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评价;语文课堂;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27-1.5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也是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语文学科是大家公认的高考九大学科中最不易作教学评价的一个学科。学生们不能将每天语文课堂上对课文的文本解读与期中期末考试中那张以语文基础、阅读、作文组合成的试卷联系在一起。工作五年中我会有这样的无奈,总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语文成绩却不够理想的学生。几经学习与思考,明白这是由于目前语文教学评价的单一性、静止性、绝对性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束缚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这引起我们更为深入的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的思考。
“评价”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及评价体系具有多向度多层面动态的特点。一方面,要针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评价要依据并兼顾多重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因为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所有的重要学习结果,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局限性。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诊断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要确保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是正确的,则惟有针对同一评价对象的样本行为进行多次评价,才能评价出比较接近正确的结果。
对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对于预习作业,教师要有一整套适合本次预习的评价系统来督促、检验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比如以往教学中教师们使用的课前听写测试,介绍作家作品以及文本背景,提问学生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作者思想或是更加详细的学案导学等等。重点是教师要针对每节课的特点对学生的预习学习进行评价落实。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评价。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无法知道学生在教师授课这个个人的行为中学习到了什么。教师、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比较全面地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这位作者的情感,而不顾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这些知识,或者不去思考学生掌握了你教授这些知识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是否有益处。这样的教学是无法进行教学评价的。因为这种课堂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学评价点。
教学评价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或是以此来代替教学评价,就会形同虚设、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教材文本的解读入手,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易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比如我们讲《记念刘和珍君》,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探究,理解鲁迅先生的“真的猛士”、“有恶意的闲人”、“佣人”等词语。而学生在课外自读《狂人日记》,定会遇到类似难懂的词句。对于这些教师是无法去评价学生是否全部理解的,但是教师可以在讲授课内文本时培养学生理解鲁迅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就落实到了学生读完书能否理解文章内容、能否在与他人探讨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没用电教媒体就不是好课
电教媒体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感受力,从而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正因为它有如此作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才提倡用电教媒体。而许多学校却单纯地认为只有用电教媒体才是好课,释之为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殊不知,某些领导的片面看法正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死胡同,导致了假、空、秀等现象的产生。许多教师为了投领导所好,不惜在上公开课之前耗费大量钱财制作原本不需要的课件以备教学之需,而在一些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教师更是不厌其烦地将教学内容以幻灯片的形成展示出来。倘若需要,则无须批评,很多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重复,或完全可借助黑板展示,又何必单纯地为电教而电教?电化教学只是“辅助”,主体仍是教师,我们能说在多媒体产生之前就没有好课吗?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采用什么手段,还需视学校条件、课文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不可“东施效颦”。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就不是好课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是语文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而在强调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今天,某些农村教育领导则奉之若神明。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尚方宝剑”,课堂气氛活跃说明教师的水平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在这个指挥棒的指导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积极效仿,于是在课堂上常出现“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一类毫无意义的问题,也常出现“我们为他鼓掌,我们给他一点掌声”这种近似哗众取宠的语言,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课前将答案告诉学生,或干脆先上一次,或是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上课变成了作秀,完全把教学重难点置之课外。同时,有些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为了创造气氛活跃的课堂,不惜在课堂上发挥表演天赋,挤眉弄眼,阴阳怪调。这样的课堂,气氛固然活跃,但教学效果不一定好。
三、没有活动就不是好课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活动尤显重要,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它是一种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新颖性等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很有帮助。但是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以语文常见活动为载体,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这是课堂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评课时也必须依据这一原则。而在农村,大部分教育领导要么不是科班出身,要么脱离教学岗位很久,加之平时忙于应酬,没有时间从事理论研究,只是偶尔开会才学了一点肤浅的知识,于是他们便单纯地认为:语文课必须要有活动,但不能把握活动的原则。这样一来,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前往往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活动设计,或以活动来代替课堂教学,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奇的活动,将一些课堂知识生搬硬套地放在活动中,牵强附会,舍本逐末,对学生根本就没什么意义,将语文教学同游戏等同起来,这的确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课堂评价
(本论文是“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GS[2008]G0384《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及应用研究》阶段论文之一)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的发展。作为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都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过程,转变功能,促进发展。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课改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总体趋势
对于课堂评价,教师和专家都有自己的认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趋势:
(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4)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5)从关注短效到关注长效,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主动开动脑筋利用多种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关注评优课、展示课的评价到关注常态课的评价和诊断。(7)从独立的关注一节课到关注一系列的课。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要使判断客观、准确,就必须以一定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当前,可以用来指导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价的教学观念自然应该是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现代教学观。这种教学观主要表现为:(1)素质教育教师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服务,因而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2)素质教育学生观。首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3)素质教育知识观。知识因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传统教育一贯偏重于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忽略甚至无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素质教育知识观则不仅把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列入知识范畴,而且倾向于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4)素质教育质量观。传统教育质量观总是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败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或惟一标准;而素质教育质量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为学生的发展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四、教学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摘 要: 21世纪是生态文明时代。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文学课程担负着传播新型文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英美文学教学应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生态文论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态视角阅读作品,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评定英美文学课程的实用价值,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生态文论;英美文学;学习积极性;生态课堂
21世纪人类社会正步入生态时代,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行动纲领。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作为构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教育理应担负起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学生新型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使命。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在实用主义、物质主义和技术至上等观念的冲击下,文学课的地位日渐尴尬。社会对毕业生需求的变化,学生背负的就业压力,以及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陈旧等因素使得文学课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文学批评应运而生, 它所要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应该如何看待自然并和自然相处,以期缓解并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生态批评”是从文学批评角度进入生态问题的文艺理论批评方式, 一方面要解决文学与自然环境深层关系问题, 另一方面要关注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的内在关联。
一、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应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态视角阅读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生态意识。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英美文学的成功预期,和学生正确评定英美文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从而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介入英美文学课程的是很重要的。首先,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能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因为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并不是在课堂讲授的内容中机械地添加一些文论方面的知识,而是将教学中心从文史知识的识记转移到培养学生运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来赏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上。
第二,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生态意识是大学生的 “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鲁枢元教授提醒我们,相伴现代工业文明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导致人类自身内部的 “精神污染”。这里的精神污染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现代社会中科技发明对人的健康心态的侵扰,物欲文化对人的心灵渠道的闭塞,商品经济对人的美好情感的腐蚀。当代人的许多精神问题,如自杀、吸毒、精神分裂、抑郁症等等,都随着社会发展的程度看涨。其突出表现为现代社会高度存在的疏离化: 即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疏离。因而,生态批评意识涵盖范围广泛,不仅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发展意识。
而一方面,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实用轻人文素养的现象,强调大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不够重视学生需要、兴趣、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功利性使得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承受很多学业、人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压力使得学生对情感、爱、理想和心理归属等需要格外强烈,学生会觉得精神空虚,难以走出心灵的困境。英美文学课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态的批评视角对具体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探讨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文化根源,让学生理解二元论思维方式和极端的理性思维的形成、表现及其危害,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的敬畏和关爱意识,从而进一步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生态意识如生态的消费观、爱情观、求职观等等提供启示,帮助学生建立与自然、他人和谐相处的存在状态,走出心灵的困境。满足学生的精神成长之需,因而也能吸引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英美文学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由教育主体、教学活动和生态教学环境构成的互动、开放、和谐有序的有机系统,包括由教材、多媒体课件构成的物理生态环境,由内化的社会价值观构成的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由师生感情、学风和学习兴趣构成的精神生态环境。在建设英美文学生态课堂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学策略的选择。基于生态位和学习者主体的教学策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在课堂系统中的生态位差异,充分尊重个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励性评价;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125-01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爱生――激励性评价的基石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三、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