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航天行业特点

航空航天行业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空航天行业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空航天行业特点

航空航天行业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2A12合金薄壁零件 变形 机械加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010-02

2A12是一种可进行热处理的强化铝合金,经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或者固溶热处理后其强度较高。它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塑性成型能力,因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制品,所以在航空航天行业结构件中应用广泛。薄壁结构件的加工变形问题,涉及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制造等多个学科领域,是零件机械加工工艺中的瓶颈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影响2A12合金薄壁零件机械加工变形因素的分析,结合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阐述了机械加工过程中几种减少该类零件变形的措施。

1 影响薄壁零件机械加工变形的因素

薄壁零件主要是指零件的壁厚小于2 mm的零件。2A12合金薄壁零件加工变形产生的原因很多,与材料、零件的几何形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等均有关系。其中影响零件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切削用量、刀具几何角度。在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中,对切削变形影响最大的是塑性。一般来说,工件材料的塑性越小,强度越高,则变形系数越小[1];切削速度对切削变形的影响通过积屑瘤来作用;刀具前角增大,切削变形减小;刀尖圆弧半径越大,变形系数越小。图1列出了影响薄壁零件机械加工变形的各种因素。

2 减少薄壁零件变形的措施

2.1 材料的选择

在国内航空航天行业上,2A12合金以板材和型材用量较多,常用材料标准是“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GB/T3880-1997”和“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矩形棒材 Q/Q601-1996”,其室温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在表1中比较2A12铝带板的力学性能,若选用较厚的材料,抗拉强度σb与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0.2就较为相近,但是伸长率δ的比较,前者远比后者小,也就是说铝板2A12 H112 GB/T3880-1997的伸长率是远远小于铝棒2A12 T4 Q/Q601-1996的。所以铝合金零件的材料厚度若大于10 mm,在符合设计图纸塑性要求的基础上,要尽量不选用T4状态的板材,而应选择铝板2A12 H112 GB/T3880-1997加工成型。

2.2 纤维方向的选择

若材料的纤维方向较明显,关于组织结合力,沿纤维方向(横向)的比垂直于纤维方向(纵向)的高,所以说关于力学性能,横向的要高于纵向的,例如:实验证明,铝棒2A12 T4 50×150 Q/Q601-1996材料的抗拉强度其横向高出纵向约20 MPa。因此,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要使材料“纤维方向”的作用获得充分发挥,纤维方向在机械加工之初(下料时)就要注意了,加工零件时要沿纤维方向,减少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形,提高其加工精度。关于2A12合金薄壁零件,要想减少零件的加工变形,要使用棒材代替板材作为材料加工。如图2零件A,选用的棒材能够用相同状态的材料加工成型,使材料的纤维方向和零件的凸台方向相一致,零件变形要比使用铝带板加工时小很多。

2.4 装夹方式的选择

室温下,2A12合金的弹性模量约为70 MPa,约为钢的1/3,在装夹力的作用下零件会发生变形,切削过程中易出现“过切”或“欠切”现象;薄壁零件结构复杂、自身刚度差也是引起装夹变形的重要原因。

对于框架类零件时薄壁结构的,可以使用压板装夹,应该采用多点压紧并且分布均匀、对称,压板要压在零件的实置。装夹时利用平口钳,若要求被加工面的形位精度要很高,可分2~3次进行铣成,在做最后一次的加工之前,应松开被夹紧的零件,重新分布内应力,再夹紧,最后进行精加工;夹紧力也不要过大,应在确保切削力不能够使零件产生位移的基础上,采用的夹紧力要尽量小。如图4零件C,图纸要求其底面(朝上)的平面度是0.03 mm,选用这种装夹方法,分为2~3次装夹加工零件;若一次装夹铣成型,则在机床上检测零件平面度合格,可是松开钳口后,平面度便会超差。

3 结语

2A12合金薄壁零件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等特点,是航空航天结构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A12合金薄壁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变形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切削变形的规律,通过采用有效方法,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使加工过程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确保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

参考文献

[1] 黄鹤汀,吴善元.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梁志明,丘侃,陆耀洪.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 张玉玺.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航空航天行业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钛合金 切削加工 车削 铣削

中图分类号:V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01

钛合金材料因比强度高、密度低、耐腐蚀和耐高温等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但由于钛合金导热系数小、弹性模量低和化学活性大等特性,使得钛合金材料在加工时切削温度高,刀具磨损严重等,影响了钛合金的加工效率,因此如何提高钛合金的切削效率一直是航空航天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 钛合金材料的特性及加工性能

(1)比强度高: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其强度大于超高强度钢。

(2)导热性差:钛合金导热、导温系数小,热量难以从产生切屑区转移出去,致使刀具切削刃的温度更高,对刀具有强烈的磨损作用,降低了刀具耐用度。

(3)化学性能活泼:钛合金在高温情况下,与空气中的O、N、H等元素起化学反应形成加工硬化层,使切削加工困难;同时钛合金在加工时与刀具材料很容易产生亲和作用,发生粘结和扩散现象,导致刀具磨损加快。

(4)弹性模量小:切削加工时工件回弹大,容易造成刀具后刀面磨损的加剧和工件变形。

(5)耐腐蚀:在550 ℃以下钛合金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故不容易被进一步氧化,对大气、海水、蒸汽以及一些酸、碱、盐介质均有较高的抗蚀能力[1]。

2 钛合金材料切削加工的基本原则

在加工过程中,所选用的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以及切削参数等都会影响钛合金切削加工的效率和经济性,其加工原则如下。

2.1 刀具材料

刀具材料是影响切削加工重要因素,所以尽可能选用硬性好、耐磨性高的刀具材料,如硬质合金刀具、涂层刀具和高速钢刀具等,图1为硬质合金刀具和涂层刀具。

2.2 刀具几何角度

切削难加工材料时,合适的刀具几何角度有助于充分发挥刀具的切削性能,提高切削效率。切削钛合金时有三个变形区,如图2所示。

(1)基本变形区I:变形量大,切削力和切削热主要自该区域。通过保持刀刃锋利、刀尖圆弧过渡等,降低钛合金加工时的摩擦系数和切削温度,避免粘屑、崩刃。

(2)切屑与前刀面摩擦变形区II:直接影响刀具前刀面磨损。通过选择较小的前角,以增大切屑与前刀面的长度,减小前刀面磨损。

(3)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磨损变形区III:对加工硬化和刀具后刀面磨损有较大影响。通过选择较大的后角,以减少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

2.3 切削参数

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切削速度越高,则切削刃温度越高,因此要选择低速切削;同时切削深度对刀具寿命影响较小,所以在零件和机床刚度允许的条件下,采用较大的切削深度。

2.4 冷却液

可以把刀刃的热量带走和冲走切屑,降低切削温度,有效提高生产率和改善被加工零件表面质量。一般切削液有三类,即水或碱性水溶液,水基可溶性油质溶液和非水溶性油质溶液[2]。

3 钛合金材料切削加工工艺

3.1 车削

钛合金车削易获得较好的表面粗糙度,加工硬化不严重,但切削温度高,刀具磨损快。针对这些特点车削钛合金时应注意的问题:(1)车削参数尽量选用低速切削,大切削深度。对于粗加工,切削速度45~70 m/min,进给量0.10~0.15 mm/r;对于精加工,切削速度80~100 m/min,进给量0.05~0.10 mm/r。(2)精加工时夹紧力不要太大,减小加工零件的变形量。(3)加工完后,对零件轮廓按最后一次走刀路线再加工一次,消除因切削力造成的零件变形及让刀。

3.2 铣削

钛合金铣削比车削困难,因为铣削是断续切削,并且切屑易与刀刃发生粘结,形成崩刃,极大地降低了刀具的耐用度。针对这些特点铣削钛合金时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采用顺铣,顺铣时切削的深度由大变小,切屑由厚变薄,且总是薄的一边最后离开刀齿,切屑容易折断,提高了刀具寿命。(2)粗加工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较小,应选择大切深、小进给、低转速;精加工应减少加工变形、提高表面质量,采用较高的转速、小切深。(3)钛合金加工后,在已加工表面会形成0.1~0.2 mm的硬化层,所以二次切深应大于0.2 mm;粗加工预留单边余量应大于0.2 mm。

4 结语

该文结合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生产过程中的经验,主要从钛合金材料特性、刀具、切削参数和冷却液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钛合金车削、铣削中通常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工艺措施,希望对同行能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航空航天行业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业信用风险,组合,风险度量,信用衍生工具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象的重点已由单个客户或单笔交易转向组合(如行业组合、国家组合等)],其中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无不被置于战略高度,并已积累、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参考借鉴。

一、概述

作为信用风险的一种,行业信用风险是由于宏观或产业等共性因素影响,导致多个借款人或交易对手同时发生违约,从而引发的群体性信用风险。与我国商业银行相比,西方商业银行对行业信用风险范围的界定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产生于借贷业务的行业信贷风险,还包括了产生于交易业务、资本市场活动,甚至清算业务中因交易对手或发行者违约导致的行业信用风险。

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行业信用风险的实质即为行业信用集中风险,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持分散化,避免行业过度集中。根据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主要包括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度量、管理手段或工具、监测、报告等方面。具体地,首先识别行业信用风险,进而度量行业信用风险大小,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与大小,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或工具控制或转移风险。同时,对上述过程辅以持续的风险监测,并予以定期报告。

二、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与度量

风险识别与度量是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而行业信用风险识别的前瞻性与度量的准确性将直接决定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监测与报告的针对性。

1、行业信用风险识别

根据行业信用风险的实质与特点,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即为对行业信用集中风险的识别,主要涉及行业分析和信用敞口行业集中度分析两方面内容。

苏格兰皇家银行把行业分析视为评估贷款组合中潜在集中风险的重要步骤,对高风险或未来波动性大的行业予以特别关注。富国银行强调并追求信用组合的良好分散,评价贷款组合在行业方面的集中度。同时,定期评估系统性风险,特别是由于特定行业或宏观经济走势带来的风险。而瑞士信贷集团、法国巴黎银行也定期对相关行业进行分析,并评估行业的信用集中情况,高度重视信用敞口的行业分散。

2、行业信用风险度量

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与基础,西方商业银行无不对此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开发相关度量方法与模型,并已将其广泛应用于行业信用风险防控的具体实践中。区别于单个客户或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行业信用风险多从行业组合角度予以度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类信用组合模型不断涌现,其中尤以瑞士信贷集团开发的CreditRisk+模型[1]与摩根大通开发的CreditMetrics模型[2]最为著名。

尽管这些组合模型的前提假设、建模步骤、计算方法等各有不同,但核心思路都是通过计量行业信用风险耗用的经济资本,评估行业信用集中风险[3]。具体说来,都是在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敞口(EAD)等风险参数基础上,得出行业信用组合的损失分布,据此计算该行业的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得到在一定置信度下行业信用风险耗用的经济资本。其中,预期损失被视为成本,通过提高定价及拨备予以覆盖;而非预期损失则是行业信用风险大小的真实反映,一般对应经济资本。在相同条件下,行业消耗的经济资本越多,说明其风险越大,经风险调整后收益也越低。此外,在行业信用风险度量过程中,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应用。西方商业银行一般将情景分析、压力测试与组合模型相结合,计算得到不同情景及敏感事件影响下,经济资本等相关风险参数水平及变化情况,更好地实现了风险度量的动态性与前瞻性。

瑞士信贷集团利用以信用风险价值(CreditValueatRisk,简称CreditVaR)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模型,计算预期损失与经济资本等风险参数,度量行业信用集中风险。由于建模过程中考虑了集团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以及财务目标,使得风险度量与集团股东价值创造目标相匹配。同时,及时识别易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压力事件及情景,进行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评估其潜在影响,尤其是根据组合风险集中情况,度量行业对组合非预期损失的风险贡献,防范因行业信用敞口集中导致的总量损失。

荷兰银行在组合基础上度量行业信用风险,运用了一系列统计方法计算行业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同时开发RAROC模型,用于内部资本的行业配置、行业绩效衡量等方面。

法国农业信贷集团运用情景分析,检验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假设,同时模拟危机情景,特别是在特定行业发生危机的情况下,计算未来相应的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情况。根据度量结果,评价信用组合分散程度,防止行业信用风险过度集中、经济资本过度消耗。

荷兰国际集团同样高度重视经济资本计量在行业信用风险度量中的核心作用,认为经济资本是“在公司既定的安全水平下,能够覆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经济风险的资本”,而经济资本总量则是在严重危机时期能吸收全部非预期损失的最小资本量。实际计算过程中,采取99.95%的单侧置信度水平(即万分之五的破产概率),达到MoodyAA(或S&PAa2)的信用等级标准。

美洲银行将“降低收益波动性、实现非预期损失最小化”作为信用组合管理的指导思想,防止行业信用敞口集中导致的非预期损失超过集团风险承受能力。

摩根大通与法国巴黎银行也均采用组合模型度量行业信用集中风险,并根据度量结果管理行业信贷组合的风险-收益关系,及时退出收益低于风险调整后资本成本的贷款资产。而苏格兰皇家银行还将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运用于关联产业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监控中。

三、行业信用风险的管理手段与工具

拥有丰富有效的管理手段及工具是西方商业银行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又一显著特点。借助行业拨备、行业信用限额、银团贷款、贷款出售、信用保险、信用资产证券化以及信用衍生工具等七项主要手段与工具,西方商业银行从风险承担、风险控制、风险转移三个角度实现了对行业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

1、风险承担

行业信用风险承担是指银行根据行业信用风险大小,通过提高风险溢价,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从而实现对相关信用损失的内部消化。例如,法国巴黎银行以行业组合管理为基础,对不可预见的行业风险计提拨备,以覆盖可能发生以及难以准确估计的损失和费用。美洲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则结合行业未来趋势进行风险情景分析,据此提取行业拨备,覆盖因特定行业运行恶化带来的风险。此外,摩根大通、荷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也都对特定行业计提拨备。

2、风险控制

行业信用(集中度)限额是从风险控制角度管理行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发放-持有”信贷模式下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西方银行中得到广泛应用。

瑞士信贷集团认为,限额规模反映了在给定市场环境、业务战略以及可用于吸收损失的财务资源条件下,集团的风险偏好。而对行业信用风险管理而言,最基本的就是建立并维持一套良好的行业信用限额体系,将业务中的行业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瑞士信贷集团依据行业经济资本消耗情况设置行业限额,以此限制行业信用风险集中,控制信用组合增长速度。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则根据信用敞口或资本情况对每个行业部门设定限额(比例或绝对额),以此实现行业分散,防止特定行业危机事件的影响。汇丰银行为防止行业信用风险集中,对海运、航空、汽车、保险、房地产等重点行业设置行业限额,必要时对相关行业的新增信贷业务加以限制。而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国际集团也都通过不同方法设定行业限额,从而实现行业信用风险的有效分散,例如2005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各行业信用敞口占比均低于15%。

3、风险转移

银团贷款、信用保险、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以及信用衍生工具)等属于风险转移类的风险管理手段与工具。通过对这些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商业银行有效地对冲了行业信用风险,降低了行业信用集中度,将潜在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为了达到组合分散以及资本有效利用的目标,部分银行还在对风险-收益准确度量的基础上购买信用风险(卖出相关信用衍生工具),使得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消极、被动的风险回避,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

2005年,法国农业信贷集团继续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汽车等周期性行业信用风险,通过购买信用保险或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担保规避航空航天行业信用风险。美洲银行、富国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摩根大通等也都通过综合利用银团贷款、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降低行业信用集中度,积极管理行业信用风险。

与银团贷款、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相比,信用衍生工具具有灵活性与时效性强、不损害银企关系等优点,现已成为西方银行行业信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4]。

2005年末,美洲银行全部信用敞口为3200.07亿美元,通过购买违约保护,其中146.93亿美元被有效对冲,较2004年末对冲规模同比增长35.46%。从具体行业信用风险对冲情况看,汽车及零部件、保险、通信服务等行业在2005年均达到30%以上的对冲比例,而传媒、公用事业、原材料行业的对冲比例也较上年有大幅提高(详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出现危机,通用、福特等公司信用等级降为垃圾级,德尔菲公司申请破产。而正是由于2004年末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保持了高达75.55%的信用敞口对冲比例,使得美洲银行有效规避了该行业系统性信用风险。

2005年末,摩根大通全部5534.02亿美元信用敞口中有298.82亿美元通过购买违约保护被有效对冲,对冲比例达5.40%。从行业角度看,摩根大通对主要行业信用敞口均进行了程度不同的风险对冲,其中对冲比例较高的行业有银行与财务公司、公用事业、油气等(详见表2)。

2003至2005年,花旗集团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对冲的信用敞口分别达111亿、273亿、407亿美元,年均增长91.49%。其中,主要对冲行业包括公用事业、农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航空等。此外,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也运用信用衍生工具优化资本运用、分散和降低行业信用风险。2005年,两家银行信用敞口对冲规模分别达到346亿与304亿欧元。

四、行业信用风险的监测与报告

行业信用风险监测贯穿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监测侧重点主要是重点行业运行趋势和较为集中的行业信用敞口,而风险报告则被定期向高管层、董事会提交,涉及行业信用敞口集中度水平及变化、行业拨备充足性、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校验与修订等方面。

2005年,汇丰银行继续密切监测保险、房地产等行业运行和信用敞口变化情况以及海运、航空、汽车等行业信用限额的执行情况。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也定期进行信用组合审查,密切跟踪电信、汽车、航天、酒店等对宏观经济较为敏感行业的运行态势,监测行业信用集中程度的变化情况,定期检查并报告相关行业拨备的充足性以及行业限额的执行情况。法国巴黎银行则对汽车、航空航天、高科技等周期性或高风险产业进行重点监测。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近年,我国信贷投向同质化情况严重,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贷款集中现象十分突出,但多数商业银行对此认识仍有不足,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逐步提高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1、加强行业分析与监测工作

行业分析是识别行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重点行业,特别是信用敞口占比高、高波动性行业的深入研究与跟踪监测,准确把握行业走势,及时识别具体行业的信用集中风险。同时,也为合理进行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进而判断对信贷组合的潜在影响提供可靠依据。

2、着力提升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水平

离开科学的风险度量,对行业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则根本无从谈起。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此高度重视,在借鉴国外相关方法、模型基础之上,集中力量开发出适合自身的信用组合模型。利用模型计算行业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风险调整后收益,据此计提拨备、确定经济资本,进而衡量风险大小、设定行业信用限额、对不同行业进行绩效评价等。此外,还应设定不同情景,利用组合模型进行压力测试,评估极端情况下行业信用风险大小。

航空航天行业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测绘;新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

在开发一片处女地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前,都必须由测绘工程师测量绘制地形图,并提供其他信息资料,才能进行决策、规划、设计等工作。而且在工程建设中也离不开工程测绘,也需要工程测绘来提供更多地理信息资料,促进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我国的工程测绘已有多年的社会实践,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到20世纪末,我国的工程测绘开始与全球定位系统结合,测绘技术开始朝着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到21世纪,工程测绘技术不断吸取先进技术知识,测绘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进步。

1工程测绘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在信息时代里,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工程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着,工程测绘技术朝着自主一体化、系统智能化、测量结果数字化、管理可视化方向发展。现代测绘仪器开始逐渐摆脱以往的固定性、方向性、不确定性、范围性等特点,测绘仪器可以放置在不同方向不同位置,测绘的范围大大扩展,同时,测量的数据也更加精确。而测绘仪器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带动工程测绘的发展,提高工程测绘的质量。新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运用时也更加方便,为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发展,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革新,不断促进新技术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方向发展,提高测绘精度。人才培养除了高校培养之外,在企业中也要不断进行培训学习,要不断学习先进测绘技术知识,提高测绘工程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的使用测绘技术和仪器,促进工程测绘的顺利开展。

2工程测绘新技术发展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发展,工程测绘技术不断革新,工程测绘开始朝着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逐渐深入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中,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那么,现阶段下,工程测绘新技术主要有哪些呢?

2.1智能化移动测绘技术

智能化移动测绘技术是在传统的移动测绘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移动测绘技术的优势主要是可以提高工程测绘的精确度和测量的效率,目前主要有:空间同步技术、移动信息传输技术和自动提取技术。智能化移动测绘技术在运用起来更加方便,功能也更加齐全,如:PDA野外数据采集技术、DMI信息提取技术,智能化移动测绘技术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测量数据,可以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可以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工程测绘的发展壮大。

2.2卫星定位技术(GPS技术)

GPS技术的发展使得其运用的空间越来越广泛,已经普遍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在城市规划、空间定位、汽车线路导航中运用最为普遍。由GPS技术衍生出来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工程测绘中,GPS技术的运用也很普遍,运用GPS技术实现全天候的精确的三维定位,可以提高测绘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使用。由于GPS是卫星定位技术,它具有抗干扰性强、功能齐全、保密性好、安全度高的特点,因此在工程测绘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在未来有远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2.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较大区域的空间信息系统,对这个地理空间的图像数据、空间定位数据、遥感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促进工程规划和设计的合理。GIS技术将空间信息、计算机技术、环境、测绘遥感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反应地理空间信息,可以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在观察地理空间信息时还可以实现信息的预测和预报,功能较多。可以说,GIS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测绘新技术,它同时也是一门新兴产业,在城市规划、海洋气象、农林建设、地质矿山、环境监测等领域有较大应用空间。在工程测绘中,GIS技术采用数字化成图,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得出的数据资料非常精确,也易于保存和管理。

2.4数字摄影测绘技术

数字摄影测绘技术是将数字摄影与数字测绘技术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处理和匹配,运用模式识别等方法来完成工程测绘工作。航空摄影可以绘制大比例的地形图,可以对较大面积的地形进行精确测量,为人们提供数字化的地理影像信息和资料。伴随着航空摄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绘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数字化测绘图像产品可以实现4D形式的产品,促进了全球数字化发展,促进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

2.5遥感技术(RS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在较大区域内实现同步观测,时效性较强,数据的可比性和经济性较强,因而在工程测绘中得到了广泛运用。RS技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对地面进行实时勘测,遥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物体对于波普会有不同的响应,从而正确识别地面上的物体。利用遥感卫星,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信息图像,在一些中小比例的地理地形图的测绘中运用较广,而且便于更新。

2.6“3S”集成技术

所谓“3S”集成技术就是将前文中所提的GPS、GIS、RS三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技术。这三种技术都是有各自的优势和弱点的,将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扬长避短。GPS技术可以为GIS和RS技术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数据处理,RS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理地形信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息图像,GIS技术将GPS技术和RS技术提供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精确的工程测绘资料。在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就有运用过“3S”集成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集成技术将会不断发展,不断促进工程测绘的发展。

2.7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工程测绘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是将城市的地理、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数字化、虚拟仿真、网络化和可视化,构建出城市基础信息平台,促进我国城市发展的数字化,促进社会服务的数字化,促进城市发展的现代化。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测绘技术将会不断发展革新,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各种测绘技术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要充分结合工程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工程测绘技术,从而获取最为精确、最具经济性的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智强.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的发展[J].地球,2013(3).

[2]任同贤.当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