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

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

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范文第1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高职学校

有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备受同行们的关注。之所以需要将实践教学引入到课程体系中,实则就是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不难看出,在学校各级党委的督促下实践教学效果也在不断得到提高。当然,目前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究其问题主要包括:各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因课时分配原因显得流于形式;如何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当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一、校本原则下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

从整体到局部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服从该课程的整体安排。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又需要服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安排。这就意味着,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仍然面临着诸多约束条件。因此,校本原则下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1.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要求

实践教学往往发生在课堂以外,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的决定,其不可能全程参与实践教学。从而,充分挖掘“可用”的教师资源就格外重要。应建立专任教师与辅导员在实践教学中的协同机制。如,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辅导员可以将学生的关切点传递给教师,而在课堂教学中专任教师将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要义,贯彻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思考之中。

2.充分利用课外教学的要求

这里的课外教学既包含了传统的社会实践,也创新性的包括了专业课实训教学。由于前者众所周知,因此这里着重考察后者。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但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还须引导他们应用这一方法论来指导生产和生活。由此,围绕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将“可持续发展”深入进去将极大的拓展课外教学的领域。

二、要求驱动下的实践教学方法构建

在上述要求的驱动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可以在教学目标、手段、反馈等三个环节来构建。

1.教学目标定位

应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目标定位,结合新时期的要求应强调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不难知晓,这与小平同志曾指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一脉相承。以“科学发展观”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为代表,其就要求学生能将其中的方法论,贯穿于考察自身的发展之中。在进一步,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再激发他们继续思考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最终,建立起他们的公民意识。

2.教学手段设计

教学手段的设计,直接取决于实施实践教学的师资构成。以专任教师与辅导员间的协同机制来看:专任教师在与辅导员就所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交流,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知识,通过辅导员巧妙引入到主题班会、谈心交流工作中去。

那么如何在实训环节,建立起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仍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认为,仍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该领域起到引领作用。如,就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受专业背景影响他们很难从哲学、社会学层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但在他们的实训环节,随时面临着需要用科学发展观视角来认识的事件:如工艺流程的制定、成本控制、时间管理等。这些都可以事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炼出来,并由学生在实训中去具体体验。

3.教学效果反馈

由于实践教学的目标在于“知行合一”,这就意味着无法由书面测试来获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毕竟,学生在“行”中所获得的体验具有发散性和个体性。因此,可以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和论文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实践情况。

三、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将以专任教师与辅导员间的协同机制为载体,考察实践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发挥主题班会的职能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每周都会有主题班会活动。通常辅导员将在这个时间就本周的各项情况进行通报,并对下周各方面要求进行传达。应改观这种程式化的班会内容。如在院、系党委牵头下,建立专任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信息互换制度。以专任教师为主体,可将已学知识点转化为班会主题来讨论。如,“我对将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作为主题班会议题,通过辅导员的组织使得学生能够自我阐述。这就能更好的促使学生深化对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

2.发挥谈心交流的职能

如何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下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取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鉴于专任教师的工作特点,仍可以通过亲自交流或与辅导员协同来进行。借助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活动,更能在宽松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此时,可以不规定交流主题,而是围绕着他们的生活体验展开交谈。这时应注意学生们思想情感的倾向性,对在学生中明显表现消极的思想流露应给予友善的引导。如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所流露出的担忧与恐惧,教师可以结合亲身感受给予抚慰。

四、小结

本文主题,实则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不难知晓,这与小平同志曾指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一脉相承。以“科学发展观”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为代表,其就要求学生能将其中的方法论,贯穿于考察自身的发展之中。在此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手段、反馈等三个环节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司玉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2]郑容,郑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5).

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范文第2篇

在河北省新课程和高考模式背景下,我校学生尤其是艺体类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时间少、知识量大,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很多,即使记住的知识,很多同学在考试过程中也会出现舌尖现象,明明知道试题的正确答案,但一时又回忆不起来。怎么办呢?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遗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套系统的自主有效记忆策略: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记忆有术”。要提高记忆能力,必须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一些记忆方法的尝试:

1、理解记忆法。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学习者对材料理解的程度,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政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上都可直接从其名称分析、记忆,做到“顾名思义”,这是记忆中最直接的方法。例如: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上涨,纸币贬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精选记忆法。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这种记忆方法叫做精选记忆法,即记忆应有选择,记忆那些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这样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上要注意发现、归纳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词”,以利于记忆和理解。比如,在学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时,如果直接记忆的话比较长,可以采用找关键词法:“建立……基础,缩小……差距,增强……提高……”,再往里添加相应的修饰语就好记多了。

3、缩短记忆法。在记忆时,寻找材料或知识的关键点、关键词。在学习和复习知识点时我们引导学生把记忆的材料或知识加以提炼,抓住关键性的内容或词语进行记忆,化繁为简,通过这些词语的记忆,提纲挈领地带动全部材料的记忆,这就是寻找回忆材料的关键点。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让学生先记住关键词,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有利于信息提取时用到的结点,在考试材料中的某些词语往往就是我们解题的一个关键,把握好这个关键点,就能迅速地从脑海里寻找互相匹配的关键词,继而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

4、、图表记忆法――形象性强,直观明了。

通过图形识记来增强记忆效果,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强”。它比文字记忆效果要好,它以形象的图形提示出抽象的概念原理或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直观地感知识记材料;它还以简单的线条、简洁的文字或简明的数字使复杂的、不易表述清楚的识记材料变得直观明了,使知识材料简要概括,一目了然。

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例2、公司、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如右图)

5、主线串联法。主线串联法是指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联系这些知识点的主线,把握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可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将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成体。

以高中必修1教材为例,可作如下归纳:经济生活以市场经济为主线,抓好六个方面。即:一个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两大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三大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及纸币的发行规律、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四大政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大观念: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择业观、科学发展观、科学的经营观;六条原理:效率与公平、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

6、多通道记忆法:要记忆外部信息,必先接受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这些方法我还运用了口诀(顺口溜)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以达到迅速记忆、准确记忆的目的,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独立个性得到表现,持之以恒等良好品质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也获得发展,而且,我认为无论是在平时新授课还是在单元复习和总复习中运用都很有效。

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点、线、面”思维;高考;高中政治

G633.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部分内容,分布在四本教材中,即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由于政治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理论性、抽象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强,有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依靠硬性的死记硬背来记忆或理解这些内容,不科学也不现实。点线面思维学习方法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较为科学的方法。

一、“点、线、面”思维的概念

“点、线、面”思维是一种既具单向性又具全面性的思维形式,是一种系统化的训练,其强调的是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点、线、面”思维是通过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方式和步骤,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这种方法从形象思维的点、线、面开始,经逻辑思维的推理和深化,使该方法的运用者将知识内化。

所谓“点”就是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是构成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以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这部分包括的“点”:货币、价格、消费、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与劳动者、投资与融资、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与纳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

所谓“线”是指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点依据一定的逻辑贯穿起来的线索。仍然以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企业与劳动者”是属于经济范畴的概念,要理解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问题,必须将其放入到经济环境之中,而经济本身又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劳动者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中的具体关系有哪些,是怎样形成了”就是学习和贯穿本专题的一个重要线索。

所谓“面”是知识的范围。“点”分散于各自独立的章节,由“点”带动对某个课题的系统论述,这又组成了“线”。就是这样,“点”形成“线”,诸多“点”与“线”逐步构成“面”,最后“面”与“面”构成一个整体。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学生完全可以依据现有的知识进行教材探索,并对其中的相关知识点和点与点之间的线索进行组合,形成知识框架,也就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说的“面”。

二、点线面思维具体运用

高中政治教材课与课的遵循相应的内在逻辑,组合成一个整体。把“点、线、面”思维运用到高中政治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点”的思维学习方法

教材中存在很多的“点”,每个“点”下面又有很多个小“点”,共同组成政治高考200多个考点,这种多数以概念呈现的知识“点”是高中政治的基础。在运用“点”的思维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全面寻找、联系整合和对比区分和理解诸知识点。首先是要用全面的观点寻找“点”。联系教材内部逻辑结构、联系课程标准、联系考纲等进行相应的“点”的捕捉。其次是用联系的观点整合“点”。通俗地讲,就是要把点串起来。使学生对点的掌握不是孤立的机械的,而是前后呼应的灵活的。如《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与《生活与哲学》中的“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进行整合。第三、最后是用比对的方法区分“点”。很多基础概念存在相似性,这需要我们对这些“点”进行归纳、比对,并加以区分。如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与“价格”这一组概念,其中“价值”指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衡量的是包含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的多少,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线”的思维学习方法

“线”的思维学习方法的运用,要从逻辑思路、呈现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把握。首先,要注重“线”的逻辑思路,就要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中,找出“点”与“点”的逻辑关系,学会理清线索。如《生活与哲学》中,讲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q证关系”时,虽然重点是在理解好两者的关系,但切忌将必须作为铺垫的一些基本内容草率带过,如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必须层层分解,步步推进,最后强调重点,才能使学生从总脉络中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其次,要注重“线”的呈现方式,可以借助一些图表形式等把内在“线”的逻辑表述出来。

3.“面”的思维学习方法

“面”是“点、线”的进一步,“面”的构建,是高中政冶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带有很强的归纳性。对各个章节、模块的学习,最后均需要呈现在“面”上即对教材内容结构的掌握和对各知识点的准确综合运用。要处理好“面”的问题,要注意两点:一、用“面”的思维搭建框架。教材中的各单元、各模块,“点”与“点”、“线”与“线”以及“点”与“线”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但“点”“线”均不能脱离“面”的范围。二、用“面”的思维进行内容填充。遵循课-章-单元-模块的思路对知识点准确理解,并明确其所在的“面”。

三、“点、线、面”思维在政治学习中的效果评价

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把握得好,就能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能力学习。学习《经济生活》,先定一个“点”,如社会主义经济的方方面面,推及至《政治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这条“线”,由点扩展到面,这样就可以对制度的各个方面的优越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很有裨益。除此之外,长期运用“点线面”思维,能形成以点带面,以面论点,举一反三的发散能力。

科技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均以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高中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储备,更要有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点、线、面”思维学习方法,既可以使同学们学到知识,还可以提升自己获取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丽.微课程教学法: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以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为例[J].高考(综合版).2015(05).

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范文第4篇

试题特点高考复习应对策略2016年,重庆等八省市将不再自主命题,24个省市区使用新课标卷。因此加强对全国课标卷的分析及改进复习策略就十分必要。

一、把握政治全国课标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特点

全国卷主观题必修1和必修2与重庆卷分值相同,必修3和必修4的题量和分值与重庆卷有异,全国卷有1个综合性或开放性试题。

全国课标卷政治试题内容及题型特点:

必修一从知识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二、三、四单元;试题综合性强;企业问题是重点;试题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较少涉及。

必修二从知识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二、三单元;从主体来看,主要考查政府和人大;党的知识、国际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及民族团结较涉及;设问角度一般是为什么或怎么办。

必修三从知识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一、二、三单元;设问方式既有为什么,也有怎么办;设计知识点大都集中在文化生活一、二单元,第四单元未涉及。

必修四从知识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二、三、四单元;近六年发展观未考查;意识、认识与实践、价值观、矛盾等问题几乎每年都作为客观题考查;从设问角度来看,既有为什么,又有方法论;小角度命题。

(二)全国新课标卷客观题特点

1.选择题的题型,主要有文字、漫画、曲线、图表、计算题、4选2组合题等题型。

2.全国新课标卷的选择题,体现了“基本稳定不断创新”的思路。

(三)全国新课标卷主观题特点及启示

1.材料特点及启示

从材料题型来看,有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折线图材料四种类型。其中,2007年和2012年题型比较丰富。2014年~2015年四套试卷,卷Ⅱ的材料只有文字材料,形式比较单一。

启示:各种题型都要训练,都会分析;关注当年的重要会议,重大时政,热点话题。

2.设问特点及启示

38题两问26分,分别涉及经济生活1问14分、政治生活1问12分。39题三问26分,分别涉及文化生活1或2问,分值在8~12分之间波动,生活与哲学1或2问,分值在10~18分之间波动。

一般的设问限定及启示:

特点:一般的设问,设为指向明确,切口很小。基本有5个限定要求:材料限定、知识限定、主体限定、角度限定、问题限定。启示:那么我们在审题时,要明确这些限定要求,根据限定要求作答。

开放性(创新型)设问,首先,明确设问的内容要求;其次,明确设问中的形式要求。解答这种题没有知识限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特点及启示

开放型试题情况一:一个问题多种答案。

开放型试题情况二:无知识限定的答案。

二、高考备考策略

(一)更新复习观念

1.牢记“四个更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落实比讲过更重要;规范比做过更重要。

2.关注“四个不等式”。讲得多≠学生懂;做得多≠能力强;试题难≠效益好;知答案≠真正会。

一节课,前10分钟讲的,学生能记住70%,以后讲的只能记住10%;课堂上学生光靠听记住10%,光看书能记住20%;既听又看能记住60%,又听又看又写能记住80%。

讲得过多,会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和被动性,阻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弹性被崩溃,大脑长期陷于深度疲劳状态。所以,唯一正确的选择:精讲精练,转变观念。

(二)确立应对策略

第一,构建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多种方法训练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第二,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讲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复习时特别注重对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及研究。

第三,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气息。

在空间上,对于热点的选择多数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如果从时间上来说,多数以近期为主;在内容上,多以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为主,立场上,多以正面思想为主,反面思想为辅。

总而言之,对于过渡期间的训练,应当积极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转变过程,强化学生对于社会事实的关注程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的对全国试卷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学生训练的方向,这对于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西南师大出版社.

[2]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政治哲学发展观的知识点范文第5篇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实现哲学课堂教学难易转化的前提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只有当学生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的情感时,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呢?

第一,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直观音像情境,能使枯燥无味、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讲授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PS后香港歌星刘德华先生从10岁到80岁(经过电脑处理)的图片,学生在捧腹大笑之余,深刻理解到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二,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哲学本身就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先举事例,再讲道理,让学生容易接受。如在讲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的关系,可结合黄岩岛问题分析中国和菲律宾之间既合作又有冲突的关系等。通过大量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确确实实地感知到“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二、构建知识网络是实现哲学课堂教学难易转化的关键

笔者在教学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指定某个哲学原理让学生作答时,他胸有成竹,头头是道;但若不限定范围,学生往往就会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他的脑海里缺乏网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美国学者布鲁纳认为,建立知识网络有四点好处:掌握结构,有助于解释许多特殊现象,使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记忆科学知识,因为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构造得更好的模式里,否则就会忘记;有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的目的;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构建好知识网络,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如何构建知识网络?首先,要让学生清晰哲学的整体知识构架。这种知识构架既可是结构图,也可是流程图。如对哲学模块进行系统梳理时,运用结构图的效果较好。

再如,在学习辩证唯物论的时候,可采用流程图: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其次,在学习完某个知识点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建立起由此及彼的联系。例如,对于矛盾观的学习,可以构建这样的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化之后,就如全身的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联想记忆,也有利于知识的拓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比较法是实现哲学课堂教学难易转化的重要环节

比较是惯用的教学手法之一。所谓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其相同和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哲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相似的概念、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派别,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在简单明了的对比中,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开拓思路,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合理运用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