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绵城市的作用

海绵城市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绵城市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绵城市的作用

海绵城市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思考

东北地区城市建设经过不断的发展,不合理的建设方法造成了城市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的现象,需要城市的建设不断转变,不断向生态型城市进行转换。

1东北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分析

(1)建设海绵城市,缓解排水不畅问题

在雨后出现的积水问题是东北地区排水方面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夏季东北地区的雷雨天气逐渐增多,在很短的时间段内降水量剧增使得很多地市出现的强降雨积水的情况,还产生了一定的污水反流的现象,使得居民的出行受到的很大的限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的很多地市相关的排水系统其设计的标准的小时降水量在夏季很多情况下都小于真正的降雨量,地下的管线无法承受实际较多的降雨量,导致地下的污水出现反流现象。在东北地区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对相关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进而降低或者避免城市出现内涝的问题,促进东北地区的稳定和谐发展。

(2)建设海绵城市,缓解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情况

东北地区与南方城市相比,情况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南方地区属于多雨的气候,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排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而东北地区少雨,其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是为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达到储存雨水,节能减排的目的以及作用,东北地区的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十分突出。以沈阳市为例,其主要是资源性以及水质性缺水问题。沈阳市的水资源占有量仅在平均每个人为三百立方米到五百立方米之间,而根据联合国的相关的标准。如果平均每人水资源的占有量不超过五百立方米就可以说是极度缺水的情况。这就说明沈阳市的也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而东北地区还有一些城市人均的水资源占有量比沈阳市的还要低。因此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设海绵城市能够使得城市具有可以循环的水处理系统,把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等进行有效的回收,并及时输送到城市的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需水量大并对水的质量要求不高的地方,以此来节约用水,并且充分发挥淡水资源的作用,使得东北地区相关的城市可以缓解缺水的情况,避免缺水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建设海绵城市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作用。

2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思考

2.1建设海绵城市,调动东北地区居民的积极性建设海绵城市对东北地区的居民有利无害,对于居民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让群众参与进来,一是在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宣传,通过设立公开信箱以及公开电话等形式来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二是可以通过发放相关的津贴以及补助等方式,或者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来让城市居民对节水设备进行了解和安装,这样来让城市的居民可以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并且要加强海绵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保证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发挥预期的效果。

2.2建设海绵城市要做好相关规划

进行东北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时,要根据具体的城市的环境情况,包括环境的承载力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这样的前提下来进行相关的规划。最重要的是关于总体规划以及方案的制定,要根据东北地区各个城市具体的气候特征以及水资源的情况,来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明确相关的标准与要求,根据城市的建设状况对建设空间进行整体规划,把有关的具体标准以及要求进行有效的落实。在进行总体的规划时,还要对城市的生态空间做到充分的考虑,对于相关的河流以及绿地等其他自然生态环境和系统进行良好的保护,保证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用到的设施等其他设备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包括对雨水进行调蓄的相关设施以及行泄的通道等等都是需要一定的空间规划的。并且,还要根据城市的道路情况编制城市相关的排水防涝以及交通路线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性,促进建设的顺利进行。

2.3根据地区需求加大海绵体

东北地区对海绵城市进行有效地建设,就需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来不断增加“海绵体”,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来使得城市海绵体可以进行及时的“吸水”和“吐水”,可以通过提高公园以及绿地的数量或者把建筑物室外的地面以及广场等进行必要的建设变成可以透水的地面来增加海绵体的吸水能力。

3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使城市雨水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东北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也需要相关的政策以及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保证海绵城市可以发挥出其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云,王银堂,胡庆芳,贺瑞敏.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J].水科学进展,2016(06).

[2]崔广柏,张其成,湛忠宇,陈玥.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6,02:1-4.

海绵城市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园林生态城市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海

绵城市时,提倡“渗、滞、蓄、净、用、排”六个建设项目,主要利用园林绿地,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倡导低影响开发(LID),建设的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降雨时吸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供给城市的给水管网(用作中水,应用在城市消防用水,生活冲洗用水,园林绿化用水等)。海绵城市强调将降雨收集蓄存和多地处水域源头共同控制为主要设计理念,为新城市模式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跳出原有的设计理念,以新的知识,新的标准规划设计,从系统的观点来设计规划排水系统,使钢筋混凝土丛林的城市生态系统呈现出海绵般的弹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季节性缺水的压力。海绵城市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城市建设过程,这不仅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同时也是为园林城市建设的推动做出更好的补充。

2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2004年我国为推动城市宜居性,城市绿化率提出的一项政策,重点是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和基础上将生态的观念引入其中,让园林城市在绿化和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注重生态的保护,人类活动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将生态学的一系列原理与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相结合,构成一个由园林树木、植物相组成,在垂直、水平方向上构成的空间环境,种群协调,层次明显,季相色彩相适宜,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个景观优美,生态协调并能提供给人们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

3一体化建设

两者规划建设中要统筹兼顾,注意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以及差异性,避免因为前期的规划只注重单一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另外一者在建设中的要求,从而导致改造再建设。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相互关系,在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前提下,城市园林种植的绿地植物,能够消化并净化城市雨水,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供给园林植物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两者是一个整体的建设过程,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吸水作用的绿色海绵体科学雨水利用系统,提高海绵城市的调节能力,一方面消耗雨水,另一方面循环利用雨水。

海绵城市在建设中需要选择具有渗透性良好的材料,这也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渗水过程所要求的。选择的铺装材料要像海绵体那样具有足够的吸水性从而下渗率高,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同样需要铺装具有渗水效应的渗水材料,以保持园林绿化中土壤的含水率,雨水下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降雨过程中形成地表径流的概率。

屋顶的绿化设计,在园林城市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中虽然占有很少的比例,但是在其中却发挥很大的作用。在降雨频繁的园林绿地中,需要增加蓄水面积,推行家庭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力,缓解家庭的用水需求,这些家庭收集的水可以用作中水使用。屋顶的绿化设计中,可以给城市绿化建设中垂直空间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在海绵城市的体系中具有截留雨水的作用。具体的设计途径有植被层截水,屋顶绿化,要具备10cm的植被条件,截留2~5mm的雨水;土壤层截水,屋顶绿化,要具备10cm的植被条件,截留5~10cm的雨水;蓄水层截水,设计结构蓄水层,采取蓄水层做为容器,实现20~35mm的截水量;蓄水系统截水,收集溢出的雨水,可以导入到蓄水池内,方便后期使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蓄水与滞水过程可以与园林城市建设的景观建筑结合。湖泊、河流、沼泽可以蓄集雨水,以达到调蓄和错峰;园林绿地中的植被、水塘、湿地,依靠其特殊的植被地形将雨水汇集,用时间的换空间,从而延缓形成径流高峰。建造的园林景观给城市居民的生活提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同时种植的园林树木光合作用供给城市足够的养料。

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不是由一家单位、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在实施过程中,应当由各个部门共同规划设计,以给排水专业为主导,其他部门为辅。规划过程中,多部门应当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一同规划设计,这样就避免出现各个部门彼此设计规划,出现后期整改设计,影响城市交通,居民基本生活,开发成本提高。

4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的内涝,缺水的现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尽管是在前几年提出的,但是生态建设依旧是我国城市发展所缺少的。二者的共同建设,必会将城市的宜居性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再是一句空谈。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海绵城市;应用

DOI:10.14051/ki.xdyy.2016.04.127

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居世界前茅,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及其不均匀,并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十分匮乏,城市的地下水位一年比一年低,关于水的难题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我国推行了低影响开发的雨水体系,像海绵一样能够自如地吸水以及释放水,这种雨水的排放模式十分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面我们就简要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园林工程来更好地发展海绵城市。

1海绵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具有和海绵类似的一些特性,即城市能够很好地收集雨水以及释放雨水,城市的雨水收集以及利用的整个体系,并且将城市的建筑物和道路以及绿化工程都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整治,加大城市收集水的能力,从而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来帮助城市能够更好地自我调节。海绵有2个方面的特性:第一,能够自如地吸收、保存、释放水分;第二,其经过压缩之后能够反弹,从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海绵城市的效果就是像海绵一样,不仅能够自如地吸收、保存和释放水分,还能很好地释放水分来保持原来的形态不发生变化。海绵城市主要有3个内容:第一,城市通过改造自身的各项基础设施,来改善城市的排水体系,从而使得城市水能够很好的循环,即收集存储水的同时,还能够净化水,从而加以利用;第二,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够很好地减少甚至避免洪涝对整个城市的影响以及破坏;第三,通过园林工程的建设,能够将城市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起来就是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城市自如地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雨以及洪涝灾害,从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由相关资料可知,海绵城市的目标就是在地下储存以及渗透70%的水分,如果不能实现,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城市。

2园林工程如何应用到海绵城市当中

2.1统筹规划城市的山水林田湖

通过园林工程来治理山水林田湖,提升城市水的管理能力,增加绿地面积,加大对山体的维护,将绿地和港渠以及水体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使用相关的净化手段。

2.2保护城市中的湖泊以及湿地,提升海绵城市的储存能力

城市中的湖泊湿地是最佳的雨水储存场地,所以,城市建设中要利用园林工程来建设河滨的湿地以及植被缓冲带等低影响的开发体系,在国内外的园林工程建设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的多自然型河道的建设,以及瑞士和德国的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建设,其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建设海绵城市。

2.3通过城市的排水体系来计算园林工程中绿地的承载能力

绿地的建设不能为了水而去做水,绿地的主要功能还是生态景观以及供市民进行身心的放松,所以,要利用园林工程使其尽可能地合理以及承载能力最大化,并且要合理地保留出一定的空间,来渗透绿地旁边的硬化地区的径流,并和城市的雨水管渠体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4下凹绿地的建设

因为很多城市的用地都十分紧张,所以导致城市主干道的绿带都十分狭窄,绿带的宽度都是1~4.5m,很难进行下凹绿地的建设,所以在园林工程的应用中,首先要了解城市的初雨弃流的时间,然后通过初雨工程来进行净化,让一部分道路的雨水进入道路隙的地下凹绿地或者雨水塘以及景观的水体中,从而实现径流的减少以及收集和利用雨水的目的,在人行道的树池建设中,可以使用条状的连接方法,不能整体进行下凹绿地的建设,但是可以在某些部位进行下凹绿地的建设,在绿带中的下凹绿地中,不能缺少的就是初雨弃流的设备,从而保障污水不会进入绿地以及地下水中,避免造成污染。在绿地中应该有溢流口,从而便于暴雨时实现溢流的排放。对于以前的绿地方案,全部进行下凹绿地的建设不太现实,绿地的容量有最大值,如果土壤的稳定入渗系数太小,植物就会出现长时间淹水的情况,严重阻碍植物的生长,所有下凹绿地的建设一定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再结合城市的规划合理进行。

3结语

综合上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就是节水,以及空间的均衡,还要系统地进行整治,通过园林工程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更好地保留水分以及渗透和净化,所以园林工程的建设措施以及模式都要符合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而采取最佳的方案,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短期效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必成.中国水资源贫乏与水资源浪费的矛盾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

海绵城市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 洪水管理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海绵城市,一个新颖又形象的词语,将一个城市建设得如同海绵一般。这是我国节约能源的一大方法之一。海绵城市一旦建设成功,必然是我国的一大进步,各级政府也都在大力投入。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现实原因

(一)降水量加大

近几年,我国降水量逐渐加大,很多地方因为雨水原因遭遇了洪灾。大片的房屋、庄稼葬身于大水之中。严重的情况下,人员疏散不及时,很多人都因此失去了性命。水很重要,但是水也是摧毁生活的一大元凶,所以治水也是势在必行的一大重点项目。还有一些地区的洪涝虽然没有达到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地步,但是大部分的庄稼皆因降水而变得没有收成,很多地区因为水量过大而没有粮食吃,百姓过得水深火热,生命安全受到了侵犯。

(二)排水设施缺少

可以看到,城市中为了美观,建造的都是水泥板路,有着各种花纹的步道板、瓷砖等美观的设施,但是用来排水的设施却是少之又少。地铁的兴建,地下管道的数量也逐渐下降,排水不及时,降水就容易堆积,长此以往,对生活质量、人们生活安全也产生了一定隐患。

(三)部分地区水资源稀缺

有的地区降水量加大,就会有很多地区水资源稀缺,那里的人们就连喝水都很困难,就算下雨、降水,还是无法解决没有足够水资源的问题。而且河流、湖畔等资源的源头被污染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对水资源进行处理,又一令人心痛的大型事故将会到来,人们最终会缺失干净的水资源。

二、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

(一)中国

我国现在海绵城市正在试行过程中,试行的城市也仅是一部分。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城市的积极回应。由于预算有限,政府能够给予的支持也无法让全部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于是决定采取竞争的方法,让各个城市进行比赛,最终排名靠前的将会获得试行建设海绵城市的资格。现阶段,我国有将近二十个城市步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行列。

(二)德国

德国的排水系统是十分先进的,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们的排水系统主要是地下管道,而且管道为混合管道,在地下分布。这样的管道可以排水,同时也可以将水资源回收利用。污水在污水管道里能够得到妥善的管理,雨水又会在另一个管道里进行回收,二者互不影响。在有了先进的排水系统后,德国政府对建设海绵城市又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减少各方面税收,让百姓建设可以节能的房子,雨水能够再利用,不再浪费水资源。

(三)新加坡

新加坡的排水系统也较为先进。新加坡的排水系统比较整齐有序,分布较为合理,在雨水较多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将雨水进行回收,最后达到再利用的效果。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常用方法

(一)物理方法

1.“海绵体”的应用

所谓的“海绵体”并不是海绵,而是可以让水渗透的、类似海绵的物质,例如草坪、沙滩等。如果可以将水渗透到地下,那么我国水资源的管理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这样的路面还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例如在下雨的时候,改造为可以渗水的路面,路面上不会积留过多的雨水,这样的环境首先不会反光,在路面上走不会因为光的影响而看不清道路,从而减少安全隐患。第二,当路面积水时,这就说明仅有的几处排水下水道已经堵塞,而当雨水过多时,排水道的井盖极其容易被水流冲开,然后继续被水覆盖,人们看不到已经没有盖子的排水井,安全隐患又多了一分。而如果有了可以排水的路面,这样的隐患又会得以避免。

2.在必要的地方建立局部排水区

有一句古话叫作“水往低处流”,那么如果降水量加大时,在可以排水的地方建立隔离带,将水滞留在隔离带里,再通过过滤等排水设施将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可以补充地下水,最终作为完整的水资源得以利用。

3.建立截取水资源的设施

所谓的截取也仅仅是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在屋顶上建设小菜园,在排水时,屋顶上的生态环境可以将一部分水留在菜园中,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水资源的流失,还让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同时可以建立景观,用生态植物来建立景观,既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还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技术方面

1.整体建设

在建设海绵体城市时,首先要做一个整体规划,要计划好在什么地方建设有效的“海绵”机制。要考虑城市中各部分的分配情况,让“海绵体”的应用率达到最大。要探讨城市的地形方面,要在低处进行规划,在旧城区进行绿化改革,在低洼处设置储水、滤水机制。要知道各城市中的降水分布,依照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建设,让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回收利用。

2.各方面合理分配

当考虑好城市的特点后,我们要建立相应的排水设施。这时我们要考虑好各个层面的分布。排水系统中最基本的是排水装置,将城市中表面上滞留的水排入装置。接下来就要有滤水装置,为了将水资源更好地再利用,滤水装置必不可少。但是滤水装置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将雨水与污水进行有效分离。然后是储水装置,在水资源得以解决后要将完善的水资源进行存储,以用来再次利用。现在我们还要增加渗水装置,让更多的水资源进行下排,再进行过滤等等。

四、建设海绵城市面临的相关问题

(一)管理层面――资金匮乏

现如今虽有政府大力支持,但由于资金需求过高,试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脚步便会放慢。同时,由于仅仅是刚开始建设的阶段,还没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不能带来利益上的回报,由于资金的不够,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便显现了出来。

(二)技术居面――技术不过关,同时海绵体缺失

进行科技探讨,最重要的是资金与经验,而经验是在一步一步中累积出来的。由于我国刚刚开始试行海绵城市的建设,经验不足,资金过高又导致不够,因此我们的技术不够革新,在科技研发上较为落后。同时,在现在的城市范围内,混凝土、柏油马路占据了大部分的地区,能够成为海绵体的路面及材料少之又少,而建设海绵城市最重要的便是可以用来渗水的海绵体,绿化过少不仅仅使建设海绵城市出现了问题,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三)意识层面――对于海绵城市的理解不够

很多人并不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他们没有将节水意识放在重要的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便也觉得可有可无了。然而降水量加大的危害实在是过于严重,减少水造成的危害迫在眉睫。

(四)发展层面――建设举措发展过快

建设海绵城市的突然举措,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同时对容易发生的问题也没有完整的预计。而有些已经试行绿植化覆盖的地区,由于绿植的吸水率有限,而又恰恰赶上阴雨连绵,很多海绵体屋顶都被破坏。而安全隐患又随之而来,我们的基本“海绵体”都无法承担庞大的水量,基础的设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还需继续改进、加强。

五、建设海绵城市的改进措施

(一)增加“海绵体”的数量

“海绵体”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首先是因为“海绵体”的数量过少。庞大的水量仅由一小部分“海绵体”承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海绵体”来进行分担。我们可以将草坪等泥土化设施进行改进,安装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海绵体”能够有效将水渗入地底,而不会在草坪等绿色设施下面滞留,从而导致水囤积的过多,绿植因此死亡。其次,我们可以把屋顶化设施扩展至全市可以实施的范围,不会影响城市美观,绿植还会为城市带来清新的空气,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再次,我们可以将大面积的园林景观换成“海绵体”景观,既美观又实用。

(二)完善排水系统

远观国内外水资源得到很好利用的城市,他们本身的排水系统就很优异。例如德国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内部地下,污水与雨水混合排放,但通过分布设施来将污水与雨水分别处理,最后汇总在一处储水区。在郊外,污水与雨水分布不同的管道,又得到了不同的处理,这样的排水系统省地又有效。那么我国所实行的几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又有些差强人意。想要让海绵城市更好的建设,良好的排水系统是根本。

(三)加大宣传,让更多百姓了解海绵城市

由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刚刚开始启动,有一部分群众不了解海绵城市的意义,因此不会响应政府的号召,没有从自我做起进行良好的排水。这就需要我们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大力宣传,将建设理念与设计感想积极与群众进行沟通,号召群众排水依照规定,从自我做起,为城市的水资源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六、结束语

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呈现两极化,部分地区的水资源过剩,而多余的水又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不可估计的危害。还有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缺乏,很多人又无法喝上水,更不用说用水了。建设海绵城市是将水资源良好应用的一大举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响应号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海绵城市的建设会更加完善,水资源也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方正,张磊,刘非.海绵城市建设及相关技术问题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6(03):31- 37.

[2] 刘飞,王岩.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园林科技,2015(04):1- 5.

海绵城市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选择;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63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出现雨季内涝的情况频频发生,由此引发了关于传统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热烈讨论。海绵城市逐步成为我国相关行业内的前沿思想和热门话题。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提到了“海绵城市”,他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工作中提出了海绵型城市设想。201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在讲话中涉及到会议精神,证实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以及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1]。

2 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意义

众所周知,海绵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借助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来形容城市的某种功能,就出现了海绵城市一词。海绵城市强调建立一个完善的“海绵体”城市,使水在城市中的运动和迁移实现“自然化”,以便有效缓解雨季城市内涝的压力、提高雨水资源利用化水平、减弱河流污染、调节城市微气候以及改善城市生态景观等,最终实现城市水循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国外对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澳大利亚,用来比喻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以及城市对乡村人口的吸附效应[3,4]。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一书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做了如下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有需要时又可以释水,从而具有良好的“弹性”来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5]。

海绵城市也有着深层的意义:①具有弹性的海绵城市有着应对自然灾害的思想,在面对干旱或洪涝时,能够发挥其韧度来适应各种水环境危机;②海绵城市的开发中,前后的水文特征要求保持不变,这主要是通过降低影响的开发思想和技术来实现的;③海绵城市对雨水资源以及水环境有着综合管理的可持续思想,要求城市储存雨水,在急需的时候加以利用,从而保护水生态环境[1]。

3 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编制

3.1 要收集材料做相关分析

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当地区域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形、流域、水文、水质、地质等基础情况,结合土壤、降水、蒸发量等规划建设数据,来综合分析当地年降雨量与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关系。

3.2 确定建设目标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设需求,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经济条件等因素入手,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建设的难易程度做长期规划。

3.3 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方案

从当地水流域治理入手,调整优化水系,利用水利工程综合治理小流域,最终实现整体流域的控制。在对海绵城市进行分区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植被、河流分布、土壤等情况进行重点问题突破性解决,对每个分区制定出具体的规划指引方案,综合利用多种措施来建设海绵城市的道路、绿地以及水系。

3.4 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进行优化

科学合理的对海绵城市进行指标评价,考虑经济、科学、量化原则,及时调整方案,计算水文、水力时要充分考虑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总之,绝不能死搬硬套发达国家建设模式,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条件进行综合规划建设[6]。

4 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规划设计中,主要朝着削减径流污染、缓解雨洪压力、提高雨水利用、改善城市景观等目标进行。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很可能对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控制降雨的径流可以适当提高水质改善污染状况。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按照海绵城市规划理论来建设,可以提高防洪要求,提升防洪能力,降低建设成本,简化管理难度。

景观设计与低影响开发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在公园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生态结构布局。具体包括土壤、水质、河流等基本状况,保护现有生物物种,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适当进行当地河道采砂、农田开发等,力求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运用“基质――斑块――廊道”等景观结构分析方法,来对整个园林设计进行生态学层次上的把握,将公园生态与城市生态一体化建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2]。

5 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选择

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生态基础建设。具体来讲,典型的下凹式绿地生态设计模式、绿地植物的生态选择、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选择、降低空气粉尘的生态选择、透水硬化地面的生态选择都是必须详细考虑到位的理论建设基础[7]。

对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城市绿地在设计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分散性,也就是要分布在不同区域进行雨水接收,避免生态系统受损。绿地植物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忍耐力,因此在选择物种过程中,要考虑尽量选取耐盐碱、耐干旱、耐淹耐湿的种类,并因地制宜的考虑当地土壤、气候、水文以及管理等综合条件,提高绿地的集雨时间和能力,从而提升生态空间的利用度。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适当选择,为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土壤是一个拥有巨大空隙的海绵体,具有强大的吸附和渗透能力,土壤较好的持水能力可以保证植物充分的吸收水分,最终做到调节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进一步做到净化水源、改善空气以及改善环境等重要作用。土壤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活动场所,为分解者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有机物,土壤中的微生物还发挥着巨大的杀菌、拮抗等作用,这些都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透水硬化面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铺装,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地的建设中,尤其吸水性较好的透水砖,可以较快吸收雨水,方便市民出行,但过量应用,会减少自然土地,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险。因此要做到适量发展,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6 结语

海绵城市的应用仍处在发展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理论与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8]。要从海绵城市概念的引入,到结合园林设计、引入碳排放测算、分区进行测评奖罚制度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智慧化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以加快推动海绵城市理论体系的整体化发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 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2015(3):59~64.

[2]唐正伟.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绿色人居,2016(2):30~31.

[3]Neil Argent,Fran Rolley,Jim Walmsley.The Sponge City Hypothesis:does it hold water[J].Australian Geograhper,2008,39(2):109~130.

[4]T Budge.Sponge cities and small towns:a new economic partnership[C]∥M.Rogers,D.R.Jones.The changing nature of Australia’s country towns.Ballarat:Victorian Universities Regional Research Network Press,2006:38~52.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与水系统构建(试行)》的通知(建城函[2014]275号)[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6]崔广柏,张其成,湛忠宇,等.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6,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