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点,又表明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间的承继关系,似乎更为合理。

逆向物流这一名词,最早见于Lambert和Stock1981年提出的逆向物流概念。目前,关于逆向物流的定义,国外学者及研究机构有不同的表述。1989年Murphy和Poist把逆向物流定义为货物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流动。1998年,Carter和Ellram认为,逆向物流是指物品在渠道成员间的反向传递过程,即从产品消费地(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的客户)到产品来源地的物理性流动。企业通过这一过程中的物料再循环、再利用, 使其在环境管理方面更有成效。到了1999年,Rogers博士和Tibben-Lembke博士认为,逆向物流是:为重新获取产品的价值或使其得到正确处置,产品从其消费地到来源地的移动过程。他们认为,逆向物流的配送系统是由人、过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承运商组成的集合。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物品从终结地到来源地的流动。该定义被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所采用,成为比较统一的一个定义。

上述各定义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关于逆向物流的内涵是基本相同的。逆向物流的内涵可以从逆向物流的对象、流动目的和活动构成等方面来说明:一是从流动对象看,逆向物流是产品、产品运输容器、包装材料及相关信息,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地沿供应链渠道的“反向”流动过程;二是从流动的目的看,逆向物流是为了重新获得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对最终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置;三是从物流活动构成看,为实现逆向物流的目的,逆向物流应该包括对产品或包装物的回收、重用、翻新、改制、再生循环和垃圾填埋等形式。尽管逆向物流是指物资的逆向流动,但同时又伴随着信息流、资金流,它与正向物流无缝对接而使整个物流系统成为一个闭环。

二、清洁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

从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基本过程出发,明确清洁生产的内容,基本包括四大块,即从产品、服务设计入手,实施绿色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提供服务过程清洁化、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并对产生废料进行综合治理,循环使用。依次可以看出清洁生产是一个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全程实施的过程,是全方位实施治理过程。

1.运用并行工程,进行绿色设计

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利用,直至再生的整个寿命周期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经过市场调整、市场预测、经营决策后,形成产品、服务的概念,在对其进行设计中,要运用并行工程原理,在保证产品、服务功能、质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这一整体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等问题,实施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

绿色设计要遵守的原则是:产品、服务使用能源、材料最科学、最合理、最少量;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力求做到产生废弃物最低排放;产品和服务对生产者、提供者及使用者形成最小危害;最终废弃物可以化解为无害物等。

目前绿色设计的最常用方法有:回收性设计、面向拆卸性设计、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面向服务的设计、产品的成本分析设计、产品、服务生命周期评估设计等,计算机网络的实施,使绿色设计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快速。有专家估计,在未来10年中,绿色设计将会推广到所有产品的设计或重新设计中。

2.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选择使用清洁生产的能源和原材料。使用清洁能源的含义是:对常规能源的清洁使用,如采用洁净煤技术,逐步提高液体燃料、天然气的实用比例;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水力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积极研究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等等。

对待清洁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要选择加工能耗低、污染少的材料;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以便于回收再利用;尽量采用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有辐射作用的材料。所有材料应易于利用、回收、再制造和降解。要减少稀有材料的使用,多选择代用品材料。

选择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属于绿色设计后清洁生产的前端内容,十分关键和重要,材料和能源选择不好,本身带来的污染就十分严重,也为以后的生产转换和使用带来极大的麻烦,加大了污染、危害治理的工作量,后果比较严重。

3.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清洁化

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清洁化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中间环节,在这一环节应集中关注的问题是:认真改进生产、服务的总体布局,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有利于实行循环经济的角度,规划生产布局,压缩、砍掉污染严重的产业、产品、服务,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合理调整生产配方;开发新产品;大力筹集资金、引进技术,更新改造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等。让产品、服务提供过程中清洁化,减少污染。

4.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并对产生的废料进行综合治理

这是清洁生产的末端环节,要把绿色产品、绿色服务提供给用户和社会;对生产及使用后的废料进行综合回收、治理;要积极开发副产品,让循环经济真正运作起来,形成良性的循环。

绿色产品是指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资源利用率高,消耗能源低,对环境污染无害及危害极少的产品。透过这一概念,绿色产品强调三点。其一产品生产过程以能源和材料为主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不对环境造成危害,这实际上与清洁生产第三阶段内容是一致的。其二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使用者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其三是产品在使用后废弃处理时及其后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三、逆向物流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逆向物流是一种延伸的独特的服务产品, 能帮助企业通过逆向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实现产品差异化战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提出了整体产品的概念,整体产品是指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顾客某种需求和利益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包含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三个层次。从本质上说,逆向物流处理的是顾客满意问题,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因此可以认为,逆向物流本身就是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一种独特的延伸产品。

二是逆向物流影响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开发,除了技术和市场外,还与逆向物流中的原材料采购及合理的成本有密切的关系。先进的逆向物流管理,不仅能减少新产品开发成本,而且能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产品设计迎合市场需求。新产品在设计上考虑包装的材料的可回收性、可再用性等,都应符合降低逆向物流成本、方便货物回收处理的要求。如果产品在搬运和储存方面有特殊要求,也要在设计和开发中予以适当考虑。

四、结论

通过清洁生产方式和企业逆向物流了解,我们看到只有将两种紧密的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清洁生产方式可实现循环经济,降低物流成本,特别是逆向物流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逆向物流可进一步的促进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考虑清洁生产的问题,能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公司利润,通过逆向物流还加深了供需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成为它们的关系纽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之,清洁生产方式和企业逆向物流的协同发展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正向物流充分结合,利用正向物流活动积累的经验和大量的基础设施来进行逆向物流活动,开发综合性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来强,清洁生产方式和企业逆向物流的重要地位已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贺生超:逆向物流对企业营销的影响[J].管理科学

[2]黄桂红:论逆向物流与企业营销的协同发展[J].流通经济

物流工程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中心;拣货流程;实际应用

一、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节约物质资源和降低劳动力消耗来提高利润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降低商品成本中的物流费用,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当前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以批量为特征的市场逐渐细化,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愈来愈高,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特征愈加明显。物流的发展向着“价值链物流方向转变,使所有的产品在流动中实现最优化。

二、配送中心概况分析

(1)配送的定义。按《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定义的配送: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集货、加工、分货、拣选、组配、配货、送货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2)配送中心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规定,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和组织,应复合下列条件:一是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二是配送功能健全;三是完善的信息网络;四是辐射范围小;五是多品种,小批量;六是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物流企业操作指南标准的定义:“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3)配送中心的作用。在没有配送中心的情况下,物流系统的结构比较混乱复杂,造成配送效率低下、复作业增多、物流资源浪费、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一系列弊端(图1),在构建的配送中心之后,物流系统的结构变得简洁清晰,完善了输送和整个物流系统、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多品种小批量可集中发货、通过集中库存,可使企业实现降低库存或零库存、简化订单手续,方便客户采购、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图2)。

(4)配送中心的功能。配送中心与传统的仓库、运输是不一样的,一般的仓库只重视商品的储存保管,一般传统的运输出只是提供商品运输配送而已,而配送中心是重视商品流通的全方位功能,同时具有商品储存保管、流通行销、分拣配送、流通加工及信息提供的功能。

三、仓储企业的flexsim拣货仿真评价

flexsim 由位于美国的flexsim software products公司出品,是一款相对较新的商业化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软件。flexsim 已成功地应用在多个领域,特别适合于生产制造、仓储配送、交通运输等物流系统领域。flexsim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具有开放式的柔性仿真平台,贴近现代的建模思想和用户需求,在高校、科研和企业领域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它保留了许多对外的接口,可以方便地与外界系统进行信息的交换它基于c++平台,高级丌发用户可以直接使用c语言来创建和修改对象以及控制对象的行为活动,还可以使用c++语言实现动态布局,提供自动化建模的可能性。物流系统仿真一般步骤为调研系统、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输出、系统方案分析、修改系统参数、重复仿真运行和分析,直至仿真结束。

四、总结

在设计配送中心时分拣货环节是主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拣货成本占配送中心总成本的60%以上,拣货时间占配送中心作业总时间的30%~40%。利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规划、建设和评估可以避免建设和运营的盲目性,应该大力发展对模拟设计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对flexsim系统仿真软件在配送中心分拣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目的是为企业进行最优化管理带来极大的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岑运华,苑云英译.有安健二按需物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