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的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一、突出教材,紧扣中心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目标制定要突出教材中心和重点。目标过高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生积极性;目标过低,使学生不善用脑思维,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教材中心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教材规定的学习知识。

二、讲练结合,提高质量

语文教学不能上成“报告会”,老师“机关枪”式、学生“接收器”式的听。要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边讲边练,使学生在讲读,讲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温故知新,有所创新

学生的语文知识是通过书本、生活、实践等多渠道逐步获取的。学习新教材,要在加强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要从“备课备人”人手,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基础,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自主探讨并有所创新。

四、因材施教,突出个性

语文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但更要结合学生的共性进行教学。教学中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长,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使基础好的学生出类拔萃,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应有水平,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和进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学习,有所创新,开发智力,体现个性。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地教学,体现新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展示个性,发挥特长,深刻理解教材,灵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语文的说话和写话训练,要抓住训练的环节,启发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明白,说通顺。要求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每天练习写一、二句通顺话,使每句话中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有的小学生写道:“今天下午,我帮爸爸到郊外割羊草。”日久天长的练习,就能提高学壁说话和写话能力。

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 写作素材 写作兴趣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①

二、博观约取,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古今,很多文人对写作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得出了十分相近的结论。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立足教材,摘取实例,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解课文中的实例,把实例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清楚,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挖掘出其它的论点。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学透,又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着眼课外,广泛阅读,获取信息

1.着眼于课外,可以拓宽中学生的视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中学生的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分数,认为看课外书浪费时间,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著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生尚未踏入社会,而且年龄尚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成年。因此,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所以,中学生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感知生活,细心观察,注重生活的积累

教会学生感知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从“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除了间接知识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写道:“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渐渐地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细心观察,关注身边发生之事

观察生活,是指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要有意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唱、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

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享受写作的情感

(一)变换教学方式,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④

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利用看图、听音乐或创设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更高层次地去思考和想象,并让学生把所想所感写下来。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设定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感悟,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如果命题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学生只得凭空捏造作文素材,七拼八凑,应付了事。导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命题要新颖别致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烈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尤其浓厚。所以,语文教师在命题时要新颖别致,切合了他们的心理,这样容易引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新意。

在作文命题时,语文教师在作文要求上要宽泛,淡化文体要求,尽量不给作文以体裁限制。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松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 批判 继承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语文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因而学生的学习难以生动活泼。即使有的教师在启发式教学的影响下,加强了设置疑问,以此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但“教师问学生答”本身仍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其实,现实和传统有一脉相承、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语文教学犹如一座尘封的宝库,有许多闪光点值得继承和光大。如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批判地继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摸索、探讨的课题。

传统教学法是相对于现代教学法而言的。它是指产生于教学实践,并经受了一定历史时期教学实践的检验,而广为沿袭使用,并具有某种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厦文化,而传统教学法也是其中一部分。在教育事业创建的初期,语文教学领域更多出现的是教学思想,而这些教学思想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合理地借鉴。比如古人主张“文以载道”。这种教学思想在于“道”不以裸、干瘪瘪的面目出现,而是借助于“文”这个载体,与道德、伦理熔为一炉,天衣无缝。在古人观念里,文史不分家,优秀的历史作品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那些传世的典范文章,往往也包含丰富的历史内容或深刻的历史见解。再有“学思结合”的思想,孔子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也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他们都强调学思结合。这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许多很有生命力,至今还活跃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如“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思、行三结合”、“循循善诱”、“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等。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更出现了一些比较引人注目的教学方法,比如宋、明、清三代的教育组织――书院中出现的自学讨论教学法。

近现代西方各种教育学派的教学思潮相继传入我国,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引起了教学方法的种种变革,而且陆续出现了一批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如梁启超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教授法》,的《中学画文的教授》,朱自清、叶圣陶的《精读指导举隅》等等。这些教学法针对时弊,提出了不少改革的见解。

研究古代、现代的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不难发现有许多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法,就是传统教学法的历史发展。当然,传统教学法即使是优秀的部分,由于受时代历史与科学发展的限制,必然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我们只有了解了语文教学法的优秀传统,才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的语文教学法,并科学地去开拓语文教学法的更美好的未来。

对传统教学法如何批判继承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吸取精华、剔除弊端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法而能为广大教师沿袭使用,那肯定有它的特长与价值。但我们使用传统教学法时,如看不到它的局限,就往往会使教学工作陷入盲目性而出现被动局面。如讲述法,这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法,所以至今依然在语文教学中广为使用,自有它的长处。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使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能为教师提供结合知识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但这种教学法,只是教师讲授,不了解学生的反应,缺乏反馈信息,往往会使教学陷于盲目性,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的被动局面。

批判继承传统教法,就要吸取它的精华,剔除它的弊端,做到扬长避短。在发扬讲述法长处的同时,要克服讲述法缺乏师生交流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穿插启发谈话,注重讲述内容的启发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并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在讲述知识的同时,注重方法的传授。这样就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且着眼于智力训练与能力培养。

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要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首先要把传统教学法的精神吃透,做到不只理解而且掌握,这才谈得上为今所用。

要使这种传统的启发式谈话更好地为今天的语文教学服务,就需要对它注入新鲜的血液,推出新意:所谓启发式,应该是在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原则指导下的启发式,应该是既有教师引导又把思考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启发式。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存疑,并以学生的质疑为基础,进一步用提问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就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入思考。这样的提问,由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所以能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可以真正称之为启发式。

要推陈出新,还应根据现代最优化教学理论,把现有水平的教学法向更高层次的理想境界推进。从内容上看,所提问题着眼于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着眼于从无疑处生出牵动全局的提问,着眼于促使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追求新知识,从而提高认识能力。从方法上看,提问的最佳状态是“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提问如能进入这样的境界,那是一种最佳状态。教师提问,不宜轻易对所提问题作出结论,或是学生答不出就作暗示,这些都不利于思维训练。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始终循循善诱,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思考成熟时,自己对问题作出认识结论。

三、洋为中用、取长补短

要作好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法的工作,就应开拓我们的视野,在关心国内教学法改革的同时,还要研究并借鉴国外教学法改革的成果,以补救我们在教学法改革上的不足。

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概念;特点注意;问题

在教学中要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特点。

(1)具有相对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语文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根本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或绝对坏的方法。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而对达到另一种目的起到妨碍作用。

(2)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对象和特点、不同的目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态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说来,教师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出适合特定情况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设备的多样化、现代化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法。

(3)具有综合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综合体。教师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启发、训练和辅导;学生学的方法,在于观察、仿效、运用和创造。

(4)具有多样性。正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目的呈现出多样性,所以,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诸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研究法、观察法、练习法、复习法、独立作业法、电化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从教师角度看。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

(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

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翻译式串讲针对的是一句句的话,所以不必过多地考虑全文的联贯性。概括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当句子的含义比较丰富、深刻,用翻译式串讲无法充分表达时,就需要用概括式串讲。

(二)从学生角度看。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已转变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从师生兼重角度看。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教育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现代语文教学严格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无不贯穿着这种统一。两者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一、学习语文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包括生字词的写法、古诗词的背诵,以及具体的文章的分析方法和最基本的各种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语文教给学生的是最基本的常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很广泛的用途。教会学生这些,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才能大大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见解。语文是一门相对基础的学科,是其他所有学科的铺垫,学好语文是很重要的,它教会学生最起码的做人道理,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少走弯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说到底,语文的教育就是素质的教育,这是语文这个科目最基本的特性,语文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具备的条件。因此说,学好语文很关键,需要老师和学生充分地重视和认真地学习。

2.培养独特的审美观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从语文的课堂上发现智慧、真理和意义,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温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不幸。对于喜欢语文的学生来说,语文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更多的还是教会他们生活的态度,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这个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教会了他们独特的审美体会,能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如意,同时享受生活带来的温馨和感动。语文的学习更多侧重的是情感的熏陶,没有固定的对与错,语文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它启发学生多思考人生,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快速地提高。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尤其是对于语文来说,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让语文的灵活性、自由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让语文的课堂变得高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老师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课上的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敏锐度和口才表达能力。这个过程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想尽办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不再被条条框框所约束,便于他们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语文的课堂上学到真正的东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的主体,丰富教学内容可以燃烧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在语文的课程上,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让学生结组讨论、举行诗歌比赛、写作比赛、书法比赛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的丰富,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进而发现自己的特长,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同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本身的优点和特长,给学生更好的平台来支持学生的发展,在语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人性化教育的特点。在语文的教学中要善于融入时尚、传统相结合的元素,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美好和价值所在。只有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才有可能进一步地丰富学生的心灵。

3.合适的熏陶启迪学生智慧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潜移默化,或者谓之熏陶。熏陶的方法在语文的学习中并不常用,原因是在应试教育下,大家都一味地追求分数,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尝试着用熏陶的思路启迪学生。实际上熏陶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它善于将具体的学习思维在不自觉中渗入学生的脑海,内化成他自己的知识。熏陶的过程需要老师的合理安排,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耐心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教导,让学生的学习在无形中有较快的提高。熏陶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另外老师在对学生熏陶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思考模式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三、语文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实践

在语文的课堂上,课堂气氛很关键,营造活跃的氛围有利于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广泛地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比如在讲《哦,香雪》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由这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感受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还有在讲解古诗词时,为了便于学生把握其中的意境,可以通过搜集图片的形式来讲解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较为直观。

另外还要努力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力,也是熏陶的重要方法。需要提出的是,这里的阅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深阅读”,而是“浅阅读”,这样的阅读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也不过分地强调学生对素材的理解和把握,而是采取“囫囵吞枣”的方式,在不自觉中将这些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说,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固为重要,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实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语文作为初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理应引起老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语文的学习方法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性,这就需要积极地研讨有关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语文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加强他们对真、善、美的认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思想。

参考文献:

[1]刘 磊:论语文教师的课堂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李玉英:语文教学中的”浅阅读”现象解析[J];教育探索;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