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记忆最深的就是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强行的灌输给学生。老师只负责讲,学生打起精神听,一般是老师讲多少学生就听多少,学生听多少就掌握多少,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率比较低。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准确、形象、生动、视野宽阔等方面的教学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性的功能,通过对事物、具体场景的创设和刺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初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等特点,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容易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地把内容展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定理、变化过程具体化、形象化。
《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些单元是欣赏、了解诗歌、散文,教学内容具有艺术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会将课堂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容易造成学生疲劳,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变得立体而丰富,就会产生无穷的意趣,学生求知的触角便可作多方位地延伸,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文档、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有效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增大,教学内容直观,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这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面,推动新形势下的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趋势,也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感染力、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大了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凡事有利也有弊,如果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运用不当,它的种种弊端就会显露出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远未发挥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相反,还存在着很大的缺点。现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浮华现象,为用而用,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容量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容量减少了,因为多媒体课件直接呈现结果替代了学生思维的过程。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反对“电灌”代替“满堂灌”
新课改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媒体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创造学生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方式和教学思想便也先进了。然而,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多媒体的运用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知识,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授演示的工具。这种披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不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不注重学生“质疑探究”,照网络课件宣科,实在是“电灌”代替了“满堂灌”,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现代学生的视野是多角度的,思维是多方面的,不少学生在电脑这方面很有兴趣,因此,有些上课用的相关多媒体资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准备,有些声音、图片、动画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设计,有些操作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更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要注意教学实际效果,反对“依赖”和“滥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目前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也会削弱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非要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取得教学实际效果。有些教师一味花时间制作课件,更有甚者在网络上下载课件,不再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学情取舍加工,全盘照搬。这些教师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殊不知,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用制作课件代替备课,教学实际效果得不到保障。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一些学生通过抽象思维和想象思维仍然无法理解的问题或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只有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才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点击鼠标并不是点击心灵”,丰富拓展必须立足文本内涵,反对语文教师过分“依赖”和“滥用”。
三、要注意语文学科教学规律,反对“浅尝辄止”
语文课是工具学科,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蕴并非简单的画面所能反映。多媒体课件画面所提供的只是一种现成的答案,缺乏对思维过程的细致入微的展示。语言、文本只有经过教师富有感彩,形象生动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补充和丰富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的意蕴。这一过程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现成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还有可能冲击语文教育的本体。用声音、图像代替了语言,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语文课的阅读鉴赏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即在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作文本所表现的意蕴的基础上,感受文本艺术特色。因为这样的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学习”,学生只要通过反复诵读,深入体味,加之学生的感悟思考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意蕴。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重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40-01
多媒体、网络为教学提供的丰富资源环境,通过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从而提高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以及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实践表明,这些手段被普遍认为是行之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的是两个平台,一个是多媒体运作的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的平台。现代教育不仅仅希望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传统语文教学最严重的弊端上爆发革命。
一、激发学生兴趣
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或网络,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接着向学生出示课文的学习目标,并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人“自主学习”的环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我首先检查预习,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等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并在画面的欣赏中直观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孩子们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的美丽动人,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在强烈的对比中给学生创造出极大的震惊,从而激发学生对下文的学习欲望。学习《彩色的翅膀》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边防海岛认识的局限,先放半分钟荒凉孤寂的海岛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认识海岛的条件艰苦,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揭示战士们的崇高品质作好铺垫。
二、创造教学意境
“多媒体教学”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狼和鹿》一文中,我首先检查预习,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等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并在画面的欣赏中直观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孩子们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的美丽动人,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在强烈的对比中给学生创造出极大的震惊,从而激发学生对下文的学习欲望。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非典”认识的局限,先放一分钟非典时期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初步体会医护人员身先士卒的精神,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揭示叶欣的崇高品质作好铺垫。
三、引导动手参与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个体学习探索,它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声音、文字,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热键”,随时在计算机上观察他需要的动画、图像,或查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宇词;学生还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口述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渐次学习课文的不同部分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进行信息的初步筛选、整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导者,通过人机交互自主独立学习,掌握学习重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即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实践情境
作者简介:李海兰(1977―),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田河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散文因其语言精美,辞藻考究,手法巧妙,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体验。初中生因为年纪和阅历的限制,在散文的学习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虽然觉得散文很美,但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笔者通过对日常教学的总结,也结合自身理论方面的学习、探索,有了如下几方面的感悟。
一、巧设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散文的热情,才会充分投入其中,用心体验散文的美。因此,从课堂导入开始,教师就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热情
散文风格多样,有叙事散文、绘景散文、抒情散文等。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散文类型,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学散文《春》时,笔者这样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这首优美的诗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诗人笔下,春色迷人,生机盎然,令人陶醉,而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更是向我们展示了他眼中如梦如幻的春景,春日的迷人景象需要我们接下来在课文里慢慢体味。”用古诗名句引入,再用轻柔的语调缓缓叙述,吸引学生关注美丽春色,关注课文,他们也会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二)重视朗读,用韵律感染学生
散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着行云流水般的律动美。如果只是埋着头闷声学习,那真是对韵律美的一种辜负。朗读在散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投入感情用心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仍以《春》的教学为例,在范读前,笔者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听读,用心分辨老师在朗读各段时的语调,并分析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调朗读。笔者朗读时,根据描写的情景,语调时而急促,时而喜悦,时而轻快,时而舒缓,又时而激昂,学生跟着笔者的情绪,也能沉浸在散文描绘的优美画面中。笔者读完文章后,学生回应了雷鸣般的掌声。学生被老师的朗读感染,也能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老师的语调舒缓中又有一丝急促,表现的应该是对春的期盼;而描写小草的段落,老师朗读得比较轻快,是表达人们躺在草地上的惬意。接着,笔者让学生自己来朗读,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语调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学生对散文的喜爱。
二、全面透析,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散文的教学除了要在形式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是要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系统地掌握分析散文的方法。
(一)把握线索,整体感悟
散文形散神聚,因此,分析时准确地抓住全文的线索也就找到了开启文章情感大门的钥匙。有些记叙性散文会重点着墨于情节,我们就要把握住情节方面的线索;游记性散文可能会有一条时间线索,或者空间移动的线索等;而抒情类散文不论是寓情于景还是托物言志,我们多半可以在作者对景物的描述或者对物的描写里找到线索。例如《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紫藤萝”这个物象来表达感想,作者这样描绘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给人美感,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和愉悦。
(二)品位细节,用心玩味
很多动人的散文都很好地抓住了细节,很细腻地触碰到人们心底最温软的地方,进而使读者形成共鸣。生动的细节增强了散文的感染力,细节的刻画凝聚着作者细腻的情感,用心把握细节,更容易引导学生把握住文章的情感脉络。以《背影》为例,我们常会把“男儿有泪不轻弹”挂在嘴边,而在这篇散文里作者却四次流泪,而且每一次流泪都非常自然,不是刻意为之,细细品味这些细节,我们不难体会每一次情感的释放以及每一次情感的递进,作者的流泪更衬托出父亲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品味,这样的深情学生又怎会不为之动容呢?
三、文我相融,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学习散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感悟文字之美、情感之美的能力,是为了让优秀的散文帮助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生如果能文我相融,深化情感体悟,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独立思考,互动分享
散文的学习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也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在散文教学的课堂上,笔者经常引导学生讨论。在教学《背影》时,笔者很诚恳地问学生:“你们觉得这篇文章里的背影感人吗?”“很感人,因为细节描写很生动,仔细体会那个画面就会觉得很感动。”但也有学生说,“这还是有点让人不能理解,如果作者很想念父亲,也很关心父亲,为什么不把父亲接到身边尽孝,而是写文章感怀呢?”顺着学生的思路,笔者和学生进一步的探讨,“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否适合把父亲接到身边,而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会不会使文中的父亲不愿离开家乡呢?而在这些背景下,文中的分离是不是更显得感情深沉和诚挚呢?”通过这样的自由讨论,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获得新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互动以及独立思考后的表达,帮助学生抓住了散文的精髓,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跨出文本,二次创作
在散文教学中,学生在读懂原文、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散文的学习不是为了束缚学生自由的心性,而是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阅读欣赏能力,丰盈的情感体验,更深邃的思想,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产生独到的见解,感受到别人没感受到的东西。当然,这样的要求对初中生而言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笔者也只是初步尝试,让学生收获创造带来的乐趣,也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5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01
现代信息技术是科技时代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打破了以往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打破了完全以教材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以多种渠道来输出教学信息,能够将学生带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带入宽广的学习空间中。这样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自然就可以换来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亢奋的思维状态,从而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而消极的接受,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现代信息技术同样如此,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能成为教学的亮点,推动教学进程,相反还会成为教学的干扰,阻碍正常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有效运用,发挥其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这是教师必须关注与重点探究的课题。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论述。
一、突出教学的语文味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手段。许多教师正是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而将其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但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只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富有趣味性的一面,而忽视了与语文学科的内在联系。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点,引发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只是专注于生动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之上,并不能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转移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来。教学异常热闹,但并不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这样的教学同样是失败的。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运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与主体探究。因此在运用时不可盲目追求华丽的外在,在选取素材时只考虑到学生的喜爱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文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素材,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与设计下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使教学更具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明确,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运用才能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能够将学生活跃的思维与积极的心态转移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更加主动,更加有效。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生本课堂,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挑战。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以真正构建生本课堂。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能让学生成为欣赏者,而再次陷入满堂电灌;而是要适当放慢教学的步伐,为学生预留更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来展开主动的阅读与思考。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读是语文教学的主线,我们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也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呈现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而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情感往往是语言所不能直接传递的,也不是从文字中就可以直接获取的,而是需要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自我感悟得来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因此许多教师就不重视学生的阅读,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直观情境并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而是要借助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促进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三、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师生关系的定位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又处于何种地位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这同样需要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之中。教师不能成为机械的操作者,机械照搬电子版教案,而是要高度驾驭,灵活运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对教学进行二次创作,以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使得整个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张弛有度地展开,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这样的课堂才能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构建生本课堂。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预案,使课堂处于不断动态生成中。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教学进程的工具,带领学生在师生与文本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
总之,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我们要以新课改所提出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观念为指导,确立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展开,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语文学科服务,这样才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成为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谭天丽.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