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语文教学措施

高一语文教学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一语文教学措施

高一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提高 措施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的手段和工具,而教学语言,则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学习交流的载体,是架起师生知识和情感交流的双向桥梁。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指出:教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直于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该怎样看待和运用教学语言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略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丰富广泛,体裁形式多样,且大多收录了古今中外各类名家的名篇名句名言,包含各种各样的复杂感情,塑造着形形、千差万别的人物形象,描绘着瑰丽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述说着人情冷暖和社会百态。这种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个字词句的真实涵义,更要在讲授中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情感和美感,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强调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的修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强调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生动形象的启发性语言。教师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力较差,但想象力丰富。教师教学时可以将直观的事物呈现于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这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展现,单纯直观的形象若不配合富有想象力的形象语言,那么,更多的时候它意味着呆板单调、缺乏活力。例如,当我们在对学生讲解疑难词辨析时,如辨析“噪”和“躁”的意义和用法时,直接讲解,学生难以分清和记忆。如果我们这样去讲解,效果就很好:同学们,虽然这两个字都读zào,好像亲兄弟一样难以分清,但是你看,哥哥这边的“噪”字“口”下面多了一个“止”,意思是事没办成,气得直跺脚,就是“急躁”。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运用了。

(二)风趣幽默的启迪性语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言艺术,是我们说话的一种学问、一种方式,在幽默和谐的笑声中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智慧。课堂上,教师用幽默、诙谐、生动的语言来解决矛盾、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会收到比呆板、枯燥、单调、毫无特色的说教好得多的效果。就是批评学生或批改作业时,我们如果比较讲究语言的风趣幽默,也会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改正。例如,有一位教师对一位作文中爱用“了”字的学生的一条评语是:该用“了”,你不用“了”;不该用“了”,你净用“了”。你“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今后不要滥用“了”了。学生看了这段谐趣横生的评语必然会欣然接受批评并改正。这样肯定要比下面这条批语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你“了”字用得太多,使行文显得啰嗦、冗长,影响了表达效果,希望今后特别注意。

(三)机智灵活的敏捷性语言。我们在维持课堂秩序和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也要运用好语言艺术,否则仅凭批评训斥是不行的,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一次,我正在黑板上板书,忽然听到教室后边一阵混乱,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李姓学生举起凳子正准备往另一位学生身上砸,其他学生也都转过身往后看。不用调查了解,我也知道这两名学生一定是因为什么发生了矛盾。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处理不当,肯定会影响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看到大家都十分关心这件事,我灵机一动,对学生们说:“大家以后一定要向李××同学学习。”学生们听了之后,脸上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我又说:“李××同学看见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非常辛苦,拿着凳子准备让老师坐呢。你的心意老师心领了,老师谢谢你,请你坐下。”说完后,我看了看那名学生,只见他脸色通红,不好意思地坐了下去。这样,一场风波暂时结束了。下课后,我把这两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清原因,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两名学生各自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对处理方式和结果都十分认同。事后,我想假使不采取这种方式,而在课堂上不问青红皂白把他们狠狠批评一顿,也可能把问题解决了,但这样不仅会耽误授课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会加大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敌对化,不利于以后各方面的工作。因此,教师在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时,恰当运用灵活机智的语言,会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语言艺术的运用,既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结合,也是教师智慧水平的结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还要更好地讲究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和熟练的教法。由此,也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汲取知识营养,丰富自己的头脑,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语言艺术,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禹安胜,金铁,管刚.浅谈课堂教学语言.经济研究导刊,2012,(01)

[2]王扣兵.使用有效的教学语言.知识窗(教师版),2012,(01)

[3]汪静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创新.新课程(小学),2012,(02)

高一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文化意识教学

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及文化教学的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布朗先生曾经说过:语言,作为传承同一文化民族的交际工具,是对文化本身、文化表现形式,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最可见的和最有效的说明和呈现(Brown,1994:170)。这表明了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则是语言的环境。伴随着语言的使用,人们也传达了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传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深化改革的国内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交流更加的频繁。由于英语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学英语的热潮在中国一浪胜过一浪。但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却陷入一个误区:就是重语言轻文化。学习英语不单是要掌握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交际中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并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具有充分的文化意识。

二、对文化缺失现象原因的探究

多年以来,多数英语老师只重视文化知识传授,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诟病。通过多年教学,笔者发现高中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文化兴趣不高;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为主,课外拓展有限,学生易文化负迁移;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教学上重灌输,轻交际。那么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一些问题呢?

首先,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文化教学难以展开。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前以灌输式为主的学习环境下,大多数学生是被教授式的“学习”,而不是自然式的“习得”。

第二,现行的考试制度。

我国现行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虽然最近一些年个别省份出台了一些新的考试模式与考试题型,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换汤不换药,从根本上没有什么改变,其中占有更多比重的还是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由于这种高考制度的制约,使得学生对于英语文化差异意识的关注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大地被忽略了。

第三,教师文化意识不强,自身文化素养不够。在对老师的访谈过程中,我们深感很多老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大多数的教师还是把考试分数放在了第一位,认为把学生送上理想的大学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至于文化培养那是以后的事情。这种观点在高中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

三、文化意识培养的补救策略

(一)明确文化教学的内容

语言学家胡文仲认为,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还应该包括英语国家中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笔者总结,文化教学应该主要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言语与非言语交际,文化价值观,社会习俗。

(二)专题讲座或开设文化课程

教师可以自行收集材料,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或开设文化课程来向学生传授包含文化差异各个方面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拿动物“龙”作一个对比:“龙的传人”是中国人的自称,我们把“龙”看作帝王的象征,汉语“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都表示褒义。但西方文化中,人们把龙与恐怖、邪恶相联系:比如说“dragon lady ”(母夜叉、母老虎)“ old dragon ”(恶魔)。

(三)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渗透

在现有的条件下,教材依然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讲解必修四 Module 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一课时。教师可就不同的常用身势语,如:点头,握手,亲吻等在不同国家所表示的意思列一个表格或进行系统的总结。这样,相同身势语在不同国家的指意就能一目了然。

(四) 广泛利用课外英语资源,组织第二课堂英语活动

1.英语听力练习。由于在一些省份,听力已不是高考项目,这使听力练习遭到了很大程度的忽视。我们知道,良好听说语言环境围可以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听力练习不可小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搜集一些音频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文化。

2.课外阅读。阅读文章是体会语言文化差异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为班级订阅《21世纪报》、《英语沙龙》等报刊杂志,让学生课外传阅交流。当然,英语原著是最可以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境与文化氛围的典范。教师可以推荐如下一些名著让学生阅读,如《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等,这些故事简单有趣,学生比较乐意接受。

3.英语文化板报。可以在教室后面专门设置一块黑板作为文化角,让学生们轮流找些英语笑话,词语典故,名人逸事,等写到黑板上。板报的内容力求图文并茂、新颖生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课间课后有意无意地阅读黑板报,既是消遣休闲的好方法也可增加词汇量和扩大文化视野。

4.带有参与和表演性质的课外活动。可以通过英语话剧,英语演讲,英语原声电影、英文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热情。这样,既给参与的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机会,也让那些作为观众的同学受到感染和带动。

(五)教师自身的理念培养与文化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师不仅是一个语言教师,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教师。为适应文化教学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底蕴。首先,教师要知晓英语中常用俗语、典故、英美文学和重要历史人物,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社会价值观,社交礼仪等。第二,教师还应重视母语文化的学习,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最后,学校应重视教师的语言文化培训,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英语教师去英语国家进行短期的学习访问,使教师有机会系统学习和体验在英语国家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适当聘请外教,专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N].北京大学,1950年

[2]孙勉志. 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高一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编排体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开始开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这两个班属于普通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四、工作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4、提升学生对阅读量,引发对中国文学的感性认识,培养文言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引导自主写作,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加强书本和海南远程教学资源的学习,提高教师自我素养。

2、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

3、指导学生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每周布置阅读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的。

4、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5、跟同事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向同事们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

6、作文训练以“表达交流”和《周计划》相结合,面批、互评、自批多种批改方式结合,切实提高效率。

7、加强电化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

1-3周 第一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4-6周 第二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7-8周 第三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8-9周 第四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高一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4篇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语文能力形成过程的特点是日积月累的渐变过程,因此,学习语文必须养成点滴积累的习惯,这强调的是语文学习功在平时,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琐碎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础,所以在进入高一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抓紧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巩固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

由于语文课文篇幅大部分比较长,所以在开新课之前,学生只有预习后才会心中有数,或者最少知道本节课将要讲述什么。每篇课文,应都要求学生做一下课前预习,但许多学生却不知该怎样预习,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首先,应让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词语,并将查出的字、词含义等知识弄懂。如在上文言文单元时,让学生多动手,翻查字典,这样上课时教师讲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其次,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中心及写法特点。再次,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如第一单元诗歌教学中,对于《沁园春・长沙》和《再别康桥》两课让学生做好这一点有助于其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

此外,为了收到良好的预习效果,还可经常设置些课前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这样,在教学中就加快了学生的感知课文内容的进程,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课堂听讲,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所谓耳听,就是要认真领会教师课上所讲内容。用心专一,思想不开小差,认真做笔记。目视即指认真看书,同时注意教师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种演示,这对理解课文关键性的语句以及重点内容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如在上《沁园春・长沙》一课时,当师生一起赏析湘江秋景图时,教师先用动作、表情示范伟人远眺、近观、仰视、俯瞰秋景时的情形,然后请学生表演。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把自己置身于当时那种环境进行画面还原。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

在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其大脑的机能促进其进行认真的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与“思”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巧设思考,入情入境,获取知识,养成习惯。如:我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首先用多媒体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几幅美丽的荷塘及荷花的画面,然后播放4至6节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被这动人的情景所陶醉,从而为本文教学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围绕课文我又提出了思考问题:这几节运用了最多的是比喻修辞,谈谈它们在文中有何妙处?你对通感是如何理解的?说月光和青雾分别用“泻”和“浮”字,是否可用“照”和“升”代替?这样边思考边讨论,大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听讲习惯。

三、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高中的语文教学方式有别于初中的教学方式,作为高中的新生主要培养学生自主、自觉的自学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通过学生翻阅字典、查找资料、课堂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探讨――交流――总结活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比如:养成清晨朗读半小时的习惯,读课文、唐诗宋词、优秀散文等;养成晚上阅读一小时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报刊,并根据内容选择读书方法,或精读或略读,或细读或浏览,或默读或诵读;养成每天摘抄300字的习惯,把当天读到的有价值的、精彩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抄录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养成每周完成三篇练笔的习惯,可不受限制,自由抒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议论抒情、描写记叙、设置悬念、卒章显志等表现技巧可任意选之。学生形成习惯需要一定的毅力,倘若开始感觉比较困难,可制定计划,将学习内容和时间固定下来,以便强制执行。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自古以来,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知识的巩固。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因此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是必要的。在复习中,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抓住作业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两个主要环节,这是对已学知识最好的复习。教学中必须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与评讲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还可开展课前热身、课堂练习、课后阶段复习,使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测习惯

高一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5篇

一、学校初体验

来到xx县高级中学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校园很宽阔,地面很干净,绿化也很好,整体环境也比较好。住的地方虽然挤了点儿,但总算是安顿下来了。收拾过后,去学生餐厅吃了午饭。这里的饭菜真的很不错,借用我们中的一个男生的话就是:“量大份足,经济实惠,一心打算来过苦日子,准备减肥,这下只能放弃了。”中午短暂的小憩过后,我们来到了学校的报告厅,这里的校长给我们强调了几点纪律要求:①不要随意乱跑,以免发生安全问题,一旦有人出事将中止本次实习活动; ②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③不要和学生走得太近,以免分别时学生们情绪波动,对于日后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④由于怕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我们刚来就先跟着指导老师听课,最后一周的时候安排我们上讲台。我们专业的6个人去的是高一语文组。来到语文组,随意分配了指导老师,我们便都开始了实习生的生活,开始给老师改“导学案”和小作文,第一天的下午刚来就慢慢进入了状态。整体感觉办公室的老师们都很热情,对我们也很客气,大家就这样融洽的开始了实习生活。

二、实习进行时

每天早晨不到06:00就在校园广播的歌声中渐渐苏醒过来,简单收拾过后便走、向餐厅,满足的吃过早饭就径直走向办公室。每逢一、三、五都是语文早读,我们也跟随指导老师去班里,有时抽查背诵,有时在教室里走动,看学生是否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监督他们学习,维持早读秩序。每次抽查背诵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如果有人没有背会就把他先挑出来,之后再去考。每次班里总有几个学生背诵不过关。我的指导老师的惩罚措施是让他们把课文抄写五遍并交上来,之后还要考察,直到每个人都完成任务。这种方法做到了对班上的每一个人都负责,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让他们努力赶上,不落在后面。高一刚开始就培养他们布置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没有人例外的习惯,这对他们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

记得第一天去听课,我就听了三个不同老师的课堂,他们所带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分别是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而我也收获颇多。我发现现在的课堂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和补充的作用,大多数课堂时间都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这与传统的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大不相同,启发式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了三个班级,我也听出了区别,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上课氛围大不相同。前两个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勇于发言,而后面这个班的生与老师的配合不太好,学生做不到积极主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也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多与学生互动,抓住课堂环节,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自信、大胆地为自己代言。

那天正好是周四,我参加了他们的“语文教研组会议”,了解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严谨性,体会到了学校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对学生的高度负责,这个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我一直以为老师教什么内容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孰不知他们也要遵循年级组规定的一系列要求,如果违反了,处罚力度也是相当大的。其中请病假都要扣分,我顿时觉得要当一个语文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从会议中了解到高一年级的教学主要在搞一个叫“课课清”的目标,就是每节课上课前把学习任务和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设计出来,学生提前预习并完成上面的习题。这样既明确了每天的学习任务,又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每个周的周一下午,语文组的所有老师还要开一个“互研会”,主要是对上周教学工作在形式和方法上的总结,每个老师都要说自己的情况。同时,对于这个周所讲课程的进度、方式等进行探讨。我觉得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值得学习。

来到实习学校,除了每天批改“导学案”、小作文等日常工作外,还有一件工程量很大的任务,就是大作文的批改。从去那后到离开的二十多天时间里,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完成这一任务。我跟的老师带的是两个班,加起来有104人。因为是普通班,学生比较差,作文中的错别字特别多,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也很多,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因此,批改起来很费事。为了鼓励他们,我给每本作文都认真批改出有问题的地方,给了分数,评语也都在一百多至两百多字,主要是鼓励的话语多一点。

三、班主任养成中

实习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另一个同学向赵老师一起申请了高一(8)班的见习班主任。赵老师是高一(8)班的班主任,也是体育老师,人挺好的,也很热情。于是,每天早上06:20就和赵老师一起到操场负责班内学生的到位情况,督促他们快点整队,拿出小卡片在操场上学习。06:30的时候开始伴着广播中的节奏绕着操场跑步,每天都跑四圈,结束后以各班为单位列队在操场做广播体操。做操结束后,他们还得待到07:10才可以离开,这期间他们被要求在操场看书。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早上07:50就开始上早读课,班主任要提前五分钟到教室查人以及班务打扫情况。这样的形式一天有三次,中午数学辅导前,以及晚上理化辅导前也得进行这些检查。这样,每天的生活都是忙碌而充实的,这也让我体会到了班主任老师的辛苦。

四、别后思忆深

虽然,感觉刚刚适应这种生活就要离开,但是,这二十来天的时间还是很让我怀念和珍惜的。为了避免过分接触学生在离开时学生情绪有所波动,平时除了课堂,不敢过多介入学生的生活。没有和学生拍照铭记这段弥足珍贵的时光,这也是一大遗憾。临走前和语文组的老师合影了,也和自己的指导老师单独合影留念,照片上的大家都很开心,是对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相处状态的一种展示,并没有因分别而产生悲伤的情愫。我想,大家是想把这段时间相处的好感与欢乐永远定格。以后的日子翻开这些照片,依然是满满的幸福感与喜悦感。前一天晚上,强老师还给我们建了一个实习生群,陆续加入了一些老师,把大家的照片上传以便共享,回来后还偶尔互相在群里互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