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三 三"制;绩效考核;绩效挂钩
我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今年结合自身实际,在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管理模式,绩效考核与绩效挂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推行"三 三"制优质护理模式,即护理工作实行"小组负责制"、"护士管床制"、"床边工作制"。护理考核实行"基础护理与治疗的标准考核制"、"病情变化与反馈现场抽查制"及"健康教育与沟通的患者评价制",统称"三 三"制。我科积极推行,通过3个月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实际开放床位40张,有在岗护士16人,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21~30岁12人,31~45岁4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13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8人,其中工龄3年以内的低年护士8人。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1.2.1.1组长负责制科室划分2个责任组,指定2名主管护师任责任组长,各组长配备5~7名护士。实行责任小组分片包干,患者包床到人,责任组长负总责。责任小组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1.2.1.2护士管床制每名管床护士分管3~5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管床护士全程负责。管床护士全面掌握患者情况,落实基础护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等措施。
1.2.1.3床边工作制让患者尽快熟悉他的管床医生、管床护士,熟悉病区环境,消除陌生感。我们将科室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和护士的照片和简介挂在病房内,让患者第一时间就能知晓谁管他,和谁沟通,有事找谁。 改变排班模式,实行APN排班。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熟悉患者,减少交接班的次数,工作重心前移至床边,使患者的合理要求得到及时满足。
1.2.1.4考核方法与分配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二级分配一级分配是由医院财务科根据科室收支结余按一定比例进行成本核算的科室绩效总绩效分配。二级分配由护士长负责,优先提取"三 三"制优质护理考核专项基金,即在总绩效里提取管床护士人均400元的奖励基金,组长为500元的奖励绩效,剩余部分再纳入科室医护人员的平均绩效。护士长根据每月的优质护理考核分数结果予以兑现。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医院护理管理办公室采取"基础护理与治疗的标准考核制"、"病情变化与反馈现场抽查制"及"健康教育与沟通的患者评价制"三种方法,对各科室护理小组每月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所占分值分别为40分、30分、30分。①基础护理与治疗标准考核制:护理管理办公室每月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医嘱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折合总分的40%。科室护士长把标准细化,从管床护士的"十知道"、病床单元的整洁、"三短九洁"、护理安全落实情况,以及药物的落实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科室护士长考核1次/w,每一处不合格扣一分,结果折合总分的40%;②病情变化与现场抽查制:护理管理办公室每月一次现场抽查管床护士是否知晓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的调整及医嘱变更情况。考核结果折合总分的30%。科室护士长把考核标准细化,检查1次/w,一处不合格扣1分,结果折合总分的30%;③健康教育与沟通的患者评价制:护理管理办公室以患者亲身体验和第三方满意度为标准,设计制作健康教育与护患沟通评价表,每月抽查10名患者,患者评价结果占总分的30%。科室护士长把考核标准细化,每周抽查每名管床护士2名患者,抽查患者是否知晓管床医生和护士,对护士的服务态度、仪表、入院介绍,介绍的效果以及各项护理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的介绍,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健康教育等情况是否掌握,一处没掌握扣1分。每周随机调查每名管床护士2名患者的满意度,大于96%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结果折合总分的30%。护理管理办公室的考核结果与护士长津贴直接挂钩,95分为合格,低于95分每下降1分扣20元。护士长和2名责任组长交叉每周对每名护士的工作情况抽查,量化打分,每月一小结。责任组长除完成管床护士的职责外,还要对本组的护理工作情况负总责。护士长每月对责任组长按照"三 三"制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外,对其组员出现的问题负连带责任。月考核结果总分在95分及95分以上者为合格,95分以下者每下降一分扣20元,组长承担50%的连带责任。科室患者满意度调查点名表扬者,一次奖励20元;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点名表扬者,一次奖励50元。
1.2.2评价方法
1.2.2.1住院患者对管床护士的满意度评价调查表的内容主要是对管床护士的熟悉程度,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10个单项。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客观、公正予以评价。
1.2.2.2护士自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调查每月护士长对每名管床护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从业务能力的提高,自我价值的实现,受尊重程度等方面调查护士自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每周科室护士长及2名责任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三 三"制考核标准对每名护士进行量化考核评分,每月取4次的平均数为最终考核成绩。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住院患者对管床护士的满意度见表1。
2.2实施前后护士自身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通过优质护理"三 三制的实施,实行责任到人,夯实基础护理,从入院起就有管床护士落实三短九洁,协助生活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做好心理疏导。由于和患者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大大提高(P
3.2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虽然我们优质护理"三 三"制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施时间不长,在量化统一考核标准尺度上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督导检查也要做到常态化。工作3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占50%,她们的"三基"水平,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应急能力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有倒班,虽然采取了APN排班模式,但都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使得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1]。同时,临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2],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质护理"三 三"制的开展。评价指标还不够完善,与工效挂钩还需进一步摸索。工作量方面的统计还需更准确,与工效挂钩更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一)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工作,对于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明晰、具体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可以使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研究工作方法,全面落实教育和管理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并在考核指标信息反馈的前提下,更好地激发内在的驱动力,更好地取长补短,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效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程中,包括有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职业指导教育团队、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党团建设团队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辅导员团队的专业化发展,高校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以绩效考核为前提和条件,促使高校辅导员积极钻研业务知识,更为深入地探索专业知识中的新方法、新路径,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三)作为奖罚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可以科学合理而全面地考评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对于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根据其实际情况,在职务、职称等晋级、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在辅导员专项进修、培训中予以优先推荐。并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安排教学、论文指导、实习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使他们在教师岗位上发挥作用。而对于工作失误、懈怠或重大失职的辅导员,则要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直至使其退出辅导员岗位,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对辅导员奖罚的重要依据。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考核,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理论意义方面受到了我国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实践运行过程中,我国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化设计,现有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方式等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一)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科学性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之中,缺乏全国通用的、科学的系统性考核标准。多数高校简单的以辅导员带学生人数为衡量标准,以超学生数作为超工作量的计算标准。表面上看,这一评价,既有定性,又有定量,但无法还原辅导员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使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不够真实、客观和全面,降低了绩效考核评价的效果,也无法在绩效认定上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激励性奖励。
(二)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具体化
在进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对辅导员缺乏分类认定与评价,不能够根据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特性设定指标,不能在绩效评价中有所侧重和区别,表面上看一个标准,整齐划一,但却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也忽视了辅导员队伍进行分类管理的专业化建设趋势。因此,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设计的针对性和具体化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三)绩效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
一是在对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目标存在偏差。单纯重视对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考核与评价,而对辅导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指标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二是绩效考核评价客观性不足。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更多的发生在各类向上发展机会到来时,作为一种人员的筛选而进行,主要采用两级评价:一级是高校二级单位,一级是学校学工部门。评价以两级管理主体为中心开展,以间接、主观评价为主。由于缺少评价的客观依据,难以使辅导员信服,以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三是在绩效考核评价的方法运用中,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过多注重于结论性、局部性的评价,而对辅导员工作中的过程化考核和整体性评价不足,存在考核评价维度不够全面、考评信度及效度不高的现象和问题。
(四)绩效考核评价中的交互性不足
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缺乏积极、全面而有效的双向沟通及多向沟通。通常是管理层权威制定,并没有充分考虑辅导员队伍的意见、建议,在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考核程序也不够透明,这就容易产生双方之间的隔阂,难以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和沟通,较易出现抵触和不满情绪。
(五)考核结果的反馈度不足
考核结论既是结果,更是改善工作的起点。在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单纯反馈考核评价的分数或等级,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有效地发挥对辅导员的绩效激励作用和功效,辅导员无法充分、全面地了解考评者对自己的评价,也无从知道自己如何改进和完善,难以达到实质上的工作导向意义和功效。
三、构建360度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运用
360度绩效考核法可以全面、真实而客观地获悉辅导员的考核相关信息,在多视角、多维度的绩效考核评价之下,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360度绩效考核法的实施原则在运用
360度绩效考核法的过程中,要依循以下具体原则:(1)准确评价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绩效评价目标,依据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特性,细化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步骤和流程,用细化、合理的评价标准实施考核。(2)全员参与原则。以职能部门为主体,成立绩效考核评价小组,提升不同岗位辅导员对360度评价体系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以此作为全员参与的前提和基础。(3)客观公正原则。要客观、认真地计算和分析绩效评价考核数据,依据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4)及时反馈原则。要对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明确工作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和空间,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不能简单化,一刀切,除了辅导员带学生数等基础性指标外,还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党团建设等各类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制定有效的衡量指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确定,通过层层分解辅导员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的方式,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着手,运用工作分析的方法,明确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核心能力,以此作为拟定辅导员职位说明书的依据和基础。并通过对辅导员的工作战略目标的分析,层层分解和细化,生成关键绩效维度,建立相关要素和具体指标,最后将这些细化的指标分解到辅导员个人,生成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关键绩效指标。在采用工作分析方法的过程中,要依照如下步骤实施:(1)做好工作信息分析表的准备工作;(2)采集相关职位信息,通过工作体验和观察、面谈、问卷的方法,获悉不同岗位辅导员的职位内容、年龄、学历等;(3)编写职务说明书,重点说明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岗位名称、职责、内容等;(4)工作规范,说明不同岗位辅导员所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内容
在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前提下,提取和确定辅导员考核指标的内容,其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级。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关注辅导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四)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权重
绩效考评体系要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权重赋值,并重点确定两个方面的权重:(1)评价指标的权重。这是指各项具体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要根据工作战略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如:品德指标、学业指导指标以及能力指标的权重,就可以根据评价目标的不同,加以适当的调整和设置。(2)评价主体的权重。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也要有差别性,重点考评辅导员所带学生的就业率情况则要以相关职能部门如就业指导部门为主,重点考评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则要以学生工作部门评价为主。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个性特点,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项目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或有所取舍),在项目比重确定的前提下,确定评价主体范围及分值比重。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评价理念
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之中,要以业绩和能力为引领,依循“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评价理念,由传统的、封闭式的考核向开放性的绩效考核转变,依据360度绩效考核评价原理,以上级领导、同事、学生、被评价辅导员本人为考核主体,共同构成绩效考核小组,形成规范有序的考核体系,根据岗位类别和职级的具体情况,实现即全面又能突出重点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由传统的奖惩式的考核向奖惩与发展并重的绩效考核转变,不能单纯考核评价辅导员的量化业绩,还要注重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程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考核,要以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为落脚点,并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提升。
(二)营造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动力机制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推进涉及社会、高校、个体三个层面,考核评价实效性的提升需要各个主体关注、参与和支持,并立足自身职责与能力,营造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动力机制。
1.从社会层面来看
社会要支持并重视高校辅导员岗位。要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社会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及其贡献,完善和优化社会支持体系,如:财政部门的经费支持、研究机构专业理论的支持、教育部门的培训支持、辅导员行业协会的管理支持等,全方位完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层面的各项支持,将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细化岗位职责,增强辅导员的岗位认知与归属感,奠定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顺利展开的基础。
2.从高校的层面来看
高校是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者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者,高校层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层度以及方案设计的科学层度,将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目标的实现。高校需要在全面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拟定绩效考核方案,全面部署对辅导员的考核方法、考核流程,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和环境,打消辅导员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排斥心理。注重程序监督,确保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开展、公平进行,保障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要注重对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反馈,使辅导员了解自己阶段性工作的考核结果,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将绩效考核同高校管理制度的优化进行对接,使绩效考核不仅能够实现对过去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的目的,更可以实现不断优化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的目的,如加强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优质资源的整合,办公条件的提升,辅导员专题网站的开设,激励制度的制定等,使辅导员绩效考核成为促进辅导员个人和队伍成长的有效途径。
3.从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层面来看
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加强自身的学习,如思想政治教育、党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在管理学生的实践中将学校的规范要求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和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将教学、科研工作同辅导员工作相结合,关注和关心工作实践的理论化与理论成果的具体化,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中将个人的成长和队伍的成长想结合,关注和关心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自身岗位意识的提升,工作成效的取得,赢得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与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形成良性的互动,提升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三)优化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在发展,学生群体在变化,工作内容在更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在变化中寻求发展。而变化什么、如何变化,这一指挥棒就是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也势必在这一变动的教育大环境中,以变动的事实为基点,不断调整考核评价指标、权重、评价主体、程序等,这一过程也必然会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现实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理念,以辅导员的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由传统的、封闭式的绩效考核转变为开放性的、整体性的考核。要注重绩效考核评价的民主、协商和共建,依照360度绩效考核评价理念和方法,依循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而有原则地实现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实现对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更好地提升辅导员的素质,促进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
作者:张月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战军,诸澜兮.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108-109.
[2]李战军,诸澜兮.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评价主体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89-191.
[3]黄警秋,刘君.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KPI与360度评价集成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87-88.
[4]刘翔.构建多源考评体系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9-30.
[5]施进华,姚冠新.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3(1):77-8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8年6月5日成立,是全市第一家军民共建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238平米,业务面积1150余平米。现有员工40人,服务**街道8个社区(辖区常住居民52000人,另有流动人口2万余人)。中心紧紧围绕创建要求和标准,努力打造医疗技术过硬、服务水平提升、百姓真正受益的一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机构布局 中心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五统一”的要求进行了统一的环境打造。坚持开展“六位一体”服务项目,设置了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理疗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输液观察室、预防接种室等,现有诊室7间,床位20张。安置了直达电梯方便无障碍出行,为居民及时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在大厅候诊区域设置了咨询台。为创造整洁的内环境,中心与物业公司签订绿化、清洁外包合同,定期对绿色植物实行更换和养护;按照5S标准对清洁卫生进行管理;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流程,严格执行垃圾袋装化,保证了中心环境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我中心是“无烟单位”,在醒目位置张贴禁烟标示,达到“四无”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 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4名,包含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5名,执业中医师4名,公卫医师1名,其中注册为全科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2名,另有注册护士14名。在所有医护人员中,中级职称中医类执业医师1名,中级职称临床执业医师3名,14名护士均为护师或护士职称,未取得职称人员4名。全部人员均按劳动合同法签订了劳动(或劳务)合同,履行了相应的用人职责。中心从2008年开始制定并完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每月定时开展了绩效考核,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奖金。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制定了人员外派进修学习规定、人员培训规划及年度计划,每年组织员工按要求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因人员均属临聘人员,流动性较大,现具有省级以上培训合格证书的员工仅有8名,仅占所有医护人员的28%。
(三)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各种财务制度。严格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设置了内审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设置了物价管理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专项收入专款专用。中心所有医疗收费项目、药品价格明细目录每天通过门诊大厅电视滚动播出。对成本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开展的业务活动所需费用全部按科室分类,月末逐笔核实核算并按支出明细逐项向各科室进行分配。
(四)文化建设 制定《综合管理办法》及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对员工行为规范、诊疗规范、职业道德的管理,严明工作纪律。设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政务管理委员会等监督考核机构,每月进行精神文明查房、绩效考核,并针对各科室及岗位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仪容仪表、精神风貌等项目进行政府、群众、病人、内部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员工诊疗规范、职业素质、行为规范。
注重实施人文管理,与员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中心的目标和利益统一起来,着重了以“自励、奉献、感恩”等为核心内涵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改进了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将医德医风纳入每月绩效考核中,考核结果记入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并与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出现问题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实行一票否决。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还需进一步改进。
(五)信息管理 以“亲人般的全面关怀,朋友式的服务关系”为服务理念,坚持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和便民性,制定了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大厅电视公示中心诊疗项目、诊疗价格、药品价格、医生信息、就诊流程、免费公共卫生服务等关键信息。网络接入沙坪坝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生诊疗及公卫服务电子化、系统化、动态化。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一)居民健康管理 2011年1-12月通过门诊患者就诊、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入户筛查等形式共为辖区12091 人建立、更新了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1年12月31日辖区居民建档率达88.76%,健康档案合格率为90%,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
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辖区人口数统计局的数据与街道派出所提供的数据不一致,增加了筛查建档难度。我中心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理解,出现建档不配合甚至提供虚假个人信息等情况。另外,因系统问题,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等一些情况不能很好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档案建档率。
(二)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中心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健康小屋、多媒体播放设备等工具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天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至少8小时。举办44次健康教育讲座,6次重大节日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共惠及24594人次。
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对疾病形成因素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力度。
(三)预防接种 0-6岁儿童建证率100%,疫苗接种率99.2%,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率100%。
(四)传染病管理 辖区全年无聚集性传染病的爆发,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及时率均达到100%。
(五)儿童保健 新生儿访视率95%,儿童健康管理率99.5%,儿童系统管理率较好的完成预定目标。
(六)孕产妇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早孕建册率因辖区孕妇流动性大,又可以自由选择待产医院,信息渠道目前存在遗漏。产前健康管理率也因辖区流动人口多,孕妇流动性大,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人员意识和经济状况不均衡。产后访视率95%。
(七)老年人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2.68%。65岁以上老年人年检率较低,主要是辖区人口流动性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很多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体检政策存在顾虑而不愿年检。
(八)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1年中心高血压建档率为65%,规范管理人数2883人,血压控制理想人数2943人。糖尿病建档率100%,规范管理人数1399人,血糖控制理想人数1604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较低,主要是辖区人口基数较大,如按沙坪坝区社区诊断报告19.5%和4.8%的发病率计算,截止到2011年底还无法完成。现因公共卫生人员不足,加之一部分居民为获得免费体检而故意捏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回访时却否定病史,造成规范管理率下降。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建档率24.7%。规范管理率94%,患者显好率92%。
(十)中医药应用 中医体质辨识率100%,但因为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有自由选择药物的权利,且中医药在针对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的使用时疗效较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使用。
(十一)卫生应急管理 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并开展了培训与演练,但在相应记录上还有待完善。
三、基本医疗服务
(一)医疗费用
2009年,业务收入1492277元,服务25306人次;2010年,业务收入1994922元,服务31248人次;2011年,业务收入2786327元,服务39141人次。门诊次均诊疗费用增长了15%。
(二)质量管理 认真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护质量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了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改进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严格遵守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通过每月行政查房、院科两级督查,突发应急事件演练,组织岗位技术练兵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医护管理质量。医疗文书书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护理质量方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验室的各项检验试剂质量均符合要求,并开展了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院感方面指派专人负责。不足之处是各种申请单书写的规范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合理用药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国家规定基本配备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完全实行零差率销售。落实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每月处方点评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用药。不足之处为抗生素处方比例和静脉点滴处方比例偶有超标现象,还需加强改进。
(四)康复服务 建立了残疾人工作康复小组,配有专门的康复理疗医师,制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三个一”工作方针,为残疾人服务。为克服业务用房紧张的困难,将康复设备转移到原有的一条闲置走廊,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康复长廊”。不足之处是还要加强完善残疾人健康档案。
(五)中医药服务 单独设置了中医诊室、康复理疗室,通过悬挂标语和名老中医画像、健教宣传等方式提高中医药知晓率。聘请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副教授到中心坐诊,很受辖区居民欢迎,中医门诊量不断增加。近期又聘请了专职中医师,满足辖区居民需求。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中医内容的健康教育,发放中医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中医药防病和保健知识。制定了一系列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展了中药、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各项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为辖区居民服务。不足之处是利用中医药开展康复工作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目标
下阶段,我们将根据重庆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完善各项资料,做好各项工作,打造百姓受益的示范化中心。
一、核定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
主要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护理;急诊抢救及转诊转院等。具体考核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门诊诊疗人数。考核门诊工作人员的门诊数量,根据上1年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年门诊人数,按每年递增10%进行考量。②医疗护理质量。考核护理记录是否完整及时,差错率为“零”,出诊数比上年递增5%。③出诊、双向转诊。与省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开展双向转诊,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出诊、转诊的数量比上一年递增5%。④规范首诊行为。辖区居民首次到中心就诊,要全部建立健康档案。⑤规范医疗文书。门诊处方、病历、门诊日志书写规范,用药合理。⑥院感管理。护理卡、输液卡等书写完整、规范及时,体温计、常规器械消毒合格,各种消毒记录完整及时,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⑦医德医风。按《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办法》的百分制进行评定,医务人员医德考评结果应为良好以上。随机抽查居民满意度要达95%以上。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包括: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②健康教育。主要是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健康教育。包括:普及卫生知识,开展社区健康咨询与宣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的宣传普及,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③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以上老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④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⑤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干预,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内确诊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统一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⑦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同时,要规范各类报表、档案资料、生物制品与冷链管理等操作规程。⑧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出生28天内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教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病防治等健康指导。⑨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⑩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
二、核定收支
(一)收入及其核定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构成。(1)经常性收入,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任务的经费补助。(2)财政专项补助收入,包括基本建设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补助经费、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经费、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专项经费等专项补助。(3)其他收入,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以及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经营收入、社会捐赠、利息收入等。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核定。(1)经常性收入核定。医疗收入按照前三年医疗服务平均收入,综合考虑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对医疗收入的影响、物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以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等特殊因素进行核定。其中药品收入根据药品采购价格和合理用药数量核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根据服务人口、单位综合服务成本以及核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进行核定。(2)财政专项补助收入核定。基本建设经费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公共卫生任务由政府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有关人才培训计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核定。(3)其他收入,由财政部门根据以前年度收入水平综合考虑影响收入的特殊因素合理核定。
(二)支出及其核定
1、支出项目。(1)经常性支出,包括人员经费、业务经费等正常运转支出。(2)财政专项补助支出,包括财政专项安排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等。(3)其他支出,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述项目以外的支出。包括赞助、捐赠支出、医疗赔偿支出等。
2、支出核定。(1)经常性支出核定。人员经费按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核定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其中绩效工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公用经费根据核定的人均综合公用经费定额核定,其中药品支出根据药品采购价格和合理用药数量等核定。(2)财政专项补助支出核定。根据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专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进度、质量、效益等因素确定。(3)其他支出,根据以前年度支出水平并综合考虑影响支出的特殊因素合理核定。
三、绩效考核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实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和单位绩效考核。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主要是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①建立考核评估制度。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要求组织考核,重点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卫生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面考核。考核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查核实、入户调查等方式。上半年考核在7月底之前完成,下半年考核在次年1月底之前完成;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结果报市卫生局、财政局。②考核采取计量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3项服务采取计量考核方式,按服务工作质量和数量核定补偿标准,其他项目采取综合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核定补偿经费。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政办[]81号)要求,制定适合各自实际,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方案,并将各项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落实到人。
单位绩效考核要根据《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并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考核的结果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为核心的工作任务绩效考核机制。①建立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将单位员工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岗位确定,包括生活补贴、岗位津贴和工作补贴三项,占绩效工资的60%。奖励性绩效工资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向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制度,按照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等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和考核办法,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③各单位要因事设岗,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将工作量落实到个人,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个人绩效工资。
四、财政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时,差额部分由区政府在预算中予以足额安排,年终时结合绩效考核结果予以结算。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省、市、区财政共同承担,拨付由区财政部门按照核定的年度经常性收支预算额度,对已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出范围的经费,采取“按月预拨、年终结算”的方式按时拨付资金,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
五、加强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管理监督
(一)财政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纳入区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核算,并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监管。要会同发展改革、卫生等部门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评制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护士长;作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86-02
自2010年初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积极响应,组织全院人员学习,2010年4月我科荣幸被选为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科室, 被确定为省卫生厅重点联系病房,为期2年的创建,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和亲自指导下,经过全科护士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今年5月被评为“优质护理优秀病房”。在创建过程中,作为示范病房的护士长,如何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搞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创建,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为普外科,主要收治肝胆、泌尿和乳腺科的病人。设定定编床位45张,共有护士18人,其中主管护士5人,护师6人,护士7人,其中本科毕业5人,其余均为专科毕业。床护比为1:0.4.
2 护士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及前期准备
2.1 深刻领会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理念渗透,把握方向,引导护士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积极投身到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创建活动工作中。
2.2 工作计划和制度先行,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根据医院制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制订科室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对照活动方案找差距,并逐条逐项组织实施和落实。
2.3 积极探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制定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改革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分工方式及分层级护理管理,即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技术护士、辅助护士的工作运行模式。
2.4 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包括人力资源的管理,临床护理质量的管理。强化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认真组织实施
3.1 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提炼主题、专项实施,营造活动的氛围。
3.1.1 加强护理队伍认识的提高。我科开展了“创优质服务品牌,建优秀护理团队”主题活动,多次组织全科护理人员专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活动的目标及主题。学习我科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了服务细则,从形象、语言、服务、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
3.1.2 加强医生队伍认识的提高,得到医生的认同和大力支持。
3.1.3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认识的提高,对患者进行宣传发动,让他们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
3.2 创新落实,提升护理品质
3.2.1 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积极探索新的排班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工作能力,实行分组责任包干制。将科内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分为二组,每组有一年资较高的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责任组长,每组组员有六人,相对固定,每组有一位高年资上长白班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在责任组长的带领下,对本组的病人实行全程服务。
3.2.2 定具体分层级管理及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科室根据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设定辅助护士、技术护士(初级、高级)、责任护士三个层次。采取小组责任包干制,在对护士进行充分调查[1]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分层级管理。按照技术护士、责任护士岗位风险、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分配方案,做到按岗取酬、按能取酬、优劳优得,体现不同层次护士的劳动价值,制定了新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分层级管理除了绩效分配管理外,重点落实在不同级别护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方面。
3.2.3 积极思考解决患者生理、心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有创意护理优质服务,让患者真正受益。扎实落实基础护理,科内制定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对每名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确定所需服务项目。制定具体基础护理时间和内容,详细具体分工及安排,在人力安排上,专门安排了一个帮班协助完成基础护理。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为病人完成基础护理,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定期检查,使基础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3.2.4 细化健康教育,注重护患沟通。为了让患者在解除身体痛苦的同时获得战胜疾病的心理健康和预防保健知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科内制定了多种宣传手册和卡片,责任护士注重宣教技巧,对重点内容反复向病人讲解,并做好登记,由家属签字,注重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定期信息反馈,同时还新购买了胰腺炎防治、肝病的防治、乳腺疾病的防治、泌尿科疾病防治、高血压饮食治疗等书籍,供患者随时阅读,除了责任护士进行沟通外,通过工作座谈会,向患者进行护理示范病房宣传,征求患者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3.3 分层目标培训,强化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一切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石[2].制定科内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详尽的培训计划和目标,以讲座、演示等形式有重点地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知识程度进行培训和考核。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改变以往单一的操作和理论考核,采用“情景训练”、“ 模拟考核”方式,设计各种管道滑脱、猝死、突发病情变化等应急场景,在操作达标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工作的条理性、整体观念、病历书写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协同能力,对高年资护士重点加强专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真正达到能力在培训中提高的作用和效果。
4 创建感悟
4.1 基础护理是推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的一项基本要求,患者入院后的许多细节都体现在基础护理之中。如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外伤、瘫痪、昏迷、休克、术后、高热等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如果让家属或护工去做,免不了在操作技术要领上达不到要求,甚至影响病情。因此,做好基础护理是让护理服务优质的前提。同时通过做基础护理可以发现一些护理不安全隐患。
4.2 通过护理示范病房的创建,护理人员在服务的理念和服务的心态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主动服务意识比以前增强了,人性化关爱比以前更多了。
4.3 通过护理示范病房的创建,病人的满意度的提高,可以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护患沟通更加诚信,可以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和不安全隐患。
5 小结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满意为标准”的服务宗旨。我们需要真正理解服务的真谛:服务是一种经营的科学、一种声誉的传递、一种理念的执行、一种文化的沉淀、更是一个精细的过程。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就是要将这种真谛进行传递。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创建中,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科学管理,正确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可以有效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使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得以高效顺利开展实施。将爱心传递,将服务延伸,向患者、社会、政府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