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钻石模型;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
0 前言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1]。专业群的设置对当前的高职院校在提升专业水平、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上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苏教高〔2012〕16号文件精神[2],文章以专业群建设为出发点,以旅游休闲为视角,整合相互关联的旅游休闲活动的不同专业,形成大休闲概念,有利于发挥不同休闲专业的优势,同时也能提高休闲专业的整体竞争力。文章选择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现有休闲专业为研究案例,之所以以南旅为研究案例主要是因为:1)南旅以大旅游为专业设置的根本,因此与旅游相关的专业比较齐全;2)南旅旅游相关专业存在课程重置,内容重复性较多;基于以上原因,以南旅现有休闲相关专业为基础,从大休闲的概念出发建构旅游休闲专业群,一方面可以发挥南旅院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休闲专业资源利用率;通过旅游休闲专业群的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休闲服务“一专多能”性人才。
1 旅游休闲群构建的内外部驱动力
1.1 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构建的外部驱动
1.1.1 旅游业转型升级:“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外延扩大到休闲产业,这也是国家旅游局提出“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发挥产业功能”的应有之义[3]。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下一步主题将是休闲旅游,这也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从粗放式发展走向柔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休闲旅游作为产业升级优化的重点方向之一,涉及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泛,要想要形成产业交融发展的良好格局必须要求高校以集群概念构建专业,如此才能满足产业交融的人才需求。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旅院以休闲旅游、集群视角探索和研究专业设置势在必行。
1.1.2 人才需求转变:“传统旅游服务人才需求”向“休闲体验人才需求转变”
旅游业作为江苏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形势产生的诸多新兴业态和发展模式,对于旅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庸置疑,旅游休闲产业的迅速崛起要求大量的休闲专业人员去组织、安排、指导、策划和经营休闲娱乐活动,有研究显示高职院校承担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在休闲企业中高职生所占的比重最大[4]。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达之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居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十分突出,由此旅院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将充分发挥专业旅游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居民休闲品质的改善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2 旅游休闲群构建的内部驱动
1.2.1 资源重组迫切:从“分散弱小”到“整合联动”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作为专业的旅游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多样,涵盖导游、景区、高尔夫、园林、旅行社等多个专业,专业为主的条块式管理,造成各专业以自身利益出发,重复购买设备、教师资源、实训基地等难以共享,最终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专业竞争力较弱。而专业群的理念及“大休闲、大旅游”概念与本校教育资源组合模式迫切转变需求不谋而合。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设置将有效的避免同一课程重复设置现象又可以集聚起相近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专业师资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从而降低专业教师的储备率,提高教师的使用率,节约办学成本,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集聚效应,最终达到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合力,增强了各类休闲类专业的综合竞争力。
1.2.2 现有休闲专业联系密切、相互渗透、个性化突出
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建设是以专业群内各专业模块与旅游休闲服务、管理密切相关,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服务于旅游休闲活动,景区是人们休闲的主要场所;高尔夫是未来中高层休闲者的一种重要休闲活动;因此三者相互交融;市场营销渗透于景区、高尔夫、旅游管理等各种休闲活动与休闲服务;四个专业与旅游休闲服务密切相关奠定了专业群构建的基础,具备了专业群整合的条件,学生以该专业群为基础进行学习,可以成为旅游休闲活动的服务者、休闲活动策划工作者、休闲活动管理者。四个专业虽然纳入休闲体系,但是也相对独立,每个专业模块都有其自身特色和专长,旅游管理模块侧重服务、管理等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景区服务与管理侧重于景区服务人才的培养,高尔夫休闲侧重高尔夫运动休闲服务人才的培养、市场营销侧重于旅游休闲策划、旅游休闲产品策划人才的培养。专业群内各专业模块个性化为休闲专业群的建设增加了市场竞争力,使学生学有所长。
2 旅游休闲群结构设想
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主要包括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市场营销、高尔夫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本专业群意在打造以旅游管理为核心,以景区、高尔夫为特色两翼,市场营销渗透全程的“一个休闲核心、两个休闲特色翼、一个休闲优化剂”的优良群结构。南旅院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建立了12个年头,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且社会评价较好,以其作为本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模块,通过群内共享与合作有效带动相关休闲模块的发展,推动专业群综合实力得到提升。景区、高尔夫专业建立相对较迟,但景区作为休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其休闲活动类型多样,高尔夫作为精英阶层的主要休闲活动方式,其休闲活动特色鲜明,因此未来景区、高尔夫两个模块将成为本专业群的特色,成为专业群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推动力。旅游营销模块是专业群的优化剂,旅游管理、景区、高尔夫模块在营销专业模块的渗透下,将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旅游休闲服务人才,整个专业群人才培养将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市场的适应能力更强。良好的群结构是形成专业群持续动力所在,也是专业群的竞争力所在。
2.1 旅游休闲群结构特色一
调查分析发现,现有非专职旅游类高职院校旅游系规模普遍较小,专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旅行社、酒店、导游三大部分,对休闲类专业开设较少,而我院是专业旅游院校,旅游专业类型多样,不仅具有旅行社、酒店、导游三大传统专业,同时还具有高尔夫、园林、景区等非旅游高职院校难以开设的休闲类专业,因此建设旅游休闲类专业群具有弥补旅游市场转型人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缺陷,同时也将是我院及江苏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特色专业群,本专业群内部休闲专业模块在我院可增可减,如未来可继续添设园艺休闲、茶艺休闲等,充分体现了专业群的灵活适用性。
2.2 旅游休闲群结构特色二
高职院校现有休闲群主要是构建以高尔夫运动为主的体育休闲群,很少从旅游的角度构建集景区、高尔夫、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休闲群,现今企业对市场实行全员营销理念,因此希望员工既能够从事服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希望员工在从事服务、管理工作时具有一定的营销意识、活动策划、宣传能力。本专业群将市场营销纳入休闲群,使其成为本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优化剂,即希望培养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服务,同时也能积极有效的引导游客消费、游客体验、创新服务的复合型、多技能人才。旅游市场营销的纳入,将使高尔夫休闲模块、景区休闲模块更加特色化,旅游管理休闲核心竞争力更强,从而使整个专业群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充分发挥了专业群的优势。
3 基于钻石理论的旅游休闲群建设设想
3.1 钻石理论
钻石模型又称为波特菱形理论、钻石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加拿大学者TmiPadmore和HarveyGibson对钻石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区域范围的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GEM[5],提出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6大要素。专业群的提出正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链发展相一致的需求,构建与休闲产业发展相一致的休闲专业群体系,可以满足休闲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产业集聚能够带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样相关专业的集群也能够带来专业的综合竞争力,关键是如何整合相关资源,哪些是影响专业群综合竞争力建设关键要素,因此本文以钻石模型为基础。提出以三大驱动力即内部市场驱动力、外部市场驱动力、优良群结构驱动力为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钻石驱动力,由三大驱动力驱动钻石不断旋转,以6大内容的建设实现钻石的闪耀光芒,提高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
3.2 基于钻石理论的旅游休闲群建设
以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联动发展、资源共享、灵活设置为指导原则,以市场、资源、结构为主要三大驱动力,在校企共建、工学交替、资源共享、人才分流的的全程渗透下,重点建设人才培养体制、课程体系、实训体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双师队伍、管理体制等六大钻石内容,最终培养具有钻石竞争力的“一专多能型”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人才。
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钻石框架中,三大驱动力分别为市场的转型、资源整合的需求、良好的群结构。其中市场的转型包括旅游产业的转型、人才需求的转型;资源的整合需求包括休闲教育资源组合模式的转变需求、休闲专业的紧密联系;良好的群结构即“一个休闲中心、两个休闲特色翼、一个休闲优化剂”。三大驱动力是驱动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利用校企共建、工学交替、资源共享、人才分流等模式实现六大钻石内容的融合与建设,从而实现专业群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强劲的动力是促使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必须,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将围绕人才培养体制、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双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六个方面开展建设。这六方面的建设将全程渗透校企共建、工学交替、资源共享、人才分流等,六大内容的建设将从根本上促进专业群的优良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2006,(12).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号)[R].
[3]谢苏.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休闲旅游专业的若干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9(2).
[4]杜一鸣,河北省休闲旅游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改革;重要性
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一直以来都有投入少、回报多的特点,同时,它又是典型的无烟工业,既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又能够以旅游来促进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和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旅游的热情和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旅游行业也渐渐摆脱过去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主的“边缘”地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对旅游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一、旅游管理专业当前教学现状
然而,从当前我国各个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上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其他专业相比,较为滞后。很多院校之所以开设旅游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几年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在此前提下,很多院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初衷往往是基于利益上的考量,而对于旅游管理有关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优秀的教学方式等仍然欠缺。因此,其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类人才往往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快速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教学脱离实践
上述我们提到,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化课程起步的时间较晚,大部分学校刚刚设立或者正准备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在此情况下,由于经验的不足和教学理念的滞后,导致现今教师在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放置在旅游管理基础类和理论类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然而,旅游管理往往又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与人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时应变能力……等等,将社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需求的类型与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的倾向上看,两者存在较大的矛盾和不适应性。
(三)教师的专业性水平不足
当前形势下,很多院校在对教师进行招聘和引进过程中,重点仍然在于教师的学历,而非教师的专业经验。在这种机制引进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虽然学历水平很高,但其专业性、适应性却显得薄弱。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对促进学生就业的影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到其向社会输送人才水平的优劣。因此,不断改革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既符合当前应用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又符合时展的必然需要。
(一)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直以来,旅游行业都是服务行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很多省份和地区的经济支撑产业。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不断增大,我国旅游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成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此形势下,我国的旅游行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遭遇时代赋予的重大挑战。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乃大势所趋,且势在必行。
(二)满足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片面的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研究,而忽视对学生管理实践、沟通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等的培养。而我们知道,旅游管理专业一直都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脱离实践而开展的课堂教学,不仅效率极低,而且也不利于培养旅游管理高素质、精专业人才。所以,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改革也是促进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对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建议
下面,结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也是当前旅游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当前,旅游管理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对此,要重视对旅游管理专业现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将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内容摆在重点突出位置。同时,还要加强对旅游管理课程的分类,优化课程教学设置,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施更加系统化的教学。
(二)强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各院校要注重对教学重点的改革,变过去只重基础性和理论性知识,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对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加强学校与各个实习单位的合作,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充足的机会,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训练,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加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重点。过去,院校在引进教师过程中,常常只重视教师的学历水平,而忽视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对此,院校要积极转变这种片面的教师引进机制,转而重视教师“双师”素质,即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还需要要求其具有充足的旅游管理经验,以此来达到提升实践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坚持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各个院校在实施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同时配备具有实践意义的旅游管理实践课程,以及强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相信在做到以上几点之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堂必定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 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2] 林琳.新形势下旅游管理教学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关键词:旅游管理;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研究
中职教育要为社会输送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适合中职专业课程教学的使用。本文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使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特征
1.角色的转换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作为课堂的主持者和学生的倾听者,发挥监督、促进、协调和引导的工作。学生要自己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主动进行思考和学习。
2.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元规划法、研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对话法、头脑风暴法和项目教学法等。例如,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设立一个教学项目,师生共同进行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习领域的构建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学习领域的划分来设置教学单元。在旅游管理专业课中,以一个旅游管理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来作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使学习领域更加系统化,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能力的提升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同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例如,可以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景点实习或者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等,要求学生灵活地应用地理学、旅游文化知识等专业知识。
二、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中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本文对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1.让学习模块设定出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将学习模块设定出来。例如,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可以将该课程分为以下几个学习模块:危机管理、节事活动策划、客户沟通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例如,“危机管理”学习模块中,要求学生能够完成“选择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对酒店的突发危机进行控制和处理”这一学习目标。教师就可以灵活地采用元规划法、研讨法、教学对话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危机处理的原则、技巧和方法的讲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某酒店对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的新闻视频,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新闻背景,再让学生观看当地政府对该事件召开的新闻会视频,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当第二个教学视频播放到一半时笔者将视频暂停,要求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研究酒店对媒体的应对技巧和策略,每个小组形成自己的讨论成果。讨论结束后,笔者再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将自己讨论的应对方法与视频中的实际处理方法相对比,归纳异同点,并对该酒店的整个危机处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总结和点评。从而完成了危机处理原则、危机处理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任务时能够自信、从容,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赏识教育”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并不强,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积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成果,或者自编自排旅游小故事等,让学生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
3.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为了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在课程设置时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完成“边做边学”的学习目标。例如,与相关旅游企业达成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真实地面对客户,锻炼学生与客户沟通的技巧。笔者进行过一次教学实践,要求学生为某旅游景区设计一次中秋节的旅游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整个活动的策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还将一些重要的服务理念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例如,对学生进行导游员的讲解技巧训练、旅游行程表的制作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与客户的沟通技巧”的教学中,笔者就经常使用角色扮演法这一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调动自己的表现欲望,将真实的工作环境创造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强化记忆,找出各自的不足之处。笔者有意设置了一些比较常见的工作场景,并为学生设置了一些“障碍”,甚至亲自参与角色扮演,与学生共同总结与客户沟通的有效技巧。
总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才人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因此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该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和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6).
旅游业的实践统筹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近些年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更多人对于发展型消费也逐渐在增多,不断地追求旅游中的舒适度,对旅游业的服务要求也不断地上升,旅游业面临着着一个更多选择、服务质量更高的和游客满意度的需求市场,这种市场需求实质上对于创新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来说,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等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不匹配,导致目前市场阶段创新型人才的缺失。
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缺陷
目前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主要是“课堂教育为主、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是与实践脱离的理论知识,参与实践的机率很小,学生往往成为现代赵括,纸上谈兵容易,难以适应实际的情形。当然,现阶段的教学是经过了多年的沉淀,有着其过人之处,对于传统的教学,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中糟粕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旅游学是随着我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学科。较长时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一直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一个模糊的含义,即“旅游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不能明确培养的是管理人才还是旅游实践性人才,并且中高级人才将旅游业的培养目标界定在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培养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往往放弃所学的专业,另谋生路。并且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纯理论性的,而是渐渐朝着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额需要,更加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脱离旅游行业,选择自主创业。
(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旅游管理专业在目前教学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极其重视,而忽略了对其相关学科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知识较为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旅游业市场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仅仅只有单一的知识界面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一个专业上如果想要有所成就,进行创新,需要足够多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扩展一个人的思维空间,能够从不同地方发现创新的切入点。而且,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一个岗位不仅仅需要其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一些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才能胜任。此外,旅游业是一个紧随着师弟啊发展的行业,其教学内容必须紧随时展,适应其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依旧坚持其只侧重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开设的课程也非常死板,教学内容一致沿用同一教材,甚至都没有对目前的旅游业形势进行较详细的了解就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创新薄弱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工作方法,是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不断地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的的行为。在目前的教学中,老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旅游管理业知识的传授完全是依靠老师的口耳相传,老师掌握着教学进度,学生的所有思维是根据老师的节奏,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安排一步步前进,老师不允许有任何超过其预期的情形发生。教学方法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传授知识的水平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缺乏必要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一昧地进行接受,鲜少进行独立思考,并且不会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教学活动常常变成老师的一个自我娱乐的事件,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所有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实践进行结合。尽管在现在的教学也存在将实践引入到教学中的方法,学生也常常进行见习实践,但是学校并不是非常重视这种教学实践,学校仅仅是将学生进行廉价劳动力进行出售,并不深入去了解行业现状,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学校始终在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进行教学。
(四)教学评价不够完善
教学评价是检测一个教学模式是否切实可行有效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教学评价可以发现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缺陷,对优势不断地进行巩固,对于其缺陷进行改正,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目前阶段的教学评价常常缺乏科学性,因为其忽略的被评价的主体,学生常常是出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甚至学生的评价在整理的教学评价中是微不足道的,有时候是忽略的,教学模式的管理者是教学评价的主导者,这样就导致教学评价常常是表面功夫,难以发现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更不用说提出良好的建议,这样教学评价也就难以在教学模式中起到创新的作用。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服务舒适度的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要课题,必须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才是新时代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着较强的实践适应能力,能够创新的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教学理念必须及时紧跟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作为教学理念的主要参考。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时刻了解旅游行业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社会的发展需要当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二)加强见习基地的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实践性和技能型见长的专业,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必须突出实习的的重要地位。每个地方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可以依托其所在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学生见习活动。学校可以和当地的旅游部门或者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以便可以丰富学生的见习内容,了解当地的旅游管理业的发展动态,以此以小窥大,了解整个旅游管理业的发展情形,以及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学生面临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应对并且制定应对方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通过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学生置于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双重压力之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在无形中就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知道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书呆子”。
(三)构建竞赛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行业生生不息的动力。现在经济形势下需要的是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创新型的思维是通过长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断积累的。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需要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自我创新能力的平台。多多举办一些竞赛活动,这些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而且竞赛的护体常常是与旅游企业的项目相挂钩,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不断地想创新,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较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的相结合的机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高效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科研产品的、科研成果的出现,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学意味着不仅仅有专业的基础理论平台,而且需要有超强的技能,比如说导游技能来适应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形,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必须相互协调,使学生有序地朝着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使用时代的变迁。研意味着需要向国家积极申报科研成果,以解决旅游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国家课题的研究带动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伦理教育 课程设计
1.引言
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培养出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缺乏服务意识、信用危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伦理素质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旅游伦理素质的养成在于高校。
而从目前旅游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学科设置来看,都比较侧重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而在学生的伦理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因此,本文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伦理教育的角度,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
2.旅游伦理教育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旅游伦理教育和研究。国外对旅游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观念教育和行为规范。Sharp Paine(1991)认为通过逻辑分析、推断反思和对道德决策模式的合理评价等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训练,个体在旅游实践时更有可能做出明智的选择;Hay和Foley(1998)曾构造了一个以伦理为基础的六步教育模型。Tribe(2002)提出了两个根本原则基础,以作为培养学生强有力的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同时还提出了三个主要的教育形式: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工作安置。Klonoski(2003)认为高校旅游伦理教育必须以哲学为基础,同时呼吁加强观念意识教育。
与国外研究成果相比,国内旅游伦理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对旅游者伦理的研究,而对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研究较少。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目前关于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研究的成果仅有:王志明[1]探讨了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内容,夏赞才等[2]呼吁应将旅游伦理教育引入到旅游高等教育中来,王屏[3]提出了高校旅游伦理教育实现的路径,张晓磊[4]提出了旅游伦理教育的主客体、旅游伦理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因此,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研究无论是内容还是实现途径都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伦理认知状况
我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一些在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以及通过网络形式对已毕业大学生就伦理认知、伦理行为等问题进行了伦理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伦理认知还了解不够,由于伦理认知不够,从而影响日后伦理行为的缺失。
(1)旅游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公德教育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伦理道德的缺失。在被调查者中,存在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产生损坏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不尊重当地文化等的行为,如在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乱涂乱画、践踏草地等行为。这类不文明行为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调。同时,在旅游交往过程中,存在公共生活道德、交通秩序、礼仪规范等社会公德的缺失。
对旅游管理者来说,也存在旅游伦理道德观匮乏的现象,如经营者盲目建设对景观污染和文物古迹的破坏;没有保护好旅游地文化,导致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正在或已经在外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被逐渐同化,使得旅游目的地的社会传统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迫切需要培养着这种生态伦理观,把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成为一种伦理意识。
(2)专业认同度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很多学生都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调剂到旅游专业的,因而,入学后有调离本专业的现象。从学生的专业兴趣来看,调查结果显示:43%的学生“比较感兴趣”,48%的学生“不太感兴趣”,9%的学生“完全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不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们选择从事服务行业的态度。在对“你是否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的调查中,35%的学生“比较愿意”,42%的学生“一般”,20%的学生“不太愿意”,3%的学生“完全不愿意”。一个人对其所学专业的兴趣,直接影响其择业的态度,所以很多毕业生对于选择到旅游企业就业存在很大的顾虑。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性质认识不清,就业信心较为缺失、缺乏服务意识的现象。
(3)经济伦理缺失,信用危机严重。
在旅游行业中,经济伦理主要表现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和管理者所具备的互利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经济伦理并不了解,更没有意识到经济伦理的缺失对信用危机的影响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在对“是否有自己创业的打算”的调查中,有15%的学生表示有“强烈的创业意向”,11%的学生表示有“打算”。在这些学生中,问及在今后的创业中如何进行经营时,有很多学生表示会夸大广告宣传,维护企业利益。如果进入旅行社行业,33%的同学表示会有意识地在带团过程中缩短游客的旅游时间,而延长游客购物时间。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经济伦理,出现不道德行为等现象。
4.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的内容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明确提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有助于热情周到的接待”,也“应当鼓励把旅游者交流的价值以及这种交流产生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利益和风险引入教育课程”[5]。最新研究认为旅游伦理教育是建设旅游伦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6],加强旅游伦理教育、培育人们的旅游道德意识是旅游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在旅游业中扮演着两种角色:旅游消费者和旅游职业人。作为旅游消费者,开展和加强旅游伦理教育可以使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旅游职业人,开展和强化旅游伦理教育可以使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循一定的旅游伦理道德,规范其行为。因此,高校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这一关键群体实施专业伦理教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它最终体现的是专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伦理素质。
因此,我认为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
(1)基础伦理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伦理知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知识。这一层次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伦理和交往伦理,如遵守社会公共卫生秩序、确保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懂得交通秩序,等等。
(2)核心伦理知识。
核心伦理知识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独特的伦理知识。这一层次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如具有互利的精神、竞争的意识、职业的忠诚、诚信的品德,等等。
在这一层次中,需要综合多学科、多层面知识的教育内容,将伦理学、职业社会学等领域中的核心知识纳入专业伦理知识结构中,加强旅游伦理知识教育。因此,在这一层面中,需要把旅游伦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1]。核心伦理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生态伦理知识、旅游经济伦理知识、旅游审美伦理知识、旅游职业伦理知识,等等。
(3)延伸伦理知识。
延伸伦理知识是在基础伦理知识和核心伦理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伦理素质的最终体现,通过延伸伦理知识的不断渗透学习,使学生树立持久的伦理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一层次的知识主要是通过逐渐渗透的方式来获取,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因而,在教学形式主要表现为注重日常活动,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增加各种类型的案例来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加实习环节,每个学期都设置一定时间的实习环节,但需要改变传统实习中对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考核,增加对学生伦理方面的培养。在实习内容上,大一、大二可以超越旅游行业的实习,大三、大四需要在旅游业所涉及的各个行业中轮流实习。
5.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内容的具体实施需要通过设置课程体系来实现。我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伦理道德的认知现状,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
图1 旅游伦理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本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采用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的方法。显性课程就是指通过一些课程的设置来明显的、确切地告知大学生伦理知识,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伦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职业道德》等课程的开设,如图1所示。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伦理判断技能,改变或增强学生的伦理道德观。隐性课程也就是指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专业教育实践和教育界过着必不可少的、直接有效的组成部分,如图1右边所示,这部分可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显性课程中隐含教育因素;第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诚信校园,学校、院系根据专业特点优化专业学习环境,如建设园林化校园、围绕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等,从而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树立职业尊严、提升职业自豪感;第三,创造自由、安全的新型师生关系,给同学创造轻松氛围,加强表现机会;第四,密切学校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增加实习机会,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职业氛围,养成服务意识。
6.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多方面的配合。但是,作为专业伦理教育,首先应从学校教育入手。因此,本文将旅游伦理教育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并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从旅游伦理角度进行了重新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志明.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内容探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36-140.
[2]夏赞才,任燕.旅游伦理:旅游高等教育中重大缺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2):122-127.
[3]王屏.中国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伦理精神培养初探.理论月刊,2009,(3):105-107.
[4]张晓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伦理教育研究.知识经济,2009,(2):125-126.
[5]夏赞才.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旅游学刊,2000,(3):71-74.
[6]韩玲.浅议旅游伦理教育.道德与文明,2005,(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