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舒适型旅游;评价指标;丹霞山景区;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低碳旅游的提出最早是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全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显得尤为必要;英国的DTI在2003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说法,而后,“低碳旅游”也逐渐出现,并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正式提出。发展至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旅游舒适度等理论持有多种观点,但似乎并无定论,现实生活的发展中低碳舒适型景区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
1 低碳舒适型景区的理论、概念及特征探讨
“低碳”和“舒适”似乎不可兼容,因为要想舒适旅游,那么,肯定做不到低碳,而要想实现低碳,游客舒适度则会降低。虽然低碳和舒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但这也正是二者可以协同发展的原由所在。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旅游舒适度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1-8],笔者认为低碳舒适型景区指的是转变原有的景区发展模式,引导旅游景区不断往低碳、舒适型景区方向发展,在低碳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其内涵具有低碳性、舒适性、协调性三大基本特征。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的构想为旅游景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和理念,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方式,使景区成为低碳旅游的重要载体,从而实现低碳、舒适、经济的协同发展。
2 低碳舒适型旅游景区发展状况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低碳旅游也成为认为广为讨论的话题,但在考虑游客舒适度的情况下,似乎并不乐观,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低碳舒适旅游发展极为缓慢,涉及低碳景区的研究也较少,而关于“低碳舒适”型景区方面的研究则更少。本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得出低碳舒m型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广东丹霞山景区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3 实证分析――以世界遗产丹霞山为例
3.1 低碳舒适型景区评价体系研究
考虑到大众游客的主观感受,低碳不一定舒适,同样,舒适也不一定低碳。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丹霞山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质量,本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在咨询旅游专家学者、景区管理人员、旅游企业负责人及旅游爱好者等的基础上,设计相关评价指标。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第二部分为游客对丹霞山景区在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方面进行评价,如丹霞山景区的旅游服务态度、价格等等。
3.2 调查研究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通过游客对丹霞山旅游景区作了简要的调查。根据调查来看,去丹霞山景区的游客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或者火车,而大部分的人是自己出游;有接近一半的游客认为丹霞山景区观赏游憩价值较好,而服务态度一般,食宿价格又很高;对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空气清新度、水源纯净度等)不同的游客持不同的观点,大部分认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基础设施、食宿设备)情况、低碳化管理(一次性道具使用、道路及停车场绿化、环保厕所、垃圾处理及分类、安全措施)程度也一般;但是谈及在丹霞山旅游的过程中,是否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否愿意自带旅游基本生活物品,是否愿意在景区不乱扔垃圾以及是否愿意不购买或少购买非旅游区的旅游商品等方面时,绝大部分的游客还是愿意的;此外,在调查中发现游客对低碳舒适旅游的方式是支持的,只是对低碳旅游的了解还比较少,这可能与我国当前对于低碳舒适型旅游的倡导与景区宣传工作不足密切相关。所以,综合来看,丹霞山旅游景区,在知名度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规划发展方式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整体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景区低碳舒适建设还需加大力度,各利益相关者应各司其职,做好规划和宣传。
4 丹霞山低碳舒适型景区发展措施
根据“十三五”期间对国内旅游业发展规划,在“旅游+”的背景下推进“景区+”的发展模式,促进大众旅游稳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景区原有的发展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更好地适应低碳舒适型旅游发展模式,而要想该发展模式具有现实可行性,利益相关者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4.1 政府部门
当地政府要做好丹霞山旅游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基于我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游客的需求,转变原有落后的旅游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优化旅游景区建设环境,出台有助于旅游景区向低碳舒适型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监管,给游客营造健康的旅游环境,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引导游客低碳消费心理,推进丹霞山旅游景区朝着既低碳又舒适的方向迈进。
4.2 景区管理部门
实现旅游景区的低碳舒适型建设,离不开景区的管理。丹霞山旅游景区应该制定比较合理的管理方案,在尽可能达到低碳标准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充分利用景区资源,创新景区旅游主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也应注重景区生态保护,结合游客心理和“低碳舒适”理念,在景区规划中多就地取材,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3 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旅游酒店,旅行社等,虽然这些企业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面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大势,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保证卫生质量的前提下旅游企业尽可能提供低碳可循环的用品,在“旅游+”的发展趋势中创新“景区+”的新天地。
4.4 旅游者
游客作为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也应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树立低碳观念,积极配合景区低碳建设,转变原有奢侈的旅游观念,从内心真正接受低碳旅游的方式,在不影响正常外出旅游的情况下,用适度的舒适兼容低碳。
5 结语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问题;措施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是一种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方式,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等方面。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而酒店作为低碳旅游的中介起着桥梁作用,是节能环保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要将低碳旅游和酒店管理模式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促进低碳、环保旅游经济的发展[1]。
1.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2.行业现状
事实上,我国的低碳旅游在实践过程中,早已在民间开展起来。例如,自从燕子沟作为《2012》拯救全人类的诺亚方舟拍摄地,有良好的低碳形象。景区高调倡导低碳旅游,尽量减少了观光车的使用,扩建的步游道也是在以前山民采药时留下的道路上铺设的,景区内还停售一次性雨衣,提供免费雨具;还有著名“低碳景区”――峨眉山,一直实行了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景区还在酒店和农民旅店饭店大力推行节能措施,通过数字化峨眉山建设,对景区的空气和水源质量、植被实行监控,实现景区与交通运输、宾馆酒店、餐饮娱乐、旅行社的共同协调发展。多年来,峨眉山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有效的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垃圾的排放,即节约了经济成本又保障了景区的空气质量。吸引着大量的游客。目前,我国倡导低碳旅游的景区还有九寨沟、张家界、香格里拉及大兴安岭等等。但是,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为低碳旅游做一份贡献[2]。
3.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低碳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景区酒店是旅游行业的必要设施,它是旅客休息的媒介桥梁,它对低碳旅游概念的推广和普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酒店作为服务行业,跟别的行业不同,它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酒店都采取“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倡导顾客在我心中,服务在我口中,礼先无极限,服务无止境的服务管理模式,然而,随着低碳旅游的流行与推广,对景区酒店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宗旨进行了一些改变,在“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基础上,提出了以低碳、低污染、低价格、简约、温馨的服务手段传递低碳生活的理念,所以景区酒店管理是低碳旅游实行的基础,低碳旅游是景区酒店的后盾,两者密不可分。
4.景区酒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4.1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
酒店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服务的地方,所以酒店里面匹配的服务设施也非常重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酒店在服务设施的匹配方面远远不足,如饭店桌椅板凳、空调等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或者没有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匹配设施。总体而言,不管是从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上来看,与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都有差距。
4.2国际化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名胜古迹越来越吸引着众多西方朋友的目光,但是国内很多景区酒店管理者对国际化意识不强,没有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语言上的沟通存在的障碍,而酒店管理者没有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为西方有人解答疑难问题,就很难做到与国际化接轨。
4.3管理模式不成熟,经营不集中
在景区酒店经营管理模式中,一些酒店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盲目的借鉴那些管理经验丰富的酒店企业,但是自身并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加上景区酒店受淡旺季的影响,出现旺季客房爆满、淡季无人问津的局面,所以多数景区酒店都采取旺季提高房价谋取暴利以弥补淡季损失经营模式,随之出现的就是高房价低服务的现象,另外由于我国酒店部分不集中,相对分散,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相对不平衡,很难以国际上成功的酒店相提并论。
4.4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概念背景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景区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酒店作为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服务,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处理维护酒店的日常失误。但就目前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5.景区酒店管理发展对策
需结合酒店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及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酒店的服务流程与环节,结合流程与环节,确定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范围,须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确定分级、分层的相互制约组织制度,防止出现监督人员与门店人员串通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制定管理方法、内容、评价指标。质检制度是监督、检查酒店质量状况的有效手段,有了严格的质检制度才能使酒店质量标准被准确无误地执行,才能保证酒店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此外,还应提高员工服务意识,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培养核心价值观,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模式的最优化。
6.结语
综上所述,对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景区酒店管理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化的确保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景区 长白山景区 策略
一、引言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似乎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基于“低碳经济”而提出的“低碳旅游”,似乎为旅游业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它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形式。在我国,一些低碳旅游的方式已在旅游的各个方面初见端倪,例如徒步旅游,垃圾带回,旅馆不提供一次性物品。
打造低碳景区,探索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是旅游业走低碳化发展道路的必然环节,是旅游业谋求内涵式发展的必要途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加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世界保留地之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长白山低碳景区对实现景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达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内涵
1.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低碳旅游”的概念。
目前,尚没有对其的准确定义,一般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旅游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国内学者有其各自见解。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富筱琦,2009)。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蔡萌、汪宇明,2010)。
总之,作为经济活动之一的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基础上的新型旅游方式,其内涵是以环境为中心,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为重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经济模式,强调保护环境而非享受环境。
2.低碳旅游景区的内涵
“低碳景区”的内涵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内涵两部分。自然内涵是指,把对景区的开发建设与低碳理念紧密相连,在开发和运营全过程坚持低碳化操作。人文内涵是指,低碳景区的建设要有一个良好的倡导低碳旅游的社会环境,要有对建设低碳景区的深度意义充分理解的广大参与者(包括建设者和游客),把建设和保护低碳景区作为一种自觉意识和本能行动。
三、长白山景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及意义
1.长白山景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是中、朝两国界山,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的发源地,国家AAAAA级风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加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世界保留地之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以其生物种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享誉全世界,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长白山景区本身是一个生态良好的景区,多年来始终以“保护”为主题进行建设,这使得景区发展低碳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 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四季分明,森林的季相变化千姿百态,让人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根据相关调研资料显示: 森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能够为旅游者解除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平衡、获得身心健康,满足旅游者求知、求美、探奇等需求。目前,世界的森林旅游业规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当今世界旅游的热点。就目前的基本形态来看,长白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它的发展同时也将低碳理念带入到具体旅游消费中,让更多人通过健康的旅游方式来愉悦身心,保护环境。
第二,保护是长白山永恒的主题。多年来,党和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保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05年6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成立,实行长白山区域 “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方针。管委会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正厅级建制,代表省政府依法对管理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行政事务,以及自然资源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管委会的成立使保护开发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长白山景区立足于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开发,千方百计的扩大投资规模,高标准的推进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景区在2009年重点开发了78个项目,总投资达到了61亿元。可以看出,管委会在发展长白山景区旅游上,积极完善长白山景区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同时,管委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加快景区的发展。目前,长白山景区正在兴建一个投资高达220亿元的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看上长白山这片宝地,相继进行投资,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第四,长白山作为中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和关东文化的根据地,有着“原始、源头、元气”和“神奇、神圣、神秘”的文化内涵,是关东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也是东北旅游的灵魂和地标,更有朝鲜、韩国等将长白山视为其民族的发祥地。发展低碳旅游,保护长白山生态环境,是广大关东人民和朝韩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定会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2.长白山景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首先,创新景区发展规则。低碳景区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其系统性则催生了新的景区发展规则。在诸如怎样将低碳的衡量指标融入到现有的景区评价体系、怎样在低碳运营模式中改革现有景区的管理模式、怎样实现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和新技术、生态文化综合效益能否最大化等等都需要制定规则予以引导。长白山低碳景区的创建会改革景区发展模式,适应大背景大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促进区域低碳产业的整合开发。长白山景区在低碳的建设与改造中, 不可避免地将低碳的发展理念向其他产业和区域全面渗透,有利于激活区域优势资源,构建整合互动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区域其他产业的低碳进程,构建互惠共赢的区域发展模式。长白山低碳景区构建将成为未来吉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最后,促进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在低碳旅游景区的游客无论在饮食、住宿、交通、通讯等各个方面都能亲身体验到低碳生活的方式,并且通过景区低碳知识的宣传、碳补偿等活动深入了解低碳的意义,教育他们节约资源,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活动结束后继续坚持低碳生活,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
四、长白山景区发展低碳旅游策略
1.政府的低碳导则
低碳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与传统旅游相比,成长时间较短,综合配套设施较弱,在起步发展阶段,受到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亟需政府的大力扶植培育,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力。成立于2005年的管委会作为保护和发展长白山景区的主体,应发挥其发展低碳旅游的主力军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对长白山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和统一开发的战略目标。
管委会应充分学习和实践景区《低碳建设专项规划》,合理规划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并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摸清景区低碳家底。管委会应该给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如:旅游企业运用相关低碳产品或引进低碳技术,管委会可以对该企业进行减税或退税。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低碳旅游的标准问题。管委会应加快对景区碳排放量、垃圾处理、低碳公共交通方式等制定严格标准,特别是在星级酒店和A级景区的评定标准中,突出增加和细化对各项设施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执行、测评和检验,并最终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管委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区域间合作机制,统筹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及长白山景区周边地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形成合力发展长白山景区低碳旅游的长效机制,开展低碳旅游的国际间合作。
2.构建低碳旅游设施
旅游设施是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施和设备,它是旅游景区的物质基础,一个景区要想真正实现低碳化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设施的建立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节能环保的理念,更应该把当前世界先进的低碳技术或低碳技术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建设过程中。
长白山景区的环保型旅游观光车仍是柴油汽车,其燃料仍是能源利用率很低的化石燃料。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工具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应该利用生物能、氢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交通工具提供主要动力以及推广无碳交通方式。景区应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控制措施上由传统的“集中收集、统一管理”模式向“局部区域分散式管理”模式转变。结合长白山景区特有的地形和自然条件,采用最新的生态系统工程技术――无动力型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加压泵站或吸粪车将污水输送到生态绿地进行处理。景区能源供应设施低碳化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太阳能采集板的应用,加强对地热能利用技术的关注与应用。建立低碳化的旅店及餐馆,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不主动为顾客提供包装塑料袋等。
3.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
低碳旅游吸引物是指用来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非物质的,自然的、人工的低碳旅游吸引要素,既可以是各种自然低碳景观;如湿地、海洋、森林等自然旅游资源,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低碳设施景观,如低碳建筑设施、低碳产业示范园区;还可以是多样化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如运动休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
据管委会2010年的一则公告中显示,自该年起,长白山景区的建设进入到了一个展新的阶段。仅2010年一年,全区将安排10亿元以上项目3项、1亿元以上项目10项,重点建设白溪、卧龙、和平、漫江旅游休闲度假区。在未来几年中,景区打算围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3大旅游服务功能区(北、西、南线)为基础,建立7个主题旅游小镇(温泉小镇、运动小镇、生态小镇、养生小镇、滑雪小镇等)。这些旅游度假区及主题小镇的建设,无疑会大大拉动长白山旅游的发展,但也正是因此,长白山景区建设者们应该充分的意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应该合理、有效地引进先进的低碳化的景区设施建设方案,并且应该把前沿的低碳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人造设施景观吸引物的建设中去。努力做到在长白山内建立起一套以低碳产业园区、低碳休闲娱乐区、低碳社区和低碳旅游公共休憩场所为元素的低碳旅游吸引物。
4.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减少旅游者的个人旅游碳足迹。它是一种科学文明的现代旅游消费方式。
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最主要的是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形成低碳的思维方式。政府在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上主要起到引导和宣传的作用。管委会可以发出一个倡议书,鼓励旅游企业形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对导游和游客采取免费发放《景区游客低碳旅游消费指南》,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旅游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建设旅游者可以进行低碳旅游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宣传和积极引导。旅游者作为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主体,应尽量以徒步、自行车、环保车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购物时,不使用商家提供的免费塑料袋和过度包装;在选择旅游活动时,应优先选择体育、运动、康体低碳旅游体验活动;自觉进行“碳补偿”,通过个人付款给专门机构,由他们通过环保项目抵消二氧化碳量或者自己亲自植树补偿。
5.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体验环境是通过旅游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性的文化,管理和服务等各个方面来为游客提供一种旅游的体验。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综合了各种形成和影响低碳旅游体验的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主导作用是景区自然碳汇机制的强化、弱化或者最大程度降低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
营造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是低碳旅游发展的最基本层面。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主要通过政府、旅游企业、旅游社区以及旅游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政府要通过推行旅游碳汇机制,制定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估指标和监督机构,不断增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区的碳汇能力。旅游企业要引入碳汇机制的旅游环境培育理念,注重提供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实施低碳技术装备和服务方式转型,打造低碳旅游企业。旅游社区要积极参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维护,实施低碳社区行动,构建和谐畅爽的低碳旅游社区环境。旅游者要自觉规范自身的旅游行为,树立“碳中和”的旅游消费理念,实行“碳补偿”或“碳抵消”的旅游消费方式。由此,共同实现旅游体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环境的碳汇能力。
五、结语
发展低碳旅游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创建低碳景区是新形势下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推动相关企业走低碳之路,有助于传播低碳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低碳景区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纳入低碳旅游的政府导向、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环境以及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五大要素,才可以实现景区的低碳转型,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
[2] 孙庆红.当景区进入低碳经济时代[J].中国旅游景区,2010,(14).
【关键词】海北;低碳旅游;发展;思考
To sea north state development low carbon tour industry of what time thinking
Zhao Xie-hong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ise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concept, "low carbon tour" also gradually get into people's visual field.So-called"low carbon tour" is in the tour the development strongly decrease carbon dioxide of emissions, initiate with imbecility consume, low pollution is foundation of green tour. At"low carbon economy" ages, the tour industry should be be in advance.Protection good ecosystem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low carbon tour is tour industry can keep on sex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request.This text is from 2 to sea north development low carbon tour the industry carried on thinking.
【Key words】Sea north;Low carbon tour;Development;Thinking
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发展海北低碳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把握的两个问题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北既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低碳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1树立低碳理念。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效益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当地草原的原生态游牧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会遗产,是极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资源。因此,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倡导低碳消费,在旅游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2倡导低碳行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在行为上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开发者对自然景区不做“硬”开发,要做“软”开发。不改变原有地貌,坚持“多利用、少开发”的原则,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则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在旅游餐饮上,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饭店上,要以绿色饭店的理念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点)内交通工具的进入,应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低碳的实现,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创建生态型景区,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产品,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购物上,尽量购买原生态的商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娱乐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
2.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2.1强化规划引导。发展低碳旅游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已有的规划重视旅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保护。有的景区景点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因此,旅游服务要以人为本,旅游开发则要以天为本,也就是要将这种未经工业化污染的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留下来,抛弃数量经济的观念,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走品质旅游经济的路子。一是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对全州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对以往已经编制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要按照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的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修改完善。二是在具体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制定规划,关键是要严格实施规划,使规划法制化,成为指导低碳旅游业的纲领性文件。三是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依托海北旅游资源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以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
2.2制定政策措施。 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应注重相关行业规划或计划的衔接,以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监督执行、共同评定检验等形式,将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综合规划、执行和考核。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一是统一认识,加强指导,全州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要从建立循环经济这一高度来倡导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的认识。 二是制定相应低碳旅游的地方标准。通过制定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的地方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引导旅游企业投入到推行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中来。三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对达到地方标准的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及优秀导游人员、文明游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是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利用旅游宣传推介的优势,在国内外节会、媒体、网络上宣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大行业监管。从旅游的各要素入手,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低碳消费、绿色旅游的鼓励扶持政策,引导旅游绿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3营造良好环境。海北州作为青海省4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地区之一,更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围绕低碳这一核心,推动旅游走向深入。一是要有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一个地方要有特色,不是靠高楼大厦,而是靠传统文化的积淀,靠建筑语言的表现,靠鲜活的生活气息,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所以,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必须要求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要珍重自身的文化,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一个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二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通过多措并举,保护好原生态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建设和经营。坚持不懈地抓好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涉旅安全、市场秩序、卫生防疫、“三废”排放等突出问题。搞好城镇和景区垃圾、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城镇居民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烟尘和噪声排放,保护好优质空气和水源。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海北旅游生态环境。三是防止盲目开发,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一方面,在开发初期就应通过技术手段使景区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4加快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旅游投入机制,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和民间资金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节会、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游乐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区域内交通、通信、宾馆、饭店等设施档次。继续实施城镇风貌改造工程,形成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城镇建筑特色。同时,加强对城区、景区及沿线周边镇、村的整治、改造与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农(牧)家乐精品,促进农牧业与旅游互动、城镇与乡村互动,承担为景区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减轻景区内资源承载的压力,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关键词:低碳景区;发展模式;模式探讨
一、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概念
所谓的低碳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化与环保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旅游有的建设与各个项目当中去,在原有的传统景点的基础上引入一些节能环保,低碳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而逐渐转变景区原有的发展模式,逐渐向低碳形式的转变,进而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经营。
二、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经济意义
近些年来,如何结合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在发展速度与质量和环境的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国现如今发展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方案,我们也大力号召各行各业人士在环境保护的领域做出自己的的贡献。而在其中,旅游业作为我国当今发展迅猛又可提供大量的资产收入的第三产业重头部门,也应该顺应环境保护的大趋势在国家的领导下建设低碳旅游景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1.直接拉动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繁荣了旅游市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随着市场的开发,旅游产业从卖方市场逐渐过渡到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同质化倾向严重,加之我国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因此旅游市场的开发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我国旅游产业收入近年来增长速度放缓,进入疲软期。而发展低碳型景区,建设景区环境和人类需求和谐发展的景区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为了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景区通过综合发展战略完成了景区的绿色化和环保化的节能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与此同时,低碳景区也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引导帮助,可以说低碳型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了当下旅游景区全新的发展模式,可以增加更多的曝光度和卖点,直接带动旅游景区客流量的增加,拉动经济效益。
2.促进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建立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完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及同属于第三产业的其它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碳型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必会提高绿色产品营销的产值,会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会促进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会带拉动低能耗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旅游产业本身就和餐饮产业、酒店产业、交通行业等公共服务行业联系密切,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可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市场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3.有利于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
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对外国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国内的旅游市场吸引外国游客的是我们自然风光的秀美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不是我国旅游产业的成熟运营和人性化的服务水平。我国的旅游景区建设水准和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准在国际上还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和欠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基本完善,可以满足游客的生理需求,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服务水准和景区监管水准各地良莠不齐,违规运营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更重要的是我国很多景区的开发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获取一时利益。而引进低碳景区的发展模式则有助于我国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吸引外国游客来华消费,带动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构建我国旅游景区的品牌,绿色旅游和低碳环保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引进低碳景区发展符合外国游客的心理需求,也有助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和国际接轨。
三、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社会意义
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意义绝对不止促进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其意义在于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拉动整体的经济建设,并通过经济建设保障我国的社会发展,为我国的第三产业服务标准的提高助力,同时以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助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减少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
资源在人类的历史上占有着主要的地位。人类需要资源来促进自身的生产与发展。从20世纪以来资源的战略地位日趋加剧。无论是海湾战争抑或欧洲联盟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制裁,都是体现出了资源的战略价值。对于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如何让其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更是我国当前必须关注的要点。我国经济的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误区,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和破坏时开发,在获得一时的经济利益后,却严重浪费了资源并且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坏。开展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是旅游景区在观念上的一次改变,证明在景区的开发和过程中更加注重人与景区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低碳的直接成果是节约资源,而减少碳排放量也是间接的保护了我们的环境。
2.对实现节约型社会有很大裨益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旅游景区作为一种实体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这旅游业的现状。随着近些年来旅游大热的现象,除去浮在表面的经济泡沫,从实质上来看,旅游业的确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节约型社会的构建绝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或者是“流于形式”的社会活动,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一定要深入落实到产业当中,一定要落实到社会各行各业当中,只有这样将节能减排的理念实践,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低碳节能景区建设就是对节能减排理念的一次普及和实践,有助于整个旅游行业的观念的改进,也有助于落实具体的实践方法,为其它领域提供参考经验。
3.为社会就业提供各种更多可能
在我国就业难的大前提下,低碳型旅游景点的建设无疑是为广大就业者们带来了福音。一个产业链甚至一个行业的形成,都预示着一批空闲职位的诞生。而处于这种新生状态的职业,往往需要大量的人才积累前期经验,这就为广大就业者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对于社会就业而言,全新的理念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模式,全新的发展模式旧有可以构建出全新的产业链条,在低碳经济这条产业链条上,涉及到的行业越多,就会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也就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构建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具体措施
构建低碳型景区不仅仅是口号性质的鼓舞,更应该是具体落到实处的尝试和实践,一定要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和收益性保障的具体举措,然后科学化进行实施。构建低碳旅游经济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具体表现为:
1.从交通层面上减少碳排放量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机动车的保有量持续增加,很多大型城市的交通系统都以机动车为基础进行发展。但是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加,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给地球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燃烧不充分的化石燃料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等有害成分,更重要的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从交通层面上倡导低碳景区就要减少景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频率,多采用轨道交通、景区观光电车、景区缆车等新兴交通方式,将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的交通车辆逐步过渡到电力能源汽车。另一方面应当在景区内部普及公共交通工具,利用公共汽车运载大数目的旅客,降低私家车在景区内的使用频率。在交通方式上减碳排放量是一个长期性坚持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景区引进低碳交通设备进行运营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游客的配合,需要游客发自内心的认可蒂塔出行这种出行理念。这需要景区加大宣传力度和引导力度,同时也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宣传,提高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
2.从消费产品层面上减少碳排放量
在消费产品层面上减少碳排放量就是倡导节能消费,倡导低碳消费,景区内出售的消费品和纪念品应当是符合低碳、绿色、环保的要求理念的产品,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能源为代价,出售“碳元素消耗量高”的物品。具体举例如下,比如景区销售的食品,应当采用环保包装,应使用可回收塑料或者轻薄纸质包装,而应该摒弃传统的厚重纸制品包装和不可回收塑料等包装;像文化纪念衫等衣物,应当采用棉麻等环保材料制作,减少聚酯纤维等合成材料的使用,不仅亲肤无害,而且降低了碳元素的消耗量。从消费层面上降低碳排放量需要消费者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景区用心落实,要保证推出的产品和消费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决不能让“低碳产品”成为环境保护下对消费者的敷衍与不负责任,要在满足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同时,提升消费者和旅行者的消费体验及旅游体验。
3.加强低碳经济的普及宣传
低碳经济的意义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排放,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珍贵能源,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发展”的必要要求;另一方面是加强低碳经济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环境发展,提高空气质量。而低碳产业往往和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之间关联较大,往往和基础生产企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产业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倡导低碳旅游这一理念的提出则是将低碳经济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从而和服务产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但是从我国当下的情况来看,国民对于低碳旅游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还没有理解低碳景区发展的实质和对民众的要求,因此这需要政府加强低碳经济的普及与宣传。
五、对构建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再思考
总的来说,构建低碳型旅游景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资源的集中调动和分配,在这个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决定要素应当从单一化逐步过渡到多元化,从刚性化逐步演变为弹性化,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发展的影响因素趋于多变,也趋于弹性,需要我们冷静、全面的去认识和思考。此外,旅游景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逐步结合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渗透进日常生活额方方面面,由于近年来旅游景区的发展逐渐疲软,各大景区的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运营者也希望找到全新的卖点和噱头刺激消费,从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低碳景区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不仅国民的了解程度不深,乃至于景区的发展理念和重视程度都存在一定问题。景区的决策领导和旅游地区的负责人员,一定要正视困难,勇于实践,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才能解决问题。低碳景区的建设是未来景区建设的全新趋势,是我国旅游行业未来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保障,其贯彻落实的深入程度和实践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薛平轩.实行低碳经济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J].旅游周刊,2014,2.
[2]黄恺轩.低碳经济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的推动意义[J].文化经济学报,2013,2.
[3]张畅.温华书低碳经济与21世纪旅游、闲暇业[J].旅游学刊,2013,(4):45-47.
[4]张冠男.基于碳足迹分析的我国旅游景区低碳旅游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