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育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古诗词;朗诵;文化积累
在大力提倡国学学习的今天,人们对古典文学的钟爱更为强烈,在各个类别的学校教育中,都选编了大量的古诗词作为学生了解古典文学的窗口,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积淀。古诗词精练是语言运用的特点,同时诗人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情感饱满而真挚,朗朗上口,真正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经典和宝库。遣词造句功力非凡,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道不能磨灭的风景线。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使命,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的深刻而优美的意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反复朗读强化记忆和积累
古诗词具有意境优美适宜朗诵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和领悟,在读中积累和积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词也一样,多读就是正确理解的基础。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中考的因素,课堂上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有,朗读的时间没有。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将朗诵作为教学的重点来对待。在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诵过程中,使古典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学积累,并影响学生一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今天的记忆可以成为他们明天反刍式消化理解的有力基础,也许他们对朗诵和背诵还不太理解,但是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积累会成为一种反刍式的消化吸收,影响学生的文学和积累。
二、以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文的作者都是在政治和文学上具有一定建树的人,因而他们的生平也是波澜壮阔富有色彩的,这样的生活也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所以面对着初中生学习需要兴趣激发的事实,教师要充分利用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历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喜欢并掌握古诗词。学习古诗词首先应该树立欣赏的理念,欣赏作者的才华,欣赏诗词的意境,欣赏作者的情怀,欣赏诗词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比如,《武陵春》的作者李清照,她是一名满怀爱国激情的女诗人,理解她的作品,应该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方面着手,理解她诗词中所表现的大情怀,抛开一个小女子的小情怀,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她文笔背后的情感,了解她所处的社会历史。因此,学生如果了解了她的情况,那么就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作品,用另种高度理解作品。诗词中写的愁,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也不是一个小女子的私人情怀,那是一个心胸宽广的爱国人士的情怀,是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的情怀。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充分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历史,了解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切。李清照生活的北宋时期,由于之前生活的安逸,李清照的诗词多数是风花雪月的内容,和丈夫恩爱有加,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写出很多优美的诗词。后来,国破,丈夫去世,她的生活再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思国、思夫,情感抑郁,更加上搜藏的书籍和金石作品都给毁掉,她万念俱灰,陷于绝望之境。当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去读李清照的作品,那么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也会更加深刻一些。会把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升华,从中感悟作者的伟怀。
三、抓住重点词句深刻理解
诗词中的重点词句是理解和掌握的重点,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经典名句,这也是千古传诵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挖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些名句、重点词句在诗词中的作用,同时也学习古人写诗的功力,每一个字都认真推敲,才成就了高度凝练的状态。每一句古诗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幅画,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领悟其中的美。
比如《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里,教师要抓住此汇总的最后两句,体会作者的襟怀,这一千古名句是本首诗的点睛之处,也是古今一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句。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真理,但是要学生体会这个“高和远”不是一般的物理概念,不是惯常的长度单位,这是一种境界和襟怀,从而体会爱国诗人杜甫的伟大精神。
再比如《游山西村》(陆游)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也是经典之句,作者当时写的是田园景色,曲径通幽的意境,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去单纯理解为景色描写,而是去形容一种人生境遇,一种生活处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句子的深意,形成深刻的印象。
初中语文教材中搜集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这是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教育和古代文化积淀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内涵、意境、美感,领悟其中的情怀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典文化的热情。
参考文献:
通观初中语文教材,诗歌教学被集中安排在课内诗词单元25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其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的篇目34首。这些古诗词部分多样性地安排了唐诗、宋词等各时期的经典篇章;所选诗歌系统地展示了中华上下千年的诗歌菁华。那么,怎样教诗歌,才能让学生既能体味到诗词数千年人文积淀的博大厚重,传承灿烂的传统文化,又能感受现当代诗歌的异彩纷呈和美丽嬗变,把握时代变革跳动的脉搏,从而滋养性情、陶冶灵魂、激励精彩人生、重铸民族精神呢?诗歌被广泛选人语文教材,是诗性的回归,但这只是万里的第一步,真正的回归还要看诗歌的价值在现代青少年身上能否得到真正的体现。关键一步还要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教。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独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还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诗歌对他而言是味同嚼蜡了。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会带领学生去吟咏、去感悟、去思索。好的教学方法能绝妙地让学生领会诗歌意境之韵,情感之美,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为突破传统诗歌教学的樊篱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欣赏诗美,领略诗情。
一、巧引故事
喜爱听新奇的故事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她们很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巧引故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特别在课文导人中巧妙运用,能收到奇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便讲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逸事。诗歌教学中,精选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用形象的语调讲出来,不但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愉快活跃。
二、美读诗词
古人就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或授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教学,十分强调朗读的作用。诗词是以语言文字形式出现,而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体会字里行间所包蕴的情感?美读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通过美读,能将美巧妙地传输。教师要读出课文的思想美、情境美、形象美、语言美,藉此感染学生。朗读要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催人动情。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用豪放、激昂的语调进行了“美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完全融入词中的境界。读到最后二句,并辅以动作,展示诗情。大气磅礴的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番美读,学生获得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三、点缀音乐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本身就与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代大多诗词都能配乐歌唱。“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胡儿能歌《琵琶曲》,童子能解《长恨歌》”,便足以证明。在诗歌教学中,用音乐点缀,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于是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就像走进音乐的殿堂。带领学生欣赏内容和把握感情之后,师生一道聆听并吟唱安雯演唱的流行歌曲《月满西楼》。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优雅的诗词中,完全迷醉于空灵的音乐中。一曲音乐勾起学生对诗美的无限向往,效果比教者口干舌燥的繁琐的讲解不知好多少倍!还可以经常在朗读时,用乐曲搭配。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文是重要的内容。学习古诗文对于学生语文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能够让学生对古诗文的精髓以及魅力深入的体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学生学习古诗文能够体会到当时古人的情感以及心理变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要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水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效果。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古诗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将学生兴趣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上。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参与到古诗文的学习中,也才能够在多读多写,领会古诗文中的意境,体会其中的美景与内涵。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介绍古诗文的出处,营造出当时的氛围以及情境,使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和感染,积极投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可以播放古诗文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以及节奏美。学习《观书有感》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学习《清平乐•村居》,感受乡村的恬静、自得[1]。通过对古诗文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搭建良好的桥梁,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介绍古诗文历史背景,把握历史文化进步
古诗文都是以一定历史条件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古诗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的理解内容以及内涵,就需要明确古诗文作者以及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文化创作的背景有深入的认识。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补充古诗文的背景以及内容,利用文化创作背景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学习《望岳》、《春望》等时,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介绍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前后,杜甫内心的变化。《望岳》是青年时代杜甫创作的,充满着激情与浪漫,将自己的朝气与雄心壮志表达出来。《春望》则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创作的,这时社会局势动荡,百姓疾苦,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李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创作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李白身处盛唐时代,作品比较豪放,而杜甫的作品大多出现在安史之乱之后,社会极为动荡[2],作品中大多忧国忧民。通过这种对比方法能够让学生明确历史背景会影响到古诗文的创作,对传统文化也有更深的认识。
3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说教,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走入古人的内心中,对古人的思想情感等更好的体会与感受,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古诗文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回归到古人的生活中,感受古人的情感以及思想,并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进行树立。比如学习《渡荆门送别》时,理解诗意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李白仗剑出川入手进行分析,对李白背井离乡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难舍之情充分表达出来,让想一下,如果今后自己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求学,会是怎样的情形,学成之后又将怎样回报家乡和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更加热爱家乡。
4强化学生主动性,自主学习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究精神,在学习中积极合作、自主探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习能力。比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中秋节的材料,风俗习惯、饮食特点等。再如学习《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时[3],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关于重阳节的相关素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好的认识。
5提高教师素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加强文化的传播,教会学生做人。只有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师才能被称为是真正的好教师。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修养,注重自身气质以及人格的提升,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古诗文中发现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处于文化氛围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让学生形成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境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价值。如学习《口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口技表演者的技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文中包括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学生的学习以及认知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的稳步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栗冬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教学为例[J].科技风,2016,08:54-55.
[2]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16-17.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作为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然而实际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显得沉闷而单调乏味,教学方法单一,重记忆轻朗读,重背诵轻品味,优秀的古诗词往往被教学得“面目可憎”。学生对古诗词兴趣不高,只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甚至产生反感厌恶心里。教师教学也很头疼,常常忙于检查背诵、默写、改错的循环,其结果就是师生学习古诗词陷入“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状况。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摸索和总结借鉴了一些古诗词教学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做好导引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对诗歌产生兴趣,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基本着眼点。1.做好作者简介、诗歌写作背景简介工作,突出重点、把握亮点吸引学生,如在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这首诗时,介绍陆游六十年作万首诗,学生发出惊叹,借此师生共同吟诵学过的陆诗名句,教师再补充介绍“陆游一生戎马倥偬驱敌卫国,文武双全,我们学好他一首诗是不是很好做到?学生纷纷表示同意。由此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古代的“诗”和“歌”是连系在一起的,诗是心灵的歌唱,是情感的自由渲泄,古人悲欢离合,总要吟诗以歌,至今也有许多诗词传唱不衰。如在学习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先播放王菲演唱的这首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下一节课前,让学生来唱这首词,学生感情非常投入,唱出了词中的豪迈与良好的祝愿。实践证明,如果能让学生高歌一曲,用歌唱来替代重复的诵读,比抽查背诵效果好得多。
二、情境诵读 美感享受
任何时候,诵读都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基础。古诗词语言精练、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诵读领会诗词的语言美,对诗词大意有了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体会古人“一唱三叹”之妙。可见,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悟情会意 诗为心声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至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国历代的诗人很善于用意象来反映自然美、社会美,来表现自己的内心复杂丰富委婉曲折的情感。我们要深入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着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同时对我们民族文化精神也有了更深入的体悟,我们自身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多地秉承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秀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羊”以大气的笔墨展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展现了奇险壮美的三峡景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江南……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塞北江南,无不展示了祖国山川之广袤壮美,蕴含了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古为今用――文采飞扬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使学生领悟到,学习古诗并不是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为了继承,还可以发扬,在现代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展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如恰当应用与口语表达和写作中,可以提升文化素养、增加文采。温总理在记者会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恰到好处地引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诗词古训,最近在讲话中引用到“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以显示复兴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力量。文雅精妙的表达表现了他们良好的文化修养与人文修养,令人叹服。
我们还开展了《走进古典诗词》的语文综合活动和文化作文写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分类积累古诗词,如按季节积累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积累描写山水的名句、写月的诗句、思乡的诗句、体现爱国情怀的名句……在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及再现意境等增添文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对古诗词学习的认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并由厌烦畏惧变为乐于积累恰当运用,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使学生感到获益匪浅。
“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习古诗文是广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内在修养的必修课。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有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我们要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不断地探索和寻求,用古典诗词的文化大餐把学生培养成博通古今,有较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邓四野.怎样教好初中语文古诗词[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05.
[2]魏韬,张希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J].时代文学,2008,23.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多媒体教学指的是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参与教学的过程。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视频为一体,能形象地表达出使用者的意图。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课前让学生朗读古诗,教师逐字翻译古诗并要求学生做笔记,布置学生课后背诵古诗等。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古诗的含义。因此,将古诗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枯燥无味的缺点。利用多媒体资料营造气氛进行情感启发的策略主要包括(1)课前搜集与古诗背景、诗人背景相关的视频资料,在课上学习古诗前的教学环节播放;(2)下载符合古诗表现意境的音乐,并在课上的朗读环节播放;(3)组织学生到计算机网络教室,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查找与古诗相关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归纳整理,于课上分享。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中《赤壁》杜牧(唐)一诗,作者杜牧作为唐朝的官宦世家后人,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此诗正是其借沙中“折戟”回顾历史,从而表达其独树一帜的史论观。教师应把握好这一点,将介绍人物以及社会背景作为课程的重点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搜集与杜牧、周瑜、曹操以及大小乔等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的以及唐朝、三国的社会背景有关的视频、图像、音频文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并在学习古诗前,向学生呈现以上多媒体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接受方式理解古诗的背景,不仅能为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古诗奠定基础,也能通过视频、音频效果在课堂渲染出一种“黄沙漫天,战乱纷纷”的气氛,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指“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座位听”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必须摒弃灌输式的方法,将课堂互动加入到教学环节中。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笔者提出几个课堂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1)用现代文重述古诗;(2)演绎古诗情节;(3)作类似诗一首。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中《登岳阳楼》杜甫(唐)一诗,教师可开展“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分发卡纸,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设计情境,将自己与诗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情景相结合,从杜甫的角度出发,理解其虽满怀政治抱负却一直怀才不遇的哀伤之情,并用现代文学表达方式重述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所见及所想。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杜甫”,恰好将学生的感情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达到了情境同一性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完成情感启发。学生完成此项活动后,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并在课后做整理和评价,于课间传阅,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通过情境朗读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在每一次古诗教学课程完成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古诗的情境朗读。情境朗读指的是教师通过播放与古诗表达情感相符合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情境朗读,可使学生融入到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体会诗人所见、所闻、所想,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诗人意图表达的情感。除了学习古诗的课程以外,教师还应在以后的课程中多带领学生复习,争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中《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一诗,全诗无不体现着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尤其是诗末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师应选择基调较为悲怆的背景音乐,在带领学生朗读时,应先抑后扬,轻重得当。集体朗读完毕后,还可以进行情境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加深对古诗的印象。
二、应用情感启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