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快递行业市场结构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产业组织,物流产业,SCP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衡量和决定产业组织竞争和垄断程度的基本因素之一。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构成物流产业中物流企业、物流需求者之间,以及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我国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国内最大的物流企业市场份额不足 2%,而在美国有的物流公司市场占有份额已超过 6%以上。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现代第三方物流(3PL)在西方各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日本、美国、欧洲,社会化物流配送分别占本国物流配送总量的 80%、70%、60%以上。在日本,即使是大型连锁超市或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配送也是社会化的,而我国不仅大型连锁超市 、大型生产企业自办物流,就是连中、小企业也绝大部分自办,只有 10%是社会化的,而没有物流营运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商品流通很难达到高效通畅。
目前在我国物流业的三个领域中,外资已经占据了短期内难以打破的垄断地位。这三个领域是:国际快递、航运物流,以及进入中国的国外制造企业、餐饮企业带来的物流业务,如汽车物流、特种钢材物流等。国外物流公司正加速抢占中国物流市场。目前,国际上 50 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三分之二进入中国,这些跨国集团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相关物流业快速起步。未来 5 年中国的快递行业预计有 30%左右的年增长率,而目前,国外的快递公司已经抢占了中国速递市场 60%的份额。其中,FedEx、TNT、UPS在中国的业务量近几年的增长率均超过 30%;DHL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专业快递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 37%。目前,中国国际快递业务 78%的市场是被国外物流企业占据。而上世纪 80年代,中国邮政在国际快递市场占有率几乎为 100%,2000 年以前仍保持在 95%以上,2009 年为 33%,2010 年为 29%,2011年以后基本保持在 15%。
二、我国物流企业行为分析
物流产业的市场行为是指物流企业根据物流产业内的供求条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市场占有率或其它战略目的而采取的策略行为,主要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与合作行为。企业合作是企业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减少成本费用、降低经营风险、扩展业务范围等进行的市场关系调整行为。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和多元化,主要有并购、联盟、产业集群等合作模式。以联盟为例,物流市场上的战略联盟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国内外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横向联盟的物流企业追求规模和网络覆盖范围,纵向联盟的物流企业追求彼此的战略合作关系。如 FedEX 联邦快递与国内奥凯航空公司的联盟,FedEX 在国内以杭州萧山机场为运营中心,利用奥凯航空公司飞机搭建国内航空快速网络;顺丰快递与扬子江航空公司的联盟,顺丰快递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使用全货运飞专机的民营快递企业。
三、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通过研究产业的市场绩效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是物流产业分析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企业利润指标为例,利润率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标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数还处于利润率较低的水平,利润率在 5%以下的企业多达 43%,这些企业多是经营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利润率在 10%以上的企业占物流企业24.8%,多是提供物流规划、国际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产品。由此可见,物流业的产品策略行为对利润率指标的影响较大。物流市场营业收入在 500 万到1000 万之间的中档水平物流企业占绝大多数(47.9%),而较高的营业收入并不意味着较高的利润率,这进一步说明物流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四、政府行为分析
政府在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更加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发挥政府产业促进和调控作用。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政策,制定和推行行业的行业标准化政策,制定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等都属于政府规范物流制度环境建设。我国的物流行业管理整体上,基本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这种政出多门体制制约物流业统筹规划,妨碍物流市场整合的进程。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根据调查,2011年 55.29%的地方政府已完成物流规划制定工作,33.71%的地方政府正在制定。我国目前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并制定了若干目标,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不足。目前,在国内高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仅有20所左右,仅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1%左右,研究生教育也处于起步阶段,博士生培养基本属于空缺,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物流研究机构也比较少,且还存在着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作为全国高科技中心的中关村,物流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落后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管理着先进的高科技设备的流动,全国IT产品集散地的物流成本高得惊人。(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何蓉, 略论在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9)
【关键词】物流;产业组织;scp框架
一、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及其积累的巨大经济总量,产生了对物流的巨大需求,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59.6万亿元,按现值计算同比增长24%,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17.1%,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在生产业中占据突出地位。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为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而物流企业规模却普遍较小、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企业间恶意竞争现象较普遍,行业平均利润率偏低、服务满意度低等诸多与物流产业组织结构有关的问题。因此,抓住“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会,推动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规范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用scp范式分析我国物流产业组织
1.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
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物流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物流市场竞争与垄断程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市场结构。物流市场结构分析的重点在于,根据物流产业内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分析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决定物流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包括:物流产业市场集中度,物流产业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物流产业规模经济水平和物流产业企业行为差别化等。
(1)物流产业市场集中度
物流产业市场集中度是指,在物流产业中,少数较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它主要反映物流产业市场垄断或竞争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流通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日本著名产业组织专家植草益根据市场集中度CR8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市场结构划分为高寡占型(CR8≥70%)、一般寡占型(40%≤CR8
(2)物流产业市场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时遇到的障碍。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定义了进入壁垒。如史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场上无须负担的。克拉克森等经济学家则认为,进入壁垒可定义为由寻求进入某个行业的厂商而不是由已在该行业内的厂商负担的生产成本。一般的产业进入壁垒有绝对成本壁垒,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以及政策和法律壁垒。
首先,一般来说产业内原有企业在技术研发、筹措资金、推广费用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从而使新企业比原有企业承担更多的费用,形成绝对成本壁垒。但对于物流产业而言对新企业进入的原始资本要求并不大,在寻找供应商等方面的交易费用也不大,而且所需经营技术比较简单,对从业人员的各项要求并不高,这都意味着新企业进入物流产业的绝对成本壁垒并不高。
其次,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尚未达到规模经济,所以原有企业无法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及其他条件阻止新企业的进入,所以新企业进入流通产业的规模经济壁垒也较低。
再次,由于国家政策鼓励流通产业发展,在新企业准入方面,国家没有严格规定新进入企业的最低规模标准和严格的审批程序。由于流通产业能够大量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所以地方政府一般也支持其发展,这就表明流通产业的政策法规壁垒并不高。
(3)物流产业规模经济水平
对物流产业来说,规模经济是指当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物流产业是规模经济比较明显的产业。2003年底,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拥有的飞机数量是643架,UPS的自有和租赁飞机总数也将近600架。因此,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全球提供物流服务,其规模经济是非常明显的。在我国虽然已经出现了像中邮、中远物流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但其网络主要仅限于国内。另外,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在工商局以“物流”注册的企业超过73万家,如果按照2003年的数据70.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计算,平均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到1万美元,而其中真正能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估计只有百分之一左右。
(4)物流产业的企业行为差别化:产品差异化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厂商的市场力量主要来自于产品的差异化。物流市场是一个高度细分的市场,各细分市场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物流服务产品也具有较高的差异化程度。所以对物流产业内的企业而言,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只要选择业务领域正确,经营定位准确,能满足特定目标消费者的需要,使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从事的业务领域明显单一。2004年,我国前10名的物流企业中,有8家以运输为其核心业务,2家以仓储为其核心业务,没有一家企业将无形资产管理和货代作为其核心业务。2005年,我国85%的物流企业从事运输与装卸业务。而真正拥有庞大物流网络、先进设备及管理体制的物流企业还很少,目前仅有17.3%的物流企业从事流通加工等增值物流服务业务。这主要是因为高端物流市场要求企业要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如先进的仓库及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以及先进的信息通讯装备等,此外,还需要有高级管理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中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并不多。2005年,我国物流企业中拥有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仅占19%,采用EOS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的企业为9.72%,采用ASS系统(自动分拣)的企业为8.56%。物流企业拥有各类专业化库房的比例也不到5%。这严重的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的业务领域,使得众多物流企业在低端的物流服务领域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竞争的结果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
2.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行为
产业行为是指产业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根据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所采取的决策行动。产业行为是连接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中间环节。物流业的市场行为是指物流企业根据物流产业内的供求条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市场占有率或其它战略目的而采取的策略行为。下面从企业并购、厂商定价策略和产品营销策略来说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行为。
(1)并购行为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对外全面开放,国外物流企业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中国市场渗透。在外资企业步步紧逼的形势下,做大企业规模,整合业务模式成为中国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2006年1月,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铁快运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完成了铁路、公路、航空、城市配送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能够满足门到门、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需求。另外,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熟,生产制造和商贸企业开始转变自营物流模式,向着合资与合作方式转型。2006年,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旗下的福田物流60%的股份转与宝供物流,将福田物流从集团主营业务中剥离出来,与专业物流企业合作,促进物流辅业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同国外物流产业相比,中国物流企业的并购,一是规模都比较小,二是并购案例的数目比较少。
(2)定价策略
我国物流企业大多都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这是由物流市场的结构和物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由于我国物流市场结构的集中度较低,低端物流业企业的规模较小,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市场中没有能对价格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大型垄断企业。同时,由于信息不完全、统计数据不完全等原因,物流企业难以掌握市场需求和费用等信息,只能依靠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利用成本数据加成利润进行定价。
(3)产品营销策略
中国物流企业的产品策略运用比较倚重于对新技术的采用,物流信息识别技术(如条形码技术)、产品跟踪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共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等都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专业物流设备,如自动立体仓库、冷冻运输车等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物流服务产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是,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差异化和服务种类差异化的产品策略上还存在不足。目前只有少数物流企业采取了扩展服务产品种类的产品策略,如北京宅急送开展5~50公斤的高附加值小件产品24小时门到门的服务等。
在营销策略方面,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通过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并建立自己的网站进行点对点营销和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已开始注重客户关系管理,逐步通过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进行关系营销,并提供更多附加服务,包括产品追踪、自动补货、收集信息等。
3.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绩效
在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中,市场绩效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物流业的市场绩效是指物流业中的主要企业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其市场行为所导致或形成的该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状态。物流市场绩效反映了物流产业运行的综合效率,并反映出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
(1)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反映了一国的物流效率。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从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运输费用继续增长,占总费用的比重有所下降;保管费用增长最快,占总费用的比重有所上升;管理费用增幅回落,占总费用的比重略有下降。
(2)物流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
2006年,我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4万亿元,占第三产业全部增加值的17.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物流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持续提升,物流业在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加强。
(3)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
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约59.6万亿元,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
同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三大需求快速增长的支撑作用也很明显。
(4)资源配置
一个国家宏观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通过微观的物流企业的利润率来反映。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于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2004年对全国物流企业的调查问卷,物流企业利润率在5%以下的多达43.0%,这说明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物流市场平均利润率偏低。同时,调研中还发现,利润率在5%以下俄企业多为单纯从事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利润率在10%以上的企业大部分是从事物流规划、国际物流等提供高附加值物流服务的企业。由此可见,能否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是提高物流企业利润率的关键。
三、结论与建议
从本文对我国物流产业的SCP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市场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规模经济性以及产品差异化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物流企业在企业并购、厂商定价策略和产品营销策略等行为,从而进一步决定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
根据对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分析,本文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国家产业政策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引导需求企业剥离物流功能,有效扩大物流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也应提高市场准入限制,避免物流产业的盲目发展,防止由于企业数目增长过快而导致物流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其次,重视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以整合物流资源、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行业利润率。最后,专注细分市场、发展核心业务、注重产品的差异化以提高企业利润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永生.中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支燕,刘秉镰.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特征分析[J].预测,2007(4):10-14.
[5]张浒.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6]王玲,杨路.基于scp框架的中美物流产业对比分析[J].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5―2006.
[7]蒋昭侠,沈正平等.产业组织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
关键词:绿色营销;物流市场;物流供需主体;绿色物流
中图分类号:F403.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management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unan province, which aims to build a“resource 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as the theme of the two oriented socie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ing, green logistics is a series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including green supply logistics, green production logistics, green sales logistics, green recycling and waste logistic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Hunan needs to be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logistics supply main body, the main body of logistics, consumers and so on.
Key words: green marketing; logistics market; logistics supply and demand main body; green logistics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环保运动和社会思潮风卷全球,进而影响到企业经营界,衍生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营销”观念。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绿色消费需求,绿色营销成为了主流的营销模式,并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
物流行业作为一种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深远的新型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物流行业要实现绿色化,这是顺应时展、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物流离不开绿色营销的支持,绿色营销的开展也需要绿色物流的保障。对于湖南物流业而言,以绿色营销理念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绿色物流营销,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有助于整个物流行业实现绿色化,也将更好地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绿色营销的发展过程
绿色营销发源于欧美等经济经济发达国家,它的发展过程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绿色需求――绿色研发――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为主线的消费链条。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绿色消费需求非常广泛,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企业只有适应市场需要,开展绿色营销,建设绿色营销渠道,充分保障绿色产品物流、商流、价值流、信息流畅通无阻,最终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
2 运用绿色营销理念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在未来还将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物流活动中实施绿色营销策略,无论是对物流企业、物流行业,还是对消费者、社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1 有利于物流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合理化水平提高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长期以来采取粗放型发展方式,社会化、专业化水平都较低,物流运作模式效率低,能耗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不合理运输现象严重,经常出现车辆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序运输等状况。仓储利用率不高、库存积压多、周转率低、流通加工浪费严重、废弃包装回收利用率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等问题较为突出。绿色营销能促使政府、社会公众、媒体等有效监督物流企业,有效规制物流企业滥用资源、浪费资源的行为,促使物流企业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环保责任,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满足消费者需求,维护社会利益。
2.2 有助于转变物流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循环经济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不能单一追求“量”的增长,更应追求“质”的增长,绿色营销通过节约能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行的效率和效益、提高服务能力、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和破坏等途径来实现物流合理化,全面提升物流能力方面的“质”。
2.3 有利于物流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在绿色营销活动中企业将自身利益融合到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当中,让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发展之路。绿色营销要求物流企业在各个物流环节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有利于企业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有益于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构建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核心凝聚力和向心力。
2.4 是湖南物流业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推动力
绿色营销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比较成熟,运用范围广泛。反映在物流行业方面的是,这些发达国家在国家环境制度和环境标准的制定上日趋严厉、强化,以更为严峻的绿色壁垒限制来自外国的市场威胁。我国出口商品或因为包装不合格或不符合当地环保标准等原因被发达国家拒绝入境的事件常有发生。因此在物流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的竞争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不得不积极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培育自身竞争优势,这样才有实力开拓国际市场,应对更多的挑战。
3 绿色营销下的湖南物流市场分析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发展湖南省绿色物流,首先要摸清物流市场特点,比如物流需求结构、物流供需主体等方面的特征。
3.1 物流需求结构分析
湖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稻谷产量多年居全国之冠,棉花、油料、苎麻、茶叶、烤烟、猪肉、湘莲、黄花等农副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湖南矿产丰富,矿种齐全,是驰名中外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自2006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湖南第二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工业门类齐全,浏阳烟花、醴陵陶瓷等远销国内外,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铅锌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等10个优势产业集群已经建立,高效绿色发展模式也逐步形成。
因物流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派生需求,与上述丰富的基础资源相对应的自然是庞大的湖南省农副产品、工业产品的物流运输量、流通加工量,湖南物流需求的潜力巨大。随着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物流需求结构也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在物流运输方式上,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联合运输以及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同等发展,打破以往公路、铁路为主的传统运输方式的局面。在生产制造方面,JIT、VMI等先进的制造模式、仓储管理模式更提高了物料供应的准确性,提高了经济效益。
3.2 物流需求主体分析
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四化两型”建设也在全面推进建设,湖南物流市场的物流需求主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大中型生产制造企业,二是跨国制造企业,三是批发及零售企业,四是对外贸易企业。随着整体经济的稳健发展,这些物流需求主体释放出来的物流需求也是日益增长。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湖南经济也正处于增长阶段转换的重要时期,“良性、健康、持续发展”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物流需求主体也同样是遵循该要求谋求发展壮大。
3.3 物流供给主体分析
随着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物流产业受重视的程度不断加强,湖南省内物流市场主体也进一步壮大。据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湖南省注册经营物流的法人企业3 400多家,个体经营户4万多个。2014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27 188亿元。以湖南一力、星沙物流、国药控股、大汉物流等为领头羊的湖南本土物流企业发展势头正旺,都在利用自身优势,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除此以外,湖南物流业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扩大,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湘发展,像联邦快递、DHL、招商物流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在湖南设立分支机构,这些企业发展成熟、管理技术经验丰富、物流设备实施先进,入湘后必然会推动湖南物流业向高层次发展,促进全省的物流业管理水平、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4 湖南省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结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物流需求各个方面的分析,湖南物流业发展的重点是推广绿色物流,建立一套全新的从生产制造开始到终端消费环节的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物质流、信息流循环的绿色物流系统。
4.1 地方政府加强行业政策规划与指导,管理思想创新
4.1.1 以大流通、绿色流通的思路进行全省物流整体规划设计
打破现有的地区、部门和行业局限,从全局来进行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湖南省也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难题。这可以改变以往的各地各管各的物流规划,各建各的物流中心或基地,导致物流行业无序发展的局面。近年来,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全省范围内极大改善了物流交通枢纽和网络,对物流园区、区域物流节点等布局进行了整体规划。在未来的三年内,加快、加强各大物流平台的搭建,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是湖南物流规划的重点所在。
4.1.2 加大绿色经营管理宣传,强化绿色物流观念
推进绿色经营管理的思想深入人心,是绿色物流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所在。目前,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绿色经营的认识仍比较淡薄和肤浅,生产制造企业对绿色经营管理的认识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并没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1]。因此,由政府牵头,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绿色物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从供应链的最上游开始,涉及到的所有经营者都秉承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绿色供应――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处理的绿色供应链。
4.1.3 加强绿色物流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物流基础设施绿色化
长期以来,湖南的物流行业内部缺乏统一规划,对物流技术的要求也缺乏系统性、强制性。行业内物流机械化程度、先进性水平普遍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材料的选择离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差距[1]。湖南地方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经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惩罚机制,从宏观上对绿色物流的实施进行制度上的保障,推动物流企业掌握和运用绿色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绿色化。
4.2 企业经济组织加强推进绿色物流,树立绿色形象
4.2.1 企业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交流
物流行业是一个强相关性的行业,绿色物流涵盖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因此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发展绿色物流必须将绿色物流理念灌输到供应链管理环境中,比如通过开展共同配送、联合储存、EDI、Internet技术等将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起来,使企业间信息和知识交流零距离。
4.2.2 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开展绿色经营
即使在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仍然把经济利益置于企业发展的首位,它们对绿色物流的认识比较浅薄,认为绿色物流是一种环保理念,主要是靠政府去执行和保障,与企业关系并不大。甚至还有些企业认为推行绿色物流或绿色经营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而带不来任何利益。因此,引导企业树立环保的负责任的社会公众形象,撇除短视的企业发展观,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要改变流通领域的运营方式,开展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配送等活动;制造型企业必须转变传统制造模式,开发经济环保的材料、包装、工艺,控制污染源等。
4.3 消费者支持绿色物流,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消费者处于供应链的末端,通过牛鞭效应影响供应链响应、供应商的供给与库存等。不少学者甚至还做过研究发现国外绿色营销的主要力量是消费者的拉动力。因此假如消费者都追求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必然会迫使企业实施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管理,也必然会影响物流企业的经营方式,保障连接企业经营和消费的物流环节是环保、绿色,从而有力地推进绿色物流的运行。但由于消费者群体比较分散,且素质不一,对环保和绿色物流的认识也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依靠消费者协会、环保协会或类似机构将个体消费者联合起来,通过绿色消费舆论推广绿色物流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我国的差距[J]. 科技智囊,2010(5):18-23.
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兴起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潮,可以说是已经达到势不可挡的程度。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各类物流企业近30万家,而且还在以每天3000家的速度在不断增长。这些物流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规模小的民营企业,是由原来的货代个体户改制而成,或是应物流热潮而开起的“兄弟店”、“夫妻店”。这些企业中,员工素质较低,大多数没有规范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这直接制约着其将来的发展壮大。企业成立初期,是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业务、占领市场上。但截止至目前,物流企业的存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国物流业也开始由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若仍不重视企业组织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则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开始,它能有效地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人员与任务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作为企业细胞、最小运作单位的岗位,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起着根本性的基石作用。因此,要实现物流企业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对企业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组织优化,还有效提高员工招聘、培训、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工作的效率。
企业岗位分析在我国首次受到关注是在1921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岗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比起欧美各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岗位分析研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岗位分析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还缺乏系统化、理论化,使应用部门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岗位分析有关信息不灵、不通;职务描述不科学;对职务要求的研究不够[1]。针对物流企业岗位分析与设置的文献则更为缺乏。相近的文献有,针对中高职物流教育的人才能力素质研究、物流企业的薪酬体制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研究、以及物流企业岗位评价体系研究。这些主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岗位分析与设置为基础的。所以,研究物流企业岗位分析问题,对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文中,首先扼要地介绍岗位分析理论,并探讨岗位分析、企业职能及企业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其次对物流企业的定义进行明确,分析物流企业的职能;再次,总结了常见的物流企业组织结构;最后重点阐述物流企业岗位的特点、类别及能力要求。
一、岗位分析
岗位是在组织中承担若干项工作,具有特定的劳动(工作)对象和手段,及一定的职务、权限和责任的一个或一组工作位置。岗位具有二重属性:一是与劳动分工相联系的自然属性或技术属性,所以岗位是客观的,是因事而设;二是与社会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任何一个岗位,都要合适的人去担任,才能实现岗位本身所拥有的功能。
岗位分析是对组织定岗位的目的、在组织中的位置、职责、工作任务、权限以及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然后形成岗位说明书,对岗位进行充分描述并明确规定岗位的相关内容。通俗来说,岗位分析要回答以下六个问题:①为什么要完成此项工作?②员工完成什么样的体力和脑力活动?③工作将在哪里完成?④工作将在什么时候完成?⑤员工如何完成此项工作?⑥完成此项工作需要哪些条件?[2]。
岗位的存在是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其岗位类型、岗位设置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着手进行岗位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业务职能。另一方面,企业的业务职能相近,但组织结构不同,其岗位设置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如职能型组织架构下的技术岗就很少涉及到管理工作,而项目型架构下技术岗就很可能要花不少精力去完成管理协调工作。可通过以下的打比方来更好地理解,企业职能、企业组织结构及岗位分析的关系。一个企业好比一座房子,样式不同的房子代表职能不同的企业,中西式的房子差别很大;部门就是各个不同的房间,所有房间构成的格局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分析就是分析为了实现这个房间的功能该摆放哪些家具,各个家具完成哪些任务,使用这些家具的人该具备什么条件资格,以及应给予什么回报给操作家具的人。
二、物流企业业务职能分析
2005年国家颁布的GB/T183545《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确定,物流企业是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物流企业是相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的,物流企业经营内容主要是提供诸如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咨询等物流服务,同时必然伴随着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还包括批发业、零售业和外贸等行业分流出来的物流业务组织。
上述的物流企业定义中,仅指出了物流企业较传统的业务:长途货物运输、短距离的货物和货物的仓储保管。其实,随着物流业及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企业的业务也在延伸,如有全球采购、货物进出口处理、港口报关保税服务、物流信息管理咨询服务等。有的物流企业业务比较单一,但也不会只有一项业务的物流企业,也有多业务综合型的物流企业,而且发展的趋势是向综合型物流企业发展的。另外,根据服务主体不同,物流企业的分类还有:第一方物流企业、第二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第一方物流企业是指生产企业直营的物流企业;第二方物流企业是指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功能服务的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借助第二方物流企业资源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是指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或咨询服务的企业。本文中的物流企业主要是指第二方物流。
职能的意思是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机构的职能一般包括机构所承担的职权、作用等内容。物流企业的职能就是其在社会再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说,企业岗位分析是企业管理与规划中最底层的工作,是微观层面的,物流企业的职能分析是相对宏观。但这样并意味着物流企业职能分析对做岗位分析没有益处,因为只有把握了整体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局部的目标,才能将某一特定岗位在实现企业目标中所起到作用。物流企业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物流企业是社会商品流通的鼎力支持者,在现代商品流通中,商流与物流的分化越来越明显,物流业务外包已是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策略,物流企业在社会商品流通中已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物流企业是社会物品储存的主要承担者,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准时制造以及零库存的技术得以实现,如今,商品流通的时间主要被物流企业所“占用”和“把持”,使得物流企业成为“蓄水池”,创造了生产及销售总过程的时间价值。三、物流企业是社会物流信息的主要管理者,物流企业产需间的连接纽带,这使得物流企业成为汇聚双向信息的承接点。因此,对物流信息实施管理,是物流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并且,这一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了物流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3]。
三、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从物流企业担负商品流通职能的共性出发,其内部的组织机构基本可划分为业务管理部门、职能管理机构和行政事务管理机构。业务经营部门,是指直接参加和负责组织实施物流业务活动的机构,担负着运输、保管、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业务工作,是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主体。职能管理部门,是专为物流业务部门提供管理服务工作的机构,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主要担负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职能,包括战略制定、产品定价、财务管理、人资管理、业务信息管理等。行政事务管理部门,是指既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也不直接对经营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而直接地服务于经营业务和职能管理机构活动的行政事务机构,包括秘书、安保、法律咨询、教育等功能。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通常取决于物流企业的业务特点、企业组织的传统组织结构。通过对物流企业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形式:①总部式,即总部统一进行物流的总规划、设计、管理、调度和指挥;②子公司式,即由企业独资或与社会上的物流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独立核算的公司,母公司占大股,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可以由母公司派出,但子公司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由子公司自行解决;③项目式,即由公司按照业务地区或产品种类成立若干物流项目组(部),公司最高管理机构负责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掌握影响公司成败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各项目组(部)根据总公司的指示,自己组织物流的各项活动;④式,即总部统一进行运作,但业务的承接与客户管理大多交给企业在各个区域的商或代表处。各类型的组织架构见图1-4,以及它们的优劣势比较见表1。
四、物流企业岗位分析
(一)岗位特点
基于物流企业的职能、组织结构特点及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的岗位与一般的纯生产型服务型企业有较大差别,具有如下自己的特点:
(1)岗位性质及所需能力知识差别大、跨越范围广
物流活动的高效实现,不仅需要较粗放的人工劳动和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技能做支撑,还需要精细化的协调规划能力。如叉车司机、配送人员这类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和危险性较大;信息操作员、国际事业部员工等就需要掌握着特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配送经理、仓库主管和物流方案规划设计人员等除了要熟悉业务知识外,还需要很强的组织协调、规划与管理能力;而发货员、单据录入员等的工作任务简单但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可见,物流企业的岗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
(2)岗位职责宽泛且灵活
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是接受客户、货主的委托,通过提供物流服务为客户、货主实现其商品的时间价值或距离价值。每一份受托作业的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实物,有的还十分昂贵,而物流作业耗时长变动性大,极易发生差错、质变、溢缺、破损、丢失、延迟等事故。无论发生何种事故,都是巨大的经济赔偿和信誉损失。物流作业决不是简单的收发、搬运劳动,而是一种风险大,关系多方利益体(客户、货主、企业、个人)的操作。所以,物流企业岗位需要得到充分的授权,需要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可见,物流企业的岗位职责,相比其他的行业,更加的宽泛和灵活。
(3)岗位相对独立,线性衔接显著
物流企业通过储存、分拣、包装、出入库、装卸、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来兑现对客户、货主的承诺,完成企业的经营活动。物流的这种任务,导致物流工作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都有其独立性,并且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是在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前一道工序结束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的质量都决定着整条链的服务质量。
(4)同类型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
同一类型岗位上的员工,由于所服务的客户群不同、所负责的区域特性不同,他们的工作内容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岗位工作流程难以统一。如一个中等规模的配送中心,配送专干岗位一般不少于 20 个,配送人员则多达上百人,虽然他们的岗位都是配送专干岗位,但有的是面对城郊的集送点服务,有的是面对市中心高端客户的门对门配送,因此他们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活动的难度和繁琐程度不同,当然其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也会大不相同。
(5)岗位目标间存在冲突
物流系统中,普遍存在“效益背反”现象,即不同的物流活动间的利益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如运输成本与库存量之间的交替损益、前置时间与运输成本之间的交替损益、客户服务水平与服务成本之间的交替损益等等。所以,仓库管理岗的想要尽量减少库存量、提高周转率,期望小批量多次运输而运输岗的想要减少运输费用,期望大批量运输。因此,物流企业的岗位设置趋向于“团队化”建设,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掌握各方面物流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二)岗位类别
物流企业需要将物流活动的基本环节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形成物流的总功能,以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企业运营目的。物流企业的岗位很多,按照其性质的不同,主要可以分成几个类型:作业岗位、专业岗位、拓展岗位、行政辅助岗位、管理岗位、决策岗位。各类岗位的主要职责和常见岗位名称见下表2。
(三)岗位能力要求
评价企业岗位能力的维度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有的仅分为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拓展能力三维,或基本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三维,但在能力维度下细分众多项能力,有点则分为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管理能力、一般知识及技能等多维度。本文在综合众多文献后,选择以下几个维度来评价物流企业岗位能力。
(1)基本素质
物流岗位人员首先应在道德上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基本素质是指办公硬件、软件(如office)的运用能力、社交礼仪等。对于具有国际业务或港口业务的物流企业,岗位人员的基本素质还需要包括基本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2)物流专业能力
①物流产品的推广、销售和客户服务的能力。具有向客户阐述、宣传、推广企业物流业务的能力;并具有开拓新客户、维护客户关系能力;能定期完成销售工作报告、合同管理与应收账款催讨。
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物流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输出能力,利用EDI制单、下单、签订电子合同、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能力,物流软件操作的能力,GPS/GIS、RF/RFID相关设备的使用能力,物流信息数据的维护与知识储备。
③运输管理能力。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运输路线规划能力;运输经营的决策能力;运输作业的调度和过程管理能力;特种货物运输管理能力;运输场站和集装箱运输管理能力。
④库存控制和配送管理能力。具有商品出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养护、包装及流通加工等技能,具有进行库位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商品分类的能力;具有进行保税区、物流园区仓储操作的能力;掌握分拣、组货、配货与配载等基本技能。
⑤物流系统规划能力。简单物流运作方案的规划能力、物流运作方案的实施能力。
⑥国际货运和通关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整箱和拼箱操作全流程;能进行积配载操作;具有国际多式联运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单证处理和报关、报检的能力;能进行船舶运营调度工作和码头配载;独立完成船舶的进出口单证操作。
(3)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是为能力做支撑的。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形成了能力。所以,上述的物流专业技能都是需要相应的知识做支撑的。然而,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是难以现场考核难以考核应聘人员的技能与能力的,而是否具有相应的知识则相对容易考核,可通过口头提问、设计考试试题,或要求有相应课程学习证明或资格考试证书。所以,物流企业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物流知识有:物流服务与营销知识、仓储配送专业知识、运输规划与管理知识、国际货运和通关知识等。除了物流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辅助知识如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管理知识等。
(4)拓展能力
物流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趋近于规范化、综合化,对于行业当中的从业人员而言,除了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技能外,为适应行业的发展还需具备一些拓展能力,如再学习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应急情况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结论
物流企业的创业门槛较低,创业初期的就职人员普遍能力素质较低,企业管理严重缺乏科学性。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必然趋势。企业岗位分析是做好企业人员规划、企业架构规模、薪酬绩效体制设计的基础。研究物流企业岗位分析必然有助于实现物流企业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改芹. KH公司岗位分析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李莉. 企业岗位管理[D]. 河海大学.
[3]程欣. 物流企业岗位的设置及特性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8), 52-56.
[5]程淑丽. 物流管理职位工作手册[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