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在农业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在理念上有了变化,发展中比较注重人本化的推广,其中尤其重视以人为本培养大批懂技术及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农业生产和经营者;对于农业发展推广思想理念的多元化推广方面比较重视,对于围绕着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层面比较重视[1]。
2新常态下农业发展趋势性变化
新常态下农业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变化,对这些发展趋势性变化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了解农业发展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新常态下农业发展趋势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2.1农业资源功能的趋势性变化。新常态下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趋势性变化中,农业资源的功能变化是比较突出的。在过去的发展中,耕地、水等这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产品供给也主要是通过这些资源的投入来获得。经过长期的发展,对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消耗。我国作为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近些年水资源破坏问题比较突出,这对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近些年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深化,国家提倡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不只是要承担产品供给功能,在具体的生产中也要能有效实现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目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进一步拓展,这样在农业发展的资源功能方面就逐渐发生了变化。2.2农业需求结构趋势性变化。新的发展环境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特征就是需求变化,个性化的消费及多样化的消费逐渐形成了发展趋势,充分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显得比较重要,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农业的需求变化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是比较重要的特征体现。在品种的结构方面,由于城乡居民对小麦、大米等粮食类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对于水产品及肉类产品等产品需求比较旺盛,这就使农业发展的需求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而从质量水平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于受到不同消费需求的变化影响,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农产品的需求表现了差异性的分层态势[3]。当前我国居民在农产品的需求方面已经跨越了满足数量需求的阶段,进入到了数量质量安全并重的新发展时期。2.3农业经营方式的趋势性变化。农业发展趋势性变化中,经营方式的趋势性变化表现比较突出,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流通上,在这里涉及到了生产力及生产管理。农业生产上主要表现在生产主体的变化。过去是小规模分散经营,而现在是新型的经营主体和分散承包农户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农业生产在当前进入了规模化、商品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阶段。而从农产品的流通层面来看,过去是田间到餐桌,实物形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主要的表现形式;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流通已经实现了虚拟化的发展目标[4]。其中,冷链物流的流通模式是重要方式之一,在各类产销对接形式上比较突出。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下,使得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已经形成了人力资本+机械化+现代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类型,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2.4农业调控行为趋势性变化。大力发展农业是基本国策,面对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对农业的发展从政策上进行优化就更为重要。在全面改革的深化实施下,我国已经打破了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作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样就促使农民成为了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市场机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新的发展时期,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政策上对农业、农民都提供了相应补贴,逐渐构建了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政府在农业发展方面已经开始给予更多的支持政策,简政放权激发市场的发展活力,在政府的引导下社会中更多资金融入到农业发展中,放宽了农业准入门槛,这样在市场机制的有效调控下,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5农业供给模式趋势性变化。农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供给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过去的农业供给模式主要是聚焦国内的市场及资源。在粮棉油糖及畜牧水产方面都要求有尽可能高的自给率。自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供给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将国内和国际作为重要的供给发展模式,两种资源的供给模式的发展特征愈来愈明显化,进口的农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我国在国际贸易合作下,相当于利用了国际耕地44万hm2来生产粮食、棉花等作物,近些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一数据得到了进一步增长[5]。在坚持口粮绝对安全以及与国情相结合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国内紧缺型农产品的进口及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从整体上来看,农业供给模式的趋势性变化已经愈来愈明显。
3结语
通过对新常态下农业发展趋势性变化的研究,能够对实际农业发展的理论深化有促进作用,为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理论基础。希望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农业的发展。
作者:陈家友 单位:建始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张红宇.把握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J].农业知识(瓜果菜),2015(14):1.
[2]张志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饲料粮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与展望[J].业,2017(2):13-15.
[3]简真瑜.把握新常态下农村流通的六个变化[J].决策导刊,2015(6):10-12.
关键词:国家补贴;黑龙江省;第4季温带大豆;玉米;种植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53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 农作物以大豆、玉米等为主,产量较高。近些年来,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水平,国家针对农业提出了补贴政策。在国家补贴的影响下,黑龙江省第4季温带大豆玉米种植效益比较趋势发生了变化。
1 国家农业补贴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发展问题一直处于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的状态,导致农业发展进程缓慢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步,也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对国家农业领域的长远进步十分不利[1]。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提出,表明了政府对这一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补贴范围的普遍性,即补贴全面针对农作物的生产与流通环节展开;补贴方式以价格为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
2 国家补贴下黑龙江省第四季温带大豆玉米种植效益之比较
国家补贴下黑龙江省第4季温带大豆玉米补贴标准比较。根据黑龙江省2015年度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要求,黑龙江省大豆补贴标饰130.87元/667m2,相比2014年的补贴标准60.5元/667m2,高出1倍多,与玉米补贴标准基本持平,表明了国家对以大豆为代表的粮食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3]。
国家补贴下黑龙江省第4季温带大豆玉米种植效益比较。受国家补贴政策的影响,黑龙江省第4季温带大豆玉米种植效益的比较趋势必定出现相应的变化。对两者之间种植效益趋势变化情况的分析,需要考虑玉米与大豆的种植成本、2种农作物在国家补贴下的收益2种情况。
国家补贴下黑龙江省第4季温带大豆种植效益。根据有关部门对2015年黑龙江省大豆收购价格的基本保持在3600元/t左右,换算发现,大豆收购价格基本为3.6元/kg。考虑黑龙江省近些年来大豆种植的平均产量,可将产量定位在150kg/667m2。在产量与价格下,大豆毛收入可达540元/667m2,综合国家对大豆的补贴,130.87元/667m2,可算出,大豆毛收入可达670.87元/667m2。
国家补贴下玉米种植效益。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黑龙江省玉米收购价格在1.6元/kg左右。考虑黑龙江省近些年来玉米种植的平均产量,可将产量定位在500kg/667m2。在产量与价格下,玉米毛收入可达800元/667m2。
大豆与玉米种植效益对比。综合国家补贴下黑龙江省第4季温带大豆与玉米的种植效益可以发现,大豆毛收入可达670.87元/667m2,玉米毛收入为800元/667m2,观察毛收入情况,玉米相对于大豆而言,其经济效益较高。但考虑到玉米种植成本相对较高,大豆与玉米的经济效益情况基本能够达到持平的状态,甚至有可能出现大豆经济效益超过玉米的情况。
3 国家补贴下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趋势
根据对国家补贴下黑龙江省第4季温带大豆玉米种植效益的比较分析可发现,受政策影响,大豆的种植优势逐渐体现,未来几年内,如国家针对黑龙江省农作物补贴政策不发生变化,省内大豆种植面积有可能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会逐渐减少。
国家应根据市场以及国家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补贴以及农作物价格的角度入手,适当调整补贴政策,以此使黑龙江省大豆与玉米产量能够保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使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更加适应国家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手段。
4 结束语
国家补贴政策下,大豆补贴标准上升,大豆种植效益存在增加的趋势,甚至有超过玉米种植效益的趋势。受上述情况影响,大豆种植者收入相对前些年比必定有所增加。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动力,平衡种种农作物种植状态,国家应从政策的角度出发,从调整补贴价格入手,使各农业物能够充分满足国家与市场的需求,在促进农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庆春,吕凤明.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市场行情分析及后市展望[J].农业展望,2013(02):12-14,20.
[关键词] 农田 水利建设 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8-01
前言
我国自成立以来,农业的发展始终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现阶段,水利设施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而在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性和针对性,要想应用水利工程推动农业的进步,相关部门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中的缺陷
1.1 技术和设备落后
据有效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因此,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拥有相对落后的技术以及较低的灌溉能力。此类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很多设备因长期没有得到科学的维修和保养而失去了正常运行的能力,而老化现象在多数工程中也开始越来越严重。针对设备来讲,由于运行时间过长,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其功能、运行效率都明显降低[1]。面对这一现状,在没有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设备的背景下,较低的灌溉效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呈现出来,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进步也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2 缺乏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还在沿用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工业废水对农田灌溉源头的污染严重,治理力度薄弱;输水过程中的部分渠道产生了堵塞现象,导致部分传统农田水利工程被废弃等。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先进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为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做贡献[2]。
2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为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节约水资源同配水过程实现了结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综合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与新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2.1 喷微节能灌溉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了破坏,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节约能源的战略目标,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节约水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灌溉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从这一角度出发加大水资源节约力度,积极构建农田水利工程至关重要,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3]。该技术具有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强的特点,在灌溉过程中,针对大面积农田可以有效应用自带喷头,而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便能够完成工作,由此可见,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节能的目的。
2.2 将节约水资源同配水过程相结合
输水管道是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灌溉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信息化和智能化特点在输水系统当中得以实现。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及开外渠道是灌溉渠道防渗工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完全实现了机械自动化。与此同时,在配水的管理当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在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提升调控和检测的效率和精确性,从而在控制输水时,精度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在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过程中,将这一理念同配水过程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仅能够促使灌溉的效率有效提升,更能够保证水利工程成本的降低。
2.3 综合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与新技术
我国农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农业灌溉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存在落后的特点,但是其自身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对传统灌溉技术中的优势进行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促使二者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逐渐形成适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灌溉技术[4]。而这一切措施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多样性成为现有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不同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都拥有自身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波.新时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3):37-37.
[2]黄少江.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4(12):210.
关键词:北方欠发达地区农村农业特征趋势
1 北方欠发达地区农村农业发展的特征
(1)农产品供求总量紧平衡,部分品种呈现结构性短缺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北方欠发达地区部分位于农牧业交错带上,自然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增收比较缓慢。部分农产品在品种结构上的短缺主要表现在优质农产品的短缺,由于现在经常发生一些食品安全的事件使得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需求增加。
(2)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各类费用全面上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价也在不断的上涨,所以农村农业的成本也在持续的走高中,增加了北方欠发达地区农村农业发展的整体投入费用。
(3)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基数比较大,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人数与其他国家比还是很多。但是,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农村劳动力里青壮年劳动力以及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劳动力比重大幅下降,导致农村的青年劳动力短缺,特别是在农忙季节这个问题很突出。
(4)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水平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有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我给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北方农业欠发达地区,与不断发展农民人活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在部分的山区,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在技术发展水平上,北方欠发达地区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并没有跟上整个社会发展的脚步,没有走上产业化以及机械化发展的道路,农业产业水平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在农业的选种以及培育角度来说,当地的农民一般都是依据传统的经验,满足自给自足,但是难以形成产品加工或销售。
(5)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由于大部分的农村都比较分散,土地分布也缺乏合理统一的布局,分布比较零散,这样会影响农村的产业化进程。对于北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中仍然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活动难以实现机械化,使得农业的规模小,产业化水平较低。
2 北方欠发达地区农村农业发展的趋势
2.1 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建设蓝图北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发展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创,对农村的发展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突出当地的特色,注重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当地的发展实行统筹兼顾。
2.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产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1)要以优质农业产品为主导,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依据科学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要严格对各种迫害农业生产的污染行为进行治理,从而改善北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全面实现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将发展合作经济,进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加当地生产的农业品所包含的附加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政府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合作意识的增加,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打造农村品牌战略,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程,积极打造拥有高技术含量、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高市场占有率的农产品品牌。
(4)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让公共财政受益于农
我国已经开始不断通过各项政策加强新农村建设,各相关部门和当地的基层组织需要积极完善的把相关的项目在当地农村落实好。需要全面的落实当地的科教文卫事业。关于对农村以及农业的一些物资奖励或者补贴,应该及时的发到相关的村民手里。完善农村的各项保障制度。
(5)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对农村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加,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会加快,农业的创新能力也会很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还是相对落后的。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要避免农业种植的盲目性,促进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升农业的生产质量。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推广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质的改革下,农业技术也积极探索,完善自我,逐渐形成了现如今的多类型、多层次、多体质共存的混合型农业技术体系,但是在往后的社会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自己,还有待探索。本文主要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创新内容、推广体系探索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出探讨。
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主要有3大方面:市场经济体质改革、旧体质下的农业技术体系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和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随着走向市场化发展方向,以往的农业模式并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农业方面的劣势就越发明显。农民在进行农业建设中遇到各种困难,运用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农业发展和科技的关系。伴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我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2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内容及意义
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开辟新市场、产品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是指已存在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科学生产中。农业技术创新从理念到生产都有不一样的创新方法。
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义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动力,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有健全的农业技术发展体系和完善的运行机构。我国是一个实行科教兴国的国家,农业技术只有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理念不够重视农业主体――农民,其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都适应不了当下的社会经济体质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科学技术的联系不够紧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把农业发展强大作为国家坚实的后盾。
3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理念创新
在现有的机制框架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有时还不能与改革后的推广技术所需要的理念相适应,造成服务与需求脱节。
他们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深入,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解的不够彻底,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掌握的不够全面,而这些不足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在理念上进行创新,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以技术抓推广、各自为政单打一的传统,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观念,围绕当地的重点产业,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
同时,要大力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此外,还应加大组织农民参与推广的全过程,不断的组织专家培训农技员和农民,并利用实施重大项目或企业参与带动社会化服务、建立展示示范区、科技示范场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应用力度,引导农民自觉学习和交流农业新技术。
4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
政府扶持农业技术推广势在必得,但是遇到的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质、推广办法、推广组织形式等与时代步伐不一致,需要做出相应改变,下面主要在这3方面的优化做出探讨。
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质改革探索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从推广体系体质下手。农业技术使用承包制,让经营性技术推广与公益性技术推广相分离,从而农业技术从无偿变为无偿与有偿相结合。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质改革,完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
2、优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培养科技特派员是地方农业部门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所谓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或相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根据乡村农业发展科技要求,进行人才筛选,选拨出的优秀的科技特派员到乡村里参与农业发展,科技特派员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桥梁。河南省万名科技人员分赴全省各地,分片开展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已经很多年了。这种做法既调动了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3、 推广组织形式优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