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高血压作为机体慢性病症,目前对症方法、对症药物的使用虽可起到病症缓解的效果,但难以达到治愈标准,即患者若存在高血压症状,应遵循终身治疗的准则。然而,在实际治疗期间,若患者健康意识、疾病认知度相对较差,往往会出现终止治疗和擅自更改治疗方案的行为,导致高血压整体治疗疗效受到影响[1]。鉴于此,笔者5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度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5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选择25例患者为参照组;余下25例患者,即为试验组。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年龄中位数为(55.2±3.3)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为83岁,年龄中位数为(56.2±3.2)岁。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即常规血压测量、用药监督;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相关禁忌;按时随访调查等[2]。试验组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即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拟定教育方案。按照《基层医院规范化健康教育标准》相关规定,对健康教育方案予以科学拟定,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加强其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疾病知识的掌握度。特别针对医护人员沟通能力的培训,“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提高新入职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其次,对现有高血压患者予以调查,结合基础知识问卷的方式,对其疾病认知度予以全面掌握,以便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即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将健康教育方案摆放至显眼位置,促使患者能够充分掌握教育流程及规范的前提下,提高治疗依从性。再次,依据规范化健康教育小组的建立,对教育工作内容、方法、落实情况予以监督,通过组员和患者间的协调沟通,明确其需求点,切实提高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的意义。例如:患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应由医护人员对宣传册内容加以宣读;利用专家会诊和知识讲座等手段,对患者详细说明高血压相关药物、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最后,结合患者病情的思考,对具体治疗方案予以说明,如药物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服用时间、副作用、缓解措施、日常注意事项等,以此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3]。
1.3 ?u价标准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组患者疾病认知度予以评价。而在问卷内容中,包含获取途径(>4种)、锻炼项目(>2种)、高血压临界值、持续用药优势、盐摄入量、致病因素(>2种)等[4]。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加以处理讨论。其中,涉及的计数资料选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涉及的计量资料选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若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则P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高血压疾病认知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即各组患者高血压疾病认知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4种)为90.00%,锻炼项目(>2种)为85.00%,高血压临界值为95.00%,持续用药优势为100.00%,钠盐摄入量为97.50%,致病因素(>2种)为92.50。
3 讨论
高血压即为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器官功能障碍、器质性损害等病症,作为慢性病的代表,是危及机体生命安全的关键。同时,在致病因素探讨中,可知遗传因素(30-50%高血压患者存在遗传背景)和精神因素(长期处于激动、健康或焦虑的精神状态)、环境因素、年龄因素(40岁以上患者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人群)及生活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药物影响(避孕药,刺激性药物、消炎止痛药等)、其它疾病(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是诱发机体高血压的主要诱因[5]。
如果对高血压疾病予以有效控制,建议可从规范化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逐步提高其疾病认知度。例如:高血压疾病虽具有可防、可控性的特点,130-139mm Hg、85-89mm Hg是其正常高值,若患者存在超重肥胖、高盐饮食或过量饮酒等现象,应立即施以强制性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做好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工作;若患者已表现为高血压,则应定期测量血压,特别为清晨血压管理工作,辅助针对性治疗工作的开展,能够在降低靶器官损伤的前提下,避免心脑肾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等问题的滋生[6]。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为了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必须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把高血压的预防放到首位,号召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等,病程长、病情进展不一。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导致心、脑、肾等主要器官的严重损伤。因此,健康教育对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延缓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病对其它器官的损害尤为重要。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了相应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09年收治高血压病患者78例,男48例,女30例;48~60岁50例,65~70岁28例;汉族60例(77.0%),少数民族18例(23%);合并脑血管病19例,糖尿病10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0例;接近正常8例;2种药物联合口服7例;2种以上药物服用3例,主要联合服用: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拜心通。
方法与内容:⑴制定健康教育宣传计划: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每人发放一份高血压健康知识小手册,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⑵入院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分期、诱因、及高血压病的症状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强调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⑶住院期间进行卫生宣教:强调治疗高血压时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按次服药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并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否则对健康有害,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⑷出院前健康宣教:①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使其学会自己观察血压的变化;②适当运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如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③忌烟、酒,进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④保持大便通常,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脑血管疾病。
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有害的血管重塑,还可引起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功能衰竭,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衰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并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1 难点分析
1.1 认知限制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限制,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的定义、相关病因、常见症状、并发症认识程度低或不认识。认为平时没什么症状,能吃能喝就不是生病,而不愿意或不知道就医。而一旦症状得以控制,即认为已经痊愈,往往拒绝再治疗或私自停药,服药依从性低,未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
1.2 饮食习惯 很多患者长期进食钠盐过多,还有很多患者有长期饮酒、吸烟的习惯,且对饮酒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又难以摆脱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仍然我行我素,男性多于女性,70%男性患者有吸烟、高盐高脂饮食、酗酒史,自感与其他人没有差别,不会有什么严重问题,因此不良生活习惯难以得到改善。
1.3 记忆力差 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力差,缺乏防护照顾,常常忘记服药,或不能按时服药,加上子女工作繁忙,不能到医院进行长久照顾及监督服药,导致预后差。
1.4 对护士角色的不认同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普遍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只有医生能治病救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只是打针、送药、端大小便器而已,不重视护理工作,近年来开展的整体护理工作也只不过是对患者改善一下服务态度,增强点责任心而已。因此患者愿意接受来自于医生的信息,而不是愿意接受来自于护士的信息,甚至对护士有偏见,渺视护士,影响护士的热情。
2 护理干预对策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支持 进一步明确护士职责,减轻对护士工作的压力,在没有增加护士编制的情况下,减掉护士的一些非护理性工作,由相关科室自己承担。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成立护理服务中心等,把属于护理工作的时间还给护士,让护士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护理工作。
2.2 随机性教育 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或巡视病房时均可针对性进行指导,如发药时给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服药方法。座谈式教育,暨与患者个别谈心、耐心解答。书面教育,分发图文并茂的高血压手册,人手一册。举行小讲课,分期介绍相关知识,并用黑板报宣传教育。
2.3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多样化 集中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1]。在医院成立健康教育大课堂,定期对教育对象进行集体指导,大众传播。对入院患者进行个别指导,评估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具体教育计划,突出重点,目标明确。行为训练,让病患及家属掌握自测血压方法及注意事项。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全面具体。
2.3.1 教育对象应掌握高血压的一般知识 熟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及危害因素,长期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并发症,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分期,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特点。
2.3.2 平衡膳食,控制体重 采用低盐清淡、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戒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起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肾疾病的发生。
2.3.3 情绪稳定,适当选择运动 保持稳定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适当进行散步、体操、慢跑、骑自行车,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运动。
2.3.4 培训自测血压技术,指导观察服降压药物的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所出现的头昏、头痛、头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便于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参考数据,便于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2.4 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不断的更新护理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从而调动患者自身防病治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2]。使护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开展健康教育是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受尊重权的维护的具体体现,更是护士价值的充分体现。认识到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推动护理学科快速发展这一重大意义。使护士充分认识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开展健康教育,并把此项工作做为向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自觉行动长期坚持。
2.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奠定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要求我们的护士在接诊时应主动、热情、语言贴切,做自我介绍及介绍病区的环境、设施、相关的人员及制度。在介绍中体现出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等第一印象,有利于护患信任关系的建立。在住院期间要求我们的护士应对工作认真负责,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6 注重对患者的评估,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按照健康教育的程序,对每一位被教育对象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被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及知识缺乏点。我院根据专科特点制定了入院评估单,要求在24 h内对入院患者完成一般资料、家庭经济状况、心理特点等的评估,建立健康教育评价表,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学历、心理状况、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要求针对患者特点实施健康教育,且应简单易懂,深入浅出,贴近患者的生活。针对农村患者接受信息较慢的特点,要求护士对同一健康教育内容要反复强化,加强受教育者的记忆。
3 做好出院指导
由于住院期间都是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出院以后血压监测尤为重要。因此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建立血压监测记录本,以便更好为医生调整用药作为参考。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社区医学健康教育;高血压;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23-01
高血压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且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解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对我院社区服务中心120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9月到2009年12月在我院社区查体中随机抽取了120例高血压患者,诊断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30-78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1例,初中56例,小学及以下43例。
1.2 方法
1.2.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结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生活方式,医学体格检查,治疗方案,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等,便于集中发现问题,及时针对不同个体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1.2.2 系统健康教育: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特殊优势,每月一次举办一次高血压病人学习班,讲解关于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常见症状,监测方法,用药指导,预防并发症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在社区中心利用墙报、宣传栏等进行知识宣教,并发放健康指导处方,指导他们及时做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
1.2.3 个别指导、家庭或电话随访:根据所掌握的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情况,对患者及家人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进行个体化宣教和指导。
1.2.3.1 对初发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者,着重进行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平衡膳食,摄盐量每天 6 g[2]以下,增加钾、钙的摄入食用优质蛋白质,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多吃含维生素多的蔬菜水果,减少脂肪摄入,忌烟酒,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引起血压升高。
1.2.3.2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告诉他们肥胖是高血压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指导他们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关键是“吃饭适量,活动适度”。[3]
1.2.3.3 对于静息生活方式的人,告诉他们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同时体力活动还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根据血压的昼夜节律性,应避开血压的两个峰值进行适当活动,不宜突然改变,以轻体力活动和有氧运动为宜,不能长跑,打蓝球等活动。和患者一起制定一个根据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及耐受性的运动计划,并常督促患者。
1.2.3.4 对于有焦虑倾向的患者,在随访的交谈中,尽可能掌握其心理特征,注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多给予安慰疏导和精神支持,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误解、恐惧,帮助改变个性,加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1.2.3.5 对于服药依从性差的人,一定要改变病人对服药的认识误区。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案、药物剂量、服药的方法,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严格遵从医嘱服药,不可随意自行停服或更换药物。用药、换药必须经医生检查,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对心、肾、脑功能进行测定,让患者了解遵医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不遵医用药的后果和危害。
1.2.4 开展高血压患者交流会:在社区内设立一个专门的场所,邀请能够密切配合治疗,病情控制比较理想的患者介绍其成功经验,让患者与患者充分交流体会,互相监督遵医性,大大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信心和对抗疾病的积极态度。
1.2.5 心理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医疗过程。随访中社区服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工作及生活情况,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告诉患者焦虑、情绪激动、紧张等都可影响血压变化。指导患者遇事冷静,不可情绪波动太大,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也可通过倾听音乐等放松疗法来平整情绪。解除患者对本病的恐惧和悲观情绪,让患者知道高血压只要坚持合理用药和合理的生活习惯就能控制好。
1.2.6 指导自我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理想的测压频率是一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要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测量前30分钟不吸烟、进食、运动,避免刺激性饮料。连续血压监测并记录,了解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每次就诊或随访都可作为医生调整药量或选择用药的依据。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血压比较 见表1
时间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干预前 163+11 103+10
干预后 138+8 86+4
t 8.33 2.83
p 0.01 0.01
2.2 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习惯、遵医行为改变情况 见表2
干预前 例% 干预后 例% X2 p
坚持规律服药 48(40.0) 118(98.3) 47.86 0.01
定期测量血压 40(33.3) 116(96.6) 37.51 0.01
低盐饮食 58(48.3) 116(96.6) 35.15 0.01
低脂饮食 42(35.0) 110(91.7) 41.48 0.01
限制饮酒 46(59.0) 78(100) 8.54 0.01
戒烟 18(23.1) 68(87.2) 22.65 0.01
适量运动 42(35.0) 102(85.0) 34.12 0.01
控制体重 44(36.7) 98(81.6) 25.14 0.01
自我减压 38(32.0) 94(78.3) 26.39 0.01
*通过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在膳食结构改变、控制食盐摄入量、限酒、规律服药、坚持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情况明显好转 (P< 0.01),戒烟行为有所改变。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帮助患者强化了健康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健康理念,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问题,有效降低了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期限和生存质量。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很大的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采用综合治疗模式是一种减少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且可使高血压患者逐渐实行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3):483-486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遵循传播的基本特点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是向社区大众传播健康知识,而健康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因此它也遵循传播的基本特点,需要有信息传播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受众(社区居民)传达一定的信息(健康知识)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提高社区大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并有反馈。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重由于在社区范畴内较少能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途径,所以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人际传播就显得非常重要。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包括有授课、报告、演讲、讲座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包括有会谈、讲座、讨论等。
具有自身的流程与特点①社区大众健康教育往往具有计划性,故需要制定季度或年度的计划。②针对社区大众与群体,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居民。③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居委会和当地政府及组织、社团等的支持。④遵循计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流程,对大众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是采用群体指标。⑤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往往会在技术上进行指导。
以上这些也是社区大众健康教育与个体健康教育的区别所在,可以总结如表1。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是进行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7个步骤。
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首先不是考虑我们主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所在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得到解决?目前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什么?因此,必须做好社区需求评估,为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与依据。社区需求评估包括社会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有以下几种办法:①召开座谈会,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基层群众的要求,分析、研究、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②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③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哪些是社区最严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以确定健康教育的主攻目标。
确定优先项目 确定优先项目在于真实地反映社区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各种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决定最重要、最有效和所用的人力、资金最少又能达到最高效益的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比如在盐摄入多的社区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的盐摄入减少,进而控制高血压。在同时存在几个主要健康问题时,进行优选的原则是:①重要性即主要看社区疾病或健康问题的频度和危害程度;②有效性即主要看疾病或健康问题是否能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得以解决;③可行性即健康教育是否会得到社区人群、尤其是干预对象的支持和赞同。
确定计划目标 当优先健康教育项目确定后,就要对项目计划干预的内容、确定干预人群、范围、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求而制定的各项指标。
确定健康教育策略 在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确定健康教育方法;②确定健康教育内容;③确定健康教育材料;④组织与培训。
安排健康教育活动日程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计划一般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计划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阶段。
设计监测与评估方案 在健康教育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评价问题。对监测与评价的活动、指标、方法、工具、时间、监测与评价负责人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经费预算 根据健康教育的活动,分别测算出每项活动的开支类别即所需费用,然后汇总,列出整个项目的预算。
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就是按照计划设计的要求,有序而有效地组织实施社区干预等活动,以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制定实施时间表 为了使健康教育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进行,在计划实施之前,应该制定各项活动的工作时间表,明确规定工作内容、要求、实施时间、地点、负责人、经费预算等。这是一项非常细致又需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比如,如果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虫媒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则最好放在夏天来临之前进行。
建立实施组织 由于社区大众教育是面对社区群体,往往需要把社区居民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接受健康教育,所以实施组织除了社区医生、医学专家、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等技术人员外,还应该包括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社会团体等支持人员与组织。只有把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才能做好社区大众健康教育。
实施质量控制与优化教育内容 对健康教育的质量要进行控制和把关,这其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需要重点把握的。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要具有科学性,二要切合社区实际,三要通俗易懂,四要生动形象能吸引社区居民。比如给居民讲解食盐摄入过多的危害,如果讲“食盐过多导致高血压的机理”方面的内容就不如讲“多吃盐能使您健康长寿吗?”能吸引社区居民的兴趣。
培训实施人员 由于社区大众健康教育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而不是单单依靠社区技术人员,所以需要对大众健康教育的实施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应至少包括健康教育流程与后期支持流程两部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