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让我们先来分析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往往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教材写作方法的体悟,阅读的目标仅仅是读懂文章内容,而非通过学习某篇文章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多,放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时间少,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几乎被教师的“满堂灌”或个别学生“满堂说”挤占,大多数学生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少有静心学习的空间。
3.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外在的自我素质的展示,而内在的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引领、指导不深入,学生解读文本也是浅尝辄止,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学习的广度。
4.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段仍然未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进入初中还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等着老师去“管”,等着老师去“灌”,学习主动性缺乏。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教学观。
小学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学科的基础,应该承载着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不能仅仅将工作目标定位于教会学生多少生字的任务,教会学生读懂多少篇课文,评价学生会做几张试卷。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她的内涵从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来解说,可以理解为:(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3)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感受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形成学习后的思考。
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小学高年段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担负以下教学任务:
1.学习语文,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教师不仅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习教材中的课文,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博览群书”,自然学富五车。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精读一些课文,学会朗读、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带领学生略读一些课文,粗知大意,并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读书看报,使他们学会浏览,学会迅速提取有用信息,学会根据需要加工、应用信息。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地读书,批判地读书,欣赏地读书,学习成果呈现方式可以是他们的学习笔记,可以是教材旁的自学批注,也可以是读书后的读后感、讨论发言。只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有了阅读方法的积淀,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
2.学习语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阅读教学的目标绝不仅仅在于弄懂几个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应发展他们的思维。比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习表现形式是学生一边读文字一边想画面,培养再造想象能力,一边思考文字表面意思,一边结合上下文体悟内在的涵义,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凭借文本,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鼓励学会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提出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由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学习语文,教给学生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和表述见闻、表达思想等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应重视指导学生读懂文本,更应重视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并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教学要落实从读悟写,从读学写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学生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会终身受益的。因此,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小学高年段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加以重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1.自觉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听讲、复习应做具体要求,并逐渐形成规矩。(1)课前要预习,做到“一看、一查、一问”,即先默读课文一遍,遇到不懂字词会查字典解决,遇到问题先作好准备。(2)课堂上做到认真看、专心听、积极发言、勤于写、敏于思考。(3)课后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再写作业的习惯,并要求家长协助监督。
2.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记课堂听课笔记,需要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的情况记要点,而不能照搬板书。为了落实此项习惯,教师在开始阶段要勤检查,勤督促。
3.自评作业的习惯
自觉学习是初中生必需的一项学习品质,从小学就需要培养。高年级教师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作业,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很多教师让孩子准备错题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4.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
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语文学习中鼓励学生养成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无声的老师”能随时给他们提供帮助。
5.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小学阶段应尽早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保证学生有读书的时间与条件。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供的书目,和学生一道设计每学期阅读名著计划。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检查,例如设计导读阅读卡,召开班级读书会,帮助学生形成与书为友的习惯,使他们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
6.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小学语文教师应一以贯之地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要求,作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要敦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重视书写的正确、规范和美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就应有行楷的练习训练,教师应耐心指导,敦促练习。
7.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指导学生学会几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定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8.提问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高年段教师在观念上要给学生灌输独立学习的意识,尽力使学生逐步消除依赖心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付出一分辛劳才能有一分收获。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葆有学习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能为小学高年段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提供保驾护航的明灯。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何谓“阅读能力”?国际、国内一致认为,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阅读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理解词和句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把握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作出评价的能力(评价语言、形象、表达方法等)。
上述能力要依据《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由易到难、有所侧重的培养,还要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2.多读、多练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多练,养成习惯。
多读,一是指课文读的遍数要多,要读正确、流利,读出语感;二是指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读相关篇章,甚至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与交流。
多练,指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的时间与空间。为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命题,进行练习。
3.整合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要少
鼓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整合单元的教学设计,提倡精简环节,采取模块结构,整合问题,会意兼得,体现阅读、思辨、反思的全过程学习。建议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自主设计丰富多彩、创意独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作用在下面几个环节发挥作用:
(1)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
(2)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享受语文学习。
(3)导向:使每个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师牵引。
(4)巡视:给足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
一、升入初中后面临的变化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学习内容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W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也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了,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二、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1.要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联系
教师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教师更多的时候只能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而不能了解学生离开校园在家中的表现。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更多的沟通,就能够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生活方面的情况,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也能够从学生心理和生活方面获得更多的情况,从而也更能解决学生的难题。比如,初中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与家长联系的QQ群或者微信群,建立良好的互动,从而建立融洽的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全面的观察学生,从而也能够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些学生在学校可能非常乖巧,安安静静。但是他们在家庭中可能不像自己所表现的那样,因此当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时候,也就多了对学生的了解,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然后进行全面的管理工作。
2.帮助学生适应学科的多变性
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上最显著的变化是学习科目多了,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还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学习难度也加大了。所以,小升初的学生要利用暑假浏览一下各科课本,对上初中后要学些什么有个大体印象。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的平衡发展,学科成绩的分化往往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留意娃娃是否有偏科倾向,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有时候面对多位老师走马灯式的上课,没有任何老师或同学会特别注意你,我们能做的是提前预习好要学的科目,以便更快地理解课堂内容,否则你就有可能跟不上学习进度;更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锻炼、提高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最佳途径;有理解不了的问题时,当堂老师有时间要抓紧问,要知道老师都喜欢提问的学生。老师留的作业要抓紧时间完成并及时上交。一般情况下,一天至少有3门作业。这里所说的作业分为书面的和非书面的,书面作业同学们都要非常重视,及时完成并上交就行了。另外不要忽视非书面作业。如念英语、背课文等,及时到位地完成才能帮助你串起以后学的知识。初中新生请记住你应该有的学习轨迹是:头天在家预习--当天到校学习――下午放学后回家复习――当天晚上在家预习的循环。中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功课,上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3.设计合理的教学安排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建构;融并
一、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新媒介层出不穷,信息无孔不入,我们的生活、文化、文明等与传播媒介之间建立了鱼水般的关系,传播媒介提供了一个比家庭和学校教育更为生动有趣的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平台和窗口,无论是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还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适应了学生活泼好动、个性凸现的特点。诚然,传播媒介着实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影视、网络、手机、书刊、声讯等媒介的 “双刃剑”效应。传播媒介所承载和传播的信息皆有正负的双面性,中小学生由于知识和认知的有限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媒介信息,往往缺乏能动的辨识与批判能力,对其中不合情理的或超越经验世界的虚拟内容常作合理化的接受和效仿,导致学生行为上的偏差与失误。一些中小学生对媒介的依赖性和迷恋性的增长,使得这种影响和毒害更加难以防止和消除。首先,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耗费过多时间接触传播媒介,迷上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所营造的虚幻空间,造成自我封闭,弱化了与他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其次,依赖影音像视觉信息,淡化了文字阅读兴趣,放弃了大脑的深思和叩问,导致学生思维简单化、平面化,以致形成浅薄的表层文化。另外,被建构的媒介也在建构真实,学生倘若缺乏批判思维和眼光,就会全部地接受“被建构的真实”而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对于身心迅速发展并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而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学生,并且在我国应试教育仍在盛行的今天,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培养中小学生知识文化的同时,也要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媒介信息的主动接受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
二、媒介素养教育以及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缺失
(一)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媒介素养,是一种关于如何应对大众媒介信息的能力,包括:接触、分析、评价大众媒介所传递的复杂信息的能力;使用大众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而所用的能力;获取、批判、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简言之,媒介素养即是对大众媒介信息的素养。在各种大众媒介信息满天飞的现代社会,对信息传统地一味接受的模式已让受者晕头转向、矛盾重重,主要原因是对大海似的信息难辨真假。因此,媒介素养迫切地成为了现代信息社会里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媒介素养能使媒介环境清晰可见,让受者带着批判的眼光走进媒介、研究媒介和使用媒介。其宗旨是使大众成为积极地近用大众媒介,制作媒介产品,对无所不在的媒介信息具有正确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的现代公民。
教育,我国《新华字典》对教育的定义即“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辞海》里对“教育”的表述:广义泛指影响人,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特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简要地说,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媒介信息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然而教育主要通过教育传播而实现。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介向受教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如:确定教育传播信;选择教育传播媒介;通道传送;接收与释放;评价与反馈;调整再传送。通过对媒介信息的控制和传播,使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从而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
(二)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缺失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现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语文课程中把“媒体观看”和“媒体表达”当作“听”、“说”、“读”、“写”并列的技能。但在我国,虽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提到了“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到“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提到“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提到“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等等涉及现代媒介的内容,但并未明确提及“媒介素养”,更没有一本中小学通识的媒介素养教育读本。
不仅如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人也混淆了“信息素养”、“媒体技术”与“媒介素养”的概念。将搜集、整理和传送信息,掌握和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误解为是媒介素养,取代了媒介素养的真正内涵,忽视了学生对整个媒体及其介质的认识,忽视了透过媒介的符号象征把握其潜在本质意义。还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到了新闻通讯,没有关注到影视、网络等丰富多彩的多元媒介,新闻题材作品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辨析体裁、掌握某一体裁的构成要素的认知层面上,停留在赏析、体会语言的感知层面上,远未触及媒介识读教学的实质――在阅读媒体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质疑精神。
三、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里的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与融并
(一)中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方法亟待更新
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仅以课堂为平台的“教―学”单向流动体系。“中学文学社、诗歌朗诵会、主题征文比赛等”成为在主课堂之外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嫁接要素。然而被长期忽视的是,语文能力是一种基于母语能力培养的诉求,是课堂外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以及传递的文字表达方式和习惯、审美构造和诉求,这对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信息传播的垄断性,使人们盲目从信大众媒介所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对媒体现象和媒体行为的本质思索非常欠缺。但事实上,媒介是被建构的,它也在建构真实;媒介有商业的利益和追求;媒介有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诉求;由于内容和形式各异,不同的媒介有各自不同的审美特质、符码和传统。语文目标教育应引导学生以思辨的眼光审视阅读媒介文本,增加对不同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理性地接触、解读媒介信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建构与融并媒介素养教育,应在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议题设置”等方面不断更新和加载媒介文本与媒介语言,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下几个方面问题的能力。
(1)媒体制作与制作者:谁了这一则信息?这则信息是被怎么制作出来的?其目的是什么?
(2)媒体文本:这是何种形式的文本?与其他媒体文本相比较,这种文本的特点是什么?
(3)文本语言:这种类型的文本语言有什么特点?同一个主题,其他类型的媒体文本会怎样表述?
(4)媒体接受者:谁是这则信息的预期接受者?如果做一个假设,他(她)会怎样理解这则信息?
(二)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应及时更新运用现代多元媒介典型复合型文本
当前,网络、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介传播形式正影响着中小学生的生活,影响着他们的语言表达形态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一种基于母语形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是一个贯通课堂与课外、兼顾理论授课和实践反哺效应的开放平台和体系。多维媒介资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入,将拓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平台,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鉴赏、批判和加工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表达和道德素养的追求。而这正与媒介素养教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殊途同归。
伴随着多元媒介阅读时代的到来,语文学科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纯文字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而应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积极开发多元媒介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将网络文本、广播影视、短信、广告等富于新闻要素、媒介因子、时代感的复合型文本导入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元的阅读媒介,搭建媒介素养教育的平台,培养学生信息鉴赏、批判和加工能力。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和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本身就包含了多种媒介,正好可以为媒介素养教育营造最理想的环境。同时,网络也是新知识构建的载体,将网络资源导入语文教学,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识别资源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QQ、微博、微信、微视等媒介的交互功能可使学生实现广域交流,BBS可让学生发帖、跟贴、回帖,便是建设性使用媒介的锻炼过程。例如,可开展网络主题性阅读,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阅读网络文本,这种阅读信息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学生从网上获取资源,也可在网上交流心得,这一过程就是选择、理解、评价信息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语文实践活动应在媒介素养教育指导下趋利避害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应通过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媒介素养能力的指向下,能自如应对媒介环境中各种文化语态和审美倾向,趋利避害。
许多学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理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多种媒介。因此,语文教师可巧妙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资源,让学生撰写宣传标语、撰写校园新闻、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班级网页等,这样既能锻炼语文实践能力,又可在锻炼中提高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又如,可让学生观摩改编自名著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影视与名著的异同,并发表孰优孰劣的看法,这一比较、思考、评价的过程可使学生理解不同媒介的审美特质,培养其批判质疑精神。再如,读书摘抄、报刊剪贴、编辑小报等语文活动都能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对信息资料进行积累、整理、分析、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提高媒介素养。
当然,中小学语文教育和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两者不是完全等同和可替代的概念。在国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目标,如何构建我国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还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学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仅仅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探索。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2年增补本
[2]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0)35号
[3]郑保卫.媒介教育大众化势在必行[N].中华新闻报.2002(67)
[4]蒋莉.媒介素养与人的现代化.当代传播[J].2005(1)
[5]刘伟国.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难点分析[J].新闻界,2005(7)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结合
前言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作为教学中的重点,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轻阅读而重视写作”的态度,因为写作能力对未来学生的语文成绩影响非常大,这也导致了教师们并不重视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不良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合在一起,以提升初中生整体的语文成绩。
一、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一定量的语文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可以当做写作中重要素材,通过学生的比对思想进行真实描绘,从而将这些素材变成自己的作品。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所以说,二者具有重要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学习效果。其次,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可以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保证学生未来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良好运用[1]。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将阅读和写作M行分割,在传统教学观点中,阅读只注重文章本身所表达的含义,而写作只注重思想的表达。这种“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不住注重理论和实践共同进行,让学生在文章理解过程中提不起兴趣,没有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细致体会,这样,在教学效果上会起到较大影响,更不利于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二)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性不明确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阅读教学往往过于宽泛,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目的性得不到有效突出。也正是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制定相关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意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式完全不进行过问,导致学生盲目进行学习,最终收获的有价值知识并不多[2]。
(三)未准确把握教学深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个人思想已经初步形成,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对深层次知识进行初步探索。然而在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如此,学生没有深层次知识储备,对于写作来说,会产生巨大影响。与此同时,这种缺乏深层次教学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未来的学习生涯会产生严重影响[3]。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建议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阅读,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阅读,从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求知欲最强的年龄段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针对性,通过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文章的写作手法相结合,来引导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深入理解,了解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并在表达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写作方式。其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才能,营造出良好内的课堂气氛,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整体提升。
(二)加强学生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将读和写放在一起,在读的基础上,获取更多写作素材,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对于写作来说,是一个人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体现途径,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在大脑中就不会有太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所创作的文章也不会通过真情实感来打动别人。所以说,为了让学生写作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必须本着从实际出发,提升每一名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阅读,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余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比如在课余时间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式的制造,让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并通过手中的笔将感悟书写下来。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在阅读学习方面下功夫[4]。
(三)注重情感投入,拓展课外知识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情感的领悟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个人情感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融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具体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利用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表达。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写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能力挖掘出来。在阅读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另外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过程中,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渠道来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怡.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亚太教育,2016,(27):31.
[2]匡菊招.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56-57.
小学升初中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尽管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加,但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目标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如何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这些差异,进入语文学习的最佳状态,是许多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准确找到中小学语文不衔接的原因
中学语文相对于小学来说在学习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灵活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由小学阶段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从老师事无巨细到独立合理地安排时间。种种的差异造成了中小学语文不衔接的现状。
二、心理方面要做好调整
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因此语文学科也应该随着学生心理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以适应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心理上的松懈,避免掉队,克服依赖性强、爱马虎等心理问题。
三、指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教师就要明确介绍初中语文学科在学习方法上与小学语文学习的不同之处。小学语文注重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书写的规范性、朗读的准确性等,注重打好语文学科的基础,而初中阶段的语文则注重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知识的积累、运用与拓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明确了差异,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四、教师要找到并缩小在衔接中的差距
中学语文教师除了要读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外,还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面掌握在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方面的差异,以便找准目标,拉近中小学语文的距离,从而促进语文教学。
五、适时适量地复习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为学好初中语文打下基础
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于初中生活还有很多的不适应,教师在教学中时常带领学生复习小学的语文知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大量记忆民间谚语、名言警句、好词好句等,温故而知新,为接下来的初中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业负担的加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十分重要,对学生主动质疑、思考、评价等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七、让方法成为学习的策略
初中语文相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更加系统和完善,知识含量更丰富,要想学好初中语文就需要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在语文学科上有所收获。每个学科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规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也是这样,因此,教师首先要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并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生也应该在学习中,反复斟酌、积累,让方法更加适用于自己。
1.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学习内容的增多,需要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预习、复习、知识积累、写作、查漏补缺等方面的时间,以便在学习上不会掉队。
2.分题型巩固知识点
初中阶段的语文主要分为积累与运用(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句子排序、综合性练习)、阅读(文言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等几大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之处重点攻克,不断强化。
3.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其实,每个学科都有它学习的窍门,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找出其中的规律,举一反三,多实践。例如:在小说教学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够根据故事情节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以往学习经验,如果该人物形象是正面的,学生就可以从一系列的显示人物正面性格特征的词语中筛选出相应的答案,选择最适合的语言进行答题分析。
4.培养阅读、积累和记录生活素材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积累二者缺一不可。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可以扎实语文的基本功,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这种进步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遇到名家名篇尽量要背诵下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间接地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词穷。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结合课堂上所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对话,积累词汇,感悟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每周在班级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时间,指导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阅读名家名篇,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用词,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并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在阅读和积累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时地进行正面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选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篇目进行阅读,也可根据需要扩大阅读范围。
写日记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积累素材和写作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组员把日记写在同一个本子上,配上插图,循环交流。可以写内心所想,可以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有意义的细节。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小组间可相互交流、展示。
实践表明,平时喜爱阅读和积累的学生,知识面宽,写作素材就丰富,写作方法运用得就恰到好处,反之,学生则一到作文时就无话可说。
八、多给学生展示习作的机会
每个学生内心都有展示的欲望,学生都愿意将自己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每日利用晨读时间,或者课前的几分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让学生要把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学生通过轮流表演,人人得到锻炼。通过演讲活动,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独立创办手抄报,将设计成果展示在黑板报、墙面上等,学生会从内心里感到高兴,感到自己的作品是有价值的。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有极大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练笔当中,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