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摊经济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地摊经济”的由来及催生的原因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由于其非合法性存在而被视为城市里的边缘经济形式。人类发展“地摊经济”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地摊经济催生的原因很多,比如供求原因,失业问题等等,但是其中最为重要、起决定性的便是供求原因。
根据调查所得,下沙大学生用于饮食和衣服的费用月占65%,基础消费是最大部分。地摊经济大多为餐饮业和服装业,我们调查显示餐饮业和服装业占整个地摊经济的94.23%。据现有数据研究,假设一个人一个月买一件衣服,一个月的基本饮食需求是93顿饭,下沙现有18万大学生,则一个月需要18万件衣服,基本饮食需求1674万顿,而下沙现有的餐饮店家、服装店家,勉强能够应对这些需求。此外,由于店家分布呈集中状,位于商贸城、奥特莱斯广场等,距离和时间的问题,导致学生消费呈现比较困难的现状。
再者下沙大学城附近有工业城,大量民工和其家庭居住附近,为了谋生或者增加家庭收入,看到如此境况,设摊买卖,小本薄利,地摊经济便应运而生。
二、地摊经济的外部性分析
(一) 地摊经济的正外部性
1.地摊经济能缓解就业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庆指出:“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人员流入城市谋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城市人群也需要城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多元化的服务。更重的要是,从小商贩和外来人员的角度,到城市劳动谋生是他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大学城区,我们发现摆地摊的人大多是失业人群。许多失业的人群没有一定的资本租赁店铺,也没有资金力量运转,对于他们而言,在街边摆地摊是最为简便和最具收益的。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地摊经济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道路,也为很多创业的人群提供模拟的平台。
2. 地摊经济满足了低水平消费及物质较为匮乏地区的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娱乐需求。地摊上的商品与店铺中的商品相比,地摊商品因为成本比较低而比较廉价,低水平消费者往往偏好地摊商品,如果地摊经济消失,他们不得不面临着购物的新选择。这种选择的成本往往是比较大的。与此同时,地摊虽然零零散散的出现,但是在夜晚,他们常常会成群的出现,从而形成一条地摊小街。低水平消费者不但能够获取所需求的商品,也能够在选择中获得逛街的乐趣。除了低水平消费者之外,物质较为匮乏地区会有这种情况,比如,下沙大学城。
3. 地摊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下沙大学城地摊经济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地摊经济来积累资金,也能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当他们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不会满足于流动的摊位,为了扩大经营,会选择租赁店铺,或者直接开始创办公司。
(二) 地摊经济的负外部性
1.影响市容,造成环境污染。下沙的地摊往往就设在街道的两边,会占据人行道,摊点的随意摆设影响到了行人的安全,也会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市容。摆地摊的过程中也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果皮、塑料袋随地丢弃;烧烤浓烟四溢;小商贩的吆喝叫卖声嘈杂无章。这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
2.威胁社会治安。地摊摊点的管理责任现在都没有法规明确界定,小商贩因为利益而使地摊管理陷入混乱状态。有的小商贩为了占据有利位置相互竞争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自己受伤的同时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麻烦与困难。地摊多由闲散人员组成,客流量大,缺乏有效管理,时有失窃行为发生,这也使学生与摊主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3.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调节社会经济、监管社会经济活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商贩们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依法纳税的意识,这不但给国家财政造成一定的损失,还损坏了社会公平。小商贩们大多数都处在低收入阶层,可以相应的少缴一部分税收,但是绝不能偷税漏税。
三、地摊经济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政府、社会大众以及流动地摊主的利益互相影响,也存在着利益博弈,因此我们将对地摊经济进行博弈过程的分析,探究原因并得出最优策略。
首先,对于地摊主来说,最优策略是摆摊。原因如下:假设博弈双方为地摊主A和B,策略集为摆摊和不摆摊。由于地摊主的收益一般较少且互相影响小,因此假设摆摊收益为固定R,不摆摊的收益为0,无论地摊主B采取怎样的策略,地摊主A均会选择“摆摊”。同理,地摊主B均会选择“摆摊”。因此当(摆摊,摆摊)即地摊主A、B都选择摆摊的时候,其收益最大(R,R),达到纳什均衡。推而广之,对于N个地摊主而言,当N个人都选择摆摊时,其收益最大,达到纳什均衡。
其次,在地摊主和政府的博弈中,假设各博弈方完全理性,并有获得完全信息的能力。基于这样的假设,地摊主的策略集为“摆摊”和“不摆摊”,政府的策略集为“管理”和“不管理”。
假设地摊的固定净收入为R1元/天,由于政府管理对地摊主造成的损失为C1(x)元/天(0
当R1-C1(x)>0且R2(x)-C2(x)
当R1-C1(x)
当R1-C1(x)0,即地摊主在政府的管理下面临亏损,且政府的管理收益大于管理成本,有较大可能性进行管理,因此此时双方的策略为(不摆摊,管理)。达到纳什均衡。社会净福利取决于地摊主的得益是否足够弥补政府的损失,当地摊主的得益大于政府的损失,则社会净福利为正,有利于社会发展;当地摊主得益小于政府损失,则社会净福利为负,不利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当政府管理力度较大(R1-C1(x)0)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不摆摊,管理)的局面,即政府管理收益高于成本,且地摊主在政府的管理下面临亏损,放弃摆摊。但是,这种情况对于政府管理的要求较高,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而(摆摊,管理)的情况才是地摊主与政府重复博弈中的均衡点,也很好证实了现实生活中政府管理下地摊屡禁不止的现象。
对于地摊主来说,为获取最大利益,摆摊是最优策略。对于政府来说,由于现实中管理存在种种困难,更倾向于不管理。其原因大致如下:
1.管理成本往往高于管理收益。政府在地摊整治上的投入有限,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地摊的整治和管理;
2.政府打击难度大。违法的地摊往往是在某个时间段出现,而且地摊流动性强,容易躲避管理,政府很难彻底将违法的地摊扫除,打击效果不好
3.制度缺陷。一味的取缔地摊难以真正地从根源上解决地摊问题,完善制度及管理才是根治之道。
基于上述原因,地摊主和政府一直处于游击战的状态,进行长期的重复博弈。
四、数据分析
我们团队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查方式展开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是消费者,其中以学生为主。我们共发放问卷356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00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关于消费群体构成调查
本次调查中,男性消费者的比例占总体的35%,女性消费者比例占总体的65%,相比男性消费者,女性消费者多占了总体的30%。由此可知,女性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更青睐地摊。我们团队的课题以下沙大学城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是消费的主要群体。针对每月生活费的问题,7%的消费者月生活费不足800元,而68%的消费者月生活费在800-1200元之间,月生活费达到1200元以上的消费者只占了总数的25%。
高校周边的地摊在未实行管制前经营时间主要在15:00至22:00,是学生往返的高峰期。经过调查分析可知,未在地摊上消费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而偶然在地摊上消费的消费者占调查总人数的79%,只有8%的消费者经常在地摊消费。可见,地摊只是便利消费者的一项途径,是消费者的选择之一。
(二)关于市场执法监管满意度调查
在未实行管制前,地摊存在众多问题。如环境脏乱、缺乏管理,秩序混乱、影响周边学生生活、与同行业租店面者形成不正当竞争,影响公平等。
在问及消费者对下次城管的执法满意度时,53%的消费者对此表示一般,不满意程度超过了满意度,甚至占调查人数的42%的人表示城管管理态度恶劣,而认识城管管理态度很恶劣的人数达到了调查人数的34%。城管对地摊实行直接管理,利益关乎消费者、地摊主和政府有关机构。因此,合理规范城管的执法力度,提高城管管理的满意度势在必行。
城管的管理自然会引起城管和地摊主之间的矛盾。对此,不同消费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占调查总体的57%的人认为城管的执法力度过大;而33%的人认为地摊是违法的,城管应该对其实行管理,剩下10%的则觉得无所谓,采取观望态度。
(三)关于地摊的存在形式及合理性调查
地摊经济是否应该支持,其对社会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调查过程中,51%的人对地摊经济表示支持,而反对地摊经济的人数也占了15%,其余34%的人对地摊经济的存在与否表示无所谓。而我们则认为地摊经济的存在与否,将取决于多方矛盾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地摊是一种移动的形式,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和土地面积,对占地费用的收取,占调查人数49%的人认为应该,和其余51%的人表示反对。费用的收取和费用分配的问题也是关乎多方的矛盾之一,亟待解决。
在我们的调查期间内,政府有关机构对地摊加大了管理力度。地摊逐渐被清理,对此,我们对地摊消失对周边人群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地摊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占被调查人数的15%的人认为,地摊的消失使其生活极其不方便,62%的人认为地摊的消失对其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其余23%的则表示没影响。占调查总人数的62%的人表示不应该取消地摊,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应该取消地摊,29%的人对是否应该取消地摊表示无所谓。
五、规范地摊经济的对策
(一) 现有政府政策
1.城管管理与打击。在2010-2012两年间,城管强制管理,铁硬手腕,将地摊驱赶至没有为止。
2.白杨商亭的设置。政府于2011年下半年,取缔地摊后,在大学附近设置了白杨商亭,混炒等比较受欢迎的饮食再次开业。
(二)现有政策问题
1.完全的打击和强制铁硬驱赶减低就业,减少了闲散人员的收入,同时使闲散人员失业,造成一部分的流动人员,导致了社会治安等问题
2.白杨商亭三三两两,而且开营时间并不固定。
(三) 主要对策
1.给地摊经济划定区域,限制经营时间。地摊经济的区域需要得到合理的规范,不能影响交通,要集中化,便于管理。时间段应该划分为早上中午晚上三段,三段要有时间规定。调研显示,仅有13.2%的流动商贩是全天制摆摊的,大部分的流动商贩都是选择上下学人流量高峰期出来摆摊,这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妨碍公共秩序,所以有必要对流动商贩的摆摊时间进行限制。
2.地摊主之间互相进行卫生与服务监督。同业之间的监督往往是最为严格的,为了防止恶性竞争和勾结,政府可以进行抽号配对或者电脑随机配对。对于调查后发现恶性竞争的可以进行惩罚性措施,例如罚款或者停业一段时间。
3.设置摊位费。地摊经济与店铺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成本,店铺因为租金、水电等费用,商品的价格一般较之要高一些,但是地摊的成本比较低,所以商品价格也比较低,这是其巨大的优势。收取合理的摊位费,可以使地摊经济和店铺经济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许浩.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 [J].中国经济周刊,2007,(12).
[2]赵英军、黄华侨,地摊背后的博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0).
[3]许浩. 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J]. 中国经济周刊, 2007,(12) [4] 朱孟进,淦玲莉. 经济时评:穷人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地摊经济[J]. 宁波通讯, 2007,(05) .
[5] 张广辉. 给予城市“地摊经济”生存的空间[J]. 辽宁经济, 2007,(09) .
项目编号:2011YJX67
>> 房屋居间合同纠纷中“跳中介”现象的法律问题研究 清末民初商会在商标纠纷调处中的居间作用 居间合同“跳单”行为实例的法律分析 房屋居间合同中“跳单”行为的法律分析 如何认定居间合同中的“跳单”行为 非诉讼纠纷解决的法经济学分析 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经济学分析 贿赂居间的法律思考 居间合同委托人的任意解除权及“跳单” 对门邻居间的爱恨情仇 金融居间商的民事责任 玩转庞氏骗局的居间人 论房屋买卖居间合同中居间人的义务 浅析房屋买卖居间合同中居间人报酬请求权的保护 居间人贿赂案的“七寸”在哪 医疗保险单病种付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中日贸易纠纷的制度经济学探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居间人角色分析 威宁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地摊的经济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这里的卖房者指有房源需要出售的房屋所有者,而非进行房屋宣传销售的中介机构。
③ 我们假定连续搜寻的成本非常高,以至于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④ 假定信息不灵通的消费者不具有任何中介机构要价的信息。因此,他们去任何中介机构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
⑤ 可能还有买房者与卖房者的共同利益夹杂其中
参考文献:
[1] (美)理查德・施马兰西,罗伯特・D・威利格主编.李文溥等译.《产业经济学手册》(第Ⅰ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685-688.
[2] 隋彭生.居间合同委托人的任意解除权及“跳单”――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号》为例[J].江淮论坛,2012,04:110-115+164.
[3] 邵文龙.房地产买卖中“跳单”行为的司法认定及责任承担[J].人民司法,2012,02:20-22.
[4] 税兵.居间合同中的双边道德风险――以“跳单”现象为例[J].法学,2011,11:85-92.
[5] 汤文平.从“跳单”违约到居间报酬――“指导案例1号”评释[J].法学家,2012,06:107-125+177.
[6] 于立,冯博.最高人民法院首个指导性案例的法律经济学分析――“跳单案”案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09:25-31.
[7] 张宁.房屋买卖居间合同中规避“跳单”条款的效力和“跳单”行为的认定[J].法律适用,2010,08:68-70.
关键词:旅游文化;包装设计定位;产品设计
根据2010年世界经济旅游组织文件显示,全世界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10亿,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在其后的时间里,我国的旅游行业也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家,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纪念品作为旅游地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大,也孕育了很大的商机。旅游地区的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给当地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给当地的旅游地区带来更多的信息宣传,就像一个无形的广告。在现代我国旅游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大多都停留在落伍的阶段。产品也存在浑水摸鱼鱼龙混杂,给消费者一点纪念意义都没有。在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产品但是与之相符的包装却杂乱无章毫无规律,无法表达旅游纪念品本身的特点及含义。旅游纪念品包装已经不是以前仅仅具有保护商品的意义,现在的包装已经包含了产品本身所有的意义和旅游地区的特色文化,相当于旅游地区的一个信息的宣传片。一个好的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需要加入对当地旅游文化、历史知识、和区域特色和形象塑造。因此在对包装设计尤其是对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定位。
一、结合地区文化和民族文化定位
作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旅游是人们追求一种与平时生活不同的享受生活,在这种享受美好生活中留下一个属于这个时间段或者来到这个区域的纪念品。旅游纪念品是一个主导区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产品,尽管包装设计许多元素是来自于西方文化,我们扼要可以吸收更多的区域文化特色这样更加国际化,在全球旅游一体化中,将来中国旅游景区也是全球化中,许多西方过来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也不想买西方味很浓的模仿品。希望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鲜明的这样才更加有纪念意义。中国国土辽阔,全国东南西北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江南的秀美、西北的粗狂、西南的原始。每一处都有每一处的地区特色。但是望观全国纪念品包装设计也没有很明显的区别,都比较雷同难以区分,这样的纪念品包装难以载体地区文化特色。
二、时代特征定位
纪念品可以是服装、小吃、特产等等,这些当中有大部分是传统的也有一部分是时代产物。比如小吃就应该与时俱进融合新时代特征及新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时代特征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定位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体现,比如在传统的材料上加上现代元素,如服装,中国传统服装都是以丝绸为主,我们可以在丝绸的服饰上面绘画现代图案或者印染现代图示。还如小吃,传统的小吃加上现代的技术包装设计结合这样出来的产品就不会刻板,体现出的纪念品又比较新颖而又原汁原味。
三、内容与产品一直定位
有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带、地方特色、艺术气息等多因素才会形成旅游景区。这些因素都可以赋予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元素,在纪念品包装设计生赋予了这些文化元素但是也却降低了意义和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地方的旅游纪念品是做到了融合当代的地区元素,但是它自身产品的特点却没有体现出来。很多粗制的产品包装设计让本来很具有传统价值的产品变的毫无意义,给游客的视觉感就是乱七八糟到处都是,这样就没有价值的意义,象地摊货。旅游纪念品的包装是旅游纪念品给游客的第一印象,也是纪念品价值的第一体现,游客认为这个纪念品大概的价值第一看的主要是包装,因此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非常重要。包装设计是旅游纪念品的一个外在形式,就象人的外面仪表,和旅游产品是相互联系的。优秀的纪念品包装设计不仅能给游客带来很好的视觉感还会通过好的形式来帮组产品提升文化内涵及品牌价值,也能给产品带来好的价值;旅游纪念品和纪念品包装就是相互利惠的一个整体,它们不能分开。不同的旅游纪念品产品通过不同的包装设计可以传承纪念品的价值阶级档次。比如:杭州的丝绸算是特产,我们可以把比较高级的丝绸结合特点用比较好棉囊设计作为包装,棉囊包装设计可以给人优雅的感觉,而棉囊材料又可以反复环保利用;比较低端的丝绸我们可以采用纸质材料包装设计,纸质包装设计上面可以设计多图案内容丰富多变,同时成本也比较低,而且现在技术纸也是可以循环利用。针对不同产品做比较,比如现代纪念品和传统纪念品都是可以通过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在做区分。不同产品运用不同包装方式和手段,还可以利用传统木材料做仿古形式和现代金属打磨的方式来给纪念品来区分和替身档次,这样传达信息更加有效。
四、总结
现如今社会旅游行业已经成为各国绿色环保经济增长中的一种要部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衍生,都市生活的人们都需要旅游来减压自己的生活方式,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行业中的一个文化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传达旅游地区名片的一个明星片,它的开发很大的程度上都有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这其中都离不开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更加有利于展示旅游纪念品和当地地区文化旅游的内涵和价值,一个地区的缩影都可以体现在旅游纪念品和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上面。因此我们需要对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和文化定位都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展,需要分析和保持民族文化和地区风格特征来促进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发展,为中国的旅游纪念品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高素艳.中国旅游商品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2]王铁生.必须改善国际旅游商品的销售工作[J].浙江学刊.1982(01).
[3]依绍华.迈出困境的坚实一步——大力实施旅游商品退税制度[J].时代经贸.2005(02).
[4]吴忠权,黄朝宾.旅游经济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以贵州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25).
[5]杨天赐.关于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J].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3(03).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品牌;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69-02
一、景德镇陶瓷现状分析
(一)品牌力下降
1.品牌的美誉度降低。景德镇是中国千年文明铸就的国际品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无形资产。千百年来,景德镇瓷器以其“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质地和声誉延续着光荣与辉煌。如今,景德镇瓷器却走进了发展瓶颈期,出现了严重的假冒伪劣事件。
2.品牌的联想力减弱。与中国的丝绸、茶叶一样,瓷器曾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景德镇瓷窑里烧制出来的瓷器是附载了中国传统工艺和审美文化的文化载体。近年来,由于缺乏创新精神,景德镇的品牌已经出现老化的趋势。
(二)营销力不够
在发展陶瓷产业方面,景德镇拥有很大的优势,仅在1620年至1657年之间,就有约300万件瓷器运往欧洲。但如今,景德镇陶瓷年出口额约2000多万美元,还比不上国内其它产瓷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关于景德镇的衰落,一位景德镇的作坊老板认为是因为缺乏现代营销观念,没有专职的营销人员和策划人员。
(三)创新力滞后
纵观景德镇陶瓷从产品本身到营销的各个环节,就会发现造成景德镇目前尴尬境地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缺乏持续的创新力。创新是一个企业或者产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缺少了这种推力,产品就没有办法在市场长久地发展。景德镇陶瓷虽是千年的品牌,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能够突破原有的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因而导致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下降,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二、衰落原因分析
(一)品牌意识缺失、仿冒盛行
景德镇瓷器遭仿冒严重。一些不法经营者抓住消费者喜爱景德镇瓷器的心理,用低劣的外地瓷与景德镇陶瓷混杂销售,致使不少消费者难辨真伪,上当受骗,严重破坏了景德镇瓷器的声誉。比如,玉风瓷厂的名牌产品“玉风”走俏市场时,就有仿造厂商以“王风”、“玉凤”等鱼目混珠,价格上,真品卖5元,仿冒品则只卖2元,甚至1元。其恶果是传统名牌产品的迅速下滑和民营企业的利润微薄、成长乏力,真正的“玉风”品牌影响力丧失殆尽。“盗版文化”促使了景德镇当地企业急功近利地仿冒知名品牌的创意与设计,根本不愿意自己花力气培育品牌。
(二)市场意识淡薄、创新不足
1.市场意识淡薄。景德镇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600多年官窑历史,形成了传统的包产包销思维定势,注定了景德镇在以销定产的市场经济转型期,必然将付出“会做不会卖”的代价,缺乏市场需求的敏感度。
2.创新意识不足。景德镇过分依赖传承,创新意识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当代元素。调查表明,目前景德镇一些陶瓷设计者相当一大部分只有中专或初中文化水平,其技艺大多通过拜师学来。自主创新意识薄弱,产品缺乏时代的质感。
(三)产品意识薄弱、素质低下
1.产品质量方面,大批量生产的日用瓷一级品率还不够高;品种方面,适应港、澳、东南亚的传统品种比较多,适应欧美市场的品种比较少,单件大路货多,高档配套日用瓷较少。2.利用假证书将低档次陶瓷充当高档次陶瓷销售。如“景德镇艺术陶瓷名人名作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证书”等等。3.任意拔高作者身份以抬高陶瓷作品身价。在景德镇陶瓷市场,笔者发现,一些作品证书对作者的简介、学历、职称、获奖作品等内容任意拔高,随意编造。一些民间艺人在证书上摇身一变成了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些市级工艺师变成了省级高工,有的在作品证书上还编造作者获得所谓“国家一级画师”称号,有的还臆造作品获得各级别的奖项等等。
(四)营销渠道不畅、规模偏小
1.缺乏营销观念,地摊展销效益差。根据波特教授的观点,景德镇在采取差异化战略时虽然拥有很多自然的、历史的禀赋,但欠缺的是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得到营销渠道的高度合作,也就是配合差异化战略所需的个性化营销管理能力不足。一方面,景德镇陶瓷企业缺乏对国内外市场的了解,更缺乏对消费者和消费者需求的分析。另一方面,景德镇个体私营陶瓷企业还在营销上各自为战,缺乏营销观念,以至于营销渠道单一、老化,很多企业采取的依旧是老式的 “摆地摊”的销售模式,商品档次被拉下来,神秘的艺术品变成普通商品,降低了景德镇瓷器整体的影响力。
2.缺少规模效应,家庭作坊收益低。缺少规模效应,是制约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景德镇云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陶瓷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处于前列,但基本靠家庭作坊生产,大多是低档、伪劣的艺术陶瓷。
三、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树立品牌意识,植入VI设计理念
VI设计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设计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因此,景德镇陶瓷企业VI设计理念的植入对于提升景德镇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都有重要的意义。1.形象包装。景德镇陶瓷是一个千年的品牌,这个品牌一定要有东方的神韵。古香古色是它必不可少的形象,越是开放的年代,仿古的思潮越是流行,作为一个家居饰品,景德镇的优势在于古老的神韵,统一形象,统一包装是前提。2.造型设计。这个市场的消费者需要什么口味,我们就制造什么口味,一开始,可以先投放些仿古味比较重的花瓶和盘子等已经流行了几千年的商品。定做一些样品,拍照订成图片册,可以让商家和消费者挑选,调查这个瓷器的市场需求,定做一些客户喜欢的瓷器,当需求量大的时候就批量生产,取消滞销的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最终决定产品。3.品牌打造。景德镇是最可观的无形资产,是千年的陶瓷文化品牌。但也正是景德镇这个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把企业所经销商品的品牌给淹没了。在未来的市场中可善加利用景德镇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成熟的消费群等优势来包装提升各企业品牌的市场地位。各企业品牌可以充分利用景德镇这个地域品牌“无形的手”推动各自品牌的塑造,让企业品牌更加具有内涵,加速提升产品的市场地位。
(二)提高创新意识,重新审视景德镇瓷器元素
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瓷器,但是近些年来青花瓷作品风格比较单一陈旧,仿古、泥古之风非常盛行,当然这也是二十世纪至今的景德镇一个普遍的现象。而重新审视青花元素赋予其浓郁的中国特色,将是挽救景德镇瓷器的一个重要途径。景德镇应该重新审视青花元素,并赋予新的理念:一是对青花元素进行概述、定义、归纳整理;二是建立青花元素库进行保护,单独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重新审视青花元素,做大青花元素这篇文章,借力发挥,体现青花元素的价值;四是借青花元素在奥运会的运用之机遇,从发展瓷都旅游产业的角度做文章,大力宣传景德镇,进一步提高景德镇的知名度;五是对青花元素的产业化发展进行开发利用。
(三)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拓宽营销渠道
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是产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顺应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脉络,不断拓展营销渠道是每一个陶瓷企业首先要做的事。目前,国内国际的陶瓷营销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必将给陶瓷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艺术陶瓷企业要积极的在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的选择,陶瓷业的营销组合、营销管理,营销战略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营销的目的就是创造差异化,包括产品差异化、品质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形象差别化等,要改变景德镇艺术陶瓷行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并积极拓展其他如、经纪人、拍卖、连锁店、展销等多元化的销售形式,做大做强景德镇艺术陶瓷产业。
(四)与其他产业联姻,延伸产品价值链
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今天,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抓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引入产业化的理念,顺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景德镇陶瓷的核心竞争力。
景德镇瓷器要想走出困境,必须首先在艺术陶瓷日用化方面作出探索和努力,创新性地对日用陶瓷加以艺术包装,走产业化道路,形成规模效应;其次,与其他产业联姻,充分发掘行业潜力。陶瓷行业内部通过合作分工,整合现代艺术陶瓷的配套资源,延伸产品的产业价值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再次,向金融部门或民间财团进行融资,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强大的保证,当然,也可以尝试与大型企业搞合作研发,形成合理的价值链,拓宽价值生成的可能领域。
此外,以陶瓷创意产业园和国际陶瓷创意中心为依托,做大做强文化及陶瓷创意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双引擎的大陶瓷产业格局。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化的思维将会推动景德镇艺术、文化、经济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提升景德镇整体的影响力,重新塑造景德镇的品牌,形成产业合力。更会连锁地带动景德镇旅游业、餐饮业、制造业、运输业、策划、教育、文化传播等多种行业的同步发展,从而完善原先不足的市场体制。促进景德镇城市的经济建设与城市文化,开创现代瓷都的新面貌,对于提升景德镇当下的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驰.论景德镇瓷业的衰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6).
[2] 王世群.市场经济背景下景德镇陶瓷产业相对衰落的原因探析[J].佛山陶瓷,2009(11).
[3] 张莹.当代景德镇日用瓷发展之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4] 黄勇,邱婷,刘细发.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2).
[关键词]辽宁会展 市场 发展战略
会展是一项和其他行业联系非常紧密的行业尤其是旅游业,交通业,运输业等,中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拉动了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辽宁省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经济发展状况在中国一直备受瞩目。《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的东北三省的经济态势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而辽宁有是三省重要省份其经济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会展业作为城市的面包在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中应该起排头兵的作用。所以,制定好完善的会展业发展战略对辽宁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辽宁会展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会展业发展较早其主要城市像沈阳,大连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展会城市每年办展数目及质量在业内都有很高的评价,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辽宁省共完成会展经济总额5768.52亿元。2006年辽宁省举办各类会展292个,成交总额1 554.7亿元;总展览面积1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会展数量和效益明显上升。在省领导高度重视下辽宁省会展业发展逐渐呈现出专业化不断提高,品牌化不断增强,市场化不断加大,会展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的趋势。但是经管如此,虽然辽宁省会展也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会展主题雷同,重复办展严重;政府垄断经营,会展市场化程度不高;会展业人才匮乏;会展国际化程度低;会展企业实力不强;旅游活动尚未充分地参与;法律法规体制不健全,办展活动有欠规范等,这些问题有的不仅仅只有辽宁省会展业还有其他的会展城市甚至全国会展业都普遍存在,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原因的,只有克服这些短板才能使得辽宁省会展步入更科学的发展轨道上。
二、辽宁省会展业未来发展战略
国人一直有个误区认为会展业就是大型的摆地摊的,拉拢一批人带一批东西随便找个地方摆个摊就是一场展会,不管来什么样观众只要来的人多就是大展览,不管来的参展商质量如何,参展商多就是高质量展会,也正是由于这些误区才会导致目前国内会展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会展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源自于市场最后又反作用于市场,好的展会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是一场失败的垃圾展同样会浪费很多的财力物力,最终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转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基于会展业的特点来为辽宁省的会展业进行规划。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有着便利的陆路交通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系全国各地的铁路交通网为辽宁省会展业的发展提高了基础。同时,沈阳是著名的重工业城市有着雄厚的物质条件来举办各类展会,由于重工业发达,可以借助这点来开发特色展会。硬件设施方面沈阳有辽宁工业展览馆;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其中位于苏家屯区的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是集大型博览展示、会议、经贸洽谈、商品交易、信息交流及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东北地区首家具备高标准、大规模的现代化展馆,是沈阳地区乃至东北地区与国际间进行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2.凭借地区优势,打造国际品牌。大连更是国内最早提出发展会展经济的城市,市政府提出将大连建设成为“国际会展名城”的目标,对会展业规范管理可归纳为16字: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规范秩序、各方配合。1996年,市政府就成立了大连市展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经贸展览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1999年,为进一步理顺展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大连市贸促会与市外经贸委、工商局颁布了《大连市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大连拥有着发展会展业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比如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方的小香港,城市形象良好对于参展商和观众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会展业和旅游业可以联合的非常紧密。还有便利的海上交通都为大连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优势。目前为止大连已有自己的主题展会每年的大连啤酒节和大连服装节都能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往大连。而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就拿2005,2006,2007这三年来看,2005大连举办会展123个,交易额323亿元。2006年,大连共举办会展119个,展出面积87.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6%;专业展会所占的比重达到75%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42﹪;2007年上半年,大连市举办会展30个,比去年同期下降25%,但是展览规模4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展位总数16375个(海外展位1 154个,占7%),参展企业数9 845个(海外企业632个,占6.4%),海外参展国家和地区53个。
三、总结
辽宁省会展发展总体规划方向应该是立足省会沈阳和海滨城市大连,加大对这两座城的会展扶持力度,不管是政策上还是财务上都应给予优先权。努力打造沈阳和大连成为辽宁省会展业的两条腿,只有这两条腿硬了,辽宁省会展业才能愈走愈稳,愈走愈远。用这两条腿走出辽宁省会展业的精彩,走出辽宁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王伟娅.辽宁会展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