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健康教育 临床观察

Health education after cerebral angiography technique complica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Yang QiongLiLi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in front of the technique the health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complication occurs after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technique. Methods:January,2009 - February,2010 the good cerebral angiography technique 64 example patient,stochastically divides into the study team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examples carry on in front of the technique for the study team the health education,24 examples carry on general nursing for the control group,has the technique after two groups the complication situation. Results:The study team patients carry on the surgery the compliance,cooperative,after enhances the technique to nurse the quality greatly,after its technique the complication has the obvious reduction. Conclusion::In front of the technique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has the vit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technique.

Keywords:The cerebral angiographyHealth educa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69-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2月共有64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年龄15-75岁,男,34例,女,30例,短暂性脑缺血48例,脑梗塞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其中重症者6例,根据住院号,按数字表随机分类,40例为研究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24例为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进行,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护理的自觉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多。

2 健康教育

2.1 病区内设有脑血管造影专用宣传栏,用文字、彩图形式简述科室脑血管造影实施情况,技术力量,负责医师简介等。病房内挂有健康教育宣传册,内置脑血管造影术前,术后相关健康教育处方,让患者对脑血管造影术有初步的认识,减少陌生感。

2.2 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宣教,护士热情对待,耐心细致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护士长,科主任,疾病诊断,检查项目,治疗情况,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主动告知相关疾病信息与心理需求。

2.3 脑血管造影医师术前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视频教育,影像学幻灯的播放,让患者及家属通过视频了解何谓脑血管造影术,手术的全过程,如何进行麻醉,如何将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如何注射造影剂等。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了解动脉的开通程度,解剖形态、有无移位、闭塞、有无异常血管以及自颈部至颅内的血流情况[1]。使患者消除陌生,恐惧不安的心理。

2.4 实例介绍:已实施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说出自身的感受,术中、术后护理情况及配合情况,并相互交流经验,使其坚定信心。

2.5 术前健康教育。①术前由责任护士做好术前指导,解释有关手术、麻醉情况。常规备皮,清洁皮肤,剔去穿刺部位毛发,范围为双侧股动脉周围30MM以上,并备用盐袋,毛巾2条。由于多数患者对介入手术了解不多,因此做好耐心细心的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手术只要进行轻度镇静、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导向主动脉弓,注射造影剂后可使主动脉弓及各大动脉的起源都显影(此时病人会感到一阵灼热不适感)。②保障患者充足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以最佳状态迎接介入手术。③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有严重出血倾向,了解患者对造影剂、麻醉剂的过敏史,并做好记录[2]。④协助患者完成凝血常规,出、凝时间及其他相关检查。⑤要求手术前一天进食减少,术前4h内禁食,6小时禁饮。

2.6 演示术后护理,做好健康教育。

①术后6h造影或12小时内穿刺点加压沙袋包扎,在此期间一般采取平卧位,穿刺下肢严格制动并不能翻身。6―12h后去除盐袋,查看包扎处松紧情况应可插入2-3指。②每小时观察记录穿刺点有无出血、青紫、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部皮肤的色泽、温度[3],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③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④术前1天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引起术后尿潴留。

3 结果

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通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表明有明显差异性,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护理的自觉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多。

4 结论

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生物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是人们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4]。全脑血管造影术不仅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检查,也是神经内科非常重要的一种诊疗检查[5]。大多数患者接收能力差,不易接受脑血管造影术,且术后并发症多。本文选择脑血管造影病人64例,其中40例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采取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主动、积极、系统地术前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脑血管造影术的相关知识,满足病人造影前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大大提高病人依从性,有效改善了心理功能,完善术前准备,为手术的实施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起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脑血管造影诊断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P221

[2] 脑血管造影诊断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19章.神经血管造影诊断学基本技术,P421

[3] 候颖,护士进修杂志,2008.10.经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护理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这一富贵病已然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而且在中青年人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是4%,到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0%[1]。据估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有八千万到一亿之多,且每天都在不断增加之中。调查研究显示,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结构的变化,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营养代谢病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年位列我国居民疾病十大死因前列,可见糖尿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生命。不仅如此,糖尿病病因复杂,并发症繁多,治疗较为困难,增加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1糖尿病简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异常引起的,引发机体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以血糖异常增高为特征。糖尿病基本可分为四类:1型即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3型即其他型或特异型和4型即妊娠糖尿病。1型多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自身胰岛素缺乏,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以维系正常代谢活动。2型多发于中老年人,其自身胰岛素水平可能偏低、正常或偏高,多数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IR)导致的。1、2型糖尿病合称为原发性糖尿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缺陷、肥胖、环境等多因素有关,目前的研究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可占糖尿病发病人数的90%左右。3型、4型糖尿病较为特殊,且临床发病率低,本文不做详述,重点针对原发性糖尿病进行阐述。

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是指“体重减少” [2]。另外由于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症,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抑郁症等,可致使患者残疾(失明、截肢等)或死亡。

2糖尿病健康教育普及的意义

糖尿病的治疗重在长期坚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疗,主要包括:严格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病情监测,合理用药;坚持适量运动和休息等,各方因素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像是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较常发生,此时需慎重用药,因为部分降压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发生作用,影响胰岛素释放或是抑制血糖。及早的控制糖尿病,其视网膜病变可得到控制,肾脏的早期病变可逆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也可恢复正常[3]。可以说糖尿病并发症预防胜于治疗,治疗重在早治疗。

糖尿病带给患者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痛苦,很多患者吃不好睡不好,总是担心自己的血糖升高或是害怕并发症。同时,糖尿病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绝大多数患者及未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对于糖尿病的了解不够,这才致使人们对于糖尿病及其治疗有着不同的错误认识,才会为其防治劳心伤神[4]。

这种现象深刻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没有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普及还需加大力度,要让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治疗,应该怎么吃怎么做,让他们的心里“有底”,打消心理负担,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在所有疾病中糖尿病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最大,对于那些尚未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特别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我们也应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到糖尿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着力控制糖尿病的发生率。

3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的应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治愈或是发生急性并发症而死亡,绝大多数都必须终身服药。糖尿病的治疗不能盲从也不能着急,只有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才能让患者除每天服药外,享受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但如果治疗不全面不合理发生并发症,甚至致残,患者及其家属都将苦不堪言,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

糖尿病的治疗除了药物调节血糖外,更多的在于患者自身生活上的调整,调整饮食,作息时间,生活状态等等,而这些都是我们医护工作者无法去督促和控制的,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护理中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必要。

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糖尿病治疗这一持久战,相信糖尿病是能够控制的但是必须长期坚持治疗[5]。其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要让患者们坚信在目前糖尿病没有所谓的特效药,不能盲目的相信虚假药物广告的夸大或是不实的宣传而受骗上当,蒙受更多的痛苦。再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教会糖尿病患者对抗糖尿病的有效武器,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健康教育应让广大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教会患者如何控制饮食合理膳食,针对不同的症状和并发症应选择何种运动方式等等,让患者学会随时进行自我监测,记录自己的血糖尿糖水平,使用药物有关信息,日常和突发的症状等,建立自己的血糖监测日记,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利用血糖监测日记所记录的完整信息,与医生讨论治疗方案和用药的调整情况。

另外,对于广大健康人群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所以说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而其一旦出现症状,其发病已经很长时间了。所以人人都应该了解糖尿病,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糖尿病。

当前,我们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较之以往更为便利,方式也更加多样化:1)医护工作者和患者的咨询沟通;2)医院组织的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等活动;3)糖尿病患者之间以及糖尿病患者自发组成的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4)与社区、单位合作开展糖尿病健康咨询会以及糖尿病知识宣传展;5)打破地域限制,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和专家咨询。借由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展开,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更深入的了解到糖尿病的护理知识,更多的潜在糖尿病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可以预见今后,糖尿病健康教育将发展成为我国居民调整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指导,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天泉主编 科学治疗糖尿病[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成都),2008

[2]刘宁宁 糖尿病基因与糖尿病防治[J]. 百科知识,2008(6)

[3]顾经宇,朱大龙,刘超 这样征服糖尿病[M]. 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7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养 基本途径

随着各国医学发展之间的联系的日益密切,各种医学类学术交流逐渐增多。我国也从其他国家医学发展中认识到一个问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医学院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被合并进入综合性较强的大学,从而获得了较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但是,我国的医学人文科学还不能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总结出了几点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理论结合实际,关注社会、医疗问题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师要重视社会和医疗问题,并把这些实例纳入教程,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过去那种空谈理论的革新,改变了以往坐而论道的局面,真正使医生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增强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使医学生能够解决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理论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周末以及节假日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社会考察,职业体验以及勤工俭学等活动;另外,还可以到敬老院以及社会福利院等慈善部门参加义务劳动,体会社会生活的艰辛。当然,尤其要重视医德医风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医德医风交流研讨会,不断更新学生的观念,共同进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馆,如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等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在真实、惨烈的场景面前自然会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醒学生们勿忘国耻。除了这些惨烈的场面,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下新科技的产生及发展,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的发展进步,为祖国的强大、腾飞而欢欣鼓舞,激发学生们成为国家栋梁的决心。

仅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不够的,学生们还要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各级医疗机构调查研究,对村民进行健康普及教育,实现人人了解健康知识。学生们深入基层,能够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切实缓解基层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情况。另外,医学生在基层能够了解最真实的社会,有利于他们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的情感,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基层的医疗条件也同时提醒他们医学生的就业机会并不都在大都市,在基层医院一样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医生对心理健康的要求极高,想要做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此外,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还有承受挫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都将列入医学生培养的课程。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他们要解救的不仅是患者生理上的病症,更重要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不能忽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授课体系,针对学生的心理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指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学校应积极推广心理健康,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在校园内成立学生工作中心和心理咨询处,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在各个层面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机制,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心理咨询,同时心理咨询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心理咨询是高校必备地基础设施之一,是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定期进行专业讲座,使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改革临床医学教学内容,探索和寻找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帮助医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医学院校的知名度。

三、改革考核方式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考核模式仍然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评价的过程中,考核分数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但是,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的是思想教育,考核无法对其进行评估。因此,要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创新考核模式。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采取了四六分的新制度,即将学生的专业素质考核总分数的60%记为总成绩,将日常的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纳入40%的考核成绩。有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因此,在设计试卷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将分值侧重于案例分析、简述等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学生无法从课本中寻找到标准的答案,只能自己归纳总结,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考察的难度。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使教育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并不是理论的简单教育,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更多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实践。应当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02).

[2]谭宗梅,张小健,陈霖柏.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课教学内容科学体系构建的思考――兼谈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课教学内容的改革[J].大家,2012,(09).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弱势群体 教育 管理

社会的发展转型使得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差异巨大,资源占有的匮乏和个体的不足而形成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备受关注人群。在大学生中,对于弱势群体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关系校园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简述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由于家庭原因、自身因素和成长经历及环境的不同,在教育、经济等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生存状态与大学生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称之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一、家庭原因;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恶化,甚至家庭解体,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对大学生造成深刻而严重的生活影响和心理影响。二、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大学生自身生理条件与正常人群发生负向偏离,或者有身体病变或残疾,会使大学生产生行为和心理的失调或障碍;另外,各种剧烈的竞争是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重要诱因。三、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更加不均衡,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原因相互交织并互相发生作用,很难割裂原因进行分类,根据其表现大致可分为经济困难型、人际交往不良型、心理脆弱型、竞争能力不佳型、适应能力差等几类,针对这几种类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教育对策

针对不同弱势群体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针和对策做好管理、引导和教育,促使该群体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目前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事件,绝大多数是这一类学生引起的。学校各部门需高度重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教育疏导、压力缓解和必要的扶助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作用

学校应建立能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长效机制,解决辅导员队伍的生活保障、办公条件、职称晋升、进修培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思想政治、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转移知识的培训,建设一支有能力、有干劲、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管理,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管理意义重大。辅导员心系学生、了解学生,才可能引导和协助弱势群体解决遇到的困难,化解矛盾,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保障。

(三)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生干部在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与这些同学朝夕相处,对其情况最为了解。应选派和培养热心、能力强、关心他人的班干部,班干部要对弱势群体的同学做到心中有数,对他们的举动要特别留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并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及时和辅导员或相关老师沟通。

(四)强化班级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弱势群体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强化将弱势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重点的意识,在工作各个环节和内容首先考虑到弱势群体学生的反应。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对于情况特殊、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并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方式进行帮助、辅导和教育。

(五)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座谈会、报告会、才艺表演、经验交流会、体育活动、主题团日活动、郊游活动等,为弱势群体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平台,使同学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消除人际障碍,满足弱势群体的归属需要和交往需要,形成活泼向上、携手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完成其对自身的健康人格的塑造。

(六)做好助学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和师生互助等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勤工助学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建立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制度和补助审批制度,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贫困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

(七)健全心理健康辅导和帮助机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员和学生心理信息员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防范和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监督、预警。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弱势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

(八)做好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模式。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让他们找准定位,养成正确的择业观。二是要加强信息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用人信息的互动,形成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三是要加强市场调研,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评估,让学生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能力与资源准备。

三、结论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教育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和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应切实关注并从各方面做好弱势群体的各项管理教育工作。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支持,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康成长为四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文余,胡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2]胡伟国.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池沛,吴永慧.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11(14).

[4]胡秀英.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5]杨在华.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 教育与现代化,2007(2).

[6]杨建超,孟庆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弱势水平的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7]程荣晖.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与危机干预. 教育探索,2010(6).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抛锚式教学;教学策略;应用分析

教育学课程是师范类院校以及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基本课程,也是教师任职之前的必修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教育学的质量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很多院校针对教育学课程也做出了相应的优化,但是教育学课程质量却没有明显的提升,本文将对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抛锚式教学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分析

西方一些国家对于抛锚式教学研究是比较早的,抛锚式教学的含义就是把学生引入到真实情景当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抛锚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比传统教学效率更高,传统教学的讲授法无法使学生感同身受,在教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使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标,抛锚式教学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转变,教育学课程教学中也不再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抛锚式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教学材料的主动收集,并且能够自主的完成学习,促进课程进度的提升。由此可见,抛锚式教学对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促进整体课程改革的发展。

二、简述抛锚式教学的概念

周围的环境会对学习者起到影响的作用,并且对学习者的知识体系构建起到引导作用,在教育学进行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并且是以自己的学习经验而展开教学的,而抛锚式教学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教育知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实现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与突破,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抛锚式教学也逐渐在教育学课程中得到普及,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是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发挥了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由此看来,抛锚式教学对教育学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三、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的具体应用措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被不断地强调,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知识体系进行自我构建,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把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进行转换,也符合现代的课改改革理念,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并且对教学信息进行处理,而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明确,使教育学知识能够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育学所面向的教育群体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佳,而抛锚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情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还能加强学生对教育学的认知,在教师进行抛锚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解,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促进教育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 一) 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教学课堂

在教育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对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剧,可以对某教学课堂进行模式,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课堂主体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学课堂的主人,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思维特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即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二) 在进行抛锚式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抛锚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大学生一般具有朝气蓬勃的特点,很多学生都在学习中都喜欢与同学进行沟通,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进行发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在某一个课题进行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可以把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与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互相帮助中学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之后教师可以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并且进行问题解决与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抛锚式教学也在教育学课程中逐渐被应用,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良好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教学,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