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马的成语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范文第1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故事多不胜数,这本读物,它不止有对成语由来的小故事,对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详细的解说之外,还增设了历史典故,人物介绍和小知识等小栏目。让我们在认识成语的同时对当时的背景与学者的认识加深巩固。

  “妒贤嫉能”这个故事写出了项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古至今,不赏识人才的人,都是失败者。《成语故事》里关于三国的故事也有许多,还能够一边补充对三国的认识。

  有个“名落孙山”的故事让我苦笑不得,讲述的是一个叫孙山的人和同乡去考科举,结果自我最后一名,而同乡没有居榜上,结果回到家,同乡的父亲问他儿子的成绩,孙山还委婉得意的说最后一名是自我,你儿子榜上无名。趁机显露了自我的才华,但其实在别人看来,滑稽了点。

  “程门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为看了《恰同学少年》的缘故,看到了借鉴前人“袁门立雨”,在外人看来是可笑的,为什么必须要一动不动呢?个性是“程门立雪”,杨时和游酢,因为老师睡着了就一向站在门口,下雪也不进去,这种行为其实能够称为“愚昧”,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半对半错,毕竟是初次登门拜访,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们不一样,因此评论的话还是少说为妙,他们的老师也都被这精神感动了。

  “害群之马”这个成语见的多,它的典故却是才了解,原先治理国家和放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对马群有害的坏马罢了。朝廷上,只是将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扫除而已。这个以小见大的道理,就那么简单。

  一个又一个的成语,只是短短数十字,却全都蕴涵大道理,“勤能补拙”,既然我的基础不好,就要“亡羊补牢”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可是,妈妈讲的太慢了,也太少了,听到石老师说要看这本书,我立马让爸爸给我买来看,看着看着,我就被成语里面的小故事给吸引住了。真的是太让我爱不释手了,“成语爷爷”真的是太有智慧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为之深深地吸引。

  其中有一个“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的是一个人总是觉得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它长得快一些,但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地就全部死掉了……

  我喜欢《成语故事》这本书,它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我读的这个成语故事叫做《邯郸学步》。

  古时候,在赵国都城邯郸,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雅,个个风度翩翩。有个小伙子住在燕国寿陵,他想去邯郸学上几招,回来显显本领。他终于到了邯郸,看见没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学人家走路。总是这次觉得这个人走路好看就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觉得那个人走路好看又学那个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就连自己本来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机械的去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

  这一次,我就跟这个小伙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我爸爸教我学毛笔,叫我先练横,我才练了三天,就想练竖,连着连着就又想练点,最后什么都没学会,爸爸生气的说;“做什么事都这么三心二意,这样能学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间把门用力的一关,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着;“只不过是一个毛笔吗,有什么好计较的,切!”

  就这样,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没说话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谅了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们又开始学毛笔,听了爸爸的话,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把毛笔学会,不会再三心二意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华成语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结晶。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意境深奥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语言文字难以比拟的地方所在。

  我从“不自量力”的成语中学到了: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我从“大公无私”中学到了:要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爱戴。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育 成语教育 数学方法

1.概述

成语在汉语学习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成语的使用有助于高层次的语文认知学习和应用,在写作上更能增进学习者对修辞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语文技能,所以其无论在阅读还是在写作各方面都是重要的基础训练。语言学者、辞书编辑者乃至作家都肯定成语拥有独特的意象,它具有含义丰富而表达更为简练的功用。

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水平高的人也越来越多,学习成语已成为具有较高汉语水平的国外汉语学习者越来越迫切的愿望。然而,成语对他们来说非常难,所以一般汉语水平能力测试都把能准确地使用成语列为达到汉语最高水平的标准之一。

2.对外汉语教育中成语教育的难点

2.1文化渊源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使用的词语,同本土文化有着较其他语种更为密切的关系。那些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词语就是汉语中的文化词语。它们是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记录中国文化的载体。正是借这些词语之力,相当部分的中国文化才得以保存,流传。而汉语词汇中的精华——成语更是来源于文化,来源于历史。这就更提高了学习成语的难度。

2.2文化区域中语言的对比

在成语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对成语进行汉外对比。汉外对比研究是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最早的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不管是在汉外对比的广度上,还是在汉外异同的范围上,基本上呈现出一幅汉外成语对比的全貌。其中涉及的外语有英语、俄语、法语、日语、韩语等。最多的是关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对比,对比的内容包括两个民族所处的生活、生产环境、图腾崇拜、风俗习惯、宗教、文学、历史、语言、体育等方面。因此应该正确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民族心理、自然环境、、特定历史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概括出我国成语的特点。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从目前在华的外国留学生的国别来看,以日韩等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为主,对这些留学生来说,掌握成语较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要容易得多,因为前者由于历史原因受我国文化影响较深,甚至他们的母语中就保留了不少类似汉语的成语。比较来看,“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则没有这样的历史渊源,甚至对成语的理解还要跨越文化的障碍,要建立成语特殊词汇的概念,比如“狗”,在汉语中通常带有贬义,而英语等拉丁语系中,却带有褒义,例如:“Love me,love my dog.”

另外,还要区分学习者的知识与文化层次,即使在中国人中,成语也不是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因为成语更多地被知识分子所使用,读的高品位的书越多,掌握的成语越多,使用成语的可能性才越大。所以留学生本身具有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汉语成语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水平。由此看来,教授成语,要针对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学生因材施教,而且要根据学习者的文化程度决定教授的难易程度。

2.3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

成语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材料,而且是一种文化。只有在真正了解中国的文化源流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和准确理解汉语成语,或从文化的视角透视成语中的各个要素。毕竟,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智慧的高度结晶,其中浓缩着我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处世哲学,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一般中级汉语学习者开始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成语、惯用语等参与表达,借以提升表达程度和效率。要想使学生完全领会并掌握其含义和用法并不容易,因此在中级成语教学中应对成语进行基本的分类(根据听说读写的不同要求区别难易),讲解其背景故事,提炼其四字组合的内在规律(如四个字的固定排列对应关系:一三对应,二四对应),让学生知道成语也有规律可循,并教会学生简单有效应对的策略,从而使学生不再对成语感到畏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语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让英语学习者明确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所使用的不同的比喻主题及其原因。这些差异包括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的不同。例如:讲解as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ox或bull而用horse呢?经过讨论后,教师再进行解释:中国人一直以来喜欢用牛来耕种,而早期的英国人却是用马耕作。在生产过程中牛和马起到了很大作用,人们也非常喜欢他们,所以在许多词语中就出现了这些动物的名字。这样,借助文化进行解释,学生易于接受,也能举一反三,很容易理解随后出现的类似work like a horse(像头老黄牛一样干活)的句子。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其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东部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

另外,教师要关注那些在汉语文化中没有对等词的英语习语,并且使学生意识到,某些英语谚语和汉语成语、俗语在表现形式和含义方面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汉译这些英语时,可借用与其喻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谚语及俗语直接对译。有些英语谚语虽然在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和其相对的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所比喻的事物也不一样,但它们的喻义却吻合,而且表达方式很相似,汉译这些英语谚语时,常常需要“易其形式,存其精神”,即采用形象近似的汉语成语意译。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如果仅从字面意义直译成汉语,而不领会原文的具体含义及其效果,译文就既不能表达意思,又有损原文的语言形象和丰富涵义。对于这种成语在翻译时,教师应在汉语中寻找那些与原文喻义相同或效果相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表达。这种成语也是最难掌握,最需要英语学习者关注的。通过对比,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哪类习语会受到母语的正迁移影响,而哪类又容易受到负迁移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及掌握。

3.关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减少学生对成语的恐惧和对成语的误解。

其一,从分析学习者所犯的错误着手,再依照学习者的偏误类型提出教学建议,提升教学效率。对于成语意义的教学,不仅要讲清成语的字面义,而且要讲清隐含意义、引申义、比喻义、附加义等,使学习者全方位地掌握成语;对于成语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的教学,尤其是要加强句法功能的教学,因为句法功能是运用成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中不能只注意成语意义而忽略了其句法功能。另外,要注意成语的搭配,教学时应尽可能向学生讲解成语的典故,并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词语间的搭配属于一种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组合。在成语的语义、语法教学外更进一步提出要教授成语的搭配对象。

其二,加强成语练习,使学习者运用自如。成语作为固定词组,其使用情景有限,但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成语在新的语境下会衍生出新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师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使学生体会成语使用的语境,从而准确运用成语。

其三,为学生讲授成语故事,提高学习趣味性。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成语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讲授成语故事。这样一方面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语故事的结合,更有助于学生对成语的准确记忆。

4.结语

总之,在对外汉语学习成语阶段,教学难度大大增加。目前的词汇教学存在两个极端:有的教师上课一味地堆砌生词,学生不得其法、不明就里;有的教师则依赖学生自学,对生词教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学生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因此学生生词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课堂生词教学效率低下。中级阶段词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生词学习的意识和有效的习得策略,同时改变原有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提高自身在汉语课堂之外的自学能力,两者结合,才能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范文第3篇

后生,指晚辈,年轻人。这个成语是说,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有可能超过前人,因而值得敬畏。它出自这样一段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 孩子说:“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孔子非常惊讶,于是赞叹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上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慨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得呀!”正所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大材小用

庞统是三国时代的名士。那一年,庞统去投奔刘备。刘备见他长相难看,就将他安排到耒阳县当县令。庞统上任以后,终日借酒浇愁,不问政事。刘备听闻很是生气,遂命张飞去荆南巡视。张飞到了耒阳,官吏出城迎接,就是不见县官庞统。官员们说:“县官自到任至今,天天饮酒,今日酒醉未醒,故没有亲自迎接!”张飞听了大怒,直奔县衙,找来庞统,劈头就问:“派你到耒阳主事,为何整天饮酒,荒废公事?”庞统说:“百里小县,政事甚少,百日之事,一日可以处理清楚!”他当场喊手下官吏,拿来文书,处理公事;要狱官带来案件材料和拘留的被告,一一发落。清晰明白,条条有理,转眼间处理完毕,人人称赞公正。张飞佩服不已,就向刘备推荐了他。不久,刘备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而后,庞统的表现也确实很出色。后人由此演化出“大材小用”的成语,意为把大的材料用于小处,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原意是铸造越大个头的铸件(如鼎、钟),所需要冷却凝固的时间就越长,冷却时间足够长,铸件方能“成器”。现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关于“大器晚成”这个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三国时期,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由于他刻苦努力,学识日渐丰富,被袁绍封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潘文乐旨

西晋名士乐广善于谈论,却不擅长写作。他想辞去河南尹的官职,却不知该如何把辞呈写得合情合理,让皇上能批准。与他同时代的潘岳甚有文彩,于是乐广就请潘岳为他代书。潘岳说:“我得知道你的想法,方能动笔。”乐广就向潘岳讲了二百句,表述了自己的志愿。潘岳极尽能事,成就了这篇辞职书。潘岳也因此而成“名笔”。当时的人都说:“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也就是说,如果乐广不借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旨,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美文问世。后世多以“潘文乐旨”来比喻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这则成语故事也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如果能相互形成最佳配合,相信会无事不成的。

后起之秀

东晋时,王忱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崇。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范宁听了这话,反倒称赞起外甥来了:“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此故事流传开后,“后来之秀”慢慢演变为“后起之秀”,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或者后来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哲学;寓言;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53-01

高中的哲学课程本身的抽象和枯涩,加上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限制,对于深刻理解和运用哲学的基本观点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使学生学习哲学的过程变得寓教于乐,水到渠成一直是笔者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哲学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等语言优美,情节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哲学思维,使课堂教学浑然天成。同时又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利用经典寓言化繁为简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少年儿童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某种事物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若是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深奥莫测,难以领悟,就不易引起兴趣。"[1]而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情节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复杂深奥的哲学原理融入到寓言故事之中,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授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时,我引入的《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先给学生展示了这个故事的情节,然后让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故事情节。学生甲:"福和祸是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塞翁丢了马本身是祸,但是那匹马又带来一群野马,就变成福了,后来他儿子因此摔断了腿又变成了祸,但因此又没去打仗,保住了性命又变成了福。所以福和祸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福和祸会相互转化。"我继续启发道:"这个学生讲得很好,看到了福和祸的相互对立,又看到了相互转化。但是同学们思考一下矛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不是无条件的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学生乙:"不是,矛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故事里福和祸的转化也是有条件的,比如他儿子打马飞奔才摔断腿,因为官府征兵,他儿子才摔断腿免除兵役,没有牺牲在战场,祸转化成福。"通过这样的讨论,关于矛盾的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采用历史故事身临其境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提出学习的经验之塔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学生去做的经验,位于塔基的三个层次中,都含有亲自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中,学习者都不仅仅是活动的旁观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故称为做的经验。所以说获得的是直接做的经验。这一直接经验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授"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和理解。我说同学们做一次小侦探,来解答一个谜团。学生听完后都跃跃欲试,趁着他们的兴奋劲我跑出了谜题:从前有一座寺庙门口的两个石兽被门口河流的洪水冲走了。若干年后,和尚们想重修寺庙,找回两个石兽。有三种方案:和尚认为到下游去找;一位学者认为在原来位置可以找到;一个年老的河兵认为到河的上游寻找。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呢?为什么?学生感到很新奇,热烈地讨论,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又相互争辩,互不相让。我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而且也充分思考了,于是揭晓答案:"因为石头重,沙质地软,水流冲不动石头,就会冲走石头下面的沙子,形成大坑。石头必定往上游滚动。最后在河的上游寻找石兽。"

同学们恍然大悟,频频点头惊叹古人的智慧。这时我又提出问题:古人之所以能够找到石兽,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按客观规律办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故事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学生:"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这样抽象的哲学道理就变得浅显易懂了。

3.咏叹古典诗词感受智慧

古典诗词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哲学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又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讲授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了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诗《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志,直待凌云始道高。"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并感受讨论这首诗歌的哲学寓意。学生甲:"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学生乙:"这首诗传达的寓意类似于俗话莫欺少年穷的意思"我继续引导学生:"这位学生回答的非常好,莫欺少年穷意味着少年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新事物,但现实一定是每一个少年都有发展前途吗?"学生丙:"不一定,新事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是说我们青少年要成为有前途的新事物,就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本领。这样才能有前途。"学生对这一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哲学原理。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我们汲取精神财富的源泉。在哲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能够化繁为简,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增强政治课堂的实效性,而且也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故而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借他山之石,解哲学之困。"

参考文献:

[1] 《初中说明文教学方法初探》何朝阳 - 《钦州学刊》- 1998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范文第5篇

【范文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接任新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习成绩到身体素质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学生75名,其中男同学41人,女同学34人。大多数同学学习积极、主动、思想素质良好,还有一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较差,个别学生良好习惯还有待形成。在今后教学上要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勤看书、多动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教材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

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工作目标:

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教学措施:

1、多读多记,多积累语言。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3、搞好各项班级竞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优秀生,增加班级优秀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努力在这学期的各项竞赛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4、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比较懒散,行动比较缓慢,理解力上相对而言弱一些等,同时后进生经常在无形中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因此后进生转化的工作,一定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意识到希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要想得到家长的支持,首先应该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在细节方面下功夫,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及时跟家长取得联系,继而解决问题。取得家长的信任,那么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6、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培养习作兴趣,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范文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贯穿我县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这条主线的关键突破点。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我将在新的学期里继续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富有成效地完成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学伊始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细致地研究了第七册语文教材的特点,领会了《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要求,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是我从三年级一手带上来的,现共有20名,男生14名,女生6名。他们大多是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所以都成为住校生。这些孩子基本都能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但因长期缺乏家长管教,目前还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完成家庭作业,合作探究意识淡薄,课外阅读不够坚持,习作兴趣不浓,背诵积累走马观花,作业字迹不端正,钢笔书写不按规范等,这就导致全班成绩稳定的尖子生不多,学习基础薄弱,有个别学生特别贪玩,懒记知识、怕背书,如薛云龙、薛瑞环等,总是拖欠作业,成绩有待提高。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它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因此,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和必然要求。

三、教材理解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八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专题编组。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本册教材将每篇课文的词语列在每组课文后为“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2、教材重难点。

①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②学会写书信。

③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落实目标的基本措施

1、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课时教学目标。

2、识字写字方面: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练习,按照规范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汉字,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而促使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的养成,增强练字意识。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另外,要凭借毛笔字和钢笔字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3、阅读教学方面: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总之,要因文而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每课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另外,还要适时给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鼓励他们把看到的佳词妙句积累到“采蜜本”上,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

4、口语教学上: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尽量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上出特色,有效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5、习作教学上: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能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加强书信等应用文的写作指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

6、综合性学习上: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体现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7、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新课改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新课改的成功。课改成效最终要靠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检验。因此,我将潜心钻研教材,不断学习和尝试各种方法,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联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设计有效的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进行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