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

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

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是最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又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只要遵循指南制定的原则,采取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就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和病死率。

1 全面危险评估是对症用药的前提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性评估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前提。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危险因素的多少、靶器官受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种类型。遵循指南制定的原则,采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2 充分掌握抗高血压药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

在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药物时,必须兼顾患者和药物两方面,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只有针对“个性”的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降压质量[1]。对于脉压差减少型高血压(多见于高血压早期的中年人),首先要明确舒张压的升高是致脉压差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致舒张压升高的关键,并非管壁的硬化、血管的弹性是好的。为此治疗的重点就要解除动脉痉挛,降低外周阻力,选用降低舒张压强的药物。在临床上还应重视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凌晨血压增高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使用作用较强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最好为长效控释剂型,或临睡前给药等,在平均血压达标同时,更好地控制凌晨血压增高,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靶器官损伤,避免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肾功能损害,从而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2]。

3 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

(1)介绍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正常值,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便于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动向,了解可逆的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控制。(2)指导合理饮食是预防高血压的直接有效措施。饮食中摄入过多的盐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多项研究已证实,减盐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25%。并提示,食盐对血压的影响不仅限于成年人或高血压患者,对于婴幼儿,仅是短期的减少食盐摄入即可带来长期、显著的临床益处,使更多人获益。因此,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吃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热量、低盐饮食并给予量化管理。(3)关注健康的行为模式、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具体方式根据个体情况每日限量),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减少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根据个体的血压水平和身体状况,安排适当的运动锻炼,维持适宜的体重。(4)用药首先让患者了解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长期配合医生指导进行治疗。让患者了解长期服药的好处及间断服药或突然停药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 高血压治疗新观点及展望

(1)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关注血压变异才更有意义。所以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压才是降压获益的根本。

(2)基因治疗 近来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目前的降压药,高血压基因治疗具备长效、高效、具有靶器官保护等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虽然有关研究还不很成熟,但无疑具有很好的前景[3]。

参考文献

[1] 李俭春 高血压的基层治疗和管理 中国全科医学 2008,2:55—56

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形成品质,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学校能否成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学科教学的状况可以说是主要的指标。

怎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在试验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课堂心理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控制在适宜的程度;消极、沉闷的心理环境会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从而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营造课堂心理环境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个性、行为方式等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是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模仿的过程就是塑造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其榜样作用集中体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1.2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课堂心理气氛受班级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班级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就可以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为此,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懂得自己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是心理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挖掘心理潜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是自己的重要任务,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1.3 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象皮格马里翁对待自己的雕像作品一样,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赏识、赞赏、鼓励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信心的秘诀。

1.4 以活动为重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倡以活动为中心者认为:经验最宝贵,实践最重要。他们主张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任何一门学科除了具有知识价值以外,还具有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在这四项基本价值当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中心价值。学科教学应当给学生更多地参与机会,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激发学生积极的内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直接推动学生活动的动力,对学习产生动机,就会表现出读书、思考、询问、讨论等行动;对学习产生动机并且能保持和加强,学习就有坚持性,就能克服与学习无关活动的出现,产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就会对任何学习有始有终,把整个心思投入到学习当中,达到内心平衡,心理平静。而学习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大多直接或间接的源于学习问题,而学生的学习问题或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1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内驱力。

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发问形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集中教师的教学上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问题应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一定难度,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心理教育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2.2 采用多种方法,增强学生外部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适当表扬、鼓励和批评。心理学试验证明,中学生对教师合乎实际的评语和对自己作业的矫正更为关心,反馈信息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激发源。在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人差异,对学习成绩差、自信心弱的学生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又如:适当开展竞赛。竞赛能展示和确定学生在班级和学校的一定地位,满足学生追求地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初中生十分关心自己在同辈集体中的形象,竞赛可满足他们建立个人形象的愿望。所以,合理、适当的竞赛能使学生获得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以及元认知。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方法和技能。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获得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方法很多,如阅读方法、作业方法、自学方法、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学习方法科学,符合认知规律,学习效率就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技能的使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激活和维持学习活动的注意与情绪状态;在分析自已的学习,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计划执行期间,监控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计划;在计划执行一个阶段或结束后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

4.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有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习惯:基本固定了的学习行为方式:如时间支配的习惯,智力操作习惯即所形成的智力技能。

在行为方式方面,与学习活动关联最大的是时间支配的习惯。掌握时间运筹的规律,才能更经济、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教师教育和引导学生把各种时间有机结合加以利用,达到促进学习的最优效果。在智力操作方面,学生在后天的模仿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智力技能就是智力操作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心智活动方式。比如“心读”是快速阅读的一种心智技能,学生如果用出声朗读或默读对待一切文字资料,就会干扰“心读”的形成,影响阅读材料的速度和知识的扩展。应当注意学生最初的智力技能特点,对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对正确的加以强化,进行智力操作方式的指导。

总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以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努力学习,钻研教育科学理论,用于实践;同时它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为教师才华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然,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还有许多方面,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104-02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贯彻护理程序,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健康服务[1-2]。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1994~ 2007 年骨髓移植室对2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7 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 例, 男性17 例, 女性3 例, 最大年龄44 岁, 最小年龄18 岁, 平均年龄33. 5 岁。护士为病人提供了全面、系统、主动的护理, 使患者转变了健康观念, 建立了健康行为。除1 例死亡, 其余19 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的首要工作。白血病患者行大剂量化疗, 随病程的发展而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焦虑。原因有: 患者住隔离间, 与亲友分离和对环境的陌生而产生孤独无助感; 长期化疗经济负担重, 担心不能承受; 化疗过程中消化道反应重, 患者多烦躁,甚至拒绝治疗; 骨髓抑制期, 担心感染和出血, 对监测外周血三系指数非常关注等。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护士施行了相应的心理护理, 关心帮助病人渡过难关, 和患者交流和沟通时,谈吐得体, 语气和蔼。善于捕捉患者的内心情感需求, 给予一定的疏导, 使护患之间建立一种亲近信任的关系, 从而解除了患者的孤独无助感。对于经济负担重的患者, 及时和家属、单位取得联系, 力争得到单位、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使患者解除后顾之忧; 对于消化道反应重的患者除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外, 将化疗药物与饮食拉开间隔时间, 尽量减少胃肠道反应, 适当营养, 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成功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使患者建立起了战胜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 预防感染的专科护理

专科护理是配合治疗使患者达到康复目的的关键。在化疗过程中随机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要环节。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7~ 14 d, 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下降。本组患者中有19 例白细胞降至0. 5×109/L , 5 例患者白细胞降至0. 1×109~ 0. 05×109/L。当外周血白细胞数为0. 5×109/L 时机体易发生感染, 因此, 预防感染是白血病大剂量化疗至关重要的护理工作。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2.1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应最大可能切断呼吸道感染途径。患者住百级层流净化室隔离, 尽可能减少人员的出入, 谢绝探视和陪护。室内地面、床、床头柜及凳子用消毒液每日擦2 次。室内每日2 次紫外线照射, 每次30m in。患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限制患者进出隔离室的频率, 一旦需要出隔离室,必须戴口罩, 避免受凉。30 例患者仅1 例发生呼吸道感染。

2.2 皮肤感染的预防 剪短指甲及头发,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勤换内衣。化疗后皮肤出现药疹, 嘱患者切勿用手抓搔, 可遵医嘱口服强的松片10 mg, 每日3 次, 局部外涂肤氢松软膏。2 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大剂量甲氨喋呤

化疗后, 皮肤出现疱疹, 甚至破溃, 将患者内衣、床单高压消毒后每日更换, 皮肤破溃处垫无菌纱布, 工作人员进隔离室更换无菌隔离衣, 操作戴无菌手套,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并且做隔离室内环境消毒。患者2 周后皮肤药疹消退, 破溃逐渐愈合。另外2 例患者化疗后肛周皮肤糜烂, 全身给予抗生素,局部生理盐水清洗, 每日2 次, 再用呋喃西林纱布覆盖。嘱患者大便后及时清洗外阴, 每晚用1∶5000 高锰酸钾液坐浴30 m in, 1 周后肛旁皮肤糜烂治愈, 未发生感染。

2.3 消化道除菌及口腔护理 给予庆大霉素片8 万U、制菌素片50 万U、诺氟沙星胶囊0. 2 口服, 每日3 次。温开水500m l 内溶制霉菌素片300 万U 和口泰漱口液交替漱口。每日3 餐饮食须高压10 m in, 水果洗净去皮后方可食用。隔日做大便细菌培养1 次, 以监测消化道除菌效果。对于化疗后发生的口腔炎, 除加强漱口外, 每日用1∶2000 洗必泰液口腔护理2 次, 动作轻柔。粘膜溃烂处涂抹龙胆紫, 口唇外涂红霉素软膏, 每日4 次。

2.4 其它感染的护理 在骨髓抑制期, 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女性患者月经期, 大小便后及时用1∶2000 洗必泰液冲洗外阴, 内衣、内裤、卫生巾高压消毒后方可使用, 内衣、内裤每日更换。指导患者注意保暖, 调整情绪保持乐观。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易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化疗期间24 h 输液量约10000 m l 左右, 碱化尿液, 强迫利尿, 保持水电平衡, 3 d 后输液量逐渐递减。此时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尿色、尿路刺激症状, 每6 h 测电解质和尿常规1 次, 准确记录24 h 出入量。同时大小便后及时用1∶2000 洗必泰液清洗外阴, 防止泌尿道的感染。另外, 鼻腔涂红霉素软膏每日4 次, 消炎眼药水和红霉素眼膏交替点眼, 每日4 次。

3 健康教育

3.1 患者入院时, 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骨髓移植室保护性消毒隔离制度以及环境消毒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共同严格执行骨髓移植室保护性消毒隔离制度。

3.2 在患者心理上能承受的情况下, 将病情通报患者。让患者了解白血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如: 贫血、出血、感染。教会患者如何自我防护, 如: 住层流室, 患者头应位于层流室上风口, 出隔离室须戴口罩等。护士应协助患者完成各项自我防护措施, 同时将预防感染的具体护理措施告知患者, 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3.3 教患者掌握外周血三系指数的正常值限, 在骨髓抑制期, 将每日监测外周血三系指数通报患者, 特别是白细胞低于0. 5×109öL 时, 通报患者以引起患者对预防感染的重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

3.4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换气, 通风后即刻进行空气消毒。注意饮食卫生, 忌用生冷不洁食物。

白血病大剂量化疗的目的在于强化巩固化疗作用,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组30 例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预防感染的护理中, 护士运用护理程疗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 将病人能够接受的病情状况告诉他们, 使其理

解治疗和护理措施并给予配合, 转变了健康观念, 建立了健康行为, 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从而达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缩短了病程, 减轻了患者的心身痛苦和经济负担, 降低了感染率。据我们统计, 血液科普通病房其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感染率高达89% , 而在移植病房(即层流病房) 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降低, 仅为8%。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1998年在美国创立的心理学新流派,它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解读,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开发人类优秀的内在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帮助人们获得良好的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积极心理思想,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实践、价值态度、情感体验等各方面无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它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是深远且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应在西方积极心理学思想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由过去关注消极面转移到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上,激发大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人格,并努力创造积极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依据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基石,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增进

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对待过去的满意感,对待现在的幸福感,对待将来的希望感。其中幸福感的研究占有重要的中心地位,是目前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主题。弗雷德里克森关于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认为,消极的情绪会缩小个体即时的思想和行为资源以便对威胁作出应激反应;而积极的情绪则会促进个体扩建即时的思想和行为资源以帮助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资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学》告诫修身者必须明白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关系,并以端正的认识来制约情绪,提出“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儒家睿智地认识到了不良的情绪会使认知过程和结果发生偏差,这种观点与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影响情绪的观点互为补充。换言之,人的积极情绪体验首先源自“正其心”。“心广体胖”就是《大学》中例举的从心宽到身体健康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教育资源不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出现,但大学生对大学的期望值没有变。这就造成大学生现实生活状态与理想状态差距过大,主观幸福感缺乏。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的一个根源。如何让学生发现并提升幸福感,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和谐的目标,提升其攀登的幸福感;二是帮助学生快乐学习,提升其学习的幸福感;三是帮助学生战胜消极,体会“做自己”的幸福感;第四,引导学生体会身边的幸福,唤醒自我发现幸福的能力。

二、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

积极人格的存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这方面具体研究包括积极品质、美德与力量的分类、乐观、创造性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优势和美德。彼特森和塞里格曼的《人格力量与美德:分类手册》以人类的积极力量为核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人格力量与美德做出了描述与分类,并归纳出世界上所有文化都认同的六种重要美德:睿智、勇敢、仁慈、公正、律己、卓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和人格塑造理论博大精深,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孟子·滕文公下》中“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体现的坚韧刚毅的品质。“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容心态。庄子“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的诚信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强调道德修养的提升。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经世待人之道等等。

大学生在高校求学期间是一个完成人格塑造的重要黄金时期,应该倍加珍视。积极人格的培养要以增加个体的积极体验为核心,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理念,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角色扮演、行为塑造、认知矫正等技术触发学生的积极体验。其次,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实现的,当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就形成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广泛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是宿舍人际交往的团体辅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自己、接纳他人、融入集体,从而完善其人格。

三、大学生积极环境的营造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也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来源。积极社会组织包括国家、工作单位、家庭、学校等主要方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每个人人格形成和心理疾病培植的温床。积极心理学认为,家庭中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最核心的家庭关系。儒家与积极心理学一样,将家庭视为训练健康人格的摇篮和个体走向社会的起点。孔子说:“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大学》进一步提出了建构这一有序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规则,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中庸》里更将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者称之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共同准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处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而积极的环境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有着重要意义。积极心理学认为大学生的主观体验、积极人格是在环境中形成,并与环境产生互动影响。一个良好而积极的环境是增加大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的必要条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各个高校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尤其注意发挥精神文化环境对形成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重要作用;建设积极的校风与班风,给予学生尊重和爱心,对待学生以真诚和平等,构建良好的心理氛围,培养和树立个人和集体的先进典范,借助榜样的力量,促进良好校风和班风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共同打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育人环境。贯彻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增加积极体验,培养积极人格,形成一个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和谐系统。

参考文献:

[1]许玉莲.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2011,03.

[2]陈晓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2008,09.

[3]邱鸿钟.儒家经典《大学》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3.

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一、强化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青少年能否茁壮的成长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大事,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条件是青少年从事学习、科研活动的身体基础,因为只有拥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青少年学生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为了有效的提升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各个中学重视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加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和深化改革。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健康是事关国家命脉的关键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讨论的“体育强国”的范畴,因为只有保证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才能够保证这一年代的人能够有力的扛起未来中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大旗。

二、强化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提升学生体育知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升。我国中学推行体育课程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教授给我国的青少年学生能够以最正确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的技术与知识的学习,并通过这些知识和技巧的传输,起到有效的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经过强化后的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里迅速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并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住锻炼身体的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二)通过推广身体运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升。目前,我国中学推行的体育教学的教学形式大部分是体育课堂上学生们的身体运动,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身体运动当中来,充分体现了中学体育教学充满实践性的优良特点。在体育课堂上,青少年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身体运动,不仅仅可以将教师传授的体育小知识和小技巧在实践中进行应用,还可以在反复地身体活动过程当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小知识和小技巧,并且经过这种身体运动的反复运行,青少年学生就可以做到对体育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要求的同时,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三)通过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升。在强化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目前广泛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在享受快乐的身体运动的同时,还能够充分、科学的掌握住体育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此同时,青少年学生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之上,通过体育运动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来促进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的发展,在一些团体性的体育活动过程当中,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合作,还可以有效的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三、如何有效的强化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

(一)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推行阳光体育教学。在我国各个中学具体的强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进程当中,各个中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许多种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重点指出的阳光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目前,阳光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学得到了广泛的推行,这一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提升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丰富中学体育教学教学项目。目前,在我国的中学体育课堂之上,存在的体育教学项目还不够丰富,器材种类也不够齐全和丰富,因此,许多青少年学生所能够参加的体育活动也仅仅局限在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有限的几种体育活动之中,这样就导致如今的体育教学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有效提升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也为了更好的提升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中学体育教学应当大力开展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培养和锻炼优秀的青少年学生而奋斗。

(三)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针对我国各个中学的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各不相同的问题,在强化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为他们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具体的来说,就是在中学的体育课堂里面,体育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程度来进行制定独特的体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