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资源的重要性

社会资源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资源的重要性

社会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成本核算在煤矿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煤矿企业有效节约资金,提高利用率,而且通过成本核算反映出来的信息能够帮助煤矿企业领导层做出科学的决策,是推动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使得煤矿企业不断提高对成本核算的关注,逐渐提高了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由此可见,成本核算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以下对其重要性进行具体分析:首先,煤矿企业与其它类型煤矿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里所说的其它类型煤矿企业是指以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利润的煤矿企业,这类煤矿企业中,大部分煤矿企业都具备生产的条件,因此,成本核算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在对利润进行分配的时候,成本核算的作用更加突出。其次,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煤矿企业要面临着不断改革,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企事业面临着改革的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无论是规模的扩大,还是业务种类的增加,都不开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予以支持。除此之外,有效的成本核算有助于煤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能力,使社会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针对煤矿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情况,制定以此配套的成本核算制度,对工作人员队伍进行精简,为煤矿企业节省了人力方面的投入资金,而且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化,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幅提高。从社会资源的角度来看,煤矿企业信息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经常发生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一些宝贵的社会资源被浪费,造成了社会资源不足。如果煤矿企业采取成本核算,就能够准确找到影响信息资源不对称的具体原因,加强管理力度,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社会资源浪费现象。第三,煤矿企业的业务并非全部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其中,有些业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不盈利并不代表着无偿服务,而属于有偿服务,有偿服务说明在服务过程中资金产生流动,主要体现在支出及收入两个方面。因此,为了避免煤矿企业出现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需采取成本核算。

二、煤矿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诸多成就,为了实现“节约型政府机关”的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定予以支持。因此,煤矿企业作为行政煤矿企业,更需要进行改革。近几年,煤矿企业在经费投入机制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群众办事的单位,更应该将每一笔资金的去向和核算方法向群众公开。但是就目前来看,煤矿企业受到会计体制的影响,加之成本本身存在着非透明及非精确性等特点,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对煤矿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对煤矿企业的成本核算机制进行研究,已是迫在眉睫。煤矿企业的成本核算包括在生产以及提供服务等环节中,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劳动价值的总和核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不完全性。在对煤矿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有些项目即使有费用产生,但是并没有对该项目进行明确的划分,除此之外,并不是所有项目都有费用产生,因此,煤矿企业成本核算具有不完全性。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不够严格。煤矿企业有条件进行成本核算,但是由于各种成本费用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成本核算方法上不够严格。但是,在进行项目成本划分的时候,采用的仍是权责发生制。第三,单一性。这里所说的单一性指的是煤矿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政府补助,因此,与其它煤矿企业相比,并没有资金压力,所以,煤矿企业忽视资金运用的情况比较严重。

三、煤矿企业成本核算的创新对策

成本核算是促进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煤矿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观念,将成本核算与实际相结合,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适合本煤矿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机制。任何煤矿企业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撑,任何活动都是在制度上建立起来的,尤其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制度的建立要更加严格和规范,对制度的制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保证成本核算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保证成本核算机制得以真正落实,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逐渐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健全的成本核算机制,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由特权等因素给成本核算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成本核算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煤矿企业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定额管理制度,对引起超额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将此制度加以完善。其次,建立完善的财产物质登记盘存制度,无论是在前期记录还是在后期处理上,都要保证其真实性。第三,建立完善的计划价格制度,定期对煤矿企业相关业务分摊成本差额。2.规范成本核算方法。首先,认真审核每一笔成本费用,对此项费用的必要性进行划分。如果此项费用为必要开支,那么就要明确该成本的项目;其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同时对对预提和分摊操作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准确区分;第三,将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将提供的服务和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准确计算。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矿企业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特别是与煤矿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成本核算,要将单位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探讨成本核算的创新方法,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促进煤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娄婷婷 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

参考文献:

社会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会计核算;监督理念;发展;健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现代会计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正“一日不如一日”地在某些方面失去其相关性,那就更不用说作为会计信息最高质量要求的“决策有用性”了。其表现最突出,矛盾最尖锐的当属在传统或现行会计制度影响下,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环境资源耗用程度反映的模糊,从而造成了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展经济的“欲速不达”,在进行经济事项时或在完成经济事项的后期,仍要为抑制这种循环的继续恶化而操劳。在这种恶劣情况下,西方蕴育而生了“绿色会计”,这是一门强调现代会计人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耗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核算的科学。

1绿色会计:也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

传统会计产生于工业时代,它强调对企业硬资产进行核算,而事实上,企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软资产(Softas-set)。环境资源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资源,而它的稀缺性,使企业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获得对它的使用权,所以环境资源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物品,会计对它的价值理应进行核算。而在长期的传统会计体制下,由于会计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如zeff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断言: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影响的决策行为将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核算Softasset的会计学科,正是运用了会计这一独特方法,以会计人的责任心,试图启动一个好的“会计信息预警系统”,尽力“挽救”因此而“挣扎求存”的企业。所以我认为;绿色会计是一种核算企业社会资源成本的手段,它根据会计要求对企业拥有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适当的货币计量和重要性判断,并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记录企业因经济活动而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情况,是提供因不同程度的耗用(包括破坏性耗用)而需以资产形式追加补偿的财务信息,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绿色会计所核算的社会资源成本,我以为可介定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即。产品成本是产品经济成本和社会资源成本的总和。只不过,在社会资源成本的确认程序及方法上。是划分为收益性的,或是资本性的,还是有得研究的,这里不作细究。但不管如何划分,都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得以确认的。所以,例如企业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支出的自然资源原始成本就应被附加定义上社会资源成本(惯例为:矿山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的总和,称为自然资源原始成本)。从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应付责任的角度上看,做这样的定义是有它的必要性的。

2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监督理念的必要性

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即是现代环境危机所迫,也是会计信息与决策者之间关系狭隘而造成的沟通失误所迫。从中引出的问题,已不单纯是会计问题,更多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问题。绿色会计强调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使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起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资源的责任,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如果忽视绿色会计,甚至不认识绿色会计,就会使企业在出示财务报告时,无形中拒绝履行支付社会资源成本的义务,从而缺漏了对“环境资源负债(Softliabilities)”的报告。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会计是报告软负债的会计学。这种负债是因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同程度的耗用而需以转移或运用资产或放弃经济利益的形式的追加补偿,但过去的会计期间,会计并未计提或不能可靠计提,而企业必须现在承担起这种债务,它或是被现时清偿,或是在未来“加倍加息”清偿,最终导致企业经济资本的流出。但由于软负债清偿金额庞大,清偿期递延于较长的会计期间内,所以,拥有这种负债的企业当然不希望对它进行清偿,但企业为发展经济并获取或持续获取经济利益,是需要同时搞好环境保护的,因为,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不协调的阴影已使我们食了“苦果”,要解决环境问题,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现时或补偿性的“巨额”投资。

《2000年中国环境战略研究》中提到的环境治理投资方案,分高、中、低标准对治理目标进行定位:

①高标准——环境保护总目标是环境污染基本得到解决;

②中标准——总目标是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

③低标准——总目标是竭力使环境污染维持现状。

三个标准中。资金投资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GDP):2.4%,1.6%,1.0%。若分别达到预定总目标,那么,由于污染的削减,改善了环境质量,从中减少了经济损失,盈得环境效益,每年分别为1459亿元,1056.5亿元,814.1亿元。在西方国家,常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评估公共项目社会经济效果好坏,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窘迫,所以也被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资金投入的一般性项目。环境问题的“费用—效益”分析,是用效益—费用比值法衡量社会经济效果的,但以此同时,自然资源的损毁、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恶化,是逐日加剧的,年“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千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5%,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估计了。“投入—产出”的失衡,迫使我国1999~2000年,环保投资将提高到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1.5%,约为2200~3000亿元,力求环境压力有所缓解。这惊人的数字,耐人寻味。97年若按“标准”进行环保资金的投入,则分别投入1794.53亿元、1196.35亿元、747.72亿元,如此投入你我的经济可否能承受,不投入502.4亿元,我们又如何言对后人。会计人责无旁贷,应以自己的新理念,尽自己一份责任。绿色会计为现行会计增加了三个因素。环境—未来—公平。由此可见,三者的“联姻”,正是一种责任——确保把等量的“资本”传给下一代。历史和社会赋于“绿色”就是和谐、平等、共同进步,而绿色会计人正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疾呼地球人为子孙后代多着想,在认识并探求消耗“绿色”的同时,保护它的纯洁。我们尚无法完全确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Softasset货币计价的多少,但必须承认这个Softasset的消耗,若是肆无忌惮的,只会加速它的枯竭,最终危及的只能是我们。新晨

社会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绿色会计:也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

传统会计产生于工业时代,它强调对企业硬资产进行核算,而事实上,企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软资产 (Soft asset)。环境资源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资源,而它的稀缺性,使企业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获得对它的使用权,所以环境资源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物品,会计对它的价值理应进行核算。而在长期的传统会计体制下,由于会计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如zeff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断言: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影响的决策行为将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 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核算 Soft asset的会计学科,正是运用了会计这一独特方法,以会计人的责任心,试图启动一个好的“会计信息预警系统”,尽力“挽救”因此而“挣扎求存”的企业。所以我认为:绿色会计是一种核算企业社会资源成本②的手段,它根据会计要求对企业拥有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适当的货币计量和重要性判断,并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记录企业因经济活动而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情况,是提供因不同程度的耗用(包括破坏性耗用)而需以资产形式追加补偿的财务信息,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绿色会计所核算的社会资源成本,我以为可介定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即,产品成本是产品经济成本和社会资源成本的总和。只不过,在社会资源成本的确认程序及方法上,是划分为收益性的,或是资本性的,还是有得研究的,这里不作细究。但不管如何划分,都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得以确认的。所以,例如企业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支出的自然资源原始成本就应被附加定义上社会资源成本(惯例为:矿山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的总和,称为自然资源原始成本)。从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应付责任的角度上看,做这样的定义是有它的必要性的。

二、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监督理念的必要性。

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即是现代环境危机所迫,也是会计信息与决策者之间关系狭隘而造成的沟通失误所迫。从中引出的问题,已不单纯是会计问题,更多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问题。绿色会计强调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使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起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资源的责任,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如果忽视绿色会计,甚至不认识绿色会计,就会使企业在出示财务报告时,无形中拒绝履行支付社会资源成本的义务,从而缺漏了对“环境资源负债( Soft liabilities)”的报告。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会计是报告软负债的会计学。这种负债是因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同程度的耗用而需以转移或运用资产或放弃经济利益的形式的追加补偿,但过去的会计期间,会计并未计提或不能可靠计提,而企业必须现在承担起这种债务,它或是被现时清偿,或是在未来“加倍加息”清偿,最终导致企业经济资本的流出。但由于软负债清偿金额庞大,清偿期递延于较长的会计期间内,所以,拥有这种负债的企业当然不希望对它进行清偿,但企业为发展经济并获取或持续获取经济利益,是需要同时搞好环境保护的,因为,“前车之鉴”不敢忘。 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不协调的阴影已使我们食了“苦果”,要解决环境问题,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现时或补偿性的“巨额”投资。《2000年中国环境战略研究》中提到的环境治理投资方案③,分高、中、低标准对治理目标进行定位:⒈高标准──环境保护总目标是环境污染基本得到解决;⒉中标准──总目标是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⒊低标准──总目标是竭力使环境污染维持现状。三个标准中,资金投资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GDP):2.4%,1.6%,1.0%。若分别达到预定总目标,那么,由于污染的削减,改善了环境质量,从中减少了经济损失,盈得环境效益,每年分别为1459亿元,1056. 5亿元, 814.1亿元。 在西方国家,常用“费用-效益”分析法评估公共项目社会经济效果好坏,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窘迫,所以也被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资金投入的一般性项目。环境问题的“费用-效益”分析,是用效益-费用比值法衡量社会经济效果的,即,经济效果(E)=效益(B)/费用(C),而评价经济效果的最基本,直至最佳的标准是:E=B/C≥1Max.由于我国财力不足,环境治理资金投入自然贫乏,据统计④:1973-1980年仅投入5.04亿元:“六五”期间169.6亿元,占同期GDP的0.56%; “七五”期间477.4亿元,占同期GDP的0.71%:“八五”占0.8%,仅97年环保投入502.4亿元,占GDP的0.67%(97年GDP为74772亿元),这还不及“低标准”。而按“低标准”换算成环境效益B=545.4亿元,经济效果E=B/C=1.086,恰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但以此同时,自然资源的损毁、 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恶化,是逐日加剧的,年“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千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5%,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估计了。“投入-产出”的失衡,迫使我国1999 —2000年, 环保投资将提高到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1.5%,约为2200 —3000亿元,力求环境压力有所缓解。 这惊人的数字,耐人寻味,97年若按“标准”进行环保资金的投入,则分别投入1794.53亿元、1196.35亿元、747.72亿元,如此投入你我的经济可否能承受,不投入502.4亿元,我们又如何言对后人。会计人责无旁贷,应以自己的新理念,尽自己一份责任。绿色会计为现行会计增加了三个因素:环境─未来─公平。由此可见,三者的“联姻”,正是一种责任 — 确保把等量的“资本”传给下一代。历史和社会赋于“绿色”就是和谐、平等、共同进步,而绿色会计人正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疾呼地球人为子孙后代多着想,在认识并探求消耗“绿色”的同时,保护它的纯洁。我们尚无法完全确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 Soft asset货币计价的多少,但必须承认这个 Soft asset 的消耗,若是肆无忌惮的,只会加速它的枯竭,最终危及的只能是我们。

三、重视发展绿色会计,健全会计核算系统。

发展绿色会计,就要支持、鼓励企业自觉、主动地披露自身的环境信息,这是绿色会计能否正确地、迅速地发展的关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小组第15次工作会议(1998年2月11日~13日)指出:披露环境成本(社会资源成本)和环境负债(软负债)对于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报表项目是很重要的。……在判断重要性时,不仅要考虑金额,而且要考虑项目性质。……(环境)信息将帮助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现金流动性、时间及未来财务资源的承诺。 而现行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注重经济产值的增长速度,忽略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重在求产值,使得产值上升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取得的,这样便出现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⑤: 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的虚幻增加,另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持久减少、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即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基础不断削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换言之,总产值的增加部分还抵不上原有资源的消耗部分。 追其原因是自然资源产权模糊,资源无价论的错误影响等;追其责任是会计人对其监督核算的忽略或不可靠。所以,建立、健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核算系统,发展为保护绿色资源的绿色会计,使现代会计人树立起绿色会计的新理念,让现代会计人承担起监督、核算资源消耗情况的新责任,这是“挽救”我们自己的有效举措,也是最终“完胜”绿色资源的最有效办法。

后 序

我写这篇文章,谨此强调一种责任,一种现代企业人、现代会计人以自己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意识承担起来的责任。我称这种责任是企业人、会计人,尤其是企业人理应承担的,而这种意识是他们应有的新理念,是因为,我们畏怕哪一天人类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危机(尤其是经济危机)因环境问题而引发,那时候,什么理念都不起作用了!

主要参考文献

① 引文为:1924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年会演讲中,Henry Rand Hatfield教授的评价。 摘 自 汤云为 钱逢胜 1997年8月版 P100

社会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 社会资本 关系网络 制度

近年来,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是中国体制改革以来社会结构最重大的变化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规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之所以要规定雇工8人以上,是为了与个体工商户在雇工数量上相区别,本文的讨论也不包括个体工商户。

与私营企业的兴起相伴随的是一个全新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之所以要强调私营企业主,不仅是因为在私营企业的股权结构中,业主个人占了绝大部分,还因为私营企业主个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讨论私营企业主就是讨论私营企业。

1.理论前提

资本,在科尔曼(Coleman 1992)看来,分为三类:一是由遗传天赋形成的人力资本;二是由物质性先天条件,如土地、货币等构成的物质资本;三是自然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构成的社会资本。所谓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它在形式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网络,但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个人性、亲密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资源、信息、社会支持等可以借助这个网络运动。

“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网”(Social Network)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网(又称社会网络)是一个结构概念,它可以定义为一个由某些个体(个人、组织等)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而整个社会则是一个由相互交错或平行的网络构成的大系统。社会网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各种外在社会关系的影响的,正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Granovetter )和林南(Lin Nan )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的理论。所谓社会资源,就是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拥有此种资源可以使个人更好地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林南认为,决定个体所拥有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下列三个因素:一是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二是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三是个体与网络成员的关系强度。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异质性越大,网络成员的地位越高,个体与成员的关系越弱,则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就越丰富(1982)。林南的这个“社会资源”概念与我们下面将看到的其他学者的“社会资本”概念已无太大的差异,在后来的研究中,林南有时也将“社会资源”称为“社会资本”。

对于处在迅速变革过程中的中国来说,资源的分配方式是由以前的计划向市场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国家行政权利将逐渐淡出,而市场的经济力量将逐渐增强。但是,经常出现的是原有的国家行政权力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效力,市场关系又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此时,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就成为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进行交换和寻求支持的基本形式。另外,中国渐进式的改革还将持续很长时期,这就使得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在1997年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私营企业在领取执照进入市场时,有3%会得到网络成员的帮助,在集资和向金融机构贷款时,有13%需要动用网络,在日常采购、销售、获取信息和技术等方面,65%会得到网络成员关照。越是日常的活动,越能体现关系网络的重要性。

2.数据分析

对于私营企业社会资本总量的测量,主要通过测量私营企业主的主要社会关系网络来进行,限于资料,本文首先选取了私营企业主的关系最密切的亲戚和朋友的职业作为直接指标来测量。因为在私营企业成立之初,由于收到体制的制约,为了企业的生存,私营企业主必须要寻找足够的资本,利用这些资本实现企业与体制的结合。

综合上面三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三次调查中,私营企业主的亲戚和朋友中,机关干部、企业干部、个体户、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始终非常高(这四者的比例大于70%),考虑到相当部分私营企业主是农民出身,所以农民的高比例属正常。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在私营企业主主要的社会关系中,有70%以上直接能够增加企业的社会资本。私营企业一直以来都在正式体制的边缘,私营企业主长期以来的社会地位也得不到正式制度的认同,所以,利用自己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干部朋友,更方便跟正式制度的接触,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个体户和技术人员,对企业是重要的支持,技术人员提供企业发展必须的技术,而个体户则可以提供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营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除了业主自己的投入以外,亲友借款远远大于银行贷款)。所以我们从三次调查的数据中可以肯定,私营企业的社会资本总量是非常大的,企业主的关系网络质量是很高的。另外,社会地位高、在关系网络中作用大的亲友,特别是“机关干部”和“企业干部”,属于“来往最频繁的朋友”的比例均高于“关系最密切的亲戚”,因为亲戚是先天的,而朋友则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这也表明,私营企业主在主动寻求和扩展个人社会资本、保持社会关系网络的“高质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3.讨论

为什么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经济活动中如此重要?对此有结构和文化的两种解释。结构的解释认为,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都有失灵或效率太低之处。以信息为例,在计划经济下,由于层级太多或非经济因素的干扰,有可能使信息流通渠道阻塞或被歪曲。在市场经济下,信息成为商品,竞争者为了蒙骗对手往往散播假信息,使信息获取存在着风险。所以,企业如果拥有社会资本,即可以通过企业的社会联系,从相熟的、信任程度较高的部门或企业那里以较低代价获得真实信息。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在信息提供方面,旧体制的功能逐渐减弱,但新制度的功能尚未完善。在这一时期,企业的社会资本对信息的获取、甄别、选择、使用尤其显得重要,而这正是企业要进行社会资本投资的制度基础。

文化的解释认为,中国人处事的方式会因血缘上的疏亲、交往上的生熟而明显有别,人情、面子、缘分、回报等行为规范在维系社会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作为经济行动者,将受这些文化规范的约束。企业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是为了依从这些文化规范而产生的。缘分可以成为建立社会联系的契机。人情、面子和回报的规范可以促使有长久交往或紧密联系的组织之间提供互助,可以使施惠者相信受惠者早晚会给予回报而不担心只有付出。有趣的是,虽然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些规范的存在及其约束力,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其实是社会化的结果,人们早已将这些规范内化而不得不被动地接受。还有人则进一步认为,中国人一方面受这些规范的约束,另一方面也会将这些规范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

结构的解释和文化的解释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社会过程和所依赖的条件既是结构的又是文化的,更多的时候,这两种力量是如何相互影响而最终产生社会资本的。

参考文献:

[1]《社会理论的基础》科尔曼 著 邓方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2]《转型社会中的私营企业主》李路路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中国的私营经济与私营企业主》张厚义 刘文璞 著 知识出版社1995

[4]《再造魂魄——中国私营经济问题报告》 孟捷 姜少敏 编著 沈阳出版社1998

[5]《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 张厚义 明立志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 张厚义 明立志 梁传运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96,1997-1999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香港经济导报社

[8]“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 李路路 载《社会学研究》 1995年06期

[9]“‘社会资本’理论述评” 赵延东 载《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10]“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边燕杰/张文宏 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社会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物流包装的合理化设计,真正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物流的发展。物流要求方面在库存、运输、仓储、订购分拣、内部服务水平中都会对物流包装界定一定的标准,强调了物流包装在保持自己良好产品性能的同时,也要满足物流的要求,满足仓储要求、运输要求等,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需要物流包装的合理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物流包装在物流活动中的合理性,提高物流的效率,完善物流体制。

2环境要求指标

国家政策的要求,要使物流能够可持续发展,物流包装也应呈现绿色化,即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物流包装环保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在保护环境层面上的,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物流包装在环境要求中需要在回收再用、绿色化、节约能源等方面满足条件,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在保证物流包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其可持续发展[5]。物流包装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浪费,帮助企业在物流活动中节约包装成本。

3市场要求指标

市场要求层面主要看重的是服务水平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在物流包装的评价中这点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物流包装是否满足市场要求的重要体现。在企业方面,从销售和收入层面可以很好的彰显出物流包装的市场化水平,企业也很看重这一指标,毕竟这也是关乎企业声誉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参考。对物流包装来说,是否拥有市场,是关乎其存亡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环境要求和成本要求的一个依据。

4成本要求指标

在物流行业中,包装成本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只有适当控制成本的大小,找出包装成本的侧重点,可以有效地减少成本支出,这也能很好地反映物流包装的兴衰优劣。

5物流包装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

基于物流包装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包装在物流体系中的作用,本文从五个维度来搭建物流包装的合理性评价指标。从各方面详细指标的解说来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架构,如表1。物流包装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架构的建立,其实是在考虑到物流包装的设计基础上的,综合了物流包装在网购环境下的各种因素,从总体的评价体系架构中能反映和评价出物流包装各方面的基准,通过构建的体系分析其合理性,对于国内物流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并且在互联网时代,网上交易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有巨大的物流配送渠道来支持,这时候物流包装起到了很好的介质作用,包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完善物流体制,使物流保持可持续发展[6]。问卷调查大致分为五大问题,也就是五个一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以及五个一级指标中的子指标重要性排序,通过问卷调查来找出重点评价指标的权值。市场调研可通过专家咨询等办法得到许多有效的指标数据[7]。综上所述可知,物流包装的合理性评价指标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体系,各指标因素在各自层次都存在着相关关系,但都是相互独立的。根据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筛选出详细的各层次指标,具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