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育前景

语文教育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育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育前景

语文教育前景范文第1篇

一、寻找问题

中职里同学们综合素养不高,对中职教学较易产生不理解、厌倦、回避的情绪。老师需要把握同学们的心理特征,植根于中职教育文化,和同学们展开交流。

关于中职学生,笔者剖析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他们在进入中职前对自己有高度期望,也曾努力准备中考和高考,然而因为高考、中考的失败,此类同学们退而求其次进入了中职。第二种,有才华、有创新思维的,他们归为社交型能人,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同学渴盼着在校园社交领域里构建自身的社交圈,以最佳地发挥自身能力,为自身寻找另一个发挥的空间,比如中职里的文学社、广播站、书画社等等。第三种,就业前景不明朗与自我定位不明确的,因对所在专业不太感兴趣,再加上理解能力较差,他们觉得前景茫然,埋怨中职语文教育,甚至出现回避问题、厌恶学习的状况。对于这种类型的中职学生要给予相对应的指引。

二、沟通学习

中职里面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道德理念、亲情观。中职语文老师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开展对应的辅工作。语文老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应对多种情况的灵活性,寻找到教育平台的制衡点。

中职语文老师应当擅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语文教学。举个例子来讲,假若一位同学庆祝生日,收到一束玫瑰花,当懵懂的同学们向老师提问玫瑰所传递的祝愿是什么时,需应用课本教材《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作出答复。若是该同学手中紧握着蓝色玫瑰花,则抛出问题:红玫瑰与蓝玫瑰的花语各是什么呢?大家可能会一致说是爱情。老师这时可以讲解相关的花语所表达的内涵,就像红玫瑰象征炙热的爱情,花语:忠实于爱情;蓝玫瑰象征亲情,花语:温厚诚实;紫颜色的花儿象征忧愁。这样拓展引进该篇课文,老师对此作出整理,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职同学一般会将玫瑰等同于爱情,这个错误的解读会导致中职同学的心理趋向极端化,所以语文老师必须作出准确的指引。与此同时,老师在疏导同学心理时要委婉表达用意。某些同学的心理承受水平较低,不适合直接表述,因而中职语文老师教导中职同学的方法策略非常关键。

三、积极正面教导,冲破固化范式

中职语文教育应突破限制,跃出世俗的约束,扮演好中职语文教育的角色。中职语文老师应增强中职语文教导的趣味性,打造宽松灵活的中职语文教导氛围,使中职同学们积极进行课堂交流,进行角色转换、课程互动,指引为主,定位为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能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比如在讲授《卖白菜》时,要将其设置成下面的范式:导出主角,加价还价;即兴对话,引进教材;评判人物,各组演戏;老师客串,充实课程。在老师的鼓动下,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增长,这是中职语文教学前进的方向。

四、让教学项目变成展示同学们学习水平的平台

讲授知识时要挑选各式各样的讲学范式,引进大家熟悉的项目。举个例子,在诗歌朗读项目里,《我爱这土地》要这样考虑:简介诗人,引进《我爱这土地》,乐声响起,独白,温习指引,课程结束。要重视成效,感情恰到好处,最终感悟全程。中职语文老师可以开展影像观赏,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这首现代诗,将朗读制作成视频让同学们欣赏,发挥教育的价值,增强同学们的记忆,使大家体味到中职语文教学的魅力。

五、结束语

语文教育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 直观情境 想象情境 体验情境

语文课堂的语文情境包容纵多,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试在这里谈谈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途径。

一、直观情境

1.应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声音、图形、图像、文字、表格等媒体进行教学,显得形象直观,能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可以一扫过去课堂的沉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但要注意,语文阅读终究是文本的阅读,阅读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学生要通过文字产生再造想象,切不可以视频和图片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文学是用语言符号表现生活的,而电影则用动作语言,鉴赏的方式前者靠的是思维想象,后者靠的是视觉冲击。我们一定要记住,阅读归根到底是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已经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视觉冲击,可以弥补学生想象的不足,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2.应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种可以跨越国界、跨越古今的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结,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诗歌教学中,“意境”的学习和体会是非常关键的。但极其凝练的中国古诗往往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意会”呢?例如,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不妨通过音乐的渲染,请学生收集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离别”的歌曲,在课堂上通过这些低沉凄婉的曲调营造浓厚的“离别”气氛,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学生之间亲身体验的交流,营造具体的生活情境。 同学间经验的交流比教师单纯的传授,从学生接受心理的角度来看,效果更好。例如,作文教学中习作片断的分享学习,从而懂得究竟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泛泛而谈的注意事项,而更多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实践中的体会。再例如学习荀子的《劝学》,由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

4.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营造情境。 舞台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排演课本剧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和原作主旨。课堂短剧表演也可融合文本、音乐、道具、服装等多种因素。除了课本中设定好的戏剧单元,其他课文可以同样尝试改编、排演课本剧。如《阿Q正传》《鸿门宴》《雷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由表演带动阅读理解,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研读文本,分析人物心理。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因素的使用、调动,可以开发学生多种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想象情境

想象是指人们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人们通过想象可以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创造现实中没有的事物。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所有的思想、发明、创造都是通过想象而产生的。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对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除了专门进行想象和联想的思维训练外,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情境设计,渗透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途径。以将教材作为出发点,有两种进行想象力训练的途径。

1.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教材内容。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妨动笔画画荷塘的景致,体会一下作者描绘景物时的空间感,将文字变换成图画,既要依据课文原有信息,又加入读者的再创作,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开展扩展性想象活动学习。讲授《项链》,学生对于作者所塑造的玛蒂尔德这个处于当时法国社会中下层的妇女形象的深刻同情与认识后,不妨追加个“假如玛蒂尔德早在舞会前就知道项链是假的,那在她丢项链以后她的生活将会怎么样?”的讨论,由学生各抒己见,从而进一步深刻的领会、挖掘原作“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三、体验情境

语文教育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人文性 中学教师

语文学科作为作为中学教学的主要学科和基础性学科,担负着语言文字基本功教育、文学基本素养教育,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教育、情感教育的功能。但当前的语文教育,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语文教师专业基础不扎实,亦不重视综合素养的提高,知识面狭窄;课堂教学拘泥于课本;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完善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未形成;教学没有新意,引起学生的厌恶;文学教育不够重视;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学方法、口头语言表达、教学实践能力上积淀不足;不懂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没有融合现代科技等等。

针对以上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基础上,重视其人文性 。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叶圣陶老先生说:“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的一种,在生活上是必要生活中的一种”“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包括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在素质教育这一话语提出之前,工具性一直被我们视为雷达不动的第一准则。然而,人文性同样不能忽略。人文性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尤其是针对应试教育流弊并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得到重视而渐成主流话语的。归结起来,人文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特心灵感受,自己观察,独立思考,言自己所思,言自己所言。在教材选择上也强调贴近学生生活,更多的体现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科技与社会,人自身精神与心理成长探索等,而不是像以往的部分篇目一样,内容过于单调,或成为图解语文知识的范本,或成为思想政治的宣传工具。“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要把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感情,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2]纵观以往,拾起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时展的关键。

二、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老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语文能力素养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完全钻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语文学习成了死记硬背,学生的兴趣当然也就了然全无。语文学科是与人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坐落在人文学科基座上的一个具体学科,带有人文学科的共同特点。数理化要求精准,而语文要求博、泛。语文学科的意境性要求我们对语文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延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诠释,使学生真正了解语文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了解渗透于名作中的思维方式和高尚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高度,审美情趣,引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发挥语文的作用。我国著名教师魏书生的学生这样评价他的教学:“魏老师的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3]语文课堂的作用当是如此。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4]

三、重视文学教育,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文学中包含着美。很多文学作品包含着人类的精华性的思考,包含着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神奇自然的探索,包含着人类不屈的奋斗精神,对不合理社会的精辟批判,对人性的深刻阐释等等。如果当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另外语文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比如说时下很多中学生都喜欢周杰伦,而我们知道周杰伦的很多中国风的作品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和诗意色彩。比如说《台》的歌词与中国传统的怨情诗风格极其相似,表达了男主人公对所爱之人香消玉殒的思恋与悲伤,这些作品完全可以与语文的课堂内容进行比较,让共同体验中国古典文化的美。

四、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能力、理论修为、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

语文教师个人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低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辛勤努力和智慧。教学名师于漪曾说:“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把课上的趣味盎然,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就会产生一种持续不断地探索语文知识的求知欲。”[5]可见语文教师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文字内容带有多角度阐释性,只要言之成理就不必唯一答案。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偶像派”与“实力派”的结合体。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其人格与魅力,如注重仪表、与学生交流谈心、建立与学生的轻松的朋友关系、多读书等,是实现其教学效果最大化地重要方法。

当前人们对于语文教学颇不满意,是有一定道理的。语文学科本是最开放最有创造性的学科,可现在的教学情形是我们大家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进行。只有当我们在心中真正树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才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改变一潭死水的现状,而不使素质教育仅仅成为一个形式。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跟初教语文的老师说的话.中学语文教学[M],1981年第10期.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

[3]魏书生.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

语文教育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概念;方式;对教师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11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课堂改变以往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为重视以学生学为主的过程,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的转变。情景教学正是体现了新课标这一指导思想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那么,情景教学的方式都有哪些呢?对教师的要求又是什么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作一剖析。

一、情景教学的概念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从教材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而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和想象思维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形式。通俗一点讲,就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二、情景教学的方式

1. 情景再现,引发共鸣

情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情景再现,即让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地出现在课堂上,通过真实的场景或者真实画面的再现,达到与作者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再是单纯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文章内容了。例如:《在山的那边》,大部分城市的孩子无法体会一个山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提前找好视频,在课上播放山村孩子的生活状况,着重播放他们生活的困苦、单调,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情景再现,让学生亲眼看到山村孩子的状况。同时教师做以恰当的引导,学生就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2. 联系自身,深刻体会

成语“身临其境”的意思是读者真切体会到了作者的感受,就跟自己亲自去了一样。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依据自身实践,通过回忆和想象,力求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如《第一次真好》一文,课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多动手,多去经过第一次,并且用心领悟第一次体验时的心理和情感感受。人生中有不计其数的第一次,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虽然不一定都体验到课文中提到的那些事情,但是他们也经历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第一次,课堂上笔者就让学生通过说的方式把自己的第一次讲述出来。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 发挥想象,领悟真理

想象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某些抽象的课文,仅仅穿越文字的表述,学生还不能真正的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意境,也许他们只是知道了一个故事而已。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课文内容用手画出来,从而加深了课文的理解。比如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读完之后,并不能真正领悟“只要把困难分解,一个一个地克服,困难就会最终被消灭掉”的道理。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一张图画把课文内容画出来,之后,学生就会很明显地看到陡峭的山崖原来是可以分为一步一步的,它不再是那么让人望而生畏,而是完全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被克服的。

4. 小品表演,加深理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要快乐的学习,学习才能搞好,枯燥的内容是无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正是他们表演欲望非常强烈的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通过课本剧表演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比如《伤仲永》,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进行表演,一个扮演方仲永,一个扮演方仲永的父亲,再由三个学生扮演邻居。通过这样的表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骄傲自满、止步不前所带来的后果,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无止境的,一定要勤奋学习,坚持学习,要勇攀高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靠天分,后天不努力的话,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

三、情景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 良好的掌控力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情景教学也是如此。情景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容易使课堂出现混乱的局面。比如课堂表演时,有些学生趁着别人表演的时间搞小动作,或者评论表演者的好坏,却忽略了表演的真正意义。这时,教师就要掌控好全班局面,争取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表演上面。而且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机会渗透课文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生的思想都引导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不是停留在对同学表演的评判上。

2. 提前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情景再现最好不要是瞬间的有感而发,也不是在课堂上即时产生的,那样太仓促、太粗糙。而是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应用情景再现的哪种方式,情景再现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都要提前设计好和提前想到,便于课上应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设计好怎样利用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主旨,达到教学目的。

3. 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备好课,准备好情景再现的视频、歌曲、图画等,用好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对音乐、绘画等方面的知识略懂一些,只有懂得,才能在选择的时候更加贴近课文内容,更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体验。

四、结语

希望学生热爱学习,轻松引领学生领悟课文主旨是每一个教师期望看到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情景教学是这条路上的捷径,教师若真正做好情景教学,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霞.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现代教育教研,2011(12).

[2] 吴利娜.浅谈情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科技,2010(12).

[3] 张新村.创设作文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01(3).

语文教育前景范文第5篇

1.环境创设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良好的环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由于幼儿的年龄和班级不同,活动安排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室内外空间和活动区域以及活动区域的材料投放,重点在于促使幼儿通过区域环境发挥其内在潜能,实现他们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幼儿的全面性发展。

2.教师掌握环境创设能力的重要性

环境创设能力是评价教师素质的标准之一,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要让环境发挥出潜移默化的能力,让幼儿在其中能良好地学习和成长,所以教师对自己所创设环境的目标、空间布局、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观察,不断提高指导幼儿活动的质量,使其不断成长。

二环境创设能力培养的现状

1.幼儿园对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重视

如今很多幼儿园对环境创设的重视度有所加强,将环境创设纳入教师的职责范围。幼儿对环境具有依赖性和适应性,通过与环境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幼儿园是幼儿白天的家”,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很多幼儿园都在努力创设环境,力求让精心创设的幼儿园环境突出本园文化,使之有特色、有新意、能吸引幼儿。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都对环境创设有明确的要求,主要是结合该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办园特色提出,因此教师创设环境能力对幼儿、幼儿园、教师本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

虽然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发展已得到重视,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单纯追求美化环境,没有遵循教育性原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环境创设能力培养的策略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意识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环境创设是一门职业技能。因此,在学前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中提高学生环境创设的意识是最基本的,作为教师可有意识地利用幼儿教育理论课堂向学生灌输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并引导学生独立提出创设的构想。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设幼儿园环境的能力

实践活动锻炼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关于环境创设课程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可结合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引领学生观摩案例及提供实践空间。在学生去幼儿园实习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优缺点,以此促进他们的成长。实例:某高校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讲述了幼儿园墙饰的设计与制作,包括墙饰的分类方式和设计要点、基本要素及色彩运用等知识。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墙饰的设计及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理论课结束后设置了实践课程,将教学楼外墙面作为实践地,为学生准备好画笔、丙烯颜料、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墙饰参考资料等工具,学生们自定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完成一次墙饰设计。学生们在墙面上绘制了各种题材的绘画,并以卡通画的形式画出;在墙面上运用平面剪贴的方式展出自己平时的作业,包括剪纸、布艺贴画、毛线贴画、简笔画、素描、装饰画等。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自己理论课中学习的知识,又有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还有学生们自己的创意。分析:教师将此次实践课设置在理论课后,意在将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使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为学生们自主创设墙饰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资料,同时将环境创设的自交给学生们,这样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创设,不仅达到了培养他们创设环境能力的目的,又迎合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满足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