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农村 社区规划 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34-02
作为我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社区发展关系到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科学合理的新农村社区规划则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合理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缺少必要的规划意识、科学观念,再加之建设资金短缺、建设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导致新农村其普遍存在着建设无序、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建筑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影响到了乡村产业发展,也不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新农村社区规划,必须从地域文化、社会伦理、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农地利用、资源节约等多角度分析,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乡村的主人――农民的眼前及长远需求为核心,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只有当乡村的主人――农民成为实际受益者时,新农村社区规划才算做到位,后续的设施完善配套,地域文化传承、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才有了民众基础。
一、依据农村区域的现状,分析促使其发展的因素,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作为新农村社区规划者,应该首先弄清楚农村社区的固有传统、已有特点,充分了解农村地域的“生产、生活、生态”特征,要尽量使农村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本地域及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只有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一致,才能较好地发挥农村社区的已有优势并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通过制定新农村村域规划(即社区规划),可以促进新农村社区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整合农村社区的区位、资源、环境、交通等优势条件,同时,也有利于统筹规划农村地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它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密切相关,绝不仅仅是建设乡村房舍与乡村道路,而是影响到乡村向哪里发展的大事。新农村社区规划关系到农村否能稳定发展,关系到构建的新社区未来的经济活力与经济价值。尤其是在那些移动搬迁的村落中,由于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村庄原先存在的既有生产和生活格局,因而在重新规划时务必要考虑周详,要保障未来的新农村社区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协协调。
通过实施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要考虑到农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还要考虑到农业经营的便利性和农民就近就业等问题。只有为农村生产提了供便利条件,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与新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
农村产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尤为重要。在做新农村社区空间规划之前,需要先分析当地(或本区域)的产业发展前景,包括第一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第二产业(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技艺加工业)的发展前景和第三产业(交通、物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通过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要实现全面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目标,这是规划根本目标。一方面,要在确定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来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这样就可以为农村产业发展确定大方向,并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新农村住宅设计规划中,应该要考虑到农户家庭经营如何与新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问题。如果这两者协调的好,就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并促进农户实现增收。
在我国大力倡导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在设计农村住宅时,就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农户的住宅面积,来满足农户家庭未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需求。如果能预留出休闲农业发展用房的空间,就能增加农村庭院的产业发展功能,未来就能更好地带动农户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规划人员在制定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农村产业发展的走向,比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比如由于土地转包而产生的土地规模经营,比如乡村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等。必须要使乡村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传统手艺的传承、乡土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比如乡村要预留出开展公共活动的空间、土地规模经营以后农业机械的放置场所、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的会议场所等。另外,为了保障乡村产业的长远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修建标准要适当提高,以保障未来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基础设施不需要重新修建而只需要适度扩建。
三、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以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为基本宗旨
集约利用农村土地就要考虑到农村社区的土地价值。在新村社区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土地之间存在的质量差异,要促使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并尽量提高土地的价值和土地利用率。
对于农民宅基地的占地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尽量实现集约有效的利用农村已有宅基地,不宜盲目扩大农村宅基地的占地规模。要调整农村土地功能的,尽可能提高农村已有土地的价值。通过调整乡村土地的空间布局,实现乡村土地更加科学与合理地利用。“迁村并点”就是农村社区土地空间布局调整的路径之一。通过这种农村社区土地空间布局的调整,实现居住集中化,这有利于乡村生活设施(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的基础条件的改善,也能提高生活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比如,通过提高生活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可以减少民居用地,这有利于集中建设农村产业园,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集中建设休闲农业设施和相关商业设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以提高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促进农业综合经营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用地,也要区分不同的土地质量和特点分别进行不同的规划利用。
四、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保留原有的乡村地域特色,尊重村庄原有的伦理结构
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保留村庄原有的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要使原有的地方建筑特色和乡村风貌得以传承,要使自然山水环境与新农村社区融为一体,要使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民宅、老建筑、古村落相映成辉,同时,还要有利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
现在,我国不同城市之间的建筑风格已经日益趋向于大同小异,这种发展不利于城市保留各地独特的传统文化,这是前车之鉴。因此,在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时,务必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村庄既有的特点。乡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因此,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尊重乡村传统文化,要把新农村社区作为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前,应详细查阅村庄的历史资料,并对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乡土文化做仔细研究,并将这些传统文化要素落实到新农村社区的规划之中,使之体现在空间布局中、生活场所中、生产场所中、乡村民居建筑风格中。要使新农村社区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同时,也要促使地域乡土文化能够不断传承。
新农村社区规划应保持传统村落原有的自然特色和地域特色。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如果一定搬迁村庄,那一定要选定一个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丰厚的村庄为建设基础,要保留这个村庄在原址不动,并保留其完整性,而迁移其他村庄靠近这个村庄。当其他几个村庄迁入这个村庄时,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尊重原来村落的完整性,要尊重村庄原有的伦理结构。同时,要让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以整体完善。
规划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要有利于保持农户之间的日常联系与交往。比如,当地农户如果大多都从事果树种植,那么就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树种和合理布局果园,让这些果树种在发挥其生产功能的同时也起美化乡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休闲农业设计,使这些果园更加便于人们来赏花和采摘果实。如果当地保留有某项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庙会、秧歌赛等),那就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来促进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比如在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季节,要为外来的游客提供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空间和便利。
乡村传统产业的经营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增加乡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为村民拓展了新的收入来源;在增加乡村文化自信和乡村凝聚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宣传了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更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五、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与农村生产活动相结合
农村生产发展是农村保持经济活力的基础。新农村社区建设应该与农民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规划建设的新农村社区,既是乡村农户的生活场所,也是乡村发展农业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因此,新农村社区规划必须与乡村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必须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
第一,对于那些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的村落,在制定规划时,应该考虑到新农村的地理位置与村庄耕地之间的距离,要保证两者之间以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的可行性。同时,还要合理配置新农村的产业发展空间。特别要注意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性问题,农村各类资源之间的有效循环利用问题等。
第二,由于农村的社区人口规模有限,在制定规划时,就应充分考虑到为农户提供较为充足的生产活动空间,并提供较多的混合空间。这里所说的混合空间,是指那些可以有多种用途综合空间。比如,传统上乡村农民的居住空间与生产活动空间就是混合在一起的,这可以变现为作物种植空间与生活居住空间混合在一起,生产经营空间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的混合在一起等。
第三,在交通规划中,应该考虑到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要考虑农业规模经营以后的农业机械的存放场所和空间,要做到既便于农机具的使用,也便于农机具的保养与存放,还不应与农户的日常生活有所冲突。另外,随着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社区规划中也应该考虑到农户家用汽车的发展需求。在乡村宅基地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农户家庭生活与庭院经营功能的结合,要考虑到家庭生活生产用房舍与经营活动开展的便利性等方面的需求。
六、新农村社区规划要注重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新农村社区规划应尊重自然和文化传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社区选址时,要考虑到建筑密度、容积率、日照间距系数等,社区建筑规划与布局要讲究科学,并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选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另外,还要注重社区建设中的资源节约问题以及环境友好问题,要发展太阳能的乡村利用技术、秸秆气化燃料利用技术、农村沼气燃气利用技术等,要实现乡村能源的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
要以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为宗旨,来提高社区建设的效率和社区运营的效率。在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考虑到降低碳排放的问题,要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要考虑农村社区的环境承载力问题,要实现以最小的资源代价获得尽可能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在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时要科学选址,尽量避免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选址。在选择地形方面,应当注意避免选择极端地形,要尽量减少村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合理地规划乡村居住地,构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保存乡村的人文与自然风貌,使规划设计更加符合乡村的生活习惯与乡村住宅的传统风格。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不能按照城市居民的高层建筑进行设计,应该站在乡村的主体――农民的角度,满足他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体现乡村地域的独特景观与文化,满足当地农民对新住宅多方面需求(生活需求、生产需求、发展休闲农业的需求等)。还要通过采用新型建筑技术手段与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支出,以达到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
总之,对新农村社区进行全面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建设乡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时,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立足于长远,设计出农村老百姓认同的实用、便利、节约的满意工程。规划者要充分考虑到乡村的经济发展需求、农民致富需求、乡村传统文化发展需求、村容整洁和环境友好需求、乡村社会和谐发展需求等,努力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把握好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韶英.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问题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侯立白,李新然.农村发展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贾安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5] 李晓,林正雨,何鹏等.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3)
[6] 帅文波.区域生态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7] 徐涞.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
[8] 周灿芳.我国区域农业规划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06)
[9] 朱朝枝主编.农村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0] 周广生,渠丽萍.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1] 方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多角度思考.建设科技,2006(11)
关键词: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构想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1 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对北京等大的旅游城市,承德县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仅局限于采摘观光、休闲垂钓、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却很少,承德县应该高起点、高标准的做好规划和定位,认真分析承德县县情和产业优势,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及天然的地理条件,认真做好生态休闲旅游的定位,形成自己的热卖点。
2 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承德县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正处于逐渐发展的阶段,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不足居多,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项目建设盲目跟风,缺乏科学性的依据、标准、论证和规划;不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缺乏文化底蕴;落后的经营理念,无序竞争激烈;卫生状况差,忽视环保现象时有发生。
3 生态休闲旅游的项目设置
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承德县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观光采摘、休闲垂钓项目是承德县发展最多的项目
尤以新杖子乡苹果采摘和农家饭为代表,但由于这些游点,多是农民自己利用自家的房院自己建设,也就是吃一次农家饭罢,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文化底蕴和内涵,应加强管理,逐步丰富项目的内涵,形成规模。
3.2 蔬菜生产休闲和野生食用菌旅游项目
以下板城镇乌龙矶村李维亮生态型无土栽培基地为代表。以体验有机果蔬生产过程为主。借助现有的蔬菜大棚,生产生态型有机果蔬。该项技术依据不同生物特性,不同地域微生物的组成和消长规律,以生物链技术为基础,以高科技生态液和有机营养液为核心研发生产。所生产蔬菜干净卫生、无毒超过绿色AA级安全食品标准;操作简单,省工省力;投资小、生产成本低,该项目实施必将为城乡居民带来福音,为生产者带来丰厚利润,为经营者提供无限商机。对野生的食用菌,以三家、瞪上、五道河、东小白旗乡为代表,以体验野生采摘、人工养殖的过程为主。
3.3 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以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和东小白旗乡、刘杖子乡为重点,辐射周围地区,以体验森林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雾灵山北坡森林生态为主调。
4 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方向及措施
4.1 经营集约化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由于规模小、相对分散,其经营方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需要成立行业协会,在指导、宣传、促销、培训、管理、结算和受理投诉方面进行监督。基础设施要多渠道筹款;以改善项目区的“硬”服务与“软”服务。
4.2 管理规范化
要求农户四证俱全。为了促进有序的竞争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妥善管理协会规范项目,进一步保证游客的合法权以及村民的基本利益的实现。制定统一的章程规范服务,坚持规划、管理、授牌、收费标准、宣传促销统一的战略方法。严格的考察和审批农户的经营标准,包括思想、素质、环境和设施等,并进行跟踪性的动态管理。
4.3 产品特色化
实现旅游产品的特色化,一是要因地制宜设立旅游项目,如可把农村的马车、牛车等为交通工具,无形地将路途时间转化成为旅游时间。也可设立城市中见不到的石磨、石碾、水车、纺车,让游客能亲身体验这种劳动的乐趣。吸引游客积极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乐在其中,同时也能开拓眼界,积攒经验;二是大力弘扬和挖掘特色文化。承德县地域辽阔,为了广泛的传播各地的民俗文化,开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习俗的活动,让游客能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
4.4 收益上的多元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追求多样化,所以需要充分利用农业的特色,呈现农村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的生产过程和自然的生态环境,使游客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更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一系列服务,同样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同时,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当下重要的任务,不断推进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旅游收入对于农村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减轻农村经济因旅游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而产生的波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5 建立生态化体系
开发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与保持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相一致。建筑材料多以乡土材料为主,其建筑风格和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相协调。控制有害或对环境不友好的产品的使用,一次性产品和塑料容器需要避免使用,以免污染环境。施工标准达到生态环保标准的将在未来的强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 结语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工业化;建筑;农村
笔者设想,将3D打印技术与工业化建筑相结合,探索“建筑3D+”的新模式,为此建筑新模式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以此推动建筑行业的大革命。从理论角度看,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其主要由快速成型技术发展而来;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特殊蜡材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矶阅勘晡锾褰行构造[1]。3D打印机的材料主要是金属、陶瓷、塑料、砂等粉末,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其原理是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用喷头一层层叠加起来[2],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设计图变成现实。而工业化建筑即将整个建筑生产活动系统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将建筑物各部件进行预制后直接装配的建筑模式。工业化建筑正在逐步走向建筑行业之中。
一、国内外3D打印技术发展现状
近几年,3D打印技术正在逐渐被运用到各个行业,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领域开创了建筑业技术创新的先河,这项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将彻底颠覆传统的建筑行业,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正在悄然兴起。
近年来,3D打印建筑在国内受到高度青睐,并在多地成功运用到实际建造过程中。2014年4月全国首批3D打印建筑物在上海高新青浦园区亮相,仅花费24小时就成功的打印出10幢小屋;2015年1月,在苏州成功地打印出别墅;在山东,计划运用3D打印技术建造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建筑群―月亮湾湿地公园;同样在山东,将利用三维彩色打印机打印出第一个彩色的创意建筑。2016年3月,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苏州的工厂内,运用3D技术打印出两幢苏州园林般的中式庭院,受到了参观者高度的赞誉;据中国3D打印网报道,北京通州区耗时45天,打印出了一幢两层高、400平米、可抗八级地震的别墅。
据报道,荷兰的建筑师简加普・鲁基森纳斯(JanjaapRuijssenaars)与意大利发明家EnricoDini(D-Shape3D打印机发明人)一同合作,3D打印全球首个商业建筑----别墅式酒店;美国教授比赫洛克・霍什内维斯成立的3D打印技术项目――“轮廓工艺”欲进军房屋建造领域;2016年5月全球首座3D打印办公室在迪拜开幕,这一办公室建设时间仅17天;“3D打印建筑和新打印材料”成为2017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讨论的重点。近日硅谷公司公布的一项3D打印技术,将过去逐层堆叠打印方式改变为在液体中直接打印。其速度不仅提高了25-100倍,而且可以打印出高强度、形状各异的更加细腻精致的物品。这恰好迎合了当下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要,也为3D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二、工业化建筑方面的发展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发展却是以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为此,转变建筑发展方式已成为建筑业的必经之路。2006年国家住建部就首次提出建筑工业化,自此以来,国家不断鼓励建筑工业化、产业化。在欧美,建筑工业化率已经达到70%-80%以上,在国内则刚刚起步。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在全国新开工的建筑中,产业化建筑面积仅占新开工总面积的0.34%,此后两年在此基础上小幅上升。所以加快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6年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趋势正在逐步形成,湖南长沙远大可建集团和中南集团的NPC体系(预制装配技术体系)技术研究正在逐渐向建筑工业化靠拢。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建筑工业化,而且整个社会对建筑工业化的认知度也提高了,处于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也都争先搭上这一发展快车,积极向工业化靠拢和转型。
2017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建筑工业化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博览会上,展览了大批装配式建筑样板房和装配式结构系统;在北京开展的以“共筑明日之家,发展低碳经济”为主体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也多为装配式结构的建筑;杭州、宁波和绍兴等地的相关部门甚至要求在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的土地上新建的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造。一时之间,我国掀起了一股发展工业化建筑的热潮。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起步晚于西方一些国家,发展规模与速度也是远不如这些国家。二战后,在西方国家亟需解决大量的住房问题,然而劳动力却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就开始推行建筑工业化,如日本、美国、英国很早就开始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占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的模块化建筑是英国住宅产业化的主要模式,世界上率先在工厂生产住宅的国家当属日本。总之,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建筑工业化方面相差逾10倍。
三、我国建筑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与此同时,政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建筑行业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进入21世纪,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建筑业总产值为18.07万亿,同比增长却只有2.3%。这足以证明建筑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更加说明了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我国的建筑业总产值不断增大,劳动生产率也在逐步提高,但其经济效益却一直稳步不前。如何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同世界市场竞争力,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转变建筑业的发展方式,提升其科技竞争力,推动传统建筑模式的改革,走绿色、工业化建筑之路已成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综合上述因素,本文们提出的3D打印+集约化建筑正好顺应了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为推动建筑行业的革新提供了契机。
四、农村建筑发展现状
在国家新一轮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农村改革更是上升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国家要求全面推动农村改革,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众所周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风格各异的观光建筑也成为农村建筑的一大方面。农村广阔的建筑市场也为3D打印建筑走进农村提供了价值支撑。
然而农村住房建设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建筑结构粗略,质量差,采光、通风等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保温隔热效果较差,房屋性能差;另外,由于许多农村地处山区,运输不便,建筑成本高。再者由于农村住房建设较为粗放,滥砍乱伐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对环境的威胁依旧十分严峻。恰好,3D打印建筑能满足农村建筑风格多样的需求,并且有利于改善建筑物的性能和优化建筑物的结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另外,农村多为低矮的单体建筑,这也这正好解决了3D打印机体积上的难题。
五、发展前景
虽然3D打印建筑的理念才诞生度短短的几年,但S多国家纷纷进行试验和探究,欲占领这一发展先机。迪拜市政府欲制订新法例以规范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希望到2030年之前使迪拜成为全球主要3D打印技术的中心之一;韩国直接对3D打印实行减免税,以鼓励其发展;2016年8月23日,国家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规定积极开展建筑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研究。由此,不难看出3D打印建筑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所以尽快抓住3D技术的发展机遇,必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绿色环保、高性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打印出复杂、特殊、个性化的建筑产品。但由于现在3D打印只能断续打印大的构件再拼接。对于高层住房的应用有一定困难,所以,农村低矮建筑是优先进行实践的最优方向。但是随着相关难题的攻克,3D打印将使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结构更加稳定合理。
装配式建筑实现设计模数化、标准化[3]。不仅户型优化设计,极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预制建筑构件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质量保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原材料、时间等,省去了许多工序,同时也符合国家节能、低碳、节约经济的发展要求,顺应了住宅产业现代化和人居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向。
通过将3D打印技术与工业化建筑相结合的模式,率先在农村发展,也为其进一步推广到整个建筑行业做了充分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这一模式必将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甚至于其它制造业。为此将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大变革。
结语
总之,推动建筑行业的革新,创新建筑模式和建筑生产方式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而“3D打印+集约化”的建筑模式正好代表了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目前,有必要群策群力,解决好这一模式的难题,成功的运用并推广这一模式必将引领建筑行业走向新的高度,从而推动整个生产力的变革,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兴未艾的3D打印[J].安徽科技,2015,5;55-56.
[2]高峰.可能改变世界工业格局的打印技术[J].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3,5;45-46.
[3]崔璐.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经济性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5.
农村的生产结构存在地域性,即使早期就发展了村镇银行和信用社,也不能充分地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资金互助社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农民的筹款门槛降低、门路增多,促进了农村的融资与生产。但新生事物的出现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弊端,那么,作为试点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经历了这几年的磨合期后,到底发展进行得怎么样呢?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就发现其确实存在弊端,但同时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安徽省凤阳县的资金互助社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只有部分资金互助社由于资金规模小,贷款来源有限,又没有产业来支撑,难以继续经营下去,迫使一些资金互助社向其他合作社转型。但也有部分资金互助社在信用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合作,逐步扩大规模、发展产业,绩效还是相当显著的,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的东陵资金互助社。
一、东陵资金互助社简介及发展现状
东陵资金互助社于2008年7月7日挂牌成立。东陵村位于凤阳县城西南方向7、8公里处,全村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8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并且明皇陵、蔬菜大棚、生态农庄以及工厂,依次位于通往县城的主干道上,形成旅游观光、饮食消费、生产服务一条线。
该互助社由老村长陈冠玉、陈学龙等10来位村民发起。初建时,许多人不敢将钱投入这个陌生领域,只有24户村民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自愿入股,共筹集入股资金89000元,而且所有工作人员均没有工资,资金有限,运营比较困难。在村民的自我组织、民主管理、自我发展和互相帮助下,村民可随时入股、退股,每年按入股比例分红,大家共同受益;以股份制形式吸收闲散资金的同时,为有效满足社员在生产中的资金需求,向其贷放股金,直接对农民起到帮助作用,这种在社员内部之间存借款的便捷性,使老百姓深受其益,于是逐渐地被认可,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民众基础,现在股本达到了110 000元,总资产加在一起200多万,社长每年也有了大约5000元的工资,以工作日发放。这些年来,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状况,山西、河南、安庆等地方都不断有人来此访问过。目前,东陵资金互助社已成为凤阳县资金互助社试点的一个成功典范。
自东陵资金互助社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绩效有喜有忧。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发展了大棚蔬菜800多亩、苗木基地100多亩、采摘园基地140亩,还种植了草莓、水蜜桃、葡萄等诸多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就拿草莓来讲,在凤阳县城卖5元一斤,在这却10元还供不应求;村民贾大姐同时经营着大棚蔬菜和生态农庄,两地距离非常近,大大节约了运输和销售成本,如今贾大姐家住着小别墅,生活很殷实。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农家乐是东陵村目前最期待作为主打的项目,但预算耗资巨大,资金匮乏,一直无法投入开发,进入了发展前景乐观,发展步伐却受阻的困境。从总的现状来看,资金互助社对东陵村的经济作用还是利大于弊的,既然能让老百姓受益,它的存在还是有价值的。
二、资金互助社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
1.组织形式
所谓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东陵资金互助社也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并且,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4名;监事会设监事长1名、副监事长2名,该互助社就是在监事会、理事会组织的15个班相互督促下,集体运作发展的。
一方面,由于董事会、监事会的工作人员彼此熟悉,便于沟通,程序不复杂,股民也之间知根知底,知道拿钱为何所用,表面上,这些因素使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却也构成了相当大的隐患,正因为一切能从简处理,反而没有正常发挥三大机构的职能,在审核上容易掺杂个人情感,把关不严;按要求设了许多职位,却没多少人在做事,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虽然社员大会实行民主选举,每3年一选,但少有青年人才补充上来,还是一群退休了的老年人在主事,并且缺少财会专业人才,仅一名会计员在社里、县里两头忙,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社员大会并没有为其发展积累后续力量。
2.运行模式
资金互助社吸纳的资金采用1+1模式,即资金互助社与合作社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资金互助社通过社员入股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帮助解决困难户的资金需求问题,把余下的资金贷给社员,用于解决生活、生产各方面的应急问题,然后借助合作社的关系打通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到各地,以资金互动,带动产业发展。
资金互助社的三个融资渠道:社民入股、财政补助和自己运营收益。
村民将闲置资金资金投入资金互助社,能获得较高的分红或利息。东陵资金互助社提供9厘利率,扣掉2厘管理费,实际到达村民手头有7厘,而信用社只有2厘,这一利率机制增加了资金来源,但也受农民收入的限制;对村民的借贷进行统一管理,跟踪借款的用途,村民贷款的额度一般不大,基本上不用任何抵押物,如入股3000元能借6000元,借10000元以上的要两个人为其担保。从资金互助社的实质性出发,只服务于本村,非股民不能从这里借钱,也不允许村外的人来此入股,这其实也间接阻碍了融资渠道的延伸。
为了资金互助社安稳走上运营轨道,各政府部门也加大扶持力度,但需要扶持的对象多,提供的资金有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些发展前景不被看好的甚至得不到国家补助,凤阳县大王府村的兴农资金互助社就因效益不太好,发展成蔬菜合作社了;而业内人士捐赠的办法太被动,短期内难以实现,这方面的资金来源是受限的。
资金互助社自己也经营产业来维持运营。首先,过去的已不适应目前的土地状况,如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不种地,在有地闲置、荒废的情况下,资金互助社设立土地流转小组,将大量土地流转过来,每年每亩给500元管理费用,双方互惠互利。流转过来的土地给人承包,签订期限至少5年的合同,然后由承包人负责管理,自负盈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使得经营的蔬菜大棚受益匪浅。其次,旅游业也带动了各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互助社内生于农村,是新生的金融机构,它的长期稳定对农村经济有重大意义,基于对东陵资金互助社的分析来看,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缺乏管理、财务、技术等专业人才
农村的教育水平有限,有文化知识的人都奔向大城市去深造了,更少见有资深管理人才来农村就业。这种缺乏年轻、有文化人才的现状和不够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方式,使部分考虑比较谨慎的村民为保险起见,更倾向将钱存进利率较低的信用社或银行,同时,资金互助社还缺乏技术人员。
2.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同村的村民彼此比较熟悉,导致管理层虚设其名、财会操作不严谨;一般贷款不用抵押,即使大额贷款采用人为担保制度,往往也会出现个人因素,对担保人的数量及担保条件有所降低,增加追债风险;资金互助社既不缴纳存款准备金,也不计提风险准备金,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3.资金规模有限
资金互助社的三个资金来源渠道都有缺陷。在发展初期,自己要进行生产与运营,短期内不仅资金周转、变现困难,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运营成本在里面,使资金变得更加短缺,在资金规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资金互助社将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四、对策建议
资金互助社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是为农民自身服务的,其运营健康与否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就调研中发现的上述突出问题,作出如下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管理层的选拔与培训,募集金融财会、技术专业人才
资金互助社经营范围有限,银监会管理暂行规定对管理层的要求确实过高,不过基本的管理知识与能力还是必要的,首先应选拔出有公信力的青年担任管理层重任;其次金融政策不断更新,就职人员必须定期培训,掌握管理知识、学习管理策略,关注国内外金融动态,或者安排他们偶尔去就近的高校听一听财经方面的课,不断学习,学以致用;最后对账目管理做到审核严谨,资金互助社对金融财会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募集要加大力度,可以从工资或待遇上予以优待,吸引业内人士或应届大学毕业生来此任职,提高做账水平,发挥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使资金互助社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机制更加规范、健全,做账流程更加完善。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方面,资金互助社的权利要分散,执行力度要到位,按规章制度要求行事,董事、监事、社员三者互相监督,彼此制衡,防止管理松散;会计最低两名,相互督促,且会计与出纳不能由同一人担任,降低财务风险;针对大额贷款,最有效的方法是以物抵押,可以存折、土地、牲畜、房屋或其他家庭财产充当抵押物,降低追偿风险。另一方面,为应对不可抗力事件或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状况,既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又要计提风险准备金,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3.增加融资渠道,扩大资金规模
(1)适当放宽入社限制,引入外来资金
资金互助社可在政策上稍微放宽运作范围,吸纳外来资金。虽然为了便于监管与跟踪,《暂行规定》对社员限制在本村内,但对居住较近的村外农民或经熟人介绍、有担保的潜力股人士,可进行严格审核,符合条件的准其入社,这样适度的放宽增加了资金来源渠道。
(2)谋求合作、发展信贷,弥补资金缺口
继续发展下去,可考虑与其他的合作社进行合作,很多的股民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公司的形式运行,以合作社作为担保人,为农民向大型的金融机构以低息筹得大额款项,间接融得资金。要从本质上解决融资问题,更要在信贷上寻找出路,由于国家在此处没有一套完整的措施,导致目前资金互助社存在较大的信贷缺口,迫切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可以考虑与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向其融资,以望在贷款方面寻找简化途经和利差空间,双方互惠互利。
(3)招商引资,实现自我生产与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发展;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支持,政策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前景广阔。2016年出台的1号文件中,加大了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篇幅,并4处提及农村电商发展问题,分别涉及到物流、平台建设、宽带覆盖、资费降低、标准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并且着重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期望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相比往年,文件中更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农村电商落地实行提供了诸多有利保障。2015年度,《“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企业、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产业升级。
(二)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同时,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4%,29.2%。这些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 据了解,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后,涉农电商、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将成为集团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商务交易类应用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稳健发展时期。网络购物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成为市场热点。
(三)农村资源丰富,农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说,“农村的市场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在整个网购一片繁荣的背后,其实在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城市的分布是超过一半的,所以未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在包括农村这块。”抛开买家这一块,“卖家”优势明显,例如土特产、旅游、手工制品等资源都会是热销产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6750万人,占55.5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0599万人,占总人口的44.121%。
二、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面临的挑战
(一)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缺乏,对于电子商务认识严重不足。受传统营销消费模式的影响,大多农民还局限于现金----市场的营销、消费模式,许多农民对于持卡消费还不太适应,尤其是农村中50岁以上的农民,信任现金支付,存折储蓄,对于银行卡、信用卡持抵触情绪,这就为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电子商务技能缺乏。电子商务直接涉及到国家法律、贸易、金融、物资、流通、信息交流、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是网络技术应用于商务,需要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尽管互联网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手机和电脑的持有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接受并使用互联网购物消费,但利用互联网推销当地的农产品与旅游,让丰富、新鲜的当地特产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这方面的人才在当前农村是少之又少。
(三)重视前期交易,但忽略了后期的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需要处理好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健康运行和发展。信息的流动必须在可管理性、安全性、及时性、保密性、灵活性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均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在电子商务中可靠地应用。 农村电子商务由于受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制约,往往只注重交易、支付,注重短期效益。
三、相应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电子商务意识。互联网已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所接受和认可,但大多数农村居民对于电子商务这个词仍然是一知半解,利用新闻媒体、倚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互联网知识,激发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兴趣,搞活双向流通,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效益最大化,农村居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既能方便、快捷地买到商品,也能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销当地农产品,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切实让农村居民享受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利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加大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创新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向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倾斜,充实这部分力量到农村基层中去。二是关注培育电子商务成功案例,并加以推广宣传。三是启动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培育工程。定期组织召开电商推广发展会议,邀请淘宝大学讲师、成功电商围绕电商发展思路、乡村旅游、农产品营销等方面时行授课指导性;定期开展电商实用技能培训班,对全网营销、淘宝开店流程、网店视觉营销等方面知识进行详细解读。
(三)依托农民创业园、农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积极引智聚才,解决后期线下管理和服务问题。一是积极引进涉及法律服务、互联网创新、农商创意、理财投资、品牌推广、营销策划、农村产权改革、食品安全、休闲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并成立创业导师团队,对入驻企业和项目进行创业指导评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经营管理培训、信息服务、风险评估、专利申请、投融资咨询等服务。二是加强基层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力争在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一个社区服务站,实现农村居民网上购物,销售、缴费等一站式办理,引导全社会、全民参与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